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問何謂佛法所說:【 智慧的觀照 】?

一心1年前1樓佛教的智慧是指『沒有自我中心』的智識。自我主觀意識的判斷越少,智慧便越多。它可以從清淨的生活中產生,也可以從精進的修行中獲得。最基本的要求,是以分析的方法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要親身積極地如法修行。分析的方法,根據最基本的佛學,是指「無常」和「因果」的世界觀。一切事情都是因緣福德不可思議──主觀的自己,加上客觀的因素,現在的努力,加上過去宿緣及未來的機遇。『因緣』因果法,你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有什麼事一定發生和一定不發生,不是個人的自己能夠控制的,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其他的人,以及外在多變的環境。事實上,這世界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在因素變化中,而又能保持情況不變的。如佛法裡,便提供了方法,使我們瞭解自己、主宰自己,並且由淨化自己做起。出處《禪的世界》果皮1年前2樓若要能有「智慧的觀照」就要先名辨佛法中的「智慧」究竟指的是什麼?智慧可分成有漏的智慧及無漏的智慧:在佛道修行上會令解脫功德漏失而不圓滿的「有漏智」就是一般世間的世間智,意思是說世間俗人的智慧。(如管理學、心理學、哲學、科學、邏輯推理、工巧技術、學術學問、文藝的才能等,乃至有人說要如何待人處事的智慧:如何面對人生的困難而不退縮、要放下執著、要對人生充滿樂觀、要對人存有感恩的心...等等。簡單的說,這一切的世間智慧是與解脫生死無關的。)在佛道修行上具沒有漏失功德的「無漏智」則是佛法中所說的二乘人的「出世間智」以及大乘菩薩之「無生智:」二乘(小乘聲聞、中乘緣覺)的出世間智,目的是斷惑求解脫生死輪迴,入無餘涅。這就是所謂知世間一切法生滅無常,苦、空、無我,緣起性空,由此種的間出世間智慧的觀照,而斷結解縛。大乘菩薩的「無生智」廣大,可含攝二乘人的出世間智,但二乘人的智慧卻對大乘見道菩薩的般若智慧絲毫無法了知。這無生智般若有可依修習的次第分成:一、根本智;二、後得智,乃至成佛的一切種智,這一切的根本乃是由於有見道的根本智作為基礎。見道就是禪宗所謂的明心見性,親見成佛之性故。在成佛之前的所有智慧的修行,都是由於以「般若」智慧的觀照而成就的增上慧學。也由於此,才能有「照見五蘊皆空」,而可「度一切苦厄」。果皮1週前4樓要能智慧觀照,必先要有智慧,才能稱得上是有智慧的觀照。否則,有了不正確的知見,所見所知不是以智慧來觀,便成為虛妄分別。虛妄分別的現象,正是尚未獲得佛法智慧的法益的世間人,無量劫以來虛妄薰習、或被惡知識邪教導所產生的普遍現象。所以,我們才說「眾生無明」。所以對智慧的層次差別,便須正確且深可的詳加了知,不能混淆。般若:是梵語「智慧」的意思。但為何不直接用「智慧」,而卻要用「般若」?這當然有很重要的原因在,因為大乘佛菩提的世、出世間智慧,是不共二乘緣覺聲聞出世間智慧,當然更不用提外道凡夫的世間智慧。所以,以觀世間一切法──色、受、行、識「五蘊」,皆是生住異滅、無常、不自在、苦、空,都是緣起緣滅的虛妄法,這就是二乘解脫道的智慧觀照。了知這世間法的虛妄性、苦、無我,進而能知苦的來源、滅苦的境界、斷苦的方法,最後能證解脫果,乃至入無餘涅槃,不再於生死中輪迴就是二乘人的出世間智慧。但是單單二乘聖人這樣於世間一切法「五蘊空相」所出生的智慧,並不能成佛。因為成佛的正因是佛菩提的智慧,而這佛菩提的智慧,就是佛法中稱作「般若」的大乘菩薩的智慧,這是不共二乘的,也就是說這個智慧是尚未迴心大乘的聲聞緣覺二乘聖人阿羅漢、辟支佛所不知不證的。若問為什麼大乘的「般若」智慧,二乘聖人阿羅漢、辟支佛所不知不證呢?因為這個大乘的「般若」智慧,並不是從世間一切法──五蘊上的生滅性而證得的,而是因為大乘菩薩在無量劫以來的修行,經歷資量位的修行,在外門的六度萬行之後,值遇乘義菩薩僧─真悟善知識的攝受教導因而證得法界實相─不生不滅的如來藏真心所出生的智慧,這也就是禪宗的的開悟明心,見到本地風光。大乘勝義菩薩的智慧觀照,就是以所證的這個人人本有真實如如、清淨無為的空性如來藏作為根本所生的智慧來觀照,因此依於這個不落於五蘊境界的真實心的觀行,我們才能說真正的「照見五蘊皆空」。乃至悟後起修,所證得的後得智、別相智、道種智,乃至成佛的一切種智,莫不是以此「般若」做為修行依止的根本。相對於世間一切法的生滅無常,七轉識的虛妄心,菩薩所證的真心──亦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所說的真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所以我們說祂是空性心。而這個人人本有的空性的真心,本來就具足一切功德,能出生萬法,有真實的功德性,所以說祂是真實心;「空性」不是世間一切萬法的滅除後、一切空無的「斷滅空」,斷滅空是 佛陀所斥責的外道思想,也是與實際的現量違背的假想施設,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法。一切法斷滅後的「無」的法,絕不可能是出生世間一切萬法的法界的實相,因為將世間一切法滅掉後的「無」,怎能有功德作用呢?所以不能說「空性」是將一切萬法統統都滅掉、將所有都空掉的「無」,也不能說「佛性」就是「無性」;就連二乘解脫道的斷我見的智慧,也絕不是將自己心中的觀念想法攝在一個「一切皆空無」的想像當中;佛法的道理、思惟、觀照及修證,也絕不是將真實如如的真心否定了,而用心中想像的方法,讓自己不要分別,將一切法放下、滅除,甚至這樣錯誤以為自己這樣就是明心開悟、斷了我見我執。星星5天前5樓小乘的人自求自了、自斷煩惱。他們覺得在世間非常痛苦,視世間環境如洪水火宅那麼恐怖,因此從二乘佛法中找到避風港,從此出離生死,不想回到生死之中度眾生了。大乘菩薩則是著重「心」的解脫。面對苦難的眾生和本身的煩惱現象,知道有煩惱,其實不存在;只因自己不能掌控自己,故起種種煩惱。知道這個原因之後,就能不受煩惱所困所轉,當下即不是煩惱。他知道眾生為什麼煩惱,能夠放下就沒有煩惱。煩惱本空,生死如幻,這些都是臨時的現象,不是真有那個東西。二乘已經體驗到,煩惱是由心造業,而得苦難的果報,所以修行解脫之法,自己離開煩惱,這也算是一種智慧!不過大乘菩薩不為自身求安樂,但使眾生得離苦。【 智慧的觀照  】:如菩薩的智慧是自利利人,自己能離煩惱,也幫助他人離煩惱;自己得大智慧,也幫助他人得大智慧。這就是關懷一切眾生的大慈悲心。佛所說的每一部經,都是為了適應不同時地及聽眾的情況而方便說法;從不同的角度談同一個問題,或對同一個問題向不同的角度去發揮。因此,原則只有一個,修行法門則有無量。若整部經豁然貫通,這僅算是解悟,仍須如法修行,使得理論與生活相契相印,體會更深一層,才是證悟「得道」。《 智慧一○○ 》 涵 義:佛說的法都是智慧的語言,是從佛的大覺智海中流出;是從佛的大悲願海中流出。果皮1天前8樓菩薩行的範疇,以最簡單的道理來說,就是六度波羅蜜的「實修實證」: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乃至地上菩薩,尚有十波羅蜜要「實修實證」:也就是在菩薩三賢位所修的外門六度萬行之外,在此聖位菩薩階段更進一步的內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再加上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故說「智慧的觀行」亦屬菩薩行,不可謂非菩薩行!只是智慧的觀行之前提,就是對於佛法的智慧與世間法的智慧之間的差別,一定要分辨清楚。否則便有瞎修盲練之虞,一切想要在佛法的修學精進的學人不可不慎。也就是說, 佛陀教導佛弟子的難道會是讓大家在世間法上繼續的增加貪愛嗎?當然不是,因為如果 佛陀只有教導大家人天善法,所謂,如果只教導大家布施而能令仲生未來世得廣大福報、如果只教導大家如何能植福而未來世生天享受天人之樂,但卻沒有進一步教導大家第一分的佛法的真正道理,也就是出世間的解脫智慧,無明的眾生雖然懂得布施植福、守十善業道,即便是更進一步的能懂得信仰三寶、拜佛、供養三寶,甚至念佛、禪坐,但若要能解脫於世間的生死之苦,因為沒有佛法的智慧,仍是沒有辦法達到的,而這也不是 佛陀示現於人間說法的因緣。具體的來說,佛法的智慧,絕對不是教導大家如何在世間法用心!比方說,美其名是佛法、禪法,但卻企圖用世間法的面貌或方式來增加眾生對眷屬的貪愛,對於世間有為法,如名聲,飲食、衣飾穿著、居家擺飾、音樂、藝術、學問的執著貪取,(如有人以「禪」為名,創造許多所謂禪味美食、禪式冥想音樂、禪風藝術、禪式管理等等......,就其本質,無非是讓大家對這些世間法之法味領納、深入鑽研、享用、有所樂受)但,這絕對不是真正的佛法,因為,這些不能讓你解脫生死,相反的,卻讓你對「自我」更加貪愛,即便是放下的自我,也仍然是另一種型式的自我,非佛法的「無我」,當然也就是離佛法的智慧的觀照而有的種種行,而墮於因境界的感受而產生的意識思惟之虛妄想。於其中樂此不疲者,當不能有佛法之利益,當不能有所修證,不得真實解脫!禪悅2小時前10樓《六祖壇經》: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若欲入甚深法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
推薦閱讀:

特智慧的多才倩女(連載之二)
智慧千言(十)
如果你是只緊貼在甜甜圈上的智慧臭蟲,你能用哪些數學或物理方法斷言自己所處的曲面不是球面?
智慧人生,幫助你點亮人生的道路
此法可令壽命、福德、智慧自然獲得,命終安樂往生吉祥剎土中。

TAG:智慧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