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清那點事:祖大壽的兩次降清是被逼無奈嗎?

明清那點事: 聽祖大壽的兩次降清是被逼無奈嗎?(張延兵

在興城古城,有兩道石牌坊,這就是明朝崇禎皇帝即位後,特命於寧遠城內敕建祖氏四世鎮遼的功德牌坊,以褒獎祖大壽膽略與戰功。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明朝的著名戰將。清朝皇太極喜歡祖大壽這位將才,不忍心取了他的性命,曾兩次勸降祖大壽。祖大壽一次是詐降,第二次,也就是最後一次真正歸降了滿清。祖大壽降清是被逼無奈嗎?

祖大壽,是寧遠人(今興城),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的家庭背景可以說是名望家族。他的父親祖承訓,是明朝萬曆年間鎮守寧遠的援剿總兵官祖仁的次子。祖承訓也是一位戰將,遼東副總兵。萬曆十年,任遼東副總兵,於遼東防守。萬曆二十年,日軍侵朝鮮,萬曆皇帝於7月派遣祖承訓領五千軍攻平壤,結果是大敗而歸。祖承訓總結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在萬曆二十一年第二次抗倭戰爭中,表現英勇。萬曆二十五年十二月至萬曆二十六年一月參加了蔚山之戰。之後,祖承訓被誥贈榮祿大夫、左都督、少傅,地位顯赫。有了這樣的家庭背景,祖大壽在以後的成長中,都表現的十分出色。

袁崇煥來到寧遠任職,祖大壽成了袁崇煥手下的一員大將。明崇禎元年,滿清軍隊來侵襲,在寧遠大捷中,祖大壽表現出色,升為前鋒總兵官。加上祖氏世代鎮遼的功勛,明朝崇禎皇帝即位後,特命於寧遠城內敕建祖氏四世鎮遼的功德牌坊。功德牌坊建於明崇禎四年,高11.5米,寬15米,用灰白花崗岩建造,上面刻有「忠貞膽智」,「廓清之烈」,以褒獎祖大壽膽略與戰功。祖大壽,在明末清初,可以說是如雷貫耳。祖大壽在當時是一位難得的戰將,寧遠保衛戰、寧錦大捷、北京保衛戰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滿清的皇太極就十分欣賞祖大壽的才幹,就想法讓祖大壽歸降滿清,被他所用。

因滿清皇太極的反間計,讓不辨是非的崇禎皇帝上當受騙。結果,崇禎皇帝下令將袁崇煥拿下。袁崇煥是冤枉的,他被捕下獄後,讓祖大壽對崇禎皇帝徹底失望,於是,就帶兵反叛,毀山海關東走。祖大壽一走,崇禎沒轍了,這是一員大將,走了就是明朝的損失。想來想去,最後想到了讓袁崇煥寫信給祖大壽。袁崇煥在監獄裡,身不由己,沒有辦法,按照崇禎的意思,給祖大壽寫了信,祖大壽接到袁崇煥的信後,又回到了崇禎身邊。袁崇煥被捕入獄時,他的母親及孫承宗勸他奮勇殺敵以贖出袁崇煥。據了解,在當時的遼東將領中,祖大壽在營救袁崇煥時,曾請求削職為民,以自己的官階贈蔭換取袁督師性命,結果崇禎因皇太極的反間計把袁崇煥看成是賣國賊,漢奸,不允許任何人講情,當然,祖大壽也沒有得到崇禎的網開一面。袁崇煥最後還是被崇禎殺了,死的慘烈。在這一點上,祖大壽對大明王朝失去了信心。

袁崇煥沒了,誰來帶領將士奮勇殺敵,自然是祖大壽了。袁崇煥死後,隊伍交給了祖大壽,祖大壽帶領這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保衛寧遠、錦州、大凌河等地,抵禦滿清軍隊的入侵。

死了袁崇煥,來了祖大壽,讓滿清的皇太極有點招架不住了。他決定採取招降祖大壽這員大將,有了祖大壽,大名王朝的江山就是唾手可得了。

招降祖大壽的機會來了。崇禎四年,祖大壽接到命令,駐守大凌河城。當時,祖大壽帶人築修大凌河城,才修了一半,皇太極聞訊後,帶領數以萬計的滿清軍隊,這些軍隊幾乎是皇太極的家底,為了招降祖大壽,他不惜一切代價。滿清軍隊團團包圍了大凌河城。

城外,滿清軍隊圍城,可以說是水泄不通,祖大壽被困在城裡,他想到突圍,但又擔心將士的生命安危。明軍得到信後,立即派援軍解圍,但是,因為滿清軍隊人多將廣,戰鬥力強,很快他的這些援軍就被滿清軍隊擊退。祖大壽看到突圍、解圍無望,只好閉城堅守。

這個形勢對皇太極招降祖大壽可以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不斷寫信給祖大壽,信的內容都是勸降之詞,祖大壽對皇太極不理不睬,因為他知道,如果投降,就會留下千古罵名,就是對大明不忠,雖然崇禎皇帝糊塗,殺害了他的主帥袁崇煥,但是,作為大明朝的臣子,只有與外來之敵奮勇拼殺,堅守疆土,捍衛疆土,才能不愧為大明的朝廷和百姓。

祖大壽在當時對大明的忠誠和信念還是不容置疑的。

堅守,再堅守,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就這樣,堅守了三個月。沒有外部供給,很快,城裡的糧食吃完了。沒有的吃的,人的生存是有限的。沒有糧食,祖大壽也是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度過難關。於是,城內有人開始殺戰馬吃了,馬殺完了,甚至到後來出現了人吃人現象。有人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馬殺完了,開始吃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吃光了,開始吃軍中的老弱病殘。軍中的老弱病殘也吃光了,接下去就該是健壯將士的互相殘殺了。」

城,是難以堅守了,祖大壽想到了詐降,想保存實力,有機會與皇太極再戰。大家也認為,只有投降,才是求生的唯一途徑。於是祖大壽長嘆一聲:「人生豈有不死之理?但為國為家為身,叄者並重。今既盡忠報國,惟惜此身命。」祖大壽想詐降,但他沒有說出來,如果消息傳到皇太極耳朵里,就很會壞了他的計劃。何可綱不知道祖大壽的想法,不讓祖大壽投降,誓死不從。為了讓更多的將士活命,祖大壽忍痛殺了何可綱。看到祖大壽殺了何可綱,皇太極十分高興,此時此刻,他還被蒙在鼓裡,他信以為真,以為祖大壽是鐵了心的投靠了大清。

祖大壽做的天衣無縫,出城後,與皇太極在城外設壇盟誓,算是正式投降了。祖大壽為了讓皇太極信服,於是就向皇太極「獻策」,

說他願意帶一支兵馬去攻打錦州,在城裡為滿清做內應。皇太極信了,他沒有懷疑祖大壽的二心,於是,滿心歡喜,就答應了祖大壽。

 

祖大壽報仇的機會來了,於是帶兵進了進了錦州城。讓皇太極沒有想到的是,祖大壽進城後,就開始抵抗清軍,殺了很多的滿清將士。皇太極此時才醒悟過來,原來祖大壽不是真正的投降,是詐降。這還了得,非得活捉你祖大壽不可。皇太極惱羞成怒,先後兩次親自帶兵御征,攻打錦州城、和寧遠城。因祖大壽作戰勇猛,會帶兵打仗,皇太極都是無功而返。就這樣,祖大壽又為明朝堅守了十年的城池。

崇禎十四年四月,皇太極再次拿出全部家底包圍了錦州城。這一次不同上次,這次時間長,整整圍了一年。為了給錦州解圍,洪承疇帶領十四萬援軍在松山被滿清軍隊擊潰,洪承疇舉手投降。祖大壽再也堅持不住了,沒有糧食,沒有援軍,城,成了一座孤城。城中又開始出現了人吃人的悲慘景象。皇太極再次勸降,這一次,祖大壽沒轍了。如果想詐降,走老路,皇太極是不可能相信他的。如果不投降,城內的軍隊和百姓就會全部餓死,困死。這時的明朝江山已經搖搖欲墜,祖大壽對大明王朝也失去了信心,他也被皇太極的真誠所打動,這次是真的投降了。

祖大壽投降了滿清,皇太極沒有殺他,也沒有重用他。皇太極覺得,只要祖大壽不為大明所用就可以了,至於祖大壽能為滿清出力多少,立功多少,已經不是他考慮的範圍之內了,也不是他拓疆土計劃內的事情了。不給祖大壽軍隊,就是你再有能耐,也不會掀起風浪的。祖大壽投降後,在滿清沒有大作為,他就像一隻老虎,被困在籠子里,無所作為。後來,這也是他對滿清做過的唯一事迹,就是曾經寫信給外甥吳三桂,勸降吳三桂投靠滿清。吳三桂當時還是大明的紅人,有精銳的部隊,李自成還沒打進北京,劉宗敏還沒霸佔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還沒有出現,吳三桂自然沒有理會祖大壽的勸降信。據說,祖大壽是老死的,平平安安地活到了順治十叄年。


推薦閱讀:

李漁的政治詩有哪些?是否曾表明(或暗示)過對明亡和清朝接替的態度?
清兵入關後仍使用明的官吏,而清維持了二百多年,由此看來明的官吏系統沒有太大的問題,那明到底為何而亡呢?
怎麼評價明清詩詞的藝術成就?

TAG:無奈 | 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