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養,與財富無關

真正的教養,與財富無關

來自專欄 青年故事

前幾天重溫《超女》,突然看到其中一位評委對參賽者大爆粗口,才想起這件事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事情緣於一次超女海選,有一選手開唱前說自己重感冒,隨即遭這位評委罵:「不要唱啦,滾吧!」而當另一個選手上場由於緊張而有點氣喘吁吁和語音含混時,這位評委不僅咄咄逼人地問她:「幹嘛,很熱嗎?一直呼呼呼!你誰啊?」而且對其戲弄地模仿,甚至當歌手剛唱一句,便粗暴地打斷:「NO!」視頻剛出,聲討聲便不絕於耳,連導演高群書都斥其「做個評委還這樣一點教養都不顧地去炫耀權利?」

此事雖也過了很久,但在後來「無教養事件」的高發讓這個敏感的話題一次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教養遍佈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是我們每個人的名片。

年幼時與父親出行,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辦事,我突然覺得肚子痛想上廁所,父親連忙到處尋找廁所,附近有一家辦事單位,父親走到鐵門後的窗口前還沒開口,裡面傳來女聲:「看什麼看?走出去,這不是你能進來的地方。」父親說:「您好,我女兒肚子痛,想借用一下廁所,或者您能不能告訴我附近哪裡有公廁。」回答依舊刻薄:「沒有廁所,就是有也不給你上。」父親壓著不悅過來抱著我離開了,那是我第一次出遠門,不知為何,這件小事留在我心上很久,尤其是父親那壓著怒火害怕讓我受到驚嚇的表情更是讓我記了很久。

有一次出差乘坐高鐵,中午時乘客都覺得疲倦,紛紛閉目養神。我所乘坐的車廂面傳來一陣歌聲,接著又傳來另一個人的歌聲,最後變成了一群人大聲合唱。休息被打擾的人都不滿地向後看,原來是一個旅遊團體,她們很開心分別已久的老友能聚到一起旅遊,於是唱起了歌。原是中午時分,車上多是出差辦事的人員,只有趁在車上的時間小做休息,可歌聲太嘹亮,大家都無法入睡。

朋友在長途汽車上看到一個瘦弱的女孩背著很大的包入座,女孩的旁邊是一位男士,隔著小走廊的斜後方位置上是男士的妻子。女孩放下包坐了一會兒對男士說:「您好,您能不能幫我看一下行李,我下車吃點東西馬上回來。」男士還未回答,他的妻子先回答了:「不行,他沒空,你自己背著出去。」女孩於是吃力地背著大包出去了,女孩出去後男士的妻子坐到了女孩的位置上。女孩回來時站在自己的位置旁不知所措,那位男士的妻子不耐煩地對女孩說:「你去坐我的位置。」女孩坐下後雙眼通紅地自言自語:「我坐後面暈車。」前面那位男士和妻子不予理會,那位妻子還翻著白眼說了一句:「有什麼好哭的。」朋友看不過,主動把自己靠前的位置換給了女孩。

總有一些時候,有人會無緣由受委屈,那種無力感和憤怒感油然而生。這時候我們不得不提到「教養」,它賦予人不逞己能、不苛人短、不輕易抱怨的處事方式,不自恃任何權威、地位而去咄咄逼人。因為他深知,尊重別人就是禮敬自己。

我見過擁擠的公交車上,一對母女被擠在門口動彈不得,女兒抬頭對媽媽說:「媽媽,為什麼我們沒有座位,有人剛剛還擠到我了」,媽媽低頭小聲地回答女兒:「寶貝,叔叔阿姨們也不想擠到你,他們工作一天了多累啊,他們還要坐很遠的路程才能到家,可是我們很快就到了,而且媽媽還陪著你,我們不要抱怨好嗎?」小女孩似懂非懂。

我見過加班到深夜回家的人蹲在路邊撿起別人扔的垃圾,然後走一段路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里。

也見過在深夜的列車上,年輕活潑的女孩兒們壓低了聲音說話,說到好笑處捂著嘴輕輕地笑。

還見過流浪者把食物分給一條流浪狗,認真地對它說:「你我都是流浪兒,不能給別人添麻煩。」聽得人心生難過。

畢淑敏在她的書里說過「要學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唯命是從;和我們所愛的人唇齒相依,緊密而不混淆;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和我們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和我們的上司,尊敬而不諂媚;和我們的同儕,協同而不越俎代庖;對我們的下屬,謙遜而不居高臨下;對大自然,敬畏而不傲慢......」所以你看,教養從不在毫無邊界的扭曲中產生,更不在傲慢與偏見中出現。

如果你面對的是目前經濟窘迫的人、患有抑鬱症的人、工作了一天昏睡在公車上的年輕人、年幼的孩子、行業的晚輩等等。

即便你不能理解也可以選擇尊重,即便你不能包容也可以不要貶斥,即便你不能感同身受也可以不要冷嘲熱諷,我們能堅守一些底線,不凌駕、不逾越,未嘗不是一種教養。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夢想家毛毛。

推薦閱讀: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就是不對親近的人發火
一個人的真正教養,體現在你對別人的善意和包容上!
你真的有教養么
為什麼不加你好友,你不知道啊

TAG:素養 | 教養 | 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