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頸 追光逐影的探索 ------用數碼後期的模擬多重曝光技術重構新場景

突破瓶頸 追光逐影的探索 ------用數碼後期的模擬多重曝光技術重構新場景

多重曝光是攝影中一種採用兩次或者更多次獨立曝光,然後將它們重疊起來,組成單一照片的技術方法。由於其中各次曝光的參數不同,因此最後的照片會產生獨特的視覺效果。多重曝光技術一般用來拍攝雙影或多影照片。

一、 多重曝光的分類和歷史回

(一) 遮擋式重曝

藉助於追求美的藝術推動,在攝影發明僅僅18個年頭的1857年, 相當於分次部分遮擋式(拼放疊印和拼貼翻拍式)的暗房後期多重曝光計算率先在第一次「高藝術攝影」浪潮中的英國閃亮登場,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雷蘭德《兩種生活方式》,模仿拉斐爾《雅典學院》的繪畫風格,以道德寓意為題材。用了16個以上的專業模特,30張底片,拼放疊印,耗時數周,方才成功。這張具有文藝復興時代風格的攝影作品在展出時引起了極大轟動,獲得了社會輿論的普遍讚賞。

O.G.雷蘭德《兩種生活方式》 作於1857年

無獨有偶。1858年它的姊妹篇由魯濱遜創作的《彌留》也登上了倫敦年度展覽會的舞台。

魯濱遜 《彌留》作於1858年

魯濱遜的攝影風格與雷蘭德不同之處是:採用照片拼貼翻拍,即按事先設計好的構圖分別拍攝成照片,再將照片剪輯、拼貼在一張背景照片上,修飾後再進行翻拍。他的每一幅照片都有能表現一個故事的情節,並因而贏得了「集錦照片高手」的美譽。

它們的出現終於使照片在世界上第一次取得了和油畫、雕塑平起平坐的地位,被承認為「藝術品」。

至此,在為攝影本身爭取藝術地位的「高藝術攝影」推動下,「遮擋式重曝」順利誕生了。它的成功同時證明:作為多重曝光攝影的的第一種 「遮擋式重曝」 模式無論在技術和運用上均已完全成熟。

在中國,20世紀最了不起的攝影家當屬郎靜山,他以集錦的多重曝光模擬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山水畫,將中國傳統繪畫的美感、意景融入攝影,展中國東方之大美。

郎靜山《松蔭高士》 1963

(二)堆棧式重曝

十九世紀下半期,隨著工業化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藉助於高速機械快門(快於1/1000秒)和連續拍攝(12張)的照相機的發明,1890年左右,真正意義上的堆棧式多重曝光也緊跟著「遮擋式多重曝光」登上了攝影的舞台。

為了研究飛速奔跑的馬匹四足是否同時離開了地面,美國著名的攝影大師麥布里奇早在1877年就用固定在賽馬場跑道上的24台聯動照相機拍攝出了12張飛速奔跑的馬匹的連續動體的照片,最後給出了答案。

雖然這些連續動體的照片與真正的多重曝光照片還有最後的一步距離,但它卻為真正的「堆棧式多重攝影」奠定了技術基礎。

法國生理學家Etienne-Jules Marey 艾特恩·儒勒·馬萊,採用多影像定時攝影的方法,實現了在同一張底片上顯示動物的運動。 1882年他自製「攝影槍」,其拍攝速度達到了12次/秒,終於從技術上解決了「連續攝影」的問題。

緊接著馬萊以一種不同於電影攝影的方式研究被攝物體在真實物理時空運動中連續的多瞬間影像,他證明在一張圖片上時間和空間不可能同時清晰。而在犧牲時間維度清晰的前提下。1890年左右他終於在歷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相當於今天的 「堆棧式重曝」的經典照片。

馬萊實驗攝影 《掄動鎚子形成的影像看起來像個輪子》

幾乎與馬萊同時(大約1885年)已經早已被歷史遺忘的不知名的攝影師埃利奧特·埃利松利用閃光燈嘗試連續拍攝的作品的《下樓梯的人》問世。

埃利奧特·埃利松《下樓梯的人》

雖然在這個作品中可以說沒有任何「內容」,只是一張實驗性的作品,但它直接催生了號稱 「現代繪畫」第一人的油畫大師杜尚的同名油畫《下樓梯的裸女》的誕生。

同時在這裡我們還要作重指出的是:埃利奧特·埃利松也是成功利用閃光燈取代快門進行多重曝光的第一人。

就這樣在攝影術發明的第二個十年,在藝術和科學的雙重驅動下,多重曝光的「遮擋式重曝」和「堆棧式重曝」幾乎同時完成。

(三)疊加式重曝

疊加式多重曝光的本質特點就是多影。

應當說疊加式多重曝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與「遮擋式重曝」和 「堆棧式重曝」相同甚至更早的時期,但由於受到技術和時代的限制,能查閱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疊加式多重曝光「的圖片資料寥寥無幾,(在人們普遍審美觀念和拍攝成本還比較高的情況下,誰也不會花費多餘的時間和金錢去拍攝那些沒有現實意義的重影的照片)。

不過經過努力,還是在雷蘭徳的 「高藝術攝影」圖片中找到了例證:

雷蘭徳 《艱難時期》 1860年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達達派」的興起,隨著整個社會審美觀念的革新才打破這一尷尬的局面。

歐文?布魯門菲爾德 《看起來新鮮的》 1947年

上圖就是達達主義攝影大師 歐文·布魯門菲爾德 Erwin Blumenfeld(1897-1969)1947年為《時尚》雜誌拍攝的名為《看起來新鮮的》的圖片。

歐文·布魯門菲爾德是上世紀最重要的幾位引領藝術潮流的攝影師之一,在進入時尚界之後,更是讓人們對於雜誌報紙上的圖片的看法大為改觀。

在中國,20世紀最了不起的攝影家當屬郎靜山,他以集錦的多重曝光模擬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山水畫,將中國傳統繪畫的美感、意景融入攝影,展中國東方之大美。

郎靜山《松蔭高士》 1963

何藩是中國香港的著名攝影大師,他留下了為數眾多、光影絕佳且極具東方韻味的重曝作品。

何藩 1955 老街萬花筒 Twins Alley

進入數碼時代後,還在堅持使用膠片進行創作的攝影大師石廣智,以其獨到的重曝技藝和功力連續獲得三屆金像獎。其中特別其在第七屆金像獎獲獎的作品《清風竹影》,更是一張以「疊加式重曝」拍攝的佳作。

第七屆金像獎作品 石廣智 《清風竹影》之一

正是這張《清風竹影》的照片成了他在《清風竹影》系列作品中的壓軸之首。成為其中最耀眼、最漂亮當然同時也最具爭議的作品。

按大師本人是說法,這張照片是用120反轉片在相機里直接拍攝的,是純粹、完全直出的傳統照片。

下面就是他為此而回答粉絲的文章。

相關之疊

—石廣智

我是使用120膠片單反相機用反轉片拍攝的,首先選取一處竹竿局部作為畫面主體,以機內平均測光後,減一擋曝光量(光圈F16)進行第一次曝光。再將鏡頭對竹林高處一局部竹葉取景,並對天空點測光 減一擋曝光量(光圈F8) 第二次曝光完成。通過兩次曝光把竹竿與竹葉融合在一幅畫面上。竹葉疊加時所處的畫面位置是關鍵,畫面的布局、結構要合理,可反覆多拍幾張,從中擇優。

剪影效果的竹葉與欠一擋曝光的竹竿既有著直接相關的聯繫,又因為不同的視覺效果與日常之所見拉開了距離,美便由此產生。

以上解釋初看有理,但無數粉絲的實際模仿操作則全部失敗,至今也沒有人能拍攝出相應效果的照片。

(四)數碼時代開啟了異彩紛呈的重曝時代

進入數碼時代後,隨著數碼攝影硬體(相機)和後期製作軟體的成熟和發展,多重曝光猶如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西班牙著名攝影師 提諾·索里阿諾 Tino Soriano:《忙碌的蒙娜麗莎》 1999

美國著名導演 泰勒艾倫 Taylor Allen 《華麗的多重曝光 》 2014

匿名 網路圖片 2010年左右

@巫婆(楊林林)一個自由的攝影人

2016 《巫婆和你聊聊多重曝光》

楊曉寧 2017 《多重與慢門拍鳥的感悟 》

肖殿昌 堆棧式多重曝光 《倒影》 2016年10月拍攝於壩上

同時肖殿昌還在他的微信博文《攝影創作中的「拍攝藝術」》中對當前「堆棧式多重曝光」的運用實踐和發展趨勢分享了自己的創作體會:

「多張多多張堆棧,從10張跨越到30張50張,藝術效果截然不同,樹影像油畫的筆劃線條,實中有虛,前景的棉絮花蕾晃出了精靈的魂魄,那種夢幻油畫般的效果和意境朦朧躍然呈現」。

縱觀以上多重曝光的照片,除石廣智的《清風竹影》外,其餘都是兩張或多張圖片簡單疊加的多影照片(不管是相機直接拍攝的還是後期利用Photoshop等圖像處理軟體進行的模擬重曝),因為這些相互疊加的光影之間並沒有發生影調和色彩的融合和突變(僅僅是兩束色光之間的物理疊加而不是色光與色光的化學反應)。影調還是那些影調、色彩也還是那些的色彩,只不過是簡單地把那些影調和色彩直接複合一起。

二、數碼照相機的多重曝光模式解析

現在的數碼相機,以佳能EOS 5D Mark III為例:多次曝光功能有4種模式,多次曝光次數可以實現2-9次,有加法、平均、明亮、黑暗4種圖像重合方式。其中,「加法」模式是像膠片相機一樣,簡單地將多張圖像重合,而這個過程中不進行曝光控制,所以合成後的照片比合成前的照片要更亮,也就是說曝光會增加;「平均」模式在進行合成同時時控制照片亮度,根據多次曝光拍攝的張數而自動進行負曝光補償,也就是減少曝光,最後將合成的照片調整為合適的曝光。當然,選擇「加法」或「平均」這兩種模式,還可通過改變焦點位置的方式,得到柔焦的合成效果。另外「明亮」和「黑暗」兩種模式是將基礎圖像與合成在上面的圖像相比較後,只合成明亮或較暗的部分,這兩種模式適合在想要強調主體輪廓的情況下使用。

(尼康僅有非自動增益補償和自動增益補償兩種,相當於佳能EOS 5D Mark III的加法、平均模式)

為了讓我們對這些咬口的多次曝光複合模式有一個清晰直觀的了解,下面我們用Photoshop來模擬上述4種多重曝光模式的真實效果。

首先我們 在Photoshop中 打開兩張照片 並載入堆棧圖層。

1、 加法模式

設定圖層混合模式為濾色即得到佳能EOS 5D Mark III相機多次曝光的「加法」模式

「加法」模式效果

2、「平均」模式

設定圖層混合模式為正常,而不透明滑塊調整為50%,即得到佳能EOS 5D Mark III相機多次曝光的「平均」模式

「平均」模式效果

3、「明亮」模式

設定圖層混合模式為淺色即得到佳能EOS 5D Mark III相機多次曝光的「明亮」模式

「明亮」模式效果

4、 「黑暗」模式

設定圖層混合模式為深色即得到佳能EOS 5D Mark III相機多次曝光的「黑暗」模式

「黑暗」模式效果

通過上述模擬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傳統多重曝光這種圖像之間的混合只會簡單地重疊影像,而不會產生突變性的影調色調變化。不會產生比同一場景單一恰當曝光照片的更鮮艷靚麗的色彩(相反色彩鮮艷度還會降低)。

重複曝光後的照片,與單獨的同一場景的恰當曝光照片相比,色彩更暗淡,影調反差更小,通透性更差,照片整體發灰。

如果沒有數碼影像後期(PS)調整的配合,僅靠膠片直出(包括傳統膠片人工暗房的後期處理)是不可能得到諸如清風竹影之類影調明朗通透、色彩鮮艷靚麗的照片的。

同時傳統多重曝光受時域和地域的限制,不可能在更大的時域或空域頻繁進行。

這也就是膠片時代多重曝光不甚流行的根本原因。

也許很多同學會說:那為什麼現在許多多重曝光的照片那麼漂亮。我想這無外乎有兩條原因:

(1)、現在的PS後期十分強大,要調整出一張「漂亮」的照片輕而易舉。

這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那些漂亮的照片並非直出,而幾乎共同地都經過精妙的PS後期處理。」

(2 )、個別大師或網路高手無經意間觸動了Photoshop中光影重構的機關,偶然得到了一些零散的絕密技藝。

三、重構光影

在當今的數碼圖片時代,膠片時代遺留下來的影像和影像組合的多重曝光觀念必須改變。因為我們是在更加強大的電腦上,用同樣更加強大的Photoshop等軟體(僅就Photoshop而言,它的圖層混合疊加功能就有27種,即數碼圖片時代的重曝有多達27種不同的模式。這27種不同的重曝模式(圖層疊加混合模式)功能的應用,徹底擯棄了傳統多重曝光的缺陷,使得數碼圖片的多重曝光功能得到顛覆性和革命性的拓展,使傳統膠片時代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來進行模擬的多重曝光,這樣過去的傳統的影像和影像疊加混合的重曝模式必然而且已經制約了我們拍攝思路的進一步拓展。

實際上我們拍攝的也已經可以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照片,而是僅僅作為第一手記錄影像場景光影的場景片,這樣的場景片既可以是傳統意義上的照片,也可以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照片,而是一種我們設置的特殊的獨一無二的光照場景(光造型或光布景),在我們的重構(重曝)光影中它的屬性及用途早已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照片範圍。

而對於經常用Photoshop調整照片的人來說,這些場景片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光影和色彩布景,而作為作品的照片則升化成了 「攝影人」表達思想、觀念、情感、意願、涵養或文化的載體,由此我們通過光影重構得到的就是一張飽含獨特個性、豐富內涵的、真正有「內容或故事」的照片。

當然它可以是一張原來意義上的「漂亮」照片,但更可能是一張已經脫胎換骨且更有「內容」和「生命力」的數碼影像作品。

同時我們必須指出的是:作為數碼時代由數碼相機(或其它設備)直接拍攝的記錄性「照片」而言「把它定義為特定的光影、色彩場景極大拓寬了我們拍攝的概念和時空,使我們能夠瀟洒和自覺地擺脫傳統構圖、構成、配色等因素的制約,拓寬了我們的拍攝的思路和角度」。

當然這種廣義的「照片」更是數碼時代當之無愧而且已經蔚為壯觀的圖片語言,是能表達人類情感並與語音、文字並駕齊驅甚至已經超越和取代的文化載體,是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情感表達和溝通的主流工具。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深刻的進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數碼時代就是名副其實的圖片時代」。

如上所述這種所謂廣義的「照片」即光影時空場景本身已經沒有了好壞優劣之分,哪怕一張拍廢拍虛的照片,往往更是一種傑出的光影色彩布景,可派大用場。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最基礎、最簡單也最常用的光影模擬重曝的示例:

1、用黑白的光影場景重構原照片的光影

設定圖層混合模式為顏色加深,不透明度65%,我們就得到了一張非常出彩的照片。

在這張照片的處理中,關鍵之點是:我們用了一張黑白的灰度圖片作為光影場景對另外一張較為平淡的荷花圖片進行了重曝(「光影重構」)。從而創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嶄新的漂亮「光影」。

原圖片

調整後的圖片

整張照片的光影色相併沒有發生太多改變,照片還是那張照片,顏色也還是那個顏色,但局部範圍的影調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影調(至少已經發生了非常顯著且非常規的演變)。由於照片整體微微變暗而顯得更加飽和和華麗,水中的天空倒影則更通透迷人,整張照片是乎就像換了一個天地,瞬時高大上了不少。

2、 用彩色的光影場景重構原照片的光影及色彩

設定圖層混合模式為顏色加深

荷花的顏色一下變得十分漂亮(其實僅此一步,整張圖片本身就是一張傑出的極暗調圖片)

建立蒙版,用黑色畫筆提亮背景,我們就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又一幅非常漂亮的荷花照片。

蓋印圖層/進入ACR插件調整

最後得到非常漂亮的暗調荷花照片

原圖片

調整後的圖片

其實再暗一點可能更好

在這張照片的處理過程中,這次我們改用了一張彩色圖片作為我們選定的光影場景,對同樣較為平淡的荷花圖片進行了「光影和色彩的雙重重構」。從而更是毫無懸念的造就了更加迷人的「光影」。

整個圖片的色相和光影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有些地方甚至是顛覆性的變化。比如荷花的色彩就發生了迷幻般的突變,真可謂是「此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時聞」。

而整張圖片的效果,則是從一張中間調的較「平淡」照片蛻變為一張更加偏向暗調,層次豐富、光影獨特、別具匠心的攝影作品,不可謂不是「奇蹟」。

同時,在這裡我們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縱觀以上兩個光影和色彩重構的示例過程,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這些影調和色調的變化不是用簡單的傳統的Photoshop色階、曲線和色相/飽和度等工具能調整出來的。

因為圖層之間的重曝是在增加了另一影像場景的全新的基因信息和元素的前提下,按照我們選定的Photoshop軟體中設定的運演算法則(顏色加深)計算生成,是名副其實的轉基因數字複合產品,用它重構出來的圖片必然也含有這種參與計算的光影場景的額外的全新的元素和基因,由此生成的結果則必定蘊含著另外一種特殊的美」。

另外請記住:一張灰度照片本身就是一特定的光影場景,而一幅彩色圖像則是紅綠藍三基色光影場景的組合。

3、 加入雜信

選擇擬加入的雜信圖像

設定圖層混合模式為濾色 不透明度為38%

蓋印可見圖層/進入ACR調整

最後得到的效果圖

從這張照片的最後效果圖我們可以看到:在為「不太漂亮」的圖片添加背景紋理上,添加雜信的重構功不可沒。

而更為奇特的是:這種背景紋理還僅發生在光影很暗的一側,宛如黑色大理石上的雕塑,而白色高光的一端杳無蹤跡,壓根兒就沒有添加任何雜信。

4、 增加線條

濾鏡/其他/高反差保留 3像素

設定圖層混合模式為強光

複製三層(Ctrl+J) 加強線條

毋庸置疑線條在攝影中的作用,著名抽象藝術和色彩的大師康定斯基有一段非常著名的結論:「純粹的色彩、線條和形狀足以表達一種思想,它們是能喚起情感的獨立的視覺語言」。

另註:Photoshop中提供的三種線條

(1)照亮邊緣的白(亮)線條 操作方法:濾鏡/濾鏡庫/照亮邊緣

(2)查找邊緣的黑(暗)線條 操作方法:濾鏡/風格化/查找邊緣

(3)查找邊緣的灰(中灰)線條 操作方法:濾鏡/其他/高反差保留

5、 更一般狀況下的光影重構

上面我們討論了在Photoshop模擬重曝中兩張圖片相互作用的最簡單情況,即僅把模擬多重曝光的兩個圖層中最上面的一個看著光影場景,而把下面的一個則仍然當成傳統的圖片,得到的也僅僅是對傳統圖片光影色彩的重構。本質上我們還保留了對傳統功能的眷顧,因而得到的影像也還未完全脫離傳統單影圖片的藩籬(起碼錶面看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雙影照片)。

下面就讓我們再邁出一步,關鍵性的一步。把參與模擬重曝中兩張圖片都作為光影場景看待,讓它們都成為完全平等的重曝主體,參予到Photoshop圖層混合疊加的運算中去,讓它們的光影相互參雜、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即讓它們之間發生真正的化學反應,發生光影色彩突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不同於原場景的嶄新的新場景。

現在我們再用演示數碼照相機的多重曝光模式的那兩張圖片來重新體驗重構光影的震撼和迷人

還是那兩張圖片

還是同樣的堆棧,然而當我們把圖層混合模式設定為顏色加深後奇蹟發生了

注意:特別提醒大家注意堆棧的圖片順序,在這裡兩張照片的先後順序是特等重要的。

可以明顯看到整個圖片的色彩發生了某種我們想像不到的突變。

色彩很漂亮,但畫面太雜、色彩也還不太通透。

編輯/自由變換(Ctrl+T)手工用滑鼠調整,選擇恰當的光影場景圖片區域,使畫面更簡潔、更通透、更漂亮。

再對色相飽和度稍加調整,

最後的效果圖如下:

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種久違了的似曾相識的色彩,是一種自然界中也許並不存在的竹影。但她太漂亮了。我們是不是也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和震撼呢?

看來我們是乎已經有意無意地觸動了Photoshop中那個隱秘的機關,完成了一次魔幻時空的旅行。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並不是一種可以簡單重複且屢試不爽獨門絕技,重現它需要的條件太過苛刻,哪怕其中任何一張照片的色彩或位置發生極其輕微的變化也會直接打亂這場色彩重現的遊戲。

但這也許就是Photoshop圖層模擬色彩重曝的最迷人的誘惑或威力: 「對於完全相同的兩張照片而言,沒有一個人可以保證兩次「重複」的操作能夠得到完全相同的結果。這也就是說:對Photoshop圖層模擬色彩重曝而言,它的每一次具體的操作過程都可能是獨創的、不可重複的」。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到,進入數碼圖片重構時代,影響我們傳統觀念的關鍵詞不止是圖像之間的「重構」,更完整的表達是「分享」、「共享」、「挪用」和「重構」。所以我們用於重曝的圖片(光影場景)已不限於自己拍攝的照片本身,而可以是廣義上的可以獲得或下載到的「別人的圖片」(網路圖片),這是乎已經嚴重挑戰到了所謂「知識產權」的法律框架。

但實際是:對於數碼時代的「重構」而言,這些可以獲得的「別人的圖片」,僅僅是我們創作中的物化的毛坯,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次原料」,是沒有任何靈魂、思想的光影場景數據包(且是低流量(低bit))的共享數據包)。就像我們日常使用的文字,只是一種符號而已,不存在侵權。

四、下面請大家欣賞我今年拍攝的幾張多重曝光的照片,但願對大家有所補益。

八月逆火

印象日出

印象日出 2

射日

生活

影畫合一 卡通紅葉

印象江南 城市的影子

印象江南 光影

自古美女出江南

生日賀卡 卡通奇才

夢想 仗劍天涯

抽象 城市

創意 倒影

畫意 春江水暖

江南人家 夢中的記憶

留得住的鄉愁

螞蟻的視覺

樂趣

偶得

百日菊

鳶尾

竹影

葉輪

繁華

牽手

霧中紅葉

雨中

雪霽

最後的話:在數碼影像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必須徹底轉變觀念,不僅不可以漠視甚至詆毀Photoshop等後期製作軟體,而應是自覺地學習和運用這一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科學工具(而且是真正把它當作相當於中國的筆、墨、紙、硯那樣的最最基礎的書寫繪畫工具),熟悉它掌握它。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真正能夠從最原始的大自然的千變萬化的光怪陸離的景象中,去吸取有別於傳統經典影像的數碼影像信息。得到那些傳統經典影像也從來不屑一顧,當然也從來沒有發現過的嶄新的光影場景,享受那些不可思議、風馬牛不相及的光影場景重構而碰撞出的璀璨奪目的智慧火花,創造出數碼影像時代當之無愧的藝術精品。

另外隨著手機和手機APP圖片編輯軟體的普及(大有取代Photoshop之勢),而且對老年朋友來說相對要容易和方便些,給大家推薦一款APP圖片編輯軟體PicsArt。同時這款APP圖片編輯軟體還包含圖層等功能,可以方便地在手機上進行PS模擬重曝等操作,而且效果極佳(本文後半部的圖片就是筆者用手機拍攝和用這款APP編輯的)。

對多重曝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本人在「知乎」上發表的論文《現代攝影趨勢之一 多重曝光》。

在手機或電腦 《搜狗搜索引擎》中輸入「多重曝光的定義」即可方便而快速地得到該文件。或者在《百度搜索引擎》直接輸入「現代攝影趨勢之一 多重曝光」也可。

歡迎加入我的QQ:1443409190

李洪運 2017.11.20


推薦閱讀:

教你幾招不用後期的多重曝光!

TAG:攝影 | 多重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