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勤儉好學的昏君 倒霉蛋
文:王澤(讀史專欄作者)
縱橫三千里,殺伐十五載,響箭射朝門,白虹貫紫日。
金層待嬌寵,華筵醉和聲,去時黃金甲,歸時汗單衣。
漫說紅顏禍,實乃將離心,是非誰計較,成敗轉頭空。
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紫禁城外鐵蹄錚錚,「闖」字大旗迎風招展,紫禁城中黃土飛揚,宮娥太監神色慌張,各宮各殿已亂做一團,金鑾殿內不見文武百官,而在灰塵之中隱約看見一人身著龍袍,手提寶劍,目光獃滯,鬍鬚和銀髮隨風飄起,徑直的走向長公主院中。長公主慌忙下跪請安,而此人卻舉起寶劍刺向了她……
鮮血噴向了崇禎的臉上和身上,眾人見狀大喊著奔向院外,而此時的崇禎顧不得女兒的死活,頭也不回出了公主小院。此時的他只是想著朱家子孫若是落入李自成手裡會是怎樣的下場。想起福王以及各地藩王的慘死,他更是惡從心頭起,握了握手中劍,向自己兒子們的住處走去,只是尋找未果只得無奈離去。
崇禎拖曳寶劍,想起自己的中興大業尚未完成更是傷心欲絕,登基十幾載,祖宗傳下來的江山外受蠻夷,內有流賊,弄的國之不國,細想往事更加頹然,只能無奈奔向煤山。
一串腳印、一襲龍袍、一個背影向遠處走去,這也是一個王朝的遠去。
崇禎,一個勤儉好學的帝王,終於在他手裡斷送了大明的江山,令人嘆息。但一想到他的無能昏庸,以及他父兄的無能昏庸,你又無法可憐他,只能長嘆:又一個歷史的昏庸倒霉蛋落幕了!
皇帝自律又勤奮
崇禎17歲登基。他本是泰昌皇帝醉酒欠下的風流債,能當皇帝可以算是僥倖。登基初始,他對治理天下充滿信心,快刀斬亂麻,親自籌劃清除了自己兄長奶媽客氏,及魏忠賢一黨。
他嚴肅吏治、發展生產,頗有一番「中興 」氣象。
這個時候的崇禎,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表現出一代明君的風範。
他很少親近女色。這基本是可以考證的。第一,作為一個年富力強的皇帝,他只生下七子六女,這放在古代也就是一般家庭的生育能力;第二,父兄都是縱慾過度死去的,崇禎皇帝害怕自己身體被掏空,所以也是很節制的。
另外,他是一個非常力行節約的人。自萬曆年間皇帝一頓飯斥資萬兩,而崇禎下令減至百兩,自己衣服破了都是皇后親自縫補。
由此可以看出,崇禎皇帝私生活不是那樣糜爛不堪的,即便是亡國之君,這一點也是值得肯定的。
崇禎工作起來更是勤奮,不輸於後世的康熙、雍正。清代修的《明史稿》中曾這樣描述崇禎皇帝:「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慮成疾,宮中無宴樂之事。」也就是說他加班加點的幹活熬的都有病了。
更難以置信的是崇禎和別人聊天都能睡著。史載,他有一次去看望劉太妃,論輩分應該是他的奶奶,這個孫子竟然在椅子上就睡著了。
這樣的記載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崇禎的勤奮起碼是得到歷史認可的。
而且,崇禎的勤奮好學也是得到歷史認可的,他博覽群書,《四書》《五經》《資治通鑒》《通鑒綱目》等諸多典籍,他都不離手。
崇禎不僅愛好讀書,還時常參加一些學術沙龍和高級知識分子進行學術研討,有時還會被那些士大夫責備。據說有一次崇禎參加日講,由於疲憊不堪,隨意把腳放到了台楞之上,當時的日講官正好講到《尚書》「為上者奈何不敬」一句,便抬眼注視皇上翹起的腳,崇禎就變得非常不好意思,忙用龍袍來遮掩。
但從這幾點來看,崇禎是有做一個好皇帝的基本特質的。明末清初的張岱就有過這樣的感慨:「古來亡國亡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者亡,以奢侈者亡,以窮兵黷武者亡,嗟我先帝,焦慮心求治,旰食宵衣,恭儉辛勤,萬幾無曠,即古之中興之主,無以過之。」
這段話總結來說就是,我的領導這麼好,怎麼就完蛋了呢,老子不服!
就連崇禎本人也不相信,直到自縊之前還一直念叨著「朕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
顯然,崇禎不想正視自己的缺陷,張岱也有意識地忽略了崇禎的另外一些特質——昏君的特質。
可以說,要做一個好皇帝,勤儉好學確實是不可少的好品質,但是,要做一位有能力的好皇帝,還需要其他更優秀的品質,比如會用人,會虛心採納臣下的好建議,並能果決處事。可惜,崇禎沒有。
為什麼說崇禎是個昏君?
崇禎少年登基,上任伊始甚是英姿勃發,堪稱少年英雄,可是這位青年帝王慢慢的行為就不是那麼讓人稱讚了。崇禎臨死之前有這樣一句遺言:「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他竟然把所有責任都推到臣僚身上。他就沒想想,為何臣就不為臣的,大家都諾諾不言,還不都是他這個皇帝造成的結果?
翻閱史書,可以發現,崇禎殘殺起忠良來,那可是近乎於變態。
崇禎臨死之前大發感慨:「十七年來,滿朝文武泄泄杳杳,徒尚門戶之爭,無一忠心謀國之臣,倘若朝中有半個于謙,何至會有今日!」
那麼,崇禎一朝真的就沒有忠良了嗎?其實不然,回看崇禎一朝,如袁崇煥、祖大壽、盧象昇、孫傳庭,哪個不是響噹噹的忠武英雄?袁崇煥曾令皇太極膽寒懼怕,然而最後卻被千刀萬剮的極刑處死,盧象昇、孫傳庭力挽大明,使得李自成軍隊近乎滅絕,但是一個被逼自刎而亡,一個身陷囹圄。
這些良將幾乎沒有好下場。
再說文臣,像文正孟,他上書彈劾奸臣溫體仁被崇禎訓斥貶官,這還是輕的,劉宗周等可都是因上書而被庭杖致死。
另外還有一組數據讓人唏噓:崇禎在位17年,前後換過50位內閣,14位兵部尚書,殺死和逼死的總督有11人,殺死巡撫11人、逼死一人,被他抓進監獄關押、逼死、毆打判刑的高級官員多達幾十人,被關在監獄的大臣多達145人,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本應該是皇帝和大臣同心禦敵的,而崇禎卻把朝廷大臣視為賊寇和蠻夷之外的第三股敵人。對於忠臣他是邊用邊毀,忠臣良將在他手下無一善終。
所謂 「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讎」,崇禎如此冷血,對待忠臣良將如此狠心,怎會有文臣武將捨身為國,以至於崇禎死後朝中一干大臣都翹著屁股山呼李自成萬歲了,崇禎這樣的君主只能培養出唯唯諾諾的奴才,培養不出人才。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病態心理呢?其實也不難理解,崇禎皇帝對於自己的大臣始終不放心,其實就是對自己的江山沒自信!對自己沒自信!這種領導在現代社會也非常普遍,在單位里如果某人太出風頭,他就會引起上級的擔心,擔心他的位置不保,於是對你橫加阻攔,設置障礙,不讓你建功立業,不讓你表現,這種心態嚴重的話就會變成變態,崇禎皇帝就是由這種病態漸漸的發展成了變態。
這種變態心理斷送了他自己,也斷送了大明江山。
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原本雄心勃勃的少年君主會嫉賢妒能,變得如此不自信?主要就是他接手了一個爛攤子!
父兄留下一個爛攤子
民國學者高森有這樣一段話:「熹宗(崇禎兄長),亡國之君也,而不?之,祖澤尤為盡也,思宗而在萬曆之後,非亡國之君也,在天啟之後則必亡而已矣。」
這段話是說,崇禎如果在自己的爺爺萬曆去世後就當上皇帝,不至於亡國,而在自己的父兄之後必敗無疑。崇禎皇帝的父親是泰昌皇帝,此人體弱孤僻,而且相當好色,萬曆時期各種問題就已經凸顯,朝綱腐敗,女真崛起,但尚未成大氣候,但是泰昌皇帝登基後不去解決這些問題,卻一味追求美色,最後登基後一個月就暴病生亡,史稱「一月天子」。
再說天啟皇帝,此人心理也不太健全。天啟的生母是王才人,但李選侍受寵,雖然母親位高,但是卻備受李選侍的凌辱,最後被迫害致死,這就使得天啟皇帝也備受李選侍的欺負,逐漸就形成了懦弱的性格,他上任後更加不理朝政,一心鑽研木匠活,是著名的「木匠皇帝」。
由此來看,崇禎皇帝的父親是自閉,哥哥心理也不好,這二人將大明江山玩了個差不多,留給崇禎的只是一個爛攤子了,都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崇禎的父兄給他栽了一顆歪脖樹,難怪崇禎要自縊!都說坑爹,其實泰昌、天啟把崇禎坑了個夠!
其實,治天下和中興天下其實是不同的,治天下是中興的第一步,而中興天下需要更多因素,看一看漢武帝的輝煌和後來的康乾盛世,哪一個不是上幾輩們的積累,才換得一朝的興盛?
父輩昏庸無能,自己也昏庸無能罷了,這個時候,連老天也要和崇禎過不去了。
明史中有這樣幾句話:「天災流行,饑饉洊臻,政繁賦重。」另外清朝葉夢珠的《閱世編》中曾記載:「崇禎十三年庚辰潤正月,則正月六日如十二月節也,大雨震雷,猶如夏日。」
現在我們知道,明朝中後期正是氣象界中所稱的「小冰河」時期,簡單的說,這個時期的特點就是,夏天旱澇,冬天奇寒,南方多有暴雪,北方異常寒冷,旱澇糧食自然減產,護堤自然崩潰,這樣一來國家主要精力都在抗洪救災上,怎麼去發展!
有人說當時明朝國庫都沒錢了,那為啥沒錢呢?當時的國家供給皆憑南方,這樣一來國家的財政就會受損,國家沒錢救災,農民吃不飽就要造反,李自成就應運而生,北方女真受不了嚴寒所以要起兵入住中原!所以自然條件也是對崇禎的致命一擊,失敗也是必然!
所以成王業者,需要英雄之才,有可趁之勢,能把握機遇,但是天若不遂人願,縱英雄也是枉然,又何況是崇禎這樣的一個昏君當任?
只能說,皇帝不是你想當,想當就能當,弄不好就會把自己折磨成變態,變成個倒霉蛋,還把命賠了進去!
推薦閱讀:
※這個五月人人都在倒大霉!水逆:怪我咯?
※超級倒霉是怎樣一種體驗?
※倒霉十兆及防範
※綠乎小黑屋記事
※床頭放這些東西倒霉一整年 床頭忌有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