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之西(28)

漢之西(28)

來自專欄 范西迪拾趣

第二十八章 天下大計

登壇拜將的儀式結束後,劉邦和眾將各自就座。

劉邦當著所有人的面,問了韓信一個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丞相多次稱將軍大才,那將軍用有什麼計策指教我呢?」劉邦難得這樣客氣地跟別人講話。

韓信知道這是他表現自己的絕好機會,也是打消所有人疑慮的時間了。他先是客氣客氣哪裡哪裡的謙讓了一番。然後他問了劉邦一個問題: 「如果大王要東進爭奪天下,最大的敵人是不是項王呢?」

「是。」劉邦和其他人心裡都在罵韓信明知故問。

「大王自己估計在您個人的勇敢、強悍和部隊兵力方面與項王相比,誰強?」這個問題是不是似曾相識?是的,鴻門宴之前張良也問過劉邦。聰明人問的問題似乎都差不多,他們這樣問的目的,不是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他們心裡早已有答案,他們是要引起回答者的思考,提起聽者談話的興趣。

同樣的,劉邦每次回答這個問題都會先沉默一陣,他的回答確實是實事求是的:「我不如項王。」

韓信站起來,對著劉邦拜了兩拜,然後說出了下面這段精彩絕倫的話,其中對當時天下大勢和政治人物的分析評論堪稱經典。

「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項王。」 他先對劉邦的觀點表示了贊同,也不怕他生氣。

然後接著說:「我曾經侍奉過項王,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吧。他震怒咆哮時,可以嚇得千軍萬馬不敢粗聲喘氣,但他不能放手任用其他人,所以這只不過是一介匹夫的勇猛罷了(匹夫之勇·《史記》);他待人又恭敬慈愛,言語溫和,看到有生病的人,會心疼的流淚,並且將自己的食物分給他,但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應該加封進爵時,他卻會把刻好的官印一直放在手裡把玩,直到磨玩得失去了稜角,還捨不得給人,所以他的仁慈只是女人的仁慈罷了(婦人之仁·《史記》)。」

說得好!

領導整天道貌岸然,對下屬彬彬有禮、噓寒問暖,除了為他自己獲得平易近人、謙虛有禮的好名聲之外,對衝鋒陷陣、拚命工作的下屬毛用沒有。

「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的兩大本能需求,這就和人餓了得吃飯、饑渴了想啪啪、危險時會自保求生一樣,不需要教導,也不可壓抑。哪個人不想實現抱負?哪個人沒有受人尊重的期盼?權利、地位、金錢、美女、實現自身價值是所有人奮鬥的最原始、最本質並且不可改變的動機。總想用溫情的話語、敬業的道德去讓人賣命,而捨不得給別人一個官職、一個封號的領導如果不是很傻很天真,那麼就無異於詐騙犯,騙取的是下屬的才能和忠心,同時,也是扼殺下屬青春才華的劊子手。

無論領導是有「婦人之仁」還是有「匹夫之勇」,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都不可能招攬到人才,即使手下有人才,也不可能得到他們真心的回報,而懂得給予的領導就算滿嘴髒話,手無縛雞之力,仍然會從者如雲。

「項王雖然稱霸天下,使諸侯王都臣服了,但他沒有在關中立足,放棄了有利地形。同時,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各路諸侯也憤憤不平。諸侯王看到項王把義帝遷移到江南僻遠的地方,也都學著驅逐自己的國君,佔據好的地方自立為王。項王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橫遭摧殘毀滅的,天下人的怨恨很多,百姓也不怎麼願意歸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罷了。他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說他的優勢很容易轉化為劣勢。」

韓信指出了項羽的幾個弱點:

一、放棄了關中這個合適稱霸天下的有利地形;

二、違背了所有義軍名義上的領袖義帝「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封自己和其他人為王,但又沒有按功封賞,而是大封自己的親信,其他有功之人就會心懷不滿。並且將原來的一些諸侯王根據和他的親疏關係任意遷徙,這既讓項羽的封王行為失去了合法性,又為他樹立了很多敵人,並且這些有功的敵人都有著相當的實力;

三、項羽驅逐懷王,其他有實力的人也會學著驅逐自己的主人,這就在各個諸侯王之間造成了大量矛盾,所以諸侯王並非是鐵板一塊支持項羽,而是各懷鬼胎,從而給想稱霸天下的劉邦有機可乘;

四、項羽的軍隊不愛護人民,已經失去了民心,人民的內心對其並不支持。

韓信列舉項羽的短板是為了說明項羽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強,要打消包括劉邦在內的所有人對項羽的恐懼,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要打破項羽「不可戰勝利的神話!」。

「大王如果能夠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有什麼不可以被誅滅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給有功之臣,有什麼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愿,有什麼樣的敵人不能擊潰呢?」

三個反問句指出劉邦取得天下應該實行的策略:

一、捨得官位,招攬人才;

二、捨得土地,招攬人才;

三、佔領道德的制高點,為自己東進位造理論依據,以激勵將士。

「項羽分封的三個王,原來都是秦朝的將領,率領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幾年仗,被殺死和逃跑的秦兵多到沒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義軍投降。到達新安後卻被項王活埋了已投降的秦軍二十多萬人,唯獨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對這三個人恨入骨髓。而今項羽憑恃著威勢,強行封立這三個人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誰從心底愛戴他們。而大王您進入武關後,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據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做王,關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了應得的王位進入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怨恨這事的的。如果大王發動軍隊向東挺進,只要一道告示,三秦之地就可以平定了(傳檄而定·《史記》)。」

韓信最後指出了劉邦眼前要採取的行動及其理由:平定三秦。因為三秦王不得秦地人民的民心,而劉邦在關中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三秦可「傳檄而定」。

翻看中國兩千年的歷史書,其實歷史總是在不斷地重複,改朝換代之時,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不可違背的規律。但是,想提醒各位,有時民心並不代表正義。

以上對楚漢大勢的分析,是那個時代幾個最聰明人之一的韓信的華麗出場、初露鋒芒!

劉邦看似很大大咧咧,其實精明得很,他能經常採納正確的意見是因為他能分辨是非,知道別人說的有沒有理。他聽了韓信精彩恰當的分析,心裡的那一絲懷疑已經轉變為欣喜,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差點就要罵蕭何為什麼不早要他拜將了,此時他對的韓信的尊重才是發自內心的尊重。

從此,一代韓兵仙就跟著劉漢王,踏上了他們的偉業開創之路,只是,他們沒有一起走完。

這一年,韓信25歲!(推測)

現在,劉邦按照韓信的計策一步步地開始了軍事準備部署,放手讓丞相蕭何治理巴、蜀、漢中,招兵買馬,收取軍糧,為他爭霸天下的大業積累著資本。

漢之西:漢之西(27)?

zhuanlan.zhihu.com圖標漢之西:《漢之西》目錄?

zhuanlan.zhihu.com圖標漢之西:漢之西(29)?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原創】一位在家母親給出家兒子的信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影響是什麼?
第四節 中國奴隸社會
共產主義舊史觀批判與史觀重建(下)
萬聖節的傳說是什麼?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