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華人奮鬥血淚史縮影:南洋大學的興衰

南洋大學於1955建立於新加坡,雖然在浩瀚的歷史中僅存在了區區25年,卻成為一代華人心中抹不掉的記憶,是新加坡教育的一面旗幟。

互動百科 · 2017/08/29 11:27

說起南洋這個辭彙,似乎是離這個時代有些久遠,南洋一詞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與西洋、東洋、北洋相對應。與民國時期留學西洋和東洋的人不同,南洋華人主要來自福建、廣東等中國東南沿海省份,均以謀生為目的東南亞地區努力奮鬥著。今天要和大家聊的這所大學就由這群南洋華人建立。

南洋大學於1955建立於新加坡,雖然在浩瀚的歷史中僅存在了區區25年,卻成為一代華人心中抹不掉的記憶,是新加坡教育的一面旗幟。

靠著強大的民族認同感「眾籌」的南洋大學

20世紀50年代的新加坡還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新加坡華文學校畢業生受到當地殖民政府的阻礙無法來中國上大學,造成當地華文學校的畢業生升學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1953年初,新加坡福建會館主席陳六使倡議創辦一所華文大學,並首捐500萬元,獲得各地南洋華人的響應,無不慷慨解囊。

老百姓捐出一日所得,街市小販們更發動各種「義賣」活動,出現三輪車「義踏」、的士「義駛」、理髮師「義剪」、大排檔「義炒」、歌女「義唱」、船夫「義渡」等現象,福建會館更將位於新加坡裕廊西的212公頃土地捐獻出來作為校址,反映了當時南洋華人社會對教育的普遍期望和強烈的民族認同感。

三輪車「義踏」及理髮師「義剪」

星洲舞女協會籌得1960.39新元

飽經風雨的南洋大學

經過南洋華人的多番努力,終於在公司法令下創辦成立了「南洋大學(Nanyang University,簡稱Nantah)有限公司」。南大在1953年7月26日由陳六使主持動土,兩年後竣工。期間經歷了更換校長的風波後,大學先修班於1955年6月開課。1956年3月15日,南洋大學正式開學,入學新生584名,分別就讀於文學院和理學院兩院,以華語為主要教學媒介。陳六使在開學典禮上以無比興奮的心情宣告:「今天是海外華人最光榮的日子,因為數百年前華僑南渡,經歷無數的折磨與苦難,終於憑本身的力量與奮鬥,今日建立起一間大學。」

陳六使主持南洋大學動土典禮

可是好景不長,大學雖然建立,南洋大學的文憑卻遲遲得不到政府的承認,新加坡獨立後,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所以新加坡政府將馬來語作為其國語,英語作為其官方語言,推行英文教育,大量關閉華人小學中學,釜底抽薪使南洋大學失去生源。南大畢業同學因為本身學位在本地遲遲未受到正式承認,被迫大量前往海外深造,尋求更高學歷。

重建的一個「南洋大學」牌坊

南洋大學舊牌坊

南洋華人的心血徹底湮滅

最終1980年南洋大學被逼併入新加坡大學。1980年8月16日,南洋大學舉行第廿一屆畢業典禮,最後一批畢業生領取南大文憑。自此新加坡華族語言、文化和教育的象徵——南洋大學,成了真正的歷史名詞。新加坡政府在南大的原校址建立了現在的南洋理工學院,南洋大學的所有痕迹全部被湮滅。後新加坡政府終於在南洋大學舊址上重建了一個「南洋大學」牌坊,供一代南洋大學畢業生懷緬。


推薦閱讀:

記我的第五次四級考試。
在武漢你為什麼沒有談戀愛?
閻立本是狄仁傑的老師?有何依據?
《大學》求義:第三章 明明德
在大城市上大學有什麼好處?

TAG:大學 | 奮鬥 | 華人 | 南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