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我該吃藥?還是該接受心理治療?

科普 | 我該吃藥?還是該接受心理治療?

一些人向我尋求專業幫助的時候,他們當中有一部分由於認為「是葯三分毒」,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會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不想接受藥物治療,希望只接受心理治療。

或許,您也有類似的困惑。那麼,到底要不要服用藥物呢?能不能只接受心理治療呢?

首先,這取決於我們需要面對的是什麼問題?或者說,醫生作出的醫學診斷是什麼?

  • 如果診斷是重性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等,毫無疑問,藥物治療是不可或缺的治療手段,心理治療是保證良好預後的重要輔助手段;
  • 如果是神經症,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等,藥物治療仍然是主要的治療手段,與此同時,系統的心理治療對於疾病的預後也非常重要;
  • 如果是一般的心理問題或者適應障礙等,也可以根據您的情況選擇性的用藥對症治療,同時,心理諮詢與治療可能發揮相對更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們可以先看看除了「是葯三分毒」之外,藥物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 第一,藥物治療可能會相對心理治療更快速的控制和穩定癥狀,幫助當事人儘早擺脫癥狀的困擾,儘可能早的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狀態當中去;
  • 第二,藥物的作用也可以讓當事人體驗到好的感覺,為心理治療搭建一個基本的心理平台,相反,當我們處於極度不良情緒狀態時,是無法與人進行有效的溝通的,此時心理治療的進展也會受到影響。

再者,是不是真的「是葯三分毒」呢?

藥物的毒副作用當然存在,至於對人體的不良影響有多大就需要進一步的去了解了。

從人體自身角度來看,每個軀體健康的人都有一套自身的解毒系統,對於少量的毒性物質可以進行解毒。

正規的藥物都是必須經過嚴格的臨床藥物試驗才允許上市的,也就是說,除了療效確切之外,藥物的毒副作用都是在一個可被人體接受和安全的範圍的。

從臨床經驗的角度來看,只有較少一部分人會出現藥物說明書上提到的不良反應,並且有的只是暫時、一過性的,是可以耐受的,有的可以通過應用相應的藥物來消除,個別特別嚴重的話,還可以選擇其他不同種類但治療作用類同的藥物進行替換。

我們可以把整個治療的過程比喻成學游泳。

一定程度上,藥物好比游泳圈,能讓不會游泳的人安全的浮在水面,心理治療好比專業的游泳教練教你如何游泳。

學習游泳的過程中,除了教練的專業指導之外,學習者自己也要勤學苦練,在心理治療中就包括認知、行為方面的各項練習,只有這樣,最終才有可能丟下藥物這個游泳圈。

當然,事實上,有一部分人可能不願意去學習,或者無論如何也學不會,為了能夠安全的浮在水面,就要可能需要長期使用游泳圈了。

我們提倡:既要善用游泳圈(藥物治療),也要科學訓練(心理治療)。

總而言之,我們在使用藥物的時候要去要權衡利與弊,當利大於弊的時候,就應該接受藥物治療了。

作者 | 胡俊武

推薦閱讀:

雙相真的是我的錯嗎07
九型人格之四號悲情浪漫主義者
知識普及 | 全面解碼抑鬱症(二)
聊聊我是如何自愈抑鬱症的
寫給那些被診斷為抑鬱症但是吃藥到最大劑量任然不管用的傢伙們

TAG:抑鬱症 | 對抗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