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生:16世紀末以後中歐思想文化的交流互鑒及影響

  編者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5月1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演講中指出:「儒家文化起源中國,受到歐洲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這是交流的魅力、互鑒的成果。」不同文明、文化、思想之間的交流和互學、互鑒,是世界文明發展史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任何一種文明、文化、思想實現持續發展的內在規律。分析和研究不同文明、文化、思想之間的交流和互學、互鑒的歷史,並總結其中的規律和經驗,對於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處理好不同國家、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是必要的、有益的。以下刊發的內容是時任國際儒學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滕文生2012年7月17日在德國慕尼黑參加「儒學與德國哲學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時講話的主體部分。供讀者們參閱。

  中歐之間思想文化交流和互學互鑒的歷史源遠流長,對各自的發展都起到了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之效。梳理和總結中歐思想文化交流和互學互鑒的歷史,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從歐洲中世紀晚期以來,以儒學為主幹的中國文明,就已通過來華的歐洲人和到歐洲留學的中國人,傳入歐洲各國。義大利的耶穌會士利瑪竇,是最早把中國歷史文化介紹到歐洲的文化名人之一。他在中國生活了28年。1594年,利瑪竇將儒學的經典著作「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翻譯成拉丁文在歐洲傳播,他認為孔子的儒家思想同基督教的教義如出一轍。在這之後的1626年,法國耶穌會士金尼閣又將「五經」即《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譯成拉丁文在歐洲傳播。來華傳教的耶穌會士們對中國儒學和其他歷史文化典籍的介紹與提倡,在歐洲的思想文化界產生了很大影響。從16世紀末到18世紀將近二百年間,整個歐洲出現了「中國文化熱」。一大批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俄羅斯等歐洲的著名學者,十分關注並不斷研究中國的哲學、文學、歷史和經濟、政治、軍事,發表了許多解讀和推崇中國文明的遠見卓識。

  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們,是最先研究中國儒學和中國歷史文化並深受其影響的一批學者。1713年,孟德斯鳩曾同在法國皇家文庫工作的中國福建人黃加略進行過長談。他的《論法的精神》等著作,就受到儒學特別是宋明理學的影響。伏爾泰認為儒學的哲學思想沒有迷信和謬說,沒有曲解自然,是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狄德羅認為中國哲學的基本概念是「理性」,孔子的學說是以道德、理性治天下。霍爾巴赫認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把政治和倫理道德相結合的國家」。以上這些學者都是法國百科全書派的領軍人物。法國「重農學派」的創始人魁奈,也認為中國文明是歐洲政治經濟應該學習的圭臬,他的重農主義思想就受到儒學「以農立國」的「自然之理」思想的影響。擔任過法國財政部長的重農學派改革家杜爾哥,還提出過法國的發展需要藉助中國文明的經驗。

  當中國的歷史文化傳入德國時,學者們的研究也是盛況空前。當時德國的不少學者不僅可以閱讀到拉丁文本的中國先秦儒學典籍,而且可以閱讀佛蘭愷用德文翻譯的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德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如萊布尼茨、康德、費爾巴哈、歌德、席勒等等,都對中國歷史文化進行過研究並發表了許多精闢的見解。萊布尼茨是歐洲第一位肯定中國文明對於歐洲文明十分有用的思想巨匠。在他倡導建立的柏林、維也納、彼得堡的科學院中,探討中國哲學與文化被列為重要的研究項目。他在1715年寫的《論中國哲學》的長信中,表達了對中國先哲們的思想開放、獨立思考、富于思辨、崇尚理性的尊崇和嚮往。他主張歐洲應該學習吸收中國的政治、倫理文化,中國則應該學習吸收歐洲的理論科學。萊布尼茨從《周易》中得到靈感而撰寫的二進位學說,為德國哲學增加了辯證的思想因素。康德從儒家的哲學思想中受到啟發而創建的用辯證的、聯繫的、發展的觀點考察自然界的科學方法,開了德國古典哲學區別於英國經驗主義和法國理性主義的先河。費爾巴哈認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是「健全的、純樸的、正直的道德體現」,是一種高尚的哲學倫理。被譽為德國文學史上最耀眼的「雙子星座」的歌德與席勒,對中國文學懷有濃厚的興趣,他們曾創作過《中德四季朝暮吟》、《圖蘭朵》等關於中國的文學作品。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中國儒家和道家、法家等諸子百家學說中的哲學倫理、政治思想、人文精神的精華,中國歷史上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精華,為歐洲的思想家、政治家所吸取和借鑒,對於衝破歐洲中世紀神學政治的禁錮,對於歐洲啟蒙運動的興起和歐洲近現代文明的發展,曾經提供過思想養料和政治動力,提供過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物質技術條件,從而對歐洲文明的進步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每憶及此,我們為中國文明能夠對歐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貢獻而感到光榮。

  毫無疑義,思想文化的交流、傳播及其影響,從來都是相互的。中國從歐洲的思想文化和經濟、科學技術中,也學習、吸收、借鑒過不少進步思想、發展經驗和先進技術。歐洲文明的精華,對中國文明的發展也起到過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對此中國人民是記憶猶新的。

  就在利瑪竇來華傳教期間,中國明代的不少學者和官員,就向他學習過歐洲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知識。其中最有名的是徐光啟、李之藻。徐光啟當過明朝禮部尚書,同時是一位傑出的農學家、科學家。1600年,他結識了利瑪竇,抱著「一物不知、儒者之恥」的虛心態度向利瑪竇請教西方科學。他同利瑪竇合譯了歐幾里德的數學名著《幾何原本》,並根據利瑪竇的講授撰寫了介紹歐洲水利科學的著作《泰西水法》,還吸收歐洲的天文曆法知識制定了《崇禎曆書》。徐光啟是明代末年中國學者中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的領袖群倫的人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李之藻精通天文、數學,也是明代傑出的科學家。他曾同利瑪竇合作撰寫和編譯了《渾蓋通憲圖說》、《同文算指》等介紹歐洲天文、數學等自然科學知識的著作,同葡萄牙人傅汛際合譯了亞里士多德的名著《論天》和《辨證法概論》。這些歐洲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所起的促進作用是功不可沒的。

  近代以來,歐洲的各種思潮更是紛紛傳到中國。歐洲各國的許多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重要典籍,從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到經濟、政治、法律、科技,先後在中國翻譯出版發行。這些讀物,其涉及領域之廣、數量之多,可以用中國的一句成語來形容,叫做「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就德國而言,我想舉出在文學藝術和哲學方面的幾位大家及其作品給中國人民留下的深刻印象與認識。歌德的《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席勒的《陰謀與愛情》、《歡樂頌》,在中國文化界和人們中幾乎是耳熟能詳。王國維、梁啟超、魯迅、郭沫若等中國文化名家,對這些作品都曾給予高度評價。康德、費爾巴哈、黑格爾可以說是中國人了解最多也是對中國近現代哲學產生過重要影響的德國哲學家。在20世紀初,隨著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在中國廣泛傳播,作為其先驅思想來源之一的費爾巴哈、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在中國也傳播開來。中國的偉大領導者毛澤東先生在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交談中,在談到研究和學習德國哲學時曾經這樣說過:我青年時曾信過康德的哲學,也看過費爾巴哈、黑格爾的一些哲學著作。德國的進化論者海克爾的書中也有「相當豐富的材料」,他「實際上是唯物主義者」。毛澤東先生的重要哲學著作《實踐論》、《矛盾論》,顯然也是吸收了費爾巴哈、黑格爾的哲學思想中關於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馬克思、恩格斯無疑是對中國現代文明的進步和現代歷史的發展影響最大的德國人。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馬克思、恩格斯不僅是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經濟學家,而且是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導思想的理論導師。1898年一個叫胡貽谷的中國學者翻譯了英國人所著的《社會主義史》,從這本書中,中國人最早知道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馬克思主義學說。其後,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李大釗、陳獨秀、李達等人,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主要傳播者。馬克思主義學說一旦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包括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就給近代以來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中國經過28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終於成功地走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庄大道。

  歷史發展到現在,世界已進入經濟全球化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國的經濟文化社會聯繫日益緊密,人類文明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新自由主義的盛行,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和弊端。諸如無限度地追逐高額利潤、無休止地爭奪和濫用資源、無節制地追求高消費的生活方式,以及脫離實體經濟追逐金融投機等等,由此造成資源破壞、環境污染和各種衝突不斷,造成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懸殊,造成物質至上而精神道德淪喪的現象,造成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這些問題,是國際社會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和辦法在哪裡,可以借鑒的歷史經驗和歷史智慧在哪裡?各國的政治家、有識之士和專家學者,都在思考和探索。要解決這些問題,當前最重要的是世界各國要加強平等協商,各種不同文明要加強對話和交流,要充分吸取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思想文化精華。不論是經濟還是社會的發展,都應實現同合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不論是國家之間還是地區之間,都應消除政治軍事衝突而實現持久和平;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實現互利互惠和共同繁榮。這是全世界人民所希望達到的目的。

  在解決上述問題的過程中,儒學文化是可以而且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已認識到了這一點。1988年,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舉行主題為「面向21世紀」的集會。在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瑞典的漢內斯·阿爾文博士就指出: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去吸取孔子和儒家學說的智慧。美國著名學者約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亞洲大趨勢》中也指出:要重新重視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藉以抵禦日下的世風,防止職業道德破壞、享樂式消費、個人主義膨脹以及政治狂熱。他們的這些看法,可以說在相當不少國家的政要和專家學者中已成為共識。

  儒學作為一種具有世界影響的思想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財富。這些思想財富,無論是對解決當今國家與社會治理和經濟文化發展中的問題,還是對處理當今國家與國家關係、各種經濟社會關係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等方面的問題,仍然具有自己的價值。比如,儒學中包含著關於安民、惠民、保民、「以民為本」的思想,關於敬德、明德、奉德、「惟德是輔」的思想,關於中和、泰和、和諧、「和而不同」的思想,關於仁者愛人、以己度人、以德為鄰、「協和萬邦」的思想,關於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儉約自守、「天人合一」思想,關於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從這些思想中,是可以找到解決經濟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帶來的問題和弊端所需要的某些智慧、經驗與歷史借鑒的。我們國際儒學聯合會的同仁們,願意同各國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專家學者們一道,共同為此作出努力。

(責任編輯:馬奎)

推薦閱讀:

《十萬個冷笑話2》中有哪些經典的梗?
我們絕不忘記
王菲的婚變是否因她學佛的原因?
部分中國人推崇的「落後就要挨打」、「弱肉強食」是不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
名字好聽,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文化 | 思想 | 交流 | 影響 | 世紀 | 中歐 | 思想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