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us Go開箱測評和一些嘮叨

Oculus Go開箱測評和一些嘮叨

來自專欄 AR大臉貓的叨叨

寫在開箱前面的話

墨爾本時間五月五日周六上午收到的包裹,挺驚喜的,沒想到這麼快可以收到。看完f8 2018 keynote的第一時間就在Oculus官網上下單,64G版本。經過幾天的使用。看了不少別人的測評,也給一些小白用戶簡單的測試,在這裡寫一寫自己的一些使用感受。

Oculus Go的開箱第一眼

從Facebook小扎的keynote開始講起吧<Facebooks F8 developer conference 2018replay>。一改以往的開無聊笑話講技術的技術宅形象,經歷了年初以來的種種,經過了幾年的沉澱,扎總愈發的沉穩成熟,演講技巧日臻成熟。開篇直面用戶信息安全的問題,嚴肅卻無比堅定。

扎克伯格在f8的主題演講,嚴肅且篤定

話鋒一轉,回歸本源,設問「Whats Facebook stand for?」回溯了自己創立Facebook的初衷「我最初接觸互聯網的時候,忽然發現我可以使用網路找到任何我想要的信息,但是,社會最重要的東西,「人」,卻被忽略了,我居然找不到可以讓我們找到人的科技產品,我創建Facebook是為了讓社會最重要的元素「人」更緊密的聯結一起,且這個初衷從未改變」。

2018年1月月活用戶已經達到22億證明此言非虛

很自然的引出了Facebook旗下的各大產品應用 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的各種新功能,清除歷史記錄,重視群組,增加多人視頻聊天、約會(不是YP)功能、AR濾鏡,然而引發現場聽眾最多歡呼的,是今天的主人公 - Oculus Go正式開始發售。扎總重申他自己理解的VR是更好的讓陌生人聯結的工具

這裡加一句我自己的認知,其實作為一個AR從業者,一個研究方向是用戶體驗設計的大學老師,我一度對於VR的前景是很不看好的。我以為,從PC到Mobile計算平台的變更,是技術的革命,更是人機交互方式,從滑鼠鍵盤到手指手勢的變革。更為重要的是,移動設備讓人更好的聯結到了一起。帶上VR眼鏡,人「與世隔絕」,這樣對於一離開手機就焦慮的現代人來講,是「反人類」的。而扎總顯然是不這麼認為,他以為,VR創造出的虛擬Avatar可以讓世界各地的人以一個全新的虛擬形象出現,一起在VR裡面看電影、看球賽,一起打牌、玩遊戲。簡而言之,小扎認為的VR,和他以為的一切Facebook旗下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一樣的,即「為了讓社會最重要的元素「人」更緊密的聯結一起」

然後我就很自然的剁手下單了。整個購買流程非常流暢,不出2分鐘,錢就花出去了。

我買的是64G版,USD 289

正文,開箱

終於來到正題,OculusGo的開箱。剛打開的第一感覺是「成熟」。完全不像是一個剛剛發布的產品,淺灰色的科技感配色,豐富而多彩的APP列表給人感覺購買了一個相當完善的平台產品

正面列出了型號64G和支持的1000+的應用程序

側邊列出了硬體清單:VR頭顯、控制器,五號電池和一根USB micro線。小米作為硬體製造商,logo和Facebook並列,在側邊清晰可見。

包裝底面列出了比較出彩的功能

背面清晰的列出了Oculus的出彩的功能:

  • 高清畫質
  • 內置的沉浸感音軌
  • 和朋友一起在VR環境中欣賞電影
  • 體驗360度視頻音頻
  • Live現場直播的節目和演唱會

秉承扎總的「人的聯結」的理念,五個寫在封面的功能有兩個是鼓勵人們使用OculusGo去在VR環境中交互,而不是把自己與世隔絕,不得不說Facebook以及旗下產品在貫徹公司核心理念上還是相當的到位。

OculusGo的開箱第一感覺,很有科技感,完全不廉價

內部的擺放很中規中矩,絲毫沒有感覺到200美刀低端VR設備的廉價感。

提示下載配合使用APP應用的提示,設計的位置很明顯,讓人無法忽略

開箱所有的硬體一字排開合個影

開始設置設備。整個流程非常的簡明,甚至一個多餘的字都不說。整個介紹的視頻,連台詞都沒有。登陸Facebook賬號,用藍牙讓頭顯鏈接好手機,連上Wi-Fi,提示充好電,裝上手柄電池,一切就緒。

整個安裝過程就是這樣的wizard,一步一步看圖說話,非常的user-friendly

在未開始佩戴之前,Oculus商店已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其實有一段時間沒有上Oculus Store看看,知名廠商的作品已經很多了,吸引我的比如Netflix、古墓麗影、COCO、Fear系列,界面設計的非常的「舒服」,就是我們習慣了的應用商店應該有的樣子。

Oculus的應用商店主頁,OculusGo Essentials在非常醒目的位置,直接推送優質內容給新的用戶是非常聰明且討喜的選擇

我比較在意的功能,Events,可以廠家VR活動和世界各地的人在VR世界中社交

社交、社交、還是社交,鼓勵用戶在VR世界認識新的朋友,沒有繼承Facebook的好友列表

寫在後面的話

其實關於真正的使用感受,我覺得短短几天的使用,數據範本還不夠完善。而且作為基本主流VR頭顯都使用過的行業從業者我來講,不屬於OculusGo的主要用戶畫像的範疇。我比較看中的是初次VR使用者和對VR一直處於觀望,因為價格一直望而卻步的人。我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設計Usability Test給我的學生和周圍的人,有機會會寫成Test Report分享。

我的真實感受有以下幾點:

  1. 扎克伯格提出了VR的核心價值是多人互動和人的聯結,我是深深信服的,VRAR想變成新的計算平台,一定是讓人機交互、人人交互往前發展,不會倒退到單機時代
  2. 我認為的VR成熟要素:無線、便攜、不昂貴、體驗好、內容豐富。Oculus Go基本上已經滿足,靜待市場的反饋和真實用戶給出的答案
  3. VR和AR的追根揭底是一個新的顯示方法,是一個計算平台。就像我們買電腦其實買的是Word、Excel、PPT和打遊戲,買手機是聊微信看視頻刷抖音,買XBOX、PS4是為了打2K刺客信條一樣,沒有人會為一個只有參數沒有內容體驗的硬體買單
  4. VRAR生態非常重要,說得再明白點,需要讓開發者、內容生產者、投資人掙到錢,再明白點,需要有消費者肯在ARVR上花錢。Oculus Store不論是在手機APP上遠程安裝還是在VR環境下的消費流程已經非常的流暢,有錢的流動,這才是一個所謂生態的開始
  5. 小米作為 Facebook的硬體製作商,會不會出一個中國內地使用的小米合作款是比較讓人期待的,畢竟不論是 Facebook賬號登陸還是Oculus Store沒有一個是不用VPN可以訪問的
  6. 我開始突發奇想,理想中的VR頭顯,應該是有強大GPU的顯示設備,進可以無線連接高性能電腦當作顯示器,退可以當作移動設備一體機體驗一些不需要強大電腦支持的輕量級內容

推薦閱讀:

TAG:增強現實AR | 虛擬現實VR | Oculus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