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賞析訓練題精選

[南呂]四塊玉·馬嵬坡

  馬致遠

  睡海棠,春將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亂。不因這玉環,引起那祿山,怎知蜀道難!

  1.「南呂」是宮調,「四塊玉」是_______,「馬嵬坡」是_____。

  2.對這首元曲的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

  A.「睡海棠,春將晚」,這是以花喻人,說楊貴妃就像晚春時節的睡海棠一樣嬌柔嫵媚。

  B.「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是說楊貴妃恨不得讓唐明皇把她像海棠一樣放在手掌上把玩觀賞,表現了她恃寵嬌恣的心態。

  C.此曲前半部分(以「不因」為界)主要是描寫,著重寫了唐明皇與楊貴妃荒淫作樂的生活,簡明精鍊,為後文的議論作了很好的鋪墊。

  D.此曲化用了李白「蜀道難」的典故,是為了說明唐明皇因紅顏誤國而倉皇西逃,前路莫測。

  3.有人說此曲後半部分把安史之亂的主要責任歸咎於楊貴妃,是沿襲了「女色誤國」的傳統論見,體現了作者的偏見,你是怎樣認為的?請簡要談談看法。

  [雙調]沉醉東風·重九

  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注]①紅葉:唐代有紅葉題詩配佳偶的故事。傳說某宮女題詩在紅葉上,投入御溝隨水飄出宮外,被一書生拾得,後來終於巧結良緣。②白衣送酒:陶淵明重陽節在宅邊菊叢摘菊,好友王弘派僮僕(白衣人)前來送酒。陶淵明當即酌飲,醉而歸。白衣,古代官府衙役小吏穿白衣。

  1.這首元曲主要使用的修辭手法是______和______兩種。

  2.對這首元曲的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

  A.最後兩句,作者希望有朋友差白衣人送酒來供他一人獨酌以消愁。

  B.第二句的「黃花」是指黃色的花,和第一句的「紅葉」形成色彩的鮮明對比。

  C.這首元曲是一篇觸景生情之作,雖沒有特別的社會意義,但用詞鑄句,描摹景物,以及創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頗具藝術功力。

  D.首句使用了紅葉題詩的典故,表現作者偶遇佳人的美麗愛情。

  3.請找出能體現暮秋特徵的景物形象,並說明它們和抒寫愁情的關係。

  

  三、

  [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

  喬 吉

  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乾。露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1.這首元曲的開頭運用了_______的神話傳說。

  2.對這首元曲的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

  A.「雪練寒」,「雪練」指瀑布雪白如長長的白絹;「寒」,是說處在寒冷的季節里。

  B.作者描寫地上瀑布,卻從「天機」落筆,打通天上人間,給讀者提供開闊的視野和想像的空間。

  C.最後三句連用三個比喻寫出瀑布的動態,以「白虹」、「玉龍」、「晴雪」為瀑布繪聲繪色,以「飲」、「下」、「飛」極寫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飛濺的氣勢。

  D.這首元曲形象鮮明,氣韻生動,主要得力於誇張的成功運用。

  3.這首元曲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選取其中的一種,說說其表達效果。

  

  四、

  [黃鐘]人月圓·吳門懷古

  張可久

  山藏白虎雲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歸興,香柑紅樹,鱸膾銀絲。白家池館,吳王花草,長似坡詩,可人憐處,啼烏夜月,猶怨西施。

  1.這首元曲題材上屬於__________類,曲牌是

  。

  2.對這首元曲的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

  A.「香柑紅樹」句中的「紅樹」是指桔子成熟時的紅桔樹,是洞庭山的最美風景。

  B.這首元曲的開頭兩句運用擬人、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完整的虎丘景物圖。

  C.全曲從「吳門」這一特定環境出發,以懷想春秋時代吳王夫差的事迹為主,兼及白居易和蘇東坡,主次分明,抒發了隱居的思想。

  D.「長似坡詩」中的「詩」是指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3.試說說這首元曲共使用了幾個典故,選取其中一處,說說其表達效果。

  

  五、

  [雙調]水仙子·西湖探梅

  楊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壺,竟往西湖探老逋,騎驢踏雪溪橋路。笑王維作畫圖,揀梅花多處提壺。對酒看花笑,無錢當劍沽,醉倒在西湖!

  1.這首元曲所提到的老逋即北宋濤人林逋,謚號「__________」,因隱居孤山植梅養鶴,有「___________」之稱。

  2.對這首元曲的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

  A.曲中提到的「老逋」,是以人喻花,顯得口吻親切。

  B.「無錢當劍沽」,實寫作者為了賞花買酒,沒錢把佩劍當了也心甘。

  C.曲中寫「兩笑」,前者笑王維畫不出梅之嬌態,後者笑自己賞花太痴。

  D.作者首先點破景色,接著層層描寫自己雪天覓梅的豪情逸興。

  3.這首元曲作者自身形象鮮明,請說說作者在曲中是怎樣的形象。

  

  六、

  甲

  [越調]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乙

  [越調]天凈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1.甲曲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

  2.對上面兩首元曲的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

  A.乙曲和被稱作「秋思之祖」的甲曲,無論是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

  B.乙曲開頭寫落日、殘霞籠罩著孤村,老樹寒鴉之間輕煙縹緲,給人以恬靜、歡愉之感。

  C.甲曲中的「小橋流水人家」,是對「天涯」風光的熱情讚美。

  D.甲乙兩曲均以秋為寫作對象,均是羅列名詞或名詞短語以塑造意象,表達秋思,人與物結合,情與景交融,同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3.像上面兩首元曲羅列名詞或名詞短語以塑造意象的寫法,中國古典詩歌中還不乏其例,請再舉出一例,說說這種寫法的妙處。

  

  七、

  [南呂]一枝花·春日送別

  劉庭信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日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1.這首元曲,「南呂」是_________,「一枝花」是_________,「春日送別」是題目。

  2.對這首元曲的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

  A.此曲言辭俊麗,通篇運用整句,使這幅春圖的形象更鮮明,色調更和諧。

  B.「東君」是司春之神,「鶯花」是鶯啼花落之意,泛指春天景物,這裡指代所送別的人。

  C.結尾兩個問句連用,有力地表現了主人公送別時的傷懷之情。

  D.「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意思是雨隨著花瓣的飄落而傾灑,風趁著柳條的稀疏而勁吹。

  3.賈仲明《錄鬼簿續編》評價這首元曲「語極俊麗」,試結合第一、二句對這一特 點加以說明。

  

  八、

  [雙調]殿前歡·觀音山眠松

  徐再思

  老蒼龍,避乖高卧此山中。歲寒心不肯為梁棟,翠蜿蜒俯仰相從。秦皇舊日封,靖節何年種,丁固當時夢?半溪明月,一枕清風。

  【注釋】①觀音山:指今揚州的觀音山。②避乖:與世迕離,避離世亂。乖,抵觸。③秦皇舊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樹為五大夫。④靖節:指陶淵明,私謚「靖節」。其《歸去來兮辭》有句:「三徑就荒,松菊猶存。」⑤丁固:三國吳人,任尚書時曾夢到松樹生其腹上,後封大司徒。

  1.這首元曲採用____________的手法,讚頌隱士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操和淡泊情懷。

  2.對這首元曲的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

  A.題目中的「眠松」,指作者在觀音山的松間倒卧而眠,表現其自在之態。

  B.曲中「高卧」,既緊扣「眠松」之卧態,又切合蟄龍冬卧之特徵,以龍喻松,復以松擬人,修辭堪稱警策。

  C.結尾二句,寫作者要與明月清風為伴,超塵拔俗,婆娑瀟洒。

  D.「秦皇舊日封」三句是說這是一棵秦皇所封、靖節所種、丁固所夢的松樹。

  3.末句「一枕清風」的「枕」字用得很特別,請聯繫全曲,說說這個「枕」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

  一、

  1.曲牌;題目

  2.A(B錯,此句的主語是唐明皇,系「明皇恨不得掌中看」的倒文,此項誤作主語為楊貴妃;C錯,此曲前半部分主要是敘事,用了「睡海棠」、「掌中看」兩個生動的比喻,而非主要是描寫;D錯,用了「蜀道難」的典故,主要用來諷刺唐明皇荒淫誤國,倉皇西逃的結局,與「前路莫測」無關)

  3.同意:後半部分的議論是把安史之亂的主要責任歸咎於楊貴妃,是體現了「紅顏禍水」的傳統偏見,這一點體現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是封建意識,是不足取的。

  不同意:後半部分固然是把安史之亂的主要責任歸咎於楊貴妃,但不能把此部分和前半部分割裂來看,前半部分的「恨不得」三字已經把矛頭直接指向唐明皇,「霓裳」的荒淫誤國既有楊貴妃的責任,也有唐明皇的責任。再說,懷古詠史的詩,其根本意圖還是為了諷諫當朝統治者,為當朝統治者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而不是為女人提供某種訓誡,只是囿於忠君之道,不便揭破罷了。

  如還有別的看法,只要能符合原意,自圓其說即可。

  二、

  1.對仗(對偶);用典

  2.C(A錯,這裡作者運用「白衣送酒」的典故,是希望有朋友來跟他一起喝酒,而不是希望朋友差白衣人送酒來給他一人獨喝,這點從「誰肯」也可看出;B錯,黃花是指菊花;D錯,紅葉題詩固然是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但這裡無此意,只不過取「題紅葉」三字與下句「賞黃花」構成對仗而已,是作者雅興之所在)

  3.像紅葉、黃花、落月、衰柳、寒蟬、稀疏雁影、清瘦山容等,都體現出了典型的暮秋景物特徵,附著上了作者濃郁的主觀感情色彩,清冷衰颯的秋景與淡淡悲涼的愁情緊密結合,達到了情與景的有機交融。

  

  三、

  1.織女

  2.B(A錯,「寒」,是說瀑布之高,似從天而降,令人似覺生寒意;C錯,「繪聲繪色」應為「繪形繪色」;D錯,主要得力於比喻的成功運用)

  3.使用的修辭手法有用典(如開頭織女的傳說)、對偶(如鼎足對「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比喻(如借喻「雪練」、「冰絲」、「露華」,明喻「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等。用典是寫瀑布之高之神奇,打通天上人間,給讀者提供開闊的視野和想像的空間;對偶是為了使句式更為整齊,增加氣勢,描畫瀑布動態更為有力;但這首元曲主要得力於比喻的成功運用,尤其是後三句,以「似」字提起,以「自虹」、「玉龍」、「晴雪」為瀑布繪形繪色,以「飲」、「下」、「飛」極寫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飛濺的氣勢,神形俱現,極為壯觀。通篇比喻迭出,多方設喻,既描畫了瀑布的靜態(「高垂」、「懸」是以靜寫動),又寫出了他的動態;既描畫了瀑布的色彩形狀,又寫出了它流走飛動的神韻。雖然全篇不見「瀑布」字樣,壯美奇偉的瀑布卻生動形象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四、

  1.懷古;人月圓

  2.C(A錯,「紅樹」也指山上的楓樹,秋來葉子深紅一片,與紅桔爭相輝映,景色尤為美麗;B錯,無比喻手法;C錯,是指蘇東坡的《虎丘寺》詩。)

  3.共使用了9個典故,「山藏白虎雲藏寺」,「山藏白虎」包含一個虎丘來歷的故事,「雲藏寺」暗含蘇東坡《虎丘寺》中「東軒有佳致,雲水麗千頃」的詩句;「洞庭歸興,香柑紅樹,鱸膾銀絲」含有范蠡功成歸隱泛舟太湖、陸績懷揣紅桔從楓林歸來贈母、張翰不圖名爵而回鄉欲吃鱸魚細絲三個典故;「自家池館」是白居易遺迹,「吳王花草」暗用李白「吳宮花草埋幽徑」(《登金陵鳳凰台》)詩句;「啼烏夜月」是「月夜烏啼」的倒文,暗含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楓橋夜泊》)的詩句;「猶怨西施」暗含越王勾踐用大臣之謀,獻美女西施與吳王夫差,導致吳亡的典故。這首元曲以懷想吳國的事迹為主,兼及白居易與蘇東坡,「洞庭歸興」三句,更是暗含三個典故,不僅切合懷古之題,而且寫出了洞庭之美,表達了作者想要歸隱的思想。作者讓這些內容與景物描寫相結合,不論寫哪個人物,什麼思想,都緊扣寫景,情景俱勝。

  

  五、

  1.和靖先生;梅妻鶴子

  2.D(A錯,「老逋」借指梅花,是借代,不是比喻;B錯,並非實寫,而是用以抒發作者那種一發不可收的激情和狂放之態;C錯,後者笑是自己與梅花相視而笑,寫自己與梅花的默契,兩情相悅)

  3.作者雪晴後去西湖踏雪尋梅,對酒看花,醉倒西湖,好一個瀟洒、疏狂的詩人形象。這個「醉」字,明為酒醉,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西湖梅花也。作者與梅花相視而笑,兩情相悅,便陶醉在這美好境界中。梅花傲雪而開,幽獨嫻靜,是一種人格和情操的象徵,作者踏雪探梅,一醉花前,正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冰雪懷抱和審美情趣,表達了對這種高潔品格的景仰和追求。(意近即可)

  

  六、

  1.流落天涯的「斷腸人」/離人/遊子

  2.A(B錯,落日、殘霞、孤村、老樹寒鴉等意象,只能給人以缺乏生機的冷寂之感;C錯,「小橋流水人家」那是異鄉,不是故鄉,自己無處投宿,仍是表現遊子的漂泊之感;D錯,乙曲秋景雖多,卻乏秋思,景中寡情,不可能像甲曲那樣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3.答案示例:如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這兩句純用名片語成的詩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有強烈特徵的景物羅列一起,雖無動詞,卻像電影蒙太奇一樣,具有奇妙的動態畫面效果,一幅《羈旅早行圖》宛然在目。

  

  七、

  1.宮調;曲牌

  2.C(A錯,前四句是兩個對仗工整的整句,後幾句是錯落參差的散句;B錯,「鶯花」是鶯啼花開之意,這裡指代抒情主人公;D錯,與前兩句相關,「絲絲風」不可能「勁吹」,「點點雨」也不可能傾灑)

  3.①這兩句對仗工整。以詩人曲,借對仗藝術使這幅春景圖形象更鮮明,色調更和諧;②疊詞運用,增加音樂美。「絲絲」、「點點」兩個疊詞,既增加了音樂美,同時把春天特有的輕柔、甜美的韻味也透露出來了;③形象互相映襯。以風寫楊柳,以顯其風流,楊柳襯托風,以顯其輕柔;以雨寫梨花,以顯其聖潔,梨花帶雨,更顯其清麗,風與楊柳,雨與梨花,相互襯托,相得益彰,使春天的景象更加鮮明。

  

  八、

  1.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2.B(A錯,「眠松」,指倒卧橫生的松樹,非作者在松間倒卧而眠;C錯,是卧松與明月清風為伴,非作者;D錯,是疑問,不是肯定,表明卧松之歷史悠久,閱盡人世滄桑)

  3.用一個「枕」字可以突出「眠松」形象,照應題目,這株蒼松,眠卧山間,看明月,聽清風,超塵拔俗,婆娑瀟洒;再者,用「一枕」,很容易和「夢」聯繫起來,清風徐徐入夢,反映出詩人置身此境,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物我融一的境界。
推薦閱讀:

綜述:如何確定組間休息時長?
眼神訓練_張曄的博客
短跑訓練
變數決定了什麼?間隔篇(一)
日新筆錄:2018/03第12周 #updated 03/25

TAG:訓練 | 元曲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