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性取向:當慾望開始顯現
「13歲的兒子,躺在床上已經和我一樣長了,不可能再抱他,偶爾他洗完澡忘記把浴衣帶進洗手間的時候,會光著屁股跑出來,小JJ已經是成人的樣子了。」李晴這樣描繪已經上初中一年級的兒子。在她眼裡,兒子身體長得好快,身高已逾1.65米了,可心智仍然是幼稚的,只能算是一個準男人吧!
中國的父母不會很快很徹底地承認,進入青春期的男孩已經是男人,女孩也應該是女人了,總覺得他們小,需要保護。
但是,青春期孩子的變化,並不以父母的態度和看法為轉移。也許在這個13歲的小男孩心裡,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男人。並且在這個重要的時間段內,因為性激素開始分泌,性器官進一步生長,這些生理、身體的變化使青少年認識自己的性別,開始探索自己的性身份。
法國兒童精神病醫生斯特凡·科勒基(Stéphane Clerger)解釋說:「青春期在性身份的確認中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時期。這個過程或多或少會造成不適。有時,一些女孩會患上厭食症,這是她們對自己女性身體的一種拒絕方式。同時,青少年的大腦也會發生轉變:它開始能夠分析自己的慾望取向。」
慾望的復甦
很多接受採訪的青少年,提到自己對「性」的感受時,都會追溯到小學階段,甚至幼兒園。雪兒說:「上幼兒園的時候,大家玩『王子與公主』的遊戲,弗洛伊德不是說『嬰兒也有性衝動』嘛!那個時候對性的隱約感覺是有的。比如說,有一個小朋友扮演男的,我演女的,我們玩到天黑,王子與公主睡覺了。可是睡覺之後就不知該怎麼辦了,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問那個小朋友,他說:我也不知道。然後咬著下嘴唇,我覺得他好像很激動,我也挺激動。」
斯特凡·科勒基的看法證實了這一點:「慾望其實早就形成了,只是孩子們沒有意識到。」孩子會在面對某個異性或同性時感到興奮,想和對方待在一起……
人們以為自己的慾望以及性取向是在青春期形成的,是由於生理上的變化造成的。其實我們並不是在青春期變成同性戀或異性戀的,性取向在生命的最初幾年就已經確定,具體來說是在俄狄浦斯階段(4~6歲)。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大約7~12年),到了青春期的時候重新蘇醒了。
李林的成長經歷也證實了這一點。她說:「我很小的時候,只有1歲吧,媽媽買回來的紅皮鞋我就不喜歡穿,但是如果她買一雙男孩式樣的鞋,我就會高高興興地穿上。而且我小時候愛玩槍、打仗呀,都是男孩子愛玩的。有人也許在青春期時開始選擇喜歡男孩還是女孩,我沒有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男孩那樣理所當然地喜歡女生了。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女孩的身體,男孩的心。」
接下來,就要對這種性取向進行確認或者修改。這取決於眾多因素,其中包括家庭和社會的因素。
環境的力量
斯特凡·科勒基解釋道:「由於青少年不再被看成是孩子,而成為一個可以產生愛情的個體,他們會被鼓動著遵循社會所設立的男性或女性榜樣來行事。」在他看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年輕人都會說自己是異性戀者,並把自己表現成一個異性戀者,而實際上他們中並不是所有人都真的相信這一點。
在中國還有一個特殊的情況,每個適齡的孩子在對自身的探索中會碰到很多「根本性」的障礙,例如「孩子們總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重要的學習上」,「父母反對孩子和異性過於密切的交往,而很放心他們和同性的孩子一起玩耍」,所以異性的交往會成為影響學習的借口,同性交往則變成一種隱蔽?的存在。
幾乎每個青少年都很少有機會和條件,從外部力量上獲得這種「慾望」和「取向」的幫助,這是一種很隱晦的存在。這對孩子的影響很明顯,他們除了自我的探索之外,很多的內容是模糊和不清晰的,甚至帶著一種恐懼。無論出現哪種慾望,都會有種「罪惡感」。
此外,社會文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今天,如果一個男孩喜歡親近女孩,周圍人就會認為他很「男人」,這種社會性傾向極大地影響青少年的性選擇。「男孩們之間很少粘乎,他們害怕彼此之間會產生慾望。他們總是很快就跳到一些『嚴肅的事情』上,而不去稍微檢驗一下自己的慾望,其實結果並不一定就是他們所擔心的那樣。」斯特凡·科勒基這樣認為。
因為種種原因,青少年往往會壓制自己真正的慾望,要麼表現出對同性戀的厭惡,要麼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看到自己的真實慾望更加強烈地噴發出來。
最初的經歷很重要
除了文化和社會環境,最初的經歷也能幫助強化性身份和性取向的確定。
和異性的接觸能幫助青少年確認自己的性身份。但斯特凡·科勒基也說:「對於青少年來說,同性戀的經歷也能幫助他/她確定自己的性身份;男孩可以借同性關係擺脫自己對母親的過於依賴,而女孩則可藉此擺脫某種過於強勢的男性力量。」對具有雙性生理特徵的青少年也同樣如此,他們可以在同性關係中發現自己真正的性別。「在青春期,孩子們往往分不清自己想要的東西和自己想變成什麼樣。他們在自己或同性身上找尋自己渴望擁有或害怕失去的東西。」
30歲的陶哲第一段感情經歷是和一個男孩發生的:「那時我15歲,長著一張娃娃臉,逃學,厭惡功課,脆弱不堪。人們都把我當成女孩。他19歲,很有男子漢氣概。雖然我不是同性戀,但我一點兒也不遺憾曾和他在一起:他讓我體驗到男性的魅力,也讓我找到自己的陽剛之氣。」
永遠都在變化
斯特凡·科勒基還認為:「不要以為青春期結束了,性取向的選擇也就完成了。如同對食物或文化的愛好一樣,我們的性取向是會發生變化的。」27歲的婭子有過6個男朋友,曾經為2個男朋友有過6次流產。有一天她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和男人相愛,而更喜歡和女性生活在一起。懷孕、數次流產、成為父母、某個親人去世、被男人傷害、出現一個奇異的足夠有吸引力的同性……這些都有可能導致慾望逐漸或突然轉變。李禾從青春期開始,一直堅定地認為自己是一個異性戀者,哪怕是做夢,夢裡出現的也都是異性。但是李禾30歲時,在一次朋友聚會中,一個女孩竟然致命般地吸引了她。「這種感覺是無法形容的,說不清楚」,李禾這樣解釋。精神病科醫生科勒基還認為,有的男人為了擺脫與母親亂倫的想法,而選擇了同性戀。當母親去世以後,男人才從這種恐懼中解脫出來,才允許自己質疑當初的選擇:或許異性對自己更有吸引力呢!當然,改不改變是他自己的事兒。「我們的性取向成形於兒童期,確定於青春期,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仍有改變的可能。」科勒基總結道。
見證:小杉,16歲,女孩
我很喜歡跳舞,因此,我對於身體的變化有一種恐懼感,我擔心自己的胸開始變得豐滿,以後就不能再跳舞了。包括來月經,因為自己不懂,特別害怕,後來慢慢習慣了,也發現對跳舞沒有什麼影響,就不再害怕了。我從小到現在,一直和男生玩的比較多,但只是玩。前一段時間,就是去年8月份吧,突然喜歡一個男生。是他先說喜歡我,我也很喜歡他的才華,他的其他方面也很優秀。我也有女生好朋友,但是,無論多麼好,都談不上喜歡。
見證:雪兒,18歲,女孩
我一直是「小夥子」性格,可能是家裡的束縛比較少吧!一直都沒有特別「女孩」的感覺,包括現在,也都沒有「女人」化,特「男孩」,特別直,不管不顧,我覺得我好像不是到青春期才對男孩有興趣,好像幼兒園、小學就注意他們了。我感覺一個女孩子對異性的興趣,是和自己的外貌條件有很大關係的,一個漂亮的女孩談戀愛的機會比較多。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挺胖的,圓敦敦的,那時候,自己就沒什麼興趣。有一天,忽然變瘦了,男生的注意就多了,自己對這件事好像也有了興緻。
見證:李飛,17歲,男孩
我對女孩,很小就有不一樣的感覺,應該說,是一種美好的感覺吧!我周圍的女孩比較少,大概在小學一年級時,女孩在我眼裡就比較高貴。我那時候就很喜歡女生,大概是一種本能。我那時老纏著我媽,讓她帶我去找某個女孩玩,她都有點不好意思,但我還是死纏著她,讓她帶我去,當時這樣想,就這樣做。再長大一點,我還是希望得到異性的注視。比如說,過年了,如果收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孩的賀年卡,就會特別高興。比如說排一個節目,會有身體上的接觸,到了晚上會想。初三的時候,我真正喜歡上一個女生,和她在一起算是正式的「戀愛」,我才相信有真正的「相愛」發生。
推薦閱讀:
※李宇春的十年骨灰級粉絲,女的,適合當老婆嗎?
※從數據科學的角度,看斯坦福神經網路檢測性取向的研究
※在時裝設計方面,男同性戀者是否比男異性戀者更有可能成功?
※請問我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還是無性戀?
※黑執事適合小孩子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