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站樁  功效何在?

如何站樁  功效何在?

  漫談站樁(轉) 

    站樁時,後腳跟不要吃力,身體重力在腳尖之後的前腳掌上。腳跟是虛的。似踩地非踩地。站著腳麻。身上有些部位不舒服,可能跟站的姿勢有關。應該是以舒服為好。力量過於下墜,時間長了就會不舒服。拳諺雲,虛領頂勁,氣沉丹田,頭頂好像是雜技演員頂著碗水,頂不正了水就要撒,這樣頭就中正了,頭中正了,上面似有個東西向上輕輕牽引,虛虛領著,呼吸的氣沉向丹田,五臟六腑才舒服。在站的時候,整個身體有點飄飄欲仙的感覺。站的時候,身上那個地方不舒適,自己調整到舒適的程度,酸脹麻,都算是正常的,但不能太過,尤其是開始的時候,太過說明站姿有些問題。

   開始傻站就行,別考慮那麼多。傻人才出功夫呢。站得飄飄欲仙,那時再考慮脊椎等問題,才有效果。站樁沒幾個月,其他都談不上。

  站樁環境幽靜為好。尤其在高山之巔,感覺美極了。眼界開闊,胸懷也為之開闊。但這樣的條件城市人不長有。夜間在高樓涼台上的感覺也不錯。周圍視野開闊,夜闌人靜,精神不放自大,天人和一的感覺容易體會。天人和一,精神放大,是拳術里非常重要的感覺,對練習力量有不練自得之功,氣不練自在,勁不練自長,全在這裡面。站樁到一定程度,有氣感,不必理會。任其自然。有時氣由脊椎兩側向上拱,有的人反應比較大,有的反應比較微。站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勢並堅持一段時間的鍛煉方法。  

松,就是說在保持正確姿勢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放鬆。靜,就是在站樁過程中,盡量的保持意識的安靜或專一。當然也最好保持環境的安靜,以免影響心神專一安靜。自然,就是在鍛煉過程中,嚴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越是自然越好,不要人為的強加力量、意念以助呼吸及體內氣血運行。  

    頭頂虛懸、雙目垂簾、舌頂上齶、面帶微笑、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虛腋開跨、舒指松腕、尾閭中正、寬胸實腹、順臀溜胯等等。我們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用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訣俗語,來說說站樁對全身姿勢細節的要求:

    頭頸:頭頂虛懸、虛靈頂勁等等,是非常形象的口訣,就是說,頭部百會穴好像有根虛擬的繩子把頭部輕輕吊起懸在空中一樣,轉動輕靈,不對頸椎產生額外的壓力,這樣,頸椎也就自然保持了最佳的自然曲度。有的老師說,微微收一點下頜,其實也是為了做到這個要求。還有的老師說,脖子微微用意向衣服領子靠,也是在引導我們做好虛靈頂勁。 

面:面帶微笑是人體面部肌肉最放鬆最自然的表情,面帶微笑還能給他人帶來良好的感覺,從而也能反饋給你良好的場能信息。面帶微笑能促使自己心情愉悅,保持良好的心態。   

眼:在鍛煉時,一般講究先眼光內收(也就是眼光從望遠到漸近只到收回顱內),再雙目垂簾,也就是說兩眼皮像布簾那樣自然的耷拉下來,不加緊閉的意念。保持這種自然垂簾的狀態,符合局部氣血的通暢,同時也因為雙目垂簾,使得目光不外散,也就不容易收到外界誘惑而保持心神內斂。俗話所說的閉目養神,其實就是中醫所說的肝開竅於目,閉目而使精魂不散。 

  舌:常常有說舌頂上齶,但是初學者往往因為不習慣反而造成舌頭緊張。所以,我們提倡在站樁初始階段,無需刻意舌頂上齶,只要自然放鬆即可。等到鍛煉到一定程度,因為體內氣血運行的原因,到一定時候可能會有自動舌頂上齶的表現出來。即便沒有這種力量產生,在站樁站到一定程度,舌下津液泉涌,汨汨然咽下階段,稍加意念舌頂上齶,也是不遲的。而那時你已經可以很好的掌握放鬆的要領,而不至於因為照顧舌頂上齶反而造成緊張。  

  肩:一般傳統說沉肩,其實就是把肩部放鬆。肩部的放鬆有個特點,就是拉長的感覺。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這時肩峰處肩臂骨交接處,就會出現一個凹,感覺上有點把肩臂拉長的那種感覺。所以傳統常常把沉肩墜肘放在一起說。  

  腋:張腋、虛腋、開腋等等說法,其實就是要求腋下不要緊夾,要放鬆腋部好像空虛能放下一個小氣球那樣的感覺。其實沉肩墜肘做好了,就可以體會到虛腋的感覺了。開腋,除了便於肩臂氣血的通常外,還能減輕了兩肩對兩肺的自然壓迫,從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暢。  

  肘:講肩腋的時候差不多說了,墜肘,就是說在任何時候,不管擺什麼姿勢在什麼位置,都要有外展下墜的意念或趨勢,以拉長肩臂的特殊經筋。  

  腕:平直放鬆。在特殊的鍛煉方法時,有立腕踏腕的要求,就是立指的時候,腕橫紋小指側也就是尺骨盡處有向前的意念或趨勢。  

  指:五指自然舒展伸直即可,不要用力挺直。 

    腰:平時我們直立時,腰命門一帶是向前彎曲的,站樁時,我們需要微微用意把命門向後凸一點,要做到這一點,又要保持前述身體姿勢的要求,就需要稍曲膝來配合了。  

  腹:當前述要領都做好了,小腹只需放鬆,就自然達到要求了。放鬆放鬆再放鬆,就這樣,小腹慢慢感到充實,胸部慢慢感到空曠,就是過去常說的寬胸實腹了。  

  襠:襠部要有撐圓的趨向或意念。  

  膝:前面說了,為了命門微微的後凸,需要曲膝來配合。一般的講究,曲膝的程度,以膝蓋不超過腳尖為標準。  

  腳:腳踏實地,無妄用力。一般的樁法講究兩腳平行向前,但是有些特殊的樁法會有不同的角度。身體中心落在腳上,根據不同的樁法要求,落點也不太一致,但是大多都要求在湧泉一帶,也就是腳的偏前1/3左右。  

  趾:自然落地。有些特殊的樁法要求用力扒地,則需要根據具體樁法來實施。  

  腿:由於曲膝,人體的整個重量平時直膝承擔,力量多由骨骼對直承擔,而屈膝後,參與承擔體重的筋骨肌肉就有所不同,初始會覺得較直立更費勁或容易疲勞。這時候對腿的要求就是緊中求松,在保持姿勢的前提下,在逐步鍛煉腿部耐受力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放鬆,放鬆,再放鬆。   

呼吸:一般要求自然呼吸,關注呼吸,但不人為的去加強、改變呼吸的狀態,除非在特殊功能的鍛煉方法中,才會有特殊的呼吸鍛煉方法。  

  精神:傳統鍛煉無一例外的要求,精神安靜、情緒放鬆、意念專註,保持一種超然怡然的心態。在情緒劇烈變動的時候,不要進行站樁鍛煉。  

  站樁的高度:站樁,高度不同,用力不同,鍛煉的細密程度不同,鍛煉的效果就不同。一般來說,站的低,費力氣,其氣粗,練意少(靜的程度),反應快;站的高,用力少,易放鬆,易入靜,其氣細,再加上呼吸、用意以及配合功法,鍛煉效果及功能也不盡相同。 

站樁的時辰、場所:站樁的時辰、場所及方位對人體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是,在自然時空環境發生劇烈變換時,人體可以輕易的感覺到它的影響,那麼,我們進行站樁鍛煉,也應該作相應的調整。在戶外練功時,應注意空氣清新,但應避開風過大的地方,如有樹木花草溪流湖泊則較為適宜。冬季如在室內練功,應盡量保持空氣新鮮。比如,溫度驟變,風雨雷電,雨雪霧霽等等太過時,我們還是應該避開這種劇烈變動的時間進行鍛煉。時辰上,精神倦怠、體力勞頓、過飢過飽等等時間,都應該避免進行站樁鍛煉。同時還應注意,飯後應隔開半小時左右才宜進行站樁鍛煉,站後也不要立即飲水,特別是冷水。練功前先解完大小便,褲帶不宜緊。

    每次鍛煉堅持的時間:我們進行鍛煉,一般最好是氣血完整的循環周期,也就是說,每次鍛煉,至少應該完成一個氣血周期也就是28.8分鐘,加上準備調整以便進入狀態,一般鍛煉要求不要少於30分鐘,就是這個道理。等到鍛煉有了心得,能夠體會體內的細微變化,就能體會到這個時間周期對人體的影響。

應該特別注重鍛煉的時間,在中國白話中也叫功夫,用功夫才能鍛鍊出「功夫」。

站樁修鍊十大特點及功效

佛教、禪宗、密宗、瑜伽、道家以及數百種氣功均以站樁為其基本功,站樁鍛練而產生的功能及效驗茲例如下:

    一、身體發熱:初站樁後,初步感覺熱氣瀰漫逐漸及與腰胯、小腹盎於背以及周身四肢,繼使自身之元氣充及五梢(五梢者舌為肉梢,齒為首梢,為筋梢,為血梢,十指為神經末梢。)充沛之熱以關元、氣海最明顯。

   
二、周身發汗:體溫增高,熱能可通達全身,暢及四肢,周身皮膚毛孔開,透出微汗,出汗不宜過多,以汗透毛皮為度,初步可治療傷風感冒,經常練功者能遍燒全身,汗流如雨,濕透衣褲,可永絕感冒。

   
三、唾液增加:站樁入靜嘴似笑非笑、齒微叩、舌往上微卷、唾液自然增加,自如泉涌,其味清洌,久則甘甜,具生長荷爾蒙及助消化之功效,唾液增加時,可緩緩吞下,不生津時可用舌滿口攪動,使之再生,稱為「神龍攪海」。

   
四、健全脾胃:站樁放鬆入靜,鍛煉肝胃脾,健全脾胃,增進食慾,強固整個消化系統機能,可使胃腸蠕動功能加快產生腸鳴,發動胃氣,如打噎呵氣等現象,久之可永絕腸胃病。

    五、降低血壓:緩和呼吸、降低血壓、柔和血管、松馳神經。腦下垂體內分泌均衡活動,使淋巴腺、甲狀腺、腎上腺恢復健康,調和氣血、旺盛血液、防治血管硬化,使血壓恢復正常。

    六、強健心臟:松靜減輕心臟負擔,增強心力,心臟跳動緩慢,增加休息,心機能得以休息,保證血液循環正常。

   
七、打通督任二脈:經絡通順,能透尾閭,循夾脊神經穴位通路盎於背,達於頂,復循會陰尾閭運行不止,可使上元神氣、中元心氣、下元腎氣接通為一,可還精補腦。

   
八、補腎益精:精為命寶,精衰則神衰則萬病生,站樁功則在補精補腎、益陽壯陽、添髓活髓、恢復元神、增強體魄。

   
九、補腦安神:站樁可使大腦安靜下來,得以休息,加深睡眠,此一安靜壯態不同於睡眠和一般休息,系一種特殊的入靜放鬆,是特殊性內仰狀態,可使大腦皮質神經得到特殊的休息,使其運動轉向機能的恢復,能量的消耗轉向能量的貯存和補充,故能補腦安神,對失眠神經衰弱得到恢復。

   
十、返老還童:站樁可以防止衰老及延緩衰老,人所以衰老主要是細胞新陳代謝功能衰退,骨髓乾枯內分泌荷爾蒙不足所致,站樁功可自生荷爾蒙,旺盛內分泌腺,充實骨髓,活潑中樞神經,鼓盪血氣,增強生命代謝功能,疏通經絡,旺盛精神,永葆青春

再談站樁(一)

----初練樁功的基本原則(轉編) 

第一,不要過多考慮細節,就舒舒服服的站去。體會一下站在遼闊的平原上,一眼望出去,心胸開闊,雜念俱消的感覺。站樁就是休息、滋養,不是體能鍛煉!心態上要保持輕輕鬆鬆,別把練功夫當負擔, 「要玩而求之」,這是內家拳入門的鑰匙。大家要往輕鬆愉快里練,往神清氣爽里練。站樁的時候可以聽輕鬆的音樂,可以看風景。剛開始諸事不問,累也不管,錯也堅持!先在姿勢大概正確的前提下保持時間。最起碼到三十分鐘。

   第二,重心在前腳掌上,保持下肢三節(胯、膝、踝)的彈性,千萬不要把腿站死了。不要把重心壓在腳跟上,否則容易傷後腦。因為腳跟聯著後腦的神經。

   第三,顫抖是好事,出汗是好事,不用擔心。長輩說「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細汗」,到了只細細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進門。剛開始大汗淋漓的關是一定要過的。

   第四、肩的問題不要問,先站去。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說不明白,越說越糊塗。其實就是耗的肌肉沒勁了,筋就抻開了,筋一開就不用別人給講了,自己就明白了。 

   第五、調整樁架的時候可以用點勁,站樁的時候不要用勁了!調整樁架,肯定是要用點力氣的。但是調完之後,要在保持樁架的基礎上,把肌肉慢慢放鬆下來,一絲絲的放鬆。剛開始一放鬆,樁架就散了,又恢復原狀了。不要急,也不要怕,這是正常的。千萬別為了保持樁架,把肌肉綳得死死的。那就失去樁法的靈性了。怎麼辦?架散了?再調。又散了?還調!    一遍一遍,來它個千百遍就這麼跟自己做遊戲,找找到底是哪的肌肉還緊張著,礙著自己樁架定型?把它松下來。就這麼一遍一遍的碰。碰來碰去,咔嚓一下,骨頭對上了,肉一下就松下來了,血也就通了。

再談站樁(二)

----初練樁功的時間與強度(轉編) 

      初學者開始訓練松靜樁,一定要貫徹放鬆的要點,以舒適內養為主,要求保證每天練習一次,多則不限。松靜樁的根本是松、靜二字,松則血脈暢通,靜則心神滋養,關鍵是要站得舒舒服服。站樁功法具有非常良好的養生內壯功效,練後應感覺到精力充沛,雖身體稍有疲憊,是為疲勞關未過之故。

      剛開始初練的時間不用太長,以自己能堅持住為標準。5-10分鐘也可,但是也不可過於貪圖舒適,每次訓練都要衝擊一下自己的時間極點,每次增加一點練功時間,即使增加數十秒也可,這樣才能達到練功的目的。無論是為了什麼目的練功,疲勞關都是橫在初學者面前的第一道難關,必須克服。通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學員自己的鍛煉,如果練習方式正確,一般情況下,學員應該在一個月時間內使自己的站樁時間達到30分鐘左右,既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深化訓練。

      最好不要忽停忽練,或者突然加碼。筋骨訓練應象種樹一樣,不能一暴十寒。特別是築基階段,最好不要中斷。如果特別累,或者有急事,可以少站一會,或者帶著站樁的意思靜坐一會、躺一會。也不要突然拉長訓練時間,每天增加一分多鐘,每周增加十分鐘,堅持一個月,也就基本達標了。

再談站樁(三)

             ----初練樁功的注意事項

1、練功前後,別沾冷水!口渴可以喝熱水。

無論是喝冷水解渴,還是練功前後用冷水洗身洗手,對身體都不好,嚴重了,會落下病根。不但是冷水,還有其它類似的東西,也不能沾。不信冬天練功之後用冷水洗洗手,估計洗完一會,骨頭就不舒服,時間長了得個關節炎,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練功前後半個小時為限,避冷水!為了你的健康!

2
、在此特彆強調,以上功法雖然簡單,卻是內家功夫入門的根基,大道至簡之說既是如此。望大家刻苦練習,細心體會,成功取決於您邁出的每一步!

3
、特別注意不要憋氣,呼吸通暢自然是第一位的。

在最初的一個月里,大家不要急著調骨盆、腰椎,先放鬆了站,站得丹田四周的筋骨肉有感覺了,自己就會慢慢調整了,那時侯又省力又舒服。現在如果強做,肯定會彆扭。命門後貼,可以自己背靠著牆找一找,但是不要拿到樁功里來較勁。第一目標是放鬆、養神,然後是豐盈氣血,滋養筋骨,再然後才是調整筋骨結構。雖然這些都是揉在一起的,但是大家意識里還是要分個先後的。象含胸拔背、提肛斂臀這些要求,沒事的時候可以動一動,找一找。但是在正式站樁的時候,以舒適溫養、心情愉快為第一要領,做不到的先不要強做。

4
、大家一定要克服急躁冒進、急於求成的心理。

內家樁法里「調頂樹項、含胸拔背、提肛斂臀、松肩墜肘」這些要領,不是能一次就做完了的。它貫穿於一生的修鍊之中。你只要堅持鍛煉,就會發現自己昨天這些還沒做到位,今天就做的比較好了,明天會做的更好!所以不要先存對、錯的概念,我們這種運動不是改完錯馬上就對了,而是逐步趨近於正確。先把肌肉鬆下來,把心靜下來,慢慢去體會。不要把練功當負擔,一定要用休息、享受的心態去練功,不要求任何效果,出來好感覺就留下什麼,沒了就算了。

5
、有不適的感覺,要及時調整。

練功的時候,只要感覺哪裡緊張,就馬上放鬆哪裡,隨時調整,這就是站活樁的第一個前提。怎麼調整?腿酸了就走兩圈,膝蓋疼了就按摩一下,活動活動。胳膊僵了就掄一掄、抖一抖。脊椎發酸,就左三圈、右三圈晃一晃。就這麼簡單。

6
、練完以後最好是散步。

找一個空氣清新的自然環境為好,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在屋子裡也可以,但是要注意通風,在夏季,練功之後不要馬上吹空調。避風如避箭!千萬別在空調底下練!電扇都盡量別直接吹,一定要找自然通風的場所。  

7、遇到站樁的時候膝蓋酸疼,發硬,肘關節也酸痛,如何解決!?

這個問題就是松不下來的問題。解決辦法:一個是苦練,熬過疲勞關,咬牙忍,達到一定的時間,訓練量上去,把拙力耗乾淨,也就松下來了,這個辦法見效快,但是前提是你身體要好,還要能吃苦。

另一個辦法是降低強度,比如你可以看看自己身體下坐的是不是低了點?可以把身體提高,減輕腿部的負擔,避免因為腿部負擔過重產生緊張僵硬,進而引起全身的僵硬,這樣越緊越緊,陷入惡性循環。你把身體提高,腿部強度小了,你就可以多體會上身的感覺,循序漸進的再把身體一點一點調低,因為你這時上身的感覺已經穩定了,上下身不會在相互促使緊張了,在加強下身的強度,這也是一個好辦法,這是養練,邊養邊練,比較適合身體弱一點或者是工作繁忙身體疲勞的學員。

至於酸疼則屬於比較正常的疲勞反應,能多堅持就多堅持,不能堅持就下樁走走,站完樁要多走多溜,走的時候不是為了走而走,而是在走這樣的身體運動中回味剛才站樁的感覺,這樣最長功夫。

8
、做到背部正直之後必須放鬆背部,千萬不可用力挺直。

重心放在前腳掌。背部先不要顧及太多,只要身體中正就好。命門的位置就在肚臍對應後背的地方,很好找。不要駝背,即使背部有微彎,也不是駝背,而是命門部位後凸產生的微彎。

9
、呼吸的問題只要把氣下降就好,關鍵就是胸部放鬆,小腹放鬆,把氣放下來就可以了,追求呼吸綿、長、勻、靜。對於呼吸方式,本功法不做強制要求,只求自然呼吸,慢慢將呼吸規範,綿、長、勻、靜是追求的方向。

10
、飲食:一定注意營養!另外平時多喝水,(剛練功結束後的休息時間不要大量飲水)。多吃點含膠原蛋白的食品,含膠原蛋白的食品主要有肉皮、豬蹄、牛蹄筋、鮮魚等,而且以蹄筋和牛羊肉最好。

再談站樁(四)

----初練站樁的身體的調整方法(轉編)

雖然站樁的原則要求是舒適自然,但對初練站樁者及體弱多病者來說,稍站一會兒就會出現胳膊酸痛的感覺,既不舒適又不自然。此時,沒有必要硬撐著身體站死樁,可對身體進行調整,使之重新達到舒適自然的狀態。調整的方法有兩大種:肢體調整法和意感調整法。

1.肢體調整法

此法是對肢體的隨意調整。站樁時,如胳膊累了,可把胳傅放低些,成為非正規的抱球樁,過一會兒慢慢上抬至渾元樁所要求的高度。如站非正規的抱球樁仍有疲憊之感,可再放低一些變為非正規的養氣樁,當腿部有不適之感後,可將一隻腿邁出變為稍息式休息一下。當站著不適時,也可坐著練,此時兩臂可成撐抱式,也可把兩手放在腿上,手心向上或向下均可。

當坐著練也不舒適時,也可按卧式練。如果採用什麼樣的姿勢均不自在,應暫時停止練功,及時請老師、前輩「看功」。 

2.
意感調整法

此法是在保持肢體不變的情況下,進行意感調整,常用的方法很多,在此僅舉3例。

(1)水浴法

好似自身站在溫水中,水深臍部,溫度適中,全身放鬆,然後體會水的陰力感和浮力感,體會水對身體的毛孔、皮膚、肌肉的沖撫之感,感到無比舒適與自在。

(2)掛棉法

意感自身骨骼好似寶樹之干,肢體的肌肉好似朵朵棉花掛在樹榦上,然後體會肌肉像棉花一樣鬆軟、輕柔之感覺,如此可使肌肉產生暖絲絲、溫酥酥之感。

(3)放鬆法

有意放鬆身體各部,可先使兩手、兩臂、兩肩、胸部、腹部、兩腿、兩膝、兩腳掌放鬆,然後可使背部、臀部、兩膝窩、兩小腿、兩腳跟放鬆。

何謂「氣存丹田」?

 

先確定丹田的位置

    一般通常的說法都是指丹田在小腹。但不是在表皮上某一點或某一處。針灸的穴位也不是指表皮處而言,是針剌入到組織內固定的深度後,所感到,發現「得氣」的地方。

   「丹田」是道家(修道、煉丹之士)說在體內修鍊出藏「金丹 」的地方。當然,這個藏丹之處,也不可能在體膚表面。 「丹田」具體的位置是從小腹隆起的最高點,向身體站立時的中軸線(沖脈)垂直交接處。將此點擴大為團。此處完全符合「 下丹田」條件的要求。中國人常說:「精、氣、神」各有所在之處,它們分居於下、中、上丹田。下丹田藏精,是「練精化氣之處」;中丹田藏氣是「練氣化神之處 」;上丹田藏神是「練神還虛之處」。現在所說的「丹田」正是居於小腸之間,是營養精華輸出的總庫房,也是生殖精液的大本營。

    什麼樣的「氣」才能由意識和形體的改變而移動。

    太極拳所說的「氣沉丹田」之「氣」,實際是人體的「重心」。重心就像水平儀中的氣泡一樣,在擺放端正時,此氣泡居於中心。 

「氣沉丹田」

    就是通過身體姿勢的改變後,使重心沉降到這種說法的「丹田」處。

    重心者,是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地心引力)產生的合力。此合力的作用點就叫做這個物體的重心。人體的重心不像物體那樣恆定在一點上。因為人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消化、血液循環等生理過程。而且更重要的是人體的體型各異,還經常改變成各種不同的姿勢與運動狀態。所以人體的重心是隨著身體處於生理過程的進行和體態姿勢的不同,在一定範圍內移動著。根據研究結果表明,一般情況下,端正站立時身體的重心,位於第三骶椎上緣前方約7厘米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的後方高約4~5厘米處。

    由於上述的種種原因,重心經常上下、前後、左右地搖擺在5~10厘米的範圍之內。 

如何能使重心沉降到丹田之處(氣沉丹田)

    人在用力、挺立、僵直時都能促使自身的重心向上移動。反之,如果能將全身放鬆,既便是保持原姿勢也可以下降重心。

要讓重心下沉到小腹中間,最關鍵的兩個條件是:

    1.在體內要使膈肌活動  有這樣的現象,一般人都能感覺和體會到。在做挺胸、挾背、頸椎向後上提的「胸式呼吸」時,就會感覺到自已長高了些,這實際是重心上移的「副作用」。如果按照太極拳諸多的姿勢要求「涵胸拔背、松肩垂肘……」再加上深長細柔的「腹式呼吸」,則能使重心降下來。此時重心的升降,主要是依靠膈肌的提(收縮)、沉(舒張)。通常內臟器官的機能活動,不受意識的控制,但骨骼肌和身體的活動確能影響內臟、肺和膈肌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相對的說膈肌能起到調整某些內臟器官的適當位置。因此,「內家」的功夫都主張要「胸空腹實」,就是讓膈肌舒松而促使重心向「丹田」下沉,氣息出入才能順暢,心情才能平靜,大腦才能排除雜念,進入專心致意的境界。

    2.在體外要使腰部向前挺緊或往後放鬆,就能使重心升降,對沒有練過功的人來說是不易感覺出來。

    要使練功者的重心下沉到丹田處,首先必須要調整好正確的姿態。尤其是內、外兩個關鍵的要領。練太極拳必須要「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互相照應、上下一致、不可偏廢。並要練習好特殊的姿勢要求。如:懸頂豎項、兩眼平正、面部自然、唇貼齒合、舌舐上齶、用鼻呼吸,松肩垂肘、涵胸拔背、松腰疊胯、溜臀裹襠,屈膝折踝,展指(趾)舒掌。

    這些要求都是為了讓周身的關節和肌肉放鬆,不能使關節用力合攏和肌肉緊張僵直。同樣,精神、情緒、心境、意念也都要放鬆,平靜、安舒、專註。呼吸更要均勻、輕鬆、緩細、深長。內部因素也是促使人體重心升降的條件。以上所述亦適用於調息、意守的氣功功法。氣功家講究前通「三田——玄竅、膻中、氣海」,後過「三關——尾閭、夾脊、玉枕」的小周天和通達四肢八脈的大周天。再進一步做到意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如此種種涉及到較高的功夫,都必須先由身形姿勢做起,如果不能使身體重心下降到小腹之中的「氣沉丹田」之處,其他功夫皆等於白練。或許有的人還沒有在主觀上意識到要這樣做,但功夫深厚者,確能自然達到水到渠成。如果我們在普及、推廣太極拳之時,在開始學太極拳之時或將入門之時,就懂得這個道理,學會這種鍛煉要領,完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合以上的例證和觀點,可以總結出「太極拳要求的氣沉丹田」,就是在練拳和推手時,無論在定勢剎那之間的「靜」和在動作不斷進行時的「動」,都要運用「意識引導動作」和「體神的徹底松凈」。尤其是腰部的舒松(使脊椎上最大的向前彎曲的腰弓往後垂直)能讓自己的重心沉降到中軸線與小腹下部的交叉處。這樣就真正做到了氣沉丹田。

 


推薦閱讀: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 南瓜子能夠消除致癌物質
「冬吃蘿蔔夏吃薑」,原來是指這種蘿蔔…搭配一物,功效驚人
大黃蟄蟲丸功效
中藥 蘆根的功效及作用
紅薯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TAG:站樁 | 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