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賀敬之:與人民同心(足音)

曉 雪《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22日   24 版)

羅雪村繪賀敬之多次說過:詩人、作家應當「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他七十多年的創作實踐表明,他自己正是這樣做的。1924年11月5日,賀敬之生在山東棗莊市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七口之家只有不到一畝土地,他從幼年起,就在地里幹活,打高粱葉、拾麥穗、撿棉花桃……他家的茅草房後面,就是一座天主教堂。全家都是天主教徒的賀敬之,很小的時候便跟隨奶奶去聽教民的祈禱。教堂的鐘聲,教徒的唱詩聲,那虔誠、莊嚴、肅穆、神聖的氣氛,給他幼小的心靈一種朦朦朧朧的悲憫博愛、拯救苦難、與人為善的啟蒙。他念了半年私塾,能背誦《三字經》、《弟子規》、《陳情表》、《祭十二郎文》等等。後來又去讀小學,早晨上課經常空著肚子,但他發憤讀書,聰慧過人,成績優秀。小學畢業後,賀敬之在2000名考生中,以第四名的成績考上不收學費、每月還發5塊錢的兗州滋陽簡師。入學沒幾天,因抗戰爆發,日本侵略強盜進入山東,學校只好關門。1938年春天,13歲的賀敬之,便穿著母親在衣角里縫了5塊錢的衣服,與幾個同學結伴,開始了同逃難人群一起流亡的生活。顛沛流離,忍飢挨餓,他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先在湖北,後到四川,找到了從山東遷來重新組建的母校。在兩年流亡、讀書的時間裡,少年賀敬之親歷目睹、深深感受到人民的痛苦、民族的災難、祖國的屈辱,他在學校積極組織和帶頭參加各種抗日救亡活動,讀到了魯迅、蔣光慈、艾青、田間等的作品和許多進步書刊,聽到了臧克家的詩歌朗誦,認識了李廣田,受到了進步教師的鼓勵和影響。他不到15歲就開始在報刊上發表反映時代生活和人民苦難的詩歌,不滿16歲便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到延安,進「魯藝」,賀敬之的思想理論水平和藝術表現技巧迅速提高。在橋兒溝的窯洞里,他想起自己在貧病交加中倒下的父親和活活餓死的弟弟,想起苦命多難的4個姑母、含辛茹苦撐起家庭的母親和當礦工死於異鄉的鎖哥,想起在侵略者鐵蹄下的故鄉和祖國多災多難的大地上成千上萬流離失所、饑寒交迫的人民。他含著淚用顫抖的手寫下了一首又一首抒寫農民苦難的詩:《五嬸子的末路》、《葬》、《雞》、《兒子是在落雪天走的》、《紅燈籠》等等。這些詩,後來收入由胡風主編的《泥土詩叢》,編入賀敬之的詩集《並沒有冬天》中。這些詩反映了詩人與鄉村勞苦大眾同呼吸、共患難的深厚感情,何其芳、周揚看後都認為「像這樣寫農民生活的詩,寫得真切,感動人,『五四』以來還很少有人寫過。」胡風后來在給賀敬之的信中也說:「你反映農村的詩,別人很少能寫得這樣,這使我想起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何其芳在他寫延安的系列長詩《夜歌》中,甚至稱讚賀敬之是「17歲的瑪雅可夫斯基」。1942年後,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指引下,賀敬之寫了大量歌頌延安、歌頌解放區、歌頌人民新生活的作品。他作詞的《南泥灣》、《翻身道情》等歌曲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普遍喜愛,70年來傳唱不衰。他主要執筆的歌劇《白毛女》已成為大家公認的我國現當代歌劇創作的經典作品。作為詩人,賀敬之的藝術才華和創新智慧大放光彩,則是在他「三十而立」之後。由於受到胡風的讚揚,1955年胡風事件中他受了近一年的審查批判。1958年大躍進中又對「放衛星」有懷疑,他在反右派和反右傾機會主義運動中也受批判,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但暫時的委屈和審查批判,反而激起了高度自信和準備充分的詩人的創作熱情,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和長期的藝術積累,他對黨和延安、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深的愛,他對時代風雲和人類命運的深入思考,通過別出心裁的藝術構思和海闊天空的浪漫想像,化為一首首感人肺腑、激蕩人心的精美詩篇:《回延安》、《放聲歌唱》、《三門峽歌》、《桂林山水歌》、《十年頌歌》、《雷鋒之歌》、《西去列車的窗口》。這些歌唱偉大時代、反映人民心聲又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在廣大讀者中引起強烈共鳴的詩章,不但在詩人自己的創作道路上樹起了可喜可賀的藝術高峰,在我國新詩發展史上也是不可忽視的標誌性的詩歌名篇。賀敬之是一位性情溫和、文質彬彬、不愛張揚、喜歡沉靜的書生,但他胸中卻常常洶湧著澎湃的激情,心裡卻總是凝聚著深邃的哲思。艾青曾戲說他寫詩是「白面書生唱黑頭」。十年「文革」的磨難剛結束,他又放聲歌唱,迅速寫了氣勢磅礴、動人心弦的抒情長詩《中國的十月》和《「八一」之歌》。擔任中宣部、文化部領導以及離休之後,他不再撰寫這類長篇政治抒情詩,轉為以短小的舊體詩來抒發自己撫今追昔之思、憂國憂民之情,「不僅思喜,也要思憂」,既表達「萬戶開笑顏」的欣慰,「振我騰飛十億翅,馬嘶萬里踏波來」的豪情,也抒發因看到種種腐敗不公而「百端結愁腸」、「心瘁盡牽國盛衰」的憂思。賀敬之不愧為「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的大詩人,但他從不以大詩人、老幹部自居,總是那麼謙虛樸素、平易近人。他不忘記自己是貧苦農民的兒子,始終保持一顆老百姓的平常心,正如他在《放聲歌唱》中寫的:呵,「我」,是誰?我呵,在哪裡?……一望無際的海洋,海洋里的一個小小的水滴,一望無際的田野,田野里的一顆小小的穀粒……賀敬之,著名詩人和劇作家。1942年畢業於延安魯藝文學系,歷任文化部副部長兼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三、四屆常務理事,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和全國第七屆人大常委等職務。他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他的政治抒情詩有著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格調高昂而奔放。賀敬之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被稱為「時代的歌手」、「人民的詩人」。
推薦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
為什麼刑警賺錢不多、又不安全,還是有人會去干?
親親相隱,官官相護。這樣的言論是出自儒家思想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麼要宣揚儒家思想?
警察是不是在大眾心中被神化了?

TAG: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