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生存指南
當我徹底告別北漂生活後,經常會遇到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
1.我能適合北漂生活嗎?能在北京生活下來嗎?
2.北京到底怎麼樣?是否適合我?
提問者,從大哥哥大姐姐到小弟弟小妹妹,涵蓋了18~40的年齡層。在我離開了北京5年後,我回頭勾勒北京的形象,終於可以做出統一、完整、不容置疑的回復了。請把我的講台拿來,PPT打開。
想要回答這兩個問題,那麼我們不妨先從問題二入手。先知道北京是什麼樣,你才會真的覺得北京是否適合自己。
立體北京A面:
有趣,活力十足。北京從東到西,無時無刻不是人流攢動,在老家你要坐車到市中心去的三葉草專賣,北京很多超市裡都有專櫃。同樣,各種企業的完善,也是小城市不可比擬的。隨便說一個行業,都能在北京這座城市裡找到不下十家的知名企業,高工資、高福利、有面子、世界500強……這一點最沒什麼可說的,隨便找一個在北京拍攝的現代都市片,就能看到北京最有趣的一面。
立體北京B面:
圈子文化。我必須說,北京是我見過的圈子文化最濃重的地區。車庫咖啡彙集了比特幣大咖,鼓樓匯聚了文藝圈大咖與名媛,工體匯聚了夜店潮人,宋莊裡匯聚了畫家群體,13CULB門口坐著一水兒的長髮金屬黨,幾乎每個圈子都有自己的固定聚集地和領袖。甚至在更細分的圈子裡,還有非常規(zhi)范(yue)的條條框框。在這裡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也有可能完全無法融入圈子文化對這個城市感到失望。
立體北京C面:
行業規範,越大潛規則越重。相比較小城市公司完全老闆個人心情化發展,北京的商業規範程度毋庸置疑,即便只有十個人都會形成較為完善的企業架構和文化。到了公司,你該做什麼、不用做什麼,這些幾乎都已文字的形式確認,很容易上手。很多人總在憂慮:北京那麼多公司,是不是很難在公司里發展?我的認識恰恰相反,只要你能進入這家公司,那麼就完全可以順利度過最初的適應期。但在小城市卻不一定,也許你應聘的是文秘,卻要連前台、定外賣、收快遞、擦桌子的活一起幹了。
不僅是企業內部,拜訪客戶等等,也都會較為規範,即便兩家公司私底下藏著什麼協議。當年我和朋友去對接公司,雙方明明都知道怎麼回事,但還是會為了某些項目該如何爭執而幾乎要拍桌子。
行業的規範,可以讓你迅速感受到,真正的商業模式該如何進行。這絕不是小城市裡老闆摳著腳丫子、叼著香煙,嘴上說著什麼「那邊是我夥計的公司,明天你就大膽去談吧,項目是咱們的」的企業能比擬的。
當然,潛規則同樣是這些企業存在的。不要覺得,潛規則只在娛樂圈,在北京這個大染缸里,潛規則無處不在,無行業不在。企業越大,潛規則越重。同時,北京的人口當量決定了什麼鳥都有,潛規則不僅限於女性,一網下去,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誰也跑不了。
也許,立體北京讓你找到了共鳴,卻不一定決定你就可以真的能在北京生活下來。這裡所說的生活下來,不僅是5年、10年這樣的時間,而是你真的可以融入到某個圈子裡,並且在圈子裡人脈廣泛,所有的業務必須在北京完成,你已經完全無法離開這座城市為標準。
接下來,就該第一個問題了:
我能適合北漂生活嗎?能在北京生活下來嗎?
A.目標明確型
立體的北京,給了你非常明確的目標,在動身之前,你已經想好了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
例如,我要在北京死磕音樂,即便從一開始最低級的唱片公司打掃衛生都沒問題;
再如,我想在北京做廣告設計,最終的目標是進入中國頂級廣告公司奧美,哪怕一開始在一個沒工資的廣告工作室實習都可以。
簡而言之,你有了非常精準的目標,並不容置疑。這一點看似容易,但其實沒有多少人做到。那種目標明確的北漂少年,應當是這樣的:有一個很嚮往的行業,來到北京後從最小的公司做起,每年一個小目標,每三年能跳上一個新台階,不斷融入圈子,最終逐漸在北京有了自己的位置。無論金融、地產、藝術,概莫能外。我所認識的能在北京如今紮下腳的,皆為如此。
現實的情況卻是:來到北京後沒過一年,曾經的幻想徹底煙消雲散,被北京的快節奏徹底擊垮,終日想的就是房租、搬家等問題,最初設定的目標退位為兼職乃至愛好、興趣。我所認識的很多北漂少年,儘管酒桌上說起來目標宏偉,但是僅僅停留在「宏偉」之上,沒有絲毫的步驟與可持續性。
所以,即便你熱愛藝術,但僅僅只將其當作愛好,只是想要業餘時間玩一玩,除非才華橫豎都溢,北京並不適合你。有那麼多想要真正紮根在北京的外地人比你勤奮、比你刻苦,憑什麼就讓你在北京最後留下來了?
這個世界上,王寶強和岳雲鵬就倆,他們那種誤打誤撞的故事,聽聽就得了,堅持、機遇,這兩個缺一不可,此外還有運氣。回頭了,我會分享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門口見過的經歷,給懷揣北漂明星夢的年輕人潑盆冷水。
B.走投無路型
什麼叫走投無路型?就是在老家混得極慘,最好沒房沒車沒存款,只有土窯子住。最好家住的城市位於十八線。
為什麼要這些設定?因為它們直接打斷了自己的退路:回到家,活得會更慘。這一點,我就是典型的反例:一想到回到洛陽有吃有喝,家裡有自己的地方住,城市還說得過去各種東西、品牌該有都有,還有一群老朋友,得,混得沒勁了,拍屁股走人。
走投無路,必須在北京死磕,這才叫真正的「破釜沉舟」。所以,有的朋友在酒桌上瞪紅了眼睛信誓旦旦道:「我這次去XXXX,是破釜沉舟」。我都會冷靜地在心裡(因為怕他揍我)說:「你不是。」幾乎無一例外,類似我這種條件的,最終都在很短的時間內選擇了回來。
反之,我見過一些留在北京的,恰恰是這樣的人:出身農村,絕不可能在當地找到正經工作,回一趟家需要火車倒汽車、驢車、步行等各種交通方式,家門口除了荒山什麼都沒。他們就是在北京清早的街頭干炸油條、北京半夜的街頭干燒烤,卻比任何人都能在北京待下去。
當然,即便我們沒明確目標、老家有房有車有對象由存款,不代表就不能到北京。相比較小城市的沉穩、半熟社交、裙帶主義,北京可以在某些時候,給你帶來從來感受不到的自由。尤其對於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來說,當你有了豐富的北京生活經驗之時,在和一小撮駐紮小城的井底之蛙同學(注意,是部分,不是全部)交流,你會發現他真的除了呱呱叫之外,就剩桑拿、喝酒、打麻將了。
以上這些,絕不客觀,完全我個人的個人判斷,雖有理有據,但不一定就讓你服。然而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客觀?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中醫學所說的內景反觀?
※喪屍圍城,提前知道消息,手頭有一百萬,假如可以大量購買物品,應該怎麼購買才能保證未來幾年兩個人的生存?
※參加城市生存挑戰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陸自由派(Leftist Liberal)生存指南
※如果哈爾濱爆發喪屍病毒,逃跑路線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