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詞大會贏在「提升」而非「迎合」

   王多

  中央電視台的 《中國詩詞大會》,讓人驚艷。多年來,我們的電視屏幕上流行著各種真人秀節目,《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非誠勿擾》等,收視率也很高,一時間成為街談閭議。

  這些電視節目,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內容是現代的,形式也是現代的,都是用現代的表達形式,關注並滿足現代人的現代需求。從傳播效果來說,這些節目是成功的,尤其是在保證價值觀正確的基礎上。

  電視這樣一種現代媒介形式,其一個主要功能就是娛樂。從「圍觀」中獲得無害的愜意,似乎是一種普遍的觀者心態。就如同人們不在乎《非誠勿擾》究竟解決了多少青年的婚戀問題,重點在於人們看到了別人是怎麼談戀愛的,或者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敢於表達和展示自我的年輕人。可見,公主與王子邂逅,浪漫與理想幻影,理智與情感碰撞,很容易與觀眾實現某種心理共鳴。

  但應該承認,《詩詞大會》以及近段時間熱播的《詩書中華》,讓我們看到當前電視節目製作中出現的一股新趨勢。那就是注重挖掘傳統文化,尤其是詩詞藝術的文化精髓,用現代傳播的方式,通過華麗精彩的包裝,達到雅俗共賞的傳播效果。

  坦率地講,以前的電視節目中也有挖掘傳統文化的做法,如一些說書類節目,既講歷史故事,也講現代故事,尤其是那種社會新聞故事的現代評書樣式。但為什麼這些「包裝」,有的無疾而終,有的默默無聞,有的甚至陷入了「三俗」境地不能自拔,無法產生如《詩詞大會》《詩書中華》這樣廣泛、正面的社會影響呢?

  從題材的角度來看,它們選取的是中華文化藝術中的瑰寶——唐宋詩詞。這樣一個雅的題材,卻運用比賽、討論甚至融入家庭真人秀的方式,同時切入專家的解析和點評,顯然是符合現代人生活與交流方式的。一方面,它強化了參與感,增強了互動性;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它能夠對文化認知水準加以有效提升。央視的另一個節目《朗讀者》也有這個特點,在注重滿足觀眾口味的同時,還有一種力圖提升觀眾文化水準、提高人們審美趣味的創作努力與傾向。

  一般認為,經典唐宋詩詞的高水準鑒賞,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可不是簡單背誦幾個字而已。對古典詩詞藝術的緩理解,對唐詩宋詞的慢咀嚼,本身既是對文化內涵的傳承,也是對文化作品的發掘,更是提升文化審美水準的重要過程和手段。從這個角度來看,《詩詞大會》《詩書中華》和《朗讀者》找准了點、找對了點。

  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曹旭曾講過一個故事:20多年前,他在日本京都大學做訪問學者,有一次作中國詩歌的講座,講到膾炙人口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忘明月,低頭思故鄉。剛讀畢,一個日本小學生舉手提問:唐詩那麼規範嚴謹,李白這麼偉大的詩人,怎麼能在短短的五言絕句中,反覆使用兩個「明月」?曹旭當時很驚訝,為此後來特意查了唐詩的歷代善本。

  我覺得,這個小學生的提問,其實不僅僅是個學術問題,更重要的還是一次文化歷練的心路過程。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詩詞蘊含著文化天下,文化內涵深邃幽遠,通過對詩的追問與解讀,能夠提升人的文化感知、升華人的文化趣味、錘鍊人的藝術鑒賞能力。通過這樣一次次的文化歷練,每個「小學生」都可以成為溫文爾雅的人、氣質高貴的人、品味醇厚與內涵深刻的人。

  文化思想宣傳領域,「反三俗」已經好多年,可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現象還是屢禁不止。在「三俗」中,庸俗和低俗僅僅是表象是結果,媚俗才是動因和根源。文化產品的製作與推廣如果總是想著「迎合」而不是「提升」,那我們的文化創新創造,尤其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似乎會很艱難。

  如今的時代,確實發生了許多變化。反過來講,《詩詞大會》《詩書中華》和《朗讀者》這些電視節目有那麼高的收視率,也著實可以給我們的文化創作者一些文化自信和文化底氣。事實上,我們的觀眾、聽眾、讀者是有文化基礎的,是有文化能力的,是有著對雅文化的強烈追求的,是有著不斷提升文化品位的內在需求的。一些文化產品製作者張口就是「沒辦法,只能拍這個,老百姓就喜歡那些淺層次的東西」,這樣的觀念現在看來需要好好改改了。 
推薦閱讀:

七言·邊防軍人和新婚妻子車站離別有感(舊詩重發)
左思的詠史詩(其五)(皓天舒白日)表達出詩人的什麼感情?
之夢軒主人
莫真寶再論21世紀先鋒詩詞
【原創】閑寫宋詞之念奴嬌〔過洞庭〕

TAG:詩詞 | 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