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雜說 第六部份 下(南懷瑾著){大家都來學周易,提高幸福指數}

                                                                      大吉大利的保合太和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這裡明白地告訴我們生命的本源,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諸子百家,中國文化講人生的修養,都從這     里出來。這裡告訴我們要認清乾的道理,生命的本體,把握了這點就知道乾道的變化,在各正性命,真懂了這個 道理,自己就可以修道了,修成長生不老。中國文化中道家講究兩個東西--「性」與「命」,性就是精神的生 命,命就是肉體的生命。西方哲學唯心的,只了解到性的作用,對性的本體還沒有了解,把意識思想當作性,這 是西方哲學的錯誤。命,西方醫學到了科學境界,但仍不懂「氣」的功能。現在美國流行研究針灸,研究中醫, 仍不懂這個功能。西方的病理學,注重在細菌方面,如今也研究到病毒,這還是以唯物思想作基矗東方中國的病 理學,不管細菌不細菌,建築在抽象的「氣」上面,因為氣衰了,所以才形成了玻西方的抗生素,往往把氣困住 了。我常常告訴朋友,西醫只能緊急時救命,不能治病,西醫治了以後再去找著名的中醫處一個方於,好好把氣 培養起來,補補身體。在病理上,細菌是哪裡來的?為什麼形成?有許多細菌並不是從身體外面來的,如白木耳 是用細菌種的,但有更多木頭上面自己生長靈芝一類,這菌又是哪裡來的?這是講性與命的道理。懂了《易 經》,自己就曉得修養,自己調整性與命,使它就正位。思想用得太過了妨礙了性,身體太過勞動,就妨礙了 命,這兩個要中和起來,所以各正性命,於是「保合大和」。中國人道家佛家打坐,就是這四個字,亦即是「持 盈保泰」。所謂「持盈」,有如一杯水剛剛滿了,就保持這個剛滿的水平線,不加亦不減,加一滴則溢出來了, 減一滴則不足。所謂「保泰」,當最舒泰的時候要保和了。譬如用錢,決定保存一百元,如用去十元,便立即補 上,仍保存一百元,這就是保泰。所以打坐的原理就是保合太和,把心身兩方面放平靜,永遠是祥和,擺正常, 像天平一樣,不要一邊高一邊低,政治的原理,人生的原理,都是如此。孔子就告訴我們「乾道變化,各正性 命,保合太和,乃利貞。」什麼是大吉大利?要保合大和啊!所以研究《易經》,看了孔子這些話,還卜什麼卦 呢?不卜已經知道了,保合太和,才利貞--大吉大利嘛。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這兩句話,應該是和上面連起來的,是乾卦《彖辭》的最後兩句話,可是宋儒把它因斷了。這八個字是用到政治哲學的原理上去了,各種政治理論說了半天,不如中國人四個字「國泰民安」,國家太平,老百姓個個平安無事,就是天下太平。

                                                                    天行與天道--《彖辭》的說法

        「象曰」,《彖辭》,象就是現象。據說《彖辭》是周公作的,不是孔子作的。又有一說《彖辭》也是孔子作的,到底是誰作的?這是考據家的事情,我們不去管,也不需要去管,我們要的是它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句話大家太熟了,這又是人文思想。乾卦代表天,行是運動的意思,這是教我們效法乾卦。道家老子也 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修養如效法大地一樣,地給我們住,給我們生長萬物,供給 我們食,我們一切都靠土地,人類沒有土地就完蛋了;但是我們還給土地的是糞便垃圾,可是土地並不計較,照 舊生長出東西來供我們食、用、享受,所以人的胸襟要效法地。而地是靠什麼能夠這樣?靠宇宙,靠天,而天則 只有付出,沒有收回去,像太陽一樣,只放射出來,並未從地上吸收什麼。而宇宙卻是效法道,道是什麼?是自 然的,沒得什麼效法了。總之是教我們做人的精神,應效法自然的法則,只有付出,沒有收回。這是老子所講的 「道」的精神,也就是《易經》上的「天行健」。天體不斷在動,永遠在動,天休假如有一秒鐘不動,不必要用 原子彈,整個的宇宙都要毀滅掉了。第二句話「君於以自強不息」,正如老子所說的意思一樣,做人要效法宇宙 的精神,自強不息。一切靠自己的努力,要自強,依靠別人沒有用,一切要自己不斷努力,假使有一秒鐘不求進 步,就已經是落後了。

             上面《彖辭》的第一句話,是解釋卦辭的,接下來下面的話則是解釋爻辭的。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前面說的,以太陽來比喻,過去的觀念,不像現代物理世界的科學,過去的陽是抽象的,乾卦六爻的第一爻現象,是陽能壓制在下面,沒有上來,所以潛龍勿用,拿太陽作比,是還在地心下面,天尚是黑的,不要強出頭來。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這又拉到人文文化上來,就是說二爻的象,等於一個人的道德行為,給予人家的利益作普遍的發展。

             「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第三爻的解釋,反覆,道也。這是《易經》告訴我們因果的道理,怎樣過去就怎樣回來,地球物理一樣,從太空中就看到,一件東西出去,經一個圓圈又回了原位。終日乾乾,就是教我們得意了,上了台要特別小心,因為反覆,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上台就有下台,有好處就有壞處,一反一復,「道也」,是自然的法則,必然的,逃不了的,你以為整了人,可是一定有你的吃虧處。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四爻的爻辭是告訴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沒有毛玻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造」念「阻早」反切的音,意義與操相通,就是說人到了這個階段,就要「造」這個境界。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這個「亢龍有悔」的爻辭這裡解釋說,凡事不可求滿,滿了以後不會長久,所以一切事情要留點遺憾、留點缺陷,並沒有錯,這一點缺陷都彌補完了,也就完蛋了,所以盈不可久也。中國政治的原則「憂患興邦」,一個國家遇到艱難,往往是興起的時代,是好的開始,一路旺盛,像歐洲的羅馬,我國的唐代,到了鼎盛的時候就完了。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老子就是這個思想,用九就是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地生長萬物給我們,沒有要求拿回什麼,利息都不要,只有布施,所以用九的道理,在效法天地之德,不要自己創造什麼,而且也創造不了。看歷史,一部《二十四史》,誰作過結論?宇宙就是這樣,沒有結論的,天德不可為首,也沒有開始,人類歷史也是這個道理,永遠在演變中。

       《易經》的《彖辭》、爻辭、《彖辭》,都是以天地法則的觀念,拉到人事上來講,就是《周易》的精神,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開始。至於它的應用,則不在《周易》上,而散置於外,保留在道家的《連山》、《歸藏易》中。

                                                                   《文言》--人文的思想體系

         現在象數方面暫講到這裡為止,再繼續講易理。前面說過了乾卦的卦辭、爻辭、《彖辭》和《彖辭》,有 三個不同點:第一是乾卦構成了文化思想的卦辭和爻辭的觀念;第二是《彖辭》,是對乾卦卦辭和爻辭的解釋, 由這一段解釋看出來,孔子把《易經》原來科學的東西,變成人文文化的哲學思想;第三《彖辭》也是把科學的 東西變成人文文化的哲學思想,但是連帶以天文太陽系統的現象作為象徵,以星象來說明道理。可見代表中國文 化的《易經》文化,在上古起碼經過五百年一變。這五百年當中,對《易經》這套思想法則的演變,可見每一時 代思想,每一法則都在演變,沒有辦法固定停留。古人的演變還比現代少,現代的演變更大,過去三百年當中, 出了五十萬部書,現在是三年當中出五十萬部書,這不能說對文化思想沒有影響,這就說明文化思想在演變。

         現在看到的《文言》,據說是孔子作的,這是孔子研究《易經》「乾」、「坤」兩卦的心得報告,不是小 孩子念書「白話」、「文言」的文言。這裡所謂的「文言」,是現代所謂的「思想體系」,變成文字,謂之文 言。在晉朝以前,《文言》並不放在乾卦的內容之中,而是放在《繫辭》當中,是晉代王弼將《文言》放在乾卦 中,以下我們開始研究《文言》的本文。

                                                                                      盡善盡美的人生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

         這是白話文,很簡單,我們都看得清楚,這是孔子研究《易經》以後,對於文王所作乾卦的卦辭「元、 亨、利、貞」四個字的內涵所包括意義的解釋。當時對於周文王所作這四個字的乾卦卦辭,究竟是科學的還是哲 學的?人們不知道。前面我們了解,《彖辭》屬於科學的,《彖辭》偏重於人文思想。《彖辭》和(辭》是同一 時代產生或作於兩個不同的時代?也是問題。現在孔子在《文言》中對「元、亨、利、貞」四個字的解釋,完全 納入人文思想的範圍中,對於宇宙物理科學方面都不管,這也就是儒家思想的開始。他對於「元」字,強調善 的,善的思想,善的行為,一切好的一面的成長,才夠得上所謂元,這是代表萬物的開始,但這是好的一面的開 始,叫作「元」。亨則是好的集合,嘉是良好的意思,良好的很多因素集合起來,成為好的集合,才夠為亨。利 則要達到和的利,和在現代的觀念是和平,怎樣才能和平?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能相和嗎?要恰到好處的相 和,最適宜的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假使我有利,你沒有利,乃至損害到你,而你得了利,一定會損害到他, 這種有損另外一人的利,並不是利的目的,也不是利的定義;這裡的利,是兩利,彼此間都有利,才夠得上利。 至於貞,則是一件事物的中心,一些團體中有幹事,這個職務名稱,就是從這裡來的,核干,中心就是貞。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體,利物足以和義,貞國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這裡再度引申一下,發揮上面的四點,這也就是儒家思想,孔子講的人文文化教育的目的。一個人受了教 育以後,要具備元、亨、利、貞四個字,才夠得上作為一個人,亦即要養成「懷仁足以長人」。自己的胸襟,內 在愛人,才能夠領導別人。「嘉會足以合禮」,一切的嘉會,人與人之間相處得很好,才能合禮。禮即是中國文 化《禮記》中所標榜的社會,亦即是今日我們所標榜的康和利樂的社會,才能實現。「利物足以和義」,儒家思 想中有「濟人利物」的話,「物」字不只是指動物、植物、礦物,在古代的「物」包羅很廣,等於現代語「這個 東西」的「東西」,是一個抽象名詞。「利物足以和義」的利物,意思是我們人類應該利物、用物,而不被物所 用。現代西方來的文化,人都被物所左右了。「貞固足以幹事」,養成內在堅貞,意志堅定,然後可以做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這是孔子的結論。

        孔子研究乾卦,到這裡完全拉到人文思想這方面來了,啟發了後來的唐宋之後一般儒家研究《易經》的路線,沒有走往象數方面去,沒有向科學方面走了。

       下面的解釋亦是在人文文化方面,但有所不同,我們也可以由此認識儒家、認識孔孟思想。

                                                                 特立獨行--默默無聞的潛龍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門,樂則行之,優則速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初九爻的爻辭說「潛龍勿用」是說的什麼呢?前面已經有了兩個解釋,現在孔子解釋,龍的精神是看不到 的,不會完全給人看見的,一個人如道家老子說的功成名遂身退。幫忙了人家,人家還不知是誰幫了忙,就是 「龍德而隱」的道理。一個人做到社會外界環境儘管變,自己不易乎世,不受外界變的影響,自己有堅定獨特的 思想,也不要求在外面社會上成名(孔子、老子、莊子都走這條路線),不成乎名。當這個世界不能有好的時 候,自己隱退了,不求表現,亦不求人知,默默無聞,而不煩悶,真的快活、樂觀,不讓憂煩到心中來,更重要 的是這種精神能堅定不移,確乎其不可拔,毫不動搖,這就是初九爻的潛龍。現在經過孔子這一解釋,「潛龍勿 用」的勿字下定義了,這勿字是表示原來有無比的價值,並不是不能用,亦非不可用,而是自我的不去用。孔子 的一生,是做到了「潛龍勿用」的精神。

                                                                        領導者的修養與風範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孔子對九二爻的解釋,是講一個領導人的風格德性(當然所謂領導人,不只是最高的領導人,一個小單位的 主管乃至一個家長,都是領導人),有如龍的德性,是至中至正。人要達到至中至正,先要養成胸襟的偉大。以 西方哲學而言,要絕對客觀,平常的話都要講信,平常的行為都要小心,要防止自己產生歪曲的思想和不正確的 觀念,隨時存心誠懇,對於世界有了貢獻,乃至挽救了時代社會,自己並不驕傲,並不表功,不認為自己了不 起,有很厚的道德,又能普遍地感化別人,這是九二爻爻辭的意思,這是領導人的修養標準。這裡孔子把九二爻 的爻辭完全解釋成人文思想的修養,要做一個領導人,便要中正、存誠、信言、謹行,功在天下也不傲慢,能夠 普愛天下人,這就是九二爻的意思。

                                                                              知至至之知終終之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這裡孔子解釋乾卦第三爻的爻辭,可作為每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標準。進德的意義,這要注意,看到秦漢 以上的書中的德宇、道字,不要拿後世「道德」的觀念連起來用。這裡的「德」字,雖然有後世道德的觀念,但 在五經中「道德」兩字連在一起的很少。古書中的德字是指行為,多半是代表「成果」。進德就是說求進步,修 業則包括了學問、技能。孔子研究第三爻的結果,認為是指一個人慾如何進德修業,都要這樣戰戰兢兢的小心。 他並解釋,「忠信,所進德也。」什麼是「進德」?在孔子人文文化的思想中,人的修養,要做到「忠信」這兩 點。所謂「忠」,就是前面所說的「閑邪存其誠」。古代的「忠」字,不要用唐以後一定要殺了頭,才算忠臣的 「忠」字觀念來註解。古代對於「忠」字的解釋,是對人對事沒有不盡心的為忠。言而有信,信自己,信別人為 信,這是進德。至於修業,要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者也。後世將文章寫好稱作修辭,文學院有「修辭學」的課 程,研究怎樣把文章寫得美,古人稱推敲。《易經》中的修辭,假如也是這個意思,那麼好了,古人教人修業, 只要把文章寫得美就行了,當然絕對不是如此。《易經》上的修辭所含的意義,包括了言語、文字和行為,要和 辭章一樣。古代「辭章」的觀念,並不是限於白紙黑字的文字著作,而包括了待人、處世、做事乃至於都市建築 的設計,都是修辭。所以「修辭立其誠」,就是說言談舉止方面,做人要誠懇,這是居業的條件,無論做任何事 業,做官也好,做工程師也好,乃至當清道夫也好,講話要得體,風格很夠,本位站得住,這就是修業,這是孔 子對進德修業的解釋。

        這還不算,下面他繼續發揮:「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 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這可難了,這也是精義所在。這裡是說,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對自 己、對人、對事,知道機會到了,要把握機會,應該做的就做。看歷史就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幾個人變法,第一 個是春秋時的商鞅變法,還有一個是宋代的王安石變法。秦以前原來是公田制度,商鞅變法,一變而為私有財產 制,結果商鞅自己弄到被五馬分屍。但是他的辦法好不好呢?好得很,自商鞅變法,秦漢以後,因為私有財產 制,產生了最古老的私有思想,社會繁榮富足。到了宋朝王安石,也想走變法的路子,最後又失敗了。但王安石 的所謂新法到底好不好呢?後世評論他是了不起的大政治家,但他不能「知至至之」,那個時代的趨勢還沒有 到,他雖有高度的思想,高度的辦法,可是沒有用處,所以要「知至至之」,時機到了便做,則剛剛好,就可與 幾也。什麼是「幾」?就是知機,未卜先知,就是知這個幾?等於看電視,手剛搭上開關,在即開未開之間,那 一剎那就是幾,要有這樣恰到毫顛的高度智慧,看準了,時間到了,應該做就做,對了便可改變歷史。「知終終 之」,就是看見這件事,應該下台的,就「下次再見,謝謝!」立即下台,永遠留一個非常好的印象在那裡。但 這個修養很難做到的,孔子、老子都是這個思想。老子說的「功成、名遂、身退」,就是知終終之。但「知終」 的「知」很難,如懂了這個道理則「居上位而不驕」,雖然坐在最上的位置,也不覺得有什麼可驕傲的,這如同 上樓下樓一樣,沒有永遠在樓上不下來的;那麼在下位也無憂,因為時代不屬於自己的,所以人生隨時隨地要了 解自己。所謂乾乾因其時而惕,要認識自己,時間機會屬於自己就玩一下,要知道玩得好,下來也舒服,這樣縱 或有危險,但不至出毛玻從這裡就看到孔子的思想就是一個「我」,人生如何去安排我,每一個人把自己的自我 安排對了,整個大我也安排對了,有許多事往往是因為這個「我」安排得不好,把整個事情砸爛了。               轉載自:【實修驛站】  原文: http://www.shixiu.net/nanshi/zhuzuo/yjzs/4307.html
推薦閱讀:

摩納哥打尤文圖斯,大家看好摩納哥的青春風,還是尤文?
大家都是如何評價戲說乾隆的?
香港四大家族之何家族譜(四)
太歲符五大誤區 我跟大家糾正一下
看了奇葩說之後,大家都是如何評價王佩瑜?

TAG:幸福 | 南懷瑾 | 易經 | 周易 | 幸福指數 | 提高 | 大家 | 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