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技的柔韌性訓練

2011-10-11 02:59:15    編輯:小魚兒

武技中非常強調拳手的靈活性,良好的靈活性又取決於拳手關節的活動範圍與肌肉的伸縮能力。只有柔韌性好的拳手,才能隨意發揮快速兇猛的攻擊,並且可隨時改變任何攻擊方向。柔韌性是進行高級搏擊訓練的基礎,也是搏擊選手進入武道殿堂的必備條件。自從武術走入眾多人的生活中,有很多搏擊練習者或各武術館校,都能夠把柔韌性訓練列入到課程中,並作為重點來抓。但他們的教學程序較多不符合自衛的原理。就柔韌性與搏擊技術而言,在一般情況下,搏擊練習者訓練時,首先是進行準備活動,然後進入到柔韌訓練中,在身體產生熱能以後,進行各種拉肩活動,壓腿訓練,再進行基本腿法或拳法練習,俗稱溜腿,壓肩。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訓練模式,天長日久人體的運動器官適應了這種訓練程序,運動信號便根深蒂固。人通常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大腦指揮系統發出命令,運動器官在接到信號後,才能夠運用技術化險為夷。由於受上面訓練模式的約束,如果在突發事件中,搏擊選手不可能有時間去做準備活動,再說特殊情況也不允許你這樣,只能改變以往的運動規律,應用搏擊技術擺脫險情。當人體指揮系統發出命令時,其運動器官很難快速的適應並進入戰鬥狀態,即使應用搏擊技術脫離險境,結果不一定樂觀,很可能會造成搏擊選手軟組織損傷。這種情況下,即使化險為夷,如果兩敗俱傷,也就失去了練習武術,防身自衛的真正意義。本人在多年的教學和自我修鍊中,深有體會。為了進一步證實武技訓練中的這一弊端,諮詢了很多功高技深者,以及各武術館校的教練與學員,他們對此也有共同感受。這些足以證明,在進行柔韌性訓練時,有規有矩的訓練模式,不可能適應於突發事件的應急所需,必須以有法變無法,以有序變無序,打亂傳統的訓練常規,以適應各種環境,即使在無任何準備下,隨時都可以進入到自衛反擊的最佳狀態。當我們路遇歹徒行兇時,對方不可能給我們熱身活動的時間,讓我們做好充足的自衛準備。我們只有把訓練與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讓更多習武者的運動器官在特殊的環境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並不受到任何傷害。例如,教練員可改變傳統的訓練方式,即熱身,柔韌性,搏擊技術練習程序。我們可採用逆式訓練方法,即搏擊選手在沒有做任何準備活動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激烈緊張的搏鬥中,一旦這種逆向訓練程序,被自身的指揮與運動器官所接受。我們就不用擔心因自己沒有做好準備工作,在運動中受到損傷,更不用擔心,路遇歹徒時技術在特殊的條件下,不能正常的發揮與運用。一:為什麼進行柔韌性訓練:1、柔韌性訓練可以舒緩大腦及身體的緊張程度,消除疲勞。劇烈的搏擊運動,需要你全力以赴,它不僅消耗體力,更需要聚精會神地去對待這一生死格鬥,所以在搏擊訓練結束後,再進行柔韌性訓練,亦會馬上將你從戰鬥的狀態中轉移出來。當你結束緊張激烈的體能訓練後進行柔韌性訓練,還可以促使你的骨骼、肌肉放鬆,及時的恢復體能,消除疲勞。2:柔韌性訓練可減少肌肉及關節受傷的可能性:柔韌性訓練後,雖不能杜絕你受損傷,但肯定會減少肌肉拉傷和關節受損的機會。根據本人十幾年的教學經驗得知,拳手如果能按要求進行必要的、循序漸進的柔韌性專項訓練,至少會比沒有進行這種訓練的人減少50%受損傷的機會。3:柔韌性訓練可以提高搏擊技術水平:柔韌性訓練可使肩、腰、胯、膝等關節的活動範圍增大,使你的攻擊技術不受人和角度所制約,可輕鬆起腿,發出強猛的暴發力,直接攻擊敵人的指揮中心--頭部,使其指揮系統混亂,乘虛殲敵。在與敵格鬥中,只有身體具備靈活的柔韌性,各種攻擊動作才會得心應手,出神入化。二、柔韌性訓練的原則:1、柔韌訓練要循序漸進:搏擊選手在柔韌性訓練中,一定要遵守循序漸進,從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在承受住壓力的前提下加大拉伸的幅度與力度來完成動作,不可操之過急,以免使自身受到傷害。一旦你的某部分肌肉或關節拉傷,它不但容易導致在以後的訓練中再次拉傷,而且還會影響你的正常訓練計劃。為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熱脹冷縮的原理,我們可先進行一些熱身運動,使身體產生一定的熱能,再投入到訓練中。2、柔韌性訓練的時聞與運動量:柔韌性訓練的時間安排,一般以自己的實際水平來決定。柔韌性好一些的控制在20分鐘以內,柔韌性差的,每次練習可控制在30分鐘左右,另外可利用業餘時間加班加點的練習,以最快、最短的時間達到搏擊中的柔韌要求。至於每個動作的運動量以計次為宜。例如:右正壓腿,身體前俯振壓50次,左腿也相應振壓50次,這樣使左右側的柔韌性同步發展,避免由於運動量不同,造成不規格,不協調的現象發生。在系統的柔韌性訓練結束後,最好加強力量訓練,以鞏固訓練效果增強肌肉的彈性。三、柔韌性訓練的方法:(一):頭部練習:所謂頭部練習,實際上是指頸部練習,而且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這種體驗,當你猛然回頭時,可能會突然扭傷頸部肌肉,這都是平時未能進行有效鍛煉的結果。頸部在搏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頭部連接身體的一個樞紐.一旦這個樞紐遭到破壞,其結果將不堪設想。頸部只有具備了靈活性,在搏鬥中,頭部才能避開敵人的攻擊,頭部同時還是控制人體重心的重要器官,拳手要進行快速的攻擊與躲閃都離不開頭部的運動,這就是俗語講的「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練習頸部柔韌性與力量時,可先做前後、左右的繞轉練習,並盡量最大限度的擺動,然後再做頭部倒立(如圖C1)或掌與頭部對抗練習。例如1:雙手上托下巴,而頸部則發力下壓.例如2:兩手相扣附於腦後前推,而頸部則發力後頂等(如圖C2),使整個頸部得到充分的鍛煉。

 

{圖C1}              {圖C2}(二)、肩部練習:肩部柔韌性練習,是指使肩部關節的活動範圍增大,上肢的運動更加靈活,富有彈性。上肢在攻擊敵人時,才不會被攻擊角度所制約,使你的拳法組合更具連貫性、協調性、威脅性。對於拳手來說只有具備這方面的條件,在搏鬥中,才能更有希望戰勝對手。1、練習肩關節柔韌性時,可以利用物體來輔助完成。雙手扶在固定物體上,塌腰挺胸抬頭,用一定的壓力作用在肩關節上,運動幅度以能承受為宜,以振動的方式計數50次(如圖C3),或兩個練習者互搭雙肩,挺胸抬頭,向下彎腰塌背,用震顫的力度訓練{如圖C4}.

 

{圖C3}           {圖C4}2、雙臂屈肘,向後方以各種角度展胸(如圖C5),計數50次。

{圖C5}3、單臂繞環訓練,以右關節為例,手臂放鬆上舉,向後、向下、向前繞環快速甩動50次(如圖C6),左側相同。4、練習者右臂從右肩上方向後背延伸,左臂從左肩下方由後背向上延伸,雙手在背後相扣(如圖C7),陪練立於練習者身後,雙手各握其肘關節,使用振壓的動作,讓練習者挺胸,後展肩50次,力度逐漸加大,以能承受為宜。雙肩上下交替進行。

{圖C7}(三)、腕部練習:搏擊選手在訓練中,腕部很容易造成損傷,在實物擊打中尤為明顯。例如:擊打吊袋、拳靶等。要想避免損傷事故的發生,必須加強腕部的靈活性及力量的訓練。方法:練習者雙手合掌(如圖C8),同時互相用力抵壓,也可雙手握拳,拳面相對施加壓力(如圖C9),也可以用做俯卧撐的訓練方法來增強腕部的力度與柔韌性(如圖C10)。

 

{圖C10}         {圖C9}           {圖C8}(四)、腰胯部位練習:腰胯部位的柔韌性、靈活性不夠,不僅動作的速度快不了,就連出拳踢腿的力度也會受到影響。拳法腿法的力度主要來源於腰胯的旋轉與展體,其攻擊形式就是以整體撞擊局部,達到殺傷效果。腰胯是貫通上下肢體的樞紐,也是力量的源泉。只有具備了柔韌性、協調性,才會使你的拳、腿自然伸展到最佳距離,且勁力順猛,穿透力強,故而會給敵人造成一定的威脅。訓練方法:1、練習者坐於地上,雙腳掌相互抵住,雙手握住腳掌,不使其分開,雙腳向襠內最大限度回收{如圖11},陪練也可以從後面按住雙膝,然後適當用力向下振壓(如圖C12),壓力一定要由小到大,以免肌肉受傷,練習者也可左腿屈膝回收,右腿也屈膝回收,放於左腿上,呈重疊狀,用力振壓上面腿的膝關節(如圖C13),雙腿上下交替進行。

 2、利用固定物體輔助練習,以右腿支撐,另一腿屈膝抬起,大腿內側向下,腳尖回勾,放在固定物體上,腰胯向前挺起,不可凹腹挺臀,等腿與胯腰從側面上成一線時,身體向左側振壓(如圖C14-C圖15-圖C16},另一側相反。為了使胯部關節活動範圍增大,放腿的高度不能低於自己的腰腹。

   

   

{圖C14}          {圖C15}        {圖C16}3、劈叉練習:①:練習者上身垂直,雙腳平行向兩側分開,逐漸變寬(如圖C17),在到達極限時,身體上下起伏振壓。

{圖C17}②:練習者雙腳前後分開,逐漸向前後延伸(如圖C18),待到極限時,身體起伏振壓。

{圖C18}註:在練習劈叉時,動作應由小到大,慢慢加大壓力,不可操之過急,避免拉傷肌肉。4、甩腰練習:1.練習者雙腳左右自然分開,腰胯做平圓運動,或以腰為軸,上體向前、向左、向後、再向右,然後回到前面甩動練習(如圖C19).接下來再做反方向旋轉,交替練習。2.雙人配合練習,練習者背對站立,雙臂互挽,一方向前下方彎腰,另一方向後仰體,躺在對方後背上,身體成拱形,互相交替練習{如圖20}.

 

{圖19}            {圖20}(五)腿部練習:少林拳諺云:「手是兩扇門,全憑腳贏人」。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腿法在搏鬥中是相當重要的,要想發出強勁有力的一腿,給敵人造成一定的威脅,腿部的柔韌性,是搏擊中的必修課。1:正壓腿,練習者將一條腿放在固定的物體上,腳尖回勾,雙手抱住腳掌,身體向前下方振壓,使頭面部逐漸貼近腳尖(如圖C21)。或者練習者在站立的基礎上,右腳向右前方跨出一步,腳跟著地,腳尖回勾,左腿彎曲,身體向前下方用力,雙手抱住腳尖,震顫運動{如圖C22},雙腿交替進行.注意:練習中,支撐腿的腳趾向前,不可偏向一邊,使腿部肌肉平衡伸長,避免腿部肌肉不能對稱發展,而造成技術動作變形。

{圖C22}               {圖C21}2:側壓腿,練習者將左腿放在固定物體上,腳掌回勾,支撐腿的腳掌與右腿成「丁」字形,左側身體向左腳掌伸展振壓(如圖C23),另一側壓腿技術要領相同。或者練習者在站立的基礎上,左腳向左側跨一步,腳尖回勾,身體向左側震顫平躺運動{如圖C24},雙腿交替練習.

 

{圖C23}           {圖C24}3:弓部壓腿,練習者左腿向前一步,雙腿分開,形成左弓步,後腿前腳掌著地,左手按扶左膝蓋,右手按扶右側寬關節處,身體正前方直立,重心下落,反覆震顫運動{如圖C25}.身體後轉,形成右弓步壓腿,動作要領相同,從復練習.

{圖C25}4:仆步壓腿,兩腳左右平行分開,左腿屈膝,右腿伸直,身體下蹲,雙手各握住腳面,在左側上下起伏震顫運動{如圖C26}.然後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在右側上下起伏震顫運動,兩側交替練習.

{圖C26}5:腰腿兩側柔韌訓練,練習者雙腿合併站立,雙肘互抱,挺胸塌腰,向下用力,俯身震顫運動{如圖C27}.然後抱住雙腿,使身體緊緊帖在雙腿上,停留的時間越長越好{圖C28}.

{圖C27}            {圖C28}6:扣腿練習,練習者平心靜氣而立,左腿屈膝抬起,左臂環扣與膝蓋處,右手臂環抱腳與踝關節,向胸部方向用力,使大腿緊緊帖在身上{如圖C29},堅持的時間越長越好,雙腿交替練習.

{圖29}7:控腿,就是在柔韌性訓練(即拉筋)結束後,根據搏擊中的技術動作,設定一種或多種腿法,在空中停留時間越長越好(如圖C30-圖C31),隨著練功時間的延長,搏擊選手的平衡能力及腿的速度也會相應的提高.

 

{圖C30}               {圖C31}8:溜腿,就是在柔韌性訓練結束後,搏擊選手進行各種腿法的練習。例如:正踢、側踢、里合、外擺等。以此來增強腿部的柔韌性、靈活性與協調性。柔韌性訓練同耐力訓練一樣,要經過長期艱苦的磨鍊,只有持之以恆,才能保證韌帶的靈活性。否則,一段時間不壓不溜就會明顯退化。特別是初習者,開始一定要用專業時間進行柔韌性訓練。
推薦閱讀:

我對力量訓練的簡單區域性劃分
初跑者的5個訓練階段(5)
蹲的30種變化,豐富你的動作庫
變數決定了什麼?間隔篇(一)
肩胛骨翼狀突出矯正訓練: 6個動作矯正肩背不良各種姿勢

TAG:柔韌性 | 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