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專項提升訓練(含解析)

古代詩歌鑒賞專項提升訓練(含解析)

1、2015高安中學期末考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點 絳 唇

王禹偁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8. 詞中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5分)

 

9.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6分)

 

參考答案:

8. 描繪了一幅明麗的江南秋景圖。(2分)蒙蒙的雨幕中,村落魚市點綴在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水天相連的遠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3分)

9. 抒發了作者功業未成 壯志難酬的惆悵和抑鬱不平之情。(2分)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6分)主要運用了借景抒情和反襯的手法。(2分)用江南明麗的秋景來 反襯自己的抑鬱和惆悵之情,以樂景襯哀情;用展翅高飛的大雁來反襯自己的碌碌無為,以物襯人。(2分)9. (2)主要手法?分析突出明顯的手法,

 

2.[2015·江西九江七校第一次聯考]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①

陸遊

腐儒碌碌嘆無奇,獨喜遺編不我欺。

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漸長飢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②。

註:①這首詩寫於乾道元年(1165)秋天,陸遊初任隆興(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時,當時41歲。二鼓盡,二更結束。②瓊糜:比喻精美的食品。

全詩刻畫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用三個詞語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的能力。概括詩人的形象要從詩句中去挖掘關鍵詞,「無奇」「獨喜遺編」可見其安貧樂道;「白髮」「青燈」「疊鼓」可見其讀書勤苦;「飢」「一杯山藥」可見其清貧。

答案 全詩刻畫了一個安貧樂道、孜孜以學(勤奮讀書)的清苦詩人形象。

3.[2014·東北三校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

魏野

異鄉何處最牽愁?獨上邊城城上樓。

日暮北來惟有雁,地寒西去更無州。

數聲塞角高還咽,一派涇河凍不流。

君作貧官我為客,此中離恨共難收。

頸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頸聯承接頷聯寫塞外風光。角聲四起,和著北風,或高亢嘹亮,或嗚嗚咽咽;原州城外,涇河水早已被凍住了,教人不禁頓起哀思。作者耳聞聲聲塞角,呼呼北風,面對絕漠孤城,一脈冰河,內心湧起無窮無盡的感慨。

答案 ①本聯描繪的是一幅蕭瑟的邊塞風光圖。臨近傍晚,荒蕪的邊城傳來角聲,有時高昂,有時嗚咽,由原州城樓向外望去,涇河早已結凍,不再流淌。②採用了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的手法。「塞角高咽」是聽覺和動態描寫,「涇河不流」是視覺和靜態描寫。

4.[2015·四平模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嘆庭前甘菊花

[唐]杜甫

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

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眾芳,採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甘菊花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本詩甘菊花的形象是在與野外眾芳的對比中表現出來的。用「野外」「眾芳」細瑣卻被採回擺放廳堂,反襯甘菊花的生不逢時、無人欣賞。

答案 甘菊花因為移植的時間晚了,沒能趕上在重陽佳節綻放,即使開得絢爛多姿也無人欣賞,枝葉繁茂卻要遭受風霜侵襲。詩歌塑造了生不逢時、不被欣賞、無所依靠、飽受風霜的甘菊花形象。

5.[2015·瀋陽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月夜江行

權德輿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彌傷孤舟夜,遠結萬里心。

幽興惜瑤草,素懷寄鳴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詩歌的首聯中通過對人物的動作描寫,塑造了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一句,「扣舷」二字,不僅點出題中的「江行」,而且以外在的動作顯露內心的痛苦。第二句,「浩露」即繁露。它暗示時間已至深夜,而旅人待在船頭的時間也已很久,因此衣襟都清涼起來。詩人以飽嘗旅途風霜雨露的境況,映襯出心境的凄涼。

答案 詩人塑造了一位悲傷滿面、夜不能寐、內心凄涼的行旅者形象。他憂思重重,滿腹愁腸,卻又不知如何排遣內心的苦悶,只是機械地用手敲著船舷,以外在的動作顯露內心的痛苦。夜深了,繁露打濕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涼意,但卻依然痛苦地佇立在船頭。

6.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懷天經、智老[注],因訪之

陳與義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

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

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選自《陳與義集校箋》)

註:天經,姓葉,名懋;智老,即大圓洪智和尚。詩中「禪伯」指大圓洪智,「儒先」指葉天經。

請簡要概括詩中詩人的形象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的能力。「客子光陰詩卷里」,「我」寓居他鄉,在吟詩作賦中淡泊度日,安於貧賤,甘於淡泊,表現了情趣的高雅;「杏花消息雨聲中」,杏花時節,伴隨著窗外稀稀落落的雨聲,「我」時常探聽遠方好友的音訊,「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忽憶輕舟尋二子」,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於禪學,但被病魔纏身;北柵所居住的天經精於儒學,又安於窮困。「我」忽然想念他們,於是就蕩舟尋訪這二位老友(重友情);「綸巾鶴氅試春風」,在春風的吹拂下,「我」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是何等的風流俊逸。

答案 詩人客居他鄉,在吟詩作賦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時蕩舟尋訪「病」老友,珍視友情;在二月春風時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風流俊逸。

7. 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後面的問題。

山花子·春恨

陳子龍①

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鐘②。寂寂景陽宮外月,照殘紅。  蝶化綵衣③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

註:①陳子龍:明末清初愛國名士,史家稱譽「生而文章名世,沒而忠義傳世」。②五更鐘:亡國喪音。③蝶化綵衣:《羅浮山志》載有葛洪成仙時遺衣化彩蝶的故事,此處形容明朝皇族貴胄死後的蕭瑟悲涼。

詞的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詩歌意境。解答時要抓住描寫意境(氛圍)特點的術語,由本詞的「迷離」「寂寂」「殘紅」「無情」等詞可知本詞的意境是冷色調的。

答案 開篇兩句呈現了四種意象:瀰漫的曉霧,迷離的楊柳,零落的杏花,凄涼的鐘聲。營造了一種殘敗清冷的氛圍,表達了一種凄惶惆悵之情。

8.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木芙蓉

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注]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註: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這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麼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題應注意分析物象與人物之間的內在精神與意趣的聯繫,扣住形象蘊涵的情感與象徵的身份作答。呂詩中寫木芙蓉經霜歷雨,但開落任東風,毫不在意,逍遙自適,是豪邁大度的士大夫的象徵。范詩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對霜雪,但未作「愁」「怨」之色,仍樂觀處世,象徵孤獨但樂觀之人。

答案  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並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的象徵。前者是豪邁大度的閑適之士的形象,後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境中的樂觀者形象。

9.[2014·蘭州高三模擬]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注]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註:刺頭:指松樹苗長滿松針,又直又硬。

詩人所寫的小松有何特點?藉此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這首詩運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解題時找出所寫景物的特點,然後由物及人即可。

答案 小松初時不為人注意,而最終長成凌雲之木,聯繫作者身世,我們知道這是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諷喻時俗。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身輕微也能成就大業」的觀點;另一方面諷喻世俗小人以出身取人、目光短淺、趨炎附勢的本質。

【金版教程】2016高考語文一輪總複習 第二板塊 2.9.2古代詩歌鑒賞專項提升訓練(含解析)

1.[2014·大慶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請賞析頷聯中「生」「滿」兩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鍊字的能力。首先明確這兩個字描寫的對象,「生」指陣陣涼意生髮,「滿」指清風鳴泉充滿耳際。然後再分析其營造的意境。

答案 「生」即生髮,陣陣涼意從松林、月光中生出,瀰漫整個山林,化靜為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夜色的清冷。「滿」即充滿,清風鳴泉交相呼應,縈繞耳際,以動襯靜,精妙地寫出了山中的幽靜。

2. 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

驟雨

[宋]華岳

牛尾烏雲潑濃墨,牛頭風雨翩車軸。

怒濤頃刻卷沙灘,十萬軍聲吼鳴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騎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據文淵閣《四庫全書》

(1)第三、四句中「卷」「吼」兩個詞有什麼表達效果?請結合詩句簡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結合全詩,賞析「雨勢驟晴山又綠」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這是一首描寫驟雨景象的詩歌,前四句主要描寫驟雨的狀態,接下來三句交代驟雨中牧童的情況,最後一句寫雨停後的清新景色。考生在鑒賞詩歌中詞語的表達效果時,可從詞性方面入手,「卷」「吼」都是動詞,「怒濤」「卷」上「沙灘」,借潮水之洶湧,以喻雨勢奔騰。「軍聲吼」如「鳴瀑」,以「鳴瀑」喻「軍聲」,又以「軍聲」喻風雨之聲。由此考生可以分析這兩個詞的觀察角度是什麼,體現了事物怎樣的特點。

(2)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題目要求賞析詩歌的最後一句。考生解答本題時,可以分析詩句中關鍵詞語的含義,如「驟晴」「又」「綠」等詞語所體現出的描寫對象的特徵;同時,還要注意聯繫牧童的心理。

答案 (1)「卷」從視覺角度,寫出了驟雨襲來時的迅猛態勢。「吼」從聽覺角度,寫出驟雨聲勢之大。

(2)「驟晴」寫雨來得急、去得快,暗扣詩題。「山又綠」寫出了下雨前後的景色變化,隱含牧童因雨停而輕鬆的心情。

3.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寄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悠悠」是疊詞,是古詩中比較典型的鍊字。「悠悠」,是對「南陵水面」的摹寫,同時要結合全詩的感情基調作答,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悠悠」之水肯定是抒發「悠悠」之情的。 

答案 「悠悠」,一方面寫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寫情,烘託了客子思歸的孤寂之情。

4.[2015·延安高三模擬]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橫江詞(其一)

李白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

猛風吹倒天門山,白浪高於瓦官閣。

  前人評此詩,稱其「平實」。請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題干已經指出了風格特點,分析時只要圍繞「平實」二字展開即可。

答案 這首詩多用口語,自然流暢,樸實無華。一、二句中「人道」「儂道」,純用口語,生活氣息濃烈。三、四句用語誇張,想像奇特,煥發著積極浪漫主義的光彩,語言明朗率真。詩人以浪漫主義的彩筆,豐富奇偉的想像,創造出雄偉壯闊的境界,讀來使人精神振奮,胸襟開闊。

5.[2015·大連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并州路

李宣遠

秋日并州路,黃榆落故關。

孤城吹角罷,數騎射鵰還。

帳幕遙臨水,牛羊自下山。

徵人正垂淚,烽火起雲間。

請賞析詩的結句「烽火起雲間」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句的表達效果的能力。徵人因思家而垂淚,「烽火起」表明戰事又起,結句以景結情,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徵人的同情。

答案 垂淚之時,烽煙忽起,形象地寫出了邊塞戰事殘酷;以景結情,含蓄蘊藉,表達了詩人對徵人的同情。

6.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有人說詩里的「涼」字是詩眼,試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類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結合具體語言環境,分析作為詩眼的句中意;(2)將詩眼延伸至全詩,分析詩眼與全詩的關係。

答案 「涼」字寫出了江風夾雜著雨水吹入船中給人的感覺(或寫出了秋風、秋雨給人的真實感覺),同時也是全詩中凄涼氛圍、情感的反映,該字將情景融合在了一起。所以「涼」字是詩眼。

7.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橫波亭為青口帥賦①

元好問

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元龍百尺樓②。

萬里風濤接瀛海,千年豪傑壯山丘。

疏星淡月魚龍夜,老木清霜鴻雁秋。

倚劍長歌一杯酒,浮雲西北是神州。

註:①本詩是為鎮守金國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寫於元滅金之前。②元龍百尺樓:元龍指三國時的陳登,劉備讚揚他有文才武略,「元龍百尺樓」,借指抒發壯懷的登臨處。

有人評此詩,稱其具有「豪邁」之風,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審本題時需要轉換一下題乾的問法:這首詩是如何體現豪邁之風的?答題範圍是全詩,需要結合詩句作答。

答案 一是思想情感之豪邁,如首聯和頷聯作者以橫波亭的孤高氣勢,周圍山川的雄壯烘托青口帥豪傑之豪情;尾聯寫倚劍高歌,慷慨豪飲,遙想西北神州,表現出重整河山、收復中原的豪邁氣概。二是用詞不凡,如「插」「壓」形象地寫出橫波亭下臨飛流的險要之勢;頷聯「萬里」「千年」分別從空間的廣闊與時間的悠遠,表現景之壯觀與人的豪情。

8.[2015·浙江溫州十校聯合體上學期聯考]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聽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注]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註:抽弦促柱:彈奏時,以手指或鹿骨爪撥弄箏弦;撥叫「抽弦」,急撥叫「促柱」。

有人說,頸聯中「獨」與「空」堪稱詩人鍊字的典範,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題,要分別指出這兩個字表現出的形象特點,然後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答案 「獨」突出了孑然寂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氛,極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鬱和思念。

 

9. 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注]。

註: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描繪了山林古寺的幽邃環境,營造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表達詩人對無煩擾的寂靜禪境的嚮往之情。詩歌第三聯既描寫幽靜的山林景色,又著意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鐘聲和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境的寧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冷僻靜寂之感。

答案 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泉水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

10.[2014·山東青島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登崖州城作[注]

李德裕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註:此詩為詩人被貶至崖州(今海南瓊山東南)時所作,詩人被貶之前官至宰相。

(1)請從修辭和情感兩方面分析「鳥飛猶是半年程」一句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貴含蓄,此詩三、四兩句情感表達曲折委婉,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題干指向非常清晰,「修辭」和「情感」。分析情感時要密切聯繫注釋中的提示,充分利用「貶至崖州」,曾「官至宰相」等信息。(2)此題是對語言風格的考查。「青山留人」是面對群山阻隔欲歸不能的自我安慰,看似平靜超然,實則深沉悲涼。

答案 (1)這一句使用誇張手法,極言自己距離京師之遙遠,突出表現了詩人對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對回京之難的感嘆。

(2)詩人用「山欲留人」來表達不得回鄉的痛楚之情,不說走不了,而說山留人,將重重阻礙的羈絆,說成殷勤的挽留。沒有直接表達對當權者的不滿,表面寫景物,語氣平靜舒緩,實則蘊含著對統治者的憤懣之情。

 

【金版教程】2016高考語文一輪總複習 第二板塊 2.9.3古代詩歌鑒賞專項提升訓練(含解析)

1.[2014·南昌高三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畫堂春

秦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撚[注]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註:撚(niǎn):持取,捻弄。

「憑欄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麼描寫手法?表現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題一是要找准描寫手法,二是要說明這種手法的表達效果。

答案 這兩句詞主要的描寫手法是:細節描寫。(答動作描寫也可。)用「撚花」「放花」兩個細節(動作),表現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

2.[2014·福建永定質檢]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②。

註:①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多為傷春悲離之辭。②樓蘭:西漢時樓蘭的一個國王,曾屢次派人攔殺前往西域的漢使,後被大將軍霍光派人用計殺掉。

請任選一聯或一個角度,談談本詩在語言或表達技巧上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的題干設置了一個二選一的角度,其中對表達技巧的賞析成了一個比較重要的點。尾聯運用了典故,這一表達技巧的判定結合注釋②中的內容可以知道,「斬樓蘭」意味著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宏願。

答案 (示例)①首聯寫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皚皚,全沒有內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氣仍十分寒冷。這裡的景物描寫,既向讀者展示了蒼涼的畫面美,又是對戍邊將士英勇精神的反襯。②頷聯用典,也使用了反襯手法,「笛中聞折柳」,聽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楊柳》,自然引人想起家鄉的春色和親人,但眼前春色全無,親人遙遙不能相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士積極參戰,英勇殺敵。頷聯言簡意賅,對表現戰士們的忠勇,起到了有力的襯托作用。③尾聯用典,借傅介子斬殺樓蘭王,在西域建功立業的典故,表達了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宏願。

3.[2014·東北三省四市教研協作體聯合診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張主簿草堂賦大雨①

元好問

淅樹蛙鳴告雨期,忽驚銀箭四山飛。

長江大浪欲橫潰,厚地高天如合圍。

萬里風雲開偉觀,百年②毛髮凜餘威。

長虹一出林光動,寂歷村墟空落暉。

註:①本詩寫於正大五年戊子(1228年),金將領完顏彝在大昌原擊敗蒙古軍。②百年:代指人生,這裡指詩人自己。

請分析詩歌前兩聯描摹雨景的精妙之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藉助詩歌中景物描寫的不同角度和方法進行賞析。

答案 聽覺與視覺相融合,首聯先寫雨前風吹樹的聲音、蛙鳴,後寫大雨突至的畫面,引人入境,動人心魄。側面烘托,頷聯借長江的浪濤和天地合圍的情形來側面烘托出大雨磅礴的氣勢。

4.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後面的問題。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兩種風流,一家製作。雪花全似梅花萼[注]。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註:萼:花萼。這裡指花瓣。

指出這首詞的寫作手法並簡析作者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對這首詞用對比的寫作手法來寫「雪」和「梅」這一點,考生不難判斷,但對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情感作分析,卻應細斟酌。對這首詞的解讀,歷來有「抑雪揚梅」說與「揚雪抑梅」說兩種:有人認為這首詞是通過雪花與梅花的對比,著意歌頌梅花的品格。也有人認為,這首詞雖然題作「雪中看梅花」,實際上是「梅花零落之時看雪花」:天風吹得梅花四處飄落,它的唯一的優勢——香,也零落殆盡,而雪花比梅花更厚實、更能隨意飛舞、傲嘯於天地之間。考生應根據自己對這首詞的解讀作答。只要分析得有道理即可。

答案 手法:對比(反襯)。情感:對梅與雪的品格有所褒貶,突出了對梅花的喜愛和讚賞之情。∥手法:對比(反襯)。情感:對雪與梅的品格有所褒貶,突出了對雪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5. 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以小見大」就是以小景傳大境界,以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請結合詩句談談本詩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來表現主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詩攝取了一位少婦日常生活中一個饒有趣味的細節,反映了一個重大的社會課題。詩中所說的遼西,為唐朝東北邊境軍事要地。據史載,當時在唐朝東北邊境上居住著奚、契丹等少數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間多次發生戰爭。因此,廣大人民希望統治者能夠安撫邊庭,過安定團聚的生活。在結構上,這首詩不同於慣常的起承轉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來地先寫一個「打起黃鶯兒」的動作意象,然後層層遞進地敘明原因。為何「打起黃鶯兒」?是因為不讓黃鶯在枝間啼叫;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為黃鶯的歌聲驚擾了佳人的好夢;為何特別惱怒黃鶯「驚妾夢」?是因為它把佳人在夢中到遼西與丈夫會面這一線可憐的希望也給無情地打消了。四句小詩,句句設疑,句句作答,猶如撕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所以,它不僅篇法圓熟,而且在結構上也曲盡其妙。

答案 本詩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寫了一位閨中少婦打跑啼叫驚夢的黃鶯的情景,看似一首抒寫兒女之情的小詩,卻有深刻的時代內容。它通過寫少婦懷念徵人的小情景,反映了當時兵役制下廣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的大主題。

6. 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後回答問題。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吳西逸①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雁。人情薄似雲,風景疾如箭。留下買花錢,趲②入種桑園。茅苫③三間廈,秧肥數頃田。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新杜甫篇。

註:①吳西逸:生平不詳,曾當過小官,終看破紅塵歸隱。此曲為歸隱前後所作。②趲:趕快。③苫:用草覆蓋。

從歸隱角度看,這首元散曲寫了幾個層次?請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結構層次的能力。解答此類問題,一般應遵循以下思路:首先要解讀詩意,抓住詩句中的意象,通過聯想和想像將詩句所表現的意境還原成生活畫面,對一些重點動詞、形容詞進行咀嚼、揣摩,從而體會文字中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答案 寫了兩個層次。開頭至「風景疾如箭」為第一層,主要寫嚮往歸隱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陰如箭之嘆,由鳥啼雁歸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後幾句為第二層,主要寫嚮往中的隱居生活。這一層又分為兩層,「留下」句至「秧肥」句為第一層,寫歸隱後的物質生活;「床邊」後幾句為第二層,寫歸隱後的精神生活。

7.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餘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餘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櫻①青豆酒,綠草白鵝村。

水滿船頭滑,風輕袖影翻。

幾家蠶事動,寂寂晝門關②。

註:①朱櫻:櫻桃的一種。②晝門關:從蠶孵出到結繭期間,養蠶人家為防外人沖犯而終日緊閉門戶。

詩的頷聯在寫景上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指出其中一種並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考生在解題時,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注意題干中要求鑒賞的語句是頷聯,二是結合詩句作答,三是指出其中的一種在寫景上運用的表現手法即可。

答案 (示例一)使用對比(映襯)手法。如上下句之間的朱櫻與綠草、青豆與白鵝的鮮明對比(上句中朱櫻的「朱」與青豆的「青」、下句中綠草的「綠」與白鵝的「白」的對比),表現出景物色彩的鮮麗。

(示例二)使用渲染手法。用豐富的色彩去描寫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櫻、青豆)、悅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鵝,渲染生命勃發的氣息。

(示例三)使用了名詞排列(意象並列)的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櫻、青豆、酒三個名詞(意象)組成,下句由綠草、白鵝、村三個名詞(意象)組成,使人產生一種畫面感。

8.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

採桑子

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注]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註:西湖:指潁州(今安徽阜陽)西北,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交匯處的天然湖泊。

(1)詞的上闋第一句在整首詞中的作用是什麼?上闋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的下闋主要是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來描寫西湖春色的?抒發了詞人什麼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開篇的作用往往是總領全文。「西湖好」點明主旨,表明了詞人的情感態度。(2)下闋一、二句寫的是靜景,三、四句寫的是動景,所以是動靜結合。

答案 (1)上闋第一句總攝全篇,點明題意,直抒讚美之情。上闋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寫了蜿蜒曲折的綠水、長滿芳草的長堤、動聽的樂聲和歌聲,描繪了西湖清麗、恬靜、淡遠的春景。

(2)動靜結合的手法。下闋一、二句把水面比作明凈平滑的琉璃,以船的緩慢移動寫出了「靜」。三、四句寫漣漪微起,驚動了沙洲上的水鳥,水鳥掠過堤岸飛去,寫出了「動」,而西湖愈顯其幽靜。動靜相襯,動靜結合,寫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發了詞人流連山水的愉快心情。

 

【金版教程】2016高考語文一輪總複習 第二板塊 2.9.4古代詩歌鑒賞專項提升訓練(含解析)

1.[2014·廣州畢業班測試]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竇園醉中前後五絕句①

陳與義

海棠脈脈要詩催,日暮紫綿②無數開。

欲識此花奇絕處,明朝有雨試重來。

春寒③

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④。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註:①此詩寫於1125年北宋時期。②紫綿:最名貴的海棠品種。③寫於1129年,當時南宋朝廷正風雨飄搖。④園公:作者借居岳州時的自號。

請簡要分析詩人在兩首詩中寫海棠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題時,明確兩首詩中的海棠一嫵媚,一堅強,即能把握題意。

答案 第一首詩通過寫海棠的脈脈含情、燦爛嫵媚,表達了詩人對海棠無限的喜愛和欣賞。第二首詩借海棠不懼春寒、獨立風雨的傲然之態,寄託了詩人雖處家國離亂之中,卻仍不畏艱難困苦、忠貞愛國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2. 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寒閨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末尾一句中「冷」字寫出了哪幾層含義?請結合詩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唐詩中常常有秋閨搗衣、制衣和寄衣的描寫。在白居易的時代,府兵制已破壞,但家人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寒月高懸,梧桐影疏,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征夫不但難歸,而且還要受凍,豈能無怨?於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傳到了她手上,而且也傳到了她心上。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歡樂,離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齊湧上心來,是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的,然而詩人卻只寫到從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氣的變化為止,其餘一概不提,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去體會。雖似簡單,實則豐富,這就是含蓄的妙處。

答案 秋夜裁衣的婦人從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氣的變化,從而聯想到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一個「冷」字從觸覺感受寫到內心複雜的情感,雖似簡單,實則豐富。

3.[2014·大連模擬]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雨    

周紫芝

池面過小雨,樹腰生夕陽。

雲分一山翠,風與數荷香。

素月自有約,綠瓜初可嘗。

鸕鶿莫飛去,留此伴新涼。

有人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凄涼心酸之情,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評價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明確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後結合詩句闡釋理由。

答案 (示例一)同意。這首詩以樂景襯哀情。詩歌前三聯描寫了夏天傍晚雨過天晴之後秀美的田園風光和寧靜且充滿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聯希望「鸕鶿不要飛走,留下我孤單一人看這良辰美景」,委婉地表達了內心的凄涼與心酸。

(示例二)不同意。這首詩借景抒情(融情於景),前三聯描寫夏天傍晚雨過天晴之後秀美的田園風光和寧靜且充滿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聯希望「鸕鶿不要飛走,與我一起分享這良辰美景」,表達了詩人與世無爭(熱愛田園生活)的淡淡喜悅。

4.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菩薩蠻·北固題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么!

 詞的上闋說「儂也替江愁」,下闋說「畢竟笑山孤」,「愁」與「笑」是否矛盾?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一共有兩問,需要先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後再回答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需要回答出全部步驟。

答案 不矛盾。從「愁」到「笑」,表現了作者主觀感受的變化。作者先為群山重疊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憂愁;然後,又為青山畢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5. 閱讀下面的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

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詩人描繪的畫面中,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請細加品味,說說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這首詩寫舟行江上時詩人的見聞和感受。昨夜一場雨,且滿江風浪,詩人便擔心一夜過後青山綠樹等美好風景受到摧殘,可當詩人懷著疑慮不安的心態捲起「孤篷」時,卻發現美景依舊。立足於詩歌內容,品味人生哲理: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是不可遏止的。

答案 (我的看法是)風雨是暫時的,風浪總歸要平息,總會見到青山綠樹,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止。

6.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關河令

周邦彥①

秋陰時睛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②,雲深無雁③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註: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1)從上、下兩闋的首句看,這首詞是以什麼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暝」,日暮,黃昏。「更」古人入夜會敲更鼓,「更深」即「夜深」。根據這兩個詞可知時間在推移。「人去」「寂靜」「酒醒」,事件的發生凸顯了時間的先後順序,可見是按時間順序來組織情景的。一要答出具體的線索,二要答出線索在組織情節時具體體現在何處。

(2)回答本題時一要答出詞中體現的心情,二要結合關鍵語句進行分析。答出作者的心情,首先要抓住有情感信息的詞句,如「寂」「孤」「如何消夜永」;二要抓主人公的行為、情態等,如「佇聽寒聲」「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三要抓住意象、意境,因為「一切景語皆情語」,如「雲深無雁影」;四要看註解,如「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答案 (1)是以時間推移為線索來寫的。上闋寫的情景發生在日間「漸向暝」時,下闋寫作者難以入眠的情景已經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靜時。

(2)作者在詞中表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闋寫作者站在庭院等候親人的消息,但盼來的只是「無雁影」;下闋寫作者本想借酒澆愁,酒醒之後,卻愁上加愁,於是感嘆不已,使孤棲之愁更深一層。

7.[2015·重慶一中月考]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一剪梅·袁州解印

[南宋]劉克莊[注]

陌上行人怪府公,還是詩窮,還是文窮?下車上馬太匆匆,來是春風,去是秋風。  階銜免得帶兵農,嬉到昏鍾,睡到齋鍾。不消提岳與知宮,喚作山翁,喚作溪翁。

註:劉克莊,南宋詞人,心懷天下卻一生仕途曲折。嘉熙元年(1237)春,出任袁州,數月後即因火災被劾罷官,於是寫下這首詞。

(1)上片中「來是春風,去是秋風」一句有何含義?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認為,詞人對自己的遭遇持一種超脫的態度;有人則持相反的觀點。你是怎麼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時要注意詞下的注釋,特別是「出任袁州,數月後即因火災被劾罷官」這一背景。

(2)本題考查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題有一定的探究味道,可以認同第一種觀點,也可以認同第二種觀點,只要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能自圓其說即可。

答案 (1)①「春風」「秋風」指時間,寫出了從上任到被罷官的時間之短暫,表達了詞人對仕途沉浮無常的感慨。②「春風」「秋風」分別寓指得意與失意,表現了詞人心中的失落之感。

(2)(示例)①認同第一種觀點:下闋作者寫出了被罷官後既不帶兵又不勸農的清閑,確實表現出了一種戲謔、閑適的輕鬆之感。②認同第二種觀點:詞中表現出的輕鬆之感是一種幽默的說法,是用反語發泄牢騷,本質上是一種憤懣不平之感。

8.[2015·天津五校聯考]閱讀下面兩首元曲,回答問題。

[中呂]山坡羊 長安懷古

趙善慶

驪山橫岫,渭河環秀,山河百二還如舊。狐兔悲,草木秋;秦宮隋苑徒遺臭,唐闕漢陵何處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呂]山坡羊 驪山懷古

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有人說,兩首懷古小令慨嘆人生無常,思想消極遁世。請你結合相關詩句進行簡略評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題時,抓住詩歌的不同點,找出思想感情的不同。

答案 兩首懷古小令都有懷古傷今的慨嘆,但表達的思想卻不完全相同。《驪山懷古》批判了封建統治者的奢侈行為和為爭奪政權而殘酷廝殺的行徑,「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封建王朝的一種詛咒,更是對封建社會歷史的規律性的概括。《長安懷古》在抒發興亡之感的同時夾雜著作者對人生無常,瞬息即逝,山河依舊,人事全非的消極遁世思想。

9.[2014·四川資陽第一次診斷]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

(正宮)小梁州·九日渡江①二首(其一)

湯式

秋風江上棹②孤舟,煙水悠悠。傷心無句賦登樓③,山容瘦,老樹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問相知幾個白頭?樂可酬,人非舊,黃花時候,難比舊風流。

註:①九日,重陽。江,長江。②棹,划船。③漢末王粲去荊州投奔劉表,未被重視,偶登當陽城樓,作《登樓賦》抒寫心志。

本曲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全曲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這是一篇借景抒情之作,前面寫景,後面抒情,抒發作者對年華易逝之哀情,在對人生的感慨中,也隱含著對自己的孤寂身世和世事變遷的慨嘆。要把握全曲的情感基調,並結合具體的詩句進行分析。

答案 本曲抒寫了作者落魄江湖間的羈旅情愁。首句刻畫了蕭瑟秋風中孤獨泛舟、無去處的孤獨者形象;「傷心無句」抒寫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懷才不遇的悲慨;「相知幾個白頭」也隱含著對世事變遷的慨嘆。

 

【金版教程】2016高考語文一輪總複習 第二板塊 2.9古代詩歌鑒賞綜合進階特訓(含解析)

第一練 題苑擷真

1.[2014·山東高考]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回答問題。

尋詩兩絕句

陳與義

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

無人畫出陳居士①,亭角尋詩滿袖風。

 

愛把山瓢②莫笑儂,愁時引睡有奇功。

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明月中。

註: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園花經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中「陳居士」的形象特點是什麼?請結合兩首詩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園花經雨百般紅」側重於描寫雨後園林中花開之美景,而「喬木崢嶸明月中」側重寫深夜喬木高聳入雲的特點。兩種風格,兩相對比,截然不同。解答時應抓住「園花」「雨」「喬木」「明月」等意象及園花「百般紅」、喬木「崢嶸」的特點加以分析說明。(2)由「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儂」,可以看出陳居士喜歡飲酒,舉止自然洒脫;由「亭角尋詩滿袖風」「醒來推戶尋詩去」,可以看出陳居士一天不停地尋詩,沉迷其中,情趣高雅而富有樂趣。

答案 (1)①艷麗;②清幽。

①「園花經雨百般紅」描寫的是雨後園林的美景,一場雨後,園中奼紫嫣紅,色彩艷麗。②「喬木崢嶸明月中」描寫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樹木高聳峭拔,意境清幽。

(2)①行為洒脫;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儂」,從陳居士喜歡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脫的性格特點。

②「亭角尋詩滿袖風」「醒來推戶尋詩去」,白天尋詩,夜晚尋詩,表現了陳居士沉迷於詩歌創作的高雅情趣。

2.[2014·江蘇高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

韋應物

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其二)

李商隱

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

滄江白石漁樵路,日暮歸來雨滿衣。

(1)請簡要分析第一首詩中作者情緒的變化過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首詩中從哪些地方可看出「隱者」的身份?請簡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分別賞析兩首詩結句的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題,要通讀全詩,了解內容。詩人九天都在為官務奔忙,好不容易迎來了一個休假日,「閑」字寫出了詩人心情的愉悅。詩人乘興前往拜訪友人,不料撲了個空,「空」字突出詩人的沮喪悵惘。後兩句詩人揣度友人的詩思為何如此清澈並沁人心骨,原來是因為他所居住的環境如此清冷幽靜,不僅門對著潺潺溪流,仰頭還可看到白雪皚皚的山崗,透露出詩人對友人的欽慕之情。

(2)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本詩從「隱者」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狀態來表現他的身份。前兩句寫隱者遠離塵囂,家住深山陋室,城裡很少有人認識他。第三句想像隱者的生活,他行於滄江之上,走過白石之地,踏過樵夫漁夫之路,悠然自得,超然物外。在解題時要注意概括全面。

(3)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詩歌的結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以景結句,或以情結句,或以理結句,或以問結句。不論以什麼形式結尾,詩人都喜歡在結尾這個地方用點心機,因為結尾在全詩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第一首,結句解答了友人詩思詩境不同流俗的原因,所選意象——「寒流」、「雪」都是清幽之景,暗寓友人高潔的品行。第二首,從題目看詩人是訪隱者不遇,「日暮歸來雨滿衣」,可以理解為詩人日暮時才回去,從「日暮」可見詩人等待之久,感情之深;也可以把三、四兩句都理解為對隱者生活的想像,寫出了隱者的飄逸洒脫。

答案 (1)乘興而往——悵惘不遇——欣賞嘆慕。

(2)城裡少有人知;家住深山;與漁樵為伍;居室簡陋。

(3)第一首詩的結句,通過描寫友人住處的環境,揭示其詩歌獨特風格的成因,並暗寓對友人品行的讚頌。第二首的結句,通過描寫詩人不遇隱者、日暮歸來而雨濕衣衫的情景,突出訪人的執著和情懷的深摯(或:通過想像隱者日暮歸來而雨濕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3.[2013·四川高考]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

九日和韓魏公①

蘇洵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髮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台③。

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註:①九日,農曆九月九日,即重陽節;韓魏公,即韓琦,時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盞。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1)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題干中有兩處值得注意,一是「主要表達」,二是「結合全詩」。有的詩歌表達的情感不止一種,考生應整體把握詩中作者流露出的主要情感傾向:本詩集中表達的是因「晚歲」「蕭蕭華髮」「閑伴諸儒」與「壯心偶傍醉中來」而產生的壯志未酬的深沉愁緒與無限苦悶。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對比手法」在題干中已然明確,考生就應從此角度悟出其妙:一是「佳節」與「愁」的對比之妙,二是詩人的「壯心」與現實的「傍醉」的對比之妙,三是時間「久」(長)與「偶」(短)的對比之妙。考生抓住這些對比點,即可找到答題方向。

答案 (1)主要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苦悶。作者已頭髮花白卻不得重用,佳節時愁苦嘆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無眠,凡此種種,都表現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憤懣。

(2)妙在用三層對比強化了詩人憂愁之深和潛藏於胸的壯心未絕。佳節時不喜反憂,壯心在現實中的落空與在醉酒豪言中的顯現,「久」與「偶」在時間上一長一短:三層對比,層層遞進,準確地表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4.[2014·湖北高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早發

羅鄴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

(1)這首詩是如何表現「早發」之「早」的?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賞析「獨向長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看似考查標題,實則是考查詩中的意象。「早發」是指出發很早。先找出相關的詩句,「一點燈殘」「聞雞唱」「獨向長空」「白草近關微有路」,再分析其中能體現出「早」的意象。

(2)本題中,表達效果應包括所用的表現手法和表達的情感。首先理解「獨向長空背雁行」的含意,即詩人獨自一人與天空的大雁背向而行。秋天大雁南飛,詩人是向北而行,一南一北,強烈對比。然後再分析其中包含的情感。

答案 (1)①第一、二句緊扣詩題,凸顯「早發」:宿酒初醒,殘燈未滅,長夜未盡,詩人已攜孤劍登程。第三句寫詩人在路上聽到雄雞唱曉,也可見出行之早。②塞外風雪路,本來行人稀少,而「早發」就更無路人,只有詩人獨行,故「獨」與「早發」之「早」有關。③飛雪白草,道路本已難辨,早行時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現「早發」之「早」。

(2)一個「背」字,描寫了詩人與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詩人向北向寒與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強烈對比,表現了詩人旅程的艱辛和心情的愁苦。

5.[2014·湖南高考]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

桃夭(《詩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③。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註:①歸:出嫁。② (fén):草木果實繁盛碩大的樣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樣子。

(1)本詩在章法結構上採用了________的形式。

(2)請從比興手法運用的角度賞析全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熟悉《詩經》常見的表現手法,不難得出答案。(2)「比興」是《詩經》常見的表現手法,解答該題要指出用來作比、起興之物,理解其深層的含義。

答案  (1)重章疊句

(2)以「桃之夭夭」起興,通過鋪墊和渲染,熱烈而真摯地表達了對新娘的讚美和祝福。以桃設比,通過對桃花、桃實、桃葉的描寫,在讚美新娘美麗賢淑的同時,從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後夫妻和睦、子孫繁衍、家族興旺。聯想巧妙,形象鮮明,意趣盎然。

6.[2012·山東高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吳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 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 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 魚驚盪槳跳。

孤舟宿何許? 霜月系楓橋。

註:吳松:即吳淞,江名。

(1) 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 ? 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內容的能力。回答此類題目時要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話再現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注意描述時語言要簡潔凝練。「曉路」交代起航時間是清晨;「雨蕭蕭」點明起航時的天氣狀況;「江鄉葉正飄」是詩人所見的秋景。「雨蕭蕭」「葉正飄」勾勒出秋天凄清、冷寂的氛圍。

(2)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的能力。「孤舟」是詩人寫景抒情的立足點,也是全詩的線索,它既串聯著景,又寄託著情。因此談這一意象的作用時,可從它與其他景物的關係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兩個方面來闡述。

答案 (1)描寫了清晨起航時,江南水鄉風雨蕭蕭、落葉飄飛的深秋景色,營造了凄冷、感傷的氛圍。

(2)孤舟聯結著雁、鳥、魚、霜月、楓橋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貫穿在一起,是全詩的線索;作者融情於景,表達了漂泊、思鄉、孤寂之感。

7.[2013·山東高考]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雲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全詩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詩歌頷聯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汽如同天上的白雲,輕輕地飄到詩人所居住的山寺前。三、四兩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煙」的潔白,又用一個「流」字點出了「煙」漂流的動態。

(2)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要從景和情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詩歌前四句描寫了山寺美麗的夜景,第五句的「惜」字點出詩人不眠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最後兩句中的「獨」字表露詩歌表達的情感——思家,這正是不眠的第二個原因。

答案 (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兩個特點: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動態。詩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容山嵐在月光下呈現出如雲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寫山嵐之動態,形象生動。

(2)詩人不眠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二是思家,最後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出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

8.[2012·北京高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柳 堤

[明]金鑾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十里籠晴苑,千條鎖故營。

雨香飛燕促,風暖落花輕。更欲勞攀折,年年還自生。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一、二句點題,寫「春江」暗含江邊之「堤」,寫「密樹」點出堤上之「柳」。

B. 三、四句承題,「十里」承「春江」,寫堤長;「千條」承「密樹」,狀柳茂。

C. 三、四句寫柳堤晴日的靜景,五、六句寫雨天的動景,以靜寫動,借靜襯動。

D. 「啼鶯」「飛燕」「風暖」「落花」具體生動地描繪出暮春時節的美麗景色。

(2)雨本無香味,但詩人在「雨香飛燕促」中卻說雨「香」,這是用嗅覺來表達觸覺和視覺的修辭手法。下列詩句中「香」字的運用與本詩類似的兩項是(  )

A. 花經宿雨香難拾,鶯在豪家語更嬌。(唐·鄭谷《闕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煙卧,菡萏香中帶雨披。(宋·楊朴《莎衣》)

C. 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宋·劉子翚《海棠花》)

D. 燕子來時春雨香,燕子去時秋雨涼。(元·楊維楨《燕子辭》)

E. 映日暖雲流似水,浥塵香雨潤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3)這首詩運用了由景及理的寫法,這種寫法在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等詩中也有體現。任選上述詩歌中的一首,也可選取其他詩作,具體說明其中景和理的內容,並分析景理之間的關係。(不少於1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能力。「十里籠晴苑」化用了「台城柳」的典故,「千條鎖故營」則是暗指「細柳營」。五、六兩句也不僅是寫雨天景色,「風暖落花輕」應是晴天。「以靜寫動,借靜襯動」的說法有誤,本詩的描寫對象是堤柳,「飛燕」「落花」應是襯托堤柳的,所以應是以動襯靜。

(2)A項,「香難拾」指夜雨過後花香難留,「香」指的是花香。B項,「菡萏香中帶雨披」意為菡萏在四溢的香氣中披雨而立,「香」指菡萏花香。C項,由詩題可知「香猶在」的香亦指花香。以上三項都是實寫嗅覺,並無用嗅覺來表達觸覺和視覺之意。

(3)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題干中要求考生答出兩個層面的內容:①任選所給詩歌中的一首或自選一首詩,指出詩中的「景」和「理」分別是什麼內容;②在此基礎上分析「景」與「理」之間的邏輯聯繫。考生答題時須注意這兩個層次,注意語言的流暢,且字數要符合要求。

答案 (1)C (2)DE (3)(示例)《登鸛雀樓》是一首景理交融的小詩。詩歌前兩句寫所見(景),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的群山漸漸西沉,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在遠處流歸大海。畫面開闊遼遠,氣勢雄渾。後兩句寫所思(理),要進一步看盡遠方景物,就需要站得更高些,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景物描寫為哲理抒發做鋪墊,哲理抒發升華了景物描寫的意境,景理交融,天衣無縫。

9.[2013·大綱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客從

杜甫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隱字②,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③久,以俟公家須。

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註: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傳說中的人魚,相傳它們流出的眼淚能變為珍珠。②佛教傳說,有些珠子中隱隱有字。③篋笥:指儲藏物品的小竹箱。

(1)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故事,請簡述這個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全詩看,「珠中有隱字」、珍珠「化為血」各有什麼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此詩大約是公元769年(唐代宗大曆四年)杜甫在長沙所作。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諷刺詩。杜甫巧妙地、準確地運用了傳說,用「泉客」象徵廣大的被剝削的勞動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徵由勞動人民的血汗創造出來的勞動果實。此詩通過「泉客珠化血」的故事,對統治者搜刮民脂民膏的酷行,作出血淚的控訴。

(2)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有隱字」,因為隱約不清,所以辨認不出是什麼字。但珠由眼淚所成,作者這裡意在警告統治階級應該看到他們所剝削的一切財物中都含著人民的血淚。「化為血」,其實就是化為烏有,說化為血,更能揭示出人民遭受殘酷剝削的慘痛。原有的財物,被剝奪一空,而公家的征斂,仍舊有增無減,而今再沒有什麼東西可供搜刮的了。

答案 (1)有客人從南方來,送我珍珠;珍珠里隱約有字,想辨認卻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來徵求;但日後打開箱子一看,珍珠卻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現在再也沒有什麼可以應付官家的征斂了。

(2)「珠中有隱字」,寓意為百姓心中有難言的隱痛。珍珠「化為血」,寓意為官家征斂的實為平民百姓的血汗。

第二練 模擬放送

1.[2015·湖北荊州第一次質檢]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①

李煜

且維輕舸更遲遲,別酒重傾惜解攜②。

浩浪侵愁光蕩漾,亂山凝恨色高低。

君馳檜楫情何極,我憑闌干日向西。

咫尺煙江幾多地,不須懷抱重凄凄。

註:①本詩是南唐後主李煜在金陵送胞弟鄧王李從益赴宣城任職時所作。②解攜:分手,離別。

(1)這是一首送別佳作,詩中「別酒重傾」「亂山凝恨」都表達了惜別深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①別酒重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亂山凝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聯流露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請作簡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別酒重傾」既是動作描寫,又是細節描寫。送別之時,一次次斟酒不忍離去,足見兄弟情之深。「亂山凝恨」寫的是景,卻飽含作者之情,內心的離愁別緒全都融進眼前之景。

(2)本題考查理解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尾聯中,「咫尺」足見離別之後,相距不遠;「不須」一詞指出詩人安慰弟弟不必傷感。而根據詩題和注釋可知,鄧王李從益將要赴宣城任職,作為兄長和國君的詩人勸其「不須懷抱重凄凄」,更多的是鞭策之意。

答案 (1)①別酒重傾:送別之酒已喝過多遍,還沒把人送走,只好再次斟酒,作者借再次斟酒這一件事(動作、細節)來表現兄弟情深,難分難捨。

②亂山凝恨:孤帆遠影已不見,只有那高高低低的山色峰巒映入眼帘,彷彿凝結著許多遺恨,作者融情於景,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離愁別恨。

(2)①寬慰之語,安慰弟弟不必心存太多的離別之苦,希望弟弟樂觀豁達。因為宣城與金陵相距並不遙遠,兄弟二人見面很方便。②鞭策之意,作者以兄長兼國君的身份勸勉弟弟不要整天滿腹離愁別恨,大丈夫還是要以國事為重,以建功立業為己任。

2.[2015·溫州高三模擬]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

虞美人 梳樓

蔣捷

絲絲楊柳絲絲雨,春在溟濛處。樓兒忒小不藏愁。幾度和雲飛去覓歸舟。  天憐客子鄉關遠,借與花消遣。海棠紅近綠欄杆。才卷朱簾卻又晚風寒。

(1)結合詩句簡要賞析首句中「絲絲」一詞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詞除運用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之外,還運用了其他幾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思歸之情。請選擇其中兩種,結合相應詞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詩歌的鍊字。首句中「絲絲」出現了兩次,這就要求答出分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什麼景(物);答完字面意思之後還要結合詩歌的情感答出深層含義。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要注意審題,「請選擇其中兩種」。答題步驟是先指出手法,然後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是如何來體現這種手法的。

答案 (1)「絲絲」這一疊詞既逼真地再現了柳枝隨風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動地描畫了春雨連綿不斷的形象。起句重複出現「絲絲」這一疊詞,渲染營造了濃濃的凄迷愁苦的氛圍,也暗含主人公愁緒萬縷千絲,使詞具有豐富的內涵。另外,從音韻上講,此疊詞的運用使詞的音律和諧,和暢自然,讀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詞的音樂藝術美感。

(2)①比喻。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緒「愁」,比喻為可以存放在小樓中的形象的、具體的物質,且言「樓兒忒小不藏愁」,表現了詞人愁思的深重。

②比擬。(只要分析清楚,單答擬物或擬人均可)作者讓「愁」幾度「和雲飛」「覓歸舟」,把思歸之情表現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賦予「天」人的情感,天憐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轉含蓄地表達了他鄉孤寂愁苦之情。

③對比。詞人羈旅已久,思鄉欲歸,心境黯然,本欲賞花遣愁,然而出現在眼前的卻是競相吐艷的海棠,紅綠相映,景色絢麗;而捲簾之際,迎面而來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風,對比之中倍添心中傷愁。(答反襯或是以樂景襯哀情亦可)

3.[2014·江西景德鎮一檢]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游廬山宿棲賢寺

王安國

古屋蕭蕭卧不周,弊裘起坐興綢繆。

千山月午乾坤晝,一壑泉鳴風雨秋。

跡入塵中慚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須惆悵,忍更無詩向此留。

(1)第二聯從哪些角度來寫廬山夜色?請作簡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後兩聯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第二聯集中筆力摹寫廬山之夜。皓月當空,皎潔的月光簡直把整個大千世界變成了朗朗白晝;山谷間,泉水淙淙,彷彿為人間帶來了風雨交加的蕭瑟秋聲。一句寫山中月色,主要訴諸視覺;一句寫山谷泉聲,主要訴諸聽覺。靜景和動景互相配合,出色地構造了一個明凈、透徹、幽寂、清寒的塵外世界,為人排解塵念、喚起遐思,布設了一種適宜的氛圍。(2)雖然「心期物外」,但還得「跡入塵中」,所以要離開這寧靜高潔的環境,詩人還是會有所感慨的。「須惆悵」一轉,「忍更」再轉,而以題詩留念收尾,很符合登覽遊記詩的旨趣,十分得體。「忍更」二字強調必須有詩,表達出詩人對廬山清境的低徊依戀,也表達了對塵世的厭倦。

答案 (1)上句:視覺(靜景),寫山中月色。下句:聽覺(動景),寫山間泉鳴。

(2)直抒胸臆。最後兩聯說自己為塵世所累而不想有所求,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會惆悵不已且一定要題詩留念,   體現了詩人對世俗的厭倦,對淡泊生活的追求,對廬山清幽之境的留戀。

4.[2014·天津十二區縣一聯]閱讀下面的詞,按要求作答。

南鄉子

劉秉忠

南北短長亭,行路無情客有情。年去年來鞍馬上,何成!短鬢垂垂雪幾莖。  孤舍一檠燈,夜夜看書夜夜明。窗外幾竿君子竹,凄清,時作西風散雨聲。

(1)分析上片作者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燈」的意象耐人尋味,請結合詞句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詞尾句與李清照《聲聲慢》中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有何異同?試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這首詞所寫實為作者數十年鞍馬勞頓、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劉秉忠才學出眾,十七歲即為節度府令史,未幾棄去。不久又從天寧虛照禪師剃度為僧,後隨海雲禪師入見忽必烈,開始了他隨元世祖南北征戰、四處奔波的生涯,直到五十五歲時才結婚成家,五年後辭世。詞中的情感全由作者這種真實的生活經歷中來。「南北短長亭」寫羈旅漂泊之意,「行路」漫漫不盡,令人生愁,因此作者謂之「無情」。第三句寫「年去年來」的羈旅之苦。一語「何成」,已見作者憾恨之深;幾許「雪莖」,更襯出其悲愁之重。長路漫漫,歸期遙遙,匆匆行旅間,鬢絲已染霜雪而事業卻無所成——遊子漂泊的愁苦、憾恨與困惑就這樣一層層地被推向了極致,瀰漫於詞中。

(2)下片著重描寫遊子漂泊中孤清之懷。首二句述其寒夜讀書的情景。宋黃庭堅《寄黃幾復》中詩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似為作者所本,不過詞中所寫當為作者生活實情的描述。其中「燈」的意象是耐人尋味的。它照明的不僅是羈旅中的孤舍,實際上更有作者那顆孤寂的心。在漫漫旅途上,也只有「書」能給他以慰藉,讓他得以超脫那難忍的孤獨和愁苦。有了這「一檠燈」,整個凄寒的詞境也頓然增添了幾分暖意,同時,這燈下夜讀的情節也向人們展示了作者清高雅逸的襟懷,下句中的「窗外幾竿君子竹」即是這種襟懷的象徵。

(3)「窗外幾竿君子竹」向人們展示了作者清高雅逸的襟懷,「凄清」一詞很準確地道出了竹子那身處孤寒之境卻不失清雅風韻的品質。作者在此直道「君子竹」,其深意便在於表達對不為時困而凜然有節的古君子之風的仰慕與追求。煞尾處「時作西風散雨聲」又從聽覺感受上來寫竹:西風颯颯,竹葉簌簌,好似風吹雨散一般。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瀟洒無畏的風神,傳達出的是作者不懼孤寒不奪雅志的精神。

答案 (1)作者不僅有無休止的漂泊(行役、羈旅)之苦,更有一種老大無成(功業無成、年華老去)而生命虛耗的憾恨。

(2)燈照亮了羈旅中的孤舍,燈下讀書給整個凄寒的詞境增添了幾分暖意,慰藉了作者孤寂愁苦的心。(從詞意、意境、情感三個角度考慮即可)

(3)同:都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或都營造了凄清之境)異:李詞借梧桐表達的是國破家亡的愁苦之情,本詞借「君子竹」傳達出不懼孤寒的高潔志向。

5.[2014·河北石家莊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琴茶

白居易

兀兀①寄形群動內,陶陶②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③,茶中故舊是蒙山④。

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

註:①兀兀:性格高標而不和於俗。②陶陶:和樂貌。③淥水:琴曲名。④蒙山:茶名。即蒙山茶。

(1)詩歌的前兩句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中描寫了詩人辭官後的「琴」「茶」生活,但全詩卻表現出矛盾的思想,請對全詩的思想感情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白居易晚年辭去刑部侍郎的官職,賦閑東都,作《琴茶》一詩,表達了詩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觀點。首聯寫自己天性開朗,曠達洒脫,與官場中的風氣相悖,故寄身官場屢受排擠。

(2)首聯寫自己天性開朗,曠達洒脫。頷聯寫退隱之後無早朝之擾,盡可春眠;年事已高,再無為搏功名而讀詩書之累,更覺逍遙自在。頷聯極寫賦閑後的愜意之狀。頸聯起句寫琴,表明心境平和;次句寫茶,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尾聯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感嘆和一展宏圖的期望。「窮通行止」,「窮」指報國無路,「通」指才華得施,「行」指政見得用,「止」指壯志難酬。末句表達了詩人想返回長安為國效力的願望。

答案 (1)一、二句總起全詩,①第一句交代了辭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與官場風氣相悖。②第二句交代和樂開朗的天性。③這兩句直接抒發感情,引出二、三聯對辭官後悠閑雅緻生活的描寫;與尾聯相呼應,為表達心系朝廷、壯心不已的情懷作鋪墊。(只寫「總起」沒有分析不給分。意思對即可)

(2)①首聯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因與官場格格不入而產生的孤獨,另一方面表達了一生保持的開朗曠達、洒脫樂觀之情。②二、三兩聯寫作者與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閑適、愜意之情,但又隱含了作者對「拋官」閑居的無奈與鬱悶。③尾聯作者一方面表達了看透「窮通行止」的豁達,另一方面卻又表達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負的心志。(意思對即可)

6.[2015·渭南高三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處士盧岵山居

溫庭筠

西溪問樵客,遙識主人家。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隨雨暗,一徑入雲斜。

日暮鳥飛散,滿山蕎麥花。

(1)詩歌頷、頸兩聯寫山居景色用了什麼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表現了處士怎樣的生活情趣和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頷聯寫的是路上所見,是近景,而且前句是靜景,後句是動景;頸聯寫的是所望的遠景,且前句是動景(雨在下),後句是靜景。景物描寫上遠近結合,動靜結合。

(2)由盧岵居所的環境特點可以看出盧岵高潔清雅的志趣,表達的是作者對盧岵的敬仰之情,同時也是對那種生活的追求。

答案 (1)用了遠近結合和動靜結合的手法。頷聯寫一路所見,是近景,先靜後動。古樹蒼老,根系盤錯纏石,山泉湍急清澈,泉底沙子顯露。頸聯寫遙望,是遠景,先動後靜。雨罩千峰,幽暗空濛,一條山徑曲曲彎彎,通向煙雲深處。

(2)表現了處士盧岵清奇古樸、超脫凡俗的生活情趣,表現出作者的景仰、敬慕、嚮往之情。(意思對即可)

7.[2014·阜新模擬]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後面題目。

絕句

王雱

霏微細雨不成泥,料峭輕寒透夾衣。

處處園林皆有主,欲尋何地看春歸?

(1)詩歌第一、二句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分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意境的能力。描繪畫面要抓住「細雨」「泥」「夾衣」等意象。其作用主要是為了抒情渲染氣氛。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可抓住「欲尋何地看春歸」一句分析詩人的情感。

答案 (1)細雨蒙蒙,若有若無,路上雖無泥濘,但云霧卻陰沉不開。寒氣料峭,透過夾衣,使人感到一絲寒意。以天氣陰沉、寒風料峭的晚春環境來為送春、傷春製造氣氛。

(2)詩歌前兩句寫暮春時分陰冷的景象。後兩句寫處處園林有主,殘存的春光都被人佔盡,作者想要眼送春光歸去,卻無法找到駐足放眼之地。抒發了作者的傷春之懷和悵惘之情。

8.[2015·伊春模擬]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2)題。

阮郎歸  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①

辛棄疾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里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②,儒冠多誤身③。

註:①耒陽,湖南省耒陽縣;張處父,詞人好友;推官,官職名。②招魂,《楚辭》的篇名。③借用杜甫詩句「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1)詞的上闋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請做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闋通過什麼樣的手法描繪了怎樣的形象?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鑒賞作品意境的能力。通過「黃昏」「來去雲」「鷓鴣聲」等詞概括意境特點。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形象、表達技巧的能力。分析表達技巧時先點出手法,再結合詩歌內容分析。

答案 (1)上闋營造了昏暗、蕭瑟、凄冷的意境。「山前燈火欲黃昏」寫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頭來去雲」寫出了作者飄然不定的凄苦;「鷓鴣聲里數家村」以「鷓鴣聲」的凄涼和村落的稀落,表明作者對前途的憂慮,意境凄冷。(而「瀟湘逢故人」傳達了作者內心淡淡的欣喜)

(2)下闋使用了對比、用典的手法,寫出了一個少年時期風流瀟洒、意氣風發而現在卻漂泊憔悴、落魄江湖的詞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痛苦與鬱憤。

9.[2015·赤峰高三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題目。

[雙調]碧玉簫

關漢卿

秋景堪題,紅葉滿山溪。松徑偏宜,黃菊繞東籬。正清樽斟潑醅,有白衣勸酒杯。官品極,到底成何濟!歸,學取他淵明醉。

(1)「秋景堪題」體現了作者對秋天怎樣的態度?「秋景」具體體現在哪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從景和情的角度對這首元曲中的五、六兩句作具體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情感態度的能力。作答時要明白第一問是建立在第二問基礎之上的,抓住元曲中的景象自然可以明確作者對秋天的態度。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作答時,明確「景」——「紅葉滿山溪」「黃菊繞東籬」等,「物」——「清樽」「潑醅」「酒杯」等,由此看出,清秋暢飲,布衣互酌,再結合最後幾句自然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

答案 (1)作者一反肅殺凄涼的悲秋情調,而以樂觀豪情去讚美秋景的磅礴絢麗和沛然生機。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菊花,色彩鮮艷明麗;清淺的山溪,幽邃的松徑,氛圍清新秀美。秋景如畫,自然會使詩人逸興遄飛,頓生靈感,欣然而嘆「秋景堪題」。

(2)值此絢麗宜人的秋景,正該是讓清樽斟滿、開懷痛飲的大好時機;難得與一夥布衣朋友相聚,正可舉觴相勸敘懷暢飲。表達了對歸隱大自然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清樽」「潑醅」「白衣」「酒杯」這些意象,又隱含著安貧樂道、浮雲富貴、笑傲王侯之意。

 

 

[2014·黃岡中學高三二模]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大風渡江四首(選一)

王士禎

鑿翠流丹杳靄間,銀濤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飛鳥,卧看金陵兩岸山。

試分析詩中表現出的詩人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題一要注意風景特點,二要注意詩人的態度。江面驚險,詩人卻能從容「卧」看,由此可知詩人的性格特點。

答案 這首詩塑造了一個熱愛自然、悠閑從容、樂觀洒脫的詩人形象。前兩句描寫詩人所見到的兩岸的壯麗風光和驚險江面,風景如畫。後兩句寫詩人冒著大風大浪渡江,于飛舟之中靜觀兩岸美景,一個「卧」字,寫盡詩人安閑自在、樂觀從容之態。

 


推薦閱讀:

有哪些提升腦力的方法能夠預防老年痴呆?
藝考美術生聽好了,學姐講述提升素描能力的四大要點
單身期間怎麼讓自己變的更優秀?
我還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TAG:詩歌 | 古代 | 提升 | 訓練 | 鑒賞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