唐詩往事04——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來自專欄 唐詩史
1
初唐的第二個30年,詩壇依舊被宮廷詩所主宰,代表詩人就是上官儀。
但是在遠離權力中心的宮廷之外,同樣活躍著一批詩人,他們才華橫溢、但官秩都不高,廣泛地接觸了底層社會,因此和表現賦宴遊樂的宮廷詩不一樣,他們將市井生活、江山塞漠也寫入了詩歌,從而擴大的詩歌的表現內容。
這就是初唐四傑: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
四傑在年少時都曾以才高聞名,行為浪漫,遭遇卻尤為悲慘,四人中就有三人死於非命,結局頗讓人同情。
2
關於駱賓王,我們最熟悉的恐怕就是這首《詠鵝》詩了: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619--687),字務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縣)人。
駱賓王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的小官吏家庭,父親曾任縣令,他是家裡的長子長孫,從小就從父母那裡得到很好的詩書熏陶,再加上天資聰穎,常常展現出過人的才華。
相傳他七歲時,有鄰人指著池塘里嬉戲的白鵝,要小賓王作詩一首,於是就有了這首《詠鵝》詩,這首詩一傳十,十傳百,聽說是一個七歲孩童所作,都大為驚嘆,從此駱賓王有了神童之譽。
一直流傳到今天,這首詩依然是孩子們呀呀學語時經典的啟蒙讀物。
3
還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是,駱賓王曾寫過兩首「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的詩。
當初盧照鄰(也是初唐四傑之一)在蜀在為官時,曾與一位郭姓女子相愛,後來他離開成都去長安,當時郭氏已經懷孕,他曾向郭氏保證一定會回來成婚,不料卻一去不返,郭氏生下孩子,這個孩子又夭折了,盧照鄰還是沒有回來。
郭氏自然是很傷心,聽說駱賓王與盧照鄰是好友,便請相熟的人介紹,托駱賓王向盧照鄰轉達自己的心意。
那時候通訊不發達,不像現在,相隔十萬八千里的朋友,只要打開朋友圈,哪怕他今晚宵夜吃了幾串烤串你都知道。
好打抱不平的駱賓王於是寫了《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這首七古長詩,為郭氏發聲。
卻不知道盧照鄰當時已是病魔纏身,早已身不由己。
無獨有偶,駱賓王還寫過一首《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當時,唐朝皇帝為了提高李姓的地位,被追尊為道教教主的老子又姓李,於是李唐氏自稱為老子後裔,把道教尊為國教,還給老子加上「太上玄元皇帝」的尊號。
所以,道教一度在唐朝很興盛,唐朝的很多公主都曾當過道士,但是這些修道的人未必就出自真心,道士和道姑之間常有傳奇的愛情經歷。
這首詩中的李榮是蜀中道學名流,他也是前往長安許久不回,道姑王靈妃急了,恰巧李榮與駱賓王又是好友,於是請他寫了這首《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催李榮趕緊回來。
很有趣,頗有點我們今天網上發帖的效果,所以,聞一多曾這樣評價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閑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
4
駱賓王這種專打抱不平性格在官場肯定是不受歡迎的,所以他一生沉淪下僚,品秩最高的職務便是侍御史(六品),侍御史是監察官,負責「糾察百官,推鞠獄訟」。
這是個容易得罪權貴的差事,當時高宗病重,武后專權,駱賓王還是一副牛脾氣,屢次上書針砭時弊,果然沒多久,就得罪朝廷,被羅織罪名,誣贓入獄。
在獄中,滿腔怨憤的駱賓王寫了很多詩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首《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這時候正值秋天,每至傍晚,夕陽西照,蟬聲四起,聲聲幽戚,古人把視蟬為高潔不俗的象徵,想到自己忠而被疑,被冤入獄,如今白髮三千、老大無成,不禁悲從中來,以蟬自況。
一年後,駱賓王出獄。
5
這時候恰是唐王朝的多事之秋。
武則天共有4個兒子,她先後殺了自己的長子和次子。
684年高宗病死,武則天立她的第三子李顯為帝(中宗),隨即又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她的第四子李旦為傀儡皇帝(睿宗),沒多久,又廢李旦,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周。
曾被武則天貶謫的徐敬業乘機在揚州起事,以匡複唐室,擁戴廬陵王為由,旗幟鮮明地反對武則天。
徐敬業是唐代開國功臣、英國公徐世勣( jì)的長孫。徐世勣曾隨唐太宗南征北戰,功勛卓著,一生歷事高祖、太宗、高宗三朝。
「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閑事」的駱賓王也參加了這場起事。
徐敬業自封為匡複府上將,任命駱賓王為文藝令,駱賓王就在這時起草了著名的駢文《討武氏檄》。
這篇檄文曆數武則天種種惡跡,義正詞嚴,慷慨激昂,一經傳出,震動朝野。
據說武則天讀到
「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時,也為之折服:「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不知道武則天是真心惜才,還是一時的自嘲自解。
可惜這場轟轟烈烈的起事僅歷時三個月,便兵敗如山倒,武則天懸賞天下,凡得徐敬業首級者,授官五品,帛三千。
徐敬業、駱賓王等匆忙逃亡,準備從海上投奔高麗,偏又逢大風,只得停船靠岸,躲避風浪,人不敢離船,可謂人心惶惶、草木皆兵。
正在這時,徐敬業的部下王那相叛變,斬殺徐敬業等25人首級,向武則天投誠。
6
至於駱賓王的下落,有以下幾種傳說:
一是被王那相斬首;二是投水而死;三是僥倖於亂軍中保全性命,出家為僧,匿跡於杭州西湖畔的靈隱寺。
相傳宋之問被貶謫到南方時(宋之問也是初唐詩人),曾到過西湖邊上的靈隱寺。
當晚月明風清,宋之問在長廊上邊走邊吟,作《靈隱寺》一詩,寫到「鷲嶺郁苕嶢,龍宮鎖寂寥。」時,難以再續下聯。
只見寺里的一位老僧,皓首白須,翩然而至,問道:少年因何夜夕久不寐?
得知他呤諷甚苦,便為他續贈一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為續句的遒勁壯麗驚嘆不已,這一聯也成了這首詩里的警策之句。
第二天去拜訪時,老僧早不見蹤影,後來才得知,原來這就是當年的大名鼎鼎駱賓王的啊!
這是駱賓王逃亡傳聞中流傳得最廣的一個故事,情節雖多有抵牾,但也說明了人們對駱賓王遭遇的同情以及對他才華的讚賞。
在人們的心目中,駱老先生早已遁跡江湖,千里煙波,拈鬚而笑。
7
20年後,武則天退位,中宗李顯複位,朝廷又是另一番天地。
當年被趕盡殺絕的逆臣賊子,現在成了忠義之士,這個時候駱賓王可能已經謝世,中宗命人搜尋駱賓王詩文,集成《駱賓王文集》。
徐敬業的子孫也有僥倖逃脫者,逃到了到西域胡地。
據《資治通鑒》載,貞元十七年(801),吐蕃攻陷麟州,吐蕃軍中有一個叫徐舍人的大將,自稱是唐英公第五代孫,於武后時期流落至此,至今已三代,雖身居要職,但思本之心不忘,於是將唐朝俘虜全部釋放。
下一次,將接著介紹初唐四傑的另一位成員——盧照鄰。
附初唐詩壇思維導圖:
推薦閱讀:
※丙申年 八至十二月 古詩詞
※如果有一個機會讓你給紅樓夢寫一個外傳,會是什麼樣子的?
※七言·觀百年一遇超級藍血月全食
※古詩詞名句:枝上柳棉吹又少,下一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