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可以被狹隘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洗腦?

在微博上看到不少人分不清政府和國家的界限,聽不得一點不好的聲音,動輒就罵別人是漢奸和賣國賊


自從來到知乎,遇到了一些人,也有過一些與題主的描述類似的經歷。作為身在海外的留學黨,我嘗試著總結了自己的幾個特點:

  • 遠離祖國,對發生在中國的熱點事件和社會問題比較關注;
  • 因為沒有牆,所以信息來源較為豐富;
  • 個性中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情結,學術上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精神;
  • 樂於觀察並發現問題,習慣於批判性思考;
  • 內心深處對理性、良知、公平、正義、人權、法治、自由、博愛的天然嚮往;
  • 某種程度的完美主義者。

基於以上原因,在與一些知友的交流中,我會不自覺地談到我對國內一些社會問題和國際問題的觀察和思考,其中一些激起了國內有些人激烈的反駁,其中不乏貼標籤的言辭。我整理了一下,大體有如下一些論調:

  1. 「x國就是挑釁,y國就是搗亂,必須抵制,不打不行!」
  2. "西方媒體的宣傳你怎麼能相信呢?有些新聞都是假的。」
  3. 「西方媒體是不是閑的?我們的事不勞Ta們費心!」
  4. 「國家給我發工資,我說國家不好,這不是扯淡嗎?良心不安!」
  5. 「x國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你為什麼只說中國的問題?」
  6. 「我們都在努力建設這個國家,改變這個國家,而你為這個國家貢獻了什麼?」
  7. 「你根本不了解中國,更不了解我生活的中國,你也不想了解,憑什麼說三道四的?」
  8. 「你對中國的xx有偏見,我不和有偏見的人討論。」
  9. 「你不是關注問題,只是想找這些信息證明中國有多爛而已。」
  10. 「你關注了這些問題,談了你的看法,然而你並沒有去想如何解決問題。」
  11. 「我微博首頁也看到很多人在說這件事,不過我對這種事情沒什麼敏感性,這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命是自己的,你不想要沒人能攔著!我見過很多類似的事情,發生在我身邊,已經麻木了。」
  12. 「我真的很受不了你們這種自以為是的悲天憫人,來釋放無處安放的同情心。」
  13. 「我們不是一個年代,一個環境,一個階層的人。屁股決定腦袋,我的屁股不是你的屁股。」
  14. 「國家是一個龐然大物,很遺憾你摸到的那部分不是很好而已。」
  15. 「你受過學術訓練,明白沒有什麼是絕對正確的,那麼你為什麼覺得xxx主義就一定不正確呢?」
  16. 「為什麼所有這些問題都被你認為是制度的問題?我摔一跤也是制度的問題嗎?」

這樣的言論使我一度非常困惑,努力思考引發這種分歧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乍一看,上面的有些話不僅政治正確,而且頗有道理。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上述論調中,有些是因為對方出於既有的思維定式,並沒有真正理解我的出發點;有些是受大環境影響,得到的信息不夠客觀;有些則是因為缺乏必要的知識,混淆了一些概念;有些是將理論與現實混為一談,把某種理論當作絕對真理的理論派;而有些則純粹是敏感的神經和憤怒的情緒所致。知乎是一個理性交流的平台,因此,我們不妨把眼光放遠一點,嘗試著挖掘一下題主所描述的這一現象背後的成因。

  • 從臣民社會到公民社會。在一個現代公民社會,公民對社會是有責任和義務的,反之亦然。社會之所以稱之為社會,自然離不開制度,制度是一套準則,只有不斷修正和完善制度,制度才能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當然,並不是所有公民都有政治家的視野,哲學家的境界,因此,我認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就是公民責任和義務的體現,更進一步,如果通過思考,試圖找出社會問題背後可能的制度性因素,無疑更佳。當然,個人的分析總是有局限性的,需要集思廣益。作為回報,好的制度可以有效地限制人性中的「惡」,平衡公權力與私權利,建設一個更加文明、和諧、有序的社會,為公民提供法律下的自由(法治)、主權下的自由(國家安全)和免於匱乏的自由(福利)。歷史學者章立凡曾指出,中國社會幾千年來都是農耕社會,農民是社會的主體,而農民大多隻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社會問題一般不太關心。張宏傑在《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一書中提到,「從晚清開始,中國人就堅信,只有徹底挖掉罪孽深重的劣根,中國人才能浴火重生……一代代精英杜鵑啼血,提出種種國民性改造方案……梁啟超說,中國要變成一個憲政國家,中國人就要從過去的『老百姓』變成『現代公民』,要培養起國家意識、公德意識和尚武精神。……可惜,迄今為止,梁啟超沉痛批判的那些國民性缺點,大部分還鮮活地紮根在社會深處,而且在某些方面還有愈演愈烈之勢。」
  • 血緣社會的影響與現代政治觀念的缺失。張宏傑在《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一書中提到,「正如同《呂氏春秋》所說:太古時候,沒有君主。人們群聚而居,只認識自己的母親,不知道父親是誰。沒有複雜親戚關係的講究,沒有上下長幼的分別,不知道進退揖讓的禮節……進入父系社會後,那些原本天生地養的孩子們頭頂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權威:『父親』……在中國,父權呈現壓倒性優勢,它不斷擴張,從父親、祖父演變成族長、酋長直至國王。血緣群體也不斷擴大,從家庭、家族擴大到部落、部落聯合體、酋邦,直至國家……從夏代國家的產生過程,我們可以清晰看出,中國國家的產生,是一個直接化國為家的過程……,中國歷史上首個國家——夏朝實現了形式上的家天下……。」在英語中,state(國,一種政體,也指政權),nation(有國民、族群之意,指生活在一國之中的有相同祖先、語言、文化、歷史的人的集合),country(原意為地理上的疆域,後亦指主權國家)這三個單詞皆可翻譯為現代漢語中的「國家」。然而,由於文化、教育等原因,在一些人的觀念中,對國家的三要素(人民、主權、土地)的認識不清。在Ta們看來,似乎尋找某種制度的瑕疵,就是批評這個國家,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生活的這個族群,作為家國體系中的一分子,也就等於在批評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甚至包括自己。這種「全面的否定」,自然會喚醒這些人強烈的自尊心與「民族主義情結」和「愛國主義意識」。
  • 關於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高力克在《自由與國家》一書中提到,「陳獨秀信奉公民民族主義或『憲法愛國主義』,他堅持以『公民國家』為國家認同的基礎,而主張理性的、民主的愛國主義……陳主張,國家具有土地、人民、主權三大要素,人民建設國家的目的在於保障權利,共謀幸福,此為立國之精神……關於國家和愛國主義,陳獨秀一直堅持理性的批判態度……新文化運動另一位知識領袖胡適亦信奉公民愛國主義。對於胡適來說,國家主義或民族主義賴以成立的唯一依據,是『一民族之自治終可勝於他民族之治之』。此為民族主義的唯一前提,否則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不能成立。他強調:『今之挾狹義的國家主義者,往往高談愛國,而不知國之何以當愛;高談民族主義,而不知民族主義究作何解』」。實際上,「『民族主義』(Nationalism)這一20世紀初形成的日本漢語式概念,是梁啟超及留日學生接受並輸入中國的。梁的《新民說》以民族主義為主線,其中心主題是建構以公民為基礎的現代民族國家」。
  • 集體主義思想的盛行與個人主義精神的缺失。張宏傑在《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一書中提到,「自從開天闢地以來,中國人一直生活在集體當中。從氏族、部落到邦族,再到國家,隨著集體規模的不斷擴大,個人被維繫集體的血緣繩索捆綁得越來越緊。到西周時期,這種控制達到了頂峰。西周社會是一個完全建立在血緣基礎上的宗族社會……宗族的穩定,是以抹殺個體的自主性和個性、強化宗族整體的虛幻性、導致宗族首領的全面獨裁為代價的。隨著集體的不斷擴大,與集體生活相適應的倫理規範就越來越嚴格。集體大於個人,集體重於個人,集體先於個人的觀念被不斷培養壯大……對中國文化中的重人倫、重團體而輕個人、輕自由的特徵產生了深刻影響……集體主義的生活方式促進了『群體利益至上『觀念的形成。對集體主義的偏好已經深入到中華民族的集體潛意識當中……確實,有史以來,我們充分發揮了集體主義的巨大威力,辦成了無數大事……,然而,與此同時,強大的集體主義精神也給民族心理的發展造成了深刻的負面影響:自古以來,我們就習慣於以『國家』、『民族』、『集體』的名義粗暴侵奪個人權利……歷代統治者都十分擅長用『集體主義』意識形態來壓制個人主義的發展,用『天道』、『民族』、『家族』、』家庭『這樣的大帽子來壓制個人慾望和價值,提倡克制、犧牲、順從、守舊等順民品質,消滅個性、獨立思考、主體意識的發育空間。幾千年來,過於強大的集體主義把中國人壓制在細胞狀態,使其不能發展成完全的、有尊嚴的、充分實現自己的人,而只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臣民、家庭的一個部件、國家機器上的一個螺絲釘、血緣鏈上的一個環節」。
  • 社會環境的影響。脫離社會環境去討論人的思想,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受媒體及互聯網的影響,一些人認為中國強敵環伺,敵人戴著有色眼鏡看我們,每天都在尋找一切機會攻擊、詆毀我們,殊不知,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戴上了有色眼鏡看世界,變得盲目排外,在Ta們眼中,與主流論調不一致的似乎都是偏見,或者敏感話題。鄭永年在《中國改革路線圖》一書中說,「政治改革這個話題已經變得越來越具有敏感意味。這個現象應當說不是很正常的。在任何制度下,改革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一項永恆的事業,是制度長期存在之必須,因而對改革的討論不應當有任何驚訝之處。對中國而言,尤其如此。中國正處於改革高潮期,任何改革話題都不應當具有敏感性。並且,中國歷史的經驗告訴人們,任何時候只要改革成了敏感的話題,改革肯定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遇到了既得利益的阻力。雖然人們面對現實存在的問題而呼籲改革,但既得利益者恐懼於改革會損害自己的利益。政治方面的改革尤其是這樣。」
  • 視角的差別。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經濟在過去幾十年間保持了令全球矚目的高增長率,但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也增大了貧富差距,並催生出一個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鄭永年在《中國改革路線圖》一書中提到,「正如壟斷性的央企在國企改革中堅如磐石的壟斷地位,國家工作人員的福利體系或者『特權』體系也儼然成為社會領域『市場化』的推動力量。最有權勢的階層可以最大程度地享受市場化所帶來的好處而不需要承受市場化之痛,他們理所當然推進社會領域的市場化,而對社會領域市場化的負面效應毫無察覺。當前的中國,在經濟領域市場化不足的同時,社會領域已經過度市場化。雖然價格『雙軌制』已然消失,但以行政壟斷和福利特權為標誌的另類『雙軌制』,在社會和經濟兩個領域仍然並行存在……中國在經濟取得高速增長的同時,社會的解體也在加速。或者說,高速的經濟發展是以社會的解體為代價的」。因此,身處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們眼中的中國可能相去甚遠,難怪有人會說「你根本不了解中國,更不了解我生活的中國,憑什麼說三道四的?」,這也正應了此人的另一句話,「屁股決定腦袋,你的屁股不是我的屁股」。

自辛亥革命至今,我們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這個世紀,中國發生了太多事情,然而,相對於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古國來說,這一百餘年不過是歷史的一瞬。在新世紀社會轉型的路上,我們依然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我們期待公民社會的深入發展、契約精神的進一步普及。最後,借用高力克在《自由與國家》一書的結尾提到的,「在經歷了革命與工業化的洗禮之後,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市民社會的成熟和民主政治的發展,一個富強而自由的現代中國是可以期待的」。

不知道是不是回答了題主的提問?歡迎探討。


這有什麼,我今天還被人說是——戶口本上的漢族,就因為我說了一句

我就納悶了,穿個漢服難道能讓你忽然中個上億彩票,不用踏踏實實做人了?


問題是狹隘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下面的備註是分不清國家和政府之間的界限。

這種前後不一致的問題竟然還有人長篇大論的答我也是醉了,就算是要噴,噴點都不明確。

題主是需要批判愛國主義呢還是民族主義?或者批判和政府對外宣傳萬年一致的人?再者根據題主內心認同的價值觀把他們都大肆批判一番?


因為無數人都是弱小的。自己是弱小的,當然就要想辦法抱緊所謂集體的大腿了,這樣縱使自己以後是個廢物,中國縱使現在不是世界第一強國的,但是好歹也算世界上比較厲害的國家啊。縱使自己屁的優點拿不出來,也可以跟自己和老外比,說,你看「我們」中國XX比你們國XX強啊。縱使自己沒有優點,也可以拿集體整合的優點當遮羞布啊。就跟一些ZZ從來不說自己優點,當然也可能是沒優點了,一張嘴,就說,我朋友怎麼樣,怎麼樣。我認識那XX,XX。國家就是這些朋友放大的概念而已。自己遮羞布都不能被人認同了,讓你裸著了,人家還不跟你急嗎?

還有很多就是洗腦的鍋,把國和統治階級放一起。好多腦殘都是你說統治者有問題,就問你,誰給你現在的生活?這種就是被洗腦洗傻的人?誰給的,竟然說誰給的?現在的生活難道不是全中國人民努力的結果嗎?竟然認為是別人給予的?那你讓給予的人,去非洲戰亂國家干幾年,我看看怎麼給予的


民族主義洗腦,

總比那些 投降主義,公知主義,聖母主義,分裂主義,好上一百倍吧。

中國有點什麼好事發生,都要自我貶低,冷嘲冷諷,不許人家有自豪感?就你丫最理智。別人都是被洗腦了。

而你所謂的理智,裡面有多少是自卑慕洋的成分在,又有多少恨鐵不成鋼的成分在,不得而知。

國家和民族,哪裡可能拆分來看呢,你不喜歡這個國家,也要喜歡這個民族。

你喜歡這個民族,就要改變這個國家,讓他更好更強。

如果你否認這一點,那就閉嘴,我覺的被人罵漢奸什麼的都沒有錯。因為連基本點都做不到。

如果你反對,你不反國家不反民族,

那你就是不喜歡某黨咯??呵呵。那更該閉嘴滾蛋了。你不爽就去參政,去改變唄,何必冷嘲冷諷,自以為是的罵別人被洗腦了?

都說中宣戰5渣,論洗腦能力。中國比西方差遠了。

你不喜歡某政府就算了,你可以直接對他們開火,何必拐彎抹角的攻擊到民族主義者呢?連國家和民族也不喜歡了,連屁股都歪了。不是漢奸是什麼?

民族主義是壞事嗎?

就是因為缺少民族主義,那些北美土著才會被亡國滅種,最後被圈養在所謂的保護區里。

就是因為缺少民族主義,中國百姓才會麻木不仁,吃瓜群眾式眼看著幾萬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奪,還啪手叫好。

就是因為缺少民主主義,老百姓只知有家,不只有國有族,南宋才會被蒙古人驅趕著幾千萬北方漢兒當炮灰,漢人骨肉相殘,最後華夏天傾,崖山之後無中華。

就是缺少民族主義,印尼華人才會被人肆意屠殺,馬來華人才會低聲下氣不敢反抗。台灣日雜,香港英奴才會數典忘宗,跳上跳下。

要是中國人都是吳三桂,尚可喜,汪精衛,疆獨,滿獨,蒙獨,台獨港獨,這一類的精英,和公知,"民族團結"理論家, 中國遲早四分五裂,淪為垃圾國家,被外國人隨意踐踏侮辱,變成真的黃皮猴子。


推薦閱讀:

清朝滿族可以和漢族通婚嗎?
有關民族國家與國家民族的閱讀小結
消除民族歧視關鍵不在行政措施
如何看待網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中將安力滿設定為漢族,胡大改為老天爺?

TAG:政治 | 民族主義 | 民族 | 愛國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