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詩詞創作漫談(轉)

當代詩詞創作漫談

――在北京詩詞學會中青年詩詞創作座談會上的發言

楊逸明

  當今時代,何謂「詩人」?記得有個詩人說:「詩人是商品時代苦苦堅持贈送禮品的人。」說來真有點悲壯!我們自費印刷出版詩集,到處送人,還不大有人要。我們苦苦贈送禮品,居然不受歡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詩詞不是精品。詩被冷落了,遠離了以政治為中心的官場和以經濟為中心的市場,詩成了「弱勢群體」。

  「五四」新文化運動,創造了新文學,產生了白話新詩。這是不可磨滅的功績。然而,一些先驅者對於傳統詩詞採取了全盤否定乃至打倒的態度。十年浩劫中,傳統文化、中華詩詞更是到了奄奄一息的時刻。中華詩詞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漫長時期,基本上處於生存、發展的極端困難的境地。胡適、魯迅、錢玄同等人甚至鼓吹要消滅漢字。錢玄同說:欲使中國不亡,非取消記載道教妖言的漢字不可!胡適說:漢字不廢,中國必亡。魯迅說:勞苦大眾身上的結核菌都潛藏在(漢字)裡面,倘不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魯迅又說:為漢字而犧牲我們,還是為我們而犧牲漢字呢?這是只要還沒喪心病狂的人,都能夠馬上回答的。先驅們呼喊要廢除中國戲劇,廢除中醫中藥……今天我們打算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貝,當年全成了先驅們深惡痛絕、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的革命對象。幸好到了今天,國畫不叫舊畫,古琴不叫舊琴,中藥中醫不叫舊藥舊醫,國粹京戲不叫舊戲,中國書法也不叫舊書法。然而,舊體詩詞,叫舊詩,常常帶有貶意,一直沿用至今。我們不必責怪近百年前的先驅們,但是如果百來年後我們還是這麼認為,我們就有點發昏了。

如今,有些人提出要振興中華詩詞,甚至提出要拯救中華詩詞。我覺得,漢字不滅,中華詩詞就不會亡。漢字的音、義、形,美奐美倫,舉世無兩。詩詞在演繹漢字的音、義之美,書法在表現漢字的字形之美。我總感到是中華詩詞拯救了我,我可拯救不了中華詩詞。如果沒有中華詩詞,我不知今天如何活法?我是把中華詩詞當作自己的事業,信仰,宗教。聶紺弩、胡風、李銳當年關在監獄裡還在創作詩詞,出發點恐怕不是為了拯救中華詩詞,當時他們自己生命的存活都發生了問題,應該說是中華詩詞拯救了他們,使他們終於度過了劫難。

  今天,中華詩詞漸漸在走出低谷。報紙上見過許多名人、領導的詩詞,赫然冠名「七律」、「滿江紅」、「沁園春」……除了湊成字數長短排列外,都是一些與七律、滿江紅、沁園春毫不相關的文字。一些知名度不低的作家,也寫舊體詩詞,卻寫得叫人啼笑皆非。誰要是上綠茵場不守規則亂踢足球,參加象棋比賽不照規則亂走棋子,一定會被人趕出場外。唯獨舊體詩詞不然,對於標榜為舊體詩詞卻不按舊體詩詞規則寫出的文字,大家(包括外行內行)照樣捧場,大報、大刊照樣開綠燈刊用。在這些人眼裡,舊體詩詞的規則可以說改就改,說廢除就廢除,有的人說這是「改革」,有的人說這是「大眾化」,有的人說這是「適應時代的需要」。舊體詩詞自己不會說話,只好任憑世人蹂躪、作踐。糟蹋、玩弄,到頭來還要依靠世人來「拯救」,來「從良」。

在上海的一次詩歌研討會上,有人提出,魯迅說過好詩到唐代已經被寫完了,所以當代的人不必再寫了。我說:閣下是寫遊記散文的,到現在似乎也沒有寫出一篇《滕王閣序》、《岳陽樓記》、《前赤壁賦》那樣的經典作品來,看來好的遊記散文到王勃、范仲淹、蘇軾已經寫完,閣下也不必再寫遊記散文了!這幾位是寫長篇小說的,寫到現在也沒有寫出《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紅樓夢》來,長篇小說到羅貫中、吳敬梓、曹雪芹已經寫完,你們也不必再寫長篇小說了!那幾位是寫文學評論的,寫到現在也沒有寫出《文心雕龍》、《詩品》來,好的文學批評到劉勰、鍾嶸已經寫完,你們也不必再寫文學評論了。我們生活在當代,為什麼我們的詩會被古人寫完?我們的前輩創造了科學文化藝術的高峰,不應成為我們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的理由。我們確實有輝煌燦爛的唐詩,使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代引以為自豪。可是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的前輩寫過好詩,我們自己就喪失了繼續寫出好詩來的信心。為什麼世人對於中華詩詞的要求就如此苛刻?我覺得,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創作詩詞,我們會寫出當代的詩詞精品來!

  會上又有人說:唐代有那麼多的好詩,為什麼當代人寫的好詩我一首也沒有讀到過啊?我發表看法:唐詩流傳到今天有《全唐詩》,大約五萬多首。可是真的為今天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所熟悉的作品,恐怕也只有幾百首,而能被一般的老百姓所熟悉並朗朗上口背得下來的恐怕就只有十、二十首了。唐王朝近三百年,如果以流傳下來並為當代人耳熟能詳的好詩有三五百首計,一年也就大約只流傳一兩首。這就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了!據統計,當代有幾十萬人創作詩詞,每天有五萬首詩詞誕生——相當於《全唐詩》的總數!以每天50000首乘以365天,得出的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在這個天文數字的詩詞作品中,如果有一兩首詩(詞)能夠流傳後世,我們的詩詞就象唐詩一樣輝煌!看來,誰在當代就能讀到這一兩首將來會流傳的好詩,比中福利彩票的大獎還難哩!所以說,當代有詩詞精品,可是絕對不會鋪天蓋地。

  創作格律詩詞,我有幾位長期的讀者,這是我熟悉的幾位有中等文化水平、喜歡閱讀各種文學作品(包括詩歌)、但自己卻不寫詩詞的友人。每次寫好詩詞,讓他們成為第一讀者。他們說不懂,就改到他們懂。他們說不好,就改到他們認為好。一直改到他們覺得有意思並認為滿意為止。當年白居易將自己的作品讀給「老嫗」聽,這「老嫗」們恐怕也不會是一點文化修養也沒有的群體。這實在是當今詩詞創作者極需重視的問題。作者群體的作品交流當然很重要,但這僅僅是類似於廚師之間的學習交流,都是免費品嘗,有許多人還帶一點門戶之見。只有在圈子以外有食客願意掏錢品嘗你做的菜肴,你這才能真正開成飯店。當今詩詞界,作者就是讀者,讀者就是作者,甚至許多作者還不願當讀者,作者只管寫,也不管誰要讀,寫了許多合格律但去詩甚遠的絕句律詩,卻埋怨讀者不懂詩。這樣的詩詞創作現狀,實在堪憂。哪一天詩詞界的小圈子(即使有號稱一百萬的創作大軍,也只是一個小圈子)以外也有了詩詞讀者,當代詩詞才真正有社會價值,中華詩詞事業的振興就真有希望了。

  我十四歲買了《詩詞格律》、《唐詩一百首》、《宋詩一百首》、《唐宋詞一百首》,開始寫格律詩詞。從此或一年一兩首,或一年十幾首,寫了三十多年。到一九九六年,我已經五十來歲。人生的經歷,有許多感想、感慨、感悟,想寫出來,想來想去決定採用詩詞這個形式。一天中午飯後從單位出來溜躂,在靜安寺的一家報刊門市部買到一本《詩刊》,見到有舊體詩詞高級培訓班,馬上報名參加。不久收到楊金亭老師的回信。 楊 老師看了我二十來歲到五十來歲寫的詩,說我寫詩的水平三十年在「原地踏步」。於是我每月寄三首詩,一學就是四年,可算是詩詞「本科」畢業了。一共寄了144首詩, 楊 老師精心點評批改,對我幫助極大。這些批改稿件我現在都完好保存著。楊老師說我學了四年,很努力,終於突破了一次自己。

通過詩詞創作,我總結了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寫出了《詩詞創作的「金字塔」理論》一文。現在擇其要談一談。我們可以先畫出一個三角形,從上到下分成三等分。

  三角形最下一部分是技術層面。包括平仄、粘對、拗救、押韻、對仗等。這個層面的功夫是熟練工的本領。人們的審美情趣原則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變化,避免單調的重複。漢字一字一形,一字一音,字分四聲,讀來抑揚頓挫,分成兩大類,平和仄。就象《易經》中分成陰爻和陽爻兩大類,分別組合成六十四卦,演繹天地萬物,變化無窮。平仄聲的交替是詩詞中最基本的一種變化。一句中平平後是仄仄,仄仄後是平平,要「交替」,這是為了每一句中產生變化。兩句中上句平平仄仄,下句是仄仄平平,上下要「對」,這是為了兩句產生變化,否則兩句會重複。兩聯中的前一聯的下句第二個字與後一聯的上句的第二字要「粘」,如果不粘,則前一聯和後一聯完全重複。這是平仄「交替」、「對」和「粘」的理由。對仗有對稱美,但也要在同中求異,不斷變化。對仗不要字字求工,主要部分對得工整了,其他就不要太工整。有經驗的詩人往往寬中求工,即在詩句中著意錘鍊幾個關鍵的字或詞,使之對得非常工整,其他的部分就不必十分嚴謹。押韻可以用「平水韻」,也可以放寬,用普通話新韻也無不可。其實詩詞好壞並不是由押何種韻決定的,大可不必非要爭得某種韻的正統地位後才吟詩填詞。為此爭得面紅耳赤有點「勞命傷財」。

  三角形的中間一個部分是藝術層面。包括意象、意境、語言風格、章法布局等。詩要形象思維。就是有了一個好的意思不直接說出來,卻找一個「形象大使」來說話。屈原在《離騷》中,以美人芳草為「形象大使」,來抒發對國家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有了意象,就要有語言跟上,寫到位。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引有一段話:「凡人作詩,一題到手,必有一種供給應付之語,老生常談,不召自來。若作家,必如謝絕泛交,盡行麾去,然後心精獨運,自出新裁。及其成後,又必渾成精當,無斧鑿痕,方稱合作。」要成為一個詩人,必須要具備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語言要有一種「熟悉的陌生感」,要做到這點很不容易。古代流傳至今的一些唐詩名篇,大多讀來通俗易懂,語言新鮮得就象是昨天才寫的,不象當代有些人的舊體詩詞,倒反而象是幾百年前寫的。詩的句式、用典、章法,都是需要不斷變化才能創新的。心裡有美好的感情,就象有了一泓清澈的源泉。有這種美好感情的人都可以寫詩。但是你如果把這泓泉水隨便地打開,就象打開一個自來水龍頭一樣,水是嘩嘩地流出來了,可是一點也不美。你必須讓這泓泉水流入石頭和草木構成的景緻之中,使之忽隱忽現,有時曲折,有時跌宕,有時聞其聲不見其水,這樣便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這才是詩!通常的「造景」程序的規律是「起承轉合」。但是各人有各人的造景手段和風格。如果只有一種模式,那就成了批量生產的商品,絕對不是詩。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變數越多,越精彩,吸引的人會越多。會三十六變是豬八戒,會七十二變是孫悟空。老孫還有很多妖魔鬼怪打不過,可見藝術沒有止境。又要會變,又要變出美來被人承認並且欣賞。

  三角形最高的小尖角部分是哲學層面。包括詩人的見識、襟懷、思想。掌握了技術層面和藝術層面的手法就象是學會了釀酒術,不要以為無論什麼水都能釀出美酒來,關鍵的問題是有沒有「好水」。只有優質的泉水加上精湛的釀酒技術,才能有美酒誕生。詩人的「心泉」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來源於天賦,所以古人說:「詩有別材,非關書也。」有了哲學層面的內容,所有的藝術,包括音樂、雕塑、繪畫、舞蹈、書法等,甚至自然科學,都可以進行對話和互相交流。有了這個層面的內容,詩詞作品給予人們的東西,可以比生活給予人們的更多。詩詞創作者嘔心瀝血,是為了用極為簡練的漢字,高度概括最豐富的思想感情。如果沒有這個層面,那麼,所有的藝術創作者,都只能成為匠氣十足的熟練工。詩人如果沒有哲學的思考,沒有人生的感悟,沒有自己的真知灼見,詩人也就成了詩匠。如果詩詞創作不能上升到哲學層面,就沒有了較高的立意,那麼以上所說的技術層面的打造和藝術層面的雕琢,都成了空忙,只能夠打造出平庸的詩詞作品來。詩人表現的思想是積極的,抒發的感情是健康的,說理的邏輯是正常的。詩人要感情豐富,思維敏銳,見識不凡,頭腦清醒。有了哲學層面的認識,詩人才會有天人合一的精神,悲天憫人的情懷,地球是人類和萬物的共同家園的思想境界。詩人會充滿憂患意識。憂患意識也常常是詩詞創作的重要動機之一。紀昀評論陸遊的《書憤》兩首詩時說:「此種詩是放翁不可磨處。集中有此,如屋有柱,如人有骨。如全集皆『石硯不容留宿墨,瓦瓶隨意插新花』句,則放翁不足重矣!」詩人不是不能寫風花雪月,但是全寫雕欄玉砌,就象只有磚瓦,而無樑柱,總造不成象樣的房屋來。陸遊說:「位卑未敢忘憂國。」當今社會堪憂者正多:國堪憂,民堪憂,市場堪憂,官場堪憂,環境堪憂,生態堪憂,地球更堪憂。詩人的憂患意識應該比世人稍稍拔高一些,超前一些。如果當今詩人,只憂曉風殘月,甚或飽食終日,無憂無慮,則詩人不足重矣!要達到哲學層面的高度,詩人們有各自的人生經歷和感悟方式。現在提倡和諧社會。和諧社會並不是詩人都不發牢騷了,詩人發牢騷,其實是好事,宣洩出來,才能平和。牢騷埋在心裡不發,表面和諧了,其實只是一種假象。

詩詞創作要有一個「臨帖」的過程。人們只知道書法創作有個臨帖的過程,否則路子太野,會缺少書卷氣。總不會有人看了一些王羲之、米芾、王鐸的帖,一字不臨,提起筆就搞起書法創作來。詩詞創作的「臨帖」過程,卻往往被詩詞創作者所忽視。所以許多詩詞愛好者,讀了些詩經楚辭、唐詩宋詞,提起筆就創作詩詞,卻老是進入不了詩詞的語境,把白話語言硬性壓縮增刪,符合平仄要求,以為就是詩詞,其實離開詩詞的語言要求還遠。我創作詩詞「臨過帖」。先是「臨」陸遊的「帖」,《劍南詩稿》我讀了好幾遍,後來「臨」元好問、楊萬里、黃仲則,這對我創作詩詞影響極大。後來我又學習新詩的手法。我不寫新詩,只寫舊體詩詞,但是我多年來一直自費訂閱《詩刊》、《詩選刊》、《星星》這些新詩刊物,學習新詩新穎大膽的意象塑造和語言錯位手法,獲益非淺。新詩和舊詩這對難兄難弟,在被世人看不起的情況下依然互相看不起對方。新詩的作者看不上舊詩的形式,有酒不願意裝進舊瓶,寧可將好酒散裝,讓人聞到酒香,卻難以永久儲藏,成了「散裝酒」(也有很多劣質酒)。舊詩的作者卻收藏舊瓶成癖,瓶中注滿水以為已經有了好酒,成了「瓶裝水」。

詩詞創作有三大快樂。一是創作的快樂。有了感想、感慨、感悟,寫出來,寫到位,絕對快樂。這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快樂。二是知音的快樂。寫出來的詩詞,居然有人閱讀,有人欣賞。知音必須包含兩個方面:說我的詩好能說到位,說我的詩不好也能說到位。這都很快樂!三是小名小利的快樂。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沒有那麼清高。小名小利,不必追求,但是如果有獎金和稿酬,來者不拒,照單全收,未嘗不可。我們創作詩詞,有了第一大快樂,足矣!再有第二大快樂,錦上添花,更好。第三大快樂,可有可無,不必當一回事,更不能當成第一大快樂。我們寫詩,寫的時候要認認真真當一回事,寫完就不要當一回事,因為沒有你的事,都是讀者的事了。可是現在有許多的人,顛倒過來了:寫詩時不當一回事,一氣呵成,一揮而就。寫完後當一回事了,又是求發表,又是買獎盃,宣傳炒作,忙碌得很。

                      ( 2006年12月23日 於北京)


推薦閱讀:

留取殘荷城市詩詞全集
刪稿
那些最美的中國成語
窮在鬧市無近鄰,富在深山有遠親。不要怪世界太冷漠,打鐵還需自身硬

TAG:詩詞 | 創作 | 詩詞創作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