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過耳不忘(佛教篇)(01)

過耳不忘(佛教篇)(01)

 

佛法的內容無非是破除我、法二執。我執是主觀的我,法執是客觀的宇宙,即剖釋人生——我,宇宙——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真相的法則。

學佛的目的就是我們在認識自己,認識環境之後,即不再為自己和環境所困惑煩惱,因而「轉迷成悟」,「離苦得樂」,使我們自己得到解脫和自由。

 

佛經上說:「過去現在未來名世,東南西北上下名界。」

淮南子云:「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

 

 

,是佛陀的略文。又作休屠、浮陀、浮圖等,都只是梵語「Buddha」不同的音譯而已。從意譯的角度,則佛為覺者或智者。自己覺悟,又能使他人覺悟的,智慧圓滿,功德無量,這才稱作佛。

 

菩薩——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是覺,薩埵是情。

所以菩薩是上求大覺——成佛,下化有情——度眾。

 

佛家講慈悲不說博愛,是予人以樂,是拔人之苦。

 

 

為什麼悉達多成佛後稱釋迦牟尼呢?

釋迦——在漢語里意譯「能仁」,即能以仁愛的心來憫念人生,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大慈大悲心。

牟尼——意譯為「寂默」,是指佛在因地修行時以自己心中本來具有的智慧光明,迴光返照自己的心源,斷除煩惱,智慧圓滿,這就是佛所具足的智慧。

 

釋迦牟尼為什麼又稱如來佛?

悉達多成道後,即號釋迦牟尼佛。又因為是「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所以又稱如來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二字是梵音,義為敬禮或皈依。阿彌陀義為無量光及無量壽。阿彌陀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曾經發過大願說:十方國土的眾生,若願往生他的國土,只要持念他的名號,此人臨命終時,他即與諸菩薩眾前來接引。這就是念佛求生西方的根據。

 

一世——指佛家過去、現在、將來。

一界——佛家指東、西、南、北、上、下。

三界——欲界(具有男女飲食之欲的世界)、色界(離男女飲食之欲的有形世界)、無色界(無形色的心識世界)的總稱。

欲界包括六道,色界與無色界為天道。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境——色、聲、香、味、觸、法。

色蘊——為可視知的形象為「色」,主要指形體而言。

五蘊——佛經以色、受、想、行、藏為五陰,也作五蘊。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前三者為三善道,後三者稱三惡道。其中天道福報最厚,樂多苦少。人道苦樂參半。修羅道福報如天。畜生道,遇痴無知,吞噬虐殺。餓鬼道常受飢餓。地獄道。

 

人有三毒大火:一.貪慾難制;二.憤怒不止;三.走火入魔,此三大火燃燒不已,足以燒滅身心,人類因此陷入痛苦不能自拔。佛陀將清冽的甘露灑滿人間,使受此法雨沾溉者貪慾得息,憤怒止滅,魔障消解。

 

古有三界之說,即天界、地界、人界,也有超界之說:「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相遇。

 

佛教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眾生啊,那已經逝去的和未曾到來的都不屬於你們。你們有什麼可失去的呢?

 

據說在這廣袤的世界上,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遇的可能性只有千萬分之一,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大約是兩億分之一,而成為終生伴侶的可能性則是五十億分之一。

 

佛陀說:「所謂的美好,是一個人眼不貪色,耳不貪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著細滑,這才是真正美好莊嚴的人。手不盜他財是好手,言不傷人是好口,足不履非法是好足。

 

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

屋寬,不如心寬。

 

禪是一種寧靜,一種淡泊,是一種精神,一種狀態,更是一種思想的空間。

禪是博大的,但不虛幻,它決定於我們的心態,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邊。

禪是一種思考,一種表現,是智慧的結晶。禪是對生命完整意蘊的領悟。

 

「禪觀的世界」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剎那的,也是永恆的。

二、是渺小的,也是偉大的。

三、是煩惱的,也是菩提的。

四、是生死的,也是涅槃的。

 

關於處事的禪心,有四點

第一、橫逆來時要能不怨不尤。

第二、病苦來時要能不驚不怖。

第三、譏謗來時要能不辯不苦。

第四、榮寵來時要能不驕不慢。

 

 

扣長頭——即扣等身禮,這是藏傳佛教中,佛教徒對佛的最虔誠的祈禱方法。他們雙手合掌高舉,先觸額部、口部和心部各一次,然後雙膝跪地,全身匍匐,兩手前伸,額觸地面,簡單地說就是五體投地。在這裡,合掌代表領受了佛主的旨意和教誨,觸額、觸口、觸心,代表心、口、意都與佛相容匯,與佛合為一體了,他們要用身體一點點地丈量每一寸朝聖的路,

 

真實永遠是醜陋的。

 

香到神知則靈,心誠有求必應。

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剎那」究竟有多短——《曾只律》上介紹:「一剎那為一念,一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個須臾。」由此,則一日一夜一共有480萬個「剎那」。而一日一夜一共有864000秒,那麼一「剎那」只有0.018秒——確實夠短的了。

 

金剛經中說:「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第一境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是第二境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這是第三境界。」

 

「別卡傑,別卡傑摩訶別卡潔,喇扎薩姆傑諦娑訶」

此乃藥師佛之《希望咒》,以眾生自由的念頌達到了希望咒的精神宗旨「隨心滿願」就是藥師佛許下12大願,願「隨眾生心 滿眾生願」祈願人在生命的過程中,能透過此咒除一切眾生病苦,滿足世人所有希望,引領俗世眾生看穿慾望紅塵,尋找希望中的樂土。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佛禪的話

 

參禪可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

 

身在俗世,不忘佛緣。

 

仰觀天文,俯查地理。

卜測吉凶,推算未來。

不過是區區雕蟲小技。

 

說到懸壺濟世,起死回生之類的凡人俗事,法師更是身懷絕計,絕非尋常醫道與之比肩。

 

阿彌陀佛,我與你雖屬曾俗兩界,卻有一段天緣呀。

 

在俗言俗,從佛言佛,出家人早已是三界之外,六根皆凈,紅塵俗事何曾記得呀。

大凡成功之輩必具備三大要素:

一為天下(天分、才華、積緣)

二為修養(通悉萬物的程度,把握時運的能力)

三為壽命(享受天命的福緣,能否隨心所欲而不損陽關,不傷命門,也就是塵世中所說的多福多壽啦。)

 

鐵甲將軍夜渡關,朝臣侍漏五更寒。

日出山寺僧未起,看來名利不如閑。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換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

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佛說四十二章經』說:『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又說:『財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而古人自勵的箴言中也有一句說道:『求名者,因好色慾而名必敗;求利者,因好色慾而必喪利;居家者,因好色慾而家棄必荒;為官者,因好色慾而官業必墮。』


推薦閱讀:

聖空法師:為什麼要誦108遍楞嚴咒?
佛教被引入中國到底帶來了什麼?
做善事也很痛苦怎麼辦?
既然「諸相非相」,那為什麼佛院里還要立佛像?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