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他逼死了一個王朝,最後竟被山民一鋤頭砸死?

他逼死了一個王朝,最後竟被山民一鋤頭砸死?

我們愛歷史 2015-10-23 15:39

中國古往今來的草莽梟雄成就最高者,無異於闖王李自成:從被崇禎打得只剩下十八人跑進商洛山躲貓貓,再到以百萬大軍規模席捲北方,兵不血刃殺進北京,活活逼得崇禎上了吊。

這神奇過程,後世讀史書的,都常驚訝的回不過神來。哪怕當年高築牆廣積糧的朱元璋,也沒這狂飆火箭速度。

可是,正應了歐陽修老夫子曾經說過的那句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要拿蓋房子來類比的話,朱元璋是蓋石頭房子的,那是一磚一瓦打牢靠,蓋一座房子就管保用三百年,工程質量十分靠譜。而李自成是蓋草房子的,看似呼啦啦一堆一大片,其實都是東搖西擺的破草房,狂風一來就吹成渣。

於是,當李自成風風光光殺進北京,大大方方的召見百官,隨後威風凜凜的追贓抓人,猛刮京城權貴家產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中國的天要變了。當其時也,海內外都說十八子為主、李自成是天命有歸,該是改朝換代的時候了。

然而,當真正的狂風吹來時,所有的虛假繁榮就現了形。山海關外一片石,吳三桂與清軍聯手出擊潰,李自成兵敗如山倒,匆匆竄歸北京。

吳三桂率領關遼軍民剃髮降清,拜平西王,為清軍前驅,打著為明復仇的旗號殺往京城。

後世好多讀史讀到深情的朋友,讀到這也不免埋怨幾句:你李自成好歹也是一代梟雄,不就山海關敗了一場,怎麼就輕易跑路,把大好山河讓給清軍了呢?當年你打明朝的氣吞萬里,都上哪裡去了?

其實李自成一開始,也很有血拚的勇氣。甚至還曾熱情高漲,打算打一場轟轟烈烈的北京保衛戰。他積極採取了備戰措施,責令軍民全面拆除城外羊馬牆及護城河旁房屋。但是,斟酌再三,最終還是決定放棄北京,提前西撤。

究其原因,大順軍雖然號稱百萬雄師東征,其實駐紮於京師地區的軍隊不足五萬人,且山海關一戰,軍心已經動搖,京師地區謠言四起。北京居民並不知道吳三桂已經投清,而爭相頌揚吳三桂率「忠義」之師殺敗大順軍,奪回明太子朱慈烺,準備送回北京即位。

當然最關鍵一條,還是老毛病不改。李自成說是能打仗,其實多年以來,一直還都是流動作戰的套路。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更是習慣性動作。這也是歷代農民起義者,都極難克服的頑症:流寇作風。

真正把這頑症攻克的,兩千年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也只有劉邦和朱元璋,但這二位,一位雖不怎麼會帶兵,麾下卻有帶兵多多益善的韓信。另一位卻是無師自通,堪稱14世紀最傑出的軍事家。李自成的個人帶兵水平,一直就是個游擊隊檔次,麾下的劉宗敏等人,跟韓信更差著檔次。之前起來的猛,與其說是他會打,不如說是明朝已經被嚴重放血,變得極度不會打。因此哪怕攻克北京,逼死崇禎,李自成看似高歌猛進的農民軍,戰鬥力其實還是虛假繁榮。

所以山海關之戰,雖然後世許多同情農民起義的學者,找出了各種失敗理由。根子上就一條:打不過。

當時士氣高漲的時候都打不過,這時士氣低落,自然更打不過。打不過就跑的毛病,也就集體發作,即使李自成本人也攔不住。於是李自成只得在二十九日舉行即位典禮後匆匆率部西撤。

李自成逃出北京時,一把火燒了紫禁城宮殿,據《李朝實錄》載:「宮殿悉皆燒盡,惟武英殿巋然獨存,內外禁川石橋亦宛然無缺。燒屋之燕,蔽天而飛。」

多爾袞大軍堪堪到達薊縣,聽說大順軍已經主動撤去,驚喜之餘,急令多鐸、阿濟格和吳三桂等帶領精兵尾隨掩殺,以截留被大順軍運走的財物,自己率領部分兵力馳往北京。

北京城裡的官紳士民目送大順軍遠去,趕緊搬出了專門迎接皇帝的鹵簿法駕出城靜候傳說中的明太子朱慈烺回京登位。哪料,呼嘯而來的竟是八旗「辮子軍」,眾人驚慌錯愕之餘也只得將錯就錯地把多爾袞迎入了劫後僅存的武英殿,拜倒在曾與明廷搏殺多年的清廷皇室腳下。

李自成從北京敗退入山西,便在山西的娘子關、大同、太原、晉南、長治等地留置了大量兵力,結下了一條看似牢不可破的防守陣線,才與劉宗敏引兵返回西安。

這個決定從表面看,是非常正確的,但從實際執行說,卻是極度錯誤的。

因為李自成的大軍,本身就是個滾雪球膨脹的大雜燴,裡面魚龍混雜,當年為了拉隊伍,阿貓阿狗都收。這些貨色一帆風順的時候,還猛的像虎狼,一旦稍有挫折,立刻現形成貓狗。李自成對這條,腦袋卻極不清楚,身為農民起義領袖,他缺少一個帝王應有的權力博弈心機,對人際關係的認識,非常的粗線條。所謂的堅強防線,派去把守的,都是這類角色。

於是,李自成才一轉身,原本從大明陣營投入大順的姜瓖和唐通等先後被大清誘降,大同及緊靠大同的晉北五縣代州、繁峙、崞縣等均落入清軍之手。

而唐通襲擊大順方面軍大將李過得手,山陝非但九縣易主,而且山陝北部門戶大開。

六月,清軍自晉北而入,直逼山西省會太原。

七月、九月,清朝增派軍隊馳入晉地。

因大順軍兵力大部分已經撤往西安,且山西所屬軍隊各自為戰,清軍十月底攻佔了永寧州,十一月佔領平陽。

這樣,李自成防禦山西的部署基本報廢。

但這還沒完,清政府又派出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統兵自北而來,隨同有尚可喜、吳三桂所部,出陝北榆林向延安和西安進攻。

為了挽回敗局,李自成決定對清軍還以顏色。

1644年十月,李自成放棄曾經許諾「三年不征」的施政綱領,大肆征糧,整軍二十五萬,向河南懷慶地區的清軍發起大規模反攻。

必須承認,這是李自成自起兵以來,大順軍的戰鬥力表現最兇悍且最積極的一戰。無論戰略指揮還是作戰精神,都堪稱李自成戎馬生涯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次出擊分由晉南和關中出發,電閃雷擊,很快攻克濟源、孟縣,直撲河南懷慶,擊斃清懷慶總兵、漢正黃旗將領金玉及其副將常鼎、參將陳國才。

爾後,大順軍乘勝進攻懷慶府沁陽縣。

可是如此高水平的戰鬥,卻是李自成人生里最後的曇花一現。因為這次戰略反攻,從抉擇說,就是發力錯誤。因為清軍正處於攻勢,李自成是守勢,陣腳都不穩的情況下,主動撲出去和人打,就像搏擊中下盤不穩,卻還要衝上去搏命。出奇制勝的概率極小,被人黑虎掏心的概率卻極大。

何況,清軍這次拉來的,都是百鍊成精的精銳部隊,從主帥到士兵,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油子,絕不存在粗心大意的可能,出奇制勝,也就無從談起。

而且更嚴重的後果是,本來清政府已經分兵兩路,一路由多鐸率領南下攻打建立不久的弘光政權,一路由阿濟格率領從榆林進兵西安剿殺大順政權。李自成這一反擊使清朝首腦人物多爾袞清醒了——大順政權才是大清入主中原的真正障礙。

由是,多爾袞臨時改變了計劃,命令多鐸改變進軍路線,直取潼關,和阿濟格一起合力消滅大順軍。

阿濟格部在榆林與大順軍的主力高一功部、李過部已多次激戰,互有殺傷。

十二月,多鐸軍出孟津開至陝州,進攻陝西的門戶潼關。

面對清軍的兩路攻勢,李自成考慮再三,最後選定潼關為防禦重點。由於清軍所依賴的紅衣大炮尚未到達,決戰前半階段,清軍以防禦為主。而李自成急於打退多鐸,以便儘快回援榆林,他與劉宗敏、劉芳亮等將輪番出關主動進擊,晝夜不息地攻打清軍的兵營,卻均為清軍所敗。

1645年元月初九,清軍重炮運至,雙方的攻防發生了逆轉,大順軍數戰不利,只好憑關堅守。

可是,時間已不容李自成再有轉圜之機了。

在陝北攻打榆林的阿濟格留下明降將姜瓖與高一功等人纏鬥,自己帶著北路清軍主力直撲大順朝的國都西京(今西安)而來。

分身乏術的李自成急紅了眼,帶大部隊匆匆回援西安。

大順軍主力一撤,潼關便落入多鐸之手。多鐸和阿濟格兩路大軍即對西安形成合圍之勢。

西安城內的糧食儲備匱乏,難以固守,李自成和劉宗敏、宋獻策、牛金星等商議再三,決定,決定放棄西安,自藍田經商州出武關,挺進河南內鄉、湖北襄陽一帶。

河南內鄉、湖北襄陽一帶是大順政權比較穩固的根據地,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而且襄陽、承天、德安、荊州等襄京四府尚有大順將軍白旺所領七萬守備部隊,臨撤退前,李自成又如撤離北京前例,下令部將田見秀將西安城燒成白地。只是田見秀心有不忍,只點著了東門樓和南月門樓,百姓房屋、糧倉並未燒毀。

多鐸大軍在火光中湧入西安,阿濟格則馬不停蹄,從河南西部咬住逃離的大順軍不放,邊追邊打,前後共打了八仗,一直打到江西九江。

由於阿濟格追得太凶,李自成不得不又一次改變了計劃。

李自成原先從西安逃奔湖北,是想駐襄陽而守。然而,到了襄陽,李自成已經徹底被清軍打怕,他改變了主意,準備放棄襄陽,搶在清軍之前佔領弘光政權盤踞的富庶江南。

為保證實現一克而定南京的戰略目標,李自成將鎮守在襄京的七萬守備隊與自己所帶部隊進行了合編,組成了南征軍。

這時候的李自成已是慌不擇路,昏招迭出了。

要知道,陝西既失,襄京就是大順唯一的根據地了,而且襄京的群眾基礎好,湖北又是魚米之鄉,供應充足。而退一萬步說,就算要奪取江南,也必須堅守襄陽,以免出現後顧之憂。現在尚未染指江南,而襄陽已棄,到頭來不免進退失據,難覓立足之地。而且,缺乏接濟的孤軍,僅憑流動作戰,又豈可輕得江南?

可是,李自成心亂如麻,已顧不了那麼多了。

1645年三月,李自成率領二十萬大順軍及三十萬家屬,共計五十萬人的龐大隊伍,由襄陽、承天,向漢川沔陽推進。

李自成的大動作一下子就把駐守武昌的南明寧南候左良玉嚇傻了。

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舉火焚燒經營多年的武昌,沿江而下,直往南京。李自成前腳剛剛進駐劫後燼餘的武昌,阿濟格部清軍後腳腳就到,重重疊疊地圍住了武昌城。

劉宗敏、田見秀領兵五千出戰,均被清軍擊敗。李自成懼意橫生,放棄了武昌,踉蹌東下。李自成十幾萬大軍既無地方提供後勤供應,又要保護著隨軍家屬,隨行隨在各地殺掠籌糧,隊伍混亂不堪,指揮失靈。

在陽新富池口,清軍突如其來地殺入大順軍的營壘,大順軍又遭受了一次巨大的潰敗。

緊接著,在距江西九江四十里處,大順軍的老營被端,大順軍中能征慣戰的第二號人物劉宗敏被俘,軍師宋獻策、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趙侯和襄南侯以及大批隨軍將領的家屬被清軍來了個一鍋端。

劉宗敏和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被清軍用弓弦絞殺,宋獻策和牛金星屈膝投降在清軍帳下。

以上大事,當時均是萬眾有目共睹的。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細節,就疑點重重了。尤其是李自成的最後歸宿,幾百年來,史學界紛爭不息,至今沒有定論。那李自成究竟是怎麼死的?

下面,就將幾種可信度比較高的史料展現給讀者,讓讀者自己進行分析和判斷:

且說,李自成連遭清軍重創,實力大損,士氣低落,奪取南京的戰略意圖已難以實現,遂調整了行軍方向,準備穿過江西西北部轉入湖南。

《德化縣誌》、《九江府志》記,大順軍越過羅城山,在九江西40公里之洗心橋受阻,焚舟南撤。為分散清軍的追擊,在撤至武寧縣橫路(距通山70里)時,兵分三路,李自成自領一路返興國,進通山。

《興國州志》記:闖賊佔據了興國州西南一百八十里石艮山下的東台寺,鄉人發火焚寺。

通山洪港鎮《王氏宗譜》於順治十四年記:順治二年三月,闖賊擾境,由湖口渡江,準備翻越九宮山奔入四川,官兵追襲。五月初四,李闖數萬兵馬到達通山,沿途百姓但凡遇到,即死於刃下。屍體枕藉在一起,填滿了溝壑。

康熙四年《通山縣誌》也記:順治二年五月初四日,闖賊數萬進入通縣,毀戳四境,人民如鳥獸散,死於闖軍刀下的高達數千人,蹂躪了三個多月,無一日安寧。

《東華錄》記:官窮追殺上闖賊老營,大破闖賊八次,賊兵儘力竄入九宮山,官兵尾隨上山,遍地搜索李自成不得。

康熙年間費密撰寫的《荒書》則記:李自成帶領親隨十八騎,由通山縣過九宮山嶺前往江西,山民聽說有盜賊犯境,成群登山,遠遠朝李自成飛擲石頭,將十八騎打散,李自成單人匹馬走往小月山牛脊嶺,恰逢大雨,道路泥濘,馬滑難行,李自成只好步行拉馬登嶺,山民程九伯兇悍,從嶺上衝下與李自成肉搏,兩人數番纏鬥,一齊跌落在泥潭中,李自成坐在程九伯身上,反手拔刀,想將程九伯劈死,可是刀柄全是血,刀鞘里浸漬了污泥髒水,情急之下,竟然拔不出,九伯扯開喉嚨大聲呼救,他的外甥金某提著大鏟望李自成後腦勺儘力一鏟,鏟去了李自成的半邊腦袋,並不知道被鏟者就是威名赫赫的闖王李自成。

清初吳偉業《綏寇紀略》中卻說:李自成率二十騎到九宮山,讓將士留在山下守望,自己昂然上山拜謁元帝廟。當地村民認為是大盜犯境,偷偷尾隨,趁李自成下跪叩拜元帝像,用大鍤偷襲李自成,重擊其頭部,李自成直挺挺地撲倒在地,村民們一擁而上,將他的腦袋搗碎,遍搜他身上的錢物,發現了一枚金印,知道是威震天下的李自成,嚇得魂飛魄散,從山後逃遁得無影無蹤。

《九宮山志》記:「李闖墓,在九宮山牛跡嶺,順治二年賊敗竄通山,六都人程九伯集眾殺賊於小源口,葬此。」另外《通山縣誌》、《通山縣鄉土志略》都記載李自成被山民城九伯所殺。

李自成遇難後,田見秀、劉芳亮、袁宗第、張鼐等人為了報仇雪恨,把九宮山區殺得雞犬不留。

雖然《九宮山志》、《通山縣誌》和《通山縣鄉土志略》都提到了「李闖墓」,事實上,李自成的屍體,始終未被後人發現。估計是田見秀、劉芳亮等人擔心清軍掘墓毀屍,已深埋在無人知曉的地方了。

《清世祖實錄》卷十八,順治二年閏六月阿濟格向多爾袞奏報:賊兵窮途末路,儘力竄入九宮山,官兵緊隨在山中遍索李自成不得,又四齣搜緝。有降卒及被擒賊兵指證說李自成竄走時攜帶了隨身步卒二十多人,被村民圍困,不能脫身,便自己上弔死了。派遣熟悉李自成者的上前往辨認屍體,屍體已經腐爛不能分辨了。

清朝方面的報告是這樣,再看南明方面的報告。

《烈皇小識》卷八附有湖廣等地總督何騰蛟上呈給隆武帝的奏疏,裡面說:天意要滅亡闖賊,闖賊李自成僅以二十八騎登九宮山察看地形,不承想伏兵四起,闖賊李自成被截殺於亂刃之下,相隨偽參將張雙喜是闖賊李自成的養子,策馬率先逃逸,闖賊李自成的衛士劉伴當馳馬追著大呼:「李萬歲爺被鄉兵殺死下馬,二十八騎無一倖存。」一時間,賊軍滿營聚哭。嗣後臣大行剿撫,無奈道阻音絕,無法找得其首級報驗。

此外,清代乾隆年間的《澧州志林》收有澧州知州何璘寫的《李自成傳》一文,該文稱,李自成兵敗,獨竄石門之夾山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

其實,大順軍過通州後,群龍無首已成事實,李自成隱身佛門只能是虛妄之說。退一萬步說,就算李自成真的心灰意冷,遁入空門,他的政治生命結束,也是雖生猶死也。

作者:我方團隊成員覃仕勇、張嶔。

推薦閱讀:

天下第一爛人,雖建立了一王朝,可終被兒子所殺
如果中國各個封建王朝的皇帝單挑會是什麼體驗?
王朝興衰是因為氣數和皇帝昏庸嗎?
布聯講堂:王朝衣冠——元代服飾
為什麼兩廣一直是我國領土而地緣上靠近兩廣被中央王朝統治千年的越南卻獨立了?

TAG: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