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承受苦難的幸福
文/宸之韜
新浪文化博客首頁《讀書隨筆》專欄(11月10日)推薦閱讀,感謝長笑老師!
新浪《大眾書評團》首頁《名家經典》專欄(11月10日)推薦閱讀,感謝古之草老師!
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只要一說到生活的質量與品位,生活的艱辛與酸甜,人們總是要說:與幸福生活的人比起來,我現在過的哪裡是生活,簡直就是生存而已。換句話說,大部分人認為生活的現狀就是活著,毫無幸福可言,毫無快樂可講,毫無選擇可談。
我也曾思索過活著的意義,人生的意義,總是不得要領,無法詮釋生命的真諦,幸福的含義。直到讀了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我才真正理解了勇敢活著的快樂,承受苦難的幸福。
沒有經歷過奢華生活的人,無法理解福貴年輕時揮霍生命、鋪張財富、醉生夢死的荒唐與迷離、無聊與空虛。
那時的徐福貴是遠近聞名的闊少爺,多麼的風光,連「走路時鞋子的聲響,都像是銅錢碰來撞去的」;娶的女人家珍是城裡米行老闆的女兒,「有錢人嫁給有錢人,就是把錢堆起來,錢在錢上面嘩嘩地流」。可是,福貴成了徐家的敗家子:從來不走路,要僱工背著走,愛往妓院鑽,喜歡賭博;家裡的事情不管不顧,還要經常打罵懷了兒子的女人家珍;半年下來,就把祖輩留下來的家產全輸光了。什麼都沒有了,搬出居住了幾代人的祖屋,住進了茅屋裡;父親被氣死了,老婆被老丈人接回了娘家,僱工解散了,剩下福貴和母親還有女兒鳳霞,租種了幾畝本是自己家的田地,過上了艱辛苦難的日子。
錢財本是身外之物,揮霍浪費會頹廢了精神,荒蕪了人生,只有用在有益於社會的地方,才有意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想得透徹,想得明白呢?世界上的那些有名大富豪不留財富給後代,全部投入了慈善事業,值得我們借鑒。聯想到我們國家的「富二代」現象,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沒有經歷過苦難生活的人,無法想像福貴後半生珍惜生命、輕視繁華、承受悲痛的滿足與幸福、快樂與充實。
陷入困境的福貴在田地里辛勤勞作著,收穫卻不夠全家的生活,好在賢惠的家珍帶著剛出生的兒子有慶又回來了,給了福貴些須的慰藉。接著,苦難的日子更是繼踵而至:去城裡請郎中給母親看病,卻被抓壯丁去給國民黨拉大炮,險些死在解放軍的炮火之下;被解放軍俘虜後,自願回家時才知道已過了兩年,娘已去世,女兒鳳霞因病已成了啞巴;沒有吃的,為了兒子有慶上學,只好把鳳霞送了人;有慶讀書了,鳳霞卻跑回來了,人民公社的日子也吃不飽,家珍又病了;有慶上學到了五年級時,為給校長獻血又死在醫院裡;鳳霞嫁了個懂得疼愛的老公二喜,生孩子苦根時也死在醫院;鳳霞死了兩個月後,家珍也去了;苦根四歲時,二喜也死了,剩下福貴和苦根爺孫倆相依為命;苦根五歲時,好不容易包產到戶了,生活好起來了,卻因吃豆子撐死了;福貴買了一頭牛,與自己相依為命,還把牛也叫做福貴。
福貴算是把人生看透了,「我娘常說,只要人活得高興,就不怕窮。」「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里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遊動著,裡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福貴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能看到自己過去的模樣,可以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可以看到自己的如何衰老,這是一種怎樣的超凡脫俗!
《活著》是如此平凡,平凡得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沒有華麗奢華的語言,沒有人為刻意的修飾;《活著》是如此平常,平常得像在說鄰家的故事,像在講眼前的經歷。余華是真正用心在寫作,用心在體會,用心在感受。我沉浸在余華的敘述中,沉浸在情節的跌宕中,沉浸在苦難的感動中。
人們常常不滿意現狀,認為自己生活夠苦的了,卻不知道真正的苦難是什麼樣,《活著》就給我們呈現了苦難的畫卷,人生的艱辛。
有時我想,人為什麼一定要等到經歷了大起大落、大福大貴、大傷大慟、大喜大悲才會明白,能活著就是快樂,承受苦難就是幸福的哲理呢?
苦難是成長的老師,苦難是人生的財富。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還有什麼坎坷不能過去,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我建議,大家都來讀一讀《活著》。
(《活著》,余華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009年11月3日
(本文已發表於《東營職業學院報》2010年1月1日第1期總第170期第3版,http://www.dyxy.net.cn/weekly/index.aspx?years=2010&weeks=01&page=3)
推薦閱讀:
※媽媽,如果你能和我一樣幸福
※在華夏幸福上班是種什麼感覺?
※推薦陽光快樂幸福的電影/電視劇/動漫?
※幹得好?嫁得好?要怎麼選~
TAG:苦難 | 幸福 | 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