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要的數學素養,數感是這樣豐滿起來的!
在小學數學中,數感是孩子學習的任務之一。但是,在生活實踐中,數感是什麼,數感如何培養,還是十分模糊。
本文在小學數學的範圍內來討論:數感是什麼?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素養,數感是如何豐滿起來的?
一
數感:數字、位值、數級
孩子在學前階段,對數的概念就有了飛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會數數了,或會計數了。在小學階段,數感培養的基礎從孩子會數數開始。
大致看來,孩子在學習分數、小數之前,將經歷三個階段數的認識:20以內數的認識、百千數的認識、較大數的認識。
這三個階段表面上看來是不斷地認識更大的數,但從數感的培養來看,三個階段是各有重點的:
一、20以內數的認識——數字
二、百千數的認識——位值
三、較大數的認識——數級
孩子經歷了這三個階段的數學學習之後,數感也從數字到位值再到數級,漸次豐滿起來。所以,數感的培養不是空的,是非常實在和可操作的。
在這裡,可能有必要對「數感」這個詞再作解釋。孩子對數的認識,可分為兩個部分:可表達的和不可表達的,比如,9的認識,可表達的是會讀、會寫,能說出9的組成。
還有不可表達的:9是一個數。對應著一組物象;9是一個數字,作為書寫的存在……但這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卻是孩子在認識9的時候所「感」覺得到的。
因此,數感應該是所有可表達的和不可表達的數的認識的總和。
再如,百千數的認識,就數感培養而言,數的讀、寫是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對「位值」的體驗,它是從「滿十進一」的計數過程的物化開始的。
可見,學前階段學會數數真的是太重要了。
我們的數數是十進位的。因為是「滿十進一」的,所以兩個數字一定是緊挨著的,兩個位子,這是由生活物象支撐的。
這樣,孩子對數的感知就有了質的突破,即兩個數字合起來表達了一個數,這個數又成了一個新的數字。為什麼呢?因為有了「位值」。
數學課本中對「位值」的物化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小棒,藉助生活中的大小概念:捆,根。
第二種是點、線、面、體的方格圖。
通過物象的強化,建立起了「位次」感,即前一位的大小是後一位大小的10倍,並且有了各自的名稱,十、百、千這種「位次」感與「大小感」就整合成了一種關於「位值」的感覺,所以稱為「感覺」,是因為這種認識不大好表達。
在小學階段,有的孩子把二十五寫成205,其原因就在於此。孩子在這個階段建立「位值」的感知後,較大數的認識,主要是建立「數級」的概念,讓孩子體會「數級」本質上是前一階段的推而廣之。
……千百十個 千百十個 千百十個
至此,孩子體會到:10個數字因為「位值」可以寫出很多個數。
4個位值因為「數級」可以寫出很多個「位值」,以至於無數。
這就是孩子第一階段學習的數感,它分為關於「數字」、關於「位值」、關於「數級」。
二
數感:計數單位「1」到「0.1「
對「計數單位」的認識是數感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計數單位」這一認識又是很難形成的。
孩子在數數的時候,一個一個數,1就是計數單位;兩個兩個數,2就是計數單位;十個十個數,10就是計數單位,但孩子難以理解。
家長引導孩子說萬位的計數單位是萬,對孩子而言,不是理解,是記憶。因為孩子會想1萬不就是一萬個1嗎?孩子在生活經驗中始終是一個一個數的,況且「單位」一詞又十分抽象。
所以,家長應該將孩子對計數單位的感知,重點放在「分數的認識」這一內容上。
因為分數在計數的經驗中是半個半個數,以前所經歷的記數單位都可以是1組成的,而半個則是由1分解而來的。
這是一個數感上的反向挑戰,這種反向挑戰正好是計數單位得以凸顯而感知的機會。
在「分數的認識」活動中,還有一個單位「1」的認識,這個單位「1」可以是1,可以是2,可以是n,這就又與學前關於數數的經驗聯結起來,兩個兩個數,把2看作「1」,五個五個數,把5看作「I」,等等。
這個「1」不是一個數,而是一個單位。儘管孩子分不清單位「1」與計數單位「1」之間的明確差別,但其中的體會成為孩子培養數感的一部分。
這一內容學習過之後,關於「數」的「感覺」一定是有所不同的。
三
數感:精確的「點」近似的「線」
數數,是一一對應的。因此,孩子關於數的認識都對應著一個具體的物象,在數軸上就是一個點。
但是,近似數的學習又會突破了孩子關於一個點的信念。他們發現,在近似數這一內容中,數則表示一個區間。比如10,它不再是一個點,而是從5到14間的一條線了。
這種關於數的認識的突破,對孩子而言是充滿挑戰和極其神奇的。家長在引導學習「近似數」這一內容時,建議多把精力放在近似數的意義和四捨五入的方法上,也不要忽視了孩子對於數感的認識,吸收,理解的深刻變化。
要有充分的時間和具體的形式,讓孩子來感知「數」觀念的拓展,用以豐富孩子的數感。
四
數感:確定的數到可能的數
確定的數,用數字表示。可能的數,用字母表示。這是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在數觀念上的又一次突破。
「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在孩子「數」觀念的認知或者說在數感的培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所以,家長在引導孩子學習這一內容時,要讓孩子充分感受一個關於「表示」的情境。在引導學習過程中,我喜歡用一個小袋子來配合,例如:
家長:(拿一支圓珠筆放入小袋)有幾根?袋子里的圓珠筆數量用數字幾表示?
孩子:1。
家長:(又拿兩支圓珠筆放入小袋)現在袋子里的圓珠筆數用數字幾表示?
孩子:3。
家長:(將小袋放入桌下,又放入圓珠筆)袋子里的圓珠筆數用數字幾表示?
孩子:4?
孩子:5?
孩子:比3大?
孩子:比20小?
......
家長放圓珠筆的三個動作,前兩個是孩子可見的,圓珠筆數是確定的,孩子無爭議。
最後一個行為是孩子不可見的,是不確定的,因此,孩子有爭議,開始瞎猜,但瞎猜又不是無邊際的,不會猜0,因為前面至少有3支了;也不會猜50支,因為袋子里放不下。
這意味著雖然數不能確定,但這個數的範圍是可確定的,這種感知就是「數感」的來源,會成為數感的一部分。
五
數感:數的絕對性到相對性
在學習「負數」之前,數大多表示「多」與「少」,可是在負數學習過程中,「數」不僅表示「多」、「少」,更表示狀態。這是數感的又一次突破。
這種數感的突破,最明顯地表現在「0」的認識上。在這之前,「0」通常表示「沒有」,而在負數的認識中,「0」則表示為一種可以作為區別的狀態,即通常說的「標準」。
因為「數」表示了一種狀態,所以數就具有了相對性。比如當平均數為5的時候,10就可以表示為5,0就可以表示為-5,這三個5就不一樣了。
第一個5對應著相應的物象,後兩個5則是一種相對於平均數而言的狀態,而且這種表示是將平均數作為0來判斷的。這種相對性的體驗,謂之數感的培養。
數感是什麼?數感是數字,是位值,是數級,是計數單位;是點,是一條線;是一種確定性;是一種可能;是多少,也是一種狀態,等等。所有這些關於數的基因整合而為數感。
那麼,數感怎麼培養?
體驗中培養!
讓孩子以一定的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內,體驗那些可感而不可說的基因,使其漸次豐滿起來。
因此,「數感」絕不是一個籠統的東西,它是鮮活的,是持續生長的,是逐漸豐滿的。一個好的家長,其指導過程可以描述為對孩子已有數感的依賴與漸次豐滿的過程。
推薦閱讀:
※懂事的孩子是否感到快樂,家長得問問自己
※學外語人的中國「芯」
※多多成長日記20180313
※多多成長日記20180308
※被問到爸媽輔導作業的經歷,孩子們這樣說
TAG: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