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老師南懷瑾 ------ 張尚德

 

南 老 師

 南 懷 瑾

                                      張尚德

南:

   永遠沒有困難,超天超地。

懷:

   永遠不會老,無壽者相。

瑾:

   永遠不做老師,契嬰兒行。

 

   這是真真實實的南老師。

 

                    尚德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於湘潭道南書院

                    南懷瑾成就學術研討會上有感

http://damocollege.ehosting.com.tw/

 

                              南懷瑾老師講「請佛住世」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再來講請佛轉法輪。世間燈象徵為人天眾生眼目,給人智慧光明的善知識、明師,他們明澈的心燈,照亮了世間的黑暗。良師益友就是世間燈,所以一個有智慧、有成就的人,可以傳佛法的心燈,不使滅絕。能夠為一切眾生指點明路的十方所有大善知識,我都勸請,祈求他不要涅槃,保持身體健康,活得長久,多多利益眾生,多多住世救度世人。世間燈不一定是傳佛法的,只要能救世救人的有用的學問都是。

 

「最初成就菩提者」,即是佛。他在菩提樹下悟道成就正覺。此處所指最初的就是最後 的。佛在《金剛經》上有言,他多生累劫以前,在燃燈佛那裡授菩提記的,最初這一悟,與這一生菩提樹下所證的這一悟是同一個東西。所以《華嚴經》上告訴我 們:「初發心即成正等正覺」,故最初成就菩提者是成了佛,悟了道的人,這所有「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勸請他們不要入涅槃,不要離開人道,多留在世間,多教化眾生。因為善知識是隨順眾生的需求的,有時遇到太過痴笨頑冥的眾生,並不好受,眾生不願被教化,那麼善知識也會想走的。所以菩薩要拚命勸請諸佛、善知識們,長久住世轉法輪,緊接著: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如此勸請即是普賢行者,修普賢行的人都是如此,所以佛、善知識教化上厭煩而想入涅槃,都跪在他們前面至誠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希望他永遠住在六道中,因為這肉體一丟掉了,再來是很麻煩的,儘力要求佛住世「利樂一切諸眾生」。

 

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

 

修普賢行的人,由禮敬、讚歎,供養等等,乃至勸請如來住世轉法輪的功德,以及隨喜、懺悔等等所修善根的功德,都要迴向給大家,迴向一切眾生都成佛道,這是真正的修行人。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我們請佛住世說法弘法目的何在?「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不只人才有痛苦,一個生命的存在就可以說是痛苦。我們如果從佛法「苦諦」的角度來下個哲學定義:什 么是生命的存在呢?痛苦的延續、煩惱無盡的糾纏就叫生命。十方世界所有生命都在憂患痛苦煩惱中,但眾生都看不清現實,不知也不願離開憂患痛苦--離苦得 樂。我也常說:世界上講哲學都有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要人離苦得樂平安快樂而活。而世界上是求不到平安快樂的,只有證得菩提才能解脫這些苦惱。生命真正的安 樂是要「獲得甚深正法利」,正法就是佛法,佛法包括一切法。千萬不要說到佛法就只直接想到大殿上的佛像之佛,認為除此以外,其它都不是。世間上一切法皆是佛法,證得般若悟了菩提,則一切法無邪也無正,未證則說正法也是邪法。難道你說你的正,我的就歪了嗎?這是甚深般若的道理,一般眾生難以理解。

 

要獲得甚深之正法利,才能「滅除煩惱盡無餘」,證得無餘依涅槃。涅槃有兩種:一者有 余依涅槃--羅漢境界,一者無餘依涅槃--大乘佛道。無餘依涅槃若以唯識法相而言,包含三種涵意:虛空無為,擇滅無為與非擇滅無為(非功用之用)。所謂無 為即是無餘,無為只是法相宗以中國古有名詞翻譯的另一種用法。學佛要真正達到涅槃,才能真正滅除煩惱。未證得菩提、涅槃之前,煩惱的糾纏終是難免,就是菩薩也有煩惱,除非圓滿成就佛果。

 

大小乘佛法,都講苦、集、滅、道,要滅除一切煩惱,除非得道。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 果,道是滅的因,滅是道的果。只要得了道,煩惱自然滅除。那麼成了道的佛,為何又那麼辛苦的說法呢?像本師釋迦牟尼佛,自己證得涅槃以後,四十九年東西奔 波,來來往往的說法,不辭勞苦,就是為了要度眾生離苦得樂。這種毫無保留的利他精神,我們應該學習。所以,學佛不是逃避現實,不是獨善其身。像你們平常只 願自己打坐清靜,為了點小事便與人大鬧意見,給人眼色看,說別人的是非,這是學佛人的本色嗎?凡是使眾生起煩惱,陷眾生於憂患痛苦,就是在造惡業,甚至造的是地獄種子的業。所以了解普賢行的人,應常使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離苦得樂,這才是學佛的精神,也才合乎常隨佛學的道理。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http://blog.sina.com.cn/jialingxianyin2010

    無愁管理員

     

    祈請南公懷瑾上師長久住世利樂眾生!

     

       【不可思議的勸請功德】 請大家都常復勸請一切高僧大德、大善知識久住於世,利樂眾生!

     

       昔日,佛入滅前,曾經三次暗示阿難尊者:

    「佛已證得四神足,能住壽一劫。」

    然而因眾生業障深重,且阿難尊者的內心被魔所障蔽,故無法明白佛的心意,而未能及時請佛住世。

    三個月後,佛隨即入滅,四眾弟子頓失依怙。

     

    記載在涅槃經上的原文如下:

     

    「阿難白佛。實不曾聞天人之師有二言也。我於往昔曾聞。世尊為四部眾。而說法言。四神足人。則能住壽。滿足一劫。若減一劫。況復如來。無量神力自在之王。今更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而便舍壽。住命三月。唯願世尊。哀愍我等。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爾 時世尊答阿難言:我今所以便舍壽者。正由汝故。所以者何。我前於此向汝說言。四神足人。尚能住壽。滿足一劫。若減一劫。如來今者有大神力。豈當不能住壽一 劫。若減一劫。乃至如是殷勤三說。開勸請門。而汝默然。曾不請我。住壽一劫。若減一劫。是故我今住命三月。汝今云何方請我住。爾時阿難聞佛此語。決定知佛 入般涅盤不可勸請。心生苦痛。悶絕懊憹。泣涕流連。不能自勝」 

     

    佛當初不死,不入涅槃,可以嗎?可以!可惜當時阿難沒有留他。

     

    他死以前問阿難(他以阿難為代表):我的時間快要到了,不過我也有辦法永遠活在這個世界,留形住世,你看我怎樣比較好?阿難悶聲不響,失念,他悶住了。過一陣,佛又問阿難:我的時間要到了,你看留形住世怎麼樣?如此,三次問阿難,他都啞然不語。

     

    於是佛宣布了:某一天涅盤。這時阿難卻哇啦哇啦哭了起來。

     

    佛說:我問過你三次,魔障了你的心竅,你一次也不回答。佛為什麼要涅盤?佛種從緣起,這個緣不對了。佛說:算了!緣過了,只好走了。

     

    阿 難沒有勸請佛住世,當然這也是一個緣起,從因果上來講不僅僅是阿難的事,也說明我們眾生的福報太淺薄了,沒有辦法挽留住世尊,所以佛要入涅盤。在這裡也給 我們,作為後世的菩薩行者提供一個案例,假如說我們身邊有善知識,要入涅盤了,那我們一定要去勸請他,希望他能夠長久住世。

     

    圭 山禪師云:「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壽者,我今頭面禮,勸請令久住。」廣義而言,「請佛住世」,非僅請佛陀長久住世,乃至聲聞、緣覺、菩薩,以及有修有證之諸 大善知識,均應恭請其長久住世。由於眾生福德善根、聞法悟道的因緣不同,為了令不同根機的眾生皆有得度之因緣,也為了續佛慧命,所以我們不僅要勸請佛住 世,更要要恭請一切大善知識長久住世,宣說正法。

     

    所以啊,我們佛教四大菩薩行願第一的普賢大菩薩也給我們做表法,普賢十大願王,第七願王是什麼?勸請住世啊,大家!

     

    善 知識、明師,他們是明澈的心燈,照亮了世間的黑暗。所以一個有智慧、有成就的大善知識,可以傳佛法的心燈,不使滅絕。能夠為一切眾生指點明路的十方所有大 善知識,我們都該勸請,祈求他不要涅盤,保持身體健康,活得長久,多多利益眾生,多多住世救度世人。要知道,如果眾生不願被教化,那麼善知識也會想走的。 所以菩薩要拚命勸請諸佛、善知識們,長久住世轉法-輪,如此勸請,即是普賢行者,修普賢行的人都是如此,所以佛、善知識教化上厭煩而想入涅盤,都跪在他們 前面至誠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希望他永遠住在六道中,因為這肉體一丟掉了,再來是很麻煩的,儘力要求佛住世「利樂一切諸眾生」。勸請佛菩薩,大善知 識住世,根本目的是為的是度脫安樂一切眾生啊!

     

    對 於這個末法時代還留在我們身邊教誨的大善知識,身邊的人一定要祈請他們長久住世。如果他說我要走了,你一定要留他,因為有的時候,「走了」是一句隱語,實 際的意思是不再住世了。所以說「走了」,有時並不是人離開這裡到哪裡去,而是不願意再住世了。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挽留善知識悲愍眾生長久住世,如果能夠 挽留,也就是在修學請佛住世支,修學普賢行願,在為自己培植福報。

     

    這種勸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帶來的福報也是不可思議,何以故?

     

    1.勸請住世的功德超過你超過以滿恆河沙數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一切諸佛的功德

    2.勸請住世的功德超過你勸一切眾生皈依佛門持戒並且不破戒的功德

    3.勸請住世的功德超過你勸一切眾生髮菩提心的功德 

    4.勸請住世的功德超過你讓三世剎土一切眾生得三菩提的功德

    5.更有數種殊勝,暫不詳述,見二樓【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所 以我們要至誠地去勸請諸佛菩薩不要入涅盤,我們要勸請在世的一切善知識,一切高僧大德長久住世,不要離開我們,更要勸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希望他方 世界的所有佛菩薩,都能夠聽到我的祈請,長久住世來救度眾生,因為眾生需要他們。對一切成就者來說,他們是來去自由,身無掛礙,但是對於在輪迴中受苦的眾 生來說,卻希望得到他們的接引,受到他們的度化。所以善知識多住世一年,多住世一天,對眾生來說都是有利益的,是眾生的福報。也因此,在我們的意念當中, 要常常去勸請這些善知識,希望他們長久住世。這種勸請是至誠的,不是只在嘴巴上講,而是發自內心的,希望他們不舍一切眾生,希望他們永遠住在這個世界上, 利樂一切有情。(為度脫安樂一切眾生故),這樣常修學勸請,給眾生,給我們自己帶來的功德利益都是不可思議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修學勸請功德呢?敏公上師教誨如下:

     

    【請住世支者,「諸佛若欲」等一頌。謂於十方剎土之中,諸欲示現般涅盤者,為令發起一切眾生究竟利益,現前安樂,故變無量身,勸住佛剎,微塵數劫,不般涅盤。】

     

    具 體的偈頌是:「諸佛若欲示涅盤,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我化現無數身,到示現入寂凈涅縏的一切諸佛如來前,哀求勸請。所以十 方世界入住的,就是微細灰塵一樣,無量無邊的諸佛啊!我就是在祈禱您前面祈求。所以供養一個坐具上去,供養上師尊。或者七珍八寶來供養,祈求上師住世。我 唯一的願望是在未來的塵數劫中,請佛長久住世,為了一切有情的安樂與利益,切莫入於涅盤。

     

    如何來祈求:所以就是祈求說:為了善巧方便度化,十方諸佛的上師尊,來示現涅盤的諸佛,你們就是為眾生,而要示現涅盤,可是我們眾生還需要您,您示現涅盤跟不示現,若不示現的話,可能會比較好一些。

     

    為甚麼呢?因為究竟眾生的利樂,就是獲得三身。沒有您是沒有辦法得到的。依照善知識,因為上面已經講了那麼多,上師的重要性,那重要的話,

     

    沒有善知識等於是,變成瞎子一樣或者孤兒一樣,被拋棄的這樣。暫時眾生的快樂,人天的菩提道的,這種能生菩提心,三種士夫修持也是,除了您以外誰能教?所以您不能走。

     

    世間人,兒女這麼小,我都不想死一樣的道理。那麼我們以出世間的法來講,雖然年齡老,可是等於是白痴,跟牛沒有兩樣,跟豬沒有兩樣,活久也是不會去修行,所以如今上師尊就祈求您,不要離開我們。

     

    所 以在我們這個歡喜世界,這些裡面都是放在前面。就是前空獅擎寶座蓮月上,至尊上師聖者諸所證,法身空中悲智密雲布也好,就些等俱備的,所以就聖教為弘百劫 住世祈,這是融在一起來再再祈求。所以就祈求轉法-輪而就不能涅盤,就是這樣的祈禱,所以上師就不涅盤。所以祈求上師不涅盤的話,就是會有這樣特別的好 處。

     

    嘎登寺仁波切的故事:所以嘎登寺有個仁波切,他信徒也不多,他一直修菩提道,後來他的管家想賺錢,就一直把信徒抓回來,還想把他帶到西康去。後來他就很難過,就想圓寂。

     

    後來管家就來找我們至尊福普喜上師。上師就跟他談條件,叫管家不要帶他回去。後來管家就答應了。答應以後,那些同學就跟他講說:耶!你要留下來弘法。好了,本來就要決定圓寂了,快圓寂的地步,後來他說「好」就馬上好了,又甚麼病都沒有了,本來已經很嚴重的,要圓寂的。

     

    所以我們上師常常在講說,對佛法還是有一點利益的,有料的(大善知識)那些就是不一樣,還是可以去祈求的。所以,就是可以祈求上師住世。雖然不是自己的上師,可是還是可以祈求,他就會答應,就這麼講。

     

    所 以說,十方世界猶如微細灰塵一樣,無量無邊的諸佛啊!雖然你們全部不示現,但是就是這樣存在著。所以不只是求一個上師,而是求十方世界能利益眾生,無量無 邊的諸上師,全部的上師,就諸佛全部祈住世的意思。所以這是非常的重要,修長壽的話這個是最無上的,就祈求上師住世,就這樣。

     

    這 是最無上的修持方法:那這個比修無量壽佛還厲害,這樣從內心裡面祈求上師。這樣祈求的話,比念無量壽經十萬遍,還長壽的,就是長壽法中,最好的,就是這 樣。因為長壽的最好的因,就是上師壽堅的果位。上師壽恆堅,十方諸佛顯現前面,所以自己的罪業就能很快清掉,最長壽的因是這樣講。

     

    祈求完畢我們還要迴向:

    回 向支者,「所有禮讚」等一頌。以上六支善,表舉所有一切善根,悉與一切有情共同,以猛利慾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永無罄盡。那迴向的呢?就是前面的六個,就 是頂禮與供養,懺悔、隨喜與祈禱,然後請轉法-輪,這些等的善根,所獲得的全部的功德,就要迴向。具體的偈頌是:「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 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反正是前面這六支加起來,這六支所做的功德,就像爸爸賺錢來給全家用一樣。所以就我們這六支行的功德,全部以這個功德為 主,自他身語意、三世一切的諸善根,全部等於是給眾生,共同來迴向為大菩提,就是這個功德,希望他們去成佛就是這樣。自他都是以這樣猛烈的心來迴向,所以 迴向為母變眾生,是最無上的就這樣。

     

    我 今歸依十方一切諸佛世尊。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轉無上法-輪。欲舍報身入涅盤者。我皆至誠頂禮勸請轉大法-輪。雨大法雨。燃大法燈。照明理趣。施無 礙法。莫般涅盤。久住於世。度脫安樂一切眾生。如前所說。乃至無盡安樂我今以此勸請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大菩薩勸請功德迴向菩 提。我亦如是勸請功德。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善男子。假使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供養如來。若復有人勸請如來轉大法-輪所得功德。其福勝彼。何以故。彼是財施。此是法施。

     

    ⊙ 善男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若人以滿恆河沙數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一切諸佛。勸請功德。亦勝於彼。由其法施。有五勝利。云何為五。一者。法施兼利自 他。財施不爾。二者。法施能令眾生出於三界。財施之福不出欲界。三者。法施能凈法身。財施但唯增長於色。四者。法施無窮財施有盡。五者。法施能斷無明。財 施唯伏貪愛。

     

    ⊙ 善男子。勸請功德無量無邊難可譬喻。如我昔行菩薩道時。勸請諸佛轉大法-輪。由彼善根。是故今日一切帝釋諸梵王等。勸請於我轉大法-輪。善男子。請轉法- 輪為欲度脫安樂諸眾生故。我於往昔。為菩提行。勸請如來久住於世莫般涅盤。依此善根我得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大慈大悲。證得無數不共之法。我當入於無餘 涅盤。我之正法久住於世。我法身者。清凈無比。種種妙相。無量智慧。無量自在。無量功德難可思議。一切眾生皆蒙利益。百千萬劫說不能盡法身攝藏一切諸法。 一切諸法不攝法身。法身常住不墮常見。雖復斷滅。亦非斷見。能破眾生種種異見。能生眾生種種真見。能解一切眾生之縛。無縛可解。能植眾生諸善根本。未成熟 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脫。無作無動遠離闠鬧。寂靜無為。自在安樂。過於三世能現三世。出於聲聞獨覺之境。諸大菩薩之所修行。一切如來體無有異。此等皆由 勸請功德善根力故。如是法身我今已得。是故。若有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諸經中。一句一頌。為人解說。功德善根尚無限量。何況。勸請如來轉大法- 輪。久住於世莫般涅盤。

     

    ⊙ 善男子。若有凈信男子女人。於此金光明最勝王經滅業障品。受持讀誦憶念不忘。為他廣說。得無量無邊大功德聚。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時皆得成就人 身。得人身已成獨覺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盡其形壽恭敬尊重。四事供養一一獨覺。各施七寶如須彌山。此諸獨覺入涅盤後。皆以珍寶起塔供養。其塔高廣十二瑜 繕那。以諸花香寶幢幡蓋常為供養。善男子。於意云何。是人所獲功德寧為多不。天帝釋言甚多。世尊。善男子。若復有人於此金光明微妙經典眾經之王滅業障品。 受持讀誦。憶念不忘。為他廣說。所獲功德。於前所說供養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校量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住正行中。勸請 十方一切諸佛。轉無上法-輪。皆為諸佛歡喜讚歎。

     

    (注,以下是說諸佛事功德殊勝但不能和勸請功德相比)

     

    ●善男子。如我所說。一切施中。法施為勝。是故善男子。於三寶所。設諸供養。不可為比。

    ●勸受三歸。持一切戒。無有毀犯。三業不空。不可為比。

    ●一切世界一切眾生。隨力隨能隨所願樂。於三乘中。勸發菩提心。不可為比。

    ●於三世中。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皆得無礙。速令成就無量功德。不可為比。

    ●三世剎土一切眾生。令無障礙得三菩提。不可為比。

    ●三世剎土一切眾生。勸令速出四惡道苦。不可為比。

    ●三世剎土。一切眾生。勸令除滅極重惡業。不可為比。

    ●一切苦惱勸令解脫。不可為比。

    ●一切怖畏苦惱逼切。皆令得脫。不可為比。

    ●三世佛前。一切眾生所有功德。勸令隨喜發菩提願。不可為比。

    ●勸除惡行罵辱之業。一切功德。皆願成就。所在生中。勸請供養尊重讚歎一切三寶。勸請眾生凈修福行。成滿菩提不可為比。

    ●是故當知。勸請一切世界三世三寶。勸請滿足六波羅蜜。勸請轉於無上法-輪。勸請住世經無量劫。演說無量甚深妙法。功德甚深無能比者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益西彭措堪布講解:如何請佛住世?

    如 何請佛住世?佛無生滅,並非以祈請才住世。然而,隨眾生心有生滅的顯現,眾生心染污,佛就舍壽而去;眾生心清凈,佛就現前。而且,心越清凈,所現的佛也越 殊勝,凡夫、二乘人心清凈時,現化身影像;福德增上,現八相成道的殊勝化身;登地見法界,現報身佛說法;徹證法界,與十方佛同共一法身,恆時不分離。

     

    如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時,證入一旋陀羅尼,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他見釋迦佛還在靈山會上說《法華經》。所以心清凈才能請佛住世。

     

    (具體分開而言,請佛住世有以下五點)

      

    1、在何處請佛呢?盡法界、虛空界處處遍請;

     

    2、請哪些佛住世呢?請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住世(不是只請一尊佛而不請其他佛,我們成佛時與十方諸佛同共一心,離都離不開,所以因地發願時普請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一尊佛也不遺漏);

     

    3、在何時請諸佛住世呢?在諸佛即將示現涅槃時。

     

    是 否只需要請諸佛住世,而不必請菩薩、聲緣、善知識住世呢?並非如此。請佛住世只是就最殊勝立名,實際是遍請一切三乘聖賢,不是偏請;或者,請佛住世可廣義 理解為請覺悟者住世。本來,「普賢」是「遍善」「滿善」的意思,不遺一法,包羅一切。現在,佛、菩薩、聲聞、緣覺乃至一切善知識都是覺悟者,只發願請高位 不請低位,勸請住世的行願則不圓滿、不稱性,不合於願王之相。比如阿羅漢將入涅槃,若無動於衷,不請住世,則心已被無明障蔽,與普賢本心不相應。所以,應 遍請一切覺悟者,底下說「我悉勸請,不入涅槃」,「悉」正是表達一切勸請的意思。勸請心需要至誠懇切。

     

    4、 請佛住世多久呢?請佛住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即發願要盡心量,不應有限量。我們的心愿是佛能永久住世,利樂眾生。所以要把心發到最大,祈請佛住世到一切 佛剎極微塵數劫。雖然佛住世多久觀待眾生的因緣,但就勸請者來說,勸請之心不可不發圓滿。比如給予眾生安樂,如果只發心給他一半,那就沒有盡心,因為還有 所保留,還有慳執。所以發心要窮盡心量。

     

    5、勸請有何目的呢?「唯欲利樂一切眾生」。又出現了「一切」,普賢願王方方面面願心都發到最大量,這才稱性,如果只發心利益少數親友或某一類眾生,就未免狹小了。所以,因地發願必須圓滿、周遍,由此成佛時就能周遍地利益眾生。

    《普賢行願品》講記(所分開的五個小點是根據上師講話補充的)

     

    以上摘自地藏緣論壇

      amtf1117

      帖子:1

      祈請南公懷瑾上師長久住世利樂眾生!

       

         【不可思議的勸請功德】 請大家都常復勸請一切高僧大德、大善知識久住於世,利樂眾生!

       

         昔日,佛入滅前,曾經三次暗示阿難尊者:

      「佛已證得四神足,能住壽一劫。」

      然而因眾生業障深重,且阿難尊者的內心被魔所障蔽,故無法明白佛的心意,而未能及時請佛住世。

      三個月後,佛隨即入滅,四眾弟子頓失依怙。

       

      記載在涅槃經上的原文如下:

       

      「阿難白佛。實不曾聞天人之師有二言也。我於往昔曾聞。世尊為四部眾。而說法言。四神足人。則能住壽。滿足一劫。若減一劫。況復如來。無量神力自在之王。今更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而便舍壽。住命三月。唯願世尊。哀愍我等。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爾 時世尊答阿難言:我今所以便舍壽者。正由汝故。所以者何。我前於此向汝說言。四神足人。尚能住壽。滿足一劫。若減一劫。如來今者有大神力。豈當不能住壽一 劫。若減一劫。乃至如是殷勤三說。開勸請門。而汝默然。曾不請我。住壽一劫。若減一劫。是故我今住命三月。汝今云何方請我住。爾時阿難聞佛此語。決定知佛 入般涅盤不可勸請。心生苦痛。悶絕懊憹。泣涕流連。不能自勝」 

       

      佛當初不死,不入涅槃,可以嗎?可以!可惜當時阿難沒有留他。

       

      他死以前問阿難(他以阿難為代表):我的時間快要到了,不過我也有辦法永遠活在這個世界,留形住世,你看我怎樣比較好?阿難悶聲不響,失念,他悶住了。過一陣,佛又問阿難:我的時間要到了,你看留形住世怎麼樣?如此,三次問阿難,他都啞然不語。

       

      於是佛宣布了:某一天涅盤。這時阿難卻哇啦哇啦哭了起來。

       

      佛說:我問過你三次,魔障了你的心竅,你一次也不回答。佛為什麼要涅盤?佛種從緣起,這個緣不對了。佛說:算了!緣過了,只好走了。

       

      阿 難沒有勸請佛住世,當然這也是一個緣起,從因果上來講不僅僅是阿難的事,也說明我們眾生的福報太淺薄了,沒有辦法挽留住世尊,所以佛要入涅盤。在這裡也給 我們,作為後世的菩薩行者提供一個案例,假如說我們身邊有善知識,要入涅盤了,那我們一定要去勸請他,希望他能夠長久住世。

       

      圭 山禪師云:「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壽者,我今頭面禮,勸請令久住。」廣義而言,「請佛住世」,非僅請佛陀長久住世,乃至聲聞、緣覺、菩薩,以及有修有證之諸 大善知識,均應恭請其長久住世。由於眾生福德善根、聞法悟道的因緣不同,為了令不同根機的眾生皆有得度之因緣,也為了續佛慧命,所以我們不僅要勸請佛住 世,更要要恭請一切大善知識長久住世,宣說正法。

       

      所以啊,我們佛教四大菩薩行願第一的普賢大菩薩也給我們做表法,普賢十大願王,第七願王是什麼?勸請住世啊,大家!

       

      善 知識、明師,他們是明澈的心燈,照亮了世間的黑暗。所以一個有智慧、有成就的大善知識,可以傳佛法的心燈,不使滅絕。能夠為一切眾生指點明路的十方所有大 善知識,我們都該勸請,祈求他不要涅盤,保持身體健康,活得長久,多多利益眾生,多多住世救度世人。要知道,如果眾生不願被教化,那麼善知識也會想走的。 所以菩薩要拚命勸請諸佛、善知識們,長久住世轉法-輪,如此勸請,即是普賢行者,修普賢行的人都是如此,所以佛、善知識教化上厭煩而想入涅盤,都跪在他們 前面至誠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希望他永遠住在六道中,因為這肉體一丟掉了,再來是很麻煩的,儘力要求佛住世「利樂一切諸眾生」。勸請佛菩薩,大善知 識住世,根本目的是為的是度脫安樂一切眾生啊!

       

      對 於這個末法時代還留在我們身邊教誨的大善知識,身邊的人一定要祈請他們長久住世。如果他說我要走了,你一定要留他,因為有的時候,「走了」是一句隱語,實 際的意思是不再住世了。所以說「走了」,有時並不是人離開這裡到哪裡去,而是不願意再住世了。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挽留善知識悲愍眾生長久住世,如果能夠 挽留,也就是在修學請佛住世支,修學普賢行願,在為自己培植福報。

       

      這種勸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帶來的福報也是不可思議,何以故?

       

      1.勸請住世的功德超過你超過以滿恆河沙數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一切諸佛的功德

      2.勸請住世的功德超過你勸一切眾生皈依佛門持戒並且不破戒的功德

      3.勸請住世的功德超過你勸一切眾生髮菩提心的功德 

      4.勸請住世的功德超過你讓三世剎土一切眾生得三菩提的功德

      5.更有數種殊勝,暫不詳述,見二樓【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所 以我們要至誠地去勸請諸佛菩薩不要入涅盤,我們要勸請在世的一切善知識,一切高僧大德長久住世,不要離開我們,更要勸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希望他方 世界的所有佛菩薩,都能夠聽到我的祈請,長久住世來救度眾生,因為眾生需要他們。對一切成就者來說,他們是來去自由,身無掛礙,但是對於在輪迴中受苦的眾 生來說,卻希望得到他們的接引,受到他們的度化。所以善知識多住世一年,多住世一天,對眾生來說都是有利益的,是眾生的福報。也因此,在我們的意念當中, 要常常去勸請這些善知識,希望他們長久住世。這種勸請是至誠的,不是只在嘴巴上講,而是發自內心的,希望他們不舍一切眾生,希望他們永遠住在這個世界上, 利樂一切有情。(為度脫安樂一切眾生故),這樣常修學勸請,給眾生,給我們自己帶來的功德利益都是不可思議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修學勸請功德呢?敏公上師教誨如下:

       

      【請住世支者,「諸佛若欲」等一頌。謂於十方剎土之中,諸欲示現般涅盤者,為令發起一切眾生究竟利益,現前安樂,故變無量身,勸住佛剎,微塵數劫,不般涅盤。】

       

      具 體的偈頌是:「諸佛若欲示涅盤,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我化現無數身,到示現入寂凈涅縏的一切諸佛如來前,哀求勸請。所以十 方世界入住的,就是微細灰塵一樣,無量無邊的諸佛啊!我就是在祈禱您前面祈求。所以供養一個坐具上去,供養上師尊。或者七珍八寶來供養,祈求上師住世。我 唯一的願望是在未來的塵數劫中,請佛長久住世,為了一切有情的安樂與利益,切莫入於涅盤。

       

      如何來祈求:所以就是祈求說:為了善巧方便度化,十方諸佛的上師尊,來示現涅盤的諸佛,你們就是為眾生,而要示現涅盤,可是我們眾生還需要您,您示現涅盤跟不示現,若不示現的話,可能會比較好一些。

       

      為甚麼呢?因為究竟眾生的利樂,就是獲得三身。沒有您是沒有辦法得到的。依照善知識,因為上面已經講了那麼多,上師的重要性,那重要的話,

       

      沒有善知識等於是,變成瞎子一樣或者孤兒一樣,被拋棄的這樣。暫時眾生的快樂,人天的菩提道的,這種能生菩提心,三種士夫修持也是,除了您以外誰能教?所以您不能走。

       

      世間人,兒女這麼小,我都不想死一樣的道理。那麼我們以出世間的法來講,雖然年齡老,可是等於是白痴,跟牛沒有兩樣,跟豬沒有兩樣,活久也是不會去修行,所以如今上師尊就祈求您,不要離開我們。

       

      所 以在我們這個歡喜世界,這些裡面都是放在前面。就是前空獅擎寶座蓮月上,至尊上師聖者諸所證,法身空中悲智密雲布也好,就些等俱備的,所以就聖教為弘百劫 住世祈,這是融在一起來再再祈求。所以就祈求轉法-輪而就不能涅盤,就是這樣的祈禱,所以上師就不涅盤。所以祈求上師不涅盤的話,就是會有這樣特別的好 處。

       

      嘎登寺仁波切的故事:所以嘎登寺有個仁波切,他信徒也不多,他一直修菩提道,後來他的管家想賺錢,就一直把信徒抓回來,還想把他帶到西康去。後來他就很難過,就想圓寂。

       

      後來管家就來找我們至尊福普喜上師。上師就跟他談條件,叫管家不要帶他回去。後來管家就答應了。答應以後,那些同學就跟他講說:耶!你要留下來弘法。好了,本來就要決定圓寂了,快圓寂的地步,後來他說「好」就馬上好了,又甚麼病都沒有了,本來已經很嚴重的,要圓寂的。

       

      所以我們上師常常在講說,對佛法還是有一點利益的,有料的(大善知識)那些就是不一樣,還是可以去祈求的。所以,就是可以祈求上師住世。雖然不是自己的上師,可是還是可以祈求,他就會答應,就這麼講。

       

      所 以說,十方世界猶如微細灰塵一樣,無量無邊的諸佛啊!雖然你們全部不示現,但是就是這樣存在著。所以不只是求一個上師,而是求十方世界能利益眾生,無量無 邊的諸上師,全部的上師,就諸佛全部祈住世的意思。所以這是非常的重要,修長壽的話這個是最無上的,就祈求上師住世,就這樣。

       

      這 是最無上的修持方法:那這個比修無量壽佛還厲害,這樣從內心裡面祈求上師。這樣祈求的話,比念無量壽經十萬遍,還長壽的,就是長壽法中,最好的,就是這 樣。因為長壽的最好的因,就是上師壽堅的果位。上師壽恆堅,十方諸佛顯現前面,所以自己的罪業就能很快清掉,最長壽的因是這樣講。

       

      祈求完畢我們還要迴向:

      回 向支者,「所有禮讚」等一頌。以上六支善,表舉所有一切善根,悉與一切有情共同,以猛利慾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永無罄盡。那迴向的呢?就是前面的六個,就 是頂禮與供養,懺悔、隨喜與祈禱,然後請轉法-輪,這些等的善根,所獲得的全部的功德,就要迴向。具體的偈頌是:「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 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反正是前面這六支加起來,這六支所做的功德,就像爸爸賺錢來給全家用一樣。所以就我們這六支行的功德,全部以這個功德為 主,自他身語意、三世一切的諸善根,全部等於是給眾生,共同來迴向為大菩提,就是這個功德,希望他們去成佛就是這樣。自他都是以這樣猛烈的心來迴向,所以 迴向為母變眾生,是最無上的就這樣。

       

      我 今歸依十方一切諸佛世尊。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轉無上法-輪。欲舍報身入涅盤者。我皆至誠頂禮勸請轉大法-輪。雨大法雨。燃大法燈。照明理趣。施無 礙法。莫般涅盤。久住於世。度脫安樂一切眾生。如前所說。乃至無盡安樂我今以此勸請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大菩薩勸請功德迴向菩 提。我亦如是勸請功德。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善男子。假使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供養如來。若復有人勸請如來轉大法-輪所得功德。其福勝彼。何以故。彼是財施。此是法施。

       

      ⊙ 善男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若人以滿恆河沙數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一切諸佛。勸請功德。亦勝於彼。由其法施。有五勝利。云何為五。一者。法施兼利自 他。財施不爾。二者。法施能令眾生出於三界。財施之福不出欲界。三者。法施能凈法身。財施但唯增長於色。四者。法施無窮財施有盡。五者。法施能斷無明。財 施唯伏貪愛。

       

      ⊙ 善男子。勸請功德無量無邊難可譬喻。如我昔行菩薩道時。勸請諸佛轉大法-輪。由彼善根。是故今日一切帝釋諸梵王等。勸請於我轉大法-輪。善男子。請轉法- 輪為欲度脫安樂諸眾生故。我於往昔。為菩提行。勸請如來久住於世莫般涅盤。依此善根我得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大慈大悲。證得無數不共之法。我當入於無餘 涅盤。我之正法久住於世。我法身者。清凈無比。種種妙相。無量智慧。無量自在。無量功德難可思議。一切眾生皆蒙利益。百千萬劫說不能盡法身攝藏一切諸法。 一切諸法不攝法身。法身常住不墮常見。雖復斷滅。亦非斷見。能破眾生種種異見。能生眾生種種真見。能解一切眾生之縛。無縛可解。能植眾生諸善根本。未成熟 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脫。無作無動遠離闠鬧。寂靜無為。自在安樂。過於三世能現三世。出於聲聞獨覺之境。諸大菩薩之所修行。一切如來體無有異。此等皆由 勸請功德善根力故。如是法身我今已得。是故。若有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諸經中。一句一頌。為人解說。功德善根尚無限量。何況。勸請如來轉大法- 輪。久住於世莫般涅盤。

       

      ⊙ 善男子。若有凈信男子女人。於此金光明最勝王經滅業障品。受持讀誦憶念不忘。為他廣說。得無量無邊大功德聚。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時皆得成就人 身。得人身已成獨覺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盡其形壽恭敬尊重。四事供養一一獨覺。各施七寶如須彌山。此諸獨覺入涅盤後。皆以珍寶起塔供養。其塔高廣十二瑜 繕那。以諸花香寶幢幡蓋常為供養。善男子。於意云何。是人所獲功德寧為多不。天帝釋言甚多。世尊。善男子。若復有人於此金光明微妙經典眾經之王滅業障品。 受持讀誦。憶念不忘。為他廣說。所獲功德。於前所說供養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校量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住正行中。勸請 十方一切諸佛。轉無上法-輪。皆為諸佛歡喜讚歎。

       

      (注,以下是說諸佛事功德殊勝但不能和勸請功德相比)

       

      ●善男子。如我所說。一切施中。法施為勝。是故善男子。於三寶所。設諸供養。不可為比。

      ●勸受三歸。持一切戒。無有毀犯。三業不空。不可為比。

      ●一切世界一切眾生。隨力隨能隨所願樂。於三乘中。勸發菩提心。不可為比。

      ●於三世中。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皆得無礙。速令成就無量功德。不可為比。

      ●三世剎土一切眾生。令無障礙得三菩提。不可為比。

      ●三世剎土一切眾生。勸令速出四惡道苦。不可為比。

      ●三世剎土。一切眾生。勸令除滅極重惡業。不可為比。

      ●一切苦惱勸令解脫。不可為比。

      ●一切怖畏苦惱逼切。皆令得脫。不可為比。

      ●三世佛前。一切眾生所有功德。勸令隨喜發菩提願。不可為比。

      ●勸除惡行罵辱之業。一切功德。皆願成就。所在生中。勸請供養尊重讚歎一切三寶。勸請眾生凈修福行。成滿菩提不可為比。

      ●是故當知。勸請一切世界三世三寶。勸請滿足六波羅蜜。勸請轉於無上法-輪。勸請住世經無量劫。演說無量甚深妙法。功德甚深無能比者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益西彭措堪布講解:如何請佛住世?

      如 何請佛住世?佛無生滅,並非以祈請才住世。然而,隨眾生心有生滅的顯現,眾生心染污,佛就舍壽而去;眾生心清凈,佛就現前。而且,心越清凈,所現的佛也越 殊勝,凡夫、二乘人心清凈時,現化身影像;福德增上,現八相成道的殊勝化身;登地見法界,現報身佛說法;徹證法界,與十方佛同共一法身,恆時不分離。

       

      如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時,證入一旋陀羅尼,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他見釋迦佛還在靈山會上說《法華經》。所以心清凈才能請佛住世。

       

      (具體分開而言,請佛住世有以下五點)

        

      1、在何處請佛呢?盡法界、虛空界處處遍請;

       

      2、請哪些佛住世呢?請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住世(不是只請一尊佛而不請其他佛,我們成佛時與十方諸佛同共一心,離都離不開,所以因地發願時普請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一尊佛也不遺漏);

       

      3、在何時請諸佛住世呢?在諸佛即將示現涅槃時。

       

      是 否只需要請諸佛住世,而不必請菩薩、聲緣、善知識住世呢?並非如此。請佛住世只是就最殊勝立名,實際是遍請一切三乘聖賢,不是偏請;或者,請佛住世可廣義 理解為請覺悟者住世。本來,「普賢」是「遍善」「滿善」的意思,不遺一法,包羅一切。現在,佛、菩薩、聲聞、緣覺乃至一切善知識都是覺悟者,只發願請高位 不請低位,勸請住世的行願則不圓滿、不稱性,不合於願王之相。比如阿羅漢將入涅槃,若無動於衷,不請住世,則心已被無明障蔽,與普賢本心不相應。所以,應 遍請一切覺悟者,底下說「我悉勸請,不入涅槃」,「悉」正是表達一切勸請的意思。勸請心需要至誠懇切。

       

      4、 請佛住世多久呢?請佛住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即發願要盡心量,不應有限量。我們的心愿是佛能永久住世,利樂眾生。所以要把心發到最大,祈請佛住世到一切 佛剎極微塵數劫。雖然佛住世多久觀待眾生的因緣,但就勸請者來說,勸請之心不可不發圓滿。比如給予眾生安樂,如果只發心給他一半,那就沒有盡心,因為還有 所保留,還有慳執。所以發心要窮盡心量。

       

      5、勸請有何目的呢?「唯欲利樂一切眾生」。又出現了「一切」,普賢願王方方面面願心都發到最大量,這才稱性,如果只發心利益少數親友或某一類眾生,就未免狹小了。所以,因地發願必須圓滿、周遍,由此成佛時就能周遍地利益眾生。

      《普賢行願品》講記(所分開的五個小點是根據上師講話補充的)

       

      以上摘自地藏緣論壇

          推薦閱讀:

          南懷瑾:說身有苦,不樂涅槃
          「吟誦與音韻」視頻:南懷瑾老師講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
          三刀談南懷瑾
          南懷瑾老師講述:生和死的問題

          TAG:南懷瑾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