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杜詩寄家國 草堂幽千古

杜甫草堂,是「詩聖」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他在詩中提到的「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庄」就是此地。

草堂北門

草堂大廨,「廨」在古代是官署的意思,也就是杜甫辦公的場所

草堂承載了後人濃厚的「尊杜」情結,從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等多處楹聯就可以覓得蹤影。清代詩人顧復初撰「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蟠虎卧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追懷先生風骨,寄情於草堂。郭沫若題「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贊為聖哲,遙寄崇仰。

草堂南門,外懸清代詩人、書畫家顧復初所撰楹聯

詩史堂楹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工部祠外的對聯以「開得宋賢兩派」和「遠同吳郡三高」高度評價杜甫在歷史上的影響

杜甫詩歌發展有四個時期。年少悠遊時期,詩歌風格熱情奔放、樂觀坦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既描寫泰山雄偉磅礴,更表達青年杜甫經世濟民的雄心壯志。第二時期困居長安,杜甫懷抱仁愛、貴民的政治志向前往長安應考,結果才能不為賞識,十年生活辛酸,目睹百姓艱難疾苦,創作出《兵車行》《麗人行》等現實主義詩篇,其中《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歌風格沉鬱頓挫

現實主義詩篇《麗人行》

第三時期戰亂為官,安史之亂爆發,杜甫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這樣字字泣血之句。後來冒險逃至鳳翔,被授為左拾遺。為官期間清廉剛正,以「濟時肯殺身」的勇氣真言直諫,遭遇貶斥,卻仍不改忠義初衷。屆時戰火連綿,滿目瘡痍,杜甫有感於百姓悲苦,奮筆創作不朽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還原《春望》情境

遊人品讀詩歌長廊中的「三別」詩篇

第四時期西南漂泊,也是杜甫在草堂留下身影的時期。輾轉十一年杜甫寫《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在草堂居住期間就作有240餘首,其中傳誦最廣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就產生於草堂,其情甚篤,感人至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里提到的「茅屋」,保持了古樸風格

《春夜喜雨》

杜甫銅像,形象清瘦,風骨長存

草堂的一塊碑石上鐫刻了杜甫所有存世的詩篇名稱

雨後的草堂,景色愈發清新悅目

今日的杜甫草堂綠意蔥蘢,人們從各處趕來,感受草堂歲月沉澱後的寧靜,體會杜甫詩中家國天下的廣袤。每個來過草堂的人,都被詩人身上愛國赤誠、廉潔無私、忠義正直的品格所感染。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千古以來都說夢裡是相反的,難道夢是一面鏡子?
家訓|朱子家訓,千古道德典範
(1)人生箴言(51):千古賢文(七字句
這六首唐詩,每一首都是千古傳誦的佳作,值得你認真品讀!

TAG: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