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子出家魔攻震動

一子出家魔攻震動 出家(梵語pravrajya)是什麼意思呢?出家就是出煩惱之家、出生死家、出六道輪迴之家、出三界家、出染污不凈家,現在分別敘述如下:

  出家有五義:一、出煩惱家。二、出生死家。三、出六道輪迴之家。四、出三界家。五、出染污不凈家。

  一者、出煩惱家:當人不能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不是人,人是有煩惱的,各人所處的環境背景不同,所引發的煩惱也就不同,因為我們是薄地的凡夫,若遇到種種逆境與順境,境界當下轉變不過來,一旦轉變不過來,心就生煩惱而痛苦;出家就是出這個煩惱之家。

  煩惱(梵語klesa)差別相很多,煩惱是總稱,是看什麼煩惱來說,譬如子女不孝而生煩惱;失意的政客心生煩惱;夫妻感情不融洽而生煩惱;家境不如意而生煩惱;為家庭奔波而生煩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生煩惱;上班時上級主管施加壓力而生煩惱;兄弟姊妹、公婆與媳婦、親戚、不能協調,不易相處而心生煩惱;想要得的東西,因得不到而心生煩惱;若得到了這東西,欲捨棄而舍不掉心生煩惱;生離死別心生煩惱;與無緣的人相處,境界轉變不過來心生煩惱……等等。

  總而言之,這一連串的煩惱,各人所得皆不同,所以煩惱有差別,我們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當下就是要出這個煩惱叢生的家,內心有無量無邊的煩惱,煩惱相聚在心裡,如同一個家庭,所以稱為煩惱家。

  出家修行不只是出俗家而已!還要出煩惱家才對;若是出家不出煩惱家,等於空出家;空出家,又何必出家呢?所以出家要出煩惱家,才能得證無上菩提,證入大涅槃。

  二者、出生死家:我們無量劫輪迴以來,一世又一世,一生又一生,一段又一段,生而又死,死後又去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無止息,不罷不休!我們被稱為凡夫眾生,就是生死未了,受生死所支配,忽而帶到三善道,忽而帶到三惡道,自己做不了主,被生死的業力所控制,由不得我們自在,生死大洪流,把我們系縛,控制我們不得自由自在,如家庭把我們束縛與控制一般,使得身心受其擺布,所以稱為生死家。出家修行者,就是要出這個生死家,生死家一旦出,當下就無家,無家處處家,這樣一來才是真出家。

  三者、出六道輪迴之家: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羅、地獄、惡鬼、畜牲,六道輪迴如同鐵煉互相鉤鎖,緊密不松,又如同車輪周旋不停,六道輪迴以來,也是如此,一下子當人,一下子當惡鬼,又一下子當天人,又一下子當阿修羅,輪迴不停,我們在六道輪迴當中,就是無法突破六道圈子以外,跳不出六道,受六道所支配,六道輪迴如同一個家,所以稱為六道輪迴之家。我們出家修行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出離六道輪迴之家,免受六道輪迴的束縛,因而解脫,得大自在。

  四者、出三界家:三界就是欲界(梵語kama-dhatu)、色界(梵語rupa-dhatu)、無色界(梵語arupya-dhatu)。三界以內都是在生死輪迴的範圍。三界以內是眾生造業之處,又是眾生所住之處,三界是眾生造業所感,造惡業所感的三界,是不理想的世界。三界裡頭有無常變化,有無量的缺陷,有無量的逼惱,我們生活在三界里,迷惑三界而不自覺,又被三界所束縛,欲逃脫卻逃脫不了,所以我們常說,三界如牢獄,人被關在牢獄是很痛苦的,是不自由的,所以,出家修行,入佛教門,就是為了出三界苦而出家。

  佛遺教經云:「汝等比丘(梵語Bhiksu),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正是此意,一切世間動不動法就是指著三界而言,三界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有無量缺陷與痛苦,因此,佛陀勸導比丘們,要常常一心一意,勸求出離三界的煩惱。三界如家,出家就是要出三界的煩惱家,不再受煩惱所系縛,因而得大解脫。

  五者、出染污不凈家:我們會有煩惱,有生死,有六道輪迴,無法出三界,都是這顆染污不凈的心在作怪。心能為善,也能為惡、為善為惡不離此心;我們要解脫證入涅槃,不離此一心;要受輪迴往返不停,也不離此一心,修行者若能從心地上用功著手,凈化這顆貪嗔痴之心,必能自性解脫。

  這心地染污五欲(梵語panca kamaha)六塵(梵語sad visayah),心境相對,起了染污不凈的分別心,念念不舍,念念執著,這無量的分別心,如同一個家庭,所以稱為染污不凈之家。出家修行就是要出離這個染污不凈之家,如是而出家,方不愧是大丈夫出家兒。

  如上所說,已經把出家的五種義理表明了一番,相信大家對出家的真義,也已經有了深刻的概念,因而能正見出家的本意。正見出家的動機,才不至於對出家有模糊不清的感受,似是而非的感受,模稜兩可的感受,人云亦云的感受,混淆視聽的感受;如果能夠正見出家的含義,而導歸如來正法,安住如來正法,有所歸程,此人福報乃不可思議,不可臆測,難思難量,已於無量劫前所種善根,世所稀有,何以故?此人已得正見如來正法,若得如來正法,終無墮落之危!

  六祖慧能大師云:「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正當如是。

  佛門****若秉持正見而修行,必得道果,必證菩提(梵語bobhi),終無墮落之有,是故:

  雜阿含經云:「若人生世間,正見增上者,雖歷百千生,終不墮地獄(梵語naraka)。」這已經很明顯的啟示正見的重要性,正見如分水嶺,願我佛門****,共遵共修此一正見,是名與佛有緣,在佛左右,究竟終了,必得圓滿佛道。

  為什麼一子出家,魔宮震動呢?因為我們過去無量劫以來,在六道輪迴當中,免不了會與六道眾生結過恩怨仇敵,也免不了虧欠六道眾生的生命債、感情債、財物債,我們一旦發心要出家剃度而修道,魔王魔女魔民會來阻礙我們的出家,使出家不能如願;假使讓我出家修行而解脫生死,脫離六道輪迴,這些魔王的眷屬就無法向我們討債了,所以我們發心出家修行的時候,免不了有許多障礙,阻礙我們的出家行動,甚至於有生命的危機。現在舉一個例子來說:

  於中華民國六十九年的年底,中國佛教會每一年一度都有傳受三壇大戒(沙彌戒壇、比丘戒壇、菩薩戒壇),那年是在高雄市龍泉寺傳授三壇大戒,來報名受戒的新戒****很多,男眾新戒子有一百餘位,女眾新戒子有三百餘位,總共有四百多位新受戒****。

  報名的那一天,我看見一位男眾的出家青年人,相貌很莊嚴,他走近報名的櫃檯邊,想報名受戒,正在此時,這位青年的男眾,突然發瘋,雙手亂揮亂舞,大吼大叫,又哭又笑,整個報名的會場,被他弄得亂紛紛,前後有三十分鐘的擾亂現場,一片混亂,後來透過人事關係,把這位青年的男眾硬性抬回常住,因此無法受戒。

  像這種情況,佛門稱為業障(梵語karmava)現前,無量劫以來所造的惡因,就在此刻欲報名受戒之時,因而受報應,當下發瘋不醒人事,雖然已經出家落髮了,他想要報名而受戒,只可惜無量劫以來的冤親債主,恩怨仇敵,是無法放過他的,一旦放過他去受戒,就無法討回這筆舊債,因此,在報名的一剎那間,把這位青年的男眾當下整得發瘋,精神錯亂,哭笑皆非,甚為可憐!

  還有另外一位,這一位是將近六十歲的老人家,也想來受戒,他已經順利的報名,也跟隨大眾排班,聽戒學戒,以及演練受戒的法規,一切都很如意,沒有什麼狀況出現,一直到受沙彌戒的前一天,業障當下現前,突然暴斃,措手不及,一命嗚乎哀哉!早不死,晚不死,就在要登壇受沙彌戒的前一天,才暴斃而逝,這就是分明業障現前,業障來障礙他的受戒,令他受戒不得成就;假使讓他受了戒,這些冤親債主,就無從討回舊債,所以絕對不可能放他一馬,能討債盡量討,能索命盡量索,能整盡量整,能破壞盡量破壞。

  我們要知道,冤親債主也是凡夫眾生,他是不跟我們談感情的,貪嗔痴具足,無明煩惱不休不止,隨時隨地都會向我們討債的,所以我們不可以抱著僥倖的心理,以為冤親債主要找到我,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因此就可以免受冤親債主的討債或摧殘,如果我們有這種心理意識的話,這樣是不對的,我們什麼時候被冤親債遇到,這很難預測,隨時隨地皆有可能的時候,所以,正信的佛門****,萬萬不可抱著僥倖的心理。

  民國六十九年,來受戒的兩位新戒****,剛好一老一少;一個在報名登記時,當下發瘋,精神錯亂,大吼大叫,業障現前,被冤親債主找到了,這個浩劫逃脫不過去,受戒不得成就,抬回常住;一位將要受沙彌戒的前一天,卻當下突然暴斃,業障現前,冤親債主找到人,向他索命,整死了。

  這是民國六十九年,傳受三壇大戒,兩位新戒****的情況,一老一少,一瘋一死的因緣果報。

  一子出家,魔宮震動。魔就是具有阻礙的意思,有破壞的意思,有邪見的意思,有染污的意思,未出三界的意思,宮就是周遭環境的意思。

  我們一旦發心要出家修行,那就不得了,我們四周的人,都一齊來阻礙、破壞、誹謗我們出家行動與動機,令我們無法脫離三界的牢獄,永遠沉淪六道當中,浪跡天涯。

  所以出家修行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考驗太多啦!如果沒有相當具足大雄大力之大丈夫行為,是出家不成的。

  所以,自古以來,多少英雄豪傑,屢次欲得出家修行,終不得成就;由此可知,出家要具有大福報,以及大勇猛之心,大魄力之心,大智慧之心,才能突破重重難關。

  徑山禪師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也。」正是此意。
推薦閱讀:

六十歲或者七十歲出家是否可行?
最近想出家了,有沒有比較好的寺廟推薦?
年輕人想皈依佛門求推薦寺廟?
如果一個出家和尚叫釋耶穌、釋基督、釋和華、釋安拉,會怎樣?

TAG:出家 | 震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