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奇形怪狀玉牙璧璇璣玉衡未解謎

奇形怪狀玉牙璧璇璣玉衡未解謎

2014年02月17日 08:19   大洋網-廣州日報  

 

玉牙璧(山東五蓮丹土出土)

  古玉品鑒38

  蔣衛東

  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現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研究員、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長期從事浙江北部地區史前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與良渚文化結緣尤深。

  在中國文明起源階段,黃河下游以山東為主體的海岱地區,是與中原地區華夏族長期對峙的東夷族的主要活動區域,地理位置恰好處在史前東北地區紅山文化與長江下游良渚文化兩大原生型玉文化系統之間,出土的玉器,許多方面都體現出受兩大原生型玉文化系統影響的次生性特徵,但也不乏獨特之處。

  海岱地區發現的最早玉器,年代超過7000年。但玉器工藝的成熟,卻始於距今約6300至4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玉器,資料零星,數量甚少。到中晚期(約距今5500至4500年),玉器的數量和種類顯著增加。山東泰安大汶口、鄒縣野店、膠縣三里河、莒縣陵陽河與江蘇新沂花廳等墓葬中,陸續出土了一批頗具特色的玉器。其中,鄒縣野店出土的雙連璧、多連璧、內外緣磨薄的方圓形璧等,形制與紅山文化的同類玉器相似。莒縣陵陽河與新沂花廳出土的玉器,則又跟良渚文化接近,尤其花廳遺址,墓葬的葬式與隨葬陶器,呈現明顯的大汶口文化風格,而琮、璧等玉器,則具有典型良渚文化的形制特徵。這種文化的「兩合」現象,是史前文化跨區域交流的直接證據。

  大汶口文化玉器,以其功能可分為禮儀用具和裝飾品。通體扁薄、造型規整的玉鉞,應屬於禮儀用具;環、鐲、墜等,則屬裝飾品。而在裝飾品玉器中,形制最為特別的,恐非牙璧莫屬。這種外緣有三節牙狀突起、突起部分或有或無扉牙狀小齒飾的特殊玉璧,在清末吳大澂的《古玉圖考》中就有輯錄,並被考證為天文用具,即《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的「璇璣」。然而,考古資料揭示,牙璧很可能是一種佩戴用的裝飾玉器。

  目前發現的玉牙璧,以遼東半島大連地區的年代最早。大汶口文化晚期,牙璧由遼東傳入山東。膠縣三里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分別出土了有牙無齒飾與有牙有齒飾的三牙璧各一件。到了龍山文化時期,海岱地區已成為牙璧的主要產地和輸出源。山東五蓮丹土出土的玉牙璧,玉質受沁後呈淺青灰色。中央有大穿孔,外緣琢出三節牙狀突起,其中兩牙外緣中部有扉牙狀小齒飾。最大徑22.5厘米、內徑17.2厘米、厚0.5厘米,是史前牙璧中目前所知形體最大的一件。

  龍山時代的玉牙璧,除了海岱地區之外,還發現於山西襄汾陶寺、陝西神木石峁等黃河中游地區。這些牙璧,顯然是受海岱地區影響的產物,但形制更加複雜和富於變化,除了主流的三牙璧外,變體的四牙璧等其他式樣也為數不少。雖然學者們否認牙璧就是「璇璣」,但古人為什麼要把裝飾用的玉璧製成兒童風車似的怪模樣,牙璧的造型究竟隱藏著怎樣獨特的內涵,至今依然是未解的謎。

 


推薦閱讀:

TAG:解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