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日經疏妙印鈔卷五十一至卷六十(大正藏2213部)

  妙印鈔

  妙印鈔卷第五十一

  沙門阿寂紀

  釋轉字輪曼荼羅行品第八之餘(經第三之餘疏十二之餘)

  四從善男下。明諸佛以此法身同加持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善男子此阿字一切如來之所加持(云云)

  二從善男下。明隨釋中。善男子者。指金剛菩薩等及一切修真言行者也。此真言者指阿字門也。以法身者。此阿字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本地法身也。是故十方一切諸佛以此平等大惠本地法身。同共加持一切持真言者也。故云以法身同所加持也。

  五從諸有下。明行者以阿字故能作佛事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真言門修菩薩行乃至一切法轉(云云)

  二從諸有下。明隨釋中。諸有修行之者等者。此中諸猶凡也。言凡有修行此真言之者。以此字故住普現色身三昧。為一切眾生。能開佛凈知見。廣作佛事。故云諸有修行之者乃至此阿字門名能如是作之也。當此者。此字也。彼體者。彼清凈法界體也。此字彼體即是同一切佛身也。故云當此彼即同一切佛身也(更問)阿字門一切法轉者等者。言從此阿字流出等字門。遍周法界。如上四處流出句。故云阿字門一切法轉乃至從此阿字門修行轉也。更問者此意也。

  六從是故下。明於佛心當勤修習中。又八。一明為見諸佛法身勤修。二明為供養佛故勤修。三明為證發菩提心勤修。四明為與諸菩薩同會勤修。五明為利益眾生勤修。六明為求悉地勤修。七明為求一切智智勤修。八明總結。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是故秘密乃至諸佛者等者。經之是故秘密主乃至若欲見佛一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欲見一切佛凈法身也者。指自性清凈本地法身也(更問)

  二從欲下。明為供養佛勤修中。又二。初欲供養者。別牒也。後謂游一切佛剎等者。隨釋也。其義可見。

  三從欲證下。明為證菩提勤修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欲證發菩提心者。別牒也。

  二從謂證下。明隨釋中。謂證菩提令心凈也者。言欲發菩提心及證菩提心者。勤行可修習阿字門也(云云)

  四從欲與下。明為與諸菩薩同會勤修中。又二。初欲與諸菩薩同會者。別牒也。

  後謂與那羅延菩薩等者。隨釋也。言那羅延者大力堅固義也。所謂與阿毗跋致堅固不退菩薩一生補處大士。同共一處受得現法樂也。

  五從欲利下。明為利益眾生勤修中。又二。初欲利眾生者。別牒也。

  後謂如毗盧者。隨釋也。謂如大日如來三密無方化用。常恆為一切眾生廣施作佛事也(云云)

  六從欲求下。明為求悉地勤修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此中下。明隨釋中。此中等者。言悉地有多種不同。其中佛身為最第一。然佛身當速疾可成就。何況余世間成就等耶。

  七從欲求一下。明為求一切智智勤修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然下。明隨釋中。然此等者。一切智智尚能成就。何況餘一切義利哉。但前句明色法成就。此句明心法成就。此兩句合論明色心實相究竟滿足也。

  八從此諸下。明總結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此諸佛心勤而修之者。經之於此一切佛心當勤修習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佛言下。明隨釋中。佛言如上所引之事者。指上七種勝願也。欲成如此大願者。更無異方便。但當修習此阿字聲字實相也。故云佛言如上乃至勤修此阿字之門也(云云)

  第九從爾時下。明敷置聖天位中。自為三。一明表說敷置聖位。二明絣定方位。三明畫諸尊。

  初中。又三。一明牒經。二明問答決疑。三明結釋。

  初中。爾時毗盧遮那乃至不思議法說者等者。經之爾時乃至不思議法二行余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前下。明問答決疑中。又二。一明重前更說問答。二明一處不說更分折說問答。

  初中。又二。一明問。二明答。

  初中。如前已廣說敷置曼荼羅位今何以更說等者。問意言。前具緣品廣說曼荼羅聖尊竟。何重又說之有何意耶而問也。

  二從此有下。明答中。又分為四。一明開發一類未聞者。二明令已聞倍得明了。三明前說未周遍令無所闕。四明前說名未說盡形狀。

  初中。欲更開發一類眾生故者。有一類未聞前說故。為此未聞者佛重開法會也。故云欲更開發一類眾故也。

  二從令前下。明令已聞倍得明了中。令前已等者。言雖前已聽聞。未明了通達故。重說令彼具足明了。故云令前已聽聞者倍得明了故也。

  三從前下。明前說未周令無所闕中。前雖說諸位地等者。言總前雖說諸位。未周備故今更說之。為令前所說無所闕也。故云前雖說諸位乃至令無所闕乏故也。

  四從又前但下。明前唯說名未說形狀中。前但說其名等者。言前唯說其坐位名字。未盡說其形狀色相等故。今說之盡令具足也。故云前但說其名乃至令具足故也。

  二從何故下。明一處不說更分折說問答中。又二。一明問。二明答。

  初中。何故不並說之等者。問意言。若然者何故一處不說而分折說之耶。

  二從於此下。明答中。又分為二。一明令聞者發珍重心。二明令一一作法與三昧相應。

  初中。於此亦有意者。付之有深意。所謂假令雖深欣樂法者。頓極不可說之。何以故為令發起珍重之心故。漸漸說之漸開導其心。故云乃至深樂法者乃至漸漸開道也。

  二從複次下。明令一一作法與三昧相應中。複次若但以圖畫尊容等者。言若但依擇地造壇圖畫尊像可成就真言真實之行者。彼畫師亦能可成就如來功德。雖然全不可有其義。只須一一行與其三昧相應可成就不思議行果。所謂獻一花時與花三昧相應。乃至獻一燈與燈明三昧相應。造方壇時與金剛智印三昧相應。及至造半月時與風輪神通三昧相應。如此觸一一行事。隨一一作業。皆悉與彼彼三昧相應。而至三平等大空位。名為不思議行果故。漸漸開導為生如此甚深秘密之惠。而分折說之也。故云複次若但乃至謂與三昧神通相應說之也(云云)

  三從然大下。明結釋中。然大日如來入大悲乃至故更說也者等者。大日如來前所入三昧。與今所入三昧。共同是大悲胎藏三昧也。明知前與今無有別異。只是前壇諸方圖畫未滿足。是故更重說之也。故云然大日如來入大悲乃至亦復未具故更說也。

  二從彼阿闍梨下。明絣定方位中。自分為十。一明住秘密加持。二明知方角絣定空位。三明絣定中台。四明絣定第一重以下。五明重重各分四位下拼。六明重重開四門。七明釋迦文殊更互。八明從定色以來未記。九明下彩色時秘觀並次第。十明說無能害力明妃。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彼阿闍梨乃至禮一切佛者等者。經之時彼阿闍梨乃至稽首一切諸佛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上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秘觀方便加持。二明調線。三明禮一切佛。

  初中。如上已說中心作阿字等者。如上觀八葉心蓮。於其中心觀阿字。於頂上觀字。並兩眼觀字及字。如此作無相甚深秘密加持。與無相法界本地法身體無二無別也。然後可絣定方位等。故云如上已說乃至而運布規量也。又經雲先住阿字一切智門等也。

  二從凡合繩下。明調線中。凡合繩者。非大壇金剛線。為絣定方角所用之繩也。若不調其作法中間斷絕者。師弟共令損失。故云凡合繩乃至致損耗也。

  三從禮一切下。明禮一切諸佛中。禮於阿字真言之體者。阿字是一切諸佛心。又是本地法身也。故運心合掌回心於本不生際。名為稽首一切諸佛也。故云次禮一切佛即是禮於阿字真言之體也。

  二從師禮下。明知方角絣定空位中。又二。一明知方角。二明絣定八方空位。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東方申之乃至周於北方(云云)

  二從師禮下。明隨釋中。師禮已次當知方所等者。言先能可了知四方面相。故云師禮已次當知方所乃至之所得便也。

  二從在壇下。明絣定八方空位中。在壇巽地乃至即四方位竟也者。已上定正四方畢。次弟子乃至不得移易者。定四角畢。次若定乃至即得也者。定四方四角中心十字界也。已上如具緣品。故云如前審諦也(云云)

  三從次金剛下。明絣定中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金剛有情乃至曼荼羅置之者。經之次作金剛薩埵乃至入於內心置曼荼羅一行余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欲謂師下。明隨釋中。欲謂師先定線道等者。定四方四角十字等空位畢。然後入內欲絣定中台分位故。又住秘密加持也。言如例想字成大日。然後為作事業。轉字為字。轉字為金剛薩埵。結彼印誦彼言已。絣定內院之分域。故云謂師先定線乃至轉作執金剛菩薩之身也(已上句在十三)阿闍梨復於瑜伽中乃至即同彼身執持如來智印者。如上可了知。別不釋之。雖改阿字為縛等者。以字入字故。以本不生故縛即無縛也。是即不相離義也。故云雖改阿字為縛乃至體一門異也。既作此觀等者。如此持誦加持已。入中胎如前空定引繩。定中台方所分域也。故云既作此觀即與弟子乃至於中台定方所也。如上所說前引繩當心等者。言如上空定。次先當心引繩雖印持。未下繩也。如此先作其標相也。故云如上所說前引線乃至置了方作也。當知如此定時頂上等者。言如上印持決定方位時。於頂上觀字。放三重光。遍身成三重曼荼。如上說。故云當知如此定時頂上乃至皆如上說之也。

  四從如是(有十三)弟下。明絣定第一重以下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是第二曼荼羅乃至佛空性形者等者。經之如是第二曼荼羅乃至如來形空性形等一行余文。未會引之也。此中第二曼荼羅者。指第一重。對中台故云第二也。

  二從次復嘆縛字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秘密加持。二明絣定第二重以下。

  初中。又二。一明嘆字義。二明次第相釋。

  初中。次復嘆縛字之德者。嘆金剛手種子字也。所謂以字入字時。以本初不生故縛即無縛。以無縛故即同字無二無別也。是即以同字故嘆字也。故云次復嘆縛字之德乃至如來之形亦空無自性也(已上有十三卷)

  二從無二相應下。明次第相釋中。又二。一明重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無二相應形如來形空性者等者。經之無二瑜伽形如來形空性形句。未會別牒也。是即為次第相釋。重又別牒也。

  二從轉相下。明隨釋中。轉相釋等者。言不二相應境智冥合。故云無二相應形。無二相應即是如來也。故次雲如來形。此如來形者。性相共不可思議畢竟大空之體性。故云空性形也。如此次第相釋故云轉相釋也嘆此無二形即是如來形如來形者即是性空形也(云云)無二形即是等者。是義如前釋。

  二從如上引繩下。明絣定第二重以下中。如上引繩猶未至地拼之者。遠指具緣雲如上。近指內院雲如上也。故云如上引繩猶未至地拼之也。以上絣定第一重方位竟。不說第二第三重等。說第一方位絣定已。雲所餘二曼荼羅亦當以是方便作諸事業故。且第一重為例可知。且具緣品為例可知故。別不說之也。

  五從次二分下。明重重各分四位下拼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二分天位乃至棄捨東麵線申等者。經之次舍所行道乃至作諸事業二行余之文。未會引之也(已上句有十三卷)

  二從次定方竟下。明隨釋中。又五一明下拼內院。二明下拼第一重。三明下拼第二重。四明下拼第三重。五明總結。

  初中。次定方竟者。如上絣定諸方所已。然後如上作加持方便。為金剛薩埵。入內院。如前絣定更下線拼之也。故云次定方竟師想乃至為直爾下拼也。

  二從謂每一院下。拼第一重中。謂第一院皆有三重等者。於一重內分三位。所謂從內第一行道院。第二供養院。第三尊位也。故云舍第一第二於第三院安神位也。然且舍置其第二院。至第三院。從其外界畔而下線拼之。故云謂每一院皆有重乃至於第三院下色也(已上有十三卷)假令中台方六尺等者。言中台方六尺者。取其半分故第一廣三尺也。於此三尺內分四位。所謂行道供養尊位外緣也。如具緣品細釋。故云假令中台六尺乃至師當運心一切應來會此。若無圖位尊有之者。隨方位於其外緣可供養也。故云然無圖位坐乃至中供養也。

  三從次折下。明下拼第二重中。次折第二院三尺等者。指第一重。對中台故云第二院也。三尺者第一重廣量三尺也。取其半分故第二重廣量一尺五寸也。於此內亦如前分四位。具如具緣品。故云次折第二院三尺乃至均布四道如上也。

  四從次更下。明下拼第三重中。次更折一尺五寸者。第二重廣量一尺五寸也。其半分故第三重量七寸五分。於此內亦如上分四道。故云次更折一尺五寸乃至令得所也。

  五從以上下。明總結中。以上當在五色之前者。如此先雖定四重界畔。未下五色。故云以上當在五色前義猶未了更問之。即更問者。安布五色次第作法可問之。故云爾也(云云)

  六從第一下。明三重開四門中。第一台外門口者。中胎門之口。與行道院。相運開之。取小許處也。行此門之處作諸事業也。故云第一台外門口乃至用其門位也。其三重門外者。其餘三重門。若有處者。大作亦無咎。故云其三重門乃至大作多侵地無妨也。具如第二品所說(云云)

  七從前曼下。明釋迦文殊更互中。前曼荼羅中者。指具緣品也。由先定中胎竟等者。言今亦釋迦雲第二者。先定中台竟。即直向第三院故云第二。雖然正是非第二。是即第三重也。故云由先定中胎竟乃至則是第三重也。今此中自有誠文者。次下說調彩色時秘密加持雲。阿闍梨復以羯磨金剛薩埵加持自身。以□字門及施願金剛已。當畫大悲藏生大曼荼羅(云云)疏第十三釋此文雲。此阿闍梨以如來加持及阿字故即是毗盧遮那如來。以如來自作成事所不應故。縛字並施願吉祥金剛者是文殊。次種子是^8□字即空點也。用加縛字為滿字耳。更以縛字加持作金剛薩埵身而畫諸像(云云)以此文為誠證。文殊第二釋迦第三也。所以然者。定諸院外界時想阿字。次作中台時想縛字。次作第二重時想文殊及滿。次作第三重時想釋迦及字。如此次第方便明白也。故今依此誠文者。文殊第二釋迦第三重無疑者也。故云今此中自有誠文文殊在第二重釋迦在第三重也。想阿字定外院次想縛字而作中台次作第二院想文殊或想瞞字亦如前遍身分等次第三院當想釋迦或想作字也。

  八從經中下。明從定色以來未記中。經中者。當所經文中不說。雖絣定線位此線位治定以後。或定五色階道。或立撅引線等行事等不說之。雖然經不說故。疏又隨未記也。其門行事等。進如具緣品所說。退如秘密曼荼羅位品所說。前後合論可成其行事也。此中更問之也者。即此意也(云云)

  九從經雲複次下。明下彩色時秘觀並次第中。自六。一明秘密方便加持。二明下白色用。三明下赤色用。四明下黃色用。五明下青色用。六明下黑色用。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經雲複次毗盧遮那乃至尋念彩色下者等者。經之復以大日加持乃至而布眾色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時阿下。明隨釋中。時阿闍梨當想等者。如上想字為大日如來。以彼秘密印與字相應。即是廣大法界印明也。以此印明加持故自身即大日如來也。故云時阿闍梨當想乃至即是大日如來也。

  二從如是下。明下白色用中。又分為五。一明觀自身即法界體。二明三平等故離諸過。三明以字故得三平等。四明字色光。五明轉字作佛。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真言行者應以潔白為先說伽陀曰者(云云)

  二從如是下。明隨釋中。如是想已等者。如上作法界加持已。既始下白色時。觀自身即法界體而明白無垢也。故云如是想已先下乃至明白無染也。

  二從如是想念下。明三平等故離諸過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此凈法界乃至遠離一切過者(云云)

  二從如是想念下。明隨釋中。如是想念時非直我身等者。言非但我而已同法界。一切有情皆同凈除諸過與一切如來同等也。故云如是想念時乃至離一切過也。

  三從然所下。明以字故得三平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是而觀想思惟羅字門(云云)

  二從然下。明隨釋中。然所云一切有情等者。言以何故而能得至如此之三平等處耶。所謂字門力也。入此字塵垢不可得之時。己界佛界眾生界皆悉至本不生際。至不生際故永離一切過患也。故云然此非無方便乃至永離諸過也。

  四從故次下。明字色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寂然光焰鬘。凈月商佉色(云云)

  二從故次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隨文解釋。二明師承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此中下。明師承義中。此中即有字有縛字者。字引聲有阿聲。又字最初點是字畫也。又字塵垢不可得即是字義。故云即有字也。有縛字者。言凈月商佉色故是白色也。白色是縛字水大色故。此兼三字。是即兼備黃白赤上中下三種悉地。故云師雲乃至百遍或千遍方下色也(云云)

  五從凡加持下。明轉字作佛中。凡加持色法等者。如此以字加持白色已。於所下白色中又想字。成其字已轉成白色曼荼羅。於曼荼羅中想字。轉字成佛形也。故云凡加持色法乃至即轉為佛也。此有二種者。寂然降伏二種。通用二種形像。一者阿利荼。二者缽羅底里荼也。故云此有二種也。然今舉阿利荼之一種。彼缽羅底里荼有下卷黑色之處說之。當想佛形而作此印也者。作寂然像皆通用此印故云爾也。凡作印有二種威儀者。凡作降伏寂然印。總有二種威儀。其中今此阿利荼作寂然之形之時威儀也。非降伏之威儀也。其降伏威儀。彼缽羅底里荼是也。故云凡作印有二種威儀乃至四佛作寂然之形用此印也。

  三從第二下。明下赤用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第二下赤色應記之者等者。經之第三布赤色乃至最勝無能壞之文。取意引之也。

  二從言阿下。明隨釋中。與經文挍合。一一次第自可見。不作別釋。其義大旨如先先釋之。不合是阿字也者。指無點字。雲不合也。不合點畫。是即阿字義也。故云是即也。義合用羅字加點耳者。無點字者白色種子也。今赤色種子。以義合點成故云爾也。余方便准前者。次上白色時如轉字成佛形。此字又轉成佛形。如上白色之時作法可作之。故云爾也。故云余方便准前也。

  已上釋十二卷竟

  四從次下。明下黃色用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下黃色時當想乃至是金色牟尼佛者。經之第三真言者乃至金色同牟尼二行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牟尼是下。明隨釋中。與經文其釋不次第。是即總取一段釋之。非爛脫也。迦是作業義者。言以字門入字門故。即本不生也。以本不生故即同字故。其色黃色。既得入不生不滅之實際。故云永離諸過住此三昧害諸毒光明一切遍也。當入定依教者等者。釋成經之定意隨於法教義也(云云)

  五從次下青色下。明下青色用中。當想摩字者。字是大空也。故以青色為其色也。彼上思惟乃至度生死者。三有名為生死。謂以此無相法界大空三昧破三有故。生死即除滅。故經雲破有法王出現於世終歸於空也。故云彼上思惟摩字乃至度生死義也。釋迦牟尼也等者。釋大寂菩提座義也。一切佛用此字等者。釋身色等二句也。此字者字門也。大日如來降伏魔醯首羅時。住此字門三摩地故。一切佛亦爾。故云一切佛用乃至而降諸魔軍眾也。其字如虹之外輪者。指此字色光也(云云)余方便者。轉字成佛形。如悉地出現品等也(云云)

  六從次下黑下。明下黑色用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最後布黑乃至降伏諸魔軍(云云)

  二從次下黑色下。明隨釋中。兼作印擬於作諸障之者等者。所謂怖魔印也。此毗俱胝等者。如普通真言品所說。余方便如前者。指白色之處也。此一段當在前者。言此降伏通用尊有二種形像。一名阿利茶。二者名缽羅底里茶。然其阿利茶形像。上卷白色之處說之。故云此一段當在前也。一段者。言一尊事也。非文段之一段也。故上卷表此有二種唯舉其阿利茶之一種。不說缽羅底里茶。今卷結此二尊。釋缽羅底里茶之一種。不論阿利茶故。上下兩處合論顯二尊也。其形像大體雖同。然又有其別。所謂阿利茶左手作舉。申風指當胸。右臂豎如擊物。直申舉。缽羅茶利里茶舉左手。是即其不同也。又阿利茶作寂然之形用此印。故上捲雲四佛作寂然之形用此印也(云云)缽羅底里茶作降伏之相故。今文雲。此是降伏通用也。作金剛忿怒形不須作佛形也(云云)此二尊通一切用身印也者。以此二尊通用降伏攝取二門故云爾也。

  十從爾時下。明說無能害力明妃中。又二。一明所入三昧。二明舉真言注釋。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毗盧遮那乃至一切如來境界生說者。經之爾時世尊乃至境界中生其明曰等二行余之。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來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結前生後句。二明釋三昧名義。

  初中。如前者等者。言佛前既入甘露生三昧說三世無閡力明妃並字輪及五色階道等法門已。令修真言行者無量方便具足圓滿故。復入此無量勝三昧也。故云如來前者乃至更入無量勝三昧也。

  二從無量下。明釋三昧名義中。又二。一明釋無量勝。二明釋無能害力。

  初中。無量勝三昧者等者。以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故發生此明妃。此明是自證自然大智之境也。言明名不思議智。妃名不思議境。如此境智冥合六大無礙。以是義故以行者與明妃功德同故。所作功德皆悉同一切如來也。故云無量勝三昧者無量乃至所作功德亦復同於如來也。

  二從遍一下。明釋無能害力義中。無能害即是無障礙義者。言於普門法界一切三種世間諸法。若能修此明妃之行。得最殊勝之勝力。無有能摧害者。故云遍一切無能害力乃至亦即入於如來境界也。

  二從南下。明舉真言注釋中。自分為九。一明注釋第一句。二明注釋第二句。三明注釋第三句。四明注釋第四句。五明注釋第五句。六明注釋第六句。七明注釋第七句。八明注釋第八句。九明注釋第九句。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歸下。明隨釋中。猶諸如來生者。猶尚由也從也。所謂從諸如來境界而生也。是故非一者。言歸命已成今成當成一切如來。以是義故云一切如來也。故云是故非一也。如此一切如來無量無邊不可勝計。故云以非一故云等也。

  二從薩下。明注釋第二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一切下。明隨釋中。一切諸佛以為首望也者。言為成自利利他之大願。歸命諸尊聖眾。然其中先諸佛為最先。故云一切諸佛以為首也。望謂滿月義也。猶如月之中以十五圓明之月為最勝。諸佛亦爾也。一切覺者中最勝殊也。以是義故云望也。更問之意此義也。

  三從阿下。明注釋第三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以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隨文解釋。二明深秘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又下。明深秘中。此中阿字即佛本身者。一切諸佛以本初不生之妙體為本地法身。故云爾也。

  三迷是等者。言從阿字之境智而生。還同阿字之自體也。故云又秘釋乃至是等於阿字體也(云云)

  四從缽下。明注釋第四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缽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隨文解釋。二明深秘。二義共可見(云云)

  五從阿遮下。明注釋第五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自可見。

  二從不動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

  六從伽下。明注釋第六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空下。明隨釋。其義又可見(云云)

  七從薩下。明注釋第七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尋下。明隨釋中。於恆恆時等者。尋念字憶想本不生。時時克克無時暫間斷。故云爾也。

  八從薩□下。明注釋第八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遍至下。明隨釋。其義可見。

  九從娑下。明注釋第九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娑下。明隨釋中。娑縛自也者。言自憶念本誓不違越義也。謂如來往昔立如是大誓願。不敢違越。眾生若隨順修行者。必赴應之令滿足所願。今行者亦如是修行故。必驚覺諸佛憶念本所立誓願。必垂應作加持。令行者速成就滿足大願也。故云娑縛自也訶是本也更問乃至當念本所立誓願也。若深秘釋者。娑縛自也者。自性清凈心蓮華之自體也。訶是本也者。是即本初本菩提心也。所謂以字入字門時。字因果不可得也。以因不可得故果亦不可得也。以因果畢竟不可得故證不生不滅大涅槃。此大涅槃以本性寂不可得。住普現色身之作寂。驚覺一切眾生自性清凈本覺如來。令住同一本誓。是即娑縛訶義也。更問者此義也(云云)

  三從次調下。明畫諸尊位中。自分為二。一明調彩色秘觀持誦。二明正畫尊像。

  初中。又四。一明讀經持誦。二明念阿字定外院。三明想字作中胎。四明想文殊作第二重。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調彩色法佛乃至八遍誦之者等者。經之次調彩乃至持此明妃八遍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先當讀誦大般若經等者。大般若是以十八空為體。故大品雲。諸法一相所謂無相(云云)諸佛亦以無相為體。故次上疏雲。經雲離一切相則名諸佛也(云云)以是故讀誦顯密般若經。即是諸佛作禮義也。故云先當讀誦乃至即是作禮義也。若秘釋者。調彩色者。五大交色是即五大也。大般若者能照大智也。所謂以大智圓明字智水。和五輪法界五大色。圖畫行者本來自性清凈本覺真身之像。此時自己本來四重法界諸尊。各顧本誓出現放光。更互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是即自受法樂嘉會之儀式也。故云謂彩色將圖彼如來本真之像先當讀誦大般若經恭敬供養即是作禮義也。又想彼色中字類等者。下一一色之時。隨其色類想如上之。可下白赤黃黑等色。或口誦此字。故云又想彼色中字類乃至千遍也。又誦明妃遍者。為令顯八葉心蓮各與此明同等也(云云)

  二從從座下。明念阿字門定外院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從座起繞已乃至金剛及字印也者。經之從座而起乃至念諸弟子之文。未會引之也二從從座起下。明隨釋中。從座起繞曼荼羅等者。言阿闍梨從座起住阿字本不生。發慈悲心。旋繞大壇重重外界。以此秘密加持力回施弟子也。故云從座乃至加持彼。弟子也。若深秘釋者。從座起者。從自性清凈本覺圓滿心蓮華台之自證位。發起大悲。圖畫方便究竟尊形。所謂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也。以如此三句秘密加持。令應度弟子開菩提心種子生大悲根成就方便究竟果實。故云從座起繞曼荼羅發大慈心即以此大慈悲力加被弟子也。

  三從阿下。明想字作中胎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阿闍梨乃至施願金剛等並之者等者。經之念諸弟子乃至加持自身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此阿下。明隨釋中。以如來加持者。指自性法界云爾也。阿字者其明也(更問)以此印明加持故自身即大日也。然欲作事業故轉大日成金剛薩埵。是即以大日自不可有作業故也。故云此阿闍梨以如來乃至以如來自作成事所不應故也。

  四從縛字並下。明想文殊滿字作第二重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縛字並施願吉祥金剛者等者。經之以縛字門及施願金剛已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是文下。明隨釋中。以種子是^8□字等者。以字之大空點加故轉成。是即金剛薩埵普賢大菩提心與文殊大空和合故。堪能作種種未曾有之事業。故云是文殊也次種子是^8□字乃至又誦此□字百遍等也。

  二從畫大悲下。明正畫尊像中自分為四。一明畫中台藏。二明畫第一重。三明畫第三重。四明畫第二重。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畫大悲藏乃至安祥者。經之當畫大悲藏生乃至造大日世尊之文。未曾引之也。

  二從師如下。明隨釋中。文三。一明畫作大日。二明中台畫大日所由。三明有上中下三法。

  初中。師如是自加持已安祥等者。如上作諸院加持已。安祥泰然入中台而作大日尊像也。其華座發冠種種服飾莊嚴。如文可見(云云)二從所以下。明中台畫大日所由中。所以曼荼羅中等者。言速令彼弟子發起悲願。及以此中胎藏加持故。早欲同大日尊令圓滿一切智智身。故云所以曼荼羅乃至先須造立也。

  三從複次下。明有上中下三法中。複次造壇有上中下等者。上品畫尊形。中品畫三昧耶形。下品畫種子字。若財力富厚者可畫尊形。然雖財力富饒不作尊形者。師得秘法隱覆之罪。故云複次乃至即犯秘法隱覆之罪也。若無勢力者。重法輕身信力徹隨更不惜身命奉事於阿闍梨。如此輩不能資力辨。師住大慈大悲之心。即可作種子曼荼羅也。故云若觀弟子乃至即是如來之體也(云云)

  二從置阿下。明畫第一重中。自分為五。一明畫遍知院。二明畫觀音院。三明畫金剛手院。四明畫持明院五明畫四大護院。

  初中。又分為三。一明畫遍知尊。二明畫佛母尊。三明畫一切救世者。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東方一切諸佛以阿字門大空點者(云云)

  二從置阿下。明隨釋中。置阿字竟等者。中台直東置暗字。轉成三角形。焰鬘圍繞等。如上說(云云)

  二從又於下。明畫佛母尊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伊舍尼方乃至伽字者(云云)

  二從又下。明隨釋中。置於伽字者。畫等空不可得字也。余如上說。

  三從次火下。明畫一切菩薩位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火天方乃至或置迦字者(云云)二從次下。明隨釋中。迦者作業不可得字也。

  二從北方下。明畫觀音院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夜叉方觀世乃至或作娑字者(云云)

  二從北方下。明隨釋中。及彌勒賢劫等者。言現在賢劫中一切一生補處等大慈大悲菩薩皆以為眷屬也。余如上說(云云)

  三從南下。明畫金剛手院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焰魔方乃至所謂□字者(云云)二從南方下。明隨釋中。又此中置字與前壇方位或不同問之等者。言前壇者即指具緣品壇位。彼品之時。一向一院普通用字。然今畫或畫故云爾也。皆是理智不二五智五大和合義也。但斷除為面。字增益為面。可思之。更問者即此意也。余文可見(云云)

  四從毗盧下。明畫持明院中。又二。一明畫不動。二明畫降三世。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次涅哩底方乃至所謂唅字者(云云)

  二從羅剎方下。明隨釋中。西南方也者。西門左脅也。余文如上。可見。

  二從次於下。明畫降三世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風天方乃至所謂訶字(云云)

  二從次下。明隨釋中。西北也者。西門右脅也。或但作字者謂長訶字者字第二點也。

  五從次於四方下。明畫四大護院中。自分為六。一明總表。二明畫無畏結護。三明畫壞諸怖畏。四明畫難降伏。五明畫無勝者。六明畫諸眷屬。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次於四方畫四大護者(云云)

  二從次於下。明隨釋中。次於四方者。既畫第一重四方已。次於彼第一重四方外緣。可置四大護。故云次於四方畫作四大結護也。所謂無畏結護者在遍知院外緣中。壞諸怖結護者有觀音院外緣中。難降伏結護者有持明院外緣中。無勝結護者有金剛手院外緣中。是則依儀軌並師傳記之。但現圖曼荼羅之中無四大護院。今經疏並儀軌有之(云云)

  二從東下。明畫無畏結護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帝釋方乃至所謂作□字者(云云)

  二從東方下。明隨釋中。作無畏結護等者。凈菩提心超越三世故云無畏。以此凈菩提心。結護法界令斷四魔三障。故云結護也。是名也者。無畏二字是其名。故云爾。身金色是金剛不生之色。白衣是本性清凈表也。面少瞋狀是降伏魔怨義也。所謂增益息災降伏三種妙用也。或但置字字也者。是縛也義。以入阿字故縛即無縛也。故加字之點是即無畏結護義也(云云)

  三從北方下。明畫壞諸怖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夜叉方名壞諸怖乃至所謂博字者(云云)

  二從北方下。明隨釋中。前不斷而自無畏也。此斷除而無怖畏也。故云懷諸怖也。白色白衣是本有大悲之上莊嚴服飾也。刀是懷諸怖三昧也。所謂從本有自凈大悲門。發猛利大智力斷除諸障者也作博字者。是有義也。所謂所壞之諸怖也入字故諸有即不生也。以不生故即遠離諸有。是即大般涅槃也。

  四從西方下明畫難降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龍方名難降伏乃至所謂索字者(云云)

  二從西方下。明隨釋中。難降者。強剛難化者能降伏。故云難降大護無有能制伏者故以為名也。如此間深紫蜀葵花色者。極深紫色也。是赤黑交雜色也。所謂法界心字智火。為大悲願力風所吹。彌增其勢摧破難降者。增長大菩提心萌牙之義也。是即降伏難降之者身色也。其面微笑等者。內心住法樂故云爾也。是即折伏攝取相兼也。所謂身色折伏義也。微笑攝取義。言非但降伏而已以四攝方便令引入大菩提直道也。其作觀大會眾之狀者。以如此秘密加持。結護一切大會眾令除諸障義。故云其面微笑乃至謂四方眾會也。刀印又降伏義也(云云)字堅固義。所謂難降者也。入字故堅固即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性相即涅槃。故加字之點也(云云)

  五從南方下。明畫無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焰摩方乃至所謂吃懺(二合)字者(云云)

  二從南方下。明隨釋中。諸義自可見。字作懺者。作業也以入字門故即性鈍也。是即般若無知自性鈍故。下加性鈍不可得字門。然性鈍亦可得。還住普現色身三昧。而三密事業無時暫息。故字上加字也。是即造作即無造作。無造作即有造作也。作與無作共不可得故。亦上加大空點而成字也。如此大空無能勝故云無勝。以此護一切大會故云大護者也。但儀說字。其義一也(云云)

  六從上來下。明畫諸眷屬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及一切眷屬使者皆悉坐白蓮華上者(云云)

  二從上下。明隨釋中。上來者。指如上四大結護者也。此四大護者皆各其左右置眷屬也。其形相皆如受教命之形。故云眷屬即使者也。皆坐白蓮華上者。皆表與無相法身同一也。

  妙印鈔卷第五十一 一挍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二日加點了

  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五十二

  沙門阿寂紀

  釋轉字輪曼荼羅行品第八之餘

  三從持真言下。明畫第三重中。又分為三。一明結前生後。二明圖尊容。三明外院秘密加持。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真言者如是敷置也(云云)

  二從持真言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二從次出下。明圖尊容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次當出外於第二乃至或以字句所謂婆字(云云)

  二從次出下。明隨釋中。次出外向第三院者。釋經之次當出外於第二分也。言經言第二者是治定中胎已。直出第三院定外院故云第二分。非謂第二院也。故十二卷末會通其前後雲。前曼荼羅中雲(指具緣品也)第二院置釋迦第三院文殊師利。此文互也。由先定中台竟直向第三院定之故云第二。非是第二。則是第三重也。今此中自有誠文。文殊在第二重釋迦在第三重也。想阿字定外院。次想縛字而作中胎。次作第二院。想文殊或想瞞字。亦如前遍身分等。次第三院當想釋迦。或想作字也(云云)故知今經第二分者。第三重且雲第二也。是故疏押懸釋次出外向第三院畫牟尼王也。其印當置缽袈裟等者。缽是風輪最居下意也。袈裟是以法界色染一切眾生。與無上福田之表示也。錫杖救六道輪迴。案一大圓明之表相也。若字者作字者。有也。所謂三有也。以入字故遠離三有故。加字之點也。經雲破有法王出現於世。又雲于歸於空。即此義也。

  三從次外下。明外院秘密加持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外曼乃至發趣者等者。經之次於外曼荼羅乃至發菩提心之文。未會引之也(云云)

  二從作法界下。明隨釋中。作法界自性觀者。觀自性清凈妙體。即同本地法身如來身。是故自身並曼荼羅全體同彼本地法身萬德已。然後結彼印誦彼明。加持曼荼羅及自身故。曼荼羅並己身。與彼無相法身之萬德無二無別也。以如此等秘密甚深方便。加持曼荼羅外境。令荼吉尼遮文荼等普門法界功德與中胎藏無二無別也。故云作法界自性觀也乃至以此加持住菩提心也。又十二捲雲。想阿字定外院也。為作如是之加持方便作中台已。直向第三院也。此發趣是向義等者。是治定本雲發菩提心。未會本雲發趣然此發趣含多種義門。所謂向義者。背迷向悟義。言發如實菩提心向自證三菩提故也。至義者。得至三平等地故也。修行義者。知心性如是。得住真言行故。如實知自心。即是不行而行之修行也。故云發趣是向義至義修行義也。更問者即此意也。此一段者。今此外曼荼羅法界自性加持一段。是深之深秘之秘也。故云此一段此最為勝者謂秘密勝上義也(云云)

  四從彼三下。明畫第二重中。又分為六。一明秘密加持。二明畫文殊院。三明畫除蓋障院。四明畫地藏院。五明畫虛空藏院。六明總結(云云)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彼三分位乃至如前調色者等者。經之彼舍三分位乃至調色於第三分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置下。明隨釋中。謂置釋迦已次第二院者既畫第三院釋迦已。至第二院。先禮大日尊。如前想滿字。自身作金剛薩埵。以彼印明加持。然後畫第二重諸尊也。故上捲雲作第二院想文殊或想瞞字亦如前遍身分等也。故云謂置釋迦已次第二院乃至圖畫也。更問者即此意也。

  二從東方下。明畫文殊院中。又二。一明畫施願金剛二明畫眷屬。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帝釋方作乃至(云云)

  二從東方下。明隨釋。自可見。

  二從於文下。明畫眷屬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於其右邊乃至所謂染字(云云)

  後從於文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三從南方下。明畫除蓋障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依焰摩方乃至所謂字(云云)後從南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四從北方下。明畫地藏菩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夜叉方地藏乃至所謂伊字(云云)

  二從南方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五從西方下。明畫虛空藏菩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龍方虛空乃至所謂伊字(長聲云云)後從西方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六從然此下。明總結中。然此壇中者。總指四重曼荼羅也。所少位次尚多者。今才中胎第一第二第三上首猶皆未圖故。其所殘甚多。故云所少位次尚多也。今雲造了事者。讓其功於前後影略互現。所謂上者指具緣品。下者指秘密曼荼羅位品。如此前後上下補攝而成一壇。故云即雲造了者亦是上下互現也。非但此圖畫而已。一切事業秘密修行方便。復皆上下一部補攝。得其都法而可行用也。是即今經習。不說次第明白故也(云云)

  第十從梵本雲下。明說灌頂中。又二。一明說大壇行事。二明說正覺壇法。

  初中。自分為八。一明門外持誦。二明作應度事業。三明召弟子。四明授三歸。五明繒帛覆面。六明隨力供養。七明耳語告言。八明投花作法(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梵本雲次持誦者乃至住菩提心者。經之直言者宴坐乃至而住菩提心之文。未會引之也(云云)

  二從造了時阿下。明隨釋中。造了時阿闍梨者。如上造四重曼荼羅竟。阿闍梨出門外坐。住自性清凈法界觀菩提心。結彼印誦彼真言。彼法界體所圖曼荼羅自身。平等平等而無二無別也。故云造了時阿闍梨先在門外坐住法界兼菩提心此菩提心即是法界性也(云云)

  二從梵本雲當下。明作度人事業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梵本雲當結金剛乃至又現印三昧耶等者。經之向於帝釋方乃至三昧耶印等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向東下。明隨釋中。又分為六。一明結前生後。二明作業金剛方便。三明教殷勤修供養。四明釋等言。五明示三昧耶。六明召請諸尊。

  初中。向東方而作金剛印等者。如上作法界觀智而同法界體。故云向東方乃至既同諸佛也。

  二從然下。明作業金剛方便中。然後作度人等者。然復如例轉字成字。轉字成金剛薩埵已。結彼印誦彼明。故云然後作度人乃至字身印皆悉作之也。作佛亦爾者。若阿闍梨住法界加持。亦轉字想字。轉字成大日。結法界印結法界言。令成就三密。故云作佛亦爾恐煩不廣一一言也。

  三從次供下。明教殷勤修供養中。次供養作殷勤者等者。此阿闍梨教弟子。令發極凈殷勤之心。能能教誡弟子。於四重諸尊。一一次第作三昧耶印令修供養。故云次供養作殷勤乃至勿忘次第也。

  四從三昧耶下。明釋等言中。三昧耶印眾多故云等也者。言作諸供養。及作種種事業之時。皆當作三昧耶印。誦三遍而作諸事。如此事業非一故云等也。以是義故云三昧耶印眾多乃至作事多用處故云等也(云云)

  五從先念下。明示三昧耶中。先念遍一切者。經之念一切方所三轉持真言句別牒也。所謂曼荼羅中等者。言以三昧耶印點示諸位也。所謂一中胎藏。二遍知院。三觀音院。四薩埵院。五時明院。六四大護院。七文殊院。八除蓋障院。九地藏院。十虛空藏院。十一蘇悉地院。十二釋迦院。十三外部天等院。如此等諸位一一次第運心而點示也。故云先念遍一切乃至運心普遍也。若深行者即是等者。如此持誦時。若行者信心相應。一一諸尊隨指示即現前。當示三昧耶。故云若深行者即是乃至方示三昧耶也。由作此法即以此等者。如此遍一切方所而驚覺故。皆各顧本誓面面而作加持。故云由作此法乃至而作加持也。

  六從請諸下。明召請諸尊中。請諸尊法等者。如上指示諸尊而普驚覺已。以不動降三世等成辨諸事印言普召請也。故云請諸尊乃至即得也。若又以一一上首印言等各別召請。故云若具捷疾惠乃至別請亦得此即請本尊乃至准用即得也。

  三從外喚下。明召弟子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依法召弟子向壇而作凈(云云)

  二從外喚下。明隨釋中。次外喚弟子等者。召弟子於門外向壇立之。先教如法護身。以不動印言。除諸障潔白清凈也。故云次外喚弟子令彼護凈者弟子先在門外喚之令近門向壇乃至如法潔凈也。

  四從即結下。明授三歸中。又分為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授彼三自歸乃至一心同彼體(云云)

  二從既結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結前生後。二明以三印加持。

  初中。既結護已等者。如上如法護身除障已。次為授三歸印明。故云既結護已為授三歸也。

  二從此三下。明以三印加持中。此三歸謂印法也者。非如華嚴經等所說之三歸。只是以秘密印法加持也。故云此三歸謂印法也。其三印加持樣有面授(更問)故云初印護身乃至次印印支分也。次印印支分次印更問者。用三印加持頂心齊已。然後以金剛薩埵印明印其支分。故云次印印支分次印更問上雲金剛有情也所謂結五胎印加四處誦金剛薩埵明也。由此三印故者。已前三印也。除金剛薩埵印也。以此三印加持故。安住自然自證之大菩提心。故云由此乃至住菩提心也(更問)作法界法輪印時彼當一心作自體者等者。經之結法界性印次結法輪印一心同彼體之文未會別牒也。從謂行者以下。作釋也。即觀自身同於法界者。以此印明加持自身故。全體同彼法界之體已。故云謂行者運心乃至同彼印自體也(更問)上法界自性印結之彼法輪印次結更問者。結三印次第也。次結更問者。法界自性印之次法輪之前可有一印故。經但云次。疏雲次結。是即不說明白次第之意也。故云次結更問也。自此自身加持已。然後加持弟子。亦如此既令同法界已。然後弟子髻中想阿字。以彼印印之。三遍或七遍。故云先想弟子髻中乃至或七遍也。以上此段是如來眼目阿闍梨心腑也。非面授不可知(云云)

  五從次當下。明繒帛覆面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繒帛覆面門而起悲愍心(云云)

  二從次當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面覆事能可口決之(云云)

  六從不空下。明隨力供養中。又分為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不空手作菩提圓滿故者。經之令作不空手圓滿菩提故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彼下。明隨釋中。謂彼弟子欲令無上菩提等者。為欲令弟子速圓滿無上菩提故。能隨其力所堪。能盡所有奉供養諸佛菩薩等。或以寶花沉水香等奉獻之。故云不空手乃至而獻之也。此中不空手者。住心抄雲不空手者是堅實合掌也然者此又住彼印而奉獻也。

  七從時師下。明耳語告言。並有面授。故云時師欲令弟子乃至向其頂上著之(云云)

  八從然後下明投花作法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次當為彼結乃至一切應傳授(云云)

  二從然後下。明隨釋中。當記彼墮在何尊之處等者。言其投花墮在何院何尊。又於一尊身上有上中下左右差別。如此等墮在之處。一一次第記持。隨其投花上中下內外淺深之相。或授佛部。或授蓮華部。或授金剛部。或授別尊別法等。或授普門。故云當記彼墮在何尊之處乃至法教如是作三昧耶故一切與也如此墮其投花。或普門或一門。墮應授之不空過。故云一切與之。更問者即此意也。

  二從爾時下明說正覺壇法中。又二。一明薩埵請說二明如來許說。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執金剛乃至願佛自諸等者。經之具德持金剛乃至演說灌頂法一偈。未會引之也。

  二從請佛下。明隨釋。自可見。

  二從時佛下。明如來許說中。自分為七。一明由佛說法得自在。二明隨法作形灌頂。三明召弟子著花王座。四明以四菩薩加持瓶。五明以一切支分生灌頂。六明為弟子作秘密加持。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佛住法界性中告金剛手諦聽一心我說一切諸法教所謂最上自在攝者等者(云云)但此中聽一心之次我說一切之上有我說此法令修行者乃至名自在義不同也之五十一言。是爛脫。其中間交置隨釋也。此例非一處。於上所所在之可勘之。

  二從我說此法下。明隨釋中。我說此法令修行者等者。言如來說此法者。為於此秘密內證灌頂法中得法王子位。於普門法界令得最自在也。故云我說此法令修行者乃至令得勝上教法也。以父母所生身登大日花王台。故云速得義。繼光師事業攝取持明藏。故云攝持義也。不同財寶多名為自在也。故云與上所云多財名自在義不同也。謂心有願求等者。以要言之。凈佛國土成就眾生自利利他大願圓滿。於普門法界。無作事業皆悉成就。故云謂心有願求悉能攝取乃至自在所為必成也。

  二從阿闍下。明隨法作形灌頂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師以如來性加持於自體或復以密印(云云)

  二從如來本形下。明隨釋中。又分為四。一明阿闍梨自持。二明隨法作形。三明得法任運成就。四明凡師持誦必用。

  初中。如來本形加持乃至由此莊嚴故云即同佛身等者。如秘密曼荼羅法品及三悉地等中說。並有面授(更問)若不用此甚深秘密加持。自身花台萬德猶未開。何況令開敷弟子心蓮華台上功德耶。故次下雲。若不以此印者則法式不具。令彼弟子不能住菩提心(云云)

  二從隨彼下。明隨法作形中。隨上中下法者。隨投花上中下左右等。皆在其本佛形。如雲。持真言行者。觀身如佛形。根本命金剛。釋輪以為座多羅為二目。毗俱胝為耳。吉祥為口舌。喜戲為鼻端。金剛觀自在。以成兩手臂。三世不動尊。以為兩膝腳。心為遍照尊。齊成虛空眼。虛空寶為冠。相好金剛日。以此十五尊。共為一佛身。如世月團圓。佛性亦如月(云云)於一佛身上有如此之佛形。故隨其得佛。阿闍梨如上普門持誦上。又觀彼得佛之種三尊。成彼尊已。然後為弟子而灌頂也。故云隨上中下法乃至而為灌頂也。

  三從若是得定下。明得任運成就中。若是得定阿闍梨者。夫得法入地阿闍梨。雖不作如是持誦。已得法驗現前故。所作懸鏡通局任意。自利利他無障也。故云若是得定乃至任運成就也。

  四從若不下。明凡師持誦必用中。若不能如是等者。夫未見諦阿闍梨須順如上之法則。一一持誦一一加持。更不可有闕減。故云若不能如是乃至及想而作也。 

  三從方喚下。明召弟子著花王座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方喚弟子也者。經之次應召弟子令住法界性大蓮華王中之處。取意引牒也。

  二從次引下。明隨釋中。次引弟子將向大花王等者。既投花得佛已引弟子至正覺壇。是即上所言灌頂壇也。至彼壇前。先以左足踏花門。以右足踏花台。結跏趺坐也。故云次引弟子乃至先作灌頂壇處也。

  四從四寶下。明以四菩薩加持寶瓶中。又分為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四寶作大菩薩加持大瓶者等者。經之以四大菩薩所加持寶瓶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是中下。明隨釋中。是中胎四大菩薩所加持瓶者。但經不說中台瓶。雖然其義必定可有之。故云是中台四大菩薩所加持瓶也。是即毗盧遮那四德之寶瓶也。故置在中胎並四角也。然後以不動明王印真言加持作凈。亦以凈法界心字凈之己。以大日真言加持中瓶。所謂以大日真言加持中瓶。次以普賢真言加持東南角瓶。次以文殊真言歸命(如上)加持西南角瓶。次以慈氏真言歸命(如上)加持西北瓶。次以觀音真言歸命(如上)加持東北角瓶也。故云是中台四大乃至而用莊嚴也。

  五從次當下。以一切支分生印灌之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結支分生印而用灌其頂(云云)二從次當下。明隨釋。其義如上釋(更問)

  六從又復下。明為弟子作秘密加持中。又分為四。一明以字加持。二明心上想。三明以加持。四明等同仁者。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髻中應授與。大空暗字門(云云)

  二從又復下。明隨釋中。又復未灌頂前等者。既加持五瓶已。未灌頂已前。作如此加持。故云又復未灌頂乃至想作闇字也。

  二從其心下。明心上想字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心置無上句(云云)

  二從其心下。明隨釋。自可見。

  三從又想下。明以字加持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胸表無垢字。或一切阿字。

  二從又想下。明隨釋中。但想字等者。言雖不用字。但可想字許也。故云爾也。

  四從金色下。明等同仁者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髮髻乃至仁者(云云)

  二從金色下。明隨釋中。以上此一段者亦是阿闍梨最極甚深秘密加持也。非面授更不可伺。具如秘密曼荼羅法品等(云云)

  已上釋轉字輪曼荼羅品竟

  釋密印品第九(經第四疏第十三之餘)

  將開為四。一宣大意。二釋品題。三明來意。四明入文判釋。

  初宣當品大意者。說三種三昧耶。示四重曼荼體。開諸尊之密印。顯遮那之眾德。就中三種三昧耶者。曼荼之具體如來之體性也。爰以疏雲。若不以此印者則法式不具。令彼弟子不能住菩提心。則有退轉。與空灑香水無殊也(云云)凡此品中雖說眾多印契。字眼有三印。於三之中。最極秘奧又唯有一印。前後一部經疏。偏說此一印之功德。如來無盡萬德亦從此一印而出現。故此印名為如來莊嚴具同法界趣。亦名如來性。亦名法界自性。亦名法界幢。是即此品大意也。

  二釋品題者。密者深密秘奧之義。十地三賢非其境界。二乘異生何能窺耶。故云密也。印者所持決定之義。所謂開四重法界萬德莊嚴之圖印。顯自己本來心蓮台上之法位。以是義故云印也。

  問曰。今所言密印者。總為被一品所說之諸印。將為局一印為密印之名耶答。有總別二意。所謂總被諸印。別局一印(更問)是即總屬別名之義也。可思之。以如此等義故名為密印品也(云云)

  三明來意者。上品中雖說字字輪之真言秘密加持之觀法。未說如來無盡莊嚴身密之印故。次上品而此品來也。就中上品中說最極之言。此品中說甚深之印。彼明此印甚深甚深(更問)

  四從爾時下。明入文判釋中。自分為二。一明觀察大會二明說諸印。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毗盧乃至大會眾者等者。經之爾時乃至諸大眾會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佛已下。明隨釋中。佛已略說灌頂等者。上品中極略說之竟。故云佛已略說灌頂儀法了也。將欲更有所說故等者。將欲說如來秘密之印故。觀察法界大會眾會。是即為欲令時機契合也。故云故隨觀察乃至如來身密之印也。

  二從次即下。明說諸印中。大分為六。一明說如來身會印。二明說諸大菩薩印。三明說諸金剛印。四明說釋迦院印。五明說外部天等印。六明總結(矣)

  初中。又分為二十九。一明說三種三昧耶。二明說大慧刀印。三明說商佉印。四明金剛不壞坐印。五明說金剛大慧印。六明說如來頂印。七明說毫相印。八明說大缽印。九明說施無畏印。十明如來滿願印。十一明說怖一切為障者印。十二明說悲生眼印。十三明說如來索印。十四明說如來鉤印。十五明說如來心印。十六明說如來齊印。十七明說如來腰印。十八明說如來藏印。十九明大界印。二十明說大護印。二十一明說普光印。二十一明說如來甲印。二十三明說如來舌相印。二十四明說如來語印。二十五明說如來牙印。二十六明說如來四辨印。二十七明說如來十力印。二十八明說如來念處印。二十九明說一切法平等印矣。

  初中。又三。一明說初三昧耶。二明說第二三昧耶。三明說第三三昧耶。

  初中。又四。一明說印名。二明誡聽善思。三明薩埵樂聞。四明如來正說。

  初中。又二。一明表其名。二明由此嚴身度眾生。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即告金剛手乃至標幟同者等者。經之告執金剛乃至同法界趣標幟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言一下。明隨釋中。言一切佛等者。言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以此法界自性。莊嚴其心身。顯得常住法身。故云言一切乃至如來法界之身也。若有眾生等者。眾生亦以此自性清凈本覺印故。同等本地法身法界之身。故知已界佛界眾生界皆悉以此印故成就平等法界之身。故云若有眾生乃至同如來法界身也。譬如大將之幢三軍從此。進退任意決勝負於一時。故云此印者乃至即名法界幢也。

  二從諸佛下。明由此嚴身度眾生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菩薩由是嚴身乃至受教而行者(云云)

  二從諸佛下。明隨釋中。諸佛其由等者。經雲菩薩。疏雲諸佛。只是因果不同明昧殊異耳。複次今此真言乘菩薩。如實知見與佛等。是故疏雲諸佛。複次諸佛以大悲度眾生。是名為菩薩故。經雲菩薩也(云云)複次經舉菩薩。疏明諸佛。如此諸佛菩薩皆由此自性法界。建大菩提標幟令龍天八部舍邪歸正。故云諸佛其由乃至奉教修行也。

  二從汝下。明誡聽善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汝今諦聽乃至如是說已(云云)二從汝可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三從世尊下。明薩埵樂聞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世尊乃至今正是時者等者。經之金剛手白言乃至今正是時之文。略引之也。

  二從此兩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迦羅時。二明三昧耶時。

  初中。初說迦羅之時者。言今此普門大會皆悉信力堅固純有貞實人。無有我慢不信之支葉。正是機教相順之時。應機而說之也。故云初說迦羅乃至而說正是其時也。

  二從次三下。明三昧耶時中。次三摩耶之時者。是即時節之時也。言今日正是應說法之時也。故云次三摩耶之時乃至說法時也(云云)

  四從爾時下。明如來正說中。又三。一明所住三昧。二明說無礙害力明。三明說手印相。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乃至身力三昧者等者。經之爾時薄伽乃至害力三昧之文。來會引之也。

  二從佛為下。明隨釋中。佛為滿斯願等者。言為令圓滿無上大菩提大願。佛入此三昧。故云佛為滿斯願故復入三昧也。如來巧色摩尼無盡莊嚴身。遍法界無量無邊。如此無量身各具十佛剎微塵數眷屬。各於法界得最自在力。如此無量不可思議自在神力。如金剛無能害者。故云此即是如來乃至無能害也。

  二從住此下。明說無礙害力明中。又三。一明表入佛三昧耶。二明正說真言。三明功能。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住斯定故乃至無等三力明妃曰(云云)

  二從住此下。明隨釋中。而發三明真言者。今此明雖有無量名義。且略舉三義。所謂一者無礙義。謂此自然自證智力明。橫遍十方豎徹三世。一切處一切時無障無礙自在。故云無礙力也。二者無害義。謂如此金剛智力雖能摧害一切四魔三障。而不所摧害。故云無害力也。如此三平等大智圓明之體更無與等無比類。故云無等力也。故云住此三昧乃至名為無礙無害無等力也。若修此明等者。修此明者三密具足圓明也。所謂身凈者身密也。語凈者口密也。所謂滿足者意密也。以如此三密平等圓滿故。會入於平等法界三身圓明位。故云會於三身故名為三明也。余文可見(云云)

  二從南摩下。明正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交舉。二明釋句義。

  初文。可見。

  二從阿娑下。明釋句義中。此中即以阿字為首者。此真言以字為體。以本不生故與諸佛法身無二無別而無相也。以性寂不可得故無相而現相。是即離相之相也。故云此中即以阿字為首乃至是無與等比也。三迷者謂佛三身等者。三身即一故云三等。以三等故同字。無相離相也。故云三迷乃至故言等也。三摩耶者等者。雖有四義且今是不可越義。三世十方諸佛以同一本誓。同共說此明敢不違越。以何故以法界平等故。以難信難入難得故。三世諸佛同說此三昧耶。加持一切眾生故。眾生得聞修習行之畢竟得入三平等三昧耶。如諸佛教敕不可違越。若不聞者不入不得。故云三摩耶者是不可違義乃至即不得入亦不得聽聞也。莎訶義。可見。

  三從此明力下。明說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此明力故乃至得現三法者。經之秘密主乃至地波羅蜜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成下。明隨釋中謂成就有三法等者。謂自性清凈本尊力。並字真言及彼印。此三法具足故。滿足十地波羅蜜也。故云謂成就有三法乃至具即得成就也。不越三法道界者等者。所言界者結界之界也。非法界之界。所謂於五色界道結界中而修行。敢不違越如上之三昧耶。故云不越三法道界乃至故名不越耳也。

  三從次說下。明說手印相中。又分為二。一說印相。二明說功能。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說手印之相也者。經之是密印相當用定慧乃至而建立之文。取意引之也。

  二從三藏之下。明隨釋中。自七。一明疏家勸誡。二明手指名句。三明十二合掌。四明正說今印之相。五明先不作此印不可作法。六明印言相應持誦。七明五處加持。

  初中。三藏雲者。指善無畏也。西方者指印度國。余文可見。若不能一一浴者等者。雖不能一一澡浴洗手嗽口。塗香灑凈已結跏趺坐。正威儀而可結印。若不然者非但不成悉地而已。還得罪也。故云三藏雲乃至不得速成耳也。

  二從其五指中下。明手指名句。自可見(云云)

  三從今此中下。明十二合掌中。自為十三。一總表十二名相。二明寧尾拏合掌。三明三補吒合掌。四明屈滿羅合掌五明仆拏合掌。六明嗢多那惹合掌。七明阿陀羅合掌。八明缽羅拏摩合掌。九明微缽哩哆合掌。十明毗缽羅哩曳薩哆合掌。十一明帝哩曳合掌。十二明阿馱羅合掌。十三明覆手合掌。

  初中。今此中等者。胎藏界一切印皆從合掌起。是即凡心如合蓮之意。欲說諸印故先說十二合掌名相。令知其印母。故云今此中乃至極要宜明記也。

  二從第一下。明寧尾拏合掌中。此名堅實心合掌者。言十指直豎相合。十指端少許開之也。上品雲不空手是也(云云)

  三從第二下。明三補吒合掌中。此名虛心合掌者。掌中心不相著為異。故名虛心合掌(云云)四從第三下。明屈滿羅合掌中。此雲如來開蓮者。掌內從前印猶廣穹隆空之為異。故云然掌內空令稍穹隆乃至此雲如來開蓮也(云云)檢下之如來念處印雲如來割之蓮。然者雲如來者書寫誤歟。可雲如未開蓮歟。

  五從第四下。明仆拏合掌中。此名初割之蓮者。十指相合水火風三指少許開之為異。故云以二地指二空乃至此名初割之蓮也。

  六從第五下。明嗢多那惹合掌中。此雲顯露也者。言二手仰相併而向上。顯其掌內。故云顯露合掌也。

  七從第六下。明阿陀羅合掌中。此雲持水也者。言仰並兩手而諸指頭令相就。如掬水狀。猶似缽印。故云此雲持水。諸指頭合相就。與前印為異也(云云)

  八從第七下。明缽羅拏摩合掌中。此雲歸命合掌也者。如金剛合掌也(云云)

  九從第八下。明微缽哩哆合掌中。此雲反叉合掌也者。言如轉法輪印而不轉反也。故云反叉合掌也(云云)

  十從第九下。明毗缽羅哩曳薩哆合掌。言如金剛持遍禮印。而二地二空不相鉤。故云似坐禪人手相加之形。此雲反背互相著合掌也(云云)

  十一從第十下。明帝哩曳合掌中。此名橫柱指合掌者。謂兩掌向上相仰而二中指相□。其形如九峰印也(云云)

  十二從第十一下。明阿缽羅合掌中。此雲覆手向下合掌者。謂二掌並覆之。而二中指之端相□也。

  十三從第十二下。明覆手合掌中。亦同名者。梵語與第十一相同。所謂阿缽羅也。故不舉之。以多含故有覆手義。故此名雲覆手合掌也。其印相如諸龍印(云云)

  四從今此下。明今印印相中。今此三昧耶印先合三補吒掌者。經之是密印相當用等文。重別牒而未會引之也。先以已下明印相。自可見。其五指已下說印義。並有面授(更問)

  五從此三昧耶下。明先不作此印不可作法中。此三昧耶印者。此入佛三昧耶印也。若初修行者一切持誦初。必先可作此印。若不然者作法不成。故云此三昧耶乃至不合作諸法也。

  六從非直下。明印明相應持誦中。非直乃至作法者。言非但結其印而已。又與前所說真言印明兼備相應。故云非直作此亦須誦前真言作法也。凡誦真言作印喻如等者。言夫結印誦言必同時結誦不可前後。非但結誦而已。復必與秘觀可相應也。結誦不前後。猶如二耕牛同進而不前後。秘觀亦相應。譬如農夫進兩牛。然今且言結誦相應。不論秘觀相應也。雖然三密必可相應故云爾也。是故云凡誦真言作印喻如耕牛二牛同進不得前後也。

  七從先以下。明加持五處。自可見(云云)

  二從然此下。明說功德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此一切諸佛救世之大印正覺三昧耶於此印而住(云云)

  二從然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明問。後明答初問言。自可見。

  二從以此下。明答中。以此真言故者。指此入佛三昧耶印明。而共雲真言。是即印言不二故。贊真言功德故成印之功德。何以故。彼真言者即字也印亦與字同體。故云爾也。能除宿障者。所謂無始間隔也。無始間隔者即不知妄見也。既凈除不知妄見故自性清凈之自身清凈也。此內身清凈故外境清凈。外境清凈故諸障自凈除。是即大護也。依之福智圓滿。故云以此真言故乃至諸佛驚覺滿其所願也。

  問。上卷既說此真言。何故此品中又重說之耶。

  答。具緣品中為造壇所用雖說之。未說密印故。為令與密印相應。此品中印明共說。故疏雲。凡誦真言作印喻如耕牛二牛同進不得前後也(云云)已上皆準知之。

  二從又次其印下。明說第二三昧耶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又以定慧手乃至是為凈法界印(云云)

  二從又次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又次之兩言。是第九番爛脫之了也。其印以二空指者。第十之刀也。故又次其印以二空指等可讀繼也。印相可見。

  二明印義者。問印義如何。答。印相猶有憚。何況於印義耶。雖然忘越法。先大悲。任師傳注大繩。文雲。其印以二空指內掌中。以左右手地水火三指。壓而作拳。豎二風令直(云云)初二空者生法二空也。所謂左生空。右法空也。如此二空以入字門故。即是本初不生之大空也。然此大空者。非謂如彼世間虛空並三乘所執之空。無德不具無相不備。所謂六大為體。四曼為相。三密為用。為大定智悲所庄。兩部曼荼羅諸尊宛然具足。互相攝入圓通無礙也。故名為大空。此大空之上三輪器界居在。所謂地水火三指是也。然火動之時與風大共。是風輪也。故加初空成五大。然立二指令當胸者。識大表示也。故成六大不可思議也。地水火空四指為奉。是四種曼荼各不離之意也。以地水火三指壓空。是三密同歸大空證三平等之義也。是即字本不生大空之上。安立三輪器世間。其上六大四曼三密體相用無礙。四重法界曼荼羅聖眾宛然出現。所謂風指是也。已上付右拳言之也。即是佛界成立義也。左手亦如此。是即眾生界安立也。然佛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智惠之緣生。名為右風。眾生界無量無邊迷妄不知之緣起。名為左風。然眾生如實不知故沈輪生死。諸佛如實知見故安住法樂。是故以諸佛如實之智惠。加持眾生妄想之法。皆悉六大四曼三密體相用無礙。而與諸佛體相用不異。以是義故豎二風令相合。是則佛界眾生不二平等之義。故云其印以二空內掌中以左右掌地水火三指壓而作拳豎二風令直也。已上佛界眾生界不二平等如此。己界亦爾也。故文雲即向里而轉令兩手指從頂兩邊各近左右頰頸而向里曳稍下曳之(云云)如上安立佛界眾生界不二平等已。然後向里而轉者。結此平等印已。以此印向自身而轉。是即己心自性清凈大覺之體亦如此加持也。故云即向里而轉令兩手指乃至至心即散手也(云云)以是義故己界佛界眾生界平等平等無二無別也。是即三三平等之意也。故疏雲平等法門則此經大意也(云云)

  門曰。此印名法界生印。然與此名字如何相應耶。答曰。地水火空四指為拳。是即六大四曼三密體相用當體也。名之為法界。此上豎二風。名之為生。故名為法界生也(云云)

  問。印與名相應爾也。然與真言如何相應耶答。疏雲達摩馱都(法界也)薩□(二合)婆□(生也)俱唅(我也)法界者即是佛身。下句雲我者。言我即是法界也。故知名字真言印義。全體同一也(云云)

  二從法界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交舉。二明釋句義。

  初如文可見。

  後從達摩下。明釋句義中。法界者即是佛身等者。指本地法身之佛也。下句者俱唅之句也。即我亦如是之義也。言如從自性清凈法界本地法身之佛。現巧色摩尼之身。說巧色摩尼之法。示巧色摩尼之法。三世常恆於普門法界垂三密無盡莊嚴藏。行者亦如是。故云下句雲我者言我即是法界也乃至亦即體同法界也。

  三從次更下。明說第三三昧耶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複次定惠手乃至俱相向(云云)二從次更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次更作印乃至令至掌內相□也者。印相如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文雲。先作反背手合掌。以二地指反相勾(令右加左上也)余水火風三指。以次亦反相勾訖(云云)言顯大日如來及十方三世諸佛說法利益之相也。所謂左眾生界。即普門所被眾生也。右佛界。即普門隨類之形像也。然眾生從一念迷妄之始已來。背自性清凈本源而向緣起妄境故。左五指皆背自身而向外也。諸佛以如實之智惠常恆向內住心蓮華台上故。背妄想顛倒之外境故。右五指背外境向自身也。然非但背妄境向自性心蓮華台上而已。又無緣大悲不舍眾生故。鉤以布施。索以愛語。鎖以利行。喜以同事。以如此等四攝方便。令引向心蓮華台故。以右五指各鉤結左五指也。然先以二地反相勾者。地指是字也。謂以諸佛之本初不生之知見。令照知一切眾生必定是字本不生之體故。先以右手之諸佛字勾結。左手之眾生本初不生之字眾生本覺與諸佛本覺。令畢竟平等。是即六大法界也。次三指令勾結者。是即以諸佛平等三業。加眾生三業令相勾也。然反左空入右掌中者。以眾生之斷滅空。入諸佛內證。然後以右空押左空頭者。以諸佛大空加彼斷滅之空。平等無二無別也。令一切眾生證此大空。為諸佛說法之本懷。故法花經雲。如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常寂滅相。終歸於空。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云云)以是義故此印名轉法輪印也。複次此印顯釋迦如來一代始終。所謂二地華嚴時也。言厚殖善根之人最初感佛日。悟如來道場所得之法。是最初左字為右字而所勾是也。次水火風三指鹿苑方等般若中間三昧也。所謂斷見思塵沙無明三惑證雙非雙照中道。末後二空反合是法花時。是即三乘五乘七方便九法界。皆悉會入一佛乘證得阿字本不生際。故經雲終歸於空。是即釋迦如來出世成道本懷也。

  二從南下。明說真言。自可見。

  問。若然者此印得名云何相應耶答。此印名轉法輪印。譬如轉輪聖王輪寶。摧破山嶽不平等之處。令成平平大地。如來平等說法亦如是。摧破一切眾生我慢放逸之高山。令成三平等地。故此印名為轉法輪印也。

  問。印名相應爾也。與真言云何相應耶答。金剛。呾摩句痕我身也。言我身即同金剛也。如我者一切眾生皆悉同金剛。即是法界自性也。是即三平等義也。故印名言同一也。可思之。

  問。佛說此三種三昧耶有何深意耶答。其深意具緣品疏並不思議疏等委細說之。恐繁不書。披彼可見之。故云此真言上已釋之更勘也。

  妙印鈔卷第五十二 一校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一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五十三

  沙門阿寂紀

  釋密印品第九之餘

  二從作刀印者下。明說大惠刀印中。又四。一明別表。二明說印相。三明說名字功能。四明說真言。

  初中。次作刀印者等者。即別表也。上來依三種三昧耶成普門萬德已。然為俱生我見所縛。未顯自在力故。以大惠刀截彼邪見等見網。令得普門法界大自在力故。次說此惠刀印故云爾也。

  二從即屈二風下。明說印相中。又二。一明挍牒。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復舒定惠乃至如朅伽(云云)

  二從即屈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即屈二風乃至令如大刀之形即是者。即是說印相。其文自可見(云云)

  二明釋印義者。定惠二手者。左定右惠也。作歸命合掌者。交叉十指端是也。所謂右五指為上。左五指為下。右是五聖也。左是五凡也。五凡載五聖。是即歸命義也。故云歸命合掌。即屈二風。指頭相對。以二空相併而壓捻之。令如大力之形者。如上定惠令不二平等已。然後屈二風指者。左風指是眾生俱生身見也。右風指獨一法界大智也。以此大智照見眾生妄想緣起身。自性清凈無垢無染。與如來法界無相緣起之體無二無別。故二風頭相對也。然猶迷悟相對故非畢竟大空。以是義故以性相二空。令彼迷悟二法歸本初不生之大空。是故以此大空三昧大惠刀。截斷一切眾生煩惱所知二障。令住本不生際。故此印名為大惠刀也。故云即屈二風指乃至令如大刀之形即是也(云云)

  問。即與名相應爾也。與真言相應如何答。字二空也字二風也。地水火三指即三業也。是即字也。其義自可見。能能印名言交合相應。可知其深意也(云云)

  二從大刀無垢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大刀無垢法乃至無貪法生者。經之此大惠刀印乃至謂俱生身見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刀喻利智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釋大刀義。二明信解無貪生。

  初中。順前印義可知。故云刀喻利智以能令除斷乃至如上說之也。今此中意正欲等者。言斷除我見等一切煩惱。令證無垢清凈畢竟獨空。故云今此中意乃至身見俱生之類即是垢也。今斷是垢竟即休息者。諸見之垢塵即休息也。

  二從邪末下。明信解無貪生義中。邪末休息者。根本無明休息故邪見等枝末煩惱隨又休息。由邪末休息故有最殊勝法生。所謂如來信解也。故云邪末休息乃至如來信解也。或雲。邪末休息者。身見等雖斷盡休息。邪見未休息有勝法對治法。所謂如來信解力也(云云)是末字成未字故成此義。兩義能能可思案(云云)此義如最初解者。指序品也。謂無貪等善根也者。法界自本我有也。非可貪。然以不知之妄見故起小貪小瞋等。依之覆弊法界萬德不能顯現。是故如來以大方便。奮迅示現無盡莊嚴藏。斷除彼不知之身見等煩惱之時。如實知見法界。即是之萬德無非一法我之自性清凈心蓮華台上萬德。如此解知名為如來信解。如此信解時。貪瞋痴等一切妄見皆悉法界即是也。故云如來信解謂是何法謂無貪等善根也。

  四從其真言曰下。明說真言中。又三。一明別表。二明略舉真言指上。三明隨釋。

  初中。其真言曰者。別表也。

  二從南下。明略舉真言指上。又可見。

  三從此真言下。明隨釋中。此真言梵音等者。言其梵語真言雖說之。於其義者具緣品中委細釋之故不釋之。仍雲如上說也。此真言以初摩字等者。第二句初字也。以此字為此真言之心。故云此真言以初摩字為心也。是我義者。字吾我義。所謂俱生我見等是也。然入字門故吾我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證本初不生大空。故是第五空點義。以大空故無所不遍。故云即是遍一切處也。由此故次生訶字者。釋次之字也。言由此無相大空故無盡萬德緣生。然從字大空而生緣起。即本不生也(云云)下有烏字等者。釋真言之終字。然不言字體者。巧假上字為字體。此字上下置點成。故云下有烏字為三昧上有點為大空也。滿三種身者。依此字三解脫門證得三身果位。然此三身離生滅去來。是即本地法身也。故云誦此者乃至即是法身現也。

  三從次作吉祥下。明說商佉印中。自分為四。一明別表。二明印相。三明說名字功能。四明說真言。

  初中。次作吉祥商佉印者。別表句也。上來既以大惠刀截俱生邪見等網。成普門法界大自在力已。故於普門法界。吹大法螺宣說大法。令聞者歸大寂涅槃也。故次說之。

  二從先作下。明印相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復以定惠二手乃至如商佉(云云)

  二從先作空中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從先作至如吹螺之法也者。說印相。自可見(云云)

  從明印義者。先作空中合掌如前者。如初印合掌義。次屈二空指以二風指壓之等者。是即無所不至遍法界義。如攝大軌儀雲雙佉依本。是即成就六大四曼三密體相用無礙已。從此自證之本源大空。而示大悲方便之緣生。所謂二空之上相柱二風是也。是即空即是色意也。令如商佉形等者。住如此空即是色之色。以言說示無言說之法。是即色即是空義也。此印功能不可思議。剎塵佛不可說盡也(云云)

  問。此印名勝願吉祥法螺印。然者如何與印相應耶答。定惠二手作虛心合掌。是勝願吉祥義也。屈二空以二風壓之令如商佉形者。法螺義也。其意隨印義可知也。

  問。印名與真言相應如何答。字者勝願吉祥義。又與虛心合掌同一也(更問)空點法螺義。又與屈二空以二風壓之義。同一也。一一次第能能印名言而相應可作之也(云云)

  三從此是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此名為勝願乃至寂靜涅槃(云云)

  二從此是下。明隨釋中。滿一切願者。以此即明加持故。能滿足自利利他大願。所謂普賢行願圓滿也。故云此是滿一切願乃至即滿一切善願也。宣說大法等者。動寂平等本來不生不滅。即是大般涅槃也。故云宣說大法乃至即是寂靜涅槃印也。

  四從其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重表。二明釋其義。

  初中。其真言者。即重表也。

  二從歸命下。明釋其義中。暗此是真言之心者。字體字不生也。空點無所不至大空也。故云暗此是真言之心乃至寂然遍一切處也四從次金下。明說金剛不壞坐中。又三。一說印相。二明說名字功德。三明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復以定惠手乃至令火風輪和合(云云)

  二從次金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釋印義。

  初中。次金剛乃至水指單立即是也等者。說印相。自可見。

  二釋印義者。經雲以定惠兩手相合者。虛心合掌也。與第一印其義相同。是即本覺體也。次疏雲以二空指二地指皆相併余舒散如開割之蓮華者。八葉開敷蓮華也。已前本覺合蓮花開敷圓滿修生顯德之體也。次火風指相合水指單立即是也者。風火水三指。是如次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三句也。然自證之顯德圓極已。故遷菩提為因大悲為根二句歸本有無相凝然也。故住純一無雜方便為究竟普現色身三昧。故唯單立二水也。所謂左水指是無明煩惱之愛水也。能潤生死色身。令增長三界六道之妄法。右水指是諸佛大悲之智水也。能潤菩提種子。令增長四重法界之萬德。然以諸佛大悲智水。加持無明煩惱愛水。明與無明本來不生也。以本來不生故無明即明明即無明也。以無明即明明即無明故。無無明可破。無明朗可證。明與無明本初不生萬德故。而宛然有。所謂兩部曼荼羅諸尊聖眾是也。左水指是胎藏曼荼羅也。右水指是金剛界曼荼羅也。如此兩部諸尊不動不壞。安住自性心蓮華台上。故疏名為金剛不壞座。經雲吉祥願蓮華諸佛救世者不壞金剛座。是即虛空心合掌義門也。覺悟名為佛菩提與佛子悉皆從是生者。二水指單立義也。准印義可思之。問。印與名既爾也。然者與真言如何相應耶。答。字是與虛心合掌。其義同也。即本源當體也。併兼菩提為因義。即是二風指也。次傍加長字點。是即大悲萬行。所謂二火指是也。次又加涅槃點。是即遠離義也。所謂遠離無明住明朗。然以入字門故。明與無明本來不生。以本來不生故。無明與明共是寂靜涅槃也。所謂兩部曼荼羅之萬德也。故以三字合成字為真言也。能能可思之。

  二從此是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挍牒。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吉祥願蓮華乃至悉皆從是生(云云)

  二從此是下。明隨釋。准上自可見(云云)

  三從真言下。明說真言。准上可知之(云云)

  五從次作金剛下。明說金剛大惠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名字功能。三明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複次定惠手乃至交合如拔折羅(云云)

  二從作金剛印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說四種拳。二明說印相。三明印義。

  初中。然作拳法有其四種者。夫金剛界一切諸印皆從拳印起。是即佛心如滿月之意也。可思之。故今此五股金剛印從拳而生。故經雲定惠手五輪外向為拳(云云)是先說印母也。是先說四種拳欲示金剛界諸印印母故先說之。第一如常作拳法等者。蓮華拳是也。故云大指豎之此是一也。次以空指等者。金剛拳是也。故云金剛拳第二也。叉二手而合作拳等者。外縛拳是也。故云此名指在外拳等也。次以十指相刃皆令十指頭在於掌內者。內縛拳也(云云)

  二從次作金剛下。明說印相中。次作金剛印。者。五股金剛印也。二手皆屈水指向掌內等者。內縛五股印明。但經說外縛。是內證外用自證化他不同耳。其相自可見(云云)

  三明印義者。先二手縛者顯自證圓極之體。所謂佛心如滿月之意也。屈水指向掌內者。右水法性也。左水無明也。然以右水指鉤左水令入內者。無明即法性。法性即無明故。法性無明同際。而同歸入本初不生之大空也。次二火立合者。是即本有常住境智也。此普賢大菩提心一念緣起時。境智更不相離故。左境右智相具而出也。是即金剛薩埵也。所謂理智冥合體也。三種世間諸法一念緣起位。皆境智冥合而出生故。是即金剛薩埵位也。三世常住故云金剛。忍樂修行堅持不舍故云薩埵。所謂此位以本有智忍樂本有境故云忍樂。從此六大無礙位。發起一念大悲萬行故云修行。堅持上求下化菩提心故云堅持。不舍離諸佛及眾生故云不舍。此是字智體自受用身境智冥合位也。故云二火立合也。次二風各立之者。此自受用身之處三部妙用宛然也。故立二風相加中指成三部也。三部妙用圓滿故。開出無盡寶藏名為寶部。為開出一切眾生無盡莊嚴藏。現巧色摩尼身。說巧色摩尼法。示巧色摩尼心。名為羯磨部故。五部宛然也。是即五智圓滿義也。既五智圓滿自具五大故。五智五大具足圓滿周遍法界。已上約智正覺世間明義。若約器世間若約有情世間明義。准之可知。故瑜祇經首題雲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也。可思之。

  問此印名金剛大惠印。然者云何與名相應耶。答。以五智五大如實大智惠。摧破不如實妄見。如金剛能摧破一切強剛物。故名金剛大惠印也。

  問。印與名其義爾也。與真言云何相應耶答。字是四字合成字也。所謂字本初不生之體即印母金剛縛是也。次字一念凈菩提心體。所謂二火立合是也。次字損減義。次字增益義。所謂五智五大之損減增益二德也。以是義故印名言其義全體同一也。可思之。

  二從由此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金剛大惠印乃至人天不能壞(云云)

  二從由此下。明隨釋。自可見。

  三從其真言下。明說真言。准印義。自可見(云云)

  六從次佛下。明說如來頂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功能。三明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複次定惠手乃至屈二空相併(云云)

  二從次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自可見。

  後明印義者。先作指向內拳者。內縛印也。即是十界一如本源內證極位也。即申二中指者。其義如上五股印之二中指義。次以二風指加於中指之背者。謂成三部三密。如上釋之。屈二空指令相併者。眾生三密如諸佛三密。諸佛三密如眾生三密。以是義故有相即無相。無相即有相。平等平等本初不生。以本初不生故為最無上。故云如來頂也。即三佛頂也。

  二從此大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此印摩訶印乃至即同於世尊(云云)

  二從此大下。明隨釋中。即同諸佛身者。諸佛三身也。

  三明說真言中。者。其義如上。但二者。一五大義。一五智義也。故云初為因後為果也。複次一已成諸佛頂也。一行者成佛頂義。故云合加頂上。更問者即此義。言作此印加頂上故。與如來頂功德同等無有異也(云云)

  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印者三密三部而成三平等最無上。故名如來頂印字者三密種子也。故諸佛三密與眾生三密平等平等故說二個。一是行者三密三平等也。一是諸佛三密三平等也(云云)

  七從次如下。明說如來毫相印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功能。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復以智惠手為拳置於眉間者(云云)

  二從次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自可見。

  初明印義者。以智手為出大指之拳者。是蓮華拳印也。地水火風四指作拳立大指。是即獨一法界畢竟無相大空也。置印於眉間表中道一實義。左手當腰是表自身即是大我義也。

  二從作此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此名毫相藏乃至即同仁中勝(云云)

  二從作此下。明隨釋中。同如來毫相具足者。所謂毫相者。白色細毛卷集在眉間。名之為毫相。白色是本源體。即拳義也。細毛卷集者空指義也。此空非但空。含藏無盡萬德。是故細毛卷集也。故此印名如來毫相印也。

  問。印名爾也。與真言如何相應耶。答。真言者也。以字本不生故萬德不休息。所謂第二字也。遠離因緣所生之生死。所謂大般涅槃也。故加第十二點。所謂字也。謂字即拳也。第二字立空指是也。所謂大空無相行也。置眉間者。字所謂遠離二邊即大涅槃也。以此畢竟大空之行。凈除一切眾生業因果報。令至大寂涅槃。所謂字業因也。入字門故即無因也。故上加空點也。字即生也。所謂四生也。是即三界六道果報之生雖多。不出胎卵濕化四生也。如此四生皆從妄想顛倒之業因而生。然入字門故因業即不生故。果報四生亦不生也。是故加第十二點成也。故云以此不生行(字)凈一切因也(字)闍謂生不可得也(字)也(云云)

  八從次作下。明說如來缽印中。又分為三。一明印相。二明名字。三明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住瑜伽座乃至俱在臍間(云云)二從次作下。明隨釋中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次作如來缽印等者。結法界定印(不縛只右為上)取袈娑二角置定印中是也。

  二明印義者。左五大也。右五智也。左手取袈娑二角者。袈娑色是法界色。然此袈裟二十五條或九條也。二十五條教化二十五有之眾生令入法界月輪之標幟也。九條亦九界覆護義也。今如來出世成道本意。利益二十五有九界之眾生。為令入法界圓明故取袈娑也。二角者。上從有頂下至無間。表不殘一眾生之義。始以右手取之繞左臂者。表佛大悲不舍眾生之義。所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也。然後回入手中者。引眾生令入諸佛大智。是即定惠刀莊嚴以此度眾生之意也。故云即同如來乃至能令一切非器眾生皆堪為法器也(云云)

  問。與如來缽如何相應耶答。缽者其形半月形也。是即風輪能安置器世間次第也。故云安立器世間風輪最居下也。如來大悲亦如此。能攝取非器眾生令安置法界心殿。然於此缽印有二種不同。下所說釋迦小缽印者。安置一大三千界眾生。是即法花所言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之意也。今此大缽印安置盡空法界一切眾生。故名為大缽印也(云云)

  問。若然者與真言如何相應耶答。字者。是有也。所謂三有二十五有也。入字門故有即不生也。以不生故遠離三有二十五有。證不生不滅大般涅槃。故加第十二點也。二從作此下。明說名字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是名釋迦牟尼大缽印(云云)

  二從作此印即同下。明隨釋。准印義可見。

  三從真言下。明說真言。是又准印義可見(云云)

  九從次作施下。明說施無畏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功能名字。三明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複次以智惠手上向而作施無畏形(云云)

  二從次作施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云云)

  二明印義者。左手如前者。其印義如前缽印。而當臍者臍是身之中分也。表如來大悲齊等也。右手指向上者。右五指是五智也。向上者上求菩提義也。而向外舒之如招物之像者。今以平等法界五智。知見無盡法界一切眾生之類。皆悉五智圓滿。而無非一眾生五智五大之體。是故煩惱及隨煩惱等。無非一法六大法界故。貪瞋痴等一切煩惱除故。未來種種可畏業報皆斷除。故此印名施無畏印也。

  二從若作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能施與一切乃至名施無畏者(云云)

  二從若作此印下。明隨釋中。愛恚即時者。貪瞋也。不言痴者。貪瞋除故痴亦斷。三毒斷除故未來生死。地獄餓鬼畜生等種種大可畏皆斷除。故云若作此印乃至種種大可怖畏也(云云)

  三從其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舉梵注釋。二明釋其義。

  初自可見。

  二從遍是下。明釋其義中。遍是普義即是遍一切處等者。指二乘凡夫境界。於彼等境界。普除一切恐畏。而能勝彼。故云遍是普義乃至普除一切煩惱也。

  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印者表放五智無畏之師子取二乘異生之禽獸。還放寂靜安穩之苑。令得無畏常住之樂。故此印名為施無畏印。次真言者是遍於一切生死涅槃之處。除大可畏之義故。是亦印名言同一也。能能可思之。

  十從次如下。明說如來滿願印中。又四。一明印相。二明說名字功能。三明說真言。四明問答決疑。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複次以智惠手下垂作施願形(云云)

  二從次如來滿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說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左手亦持等者。如前可准知之。右手向外舒而下垂者。先以五智金剛智體。除諸眾生怖畏畢。此謂從五智金剛智體開出無盡寶藏如意寶珠。普施與一切眾生。能滿世出世一切大願。故云如瑜伽中寶生佛印也。

  二從作此印下。明說功能。准印義可見。

  三從真言下。明真言中。又二。初明梵漢挍牒。二明釋其意。

  初文。自可見。

  二從意雲下。明釋其意中。願諸佛與我金剛身者。言我與五智金剛體也。是即真言行者本願也。此願成就即滿所願也。故云意雲願諸佛乃至即是滿所願也。

  四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印謂表開無盡萬德與一切眾生。滿世出世大願。故名為滿願印。次真言諸佛與我金剛身者。以右五智金剛身。加持左眾生故。速證金剛不壞身。而滿一切願也(云云)

  十一從次怖下。明怖一切為障者印中。又四。一明說印相。二明說功能。三明說真言。四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複次以智惠手乃至住於等引(云云)

  二從次怖一切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印相。二明印義。

  初明印相。自可見(云云)

  二明印義者。左手如前可思之。次以右手為拳出大指者等者。言空指是本初不生大空也。此大空之中有如來真實不壞三密。所謂地水火三指是也。從此如實凈菩提心發起自受用智身。所謂風指也。是即以本初不生之行證本初不生之體。境智冥合。如來無盡萬行萬善皆悉無不圓滿。故舒風指豎之。當於眉間。眉間是不二冥合獨一法界表示也。以如此等萬行力降伏諸魔。所謂如來千智力也。然經以毗俱胝形住等引者。是即表作寂共不思議也。所謂毗俱胝形是忿怒降伏之相。動散無極之體也。而住等引者。此無極動作。以本初不生故。鎮等引不動也。寂亦本來不可得故。鎮是動散也。以是義故即不動而作。即作而不動。動作天妨也。以動作無妨故。昏散為便所起四魔三障不治自然退。不戰自降。故名為怖一切為障者印也。

  二從此一切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以如是大印乃至馳散無所礙(云云)

  二從此一下。明隨釋。准印義可見(云云)

  三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挍舉。二明其義。

  初自可見。

  二從此真言下。明釋其義中。此真言諸佛大力也者。所謂本有常住十力。此十力各又具十力。展轉無量不可思議故。即是如來十力一切力中最大自在也。此十力從本有大慈大悲而生。是故妄情所生一切大力諸魔。無有相對可論優劣勝負。故云此真言諸大力也乃至從大慈所生也(云云)

  四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云何相應耶答。表從本有平等海生金剛智。此智動寂平等。故鎮動鎮寂。以此平等大智故四魔自然退散。故名為怖一切為障者印也。真言中十力從大慈生者。即此義也。可思之。法全次第。此印闕。但在余處(云云玄法青龍共此處次第與願之次悲生眼也至華座次執介次出怖摩印言也)。

  十二從次佛下。明說悲生眼中。又分為四。一明說印相。二明說功能。三明說真言。四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複次以智惠手乃至而在其下(云云)

  二從次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先為拳乃以空指壓風地二指(云云)然者疏依師傳並十萬頌大本。是又一義也。經疏不可取捨。各可成其義也。但法全次第存經說也。

  二明印義者。左手如前。先為拳乃至空指壓風地二指者。先為拳者。自證極滿唯佛與佛境界也。三業持常寂故非十地三賢之所知也。然此自證圓滿之處。無盡萬德宛然而有。所謂緣起萬法即風指是也。此萬德本初不生也。所謂本初不生字即地指是也。然以無相大空三昧。加此本有緣起之上故。有相無相無二無別一相一緣也。所謂作寂平等大空也。故以空指押地風甲也。若依經說者。無相法界大空位緣起本有萬德安住。而本初不生也。是即疏作寂平等名為大空。經大空之上見作寂不二。能能可思之。然後申水火指者。是即自證極滿之上大智大悲也。所謂以法界心字智火。照見一切眾生可度不可度利鈍通塞等之相。然後降平等法界大悲水之時。各隨其根性無不蒙其潤。是即自證之上大智大悲也。故以此印加持兩眼。所謂左大悲眼也。右大智眼也。由此加持故肉眼轉成佛眼。故經雲智者或佛眼也(云云)

  二從以此下。明說巧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此名一切佛乃至智者成佛眼(云云)

  二從以此下。明隨釋。准印義可見(云云)

  三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挍舉。二明釋其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夫虛下。明釋其義中。夫虛空等者。為顯舉世間虛空無德無失。而不可比類如來之空。故云夫虛空乃至不可為匹也。此釋迦伽那句也。大悲體者釋迦盧拏摩也句也。一切如來以大慈大悲為兩眼故。指大悲體為如來眼也。從大悲生者。從自性清凈蓮華台上大悲胎藏生故云爾也。能生大悲者。是修生之大悲也。然從本有大悲生故。此悲即常住也。以常住不變故本有緣起自證化他。唯一法無有二法也。更問者。即此意也。

  四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印者表於作寂不二大空之上。以悲智具足大方便。凈一切眾生肉眼。成就佛知見。故云如來眼印。又雲悲生眼印。真言中空願悲體如來眼(云云)所謂從大空而生大悲願體。名為如來眼。故知印名言同一也(云云)

  十三從如來罥下。明說如來索印。又四。一明說印相。二明說名字功能。三明說真言。四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複次以定惠手乃至圓屈相合(云云)

  二從次如來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文。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先作十指向內之拳者。佛心如滿月之意。即名字之中如來之當體也。二風指者。從此自證極滿之位。出生四攝利他之罥索。然此索悲智平等也。所謂左悲也右智也。悲智和合。而以布施之鉤招之。以愛語之索縛之。以利行之鎖鎖之。以同事之鈴悅之。故作內縛拳舒二風指如圓環之狀也。二空以右押左雙內掌中者。左空是眾生空也。右空是法空也。然以右空押左空。表以法空遣眾生空。然法空猶存。故非畢竟無相大空。故雙內掌中者生法二空共不生。故入字本不生際。圓滿畢竟無相之大空義也。

  二從此印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此勝願索印乃至能縛諸不善(云云)

  二從此印下。明隨釋。准印義可知之(云云)

  三從真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挍舉。二明釋其義。

  初中。系系即是因也者。字體字也。是因業不可得義也。所謂一切眾生所具凈菩提心是也。以諸佛大悲行呼召此凈菩提心故。傍有三昧畫故轉成。是呼召義也。此因以本不生故離因果者。本有常住之因故。本來不生自離因果之分也。即令此因凈復凈者。此凈菩提心因本來自性清凈。故云令此因凈。然自性清凈因猶與不知之微垢共故。復凈此微垢。仍雲復凈也(已上鉤義也)摩訶缽奢大乘索也。以諸佛凈菩提心因索。縛眾生本覺菩提心因。故云即大乘索乃至是名大索也(已上索義也)娑嘮馱哩耶如空也。薩埵馱都。於有情界中而攝持之除其痴(云云已上鎖義也)提目吃底涅社多信解生也(已上鈴義也)。

  二從又此索下。明釋其義中。如來以此信解之力等者。如來信解一切眾生有此凈因故。必定師子吼示現種種類形。以折伏攝取之方便。令獲如來妙果。故云又此索者乃至普同有情界義也(云云)

  四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從佛心如滿月之自證圓極之位。以四攝之方便。凈一切眾生菩提心因業性相二空之執。悉盡。令歸入畢竟大空三昧也。故此印名為如來罥索印也。真言中又有四攝義。可思之(云云)

  十四從次作如下。明說如來鉤印中。又四。一明印相。二明說名字功能。三說真言四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複次以定惠手乃至猶如環相(云云)

  二從次作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文。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先以左手空指厭餘四指之頭令如環狀者。以空押四指者成。圓滿理智不二之義。是即諸佛集會道場也。以右手地水火三指入左掌內。以右空從左大指背入掌中捻右手三指。舒風指令如鉤形者。三指是十方三世三密三部諸尊聖眾也。以空捻三指者。表三密三部三三平等皆悉圓滿大空。立右風令如鉤形者。是即以獨一法界表示。召十方三世三部聖眾。令集會平等法界自性清凈道場。非但召諸佛令集會法界道場而已。亦能召一切眾生同令入道場。同一切諸佛。令圓滿菩提妙果。故名為如來鉤印也(云云)

  二從作此鉤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是名鉤印乃至及惡思眾生(云云)

  二從作此鉤印下。明隨釋。其義准印義。可知之。

  二從阿下。明說真言中。又二。初明梵漢交舉。二明釋其義。

  初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此中行下。明釋其義中。謂由此行能召諸佛等者。其義准上印義。可知之。

  四明問答斷簡中。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於理智不二法界道場。召三部聖眾。及召一切眾生。與諸佛令等同故。名如來鉤印。真言義亦准之可知之。法全次第無之。

  十五從次如來心下。明說如來心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此鉤印舒其火輪而少屈之(云云)

  二從次如來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作法皆準於前者。其作法皆準前鉤印。但立名右火風二指。余皆如前也。但法全次第。三昧手空押地水甲。惠地水入定掌。以空押惠地水甲。定惠火風舒豎心前(云云)

  二明印義者。左手義如上鉤印。右手以空押地水立風火。是不動□印也。如來心者是凈菩提心也。然不動者凈菩提心體也。所謂以空押地水甲者。兩部不二意也。立風火者。火是毗盧遮那凈法界心智體也。火必得風增勢力故。依大悲行願之風。智火彌增威猛。以此定惠力莊嚴。引一切眾生令入法界道場也。然入左掌互相鉤者。表能住所住不思議而不相離也。故此印中兩部曼荼羅諸尊聖眾宛然集起。故云心印也(云云)

  二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交舉。二明釋其義。

  初自可見。

  二從即下。明釋其義中。從佛心生者。從自性清凈法界而生也。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印名言如何相應耶答。表於理智圓滿法界道場。兩部不二大日。以大智大悲方便。引眾生入法界道場也。故此印名心印。曼荼羅聖眾集起曰心義。可思之。真言中智生(云云)所謂從清凈法界心。生不二大智也。然准印義可思之(云云)

  妙印鈔卷第五十三 一校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四日加點了

  沙門宥范(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五十四

  沙門阿寂紀

  釋密印品第九之餘

  十六從如來臍下。明說如來臍印。又三。一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復以此印舒其水輪乃至名如來臍印(云云)

  二從次如來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如文可解也。

  二明印義者。亦准於前加舒水指者。左右手作軍荼利印。而左右二地二空相鉤結是也。二地二空本源字本不生大空也。水火風三指者三密也。然左眾生本源三密也。右諸佛本源三密也。故以諸佛本初不生大空。鉤結眾生本初不生故。佛及眾生平等平等無二無別也。以本初不生故。諸佛三密與眾生三密亦平等平等無二無別也。故各立三指而相對也。眾生三毒之三密。同諸佛甘露之三密。即成就不生甘露味。是即軍荼利明王三摩地。故真言中有甘露生句。可思之。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交舉。二明釋其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甘下。明釋其義中。甘露者智智之別名者。甘露能除病痛。得不死常壽之體。此本初不生妙甘露亦如此。能除一切眾生色心無知熱惱。令成常住不壞清涼之體。故云甘露者智之別名乃至令得常壽之身也。此甘露味亦從佛心生者。指真言初字雲佛心。其義如悉地出現品等中所說(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本初不生三平等甘露。除一切眾生妄想顛倒熱惱。令得常住不變身故。此印名為如來臍印。齊輪五輪中水輪也。是即甘露水也。南方灌頂方也。是即甘露瓶也。能能可思之。真言中甘露生(云云)其義准印義可知之(云云)

  十七從次如來腰下。明說如來腰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以此印乃至名如來腰印(云云)

  二從次如來下。明隨釋中。亦准如來鉤作之。內風指而舒水指(云云)法全次第雲。內縛二水令豎(云云)可依此次第歟。然者內縛者佛心如滿月之意。即自證圓極也。二水合豎者是腰義也。腰是水輪也。即諸佛大悲水。是即腰義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交舉。二明釋其義。

  初自可見。

  二從當知下。明釋其義中。即是從如來生者。指自性清凈本地法身如來也。凡印真言皆呼其義者。謂印義並真言義相應而可行之。故云爾也。他皆效之者。一切真言皆如此相應可行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言名如何相應耶答。表從內證極滿位。發生大悲。令一切眾生同如來大悲故。此印名如來腰印。真言中亦云如來生。其義可思之(云云)

  十八從次如來藏下。明如來藏印中。又三。初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斷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複次定惠手乃至此是如來藏印(云云)

  二從次如來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文可見。

  二明印義者。先作三補吒合掌者。本有凈菩提心體也。水風二指皆屈入掌者。左水指無明也。即是凡夫也。右水指諸佛大悲也。以此大悲加持一切眾生無明煩惱。即是本初不生也。以本不生故。與諸佛大悲同等。安住自性清凈滿月輪中。次左風是二乘也。言風者六道賴緣之妄緣起也。然此妄緣起之法。為二乘但空之所斷滅。而住生空。所謂空指也。然以平等大惠之大空。加持二乘但空。與諸佛大空等同。作寂平等。所謂右風指作也。左空寂也。以作寂平等故。二乘斷滅之小空。即諸佛大空普現色身三昧也。所謂三部妙用無時暫息。二地二火二空各立合是也。言凡夫二乘三業即佛金蓮三部妙體。與諸佛三密。平等平等無二無別也。此是如來秘密之藏。唯佛與佛境界也。故云如來藏印也。

  二從啰是下。明說真言中。啰是無垢義者。字塵垢也。即是凡夫無明煩惱也。然無垢者二乘但空也。上點是大空三昧也者。諸佛所說大空也。以此大空故。凡夫無明二乘但空。皆悉與諸佛大悲大空。平等無二也。故云啰是無垢義乃至第一除凡夫二乘障也。是即釋初字義也。第二住於如來甘露之空者。言諸法本不生故緣起萬法自空也。諸法空性亦不可得故。乍空自有也。空空自有故無有可破。有有自性空故無空可證。如此大空名為如來甘露之空也。所謂右空風二指是也。字塵垢本來常住真善妙有之體故。即是大空之法也。故戴自然自證大空。是即非對治修生之空法也。故云第二住於如來甘露之空也。是即釋第二字也。二字傍二點是凈除義者。如此令凡夫二乘有空同諸佛畢竟大空故。凡夫妄情三業。即與諸佛三密平等故顯三部佛。故云第一除凡夫垢也二乘但空盡滅之法。亦即與諸佛三密平等故亦顯三部妙用。故云第二除二乘垢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於自性清凈本覺之上。除凡夫二乘有空證三平等。是即如來自證境界。非十地等覺所知故。此印名為如來藏印也。真言中又除凡夫二乘二種垢。證如來甘露之空。故知印名言全體同一也。

  十九從次結下。明說大界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以此印。散其水輪。向上置之。名大界印(云云)

  二從次結下。明隨釋中。准前如來鉤印者。指內縛也。但鉤印經疏相違。所謂經內縛立右風。疏異之。雖然共是內縛義也。故其義不相違歟。故今准前如來鉤印法者。指內縛也。但二手各舉水指。令散直豎。即是也(更問之不分明)者。法全次第雲無堪忍四方四大護可用大界印真言。南東北西如次可行。南門名金剛無勝大護。種子字黑色。印相合掌屈二火掌相叉。第二略說。真言歸命麗嚕補哩尾矩□尾矩□莎賀。東門名無畏結大護。種子字金色。印相內縛舒二火如針。真言如南門。北門名壞諸怖大護。種子字素色。印相內縛二火立如鉤形。真言如南門。西門名難降大護。種子字色如無憂花。印相定慧風空遞相取。如鎖鉤。余輪舒散。真言如南門(云云)如此隨方位。其印種子別也。今經疏所說者。彼大界總印明也。未說其別種子字。故云更問之不分明也(云云)然者且付疏文。內縛立二水。令散直立也。就此明印義者。內縛者自證境界。即唯佛與佛境界也。二水散豎者。大智大悲義也。所謂大智故不退菩提。大悲故不捨生死。悲智同際。自他同運無相法界第一義諦。無垢無相。是名為諸佛大界。如此如實大界。始從發菩提心乃至成佛。一相一緣不令間斷故。四魔三障不得其便。是即大界義也。故云此中大界者乃至即是大界義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離相三昧者。離凡夫有相也。重啰字作二乘相也者。離二乘但空相也。第一義也者。離有相無相故住第一義諦。然此第一義諦猶不可得。故云第一義不可得也。離垢也者。既歸本不生故離一切塵垢。離一切塵垢故斷生死系縛。斷系縛故作業本來不生。以作業本來不生故雖具諸相而離相也。諸佛以此離相之相。莊嚴法身。更無比類又無過上。故云此等皆是三昧乃至此是諸佛大界也(云云)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其印母義如前。立二水向上者。表從自證圓極之位。以大智大悲莊嚴其身。不捨生死不退菩提。常於三世不壞化身。利樂有情無時暫息。乃至成佛不令間斷故。四魔三障不得其便。故名為大界印。真言中。離凡夫二乘垢者。入本初不生際故。具諸垢而離垢塵。具諸縛而離系縛。具造作而離造作。具諸相而離相。故云也。是等皆是如來無上三昧也。故云此等皆是三昧乃至此是諸佛大界也。

  二十從次作下。明說大護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斷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以此印其二火輪乃至大護印(云云)

  二從次作大護印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准前如來藏印者。指內縛印母也。余文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印母者自證圓極之位也。二水二火各立合者表大智大悲之義。所謂二水大悲也。大悲獨不立。必依悲哀之境。所謂左水者大悲之境。六道凡夫無明也。右水者能應大悲之體也。然指頭相柱者。顯感應道交生佛一如也。次其二火指頭亦相柱者。左火二乘無餘灰斷之火也。右火法界心字智火也。以此字智火之光明。照見彼二乘灰斷之空。自性清凈萬德宛然無闕減。是故必定師子吼。以種種巧方便。開彼灰斷之但空。出現無盡萬德。與諸佛大菩提令等同故。二火頭相柱也。又開二空指相去二寸以下者。表諸佛亦不住自證寂滅涅槃。不舍有情。常作佛事故。釋啰乞刃句雲擁護也。非但護於二乘。亦護一切諸佛。諸佛由此故不舍眾生。常作佛事無有休息。此不住寂滅(云云)以是義故二空開立相去也。是即兩部大日以巧色摩尼身。出巧色摩尼聲。示巧色摩尼法。除一切眾生四魔三障之恐怖。令知見三德秘藏之萬德故。真言次句雲如來大力生也。依之大力諸魔不能暫堪忍故。名無堪忍大護印也二從真言曰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舉梵注釋。二明其功能。

  初如注其句義。自可見。

  二從此名下。明其功能中。此名無堪忍大護等者。准印義可知(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自證滿之上。以大智大悲方便。除凡夫二乘障。與諸佛悲智令同等也。加之又護諸佛本誓。不住寂滅涅槃。不舍有情常作佛事。以如是如來威猛大力故。三障四魔不能暫堪忍故。此名無堪忍大護印也。其真言義者。遍十方三世一切時處。以種種巧度門。除一切怖障。令住大空。又能護諸佛不住寂滅。常作佛事。生十力等功德。除一切眾生內外諸障。令圓滿三部妙體。是又與印名其義相應(云云)

  二十一從次如來普下。明如來普光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復以風輪而散舒之空輪併入於其中。名普光印(云云)

  二從次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內縛而二空併入掌中者。兩部大日自證圓極之位也。二風指直豎各不著者。是即十界常住緣起萬法也。所謂左風眾生界緣起也。右風諸佛緣起也。次二火指頭相合等者。是平等法界大智慧體也。是即緣起本有不二平等大智也。所謂以此平等大智照本源內證大空。以性寂不可得故諸法宛然不隔緣起。以此平等大智照有相緣起十界。以諸法本不生故虛融無礙不異大空。以是義故兩部大日不動本源(二地二水二空也)而施普現色身於三世十方(二風直豎)三世常恆雖示離相之緣起(二風立)鎮受自受法樂於方圓心殿(二地二水二空也)如此乍本有住緣起。乍緣起住本有。緣起與本有。全體遍收無二無別。如此手等大智光名為如來普光。複次二火光之相。二風光之用也。二地二水二空光之體。是即體相用無礙自在。名為如來普光印也(云云)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光以從無相無觀等義中生也(云云)所謂無相無觀本源也。生緣起也。光不二智光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知見緣起本有無二無別智光故。名普光印真言。句義中如來光以無相無觀等義中生也(云云)無相無觀等者。二地二水二空也。生者二風也。如來光者二火也。然印名言同一也(云云)

  二十二從如來下。明說如來甲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真言闕。三明問答斷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又以定慧手乃至名如來甲印(云云)

  二從如來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文。其義可見。

  二明印義者。三補吒合掌本有自證之體也。以二風傍置中指背上。是金剛光義也。所謂二地二水二火。是金剛不壞佛體。如次佛蓮金三部也。二風此三部佛之智光也。以此智光除生死黑暗。無能映奪者。故此印名如來甲印也。

  二從其真下。明真言闕中。其真言闕之更勘本等者。經中不說此真言。故云其真言闕之也。更勘本者。經第二說如來甲真言曰。歸命(云云) 疏第九釋雲。右句義中。伐折羅入□羅是金剛光。微薩普啰是普遍義。言此金剛智光普遍一切。能除生死暗障。無能映奪之者。則是如來甲義也。此真言以最後吽字為體。具足三解脫。謂上有摩字空點。是大空義。即是空解脫門。本體是訶字。離因緣故。即是無相解脫門。下有烏字三昧畫。以本不生故即是無作解脫門。如是三門一切諸障所不能入。以此惠光嚴身故。名為如來甲也(云云)然此真言。疏主意未治定歟。依之釋同真言云。檢密印品。其中梵本似有殘釋。疑此是金剛薩埵圓光真言。更當訪余梵本(云云)故知疏主御意未治定也。是故法全次第出如來甲真言云。歸命缽羅(二合)戰拏□曰羅(二合)入縛(二合)□尾娑普(二合)羅吽(云云)歸命次有缽羅戰拏之句。以下不殊也。缽羅能勝義。戰拏暴惡也。無能勝此極惡忿怒之體也。如此威猛智光雲金剛光。此金剛光遍一切時處無所不至。故云普遍也。是故四魔三障所不能伺侵故云如來甲真言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從本有清凈法界體發三部智光。令一切眾生證三解脫門。然此智光能除生死暗冥。無能映奪此智光之者。故名為如來甲印。真言中言。無能勝此暴惡金剛光普遍(云云)又其義是同一也(云云)

  二十三從如來舌下。明如來舌印中。又三。一明印相闕無。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如來舌印。亦闕之勘本者。先如來甲有印無真言。此如來舌有真言無印。故云亦闕之也。勘本者可勘余梵本。故云爾也。然法全次第出如來舌印雲。虛心合。二水入掌。以二空押水甲側(云云)付之釋印義者。虛心合者。自性心蓮本初不生妙體也。二水入掌者。水是字言說也。有言說者皆是戲論非真實。入字門故即無言說也。故二水入掌中也。然以本不生故即大空也。故以二空押二水也。然大空之上言說故。所有言語皆審實非虛言。此名為如來舌印也。

  二從如來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交舉。二明釋其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如來者下。明釋其義中。准印義可知(云云)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戲言說皆悉本初不生故。所出言語皆真實不虛誑。故名為如來舌印。真言中雲住如實法(云云)准印義。可思之。

  二十四從次如來語下。明如來語門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以此印令風水輪乃至名如來語門印(云云)

  二從次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亦准前印即作三補吒合掌等者。此印次第所出如來舌印也。然經印似馬頭印。此名如來語印。然者依經說可成印相歟。

  二明印義者。且依經說釋之。疏印如上釋之。謂經雲以此印者。虛心合掌印也。令風水輪屈而相捻者。水風入掌相捻也。言虛空心合是本源也。二水一切言說也。入字門故即無言無說也。二風一切緣起法也。又入字門故即無相無生也。言一切言語皆戲論也。戲論盡一切有相緣起諸法皆盡。有相緣起諸法盡故至三密平等源底。所謂地火空三指是也。既至三平等源已。還以種種無量巧智門大方便。令一切眾生成就廣大法界萬德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初明梵漢交舉。後明釋其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謂下。明釋其義中。此語從如來無量門巧惠者。虛心合掌並二水二風是也。而作此智廣大無量者。三平等大智也。所謂二地二火二空是也。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本有凈菩提心之上戲論言語有相緣起。皆悉以字門故無言無相也。從此無言無相極滿之位。以種種無量巧智方便。令一切眾生成就廣大法界體也。巧色摩尼語言廣大無量。於一切時處無不遍至。故名為如來語門印。真言中言。此語從如來無量門巧惠而作此智廣大無量(云云)可思之。

  二十五從如來牙下。明說如來牙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斷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如前印。以二風輪屈入掌中。向上。名如來牙印(云云)

  二從次如來牙印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合掌如前即本有自證之位也。二風者一切有相緣起萬法也。二空者如來無相法界大空作寂平等之牙也。所謂以如來所證之無相法界大空之牙。摧啖一切有相生滅之萬法。成如來勝上之一味。令歸入法界胎藏故。此印名如來牙印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言此勝上之味從如來境界生也(云云)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無相法界大空。加持有相緣起之萬法。皆悉甚深無相成本初不生之甘露味故。此印名如來牙印。次真言中。謂此勝上之味從如來境界生也者。如來境界者虛空合掌是也。所謂本地法身如來也。勝上之味者。有相生滅諸法。為大空之牙所啖摧。成不生甘露勝上之味。以成不生甘露味故。得成常住不變不生滅之身也。故知印名言是又同一也。

  二十六從次如來四下。明說如來四辨印中。又三。初明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斷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又如前印相乃至各如來辨說印(云云)

  二從次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文。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合掌是本初不生之處也。以二風指當二火背者。是成三身義也。所謂地水火三指法身也。是即內證三身合為一法身也。二空三身所證大空也。從此處出生應化二身。所謂二風是也。如此三身各對當機眾說法利生時。面面得四無礙辨。於集會中得無畏自在也。所謂於諸佛大法。得於法自在德。故名法無礙也。說一法而成無量法。說無量法而成一法。一即多多即一。一多自在。故名辭無礙。於一義中含無量義。攝無量義為一義。故名義無礙。於一一法一一義中。辨才不可思議。故名辨無礙。故云如來由此印故乃至此辨才不可窮盡也。以要言之。如來三部無盡莊嚴藏皆悉攝入此中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義。如注釋。自可見(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開三身功德。具足四無礙辨。得說法自在。度無量眾生。令得微妙清凈之法故。此印名如來四辨印也。又真言義中。不思議奇特語普至清凈言音(云云)言如來不可思議奇特清凈微妙音聲。普至法界。令聞者獲得無垢清凈體也(云云)

  二十七從次如來十下。明說如來十力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相說真言。三明問答斷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複次以定惠手乃至持十力印(云云)

  二從次如來十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如文可見。

  二明印義者。合掌如例自證之體也。二地二空一處和合。境智冥合體。即自受用也。從此本源自受法樂之處。出生三密加持身。所謂左水火風三指眾生三業也。右水火風三指諸佛三密也。以諸佛三密。加持眾生三業皆本初不生。故與諸佛三密。平等平等無二無別。諸佛眾生平等平等故。十界一如皆同住自性清凈本覺位。所謂同如來十智力也。

  二從吽字下。明說真言中。吽是三德也者。三密三身三部等眾德也。空也者上空點也。點是三昧也者。下字點也。闇是生義也者。字字體是生也。入字門故即不生也。故加大空點轉聲成。是即以諸佛三密。招眾生三密。令同如來十力之體。故云又招召也。更問者即此意也。謂得招者。能招眾生三密故云爾也。此印能持如來十力者。以此印故行者能持如來十智力也。此三字合者。三字。如梵本真言者句未置之。然今疏家初句之初釋之。故云此三字合在句後如梵本中也(云云)其蘭字以上是十力者。指句也。即此蘭字長阿聲者。傍有第二點故云爾也。與伽相連者。即長阿與伽相連即成身分義也。故句成十力身分義也。所謂五大五智支分也。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於自性清凈法界。住自受法樂。從此自受法樂之位。開三密之秘藏。招一切眾生。入自性心蓮華台。圓滿十種智力。故云如來十力印也。次真言義者。十力身分三德生(云云)十力者。十指即十界十智十度等也。所謂虛心合掌也。身者萬德聚集義。分者身上中下分皆是諸尊分位也。是即本地法身之身分也。三德者水火風三指也。生者招眾生令生十力之義也。故印名言是又同一也。

  二十八從次如來念下。明說如來念處印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斷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又如前印乃至是如來念處印(云云)

  二從次如來念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此合掌皆如來割之蓮極空中合掌也。更檢前文勿令錯也(云云)此則十二合掌中第三合掌也。故彼說印相雲。然掌內空令稍穹隆。名屈滿羅合掌。此雲如來開蓮也(云云)指此文雲更檢前文也(云云)然彼如未開蓮雲如來開蓮者。書寫誤歟。所以然者。今文雲如未割之蓮。是即開與割其義同。以之思彼。彼雲如來者誤也。應雲如未開蓮。今殷勤誡雲更檢前文勿令錯也。誠有所由哉。能能前後檢合。, 更不可誤失也(云云)

  二明印義者。三補吒合掌者自性清凈心蓮華台本地法身當體也。有佛無佛性相常然無有增損六大法界全體也。次二空二風聚相捻者。以諸佛如實念念。照眾生迷妄念念。皆悉本初不生。以本不生故眾生念念生滅作業。與諸佛普現色身作業。平業平業無二無別。故二風相捻而顯生佛不二也。生佛不二者所謂大空也。故以二空二風聚相捻也。是即作寂平等。以度眾生令成此等同虛空萬德。是即如來念處也。複次合掌者六大無礙也。四指聚相捻四曼不離義也。此印有三空穴三密加持意也。此是毗盧遮那如來真實念處也。故此印名如來念處印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舉梵注釋。二明釋其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言此下。明釋其義中。言此念與虛空等者。諸佛大悲念。遍法界無所不至故。眾生念念亦與諸佛等同。遍法界無所不至。故云言此念與虛空等乃至不能為一切眾生作大利益也。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於自然自證心蓮華台上六大法界。具四曼三密相用。以如來大悲行願之念風。加眾生虛妄不實之念風。平等平等無二無別。至三平等地如來念處體故。此印名為如來念處印也。真言中。如來念眾生利益生虛空等無等准印義可思之。

  二十九從一切下。明說一切法平等印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又如前印乃至名一切法平等開悟印(云云)

  二從次一切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合掌如上無異。以二水二空聚而相捻者。左水無明煩惱也。無明能潤業令增長四生。如水潤種子合滋長。右水如來悲也。以此大悲利益妄想顛倒眾生。引令至本不生際故。與諸佛同等無有差別。故以二空押二水。是生佛不二平等大空也。是即開我性心蓮。悟心內萬德故。此印名如來一切法平等開悟印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得至一切法平等隨如來開悟(云云)准印義可思之。右上來三十二印言成就如來眾德。以之莊嚴阿闍梨身而度眾生故。法全次第此名為如來身會也(云云)

  第二從次如意下。明說諸大菩薩印中。自分為七。一明說四大菩薩印。二明說觀音院。三明說地藏菩薩印。四明說文殊院印。五明除蓋障院眷屬印。六明地藏院眷屬印。七明虛空藏眷屬印。

  初中。自分為四。一明說普賢如意珠印。二明說慈氏印。三明說虛空藏印。四明說除蓋障印(云云)

  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斷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複次定惠手乃至如意珠印(云云)

  二從次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合掌者本初大菩提心如意寶珠當體也。此凈菩提心處有五智五大。所謂左五指五大也。即普也。右五指五智也。即賢也。然開此五智五大圓滿凈菩提心如意寶。出生三部妙功德以與眾生。所謂二火佛部也。右風蓮華部也。左風金剛部也。以此五智五大及三部知見。加持一切眾生故。眾生五智五大及三密。與諸佛同等無有差別。所謂右諸佛五智五大三密也。左眾生五智五大三密也。複次開二風者。表以巧色摩尼身說巧色摩尼法示巧色摩尼體也。是即開如意寶藏之口。平等示眾生也(云云)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平等至無垢法生大中之大供養中供養(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言名相應如何答。表五大五智圓滿之上三平等妙用圓滿。是即從凈菩提心如意寶珠。直示三平等之體也。故云普賢如意珠印也。真言中。平等至無垢法者。凈菩提心如意寶珠當體也。大中之大供養中供養者。言以三平等為諸佛廣大功德。以此廣大無邊功德故。諸佛大歡喜。故云大中之大供養中供養也。然者印名言又同一也(云云)

  二從次慈下。明說慈氏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即此虛心合掌乃至是慈氏印(云云)

  二從慈氏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如文可見(云云)

  二明印義者。是無所不至印也。大旨如如來念處印義。是宗大事也(更問)令指頭至火指根下者。上觀蓮未敷。峰合。雙依本二橫其端(云云)今與此相同。付之流流習異義不同(更問)此印如率都婆形者。攝大儀軌雲。正覺甚深密。出過語言道。是為率都婆(云云)

  是又與被軌而相同也。所謂五輪塔也。是即從大日所被苻囑大慈之體也。仍此菩薩頂上載此塔故。名為戴塔菩薩也。是即三業持常寂之意也。故龍花正覺之朝。開此塔婆之微妙萬德。當以大慈之體可授於一切眾生也。故此名為慈氏菩薩。即是依此印得名也。故云以持一切如來法身塔故猶如觀音持佛身也。言慈氏持如來大慈。觀音持如來大悲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無勝(其名也)勝一切眾生性知(云云)言一切四魔三障無能勝故云無勝。於無勝之中能得勝故云勝也。知一切眾生性者。所謂六大法界五輪塔婆是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三種世間諸法皆悉六大四曼三密體相用無礙自在之義。此是大日如來大慈之體性也。此菩薩能繼此如來大慈故名慈氏印。真言中又言。於無勝中而得其勝知一切眾生性也。准印義可例知之也(云云)

  三從次虛下。明說虛空藏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又如前印乃至名虛空藏印(云云)

  二從次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合掌如上無異。是自性清凈如意寶珠體也。二空入掌內者。表此自性清凈寶藏與虛空等同無所不至。然此虛空非如世間虛空。此凈心虛空無色無形。無盡萬德宛然莊嚴。十界性相湛然成就。是故以二風押二空上也。是即作寂平等不思議藏也。故此印名虛空藏印也。

  二明說真言中。等於虛空得著種種衣(云云)釋雲。謂如虛空無色而能現種種形。此菩薩亦爾。猶如虛空而能滿種^5□願。現種種形種種利益眾生也(云云)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於自性清凈如意寶藏中。而萬德莊嚴以度眾生。然世間庫藏有滅盡期。亦未周遍滿一切眾生大願。今此如意寶藏。豎窮三世無盡期。橫綩十方無不遍。猶如虛空無盡期遍十方故。此印名虛空藏印也。又真言中。等於虛空至得著種種衣(云云)是即普現色身三昧義也。准印義可思之(云云)

  四從次除下。明說除蓋障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又如前印以二水輪乃至是除一切蓋障印(云云)

  二從次除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自可見(云云)

  二明印義者。合掌如上。清凈法界體也。於此清凈法界上。除四障顯四乘果也。所謂地水四指所除之法。凡夫二乘菩薩垢障也。除此四障故四果自顯。所謂六個住心所顯之果也。言二火二風四指是也。然此四乘果位。以本來不生故自住大空。所謂佛果清凈法界位也。故立二空是也。除如此等蓋障令得三平等地故。此印名為除蓋障印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阿是能除義者。即大空也。利益眾生除四垢也。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言相應如何答。表於自性清凈法界中。除四垢顯四果共入大空三昧。故名除蓋障印。次真言云凡夫愛見垢者左水指也。聲聞垢者左地指也。緣覺垢者右地也。菩薩垢者右水也。除眾生垢故入聲聞位者左風也。除聲聞垢故入緣覺位者左火也。除緣覺垢入菩薩位者右風也。除菩薩垢入清凈位者右火也。以是義故印名言相應同一也(云云)

  妙印鈔卷第五十四 一校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五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五十五

  沙門阿寂紀

  釋密印品第九之餘

  第二從次觀下。明說觀音院印中。自分為六。一明說觀音印。二明說大勢至印。三明說多羅尊印。四說毗俱胝印。五明說白處尊印。六明說馬頭印。

  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如前以定惠手乃至是觀自在印(云云)

  二從次觀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釋印義。

  初印相。如文可見。

  二明釋印義者。此印以蓮華合掌為印母。是即一切眾生本覺體也。次作開剖合掌者開敷蓮華印也。言此菩薩開自性心蓮成正法明如來果德已。故作開敷花也。然此佛發大悲闡提行願。誓度眾生故。以大悲願行。還隱顯德果位。似未成佛故。還相合風火二指。所謂二火大悲行也。二風大悲願也。次水指獨立者。左水大悲之境也。所謂六道凡夫三毒煩惱也。右水大悲之體也。所謂普門隨類大悲應現之體也。然入普觀三昧。觀一切眾生三毒所生五蘊性相自性清凈遠離三毒本初不生。如是觀想已現種種隨類之形。說種種所宜開之法。令一切眾生證本來不生大寂涅槃。雖然法界眾生不盡故。能應大悲亦不息。是故二水獨立不合不入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舉梵注釋。二明釋其義。

  初中。如來觀悲體三垢大空三昧生(云云)

  二明釋其義中。由見蘊性者。觀一切眾生五蘊色性皆是自性清凈也。從離三毒得無貪等者。是字四德也。然今以異門說為也。故云從離三毒乃至有三啰字也。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本覺心蓮既開敷已。還為大悲闡提行願。隱顯德果位限。盡未來際住普現色身三昧。以普觀三昧。常恆觀一切眾生本覺及受苦相故。名觀自在印。次真言中。如來觀者本覺觀也。所謂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惠觀是也。次句悲體者觀苦眾生也。所謂悲觀及慈觀是也。不舍眾生不退菩提。故云常願常瞻仰也。是又與印名其義同也(云云)

  問。若然者與金剛不壞坐印。其義為同為異耶答。彼約三句時。且隱初二兩句。開方便為究竟。此一向隱自證極滿。專示化他因位故。大途雖同。義門少別也。可思之(云云)

  二從次大下。明說大勢至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如前定惠手乃至大勢印(云云)

  二從次大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相印義。

  初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合掌是既開敷已。還又合印也。故云作三補吒合掌屈十指相柱令周圓如未割之蓮也。言此心蓮華台初開敷時。離六道生死不知之生。得大慈大悲之生。然大悲之境既歸本不生故。能應大悲亦歸本不生故超菩薩生。所治眾生能治菩薩共還住平等法界大智圓明也。故云此未開蓮即是如來寶^5□猶開敷已而卻合故。譬如國王從內宮而出於外朝。施制斷已。還入內宮之時。威光大勢甚盛。此菩薩亦如此。從自性清凈之內宮而出修生顯德之外朝。示斷迷開悟之制斷已。還入本覺平等心殿之時。威光遍曜法界。大勢等振十方。故名為得大勢至印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交舉。二明其義初自可見。

  二明說真言義中。生等智(云云)言離凡夫生。又超菩薩生。住平等法界大智圓明中也。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云何答。表萬德既開敷已。還入自性清凈光明心殿之中。依住此內證真實境界故。威光曜十方。過千電超億日。故經雲光暉普周遍。照明眾生故。如合會千電。持佛巧色形。深居圓鏡中。應現諸方所。猶如凈水月。普現眾生前(云云)甚深甚深(更問)具如此大勢故。此印名大勢至也。次真言中離世間生。又超菩薩生住平等智中也(云云)言眾生空故離世間生。法空故離菩薩生(是即開敷花義也)生空法空共歸平等大空。故云住平等智中也(是即還合義也)是故印名言又同一也(云云)

  三從次多下。明說多羅尊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如前以定惠手乃至是多羅尊印(云云)

  二從次多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先作指向內相叉拳合掌者。即內縛印也。余文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內縛拳是自證極滿。佛心如滿月之義也。豎二風者一切緣起諸法也。二空者大空也。所謂以大空不二眼。知見從緣生一切諸法。皆悉本初不生住如實際故。此印名為眼印。是從觀音大悲眼生故云爾也。所謂二風之中間眼也。其中間二空並立是眼精也。言以大空為眼精。而唯一眼者見諸法實相一如平等之眼故唯一眼也。而眼精有二者。一如平等諸法。理智具足悲智成就。故有二空也。

  二明說真言者。呼彼者。以大空呼緣生之眾生也。渡者渡生死也。悲生者。從觀音大悲之眼。而此菩薩生。渡眾生令至大悲之處也。委細釋如普通真言品也(云云)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云何答。表自證極滿之上。從悲者眼而生以如如平等法界眼呼一切眾生令至自性大悲之處。故此印名眼印。所謂大悲眼也。次真言義者。如上釋可見。然者印名言又同一也(云云)

  四從次毗下。明說毗俱胝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斷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如前印舉二風輪參差相押。是毗俱胝印(云云)。

  二從次毗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文。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內縛合掌如前釋之。二風立參差者。以如如法界大智降伏四魔三障義也。所謂右風諸佛所證得萬善萬行諸波羅蜜功德智慧。左風指生死凡夫矯慢放逸作業也。故以諸佛功德智慧威力。對彼妄想顛倒業果之時。不能堪忍而生恐怖。以右風押左風。是即以功德智力。令恐怖降伏彼重障煩惱義也。二空立合者。此恐怖之上。以畢竟無相大空。摧破彼有無之畏故。二空立合也。毗俱胝者。此翻為皺。故普通真言品雲。觀音額皺中現此菩薩。西方謂額上皺文。為毗俱胝。如全人忿時額上有皺也(云云)故此印名毗俱胝印也。委細義如真言品(云云)

  二明說真言義者。一切恐怖吽吽恐怖殘害破障也(云云)其義准印義可見(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從自證極滿之處。恐怖三障降伏四魔令歸畢竟大空故。此印名毗俱胝印(毗俱胝是忿怒之相也)真言中。又一切恐怖又恐怖。吽吽亦是恐怖義也。殘害也破障也(云云)其義准印義可見。故知是印名言同一也(云云)

  五從次白下。明說白處印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如前以定慧手乃至是白處尊印(云云)

  二從次白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合掌者是自性清凈信心之體也。次屈二水入掌者。即是字也所謂左水字也。右水上空點也。是即身成佛義也。次以二空押二水者。此處無成無不成。離能覺所覺而作寂平等也。故以二空押二水者。表彼修生顯德成佛猶不可得也。以是故住一向清凈大菩提心之寶處。以白凈菩提心莊嚴自性法身也。

  二明說真言義者。如來境界生鬘(云云)言從如來境界生以諸佛功德莊嚴法身也。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印表從白凈菩提心體發大智。引眾生。入白凈菩提心之處。令證大空。能所共住白凈法身之處故。此印名白處尊印。次真言義者。從如來境界生以佛功德莊嚴法身。是又同一義也(云云)

  六從次馬下。明說馬頭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如前印屈二風乃至是何耶揭哩□印(云云)

  二從次馬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文。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合掌者白凈菩提心之體也。二水眾生業因也。言無明濁水潤三毒等分煩惱故也。二風眾生苦果也。此即彼三毒所生三界六道從緣生苦果身也。二空是摧破彼業報能治智體也。言此菩薩以大智大悲之大空牙。啖食一切眾生三毒之水草。令歸入一味平等法界胎藏。譬如馬之以但念水草余無所知故。晝夜朝暮啖食水草。更無餘所知。此菩薩大悲之念亦如此。欲盡無明煩惱之濁水六道生死之苦草故。三世常恆啖食無暫息時。故此印名馬頭印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者。啖折碎打擊(云云)謂啖食三毒折破四魔。令散失法界之四方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於自性清凈之處。以大智大悲空牙。啖食一切眾生三毒重障。令歸入法界。故云此印名馬頭印。次真言中又雲。啖折碎打擊(云云)其義准印義可知(云云)

  第三從次地下。明說地藏院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同前印乃是地藏菩薩印(云云)

  二從次地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且有三不同。所謂一經雲申二水輪風輪余如拳(云云)二疏雲內縛申地水指令相頭合。二空指直並而立之(云云)三軌雲內縛二火各開立(云云)然者三處不同如何答師傳雲。各各有其意。謂經顯四攝利他行體。疏顯地藏得名。軌撰正法幢旗之意也(云云)

  二明印義者。所謂同前印者內縛也。即自證圓極之處也。申二水輪風輪者。從此自證之位而出。三世常恆施四攝利他之義也。次疏申地水指相合二空並立者。是即顯地藏義也。所謂地水相和諸法出生。今此地藏亦爾也。謂字不生萬德與字智水和合。出生無盡萬德。然此萬德皆悉本來不生故。立大空加之時。作寂平等成不可思議普現色身三昧也。次軌內縛二火開立者。至下可釋之。

  二明說真言者。是離二乘菩薩三因。圓滿微妙清凈法身(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於自證圓極之處。三世常恆以四攝方便引一切眾生。令入無盡莊嚴藏。猶如從大地流出無盡伏藏。普施一切無有盡期故。此印名為地藏印也。次真言義者。初即是金剛不壞大菩提心。即內縛拳是也。次行此大菩提心不壞萬行也。次即笑義。謂以此大菩提心萬行。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故。是歡喜悅樂義也。次句妙身也。謂非但歡喜悅樂。自身微妙與諸佛法身同一也。然准印義可知之。

  第四從次聖下。明說文殊院印中。自分為八。一明說文殊印。二明說光網印。三明說無垢光印。四明說繼室尼印。五明優婆髻室尼印。六明地惠幢印。七明說請召童子印。八明說諸奉教者印。

  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復以定慧手乃至是聖者文殊師利印(云云)

  二從次聖者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說印義。

  初中。又有三不同。所謂經虛心合掌。二火二水外縛。以二風置二空上。如鉤形(云云)疏雲。虛合以二火。反壓二水背。二風屈與空指頭相捻(云云)軌雲。三補吒二火反押二水背。二風捻空輪口授雲。先三補吒二水付二地背。二火付二水背。風捻二空(云云)然者經文有文殊持如意珠故。此印表三密無妨如意寶珠也。疏顯文殊本誓也。軌顯青蓮華印相也。依口傳者與疏印同一也。

  二明印義者。初經印者。合掌如例自性清凈法界之體也。二水二火如意珠也。二風二空師子奮迅三昧。此則文殊所入神變加持三昧也。所謂以巧色摩尼身說巧色摩尼法示巧色摩尼體。是即三部無盡莊嚴藏開出義也。然如此三密化用無妨無礙。如師子王於八方最自在也。所謂作寂平等。而緣起本有無障無礙也。言二風緣起萬法也。二空本來無相大空也。故此表緣起本有平等無二故。四指一處相捻也。而如鉤形者。表師子王義。鉤是王表示也。可思之。雖作如此不可思議無妨應用。更不動本初不生之處故。二地如本不動也。次疏與軌其印相同。是即師資相承口傳也。所謂先三補吒二水付二地背。二火付二水背。風捻二空也。言合掌如上凈菩提心體也。此印名青蓮華印。然蓮華三緣具足滋長開敷。色相微妙也。所謂大地水潤日光也。地中雖有其種。無水大潤不能出生。必得池水潤然後出生。適雖出生。若無日光暖氣不能滋長開敷。是故以水指加地指上。以火指亦如水指上。是即三種世間諸法出生增長義也。所謂青蓮花也。從大空智生故。空色為其色。自性清凈故蓮華為體。青蓮華一切蓮華中最上也。此大空智亦如此。一切大智中最無上也。是即文殊左手所持青蓮華也。然此青蓮華以自性清凈故本來不生。以本來不生故畢竟大空也。然往昔本誓大悲行願與此大空和。無所而不遍無障而不斷故。是無所不至義。即是空無相利劍也。是即文殊右手所持利劍也。左青蓮華是眾生本覺也。右利劍無相法界大空智也。以此大空利劍。元品無明猶能斷盡。何況於現行粗欲惑障哉。是即此菩薩本誓願也。故此印能結顯此菩薩本誓悲願也(云云)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超度二乘境界。呼召童子。摧破諸魔。住解脫道幢。念昔所願。度眾生令同我無異義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於自證三菩提上。以無相法界大空智。摧破四魔三障。令一切眾生與文殊無異。次文殊師利者。此雲妙吉祥。又雲妙音。合掌體是妙義也。其上大悲萬德是吉祥義也。複次妙謂本極本妙即自性心蓮華台是也。音者說法利生之音聲無等比。故云妙音也。超度二乘者即大乘。大乘者即本初不生體。所謂我性心蓮華台也。又呼召童子者是不老不死義。所謂字本不生大寂涅槃之體也。摧破諸魔者大空無相義也。即二空也。解脫道者。即相而無相也即無相而相也。所謂不思議解脫道也。是即二空也。然印名言同一也。能能可思之(云云)

  二從次先下。明說光網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以三昧手為拳。乃至是光網鉤印(云云)

  二從次光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自可見。

  二從次光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左地水火空四指是本源也。風指是一切緣起諸法。然此緣起皆悉如幻無自性故。召之令住無相法界中也。以一手作之者。文殊一德故以一手作之也。左定三昧義。所謂光網三昧也(云云)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呼召童子超度二乘摧破四魔如上。知一切諸法如幻。即住諸法空性本性中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召如幻諸法令住平等大空。猶如光網無性無礙故。此名光網印也。真言中召童子。令知如幻。令住空性本性中(云云)准印義可思之(云云)

  三從次無下。明說無垢光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如前印一切乃至無垢光印(云云)

  二從次無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左五皆立屈第三節(云云)言地水火三指貪瞋痴三毒煩惱也。風者從此三毒所生六道四生果報身也。所謂四指煩惱業苦也。然以空無相入空而加持故業即解脫。故證無相大空。是故空指並立風指也(云云)所謂無垢光也。空者無也垢者三指也以無垢故得明朗之體。即光也(云云)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呼召童子。示種種隨類之形。以種種行。憶昔所願度一切眾生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呼召童子者本源也。種種形種種行者地水火風四指也。憶念昔所願者空也。所謂無相法界大空。此即此菩薩本誓願也。以此大空。凈一切眾生垢。是即無垢義也。可思之。

  四從次繼下。明說繼室尼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斷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智慧手乃至繼室尼刀印(云云)

  二從次繼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以右手作拳者本源也。而申火風指令併合者刀也。空亦立相併者。此刀非但刀。即是空無相刀也。故以空相併風火也。以此大空無相利刀。斷凡夫二乘塵垢。所謂地二乘也水凡夫也(云云)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呼召童子(女聲故童女也是三昧也)與願。憶昔本願授與行者也(云云)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定相應如何答。表於本源之處。以空無相利刀斷二乘凡夫惑障也。故名為刀印。繼室尼依髮結端嚴得名。如上釋。真言義如上。准印義可思之。

  五從次鄔下。明說優婆繼室尼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智慧手乃至戟印(云云)

  二從次鄔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右手作拳如上是本初也。而直申火指者空無相大戟也。以此妙惠利刃戟。穿無智。令達如實相之處也。故云此印名戟印也。鄔波髻室尼是髻結端嚴之中端嚴也。次明說真言。准印義可見(云云)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於本源之上以空無相刃戟。穿貫無智。令至清凈法界大空位故。此名為鄔波繼室尼戟印。次真言中。以妙惠穿無智達於實相(云云)可思之。

  六從次地下。明說地惠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三昧手乃至地惠幢印(云云)

  二從地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左手作拳是即本初也。而申地水空亦在外者。地也水也。然以空加之故成。即是兩部不二菩提心幢也。以此妙惠幢摧害四魔故。名地惠幢印也。次真言中呼憶念智幢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於本源之上。立兩部妙惠幢摧破四魔。令行者同文殊也。故名地惠幢印也。真言義亦可見(云云)

  七從次請下。明說請召印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惠手為拳乃至請召童子印(云云)

  二從次說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如文可見。

  二明印義者。右手作拳者本初也。亦是大指在外者等者。即大空也。而屈風令圓屈如鉤與空指頭少許不相到者。風是一切緣起萬法也。而以大空加持此緣起萬法。即本來不生也。故作而寂也。空亦非但空故。寂而作也。作寂中不惡故。風空屈令相望以作寂平等故。作外無寂。寂外無作。以是義故作乍作獨鉤。一切諸法趣此鉤無不作。寂乍寂獨鉤。一切諸法趣此鉤無不寂故。風空二指頭少許不相到也。以如此作寂平等大智。請召凡夫有二乘空。令歸作寂平等大空故。雲請召童子印也。

  二明真言義。如文可見。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以作寂平等大鉤。請召一切空不空等萬法。令入平等法界大空。故名請召印。次真言中召請一切作持聖者之身(云云)准印義可見(云云)

  問曰。以上來五菩薩皆文殊使者也(云云)然者有六菩薩。何故云五菩薩耶答。付之有兩義。一者除光網。所以然者光網是文殊如幻三昧之德。故尚屬聖者文殊。非使者眷屬故除之(云云)一義繼室尼優婆繼室尼合為一菩薩。所以然者。尊形本誓大旨同一故(云云)以次義為正(云云)

  八從次諸下。明說諸奉教者印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定惠手乃至諸奉教者印(云云)

  二從次諸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中。與使者少異者。如上六菩薩是文殊一德直主。為普門法界使者。利益眾生。此諸奉教者受文殊教命。能作奇特之事而利益眾生也。故直作與受教命作。不同也(云云)印相自可見(云云)

  二明印義者。內縛拳自證本源也。所謂文殊也。左風所度眾生也。右風能度奉教者也。二空者文殊所命之大空也。此奉教者奉承此大空以度眾生也。故此印名諸奉教者印也。

  二明真言者。示忿怒之行。作奇特之事。能滿眾生大願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自證圓滿之上。受大空之命以度眾生也。故名諸奉教者印。次真言中。作奇特之事滿眾生願(云云)可思之。

  第五從次憍都下。明說除疑怪印中。自分為八。一明說除疑怪印。二明說施無畏印。三明說除惡趣之印。四明說救護惠印。五明說大慈生印。六明說悲念印。七明說除一切熱惱印。八明說不思議惠印(矣)

  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定惠手乃至除疑怪金剛印(云云)

  二從次憍都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辨翻譯異並釋其名。二明正說印相。三明印義。

  初中。憍都羯羅。此雲除疑。或雲除垢。故云次憍都羯羅乃至或除垢也。如大眾人等者。若一切人有疑者。此菩薩以本願而往為不請支除其疑也。故云如大眾人乃至故以為名也。

  二從其印下。正說印相。自可見(云云)

  三明印義者。內縛拳自證圓極之處也。二火立合屈第三節如□者。大智利劍也。以此大智利劍斷一切緣生之疑網。令入本性無垢滿月圓明之體也。次二空指大空也(云云)

  二明說真言者。無惠截斷生(云云)謂截斷無智。令生大智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大智無相利□。斷一切緣生之疑網。令入本不生際。故名為除垢除疑印也。真言中又截斷無智令生大智(云云)

  二從施無下。明說施無畏印。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真言。三明問答斷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舉毗缽舍那臂作施無畏手。是施無畏者印(云云)

  二從施無畏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毗缽舍那者惠也。所謂右手也(云云)

  二明印義者。申右臂向上作施無畏者。地為信者。地是堅固無動義也。入佛法大海以堅固信力為先。如初品中記。水為進者。水潤一切生令增進。精進亦爾也。信心增進無有間斷。又如流水相續無斷絕也。火為念者。火能溫物令增長。念三寶奇特境界。令增長一切功德善根。如能溫育一切物也。風為定者。夫凡夫二乘定者以無念無相為定。諸佛菩薩禪定不爾。即散而定也。即定即而散也。定散無礙無妨名為諸佛菩薩首楞嚴禪定。故風為定。是即作寂平等之大定也。空為惠者。所謂大空也。此空非謂如彼二乘權乘等空。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眾德皆悉圓滿。而本初不生故名為大空。如此照知智惠名為惠。所謂般若無智自性鈍故之惠也。此五根能成五智之根本。圓滿娑羅樹王枝條花果。故云五根。根能滋長圓滿成五力。所謂五智之力也(云云)如此五根五力。不能諸魔動搖故。此印名施無畏印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自可見。所謂無畏句也(云云)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五根五力圓滿施無畏。所謂五根者五大也。五力者五智也。是五智五大圓滿故。離一切眾生生死畏。令滿足無上大願也。故云施無畏印。又真言句施無畏可思之。

  三從次除下。明說除惡趣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舒智手乃至是除惡趣印(云云)

  二從次除下。明隨釋中。又二。一天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即如前舒手令掌向上而舉之者。前施無畏印如打破物之勢。此為異(云云)

  二明印義者。言根力既得成就。以此五力打破一切眾生惡趣之門。拔出受苦眾生。置無上大菩提之岸。故此印名除惡趣印也。

  三明真言者。舉眾生界(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五智力打破三惡趣之門。令成就五力。真言中舉眾生界者。拔出惡趣眾生義也。可思之。

  四從次救下。明說救護惠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惠手掩心是救護惠印(云云)

  二從次救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如文可見。

  二明印義者。如前舒手(右手)置心者。以五智力既拔出惡趣中已。是故護此一切眾生自性清凈心蓮華台上萬德。令得為一切四魔三障不所損壞。故以掌向身。而掩自心者。以此五智力加持心蓮華台功德也。大指稍豎向上者。表令一切眾生心蓮華台上功德向無相法界大空也。

  二說真言者。離因驚發大之中大尊之中尊者。以五智力驚發一切眾生大菩提心。然憶本願故除一切苦。護一切智智也。

  三明說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五智力加持一切眾生本覺令離諸障也。故名為救護惠印也。真言中呼召驚發大之中大念本願除一切苦護一切(云云)可思之。

  五從次大下。明說大慈生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惠手作持花狀是大慈生印(云云)

  二從次大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以空風相捻如人持花之狀者。風謂心蓮華台無盡無餘萬德也。空謂此萬德自性清凈本初不生。以本初不生故大空也。所謂萬德之當體即大空也。大空之當體即萬德故。空風相捻顯本有自性清凈萬德也。作持花狀者。即作蓮華葉也。即是一切眾生自性清凈心蓮華也。餘三指豎而向上者。從此自證三菩提蓮華三昧中而出生三部諸尊。是即從自性清凈法界大慈心而生也。

  二明說真言者。自心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持自性清凈心蓮華。從此心出生三部大慈妙用。普度一切眾生。故云大慈生印也。次真言中自心生者。謂從自性清凈大菩提心而生。不從世間四大種姓中也。所謂從剎利波羅門毗沙須陀四種姓之心而不生也。故名自心生也(云云)

  六從次悲下。明說悲念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惠手乃至是悲念者印(云云)

  二從次悲念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如文可見。

  二明印義者。如前舒手覆掌掩心。而屈中指當心□之者。右手五指如前。五力滿足義也。然屈中指當心者。自受用智體也。以此境智不二之念力。持念自性清法界。為此自性清凈法界自在王之所系屬故。不得自在。所謂為悲者所系縛。不得放逸自在也。常念本願。以度一切眾生。令至自性清凈法界也。

  二明說真言者。悲念者(云云)複次末盧更問界也者。是即悲念所治魔界也。念持悲者故四魔不得其便也。更問此意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法界心字之念力。照念自性清凈體。故此印名悲念者印。真言中悲念者(云云)可思之。

  七從次除下。明說除一切熱惱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惠手作施願相是除一切熱惱印(云云)

  二從次除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作與願手者。右手五指仰者。開五智圓滿功德金剛寶藏。施與一切眾生之義也。故云如瑜伽中寶生佛印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以離因之法而滿一切眾生願者。自性清凈法界大菩提心離因果之分。故云離因之法也。以此凈菩提心加持一切眾生本覺。還令令得此萬德。故云滿一切眾生願也。次句先得者。言此菩薩先既開此凈菩提心已。今以本願大悲故與一切眾生。令除一切煩惱熱惱。令入此無上正等菩提之道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開五智所成如意寶藏。除一切眾生求願之熱惱。故此印名為除一切熱惱印也。真言中。離因與願先得(云云)准印義可思之。

  八從次不下。明說不思議惠印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智惠手乃至是不思議惠印(云云)

  二從次不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空風捻如執珠之狀者。其空風相捻如寶形。是即作寂平等如意寶珠也。以此凈菩提心如意寶珠。加持三有法界眾生。皆悉具足此不思議寶藏。中指稍相離而向內者。知見此如實之藏。法界心字智光也。此智從何處生耶。即從本有大智大悲而生。所謂地水二指是也。

  二明說真言者。滿一切願者。言譬如如意寶珠隨心所求滿一切願望。此凈菩提心之寶珠亦如此普滿一切眾生種種希願。故云滿一切願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開作寂平等不思議寶珠。滿三有法界一切眾生不思議之希願也。故此印名不思議惠印也。真言中滿一切願(云云)可思合之。

  問曰。何故不說主印耶答。上四菩薩中說之故。唯說眷屬印。不說除蓋障印也(云云)

  妙印鈔卷第五十五 一校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八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五十六

  沙門阿寂紀

  釋密印品第九之餘

  第六從次地下。明地藏院印中。自分為六一明說地藏旗印。二明說寶處印。三明說寶手印。四明說持地印。五明說寶印手印。六明說堅固意印(矣)

  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定惠手乃至是地藏旗印(云云)

  二從次地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內縛拳申二火豎之者。內縛者自證圓極之體。二火立開者善惡二種幢旗也。所謂右正法大菩提心之幢也。左眾生迷妄邪倒之慢幢也。然以菩提心正法之幢加持邪倒慢幢。彼矯慢即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入字本不生際故。與正法幢無二無別無有異。以無二無別故無有舍一而可執一。故二火各開立也。是即善惡不二邪正一如之意也。故此菩薩所入三昧名為不壞金剛行三昧也。是即不改善惡性相。知見本初不生無盡莊嚴藏之時。離三乘所修因業。歸自性清凈法界字本不生際。從此字本不生之大地。流出無盡萬德。滿一切眾生大願。故云地藏菩薩旗印也。此菩薩化成焰摩法王。制斷一切眾生善惡差別之業。令發平等之心故。此王名為平等王。仍前立此正法幢。令善惡相而露顯。摧邪倒慢幢。令入不二妙境。故此印名正法幢旗印也(云云)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有三。是即凡夫二乘之因也。此入字門故即本不生也。次句希有也。才念此菩薩本誓。一切眾生種種我想即除。謂之為希有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凈菩提心之幢旗。摧一切眾生我想之慢幢。令入平等法界之體。而滿足無上大願也。故此印名地藏菩薩旗印。亦名正法幢印也。真言中離三因希有也(云云)准印義可思之(云云)問曰。此菩薩印言上既說之。何故重亦此處說之耶答。前雖說身密之印。未說本誓之印故重說之也。

  二從次寶下。明說寶處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惠手為拳乃至寶處印(云云)

  二從次寶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右手作拳者本源當體也。風空相合如意寶珠也。三指立之三密三部三身也。

  二明說真言中。離因呼召大之中大色(云云)召無相菩提心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從自性清凈大菩提心如意寶珠。出生三部無盡莊嚴藏。故此印名寶處印。真言中呼召大之中大者。呼召一切眾生無相大菩提心。令至無相法界摩訶摩訶之處也可思之(云云)

  三從次寶手下。明說寶手菩薩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此惠手乃至寶手菩薩印(云云)

  二從次寶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右手作拳以空押三指者。是自證大菩提心如意寶也。立水指是從凈菩提而生大悲應用萬德也。此手是本覺大菩提心之如意珠也。所謂五智所成也。故云寶從手出也。

  二從即真下。明說真言中。寶出(云云)可思之。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從凈菩提心如意寶出生大悲萬德。故名寶手菩薩印。次真言中寶出(云云)從凈菩提心而生大悲利物應用也(云云)

  四從次持下。明說持地菩薩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定惠手乃至是持地印(云云)

  二從持地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者。金剛持遍禮印也(云云)

  二明印義者。左眾生界也。右佛界也。所謂以諸佛大空持眾生本覺體。謂左地指即故也。又以眾生空持諸佛本覺體。謂右地即字也。言諸佛本覺與眾生本覺。平等無二故相持不離也。然其不二體亦三股也。所謂三密三部之妙體也。故此印名持地印也。

  二明說真言者。持地(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佛界眾生界互持其本覺。顯三部妙體。故名持地印。真言中持地(云云)其義自可見(云云)

  五從次寶印手下。明說寶印手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作五股乃至寶印手印(云云)

  二從次寶印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者。外縛五古印也。

  二明印義者。外縛者自證極滿佛心如滿月位也。是即如來真實所也。從寶處出生五部妙用也。

  二明說真言者寶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從自證圓極之寶所。出生五部妙明。次度眾生也。故云寶印手印。真言中寶生(云云)可思合之(云云)

  六從次堅下。明說堅固意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以此印乃至發堅固意印(云云)

  二從次堅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如前五股之狀令諸指頭並相著者。二手堅固合掌是也。

  二明印義者。唯本有凈菩提心體也。此六大法界境智不二妙體。不壞常住如金剛。故云堅固意。謂從金剛不壞之體分別諸迷悟之境。轉其迷成覺故云意。意是了別義也。故經雲諸有所分別悉皆從意生(云云)即此意也。

  二明說真言中。金剛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從金剛不壞大菩提心。了別善惡諸法。改惡成善。故此印名堅固意菩薩印也。次真言中金剛生者。從金剛菩提心生萬德。以之度眾生也。可思合之(云云)

  第七從虛空下。明虛空藏院眷屬印中。又五。一明說虛空無垢印。二明說虛空惠印。三明說清凈惠印。四明說行惠印。五明說安住惠印矣。

  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定惠二手乃至是虛空無垢菩薩印(云云)

  二從次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合掌者本源也。二風緣起也。二空者本有緣起平等大空也。

  二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虛空無量行(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本源與緣起平等大空。其上化他萬行與虛空等。無量無邊。故此印名虛空無垢印也。次真言義虛空無量行(云云)可思合之(云云)

  問何故不說虛空藏印耶答。前既說故不說之也。

  二從次虛空惠下。明說虛空惠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輪印是虛空惠印(云云)

  二從次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經如前輪者。指彼第三三昧耶印也。所謂轉法輪印也。

  二明印義者。左眾生界也。右佛界也。以諸佛五智加持眾生本覺五智。是即等虛空惠。其外義如上釋之。

  二明說真言者。輪轉(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諸佛五智與眾生五智不二平等故。不舍眾生不退菩提。三世常恆以等虛空智惠度眾生也。故此印名虛空惠印。次真言中轉輪者。以五智成就法輪。摧破眾生不知不平等山嶽。故云爾也。可思之。

  三從次清下。明說清凈惠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商佉印是清凈惠印(云云)二從清凈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說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表以自性清凈等同虛空大智惠。加持緣起萬法。皆與本源平等故。必定師子吼令歸入無相法界大空三昧也。

  二明說真言者。法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從自性清凈生智惠。令緣起萬法同令歸法界。故名清凈惠印。次真言中法生者。法者自性清凈妙法蓮華是也。生者等同虛空悲智也。可思合之(云云)

  四從次行下。明說行惠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蓮華印是行惠印(云云)

  二從次行惠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者。前觀音印也。所謂開敷花印也(云云)

  二明印義者。未開蓮合掌為印母。即本源也。從此本源開出三部妙體。所謂水火風三指開立是也。其義如上釋。

  二明說真言者。華藏也。華謂自性清凈心蓮華。故云華。即菩提心也(更問)藏者指行者胸藏也。名之為藏者。無盡萬德從此出生故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自性清凈法界之上。開出三部妙行。普門度一切眾生。故名行惠菩薩印也。次真言者華藏(云云)華者自性清凈大悲心蓮華是也。藏者一切眾生萬德莊嚴之藏也。能能可思合之。

  五從次安下。明說安住惠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次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者。師傳雲。兩手合臂十指各開立。是名蓮華台。言蓮華余開敷相貌也。是即福智滿足成就究竟也。疏與經。其印大異也。疏雲此印與多羅菩薩相似。但少開耳(與圖異更問云云)所言更問者風指少開而不開也(云云)彼成眼義。此表福智開發義。故其義別也。

  二明說真言者。智生(云云)法界滿足一切智智生。故無法不成無德不滿故。得法界安住大智。故云智生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法界萬德開敷滿足之智。示十法界身以度眾生。故十指各立散也。故名安住惠印也。真言中智生(云云)可思之。

  第三從次執金剛下。明說諸大金剛印中。自二。一明說執金剛印。二明說眷屬印。

  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為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二手乃至是執金剛印(云云)

  二從次執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者。五股印是也。

  二明印義者。是五智五大滿足三十七尊不二和合之義也。委細有面授(更問)

  二明說真言者。暴惡大忿怒義。種子字也。五智五大具足義。又三解脫門義也。可思之。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五智五大不二平等義。持此金剛智印故名執金剛印也。真言義暴惡大忿怒者。一切四魔三障無能敵者也。義如上。可思之。

  二從次摩下。明說眷屬印中。又自七。一明說忙莽雞。二明說金剛鎖印。三明說忿怒月黶印。四明說金剛針印。五明說金剛槌棒印。六明說難勝金剛印。七明說相向金剛印。

  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印以二空輪乃至是忙莽雞印(云云)

  二從次摩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即如向內叉合掌無異者。內縛也。但火風指如金剛者。火風立合也。次第雲。合掌地空入掌餘三散立是三股杵印也(內縛三右云云)

  二明印義者。內縛者自證圓極之處也。其上三股者三密三部義也。以自證三密加持眾生三業。皆悉本來成就三部聖眾三摩地法門。依此加持故。諸佛三密與眾生三密平等平等。堅固不壞如金剛。故云但火風指如金剛也。

  二明說真言者。平等同於如如理。住如如理故我慢自然無也。最勝之又最勝故重雲勝也。謂以如如無我之法。降伏一切四魔三障。即能戰勝義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自證圓極之上。以金剛三密加持眾生三密。而成就平等法界。能降伏四魔。得能戰勝。故此印名金剛母印。其義如普通真言品釋之。真言中雲。平等如如離我慢能勝(云云)

  二從次金剛下。明說金剛商佉羅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定惠手乃至是金剛鎖印(云云)

  二從次金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相可見。是即轉法輪印也。但不旋轉也。

  二明印義者。是又如前釋之。

  二明說真言中。投縛煩惱所知二障。令碎摧其身分。金剛智生一切處無有能害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勾縛一切眾生煩惱所知二障。令至無相法界之大空。故云金剛連鎖印也。真言中。又縛二障令碎摧身分。金剛智生。一切處無有能害(云云)可思合之。

  三從次金剛下。明說忿怒月黶印中。又三。一明印相。二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此金剛惠印乃至是忿怒月黶印(云云)

  二從次金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說印義。

  初中。月黶者。言此尊智體明凈如滿月故云月。而在佛額毫相而生故云黶。故云此金剛在佛額毫相乃至故號月黶尊。如前五股等者。如五股印而二空輪少屈而入掌。以二風押二空甲上。而不著二空。是也但法全次第。此尊名降三世金剛。亦云忿怒月黶尊。內縛五股印(云云)

  二明印義者。且付疏文釋之。如前五股金剛印者。指部主五股印。是即五智五大圓極圓滿義如例。此自證之上二風如勾而捻者。顯一切眾生作業與一切諸佛作業平等一如。二空令少屈不相捻著者。明凈無垢大空智顯離一切執著也。(云云)

  二明真言者。離因無垢。忿怒。極令除故(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諸佛作業眾生作業平等平等離諸執著也。無垢清凈而於佛額生。而斷除諸魔。故云月黶忿怒印。真言中離因無垢忿怒極令除故(云云)可思合之。

  四從次金剛下。明說金剛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定惠手乃至是金剛針印(云云)

  二從次金剛針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次金剛針印者。法全次第。忙莽次金剛鎖上在之其印。次第內縛獨古印也。疏如多羅尊而屈二空入掌是也。

  二明印義者。內縛者自證極滿也。二風大菩提心作寂平等智體也。以此智針徹貫無明妄想。令入無相大空也。

  二明說真言者。一切法穿金剛針與願(云云)言以金剛針空貫一切法。令一切眾達諸法源也。

  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平等智針。貫本有緣起一切法。令至本源。故此印名金剛針印。真言中又一切法穿金剛針與願(云云)可思合之。

  五從次金剛槌下。明說金剛槌棒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定惠手乃至是金剛拳印(云云)

  二從次金剛槌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次金剛槌棒印者。法全次第名金剛拳印。其印相疏並次第相同。可見之。

  二明印義者。內縛者自證之體也。二空並立者。以無相無作大智惠。作金剛不壞槌棒。以此槌棒擊破一切眾生三毒等分之堅執。令四方散分。故云金剛槌棒印也。

  二明說真言者。散生(云云)言以金剛所生大智之槌棒。打破三毒之堅縛而令散滅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金剛不壞槌棒打散三障四魔也。故名金剛槌棒印。真言義准印義可知之。

  六從次難下。明無能勝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三昧手乃至是無能勝印(云云)

  二從次難勝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次難勝金剛印者。法全次第闕之。其印相如文可見(云云)

  二明印義者。右手作拳豎風指諸佛教敕也。所謂諸佛善逝知見一切眾生悉本初不生畢竟獨空之體故。必定師子吼宣下畢竟應度之教敕。此金剛奉彼教敕不違越三昧耶。以無相法界大空。摧破四蘊箱蓋。成平等大空。故左手作拳立大指也。依之降伏難降伏之者。無能勝者。故名無能勝金剛印也。

  二明說真言者。難降大忿怒食一切如來教奉(云云)言奉一切如來教敕作大忿怒。食一切難降伏四魔三障而盡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依如來教敕現大忿怒。食斷四魔三障令同大空。故此印名難勝金剛印。真言中難降大忿怒食一切如來教奉(云云)准印義可見(云云)

  七從次相下。明說相向金剛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惠手為拳作相擊勢持之。是阿毗目佉者(云云)

  二從次相向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相向金剛者。於挾門左右。與難勝金剛而相對相向故名相向。故云次相向乃至故得名也。其印如上。唯翻右為左者。左拳相當心舉右拳。以為異也。

  二明印義者。右拳自證之體也。左拳所食煩惱也。所謂右大指諸佛行願也。以此無相法界之行願師子王。相向一切眾生大菩提心。而啖食彼為障者。令無餘也。故此印名相向金剛印也。

  二明說真言者。呼召相向極大暴惡食。何不急速。本誓憶念(云云)謂雲於諸佛所而立誓言食啖一切煩惱。今何憶本所願。急速不食啖耶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諸佛行願師子王能呼召一切眾生大菩提。而相向。食斷彼四魔三障無其餘。故名為相向金剛印也。真言中呼召相向極大暴惡食。何不急速。本誓憶念(云云)准印義可思之。

  第四從次如前下。明說釋迦院中。自分為八。一明說釋迦缽印。二明說釋迦毫相印。三明說二明王印。四明說八大佛頂印。五明說真陀摩尼毫相印。六明佛眼印。七明說無能勝明王印。八明說無能勝明妃印(矣)

  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持缽相是釋迦缽印(云云)

  二從次如前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如前者指如來身會也。即是釋迦佛缽印者。十指圓合。開大指如缽形是也。

  二明印義者。合掌本源也。二空開各付風指傍者。開無相法界大空。加持緣起諸法。皆悉堪為法器。是故必定師子吼掘徹三有法界一切煩惱之源底。盛滿甘露不生之妙食。故此印名釋迦佛缽印也。

  二明說真言者。一切煩惱一切法得自在虛空等(云云)言以如來畢竟獨空利钁。掘一切煩惱而令徹底。於諸法得自在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開本有大空。運持一切眾生。徹見煩惱之底。成自在大空。皆悉堪為法器。故此印名為缽印也。次真言義准印義可思之。

  二從次如下。明說釋迦毫相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釋迦毫相印乃至是一切佛頂印(云云)

  二從次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者。右手作拳以風□空在掌也。

  二明印義者。右手作拳是自證圓極之位也。以風□空作寂平等義也。置眉間是又中道不二義也。

  二明說真言者。二縛三因(云云)言離凡夫二乘因業。得三解脫門。除煩惱所知二障。令得平等大空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作寂平等智惠斷除二障得三解脫。是即中道不二義也。故此印名釋迦毫相印。亦名一切佛頂印也(云云)真言義准印義可見之。

  三從次左手下。明說二明王印中。又二。一明說不動印。二明說降三世印。

  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指上品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三昧手為拳乃至是不動尊印(云云)

  二從次左手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右佛界。左眾生界也。右地水二指兩部體也。然以空押地水甲者成。是即兩部大日覺體圓滿義也。火指大智印三昧也。風指行願也。言平等法界心字智火。為行願之風所吹。增威猛大勢力。焚滅一切四魔三障之塵垢。所謂左手地水二指法性無明也。然以空指押二頭者。無明即法性。法性即無明意也。風指不動體。即不動生死涅槃安住字本初不生實際故名不動。火指火光三昧也。所謂不二平等法界大智光明也。以此大智光明故生死黑暗即明也。以是義故佛界即眾生界。生界即佛界無二平等故。以右火風入左掌月。成大不二也。依之威猛大勢振法界。四魔三障皆悉降伏消除。無有宥免之義也。

  二明真言中。准前品者指普通真言品也。彼品疏雲。真言首歸命普遍諸佛。戰荼(極惡也所謂暴惡之中又甚暴惡也)摩訶盧瑟拏(大忿怒也)薩頗吒也(破壞也)□(恐怖也)怛啰迦(堅固也)唅鍐。用後二字為種子。諸句義皆成就此也。乃至唅字。訶是行義。又有阿聲。是怖魔障金剛三昧也。點即大空也。以此大空不動。動行大怖一切摩障也。鍐字。摩是我義。字門即無我也。又以此大空無我三昧而怖眾魔。以此字亦有聲及點也。阿嚧唅鍐四字皆有阿聲。即是重重怖魔。極怖內外二障之義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不動煩惱生死。示法界常住之相。故此名為不動印。真言中極惡大忿怒破壞恐怖豎固(云云)准印義可思之。

  二從降三世下。明說降三世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金剛惠印是降三世印(云云)

  二從降三世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如五股金剛者。指忿怒月黶尊印也。

  二明印義者。其義如上釋。

  二明說真言者。普通真言品疏雲。訶訶訶(訶是行義喜義。此三行者即三乘人行也。由本不生故。此三行是為佛行也)毗薩^8□(二合)曳(此是奇哉怪哉之義也。如佛常教。以慈對治於瞋。以無貪治貪。以正見治邪見。今乃以大忿瞋而治忿瞋。以大貪除一切貪。此則最難解難信。故言怪哉也)薩縛怛多揭多(一切諸佛也)毗舍也(境界也)三婆縛(生。從諸佛境生也)帝隸路迦也(三世)吠闍也(降勝)□(義同上說)惹(呼召驚覺之義也。若誦此能遍入一切眾生之心。而驚覺之令障盡。等於法身之佛也)言以大忿怒降伏凡夫二乘行因。令入一切如來境界。等同本地法身之佛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自證圓極故示作寂平等之體。明凈大空不執著於諸法之義。是即降三世義也。故名降三世印也。真言義准印義可思之。更問者。今二明王非釋迦院所攝。即是持明院尊也。然以不說明白次第義故。於此處說之也。更問者即此意也(云云)

  四從次佛下。明說八大佛頂印中。自分為八。一明如來頂印。二明白傘佛頂印三明勝佛頂印。四明最勝佛頂印五明除業佛頂印。六明火聚佛頂印。七明發生佛頂印。八明無量音聲佛頂印(矣)

  初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定惠手乃至是如來頂印佛菩薩母(云云)法全次第名能寂母印也。

  二從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作三補吒等者。虛合屈地水入掌。立合二火。以二風捻二火第三節上。二空付二中下節是也。

  二明印義者。合掌本源也。次地水入掌者。眾生法性無明與諸佛大智大悲平等故。四指入內成內證四智也。此本覺四智上生三部知見故生三眼也。

  二明真言者。經闕之。法全次第又不舉之。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本有平等三部知見故名如來頂印也(云云)

  二從次白下。明白傘佛頂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復以三昧手乃至是白傘佛頂(云云)

  二從白傘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左掌是眾生本覺白色清凈體也。右風指諸佛行願也。所謂諸佛大悲行願。眾生本覺體為傘。是則令眾生有相同無相體也。

  二明真言中。真言如前者。指普通真言品。彼品雲。字為此尊真言也。羅是相。入字門故即無相也。上有點即大空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言相應如何答。表令眾生本覺白傘同諸佛之體故云白傘佛頂。次真言義者。有相即無相故同大空也。

  三從次作勝下。明勝佛頂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如前刀印者。無所不至印也。

  二明印義。如上釋(云云)

  二明真言者。苫(社是障也。是怨敵相對義。一切有對法同於大空無勝劣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平等法界無所不至。普斷一切眾生業縛空無相利刀故名大惠刀。以此印與魔怨戰而得能勝。故云勝佛頂也。次真言義准印義可見之(云云)

  四從次勝下。明說是勝佛頂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輪印最勝佛頂印(云云)

  二從次最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如前轉法輪印等者。其印相自顯也。

  二明印義者。亦如前釋。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諸佛五智句結眾生五大。不馳散生死。令住法界平等。四魔三障敢不能親近。故名最勝佛頂印。真言中離堅非堅即是大空(云云)可思合之。

  五從次除下。明說除業佛頂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鉤印乃至是除業佛頂印(云云)

  二從次除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如經文可見(云云)

  二明印義者。右手作拳者自證圓極之位也。立風大悲行願也。以此大悲行願招一切眾生大菩提心。令離業障。故名除業佛頂也。

  二明說真言者訶婪(訶是行。羅是垢。烏是三昧。點是大空)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大悲行願。招眾生大菩提心。令離業障。故此印名除業障印。真言中行垢三昧大空(云云)以大悲行願三昧。除一切業垢。令證大空義也。能能可思之。

  六從火聚下。明說火聚佛頂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佛頂印是火聚佛頂印(云云)

  二從次火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即同前佛頂印者。前如來頂印也。謂地水入掌句絞。二火豎合。二風付火背。二空並豎也。

  二明印義者。合掌本源也。右地水眾生法性無明也。右地水大智大悲也。以諸佛大智大悲。照見眾生法性無明本初不生畢竟無相也。故四指同入本源成內證四智也。從平等大智發平等大悲。即二火是也。此大悲為行願之風所吹。無所不至故以二風押二火也。以無所不至故得至大空位故。以二空又押二火也。

  二明真言者怛鄰(多是如如。羅是垢。又有三昧及大空義)言以如如平等故。一切煩惱塵垢皆不可得。以不可得至得本初不生大空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從平等法界發平等大悲。令一切眾生得至大空。能焚無明塵垢顯無上菩提。故名火聚佛頂印也。如如垢大空(云云)可思之。 

  七從次發下。明發生佛頂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蓮華印是發生佛頂印(云云)

  二從次發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是即開敷花印。

  二明印義者。大旨如前記之。

  二明說真言者。輸嚕(奢本性寂。羅垢。烏三昧也。點大空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從自性心蓮萬德開敷。故名發生佛頂印。以本性寂不可得故離塵垢。離塵垢故證大空。可思之。

  八從無下。明無量聲佛頂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商佉印無量音聲佛頂印(云云)

  二從無量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可見。

  二明印義。又如前記之。

  二明說真言者。吽(訶行也。下鄔是三昧。上點大空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吹空有平等法螺。驚一切眾生無明之眠。故名無量聲佛頂印。字義是又三解脫門。可思之。

  五從次毫下。明說真陀摩尼毫相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智惠手乃至真多摩尼毫相印(云云)

  二從次毫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又如前記之。

  二明真言者。以字為種子。大菩提心也。上點增益也。下畫損減也所謂有空也。有空不二大菩提心名為中道也。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獨一平等智惠成如意寶珠。普度一切眾生。令證中道實相。故名真陀摩尼毫相印也。

  問曰。上來三所說毫相印。有何意耶答。此事未詳。但如來毫相印大日如來毫相印也。次名釋迦毫相印。此無諍釋迦毫相印也。今此毫相印名真陀摩尼毫相印。然者彼遍知院真陀摩尼印一切菩薩通位也。以彼思之。此真陀摩尼毫相印一切佛菩薩通毫相印歟。能能可詳之。其真言。經與法全次第別也。又可勘之。

  六從佛眼下。明說佛眼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佛頂印乃至所謂金剛標相(云云)

  二從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如前佛母印乃至如似五股之形者。虛心合掌屈風不著火背。空輪並立如五股也。

  二明印義者合掌本初也。其上成五眼。所謂二中上一眼(佛眼)地水上一眼(肉眼)左風一眼(天眼)二空上一眼(法眼)右風一眼(慧眼)故次第說能寂母雲。虛中合屈風火背不相著。空輪並建成五眼(云云)以此五眼鑒一切眾生可度不可度之相。以種種大悲方便度脫眾生。故名佛眼印也。

  二明真言者。歸命伽伽那(空也)□羅(願也)迦盧拏(悲也)摩(體也)怛他揭多(如來也)斫吃芻(眼也)言大空無相大悲大願體如來眼也。是即以大悲誓願為佛眼也(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以大慈大悲五眼。鑒眾生得脫之相。無一眾生不度盡。故云佛眼印。真言中悲願體如來眼(云云)可思之。

  妙印鈔卷第五十六 一交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三十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五十七

  沙門阿寂紀

  釋密印品第九之餘(經第四終疏第十三餘)

  七從次無下。明說無能勝明王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智惠手在心乃至是無能勝印(云云)

  二從次無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右手如執蓮華印者。執一切眾生自性清凈心蓮華也。而風空指頭相捻者。作寂平等智也。火指垂屈掌中者。以字惠眼照見心蓮華台萬德也。地水指正豎者。本有境智二法無動搖義也。已上右大智門也。申左手五指向上者。教化一切眾生。令生信進念定惠五根五力也。而向外距之者。以此五力距一切眾生五住地煩惱。令不能親近也。

  二明說真言者。上品疏雲。地陵(二合)地陵。以初字為體。以初第一地陵字為種子。陀是法界義。啰是塵垢義若入字門。即是無塵障。即是法界。當知即同法界故。更於何處而有塵耶(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知見一切眾生心蓮華。生五力而打散煩惱重障故。四魔三障無能勝。故名無能勝印。真言義准印義可思之。

  問曰。其立如前缽栗底哩也(云云)然者如前者何文耶答指普通真言品疏也。彼文雲。次無能勝。此是釋迦化身。隱其無量自在神力。而現此忿怒明王之形。謂降伏眾生而盡諸障也。乃至無能勝即無不可破壞之義也。指此文也。缽栗底哩彼梵名也。故云其立如前缽栗底哩也(云云)

  八從次作下。明說無能勝明妃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定惠手向內乃至是無能勝明妃印(云云)

  二從次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作內相刃拳等者。內縛二大並開立也。

  二明印義者。內縛拳者內證本源之體也。二空大空無相三昧也。言開無相法界大空。招集一切眾生。令住本源世界也。此印名牝馬口海印。謂大海有牝馬口。諸海水皆流入此牝馬口。而無有盡期。今此印亦爾也。於生死大海中。招集一切眾生。令流入此大菩提心牝馬口。更無有盡期也(云云)此明妃印招入一切眾生。令住自性清凈大菩提心。是故三障四魔皆悉為此印被召入。無能勝。故名無能勝明妃印。明妃如前釋(云云)

  二明說真言者。普通品疏雲。阿波啰誓帝(無能勝也)闍演帝(勝之別名。即是戰勝之勝。能伏他之義也)多雉帝(摧伏勝竟之義云云)

  三明問答料簡者。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招一切眾生令住本有花藏世界故。眾魔皆降伏無有能勝。故云無能勝明妃印。真言准印義可見(云云)

  五從次舒下。明說外部天等印中。自分為三十四。一明凈居天眾印。二明說地天印。三明火天印。四明說諸大仙印。五明說閻魔主伴印。六明說嚕達羅後印。七明說自在天后印。八明說梵天明妃印。九明說矯末離爍底印。十明那羅延後印。十一明說閻魔七母印。十二明說遮文荼印。十三明說濕哩底刀印。十四明那羅延天印。十五明二龍王印。十六明說商羯羅印。十七明說商羯羅後印。十八明梵天印。十九明月天印。二十明日天印。二十一明社耶毗社耶印。二十二明風天印。二十三明妙音天印。二十四明縛嚕拏龍王印。二十五明阿修羅印。二十六明諸乾闥婆印。二十七明諸夜叉印。二十八明夜叉女印。二十九明諸毗舍遮印。三十明諸毗舍支印。三十一明一切執曜印。三十二明說一切宿印。三十三明諸羅剎婆印。三十四明諸荼吉尼印。

  初從次舒下。明凈居天眾印中。又五。一明自在天印。二明普花印。三明光鬘天印。四明說滿意天子印。五明遍音天子印。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智惠手承類是自在天印(云云)

  二從次舒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正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彼天是色究竟天主也。此天持如意寶珠為三界主。以右手承右類者。表守彼如意珠。以此如意寶珠。隨三界眾生業因緣。與其果報。常思惟故。此思惟手名自在天也。

  二明真言者。歸命唵播羅你怛摩羅底毗葯(云云)以初唵字為種子。是三字合為一字。字本初義。字損減義。吾我。所謂字為欲色界。字為無色界。於如此三界。唯想我一人為本初故。是即字義也。若佛法名大自在王者是歸命三身義也。所謂字法身。字報身。字化身也。可思之。印名言可思合之。

  二從次同下。明說普花天子印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以此印乃至普花天子印(云云)

  二從次同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右掌其中指等者。右手地水屈入掌。以空入地水內。屈風押火背上節。是也。

  二明印義者。地水空三指初二三禪也。風火二指色法究竟義。所謂風指色法也。火指當地定。一切色法究竟成當地禪定也。

  二明真言者。次第雲。歸命摩弩羅摩達摩糝婆□尾婆□迦托那糝糝忙差泥(云云)終字為體。堅不堅皆離。其體同於空。極令空故重雲也。但疏第十。此真言為凈居天總真言。次第以此真言為普花天子真言。可詳之。

  三從次說下。明光鬘天子印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同前印乃至光鬘天子印(云云)

  二從次說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印義。三明說真言。

  初中。次脫一天子印者。疏闕不釋此天子。故云次脫一天子也。是即向未會本作釋故。未治定此天子名言也。然治定經說此光鬘天子印。所謂右空入掌散立諸輪也。

  二明印義者。地水火風四指四禪也。空入掌四禪定也。

  三明說真言者。經疏說總咒。不說別真言。即次第雲。歸命惹睹鄔□(二合)寫難(云云)初字為種子。是即生義也。入字門故即不生也。所謂下地惑障不生也。

  四從次亦下。明說滿意天子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同前乃至滿意天子印(云云)

  二從次亦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真言。

  初明印相者。地水火三指初二三禪也。空風二指此天之空定也。

  二明真言者。經不說之。次第雲。歸命阿唵哿聹恥比葯(云云)初字為種子。是下地粗惡不生義也。

  五從兩手下。明遍音天子印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智慧手乃至遍音聲天印(云云)。

  二從次兩手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二水是潤生煩惱也。以但空治之故以空各押之也。以忍進願力四指掩兩耳者。止瞋恚懈怠等粗惡之聲。令忍辱精進悲願智力之聲普令聞知。故云遍音印也(云云)

  二明真言者。唵阿婆薩□□弊(云云)初唵字為種子。可思之。

  問曰。經文五天子次第說之。然何故疏遍音天子地天之次釋之。而雲此合在地天前耶。然是即為亂脫如何答。向未會經作釋之時。未治定其前後故。地天次說之。雖然道理五天子可一具。故云此合在地天前。又雲凈居天印合為五天也。但治定經再活後故。五天子次第說之也(云云)

  二從次地下。明說地天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定惠手相合乃至地神印(云云)二從次地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三明真言。

  初中。所謂虛合。空入掌。是即缽印也。

  二明印義者。缽器能任持一切食物。此地神亦任持一地山河大地。故名地神印也。

  三明真言者。歸命缽□(二合)體梅曳(地神名也。即以名為真言也)。

  三從次如前下。明說火天印。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智慧手作乃至是請召火天印(云云)

  二從次如前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印義。三明真言。

  初印相。如文可見。

  二明印義者。右作施無畏狀者。表火大威猛無畏。屈空指當掌中者。火必依空生也。以風召者。火又依風增勢力故也。

  三明真言者。阿擬曩(二合)曳(云云)初字為種子。其義如上釋之。

  四從作無下。明說諸大仙印中。自分為六。一明一切仙通印。二明縛斯仙印。三明阿趺仙。四明尾哩瞿仙。五明矯答摩仙。六明^8□□伽仙。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以施無畏是一切諸仙印。隨其次第相應用之(云云)

  二從作無畏下。明隨釋中。印相自可見。一切仙印也者。以此印為一切仙通印。然後以空指隨其仙。或押火或押風等。是別印也。從此下與經第二別也者。從此一切仙印以下者。經第二極略說之。非如當卷故云爾也。真言未詳之。

  二從先大指下。明說縛斯仙印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

  初中。先大指捻小指第二節其三指豎並也者。次第二縛斯仙印。以空押水中文(云云)相違如何。可詳之。

  二明真言者。次第雲。歸命斯瑟吒(二合)□釤(云云)以初縛字為種子也。

  三從如其下。明阿趺哩仙印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真言。

  初中。如其次第先開頭指者。如前施無畏。以空押風中文也。

  二明真言者。次第雲。歸命阿帝啰(二合)也。摩賀□釤(云云)

  四次開中者。明尾哩瞿仙印也。謂如前施無畏。以空押火中文也。真言者。次第雲。歸命比哩俱多摩(二合)摩賀□釤(云云)

  五次開水與地少相離者。矯答摩仙印也。謂以空押水地中文也。真言者。次第雲。歸命婆哩(二合)輸怛摩(二合)阿□釤(云云)

  六次即放散五指者。^8□□伽仙印也。印相可見。真言者。次第雲。歸命俱怛^8□(二合)摩訶□釤。^8□□伽(二合)摩訶□釤(云云)已上五大仙印也。但儀軌印與疏相違。且依疏文出印相耳。依經次第也者。經雲隨其次第相應用之。故云爾也。

  五從次閻下。明閻摩主伴印中。又三。一明說閻摩但荼印。二明說閻羅妃鐸印。三明黑夜神印。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定惠手乃至是焰摩但荼印(云云)

  二從次閻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三明真言。

  初印相。如文可見。

  二明印義者。合掌是善惡平等體也。二風者一切惡業也。二地一切善業也。二空善惡平等之知見也。二水二火正法幢也。

  三明真言者。歸命□(種子)□娑□(二合)多野□字縛也。謂此王以大悲。縛一切眾生惡業煩惱。令不作自在之用也。然入字門故縛即無縛也。以無縛故受樂生得自在也(云云)

  已上疏第十三竟

  二從次右手下。明閻摩妃鐸印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真言。

  初中。右手舒指令如鐸形者。謂惠手垂五輪。猶如健吒相。空輪入中也。

  二明真言者。次第雲。歸命摩哩(二合)怛野(二合)吠(云云)

  三從次以左手下。明黑夜天印中。次以左手握地水指入掌等者。左手作拳舒風火。以空押地水甲。是也。真言者。次第雲。歸命迦□羅底哩(二合)曳(云云)

  六從次如下。明說嚕達羅後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以此印乃至嚕達羅戟印(云云)

  二從次如前印下。明隨釋中。如前印相等者。左手作拳屈風輪。以空捻頭指第二節是也。其真言者。歸命嚕馱羅(云云)

  七從自下。明說自在天后印中。自在天后印也者。次第雲。左拳立火輪(云云)真言。唱縊唱伊^8□慢散步跢南(云云)經雖不說之。理必有。故云更問也。

  八從次以左下。明梵天明妃印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印作持蓮花形是梵天明妃印(云云)

  二從次以下。明隨釋中。次以左手等者。其印相自可見(云云)真言可勘之。梵天無欲及女人等者。此天雖無欲事等。為表示定惠義。以義雲妃也。是即此天定也。

  九從次左手下。明矯末離爍底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印乃至矯末離爍底印(云云)

  二從次左下。明隨釋中。次左手舒掌者。其印相如歡喜天半印(云云)爍底是器物印如圖者。指下品中所說也(云云)真言可勘之。

  十從次左手下。明那羅延後印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以此印乃至是那羅延後輪印者。

  二從次以左手下。明隨釋中。次以左手等者。印相可見。真言者。次第雲。歸命尾瑟拏(二合)弭(云云)

  十一從次以左手下。明閻魔七母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三昧手為拳乃至焰摩七母錘印(云云)

  二從次以左手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真言。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真言者。次第雲。歸命忙(種子)底哩(二合)毗葯(云云)七母事如上說之。

  十二從次舒下。明遮文荼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仰其定手乃至遮文荼印(云云)

  二從次舒左手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真言。

  初印相。可見(云云)

  二明真言者。歸命頡唎(二合)訶(云云)

  十三從左手以空下。明涅哩底力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竭伽印是涅哩底力印(云云)

  二從左手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真言。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真言者。次第雲。歸命啰吃察(二合)婆地跛跢曳(云云)

  十四從次以下。明那羅延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輪印乃至那羅延輪印(云云)

  二從次以左手下。明隨釋中。次以左手單散之如前轉法輪印者。轉法輪左半印也。但次第左手空風相捻。團猶如穴。餘三散立也。真言者。次第雲。歸命尾瑟拏(二合)吠(云云)

  十五從次舒下。明二龍王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轉定惠手乃至二龍印(云云)

  二從次舒散下。明隨釋中。自分為三。一明諸龍王。二明二龍印。三明金翅鳥印。

  初中。次舒散十指覆之以二空相絞者。其印相可見。是諸龍印也。真言者。次第雲。銘(種子)迦舍你曳(云云)經雖不說之。疏家因二龍印釋之也。

  二明二龍印中。同印以右等者。以右空加左空上是難陀龍也。回左加右等者。以左空加右空是跋難陀龍也。真言者。次第雲。歸命難徒缽難娜曳(云云)

  三明金翅鳥印中。如前九頭龍印者。前一切龍印也。即八指八頭也。二空相加為一頭故云九頭也。真申四指分為羽者。次第雲。二羽散舒以右大押左大。如鳥飛形。三反背分遣(云云)真言者。次第雲。唵枳悉波娑婆(二合)賀。唵婆枳悉娑婆(二合)賀(云云)

  十六從次舒下。明商羯羅印(骨鎖天也)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申三昧手乃至商羯羅三戟印(云云)

  二從次舒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真言。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真言。可勘之。

  十七從如前下。明商羯羅後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申三昧手乃至商羯羅妃印(云云)

  二從如前下。明隨釋中。如前印等者。如前商羯羅印。但前印頭指少屈。此直立散為異(云云)真言可勘之。

  十八從左下。明梵天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三昧手作蓮華相是梵天印(云云)

  二從左手作下。明隨釋中。左手作半蓮華印者。空風相捻如持花是也。此不同者。觀音右手如牽開勢。今不然故云爾也。真言者。歸命缽羅(二合種子)若缽多曳(云云)

  十九從其下。明月天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因作潔白觀是月天印(云云)

  二從其月天下。明隨釋中。一如梵天王無異者。專同梵天印。於此印觀白凈光明為異。故云但想有白色為異耳也。真言者。歸命戰(種子)捺羅(二合)野(云云)

  二十從次下。明日天印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定惠手乃至是日天輿輅印(云云)

  二次顯露合掌乃至指第三節背也者。隨釋也。其印相者。次第雲。福智顯現印。二水入掌二火豎合二空入掌押二水側二風豎散真言曰歸命阿你怛也(二合)野(云云)

  二十一從次合下。明社耶毗社耶印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合般若三昧手乃至毗社耶印(云云)

  二從次合掌下。明隨釋中。其印如疏文可見。是即日天后也。真言可勘之。

  二十二從次風下。明風天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幢印是風天印(云云)

  二從次風天印下。明隨釋中。謂申左手側掌屈地水指是也者。謂左手作拳立地水而舉臂也。真言曰。歸命縛(種子)野吠(云云)

  二十三從先仰下。明妙音天印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仰三昧手乃至妙音天費拏印(云云)

  二從先仰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真言。

  初印相。可見。

  二明真言者。可勘之。

  二十四從次如下。明縛嚕拏龍王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罥索印是諸龍印(云云)

  二從次如前罥索下。明隨釋中。謂作內相叉拳。而申風指鉤屈相捻(云云)次第又同之。但以左手作之者。以左手作拳。申風而屈也。真言者阿(種子)幡缽多曳(云云)

  二十五從次以下。明阿修羅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妙音乃至(云云)

  二從次以左手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明印相。二明說真言。

  初明說印相者。謂左手如妙音天。右手屈風加大指甲上是也。

  二明說真言者。行無垢無相無所乘(云云)

  二十六從乾闥下。明諸乾闥婆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內向為拳乃至(云云)

  二從乾闥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

  初中。乾闥婆作內掌拳者。內縛水指立合是也。若事業印者。左手以大指押地火風三指甲。立水指是也。故云乾闥婆乃至是乾闥婆印也。

  二明說真言者。出清凈音(云云)

  二十七從次以下。明諸夜叉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以此印乃至(云云)

  二從次以左手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

  初印相。自可見(云云)

  二明說真言者。啖食自在也。

  二十八從次以下。明夜叉女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又以此印乃至(云云)

  二從次以左手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明說印相。後明說真言。

  初印相。如疏文可見(云云)

  二明說真言者。夜叉持明也(云云)

  二十九從次左下。明說諸毗舍遮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內向為拳乃至(云云)

  二從次左手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明說印相。後明說真言。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說真言者。揭底趣也。第一義趣不可得故(云云)

  三十從次亦下。明說毗舍支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初印相。自可見(云云)

  二明說真言者。以知第一義故離於生死也(云云)

  三十一從次二下。明一切執曜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前以定惠手乃至(云云)二從次二手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

  初中。行垢因自在得明性。言行能除垢離因。於明性中得自在。故名曜也。

  二明真言。自可見(云云)

  三十二從先作下。明說一切宿印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復以此印乃至(云云)

  二從先作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說印相。二明真言。

  初印相。自可見。

  二明真言者。謂諸宿聲食盡垢。言以清凈聲。食不清凈聲盡。令無垢也。

  三十三從次作下。明諸羅剎婆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即以此印屈二水乃至(云云)

  二從次作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說真言。

  初印相如文。凡上來等者。言諸天等印。或兩手作。或片手作皆可得也。其義如文可見(云云)二說真言者。無垢也行也履空王(云云)

  三十四從次舒下。明諸荼吉尼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申三昧手乃至(云云)

  二從次舒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說真言。

  初印相。如文可見。

  二明說真言者。離因無垢忿也。因又忿也(云云)

  六從此等為首下。明總結中。又二。一明疏家結釋。二明如來結釋。

  初中。此等為首者等者。始從入佛三昧耶印。終至荼吉尼印是也。然為首者。是等佛菩薩金剛天等皆是其部類之中上首仁者也。若廣窮部類眷屬則種種無邊者。是則恆說大日經之意也。如大本乃至今此品所說等者。言大本雖十萬頌猶有限量。是則法界恆說之略分也。今三千頌又是十萬頌之略分。大略小略雖不同。皆是略說。故云乃是略舉其上首乃至網目皆舉耳也(云云)

  二從秘密下。明如來結歸中。自三。一明諸印從如來信解生。二明住凈心一切同佛三密。三明不住凈心造壇犯重罪。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秘密主乃至辨標者等者。經之秘密主乃至辨之標幟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來已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以加持故皆得信解。二明諸印皆菩薩標幟。

  初中。如來已證平等法界等者。言如來開發自證大菩提心已。還示此身密之印。令諸眾生於此平等法界之體而得信解。同於一切智地。故云如來已證乃至從佛信解生也。

  二從當知下。明諸印皆菩薩標幟中。如是印等者上來所說諸印也。是諸菩薩之標幟者。菩薩者大慈大悲為體而修方便度生之行。今如來既證平等法界已。還以大慈大悲。住普現色身三昧方便。示如來內證之德。度一切眾生。是即菩薩之標幟也。故云當知乃至故云□也。

  二從如印下。明住凈心一切同佛三密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印眾多乃至皆是印者等者。經之其數無量乃至皆是真言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若阿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通達凈心。二明動止皆印。三明言語皆真言。

  初中。若阿闍梨等者。言今造壇阿闍梨。若能通達菩提心。深達自性清凈秘密之法。故云若阿闍梨明解瑜伽乃至通達秘密法故也。

  二從凡有下。明動止皆印中。凡有所等者。如此能通達凈菩提心故。舉足下足皆密印也。故云凡有所作乃至無不是印也。

  三從何但下。明語言皆真言中。何但身業而已者。非但身業而已。所有言音又皆真言也。故云何但乃至真言也。

  三從以是下。明不住凈心作壇犯重罪中。又二。一明牒經。三明隨釋。

  初中。以是秘密主真言門乃至墮惡趣者等者。經之是故秘密主乃至墮於惡趣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今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住佛地造壇。二明不住佛地造壇為謗佛。三明可善達軌則。四明不爾犯三昧耶。

  初中。謂今末世等者。言今末世真言行者發如實菩提心(凡夫地最初發心也)當住法佛如來心地已。然後堪能作阿闍梨。故云謂今末世乃至造立漫荼羅也。

  二從若不下。明不住佛地造壇為謗佛中。若不如此等者。不安住此凈菩提。而任愚意造曼荼羅者。即犯諸佛三昧耶故同謗佛之罪也。

  三從是故下。明可善達軌則中。可了知彼印真言等法者。阿闍梨上來所說密印真言一一次第善通達其法則。薰修練行年久。深達三平等句法門。以此義故同諸佛菩薩等之身。堪能作造壇。故云是故上來所說乃至當知必定獲大利不虛也。

  四從若不下。明不爾犯三昧耶中。若不爾者。若如上不達真言法要並菩提心。為人造曼荼羅者。自損損他終無所益。是故明求學經法諮詢明師不可有誤錯之義也。上來記密印品畢。但於當品口傳等者。甚以雖有其憚。大悲之餘忘越法之罪。任師傳記之。能能思察能能思案。若非器之人異學之者。不訪明師擅開見者。招越三昧耶之罪。自損損他必墮在無間。可慎可慎(矣)

  釋字輪品第十(經第五初疏第十四中)

  將釋當品。自開為四。一明大意。二明品題。三明來意。四明入文判釋。

  初宣大意者。為欲令成就自利利他之萬德故。說遍一切處法門。所謂三部之妙體五字之字輪是也。依此遍一切處字輪加持之方便。速疾成就普門之眾德。故疏雲。即此字輪法門遍一切處法門也。菩薩若住此字輪法門者。始從發妙菩提心乃至成佛果。於是中間所有一切自利利他種種事業。由此法門故一切皆得成。無有掛礙也。是即此品大綱也。

  二釋品題者。字者指阿等十二字並迦等二十五字及遍口十字等。此一一字門各含無盡眾德。一字即無量。無量即一字。一多攝入而多一自在也。無上無比無過上味。此即曼荼羅義也。此曼荼羅名為輪。故疏第十四雲。前言曼荼羅。今雲輪者。即是曼荼羅義。前者壇法中心是大日如來。即同此中字。北邊置蓮華及諸眷屬皆在一處。即是此中之娑字。南邊置執金剛及諸眷屬。即是此中之□字也(云云)又雲。若見阿字當知菩提心義。乃至若見仰等五字。當知大空之點也。若行者了達則能入一切陀羅尼義。旋轉無礙也(云云)故名為字輪也。

  三明來意者。上品中說普門密印。雖然未說遍一切處法門故。此品中說之。與上品所說具足相應。為令圓滿自利利他一切萬德也。故疏雲。上來所說阿闍梨住於佛地者。義猶未了。謂此中字門即是也(云云)又雲。前者金剛手所問佛已次第答之。前文有所未周者今更為說。故告令諦聽也(云云)以如是等義故次上品而此品來(矣)

  四從佛復下。明入文判釋中。自分為九。一明如來告敕諦聽。二明三部四處輪觀。三明菩薩行舞。四明佛佛道同。五明結成。六明初中後相加。七明覺字輪成正覺。八明同大日轉法輪。九明秘旨有字輪(矣)

  初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中。佛復告金剛手者等者。經之爾時乃至諦聽一行余之文。末會引之也。

  二從前者下。明隨釋中。前者金剛手所問等者。指成就悉地品也。彼品金剛手奉問於如來言。說諸真言行。彼行不可得。真言從何來。所去至何所(云云)故云前者金剛手所問也。次第答之者。摩訶薩意處等答之也。故云次第答之也。前文有所未周等者。如上雖說之。未其義周備故。今如來複告敕。故云前文有所未周者乃至諦聽也。

  二從有法下。明三部四處輪觀中。自分為九。一明總標。二明無點字輪。三明修行點字輪。四明菩提點字輪。五明涅槃點字輪。六明眾點具足義。七明字輪大分為三。八明伊等八字。九明等五字。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有法門名遍乃至皆得成就者等者。經之秘密主有遍乃至皆得成就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即此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正釋別標意。二明住此字輪二利滿足。三明次上品說此品。

  初中。即此字輪法門等者。今此一一字遍法界無所不至。故云遍一切處法門也。

  二從菩薩下。明住此字輪二利滿足中·菩薩者指此真言行者也。若住此字輪等者。指三部字輪也。始從如實發心乃至極果。其中間一一自利利他事業皆成就無礙也。故云始從發妙菩提心乃至無有掛礙也。

  三從又上下。明次上品說此品中。上來所說者。遠指初品已來之諸品所說。近指成就悉地品以下。然上來雖說住佛地之方便。未說此字輪。故云又上來所說乃至謂此中字門即是也。

  二從最初下。明無點字輪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乃至。

  二從最初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三部部心。二明等二十字。三明等九字。 

  初中。又二。一明總阿字。二明配釋三部心。

  初中。最初阿字者。三部中之最初故也。即是菩提之心者。此阿字正是普門大菩提心之體故云爾也。謂觀此阿字之輪等者。譬如孔雀尾輪有如意寶形而光明圓繞。行者於心月輪中。觀此字。作如意寶形。是名為住佛地也。是即別秘之意也。更問者此意也(云云)此字輪當作三重者。三重也。於中而置阿字者。字置中心。其右置字。其左置字也。更問者此意也。又此阿有五種等者。於字明五點義也。如字者。等亦爾也。

  二從又每下。明配釋三部心中。又二。一明三部各有歸命三寶。二明正配釋三部。

  初文。自可見。

  二從阿字是下。明正配釋三部中。每三部隨五字輪者。於三字各有五轉義故云爾也。前言曼荼等者。上來諸品中皆雲曼荼羅。此品雲輪。只是名異義同也。前者壇法中心等者。具緣品曼荼羅中心置大日。即是今輪中字。右邊置蓮華眷屬。此輪中字。左邊置金剛眷屬。此中字也。故云前者壇法中乃至此中之縛字也。

  二從次有下。明等二十字中。次有迦佉哦伽等五音者。牙齒舌喉唇之五音也。皆取四字者。除第五字故云爾也。

  三從次又下。明等九字中。次又取也羅等者。遍口十字中。除字。餘九字也。皆是男聲等者。如此二十九字皆是非三昧凈除之點。即是智惠字也。故云爾也。

  三從行者已下。明修行點字輪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乃至)乃至(云云)

  二從行者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四從次明下。明菩提點字輪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乃至)乃至(云云)

  二從次明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五從次於此中下。明涅槃點字輪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乃至)乃至(云云)

  二從次於此中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六從其下。明眾點具足義中。者第五眾點具足字也。此字無別體。只四點合成故成此字也。是即四佛外無大日。大日外無四點也。羯磨部遍入一切輪者。羯磨是作業義故。諸尊作業名為羯磨部。故云遍入一切輪也。

  七從凡字下。明字輪大分為三中。除去乞叉字等者。遍口十字中。除二字。取自餘八字為第三分也。此兩字重成之字故除之也。如此二十八字皆各具四轉成字輪。故住心抄雲。私雲如阿字具四種轉。以余字為首。具四種轉亦爾也。故略成三轉十二行轉法輪也。若細具者。以字為首。亦皆具十二轉。及以字為首。亦具十二行轉之中。或以界畔音。助成無量無邊字義字體。具如悉曇章釋也(云云)

  八從次有下。明伊等八字中。皆是三昧聲者。此八字為智惠諸字而為定。故云爾也。

  九從次有俄下。明等五字中。謂遍於定慧中者。等二十八字為智。伊等八字為定。於如是定惠而遍入故云爾也。余文悉可見(云云)

  妙印鈔卷第五十七 一校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二月二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五十八

  沙門阿寂紀

  釋字輪品第十之餘(經第五初疏第十四中)

  三從如是秘下。明菩薩行舞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是秘密主乃至菩薩行舞者等者。經之秘密主如是字門乃至菩薩行舞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經雲下。明隨釋中。又四。初明了知字義。二明識知法則通塞。三明遮伏難。四明釋舞義。

  初中。經雲如是等者。指如是字門之如是也。如上來所說定惠空等者。指等二十八字雲惠。指伊等十二字雲定。指等五字雲空也。如是等定惠大空等皆是法佛自內證字輪法門。自心自覺之正路也。故云如上來乃至能成正覺之道也。

  二從若了知下。明識知法則通塞中。若了知字義者。如上一一字義能了知之。從一一字門通入法界。故云若了知乃至住於真言之道也。其中次第法則者。於一一字門。字色字形並證入次位階級通塞等之相。一一次第可識知之。故云其中次第乃至無有疑滯也。

  三從然此下。明遮伏難中。又二。一明問。二明答。

  初中。然此悉曇等者。言此字門是世間童子等所修學也。何能以此字門成辨如是一大事因緣耶。

  二從然此下。明答中。然此諸字皆是如來等者。如是字門。以如來加持故。一一字門皆與法界平等平等無有異。何以故。從法身內證體性而流出故。成就如是不可思議業用也。故云然此諸字乃至有是不思議業用也。若人明解等者。如是了達者名為通達三菩提道也。若能如是通達者。還與達一切眾生種種根性。隨其性慾。以種種字門。受與妙法之樂。令得至如來地也。故云若人明解乃至令得至如來之地也。

  四從舞者下。明舞義中。又二。一明譬說。二明合譬。

  初譬意。自可見。

  二從菩薩亦爾下。明合譬。其義又可見(云云)

  四從三世下。明佛佛道同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三世如來乃至今說當說者等者。經之過去乃至不宣說者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是字門下。明隨釋中。如是字門等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住普現色身三昧。以種種方便道。宣說此字門。相同彼得微妙之歌舞。能令人之心悅示。故云如是字門乃至同彼舞伎曲順人情也。無彼我者等者。經之我今普觀乃至無有不宣說者之文。未會別牒也。言以此字門。成就自利利他大願。十方三世諸佛如是說。是故如來亦如是說。彼此無異。故云無彼我者乃至即不具也。

  五從以是故下。明結成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是故秘密主若欲知乃至應勤修學(云云)

  二從以是故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告敕通大會。二明字輪修學得益。

  初中。以是故者等者。取意別牒也。是如來結成彼義者。是即總結成上三部四處輪義也。而告金剛手等者。覺三密一切大會中金剛手最第一。故告金剛手即是告一切大集會也。故云而告乃至告一切大眾會也。

  二從謂彼下。明字輪修學得益中。謂彼真言行菩提者。言若真言行者速疾欲同一切如來之法者。應當此字輪法門如法如說觀察修習。於一生中得同一切如來種種自利利他之大功德也。故云謂彼真言乃至而悅眾生也。

  六從迦遮吒下。明初中後相加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迦遮吒跢跛乃至初中後俱者。經之於迦遮吒多波乃至初中後俱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初中後相加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舉初中後字。二明相加義。

  初中。謂阿等五字為初者。字也。迦等二十字者。對文中除。自餘二十字也。羅等八字者。遍口十字中除終二字。自餘八字也。此八字為諸字成傍二點。二點最後點故云後分也。

  二從凡迦下。明相加義中。凡迦遮吒多波等者。皆是無點字故。屬無點之字。成菩提心義也。故云凡迦遮乃至是菩提心也。此中初中後相加等者。單字是菩提心也。其傍角加修行點故菩提心並行也。其上加空點故成菩提心並行及證菩提義。傍又加二點故成菩提心並行果及涅槃義也。如字者諸字亦爾也。故云此中初中後相加乃至他皆效此而轉相加也。或但一義等者。於字一字或存一義。所謂菩提心也。單字也。或存二義。所謂菩提心及修行也。如第二字是也。或存三義。所謂菩提心及行菩提也。如第十一是也。或存四義。所謂菩提心行果涅槃也。如第十二是也。如字者諸字亦爾也。故云或但一義乃至可知也。或有阿字上雖無點等者。於字之上雖無點。其字次下若有等字者。連前之阿可成暗聲也。如字者等諸字亦爾也。故云或有阿字上雖無點乃至即阿字成暗音也。如字者諸字亦爾也。或阿字無點其次有等者。謂字雖無涅槃點。若其字次下有等之重成之字者。即連聲前之成惡聲。是即此等八字皆是成傍二點故也。故云或阿無點其次有重字有也啰等聲以配乃至即成惡聲也。更審問者。即此意也。如迦佉俄伽等者。言等四字重加時。用第五字各置四字之上。如成之音。等四字亦用第五字。各置四字之上。成等音。故云如迦遮乃至用壞字為點也。如牙內齒內字者。自余舌喉唇內字亦爾也。故云他效此也。

  七從如是知下。明覺知字輪成正覺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是知隨意乃至無上殊勝者等者。經之若如是知乃至當授無上殊勝句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是知者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如是知義。二明持誦者得益。

  初中。如是知者即是一切智智等者。知解如是字輪義。名為一切智智。依成一切智智故同如來。得於法自在力。還開示一切眾生凈知見。故云如是知者乃至令得佛慧也。

  二從夫法體下。明持誦者得益中。又四。一明於法自在利益。二明持誦者能得此利。三明決定覺了。四明隨應覺故得無上句。

  初中。夫法體無言等者。自性法身之體無言無相。而雖離諸分別戲論。以如來於法自在之力故。成此字輪利益一切眾生。故云夫法體無言乃至利益群品也。

  二從何人下。明持誦者能得此利中。何人得此利益者。言如此如來於法自在神力之利益何輩得之者。如上具緣造壇字輪持誦之人能得如此等不可思議利益也。故云何人得此利益乃至次雲持誦者也

  三從誰人下。明決定覺了中。言有何等誰人得如此金剛不壞之決定心耶。所謂有如實智惠之人。能如實覺了而識知字輪深義。於一一字門如實修習故。離諸疑網。速成就大菩提之妙果也。故云誰人得此決定乃至勿生疑惑也。

  四從此中下。明隨應覺知故得無上句中。此中覺知何法等者。言如見無點之字。覺知自性清凈本來不生之體。如見第二者。覺知本來成就大悲萬行。如見第十一字者。覺知本來成就大菩提妙果。如見第十二字者。覺知本來成就不生不滅大般涅槃之體。如此一一分別通達覺知更無有他義。故云此中覺知何法乃至更無他義也。如字者。等等諸字輪亦皆如此。隨其有點無點及點畫多少等。一一次第皆悉覺知故得無上大菩提也。故云如是等一一乃至即是成菩提也。然此無上大菩提之心離修行證得之分。唯心自修習字輪。心自證知字輪。故自然授與菩提妙果也。故云此無上之心乃至即是授與無上菩提也。

  八從如是下。明同大日轉法輪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是一輪輪乃至如大日世尊而轉法輪(云云)

  二從如世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旋陀羅尼義。二明常明照世間。三明久修決定得之。

  初中。又二。初舉譬。後明合譬。

  初自可見。

  二從當知下。明合譬中。即遍一切真言名字之中等者。言於一一真言有言名成立之義。如此言名成立之中義展轉不可思議無有窮盡。乃至一切世間非情草木山河大地等一一名字之中。又有言名成立之義。以是義故世間治生產業一一言句一一名字一言一字而莫非法界通入總持陀羅尼。旋轉無盡無餘。不可思議劫終不可窮盡。故云當知此一一字輪乃至遍一切處即是百千萬億旋陀羅尼也。

  二從行者下。明常明照世間中。常明者。以常住法身之智明照三種世間自性清凈。故云則能以此常明而照世間常住之明也。

  三從若行下。明久修決定得之中。勤功久修者。依此字輪久修練行精進修行。決定得此常住法身明朗。即同常住實相之身也。

  九從然上來下。明秘有旨有字輪中。自分為九。一明結前生後。二明先住佛位而造壇。三明於布字分四分。四明辨字色。五明作因緣輪。六明釋四種輪。七明釋字輪梵語。八明心上圓明布字輪。九明一切所說由如來加持力。

  初中。然上來乃至入佛法之階漸者。言從具緣品已來說種種持誦方便。皆是入佛法之先相也。今以此字輪為最秘用。故云然上來乃至於字輪也(云云)

  二從所以下。明先住佛位而造壇中。若行者等者。言為弟子欲作曼荼羅者。先住此字輪。即同佛故堪為阿闍梨也。故云所以者何若行者乃至同於佛與佛同位也。

  三從然布下。明於布字位分四分中。又八。一明於頭上觀布等。二明於咽觀布等。三明於心觀布等。四明於齊輪觀布等。五明三分位。六明字無定布。七明三種皆成。八明勸誡。

  初中。即是四重曼荼羅者。於身上中下分四處。各於其中央置字。以等等等等字。回成四重曼荼羅。故云爾也頭為初分者。於行者頭觀布字。於眉間布。而右繞乃至次第觀布回也。是即心王住菩提心時。心數同住菩提心之義也。是為第一重也。

  二從次從咽下。明觀布等中。次從咽以下等者。於咽位又中央置。從其前右繞等乃至也。是即心王住本有大悲萬行故。心數同住大悲萬行之意也。

  三從次從心下。明於心觀布等中。次從心以下等者。於心位又中央觀布字。從其前右繞觀布等乃至等也。是即心王住本有大菩提故心數同住大菩提之意也(云云)

  四從次從齊下。明於齊輪觀布等者。於齊輪又中央觀布字。從其前右繞觀布等乃至也。是即心王住本有大涅槃故心數同住大涅槃之意也。

  五從頭為下。明三分位中。頭為上分等者。上來四重為上中下三分。所謂頭分為上分。咽與心合為中。齊輪為後分。是即三轉法輪之意也。故云頭為上分乃至大寂為後也。

  六從其第下。明字無定布中。其第五等者。言第五遍入一切處無定布。只行者隨意所作自在也。故云第五乃至布字之位也。迦等亦爾者。第五點字亦同字故云爾也。

  七從師既下。明三種皆成中。師既如是等者。阿闍梨欲造曼荼羅之時。先於自身上中下分如此觀布已。次觀布曼荼羅之四位。觀布曼荼羅之四位已。次於弟子上中下分等。如上可觀布。是即秘密最上曼荼羅也。故云師既乃至是秘密曼荼羅也。

  八從若不下。明勸誡中。若如此不觀布者。支分不具足故空費功營無所成也。自非久習真明之行等者。言今此字輪布字觀秘密深奧之秘旨也。故久習修真實圓明之行。堪傳受秘旨者。當以心傳心也。更非以文句可顯示。是故可受明師之相授。仍經委悉不說。唯雲如大日世尊而轉法輪也。故云又此布字之法乃至但云如毗盧遮那輪轉也。

  四從次下。明辨字色中。自分為五。一明第一等黃色。二明第二等黃白。三明第三等黃白。四明第四等黃黑。五明第五等黃白黑。其義自可見。故複次行者須知諸字之色乃至即是種種雜色也。

  五從凡下。明作因緣輪中。又分為四。一明第一金剛輪。二明行果合為第二輪。三明字輪。四明伊等為外光焰(矣

  初中。第一重迦等乃至訶等者。言如前字為中央。從迦乃至訶。周匝右繞名為金剛輪。是即堅固菩提心也。故為內重也。是則同字門故名金剛輪也。

  二從次第下。明行果合為二輪中。二輪同是中分者。住心抄雲。以第二輪謂。此二輪同中分(云云)若用迦為輪即不須用欠字輪也者。言若用字輪者。輪不可用之。是行即證因即果故。行因之外別不論證果之意也。故云若用迦為輪即乃至缺是證是果也。

  三從次第下。明字輪中。次第等者。如文自可見。

  四從其伊下。明伊等為外光焰。自可見。此即是三轉法輪之義者。如此四重為三重。是即準例釋迦如來三轉法輪之義。行者亦如此布字輪故。成就普門眾德。住普現色身三昧致三轉法輪之義也。故云此即是三轉法輪乃至亦名因緣輪也。字乃至字等相互成因緣。輪轉無窮故云因緣輪也。

  六從師及下。明釋四種輪中。師及弟子等者。一者師。二者弟子。三者曼荼羅。四者真言之輪也。故云師及弟子乃至凡有四種輪也。

  七從又字下。明釋字輪梵語中。又二。一明舉梵語。二明釋漢語。

  初文。自可見。

  二從是不動下。明漢語中。不動者所謂是阿字菩提心也等者。指本初不生大菩提心之體也。雖不動而普現色身神力無窮。猶如車輪雖動轉無極當中更不動。今字輪亦如此。雖無生無相。而生等諸字輪轉無窮。是即不動即動動即不動。是故動寂平等。是名為不動也。故云不動者乃至是故名不動輪也。若行者等者。行者若能如此了知不動之字輪。安布字輪於自身故。三業皆同如來。是故身動作皆密印也。口所言皆真言也。心所念皆三摩地也。故云若行者能了乃至常照世間也。

  八從凡行下。明心上圓明布字輪中。凡行者持誦時當觀字輪者。如上字輪也。或為句輪者。於本尊心月輪中。布真言之字。旋轉相接令明了現前。流注相續無窮盡。故云或為句輪乃至如常流水而無有盡也。若行者持誦疲極已。但觀種子之字。從種子字中漸見本尊。如此持誦成就已成持明之體。堪能作諸事業也。故云如是持誦疲極已乃至方堪作諸事業也。如字不動義。是菩提心堅固不動義。等諸字亦以不可得故。皆菩提心堅固金剛之體。故云如是阿字是不動義乃至相應用之也。

  九從由秘下。明一切所說由如來加持力中。由秘密故等者。夫法佛自境界雖絕言句。由如來於法自在深秘密神力加持大悲方便故。能於不可說之中而轉法輪。於不可思之中而憶本誓。於不可作之中而現神力。故云由秘密故乃至故名神力持字輪品也。非但此品而已。自余諸品亦爾也。故云餘一切品皆如是釋之也。

  已上釋字輪品竟

  釋秘密曼荼羅品第十一(經第五疏第十四

  將開為四。一明當品大意。二明釋品題。三明來意。四明入文釋(矣

  初宣當品大意者。如來因金剛手之發問。開示秘密曼荼之行品。演說五種三昧之妙業。令具秘密第五之要誓。故疏雲。上來雖說曼荼羅法。尚未說色及種子秘要之藏故一心聽願佛演說也(云云)此則此品大意也。

  二釋品題者。秘密者十地等覺不能見聞。擇地造壇未生密惠。是故稱曰秘密。故經雲。未逮心灌頂。秘密惠不生。是故真言者。秘密道場中。具第五要誓。隨法應灌頂。當知異此者。非名三昧耶(云云)曼荼羅者凈義輪圓具足義。如上釋(云云)以如是等義故名為秘密曼荼羅品也。

  三宣來意者。上來諸品中雖說擇地造壇諸尊印明及字輪持誦方軌。未說以心傳等秘密曼荼之行品。依之秘密惠未生故。即事而真之終窮未顯。故疏自釋來意雲。上來已說字輪品竟。次欲成就此字輪故復入三昧(云云)又雲。前示字輪。今從法界輪中而現形聲也。是即此品來意也。

  四從爾時下。明入文判釋中。自開為七。一明如來觀察入三昧。二明如來發生偈。三明聖眾分位種子標幟。四明說十二真言王。五明薩埵發問。六明如來答問。七明佛自說秘密壇。

  初中。又二。一明釋三昧名義。二明法界增身義。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毗盧遮那乃至本願滿足故者。經之爾時薄伽梵乃至滿足本願故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上來下。明隨釋中。又七一明結前生後。二明出三昧名。三明釋法界。四明釋法界俱舍。五明釋奮迅義。六明釋平等莊嚴藏。七明所願滿足義。

  初中。上來已說字輪品竟者。結前句也。次欲成就此字輪故等者。生後句也。

  二從此中下。明出三昧名中。此中經所云等者。已上牒經之分者。是即舉如來所入三昧之名字也。故云此中乃至出三昧名也。

  三從一切下。明釋法界中。即是無相法界等者。經言一切法界。即指自性清凈法界也。故云一切法界者即是無相法界也(更問)

  四從法界藏下。明釋法界俱舍中。法界藏者即是如來所出之處等者。無相法身處在其中。故云謂一切如來處在其中也。

  五從奮迅下。明釋奮迅義中。是流出義者。從無相法界深窟流出無盡三密也。流溢義者。以無盡三密遍滿法界海也。

  六從示現下。明釋平等莊嚴藏中。此是胎藏之藏等者。先俱舍者是鞘義也。今藏者胎藏之藏也。所謂含藏無盡萬德。以之莊嚴平等法身。以度眾生故云平等莊嚴藏也。依之先藏雲俱舍。此藏雲揭訶。梵音是別也。即是流出無盡萬德大寶之藏也。故云示現如來平等莊嚴藏此是乃至猶如字輪旋轉不可窮盡名無盡嚴也。如來何故處此三昧等者。言如來今入此平等莊嚴三昧者非只事。為開示甚深不可思議秘密之事也。故云如來何故乃至開示如來甚深秘要之事也。

  七從故次下。明所願滿足義中。佛本行菩薩道等者。言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立大誓願。令一切眾生同此無盡法界藏。今已自利利他大願皆悉滿足。故云佛本行菩薩道時乃至故云滿本願也。

  二從複次下。明法界增身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又三。一明釋入定意。二明釋定中希有事。三明交牒。

  初中。複次者。次上釋入定名義畢。次名義而釋入定意。故云複次也。作法未得成就者。如上字輪雖秘旨。而作法未滿足成就故。今決擇最無上作法。令行者速成無上道故復入此定也。故云複次作法乃至故入此定也(云云)

  二從次下。明釋定中希有事中。次在定等者。言先取次經文之在三昧中之意而釋。故云爾也。謂佛等者。言佛於此三昧中。以何等不思議事業普度眾生而發問也。故云謂佛住於三昧乃至普利群生也。於此定中等者。答其義也。

  三從謂下。明交牒中。謂無餘眾生等者。引未會之經而牒也。所謂無餘眾生界乃至法界增身出者等者。經之時佛在三昧中乃至法界增身出現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此聲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聲有差別。二明隨順異熟報遍施利益。三明說種種義。四明正法界增身義。

  初中。此聲者。釋聲門之聲也。其義自可見。

  二從眾生下。明隨順異熟報遍施利益中。業生成就者。隨異熟業得成異熟之果報故云業生成就也。猶如世人等者。譬意言如人受食。未啖食不名受食。若能啖吃食飲已。乃至名為受食。故云猶如世人乃至乃名受彼食供也。今異熟等者合譬也。作各各別別業因。而受各各別異熟果。故云異熟受報乃至意樂信解各復果也。佛以一平等妙音者。隨順如此等無盡法界一切眾生異熟各各身各各口各各意。而垂三密方便皆悉令離苦得樂。故云佛以一平等乃至是三昧中未曾有瑞相也。

  三從此中下。明說種種義中。如聲論等者。彼帝釋聲論中三音和合成一義。若其義未滿足者。更又加一字。以四字成一義。今以三音成一義。或除一字以二字成一義。或除二字以一字成其義。以是義故。但以阿字一字名為說。是即說種種義也。故云, 如聲論乃至故名為說也。非同說法之說者。非如彼有相生滅之說法。今自性法身阿字字具無邊義無有窮盡。故云爾也。是故彼說法之說與法身說之說。其梵音各別也。可勘之。更問即此意也。

  四從法界增下。正明法界增身義中。平等法界究竟寂滅等者。言無相法界之體非出入動止之分。雖然如來於法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故。從如來一一毛孔。現巧色摩尼之身。出巧色摩尼之聲示巧色摩尼之法。於盡空法界。三世度眾生。故云法界增身也。然如此三部無盡莊嚴身從緣而起不生不滅也。雖無相無念。以如來不思議加持力故。或說粗言眾言。或示淺法深法。或現忿怒慈順色身。應病投藥隨機示法。譬如大海潮不過時限。猶如金翅鳥不漏定業龍。故云平等法界究竟寂滅乃至所度有情無有錯謬也。前示字輪等者。前品中示不思議字輪。顯毗盧遮那法曼荼羅無盡莊嚴之義。今此品中示如來法界身輪之相。顯大日如來無盡法界大曼荼羅之體也。故云前示字輪乃至而現形聲也。

  二從出已下。明如來發生偈中。又二。一明長行。二明偈頌。

  初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中。出虛空等乃至如來生偈說者等者。經之出已等同虛空乃至如來發生偈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虛空下。明隨釋中。又五。一明如來不思議語表。二明諸佛從妙偈中生。三明了知字輪義成菩提。四明離相之生。五明修習字輪究竟法身。

  初中。如虛空無有邊際等者。此聲遍法界無所不至。是即表示平等法界也。故云如虛空乃至等虛空滿法界也。

  二從三世下。明諸佛從妙偈中生中。三世諸佛皆從等者。言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皆從此偈中生。故名諸佛發生偈也故云三世諸佛皆從如是妙偈中乃至所謂能生諸佛之偈也。

  三從若有下。明了知字輪義成菩提中。若有眾生了知如是等者。若行者了知如上字輪身輪口輪之義故成等正覺。故云若有眾生乃至從是生也。

  四從然諸佛下。明離相之生中。然諸佛法身等者。如此常住不變之法身。雖離生滅去來之相。以如來於法自在神力故。開示內證真實之萬德。即有相能生無相之相。故云然諸佛法身離於生滅乃至因此有相方便能生無相之相也。

  五從猶彼下。明修習字輪究竟法身中。猶彼未覺了時等者。指地前未證之時雲未覺也。言行者以如實菩提心了知此字輪方便。漸漸通達字本初不生之門故。速能究極諸佛自性法身也。故云猶彼未覺了乃至自在法身也。

  二從偈雲下。明偈頌中。自五。一明能生句。二明所生句。三明離生滅斷常句。四明惠方便具足句。五明佛佛道同。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偈雲生隨類形法諸法相者。經之能生乃至法相二句。未會引之。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入阿字門者。正指能生之體。諸佛眾生器界平等無二之法身也。故云即是平等法身也。申此無相法身者。自性清凈法身(更問)普現色身者三種世間諸法也。開示如來智慧者。無相法界之自然自證之大智慧也。如大師御釋者。六大為能生。四種法身三種世間為所生。諸法者識大即心法也。法相者五大即色身也。複次諸法舉通名。法相者顯別相也(云云)

  二從偈雲諸佛下。明所生句中。又三。一明生智正覺世間。二明生眾生。三明分別三品生。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諸佛聲聞乃至如佛亦然者。經之諸佛與聲聞乃至及仁尊亦然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由下。明隨釋中。由此無生者指字。無相之身者指彼物(更問)言一切諸佛皆從此無生無相之位生。加之救世大士及二乘等賢聖亦皆從此而生。故云由此無生無相之身乃至皆由此阿字之理而生也。

  二從非直下。明生眾生及器世間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眾生器世間次第而成立(云云)

  二從非直下。明隨釋中。非直生一切等者。非但生智正覺世間一切佛菩薩二乘賢聖之境界而已。又能生六道四生一切有情。又能生山河大地非情草木等。故云非直一切聖賢之果乃至次第增長皆亦由此阿字義而生也。

  三從故此中下。明分別三品生中。又二。一明略表三品。二明釋三品生。

  初中。此中生者指能生之生也。

  二從上品下。明釋三品生中。又三。一明上品生。二明中品生。三明下品生。

  初中。上品生者謂生如來真凈法身者。指自受用身。是即本有五大與本有識大境智冥合身也。離修因感果之分超生滅去來之域。故云生如來真凈法身常住之果體也。

  二從次生下。明中品生中。諸佛者他受用身以下諸佛也。菩薩者顯密一切菩薩是也。二乘者聲緣二乘也。隨在何地等者。謂從菩薩最初發心位終至等覺。於其位位地地。皆損無明之生。生法性之明。又從二乘內外凡位終至無學位。於其一一次位。滅分分煩惱證位位果。故云隨在何地而除彼障也。是即皆由字本初不生義也。已上於智正覺世間中。分別上中兩品也。

  三從下品下。明下品生中。即有情者有情世間也。及器世間者亦可見。如此二種世間亦由無生無相之身而能成立。故云皆亦由此法門而得成立也。

  三從生住下。明離生滅斷常句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生住乃至所生常者。經之生住乃至如是生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然此下。明隨釋中。然此中所說等者。如上能生所生一切諸法非彼外道等生滅斷常之分域。如此諸法雖從因而生。其生因猶無相。故所生果亦無相無作也。故云諸法雖從因生而生因無相也。雖從緣生。而此緣本來亦無相無作也。故云雖從緣生而此緣無相也。雖從緣起滅。而法體本來不生而離生住之相。以離生住之相故常恆不變。非同外道生滅斷常之邪見妄執。故云雖從緣起乃至非同外道之見說生滅斷常也。

  四從偈雲具下。明惠方便具足句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具智乃至惠疑者。經之由具乃至無惠疑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了下。明隨釋中。了達阿字之輪等者。言以了達字本初不生之義故。於相無相而無執舍。於生無生而無分別。如此了達名為不疑之惠。離如此智方便言得不思議佛法者無有是處。故云達阿字之輪乃至當處處生疑不能進趣也。此中二法者。惠方便具足成就故自然得除蓋障三昧也。故云又行者乃至不生邪疑也。

  五從偈雲下。明佛佛道同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觀此道諸佛所說者。經之而觀此道故諸正遍知說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非但下。明隨釋中。非但我如是說者。言非如來獨如此說而已。十方三世諸佛善逝皆以一相一味無有差別也。故云非但乃至無異說也。

  三從爾時法界下。明聖尊分位種子標幟中。又二。初明長行。後明偈頌。

  初中。又為四。一明法界生身義。二明還入法界宮。三明正說分位種子標幟。四明金剛手樂聞。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法界乃至佛生展轉者。經之爾時法界生乃至展轉加持已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此中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正釋法界生身義。二明自身表化。三明自在正義。四明展轉加持。

  初中。此中法界生身等者。從自性清凈法界而生故云法界生身也。故云此中法界生身乃至故名法界生也。

  二從一切下。明自身表化中。表謂能令一切悉知見等者。言以一切法界表遍滿十方法界令一切見聞觸知之眾生悉令入法界之體。故云一切法界自身表乃至遍於十方世界不可限量也。

  三從此中下。明自在正義中。此中心自在者等者。言未會本雲心自在。是即才攝心之時。雖不用功力。於無盡法界起最自在之應用故。以義翻為自在。正應雲心才也。以是義故治定本雲才生心頃也。故云以義翻也乃至於心得自在也。

  四從諸毛孔中下。明展轉加持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猶如下。明隨釋中。猶如來才入三昧等者。如來才攝心入定時。剎那之頃於普門法界海。令遍滿希有不可思議之事業。故云猶如乃至加持神力也。如此普門法界所現。皆悉從如來毛孔而又流出如來本身。如此一一身雲相互相入相涉互為能所。展轉不可思議。化復作化無有窮盡。故云轉展乃至無有窮盡也。此等義當等者。如此轉展相入互相加持義委細可說之。故云此義當更詳言之也。轉展加持者等者。言轉展義一往釋如上。雖然猶未盡其義相故復重牒之也。謂以佛自在神力之所加持等者。言如上字輪品所說。從字一字流出諸字。一一字輪複流出無量字輪。如此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字輪成百千萬億旋陀羅尼。互相攝入互相加持。是即自性清凈法界字輪之所加持也。故云謂以佛自在乃至字輪之所加持也。從佛自身一一毛孔等者。言彼字輪是如來常住法曼荼羅互相攝入自在義也。今後如來自身之身輪流出十佛剎微塵數身雲。從一一身雲複流出十佛剎微塵敷身雲。如此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身雲充滿虛空法界海。微塵許無有間隙。於此一一身雲上中下分。復成就三重曼荼羅圓滿三部妙德。故云從佛自身隨其上中下分也。謂頭為內胎者。從頂至喉為內胎藏位。從喉至心上為第一院。從心至齊為第二院。從齊以下為第三院。故云謂頭為內胎乃至即能前圓壇四位也。是即指具緣品。所謂四重法界曼荼羅位也。隨彼左右前後上中下分等者。其中胎藏右方觀音院地藏院乃至毗沙門等。足即蓮華部也。左方金剛手院除蓋障院乃至焰摩天等。是即金剛部也。前者持明院虛空藏院蘇悉地院乃至水天等佛部所持也。後者遍知院文殊院釋迦院乃至帝釋天等。是又佛部所攝也。上中下者。如次是又佛蓮金三部也。如此於一一身雲左右前後上中下分。各顯現三部本尊之身各依本位而施作佛事。各別當機眾令入法界心殿。限盡未來際三世常恆。展轉不可思議不窮盡。故云隨彼左右乃至故云展轉也。

  妙印鈔卷第五十八 一交了

  元德三年(辛未)二月四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五十九

  沙門阿寂記

  釋秘密曼荼羅品第十一之餘(經第五疏第十四)

  二從時佛下。明還入法界宮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還入法界宮中(云云)

  後從時佛為下。明隨釋中。時佛為執金剛等現如上分位等者。言經只取意雲才生心頃諸毛孔中出無量佛展轉加持已。然疏釋成展轉加持之樣已。故且指經略說。且指疏文。故云現如上分位已也。時諸尊等既作種種佛事者。如上各於本位作佛事已。還依各本位。而入如來普門身上中下左右前後等也。如出時之本位。入時又無異。故云時諸尊等乃至復入法界宮也。

  三從時執金剛下。正明分位種子標幟中。又三。一明金剛手推知佛意。二明牒經。三隨釋。

  初中。時執金剛亦知佛意等者。言金剛手見如來不可思議未曾有事業。竊推量此事非無因緣而識知也。所謂以前所未說深奧秘密之法必將說之而覺知已以至誠心希有渴仰之思而住。故云時執金剛乃至希仰而住也。是即經所不見也。然依十萬頌意。疏家如此釋給也。

  二從故佛下。明牒經中。故佛即更告言乃至吾為說等者。經之於是大日乃至吾今演說之文。未會引之也。

  三從尊分位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三。一明分位義。二明種子義。三明標幟義。

  初中。尊位種子者。如上諸尊等者。如上一一諸尊皆是如來內證之萬德大曼荼羅身。各從一一本位而出。顯如來法界自身表趣畢。是故阿闍梨為人作壇時。先住瑜伽如上之佛身左右前後上中下分之身表。於已身觀想已。於彼心上圓明中。而觀彼四重法界上首諸尊種子一一安布方成作法也。故云如上諸尊乃至一一安置方成作法也。若不然者不堪作阿闍梨建立弟子。故云若不如是乃至阿闍梨名也。

  二如前下。明種種子中。如前所言者。指經第一所謂業壽種除復有牙種生起是也。故云如前所言乃至平等種子也。此平等法界性種子等者。所謂等諸字門也。是即自性法身如來法曼荼羅身也。言平等者。生佛因等等持故云平等也。如來智地之所生長等者。如是種子為如來大悲大智所生長。猶如世間種子依大地而生長。故云即是一切智地之所生長乃至皆歸於地也。但因緣合故等者。言如此雖緣生。離生滅斷常本來不生無有自性故也。故云但因緣合乃至無生無起也。若眾生既蒙安立如是種子等者。言若眾生了知此平等種子即同如來也。故云若眾生乃至即於如來之位也。此平等種子從清凈法界性而生。故云由此種子乃至即是如來自性身也。

  三從標下。明標幟義中。如世間種子等者。言譬如見世間一切小草大草小樹大樹等種子之時。即知此種子生何等小草。此種子生何等大樹。此草木有苦辛堅不堅等之用。彼草木有甘淡青黃等之味色。故云如世間乃至皆亦如是也。然今種子等者。此法界種子亦爾也。如見字知菩提心。見字知菩提行。見字知菩提心果。見字知般涅槃。見字知方便具足自在神通。故云然今乃至名為標幟也。又此曼荼羅一一分位等者。如字者等諸字亦皆如此可知之。如此等種子各與其本誓相應。生隨類平等法界如來萬德之身。是即諸尊法曼荼羅身也。故云又此曼荼羅乃至故名標記也。所謂隨其分位從佛身出者佛表示也。從菩薩出者菩薩表示也。從二乘出者二乘表示也。從天龍乃至人非人等出即彼一一表示也。是故見一一種子表示時。一一階降差別佛菩薩聖賢人天八部等標幟皆悉了知也。故云隨彼四重乃至表知種子字不同也。

  四從時佛下。明金剛手樂聞中。又三。一明結前生後。二明牒經。三明隨釋。 

  初結前句。自可見。

  二從金剛手下。正明牒經中。金剛手乃至欲聞者。經之持金剛乃至願樂欲聞之文。未會引之也。

  三從欲為下。明隨釋中。欲為普利等者。金剛手為一切大會及未來一切眾生。願請說上來未說種子秘要之藏等也。故云欲為普利乃至一切總願佛演說也。

  二從次佛下。明釋偈頌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時薄伽梵以偈頌曰。真言者圓壇乃至而圖眾形像(云云)

  二從次佛下。明隨釋中。又分為八。一明告敕意。二明約身分顯色及性。三明四輪形色。四明空輪種種色。五明圖位次第。六明形色中置種子。七明約形色顯五種悉地。八明三種建立次第。

  初中。次佛告意者。指長行時薄伽梵以偈頌曰之八言也。是則如來為令真言行者成就阿闍梨眾德。告敕而說此五字布字觀想也。所謂偈真言者等者指持明阿闍梨。故云次佛告意者凡阿闍梨乃至建立弟子時也。圓壇者指法界大空。先置於自體者指行者自體也。言師為弟子造壇之時。先住瑜伽。於自身上中下分作五字布字觀故同如來堪為阿闍梨。故云當先住於瑜伽而觀自身等也。

  二從齊下明約身分顯色及性中。從齊以下乃至而堅者。釋經之自足而至臍成大金剛輪二句也。所謂地輪也。色黃性堅也。次從齊等者。釋經之從此乃至水輪等二句也。謂從齊至心觀水輪也。色白。性濕也。次從心等者。釋經之水輪上火輪二句也。謂從心至咽觀火輪。色赤。性暖也。次從咽等者。釋經之火輪上風輪一句也。謂從咽至頂觀風輪。色黑。性動也。故云從齊以下當作金剛輪乃至風輪其色黑色也。

  三從複次下。明四輪形色。自可見。

  四從最上下。明空輪種種色中。最上虛空等者。依大師御釋者。釋經之圓壇二字是也。今於頂上縫上觀字成空輪。無定色形。故云作一點其種種色在於乃至縫上置也。若說色形者。形圓形也。色青也。性性也。

  五從此是下。明圖位次第中。此是輪形與身分相稱者。以方圓三角半月團形五輪。如上所說從齊乃至頂上。與其身分相應而可觀布也。且是一往義也。若再往論之者。於一一位各有五輪義。乃至一毛端之處亦五輪遍滿。是故下文於地大中論四輪義。乃至風輪中又論四輪義。又金剛夜刃五五二十五輪義。可思之。

  六從此五下。明形色中置種子中。即是前說五字者。遠指初品金剛手讚歎之文。近指悉地出現品滿足一切智智明也。更撿前卷中者。經指第一第三卷。疏指第一第十二卷也(云云)

  七從又此下。明約形色顯五種悉地中。又此瑜伽之座者。是即平等法界大菩提心也。三世十方諸佛於此金剛不壞大菩提心之座上。降四魔成等正覺故。此菩提心名曰金剛座。故云又此瑜伽之座乃至即是金剛之座也。此虛空輪等者。夫虛空無形可論。是故只用心念思惟作之。但強作之者團形青色。不改為性也。故云此虛空乃至不以形相故也。

  八從壞時地輪下。明三種建立次第中。又三。一明行者自加持次第。二明曼荼羅安立次第。三明加持弟子次第。

  初中。壞時地輪先壞者。言字地輪生字。字變成猛火焚滅身體已。但有明朗大空。從此大空中生字。字生五字成五輪。如下品所說。故云壞時地輪先壞乃至但有空住。以從空輪而生於風火水地。又從地輪漸上乃至於空故上下有空也。如是作五輪當知上下皆有虛空輪也。即是師自加持次第也(更問)也。此中更問者此意也。

  二從師既下。明曼荼羅安立次第中。師既自觀其身等者。如上焚滅自身已。還成五輪法界身。於心月輪中觀種子已。然後又觀壇地如自身。所謂從方壇中出字。字變成猛火。焚滅壇中一切垢塵已。唯有明朗大空而已。從此大圓明大虛空中又生字。從此字生五字成五輪法界塔婆。塔婆變成大日如來。從上中下分一一毛孔。放無量無邊色光。成四重法界曼荼羅。故云次觀壇地即翻例置之乃至即是曼荼羅安立次第也。世界壞時亦先從風輪等者。壞劫時。風輪吹髮火輪焚滅大地已成空劫。從此空穴中生風水地輪。故云世界壞時乃至火竟次風也。此中更問者。行者以字智火焚滅器世界已。但有大虛空。從此空中生風火水地輪。乃至成九山八海等。於其上觀五峰八柱寶樓閣。於中建立曼荼羅。如此等一一建立次第。皆是凈菩提心所起功德法門也。更問者即此意也。委細如第一抄記之。

  三從作曼荼羅下。明弟子加持次第中。師應自觀其身者。指阿闍梨自加持也。及地者指曼荼羅安立次第也。已上結前之句也。又觀所度弟子等者。謂以字智火焚滅弟子身中無始生死已來所造業煩惱垢塵。更令無餘氣。悉成大空已。從此大空中而生風火水地輪。乃至成凈菩提心之須彌山已。於其上生五字。成方圓三角半月團形五輪法界身。於其心月輪中觀種子字。反成大日如來。從通身上中下分。放無量色光照十方世界。於上中下分光所至之處。出現四重法界諸尊。故云又觀所度弟子亦當如是而安立之准於師法也。所謂曼荼羅及師並弟子三種建立加持方便無二無別。若如此不住三平等秘密加持者不名如法建立。故云若不如是不名如法也。今行人修道等者·如上師及壇地並弟子。如此建立已。故云今行人修道亦與相類也。最初發信者。依知識經卷。於此三密相應法教發凈信心。不動不退如金剛。是地輪也。往如實大菩提心修大悲萬行如水火風。得大般涅槃之體故云大空。故云最初發信乃至大空也。更問即此意也。其阿闍梨既如是等者。如是成三平等加持已。轉五輪成法界塔婆。於其中建立四重法界曼荼羅。所謂八葉院第一院第二院第三院左右前後一一次第。於其位置其種子。轉種子成三昧耶形。轉三昧耶形成尊形。於其一一尊心上置於圓明。圓明中置各種子字。從一一種子字放隨方光。各照十方法界。互相攝入融通無礙。故云即當安置諸尊乃至即是法界胎藏曼荼羅分為也。為謂位也。如此持誦故。一切如來皆悉集會同共加持故。令應度弟子畢竟不退無上大菩提心。若如此不作者虛費功行更無所益。自損損他為魔伴侶。故云不然虛費功力而無益也(云云)

  四從時金剛手下。明說十二真言王中。又分為四。一明薩埵升三平等地。二明為未來說真言王。三明諸佛摩頂讚歎。四明諸佛加薩埵令同勝行。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金剛手乃至平等觀者。經之爾時乃至平等觀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猶此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薩埵同如來。二明行者同薩埵。

  初中。猶如此菩薩等者。約大智門故云金剛手。今為未來發起大悲故約大悲門而雲菩薩也。能知如來等者。如來三密十地等覺不能窺。唯秘密主能與如來同等了知。故云能知乃至名秘密主也。如來意密之法等者。言如來三密唯佛與佛之所知。然此菩薩能知。是故位同大覺。為度眾生故示菩薩形而起發。故云如來意密乃至而起發。余文可見。然隨四重方位等者。言隨上中下分前後左右有三部。息災增益降伏等義門。一一與彼相應而觀想。故云然隨四重乃至即入如來秘密之藏也。

  二從此中下。明行者同薩埵中。此中身語意密等者。言上從大日尊。下至荼吉尼等。其部類差別無量無邊不可勝計。而一一諸尊各具十佛剎微塵數部類眷屬。如此一一三密遍滿法界海無所不至。以是義故法界塵數如來住不可思議劫中。以不可思議四辨八音雖演說之。猶不可說盡其一尊三密邊際。何況於一一諸尊三密耶。然今略經但提綱維網目自舉。故云此中身口意密乃至謂皆表如來身口意秘密之德也。若能行者如實了知如此等之法界塵數如來三密之時。亦與秘密主同等無有異。故云若能如實乃至同於秘密主也。

  二從今秘下。明為未來說真言王中。又二。初明表說十二真言王。二正明說真言王。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經可雲。念彼未來乃至真言王曰(云云)

  二從今下。明隨釋中。今秘密乃至平等觀者結前句也。念未來眾生等者。所言念有二義。一億念一切眾生平等法界之心。二愍念一切眾生利益安樂之事。故云為念未來乃至而說大真言王也。

  二從南謨下。正明說真言王中。又分為四。一明釋四輪真言別義。二明釋四輪總義。三明三道真言。四明總結。

  初中。又四。一明歸命句。二明嘆如來秘密德。三明說等四真言。四明地風火水輪真言。

  初二。自可見。

  三從暗下。明說等四輪真言中·此四字即是四輪者。謂四字如次地水火風四輪也。故云此四字乃至第四字風也。此字本體是金剛界體者。無點字是金剛常住大菩提心之體故云爾也。兼有乃至火輪者。傍角一點也。是即行。故修行是南方故云火輪也。上有等者。上空點也。所謂以字智火焚滅字微垢令成大空。故云以為莊嚴也。以字燒字可思之。次欠水輪者是空義亦有長聲者。字體之空也。傍角一點大空行也。故云佉是乃至長聲是行也。有點為空者。是字水大點也。故空又成空。所謂大空也。故云有點為空即大空也。複次虛空無色等者。言虛空無色無形而含一切色像。今此有行者。即具色形義也。有點者。即成辨一切事義也。是故以此為水用也。更問者即此意也。次暗字為火者梵音是火者。句義即火也。即以字為種子。然此字為字智火所燒故。圓滿大空故。載第三字大空即成字也。故云次暗字為火乃至是火也。是涅槃性等者。言遠離生與不生而其性不改。故云惡是涅槃性。眾色皆歸一致成黑色。是即願智圓滿大涅槃義也。然風以黑色為其色。故云黑即風也。已上約佛部說四輪義也。

  問。何故不說空輪耶。答。字字體是空也。複次空無定色形。是故遍四輪。謂等空點是即空輪也。故云此空即是成辨一切事也。

  四從下。明釋地風火水輪真言義中。又二。一明舉短聲。二明釋其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地如下。明釋其義中。地如上阿字有四字者。等地輪故指之為地也。然此等例上字四字。故云地如上阿字有四字也。謂長聲上有點及傍二點者。指字也。然傍二點不見。但下畫有習二點故云爾也。短聲亦有上點及傍點者。指字也。二字為四字者。開長聲字為二。謂也。開短聲字為二字。謂也。故云二字為四也。例此字四輪。於等皆可有四輪也。故云今此娑等乃至皆有四字也。但舉其短聲者。經舉其短聲二字不說長聲二字故云爾也。合為長聲二字在於短聲之前者。合猶可也應也。為猶作也。言可作長聲二字置短聲二字之上。所謂是也。如者。字等亦如此。所謂。是也。故云但舉其短聲合為長聲乃至含鶴(此是也余效之)也。

  二從又總下。明釋四輪真言總義中。阿字是佛部者。指等四字。婆字是蓮華部者指等四字。□字是金剛部者指等四字也。風火遍三部用者。風者指等四輪。是即羯磨部也。火者指等四輪。是即寶部也。是即羯磨部寶部通入三部。故云風火遍三部用也(更問)也。如蓮華部中等者。言且如四輪者是即蓮華部四輪也。然若於此蓮華部中論三部攝用者。若息災者觀字而成黃色方壇。若增益者觀字成白色圓壇。若降伏者觀字成赤色三角壇。故云若息災乃至隨類用之也。如金剛部□等者。例蓮華部可知之。故云如金剛部乃至各隨類用也。當知此阿娑訶等者。言今此等五字。例同悉地出現品所說之各合五字義持三部用。故云當知此阿字乃至自有四輪也。若讀余真言者。言若於余真言。如此等等字有之者。隨其部類及依四輪差別。能知其義趣。自在可用之。是即尤宗眼輪轄。故云若讀余真言乃至最為宗轄也。此一段未明了等者。於如此一一字門各具四輪。又於一一輪各具三部五部攝用。然一一次第不暇記之。故云此一段未明了也。更問者即此意也。

  三從更有下。明三道真言中。更有三道者。五輪真言外說之故云更有也。三道者身口意三密也。此三密能通入三平等地。故云道也(此身真言也)者。字是理智具足體也。者如上舉短聲二字。是又開長聲二字可為四種。所謂是也。是則身密當體地水火風故也。其四輪如上可知之。複次識大種子也。加五大成六大。是即六大無礙義。可思之(此語真言也)者。此亦可有四字。所謂是也。是以風輪種子為語真言。語是風為緣生故也。第三除空點。下半體是語中之火輪故也。自余如上可思之(此意真言也)者。此又可有四字。所謂是也。是以前火輪真言為意密真言。其義可思之。此三道真言即攝如來等者。言此三密真言中又含無量義。所謂於身真言中有四輪義。有六大無礙義。有三部五部攝用。有三密四曼等義門。如身者口密意密真言又如此。一字一真言具無量無邊義利無有窮渴。如上字輪不可窮盡。是即如來身口意平等無量故。身如口如意。口如身如意。意如身如口。三三平等遍滿十方法界海。故云即攝如來身口意平等法門乃至行者得意時自省方便也。

  四從又復下。明總結中。又復此真言由最勝故號之等者。總指如上之五大三密真言也。然此中相合但名為十二等者。上五輪真言各開四字故成二十字。三道真言各開四字故成十二。並三十二也。身真言初有字。加之成三十三字。雖然但取各短聲二字故為十二真言王。所謂是也。王是自在義最勝義。所謂於一輪具無量義別。橫豎無礙自在故云自在義。除如來所說。其外解三密金剛菩薩所說中。此真言最勝最尊故云最勝也。此中四種輪等者。言阿闍梨了知此真言實義。而以其四輪真言加自身故。同諸佛身。於法界得最自在。以此身口意真言加自三密故。同如來平等三密。得巧色摩尼身口意。於盡空法界堪施無盡利益。如此種種無量不可思議業用。唯能得意而可通達。非以筆端可能記顯。故云此事未明了更問之也。又雲前是布字法者指五字明。今此中用別者。此中十二真言王也。言上品所說五字門。布曼荼羅及師並弟子三種上中下分。成平等法界五輪塔婆。今此中四輪成三部五部之攝用。圓滿普門法界事業。故云前是布字法今此中用別也。計合是隨五種事相應字等者。今隨此十二真言王五種悉地相應字。可攝彼五字門中之用也。故云計合是隨乃至即攝彼中之用也。更問者即此意也。

  三從時金剛手下。明諸佛摩頂讚歎中。自為四。一明不動本座而摩頂。二明如來依此真言降魔。三明佛才念此咒故超入三等。四明知此法同如來。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金剛手乃至說此真言王者。經之持金剛秘密主乃至說之真言王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今此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贊同諸佛說此言。二明以諸佛加持力同佛證得。三明釋越義。

  初中。今此中摩頂等者。言十方一切如來非動其本座而來摩頂讚歎。一切如來三密遍法界。秘密主三密遍法界。以是義故。如於當座如來前金剛手說此真言王。於十方世界一切如來前。金剛手亦說此真言。同時同說無有殊異。是故如今如來摩金剛手頂而讚歎。十方一切如來法界塵數諸佛。同時同共摩十方世界法界塵數金剛手頂而讚歎。同等無有異。故云今此中摩頂非足乃至而摩其頂也。時十方佛金剛手說等者。言今此金剛手所說十二真言王與十方三世諸佛之所說同等無異。故云時十方乃至同於古佛之道也。三世十方諸佛皆觀此真言王成等正覺。是故大歡喜摩頂讚歎。故云我等一切如來乃至亦證此法門同於如來也。

  二從然金剛下。明以諸佛加力同佛證得中。然金剛藏等者。言今此菩薩雖未至究竟大牟尼。以諸佛加持力故。於普門海會中同如來所證說此真言。若不蒙神力者不可然。故云然金剛手乃至與如來等也。

  三從越下。明釋越義中。越者超入之義者。治定經雲超升。然未會經雲越升故。向未會本作釋故云越者等也。如毗盧遮那等者。言如如來越升三平等地降伏摩醯首羅得法界大自在。汝今亦超升三平等地如世尊故。一切如來同共讚歎其功德也。故云毗盧遮那乃至嘆其真實德也。言汝已得如是等者。轉釋上義也。真言王能裂一切等者。言此真言王能裂一切眾生無明黑暗之疑網。令得法界平等照明。故云真言王乃至為作照明也。

  二從何故下。明如來依此真言降魔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何以故乃至三處流出天魔降者。經之何以故乃至破壞天魔軍眾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大下。明隨釋中。謂大日如來坐道場時者。指色究竟天成道。所謂法界道場也。平等觀於法界者。以三平等故波旬即法界平等之體豈可成障礙耶。為如來平等大空字所加持故。魔醯首羅小我即除。成就無相法界之大我。故云謂大日如來乃至除其罪垢也。然四種魔中等者。言四魔中煩惱魔五陰魔死魔。此三種無色無形。故云然四種魔中三種無色也。是佛於阿迦吒天等者。於此有淺深二意。淺略常色究竟天。若深秘釋者色究竟天者是色無色中間也。是即色者五大也。無色者識大也。所謂無礙平等一如位為色究竟天。是故煩惱五陰生死等皆悉六大平等體故本來不生之大空。以本不生大空故三魔無得便。皆悉歸平等法界體。故云是佛於阿迦尼吒天時降伏之也。複次阿者本不生體。是行也。所謂不生之行也。是大空也。傍點三昧也。所謂大空三昧也。吒是慢義也。是則大自在天矯慢我慢也。然入阿字門故慢即無慢也。以無慢故同大空。以同大空故離煩惱業障歸如來三平等之體。故云是佛於阿乃至降伏之也。唯天魔有相者。三魔心法也。天魔色也。心法既歸法界故。色法隨又不生也。以不生故有相即無相也。然波旬類執著有相。即不知此相即無相故。於法界不得最自在。今悟此相即無相故。小自在即法界大自在也。故云唯天魔有相乃至而現伏天魔也。三處者謂如上等者。言從如來上中下身分。流出三部聖眾。令遍滿法界。身印口真言意本尊皆悉出現而示現法界曼荼羅。以此加持四魔。皆悉無非此四重法界曼荼羅之體。故云三處者乃至普伏四魔無有遺余也。今阿闍梨等者。言此真言有如如此等不思議自在力故。阿闍梨為弟子作曼荼羅之時。以此真言加持自身。同大日如來普門法界自在力。可降伏四魔也。故云今阿闍梨乃至亦同彼佛能伏四魔也。

  三從次世尊下。明佛才念此咒故超入三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世尊乃至得自在者。經之次得世尊乃至真言之王之文。未會引之。

  二從謂佛下。明隨釋中。又五。一明正超入三平等地。二明隨類現身口意業。三明功德智惠圓滿。四明於法自在義。五明自在力由十二真言王力。

  初中。諸佛坐於金剛道場等者。言如上色究竟天成道時。才持念此十二真言王故。得至三平等地。身口意遍滿法界無有邊際。以此遍法界自在力故頓降四魔。故云謂佛坐於金剛乃至而伏四魔也。有一釋雲者。未詳誰人釋。即是從佛出者指法佛自體也。如來得超入三平等地等者。指自受用身如來。所謂降魔成道佛也。如上於身上中下分。示現三部聖眾。周遍法界等同虛空普度眾生。皆令超入三平等地。身如口意。口意如身。無盡無餘互相涉入。故云三道真言身口意自在平等乃至由三業無盡故也。

  二從若以下。明隨類現身口意業中。若應以身等者。言若以身應得度者。示現巧色摩尼之身。示同彼類形。若以語應得度者。出現巧色摩尼之語。示同彼言語。若以意應得度者。示巧色摩尼之心。感應同交不可思議。故云若應以身乃至不可窮盡也。

  三得非直下。明功德智惠滿足中。非直身口意等者。非但得三密平等實際。無盡德皆悉滿足如虛空。如福德者智惠亦圓滿如凈滿月遍滿虛空。故云非直身口意乃至猶如虛空也。

  四從若得下。明於法自在義中。若得如是無礙妙智等者。言既得如上三密平等並六大無礙相應圓滿之體故。於三種世間一切諸法得最自在。故云若得如是乃至不得自在中而得自在也。一切眾生等者。未如實知解如上三平等六大無礙之體故。為不知之見網所塞。為業障之焚籠所系。不能得自在力。然今如來見網既裂焚籠當破。游六大一實之大虛。得三密平等之自在力。故云一切眾生乃至演說曲成眾機也。

  五從如來所以下。明自在力由十二真言王力中。如來所以得如來等者。言如此自在神通力皆是由觀此十二真言王之力。故云如來所以乃至即是法界之體性也。

  四從汝善下。明知此法同如來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汝善男子乃至如是知者。經之佛子汝今乃至同於正遍知者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知是下。明隨釋中。知是覺之別名者。所言知者覺了之別名也。所謂如來甚深無相身口意平等微密之奧藏故。同一切如來普門度眾生也。故云知是覺之別名乃至即是同於如來也。如是嘆印竟者。如上金剛手以知如來甚深三平等地故。說此十二真言王。普門度一切眾生。以此義故摩頂讚歎印持決定。故云如是嘆印竟也。

  四從今復下。明諸佛加薩埵令問勝行中。又二。一明先說深義未周更問。二明諸佛皆由真言成一切智。

  初中。又四。一明唯佛境界無能問者。二明諸佛是故加薩埵令問。三明釋一切智等二句。四明釋最勝等二句。

  初中。又二。一明挍牒。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汝問一切智乃至諸佛咸證知(云云)

  二從今復下。明隨釋中。今復更請如來等者。如來所證深密之境無能問者。何以故。唯佛與佛境智非十地三賢所知。故云今復更請如來乃至能發問者也。

  二從今十方下。明諸佛是故加薩埵令問中。今十方佛等者。言金剛手能知三密奧源說十二真言王。普門利眾生故。十方三世諸佛加金剛手。為利益一切眾生。令奉問甚深微密之奧藏。故云今十方佛同以神力乃至更問其樞要也。

  三從一切下。明釋一切智等三句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作釋。

  初中。一切智成者。經之汝問一切智大日正覺尊二句。別牒也。

  二從即是下。明作釋中。即是大日如來等者。其義如初品所說(云云)

  問曰。初品既委細說之。何故復至此處別作釋耶。答。初品釋當品以前所說之教主。今是釋當品以下深秘之教主。為令知如此等淺深復重作此釋也。主者等者。尊之梵語有主義故。釋經之大日正覺尊之尊時。指尊雲主也。今尊與主兩義中。於法自在故主義強。故從強而雲主也。

  四從殊勝下。明釋最勝等二句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殊勝乃至廣者。經之最勝乃至法教等二句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由下。明隨釋中。於一字法門等者。言於一字中通達無盡無餘之法門。如上字輪中說。故云由於一字乃至故名為勝也。教則者即法則等者。言治定經法教者。未會本雲教則故云爾也。教與法一法二義也。所謂依教而得法。得法而設教。是故非教者不得法。非法者不設教。故云教則者乃至軌則之義也(更問)

  二從以是下。明諸佛皆由真言成一切智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以是我乃至世尊證知者。經之我往昔由是乃至諸佛咸證知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言我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一明唯佛所證知。二明蒙諸佛聽許更問。

  初中。言我等往昔等者。一切諸佛行菩薩道時。依如上五字字輪及等諸字字輪並此真言王等真言之行。成自證自然智慧。還為一切眾生演此真言勝行。令得至大涅槃。故云言我等往昔乃至令得至大涅槃也。我今此語緣起甚深者。往昔行菩薩道時之淺略如常。若依深秘義者是則本有五大即大悲也。從此大悲之體發智。為一切眾生說真言行。令至大涅槃。是故經雲我往昔由是發覺妙菩提開示一切法令至於滅度也。所言滅度者。非彼小乘及權乘滅度。指字大寂涅槃也。此處不生不滅無去來故。心量境界非能所及。是即無相無分別智所照境界也。故論雲般若無知自性鈍故。是即四佛猶心量分域故不及。何況十地所測哉。唯佛與佛獨能證知。故云我今語緣起甚深乃至同至此法可以為證終不虛也。

  二從汝今下。明蒙諸佛聽許更問中。汝今已得等者。金剛手既得諸佛所行之道。能說十二真言王。普門度眾生故。諸佛同共聽許。令金剛手奉問甚深秘密於如來。故云汝今已得乃至宜更問如來也(云云)

  五從爾時下。明薩埵發問中。自分為四。一明薩埵蒙加歡喜問。二明為發問先讚歎佛。三明念曼荼羅所闕奉問佛。四明正舉所問體。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爾時具德乃至而說偈言(云云)二從時執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具德者。二明正蒙佛加歡喜發問。

  初中。時執金剛具德者等者別牒也。猶手所持等者。右手持五股金剛杵。是即五智三十七尊功德表示也。如此表德金剛手能覺了。故云具德者也。如密印品記之。

  二從時彼下。明正蒙佛加歡喜發問中。即得深知如來之語等者。深知如來三平等故云爾也。先所不逮而未能問者。先住心品並具緣品等中雖有眾多發問。未蒙諸佛之加故。不能得問如來所行道。故所問之深致未逮故。今蒙諸佛之加已得問諸佛所行之道故。以前未逮而所未問之甚深不思議事。一一能自在問之無有疑滯。故云即得深知乃至無有疑難也。今欲等者為欲奉問如此等不可思議未曾有旨趣於如來故。先嘆佛德也。

  妙印鈔卷第五十九 一交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二月六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六十

  沙門阿寂紀

  釋秘密曼荼羅品第十一之餘(經第五初疏第十四之餘)

  二從是法下。明為發問先讚歎佛中。又分為六。一明嘆無盡無自性德。二明嘆不思議解脫德。三明嘆諸佛同位德。四明嘆隨順悲願轉德。五明嘆開悟無生智德。六明複次義。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是法無盡亦無自性者。經之是法等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盡謂下。明隨釋中。盡謂有始有終等者。有生滅去來始終之法名為盡。無如此等始終生滅等之法名無盡。以無盡而無盡期故無相也。以無相而無盡期故無自性也。以無相無自性故即無住處也。故云盡謂有始乃至亦無住處也。阿賴耶房義者。住處名為阿賴耶。此阿賴耶是房義也。所謂房義者盛受義也。然無相平等法界之中不可有如此等房屋含藏之相。故云無住處也。

  二從若一下。明嘆不思議解脫德中。若一切法等者。言如上一切諸法無盡無相無自性無住處故。本來作寂常住不變寂滅無相之相故即大空也。以大空故業縛即解脫之法也。是名為不思議解脫也。故云若一切法乃至即同不思議解脫也。

  三從諸佛下。明嘆諸佛同位德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諸佛同位者。經之同於正遍知之文。未會別牒也(云云)

  二從如此下。明隨釋中。如此甚深寂滅之法者。如上之無相無自性甚深微細之法。唯佛與佛境界。非等覺十地之所知。故引佛而為與等。故云如此甚深乃至故言同於正覺也。

  四從然一切下。明嘆隨順悲願轉德中。然一切法若但寂者。言但如上無生無作之法而無有諸乘差降階位等者。墮斷滅之中。不能利益一切。然如來以大悲行願。三世常恆以不壞化身。普門利益眾生無時暫息。故云然一切法乃至證於實際不能利益一切也。故次復言方便佛等乃至能滿一切所願者。經之諸救世方便隨於悲願轉之二句。未會引也。此方便者等者。指本有大悲。所謂無相法身即五大也。由此本有大悲願故。於無相無分別之中。而度脫一切眾生也。更問即此意也。故云此方便者即是大悲願也乃至當知是即大方便力也。

  五從此法無人下。明嘆開悟無生智德中。此法無人能教授等者。言如上無生無相之法不由他悟。只自然自證之法。故心自證心心自覺心。故云此法無人乃至現寂覺如是法之實相也。皆是偈語等者。言上來諸句皆未會經文。故未結偈頌。故云此皆是偈語後當飾之耳也。然治定經之是法無有盡乃至諸法如是相等二偈者。此未會文後結頌作二偈文也。

  六從複次下。明複次義中。又四。一明墮斷滅不能利生。二明以二事故不墮斷滅。三明自證不由他悟。四明譬喻。

  初中。複次若言法界無盡等者。如上言無盡無始無終者。既是定量之法。所謂一切法定是無盡者即常見也。一切法定是盡者即斷見也。故不可言一切法定是盡無盡。一切法定是無始者即斷見也。一切法定是無終者即常見也。故不可言一切法定無始無終。何以故於生死涅槃之法作分限故。若有分限之法者皆是斷常二見所攝。非自覺自然之惠。故云若言法界無盡無終始乃至作分限故也。

  二從然是下。明以二事故不墮斷滅中。然是塵勞之儔是如來種等者。言今此生死流轉眾生。皆是含如來之性。具成佛之生。若言一切法無生無性而無住處者。云何能現隨類身作諸佛事耶。是故諸大菩薩以大悲方便二事具足故不能墮斷常之中。以有此二事故自開發大菩提心已。還能開發眾生自覺之大菩提心。故云然是塵勞之儔乃至謂菩提心自然開發也。

  三從若此下。明自證不由他悟中。若此言說表示等者。言夫自覺自證之處不由他悟。只自如實知見自心。故云此言說表示乃至非由他悟也。經意雲法相如是者。如此自然自證之法。不可以言說。不可以心量。唯是諸法如是如是之相。故云法相如是也。行者得如此如是如是之實相。然後以大悲方便為眾生說之。故云既得如是實相之法乃至不從他傳得也。

  四從如盲人下。明譬喻中。又三。一明舉盲人譬。二明無足譬。三明未度譬。

  初中。如盲人問乳色等者。言有盲人問有目之人曰。乳色云何。有目人答曰。如貝如粖如雪如鶴(云云)時有四人盲人。各妄計異也。謂觸貝者生滑想。觸粖者生耎想。觸雪者生冷想。觸鶴者生動想。雖生如是等種種異計。終不能得乳實色。徒彌增妄計。故云如盲人問乳色乃至無明眼目故也。第一義諦者。指自證三菩提之體也。

  二從若人下。明無足喻中。若人自不開發等者。言若如實由真言行不自覺知。而為弟子說此者無有是處。猶如無足引人不能至高山。故云若人不開發乃至況能為一切而登彼頂耶也。

  三從又如下。明未度譬中。又如有人自未能渡等者。喻意自可見。

  問。今用三喻有何意耶答。為顯三句法體用三喻。所謂第一無目喻顯菩提心為因句。第二無足喻顯大悲為根句。第三未渡喻顯方便為究竟句。複次第一顯佛部。第二顯蓮華部。第三顯金剛部。複次第一顯第一重曼荼羅。第二顯第二重曼荼羅。第三顯第三重曼荼羅。有如此眾多義門故用三喻也。

  三從時金剛主下。明念曼荼羅所闕奉問佛中。自分為三。一明結前生後句。二明正奉問曼荼羅所闕。三明重嘆如來功德。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金剛主乃至而以問佛者。經之時執金剛乃至優陀那偈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烏下。明隨釋中。烏陀那是總攝義者。今此金剛手所問偈。總有十七偈二句。於此偈中無盡法界曼荼羅甚深無相之法。及無量塵數諸尊聖眾之法義。皆悉無不盡發問。故云烏陀那是總攝義乃至故言攝也。複次烏陀那是無問義。如此深義無能問者。金剛手獨能問之。故云烏陀那也。

  二從嘆說下。明正奉問曼荼羅所闕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嘆說偈已念彼未來世眾生乃至有所闕者。經之請問毗盧遮那乃至諸眾生故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闕故下。明隨釋中。闕故不得等者。言上來所說擇地造壇曼荼羅。及真言印契字輪持誦等。以金剛手等同如來之智力尋念之。猶以所闕深秘等是多。若未來眾生不了知此所闕之深秘者。不能疾成就無上大菩提故。以大慈大悲之心。一一次第奉問秘密甚深方便於如來。故云闕故不得乃至秘要方便也。

  三從斷一切下。明重嘆如來功德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已斷一切疑乃至請問於導師(云云)

  二從斷一切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嘆斷一切疑德。二明嘆離熱德。三明導師義。

  初中。斷一切疑者等者。別牒也。若不能普斷等者。言如來能除斷一切疑網故。則能亦除斷一切眾生種種疑惑。故云若不能普斷眾生乃至我今請問願為斷疑也。

  二從離下。明嘆離熱德中。永斷三毒根者。所謂元品無明也。由此無明故生三毒之熱惱。從此三毒生八萬四千煩惱熱惱。是故斷除為三毒根本之元品無明故。枝未煩惱熱惱隨不生也。故云永斷三毒根也。

  三從今為下。明導師義中。今為一切眾生等者。言一切眾生由不如實妄見。失自覺大菩提之直道。是故如來大悲能塞彼邪見之曲路。開此正見之直道。令眾生引入無上大菩提。故云今為一切乃至故名大導師也。

  已上疏第十四竟

  四從複次下。明正舉所問體中。自分為三十八。所謂初明問曼荼羅先作何事。乃至第三十八明總結。恐繁不列名。有料文。但此三十八問中。或兼二三問。或兼六問(云云)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又二。一明結前生後。二明正牒經。

  初文。自可見。

  二明正牒經中。曼荼何者先作者。經之曼荼羅乃至說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曼下。明隨釋中。謂曼荼羅有多種事者。言奉問今於曼荼羅有多羅事業作法等。然何事先可作耶也。

  二從阿下。明問阿闍梨有幾種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其義自可見。

  三從第下。明問弟子有幾種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弟子等者。經之弟子復幾種一句。未會引之。

  二從大下。明隨釋中。大牟尼亦說者。通用上唯大牟尼說之意也。

  四從云何下。明問地好惡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云何知地勢者。經之云何知地相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問地下。明隨釋中。上下成就等者。三部妙用也。

  五從云何下。明問云何擇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云何擇地者。經之云何而擇治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明隨釋。可見。

  六從既下。明問云何作凈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既擇等者。經之云何當作凈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准下。明隨釋中。准有三問者。師自作凈。又作凈弟子。作凈曼荼羅。此三種作凈也。更問者即此意也。

  七從作凈下。明問云何安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作凈已云何安住者。經之云何彼堅住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准下。明隨釋中。准三問者。奉問如先師及弟子並壇。此三種離諸障難而安住也八從云何下。明問為弟子先作何事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云何乃至佛說者。經之及凈乃至師說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前下。明隨釋中。前問有幾弟子等者。言前問弟子上中下利鈍好惡等。今既得應度弟子已。為此弟子先可作何等事耶而問也。

  九從凈已下。明問凈已相云何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凈已乃至云何者。經之云何已凈相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此中下。明隨釋。自可見。

  十從問下。明問作護云何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問作護復云何者。經之以何而作護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用下。明隨釋中。用何護地亦問師等者。師地弟子三種作護而問也。

  十一從加持下。明問加持地云何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加持地復云何者。經之云何加持地事業誰為初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結護下。明隨釋中。亦問三事者。奉問師弟壇三種加持結護等也。故云亦問三事也。

  十二從線下。明問用線量地云何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線為幾乃至云何者。經之修多羅乃至地分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用下。明隨釋中。謂用線等者。以線量地廣狡。而絣及合線次第作法等而問也。

  十三從供下。明問供養有幾種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供養復有幾種者。經之幾種修供養一句。未會引之也。隨釋無之。是即六種供養及衣服珍寶等之供養是也。

  十四從云何下。明問獻香花方法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云何花香等者。經之云何花香等也。

  二從此中下。明隨釋中。有何方法者。方謂方便。法謂作法也。

  十五從花下。明問何色獻何尊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花令奉獻誰者。經之此花當獻誰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其義可見(云云)

  十六從香等下。明問何香獻何尊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香等亦爾者。經之香亦復如是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准下。明隨釋中。准法而問者。隨香之色味可獻三部諸尊也。故云准法而問也。

  十七從奉下。明問獻花時加持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奉獻乃至云何者。經之云何等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以何下。明隨釋。其義可見(云云)

  十八從獻下。明問獻食上中下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獻食等者。經之諸食之兩言。未會引之也。疏雲等。經雲諸。共是多音也。

  二從食下。明隨釋。自可見。

  十九從護下。明問護摩次第法則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護摩云何作者。經之與護摩各以何軌儀之八言。未會引之也。

  二從問下。明隨釋中。問獻佛者釋奉問獻食。所謂何等食獻佛。何等食獻菩薩金剛。何等食獻明王天等而問也。及護摩者釋護摩之問也。

  二十從云何下。明問云何奉諸尊座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云何奉諸尊座者。經之及諸乃至教法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佛菩薩下。明隨釋中。法教等者。法教即法則。故云法教法則也。

  二十一從顯下。明問顯形色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顯形色等者。經之身相乃至開演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顯謂下。明隨釋中。願次第說者。惟次第開演之句。未會而別牒也。然此說與前句願說其義別。故云不與法則同也。

  二十二從諸尊下。明問諸尊印及自座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諸尊印及以自座者。經之所尊乃至敷座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自下。明隨釋中。謂常念誦之座者。行者常念誦之時所敷茅草□蓐等座云何而同也(此中又有二問。謂問諸尊印。及問自座)。

  二十三從其印下。明問印名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其印名號復云何者。經之何故名為印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何故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十四從印復從下。隨問印從生亦有何用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印從何處生乃至復作何用者。經之是印從何生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世下。明隨釋。自可見(此中又有二問。謂同印從何處生。又問說此印有何所用)。

  二十五從灌下。明問灌頂有幾種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灌頂有幾種者。經之灌頂復幾種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欲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二十六從三下。明問三昧耶有幾種中。三昧耶有幾種者。經之三摩耶有幾一句。未會引之也。見安故隨釋闕之。

  二十七從持下。明問持誦者劑幾時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持誦者劑幾時者。經之真言者乃至菩薩道三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准有下。明隨釋中。准有三問者。問灌頂問三昧耶問持誦者劑幾時。故云准有三問也。

  二十八從幾時下。明問幾時見諦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幾時應見諦者。經之云何見真諦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於下。明隨釋中。謂於真言門等者。就此有二義。一指最初發心之時。二指初地始心也。

  二十九從悉地下。明問悉地有幾種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悉地有幾種者。經悉他乃至就時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欲得下。明隨釋中。准有三問者。問悉地種。問悉地成就時分。問說悉地時。故云准有三問也。

  三十從云何下。明問得身秘密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云何升乃至身秘密者。經之云何升大空乃至彼復從何生等一偈二句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准有下。明隨釋中。准有二問者。問云何升大空。問云何身秘密。故云准有二問也。其義自可見。

  三十一從日下。明問執曜等不祥何除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日月乃至云何除者。經之日月火方等乃至諸佛兩足尊二偈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日月為變下。明隨釋中。日月為變等者。日月星宿等為種種不可思議災殃。此等災難云何能除。而生死異熟苦果亦不起。常與諸佛同會一處而問也。故云日月為變乃至同會一處也。

  三十二從護摩下。明問護摩有幾種中。又二。一明牒經。二隨釋。

  初中。護摩有幾種者。經之幾種乃至增威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此中下。明隨釋中。問護摩等者。先問護摩法則次第。今問護摩有幾種也。復有幾此增威者。經之幾事而增威一句。未會別牒也。火中增威是增益法也者隨釋也。如花等者。如花香等一切處用之。今此護摩之法亦一切處用之。故云如花等一切處用也。

  三十三從尊下。明問諸尊形色性類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尊異類諸尊性者。經之諸佛乃至師說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佛下。明隨釋。自可見。

  三十四從無餘下。明問於世出世果有幾種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無餘世界及至其數如何者。經之無餘乃至數量三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出世下。明隨釋中。有六問者。於世出世各有成就時量及果並數。故云有六問也。

  三十五從復下。明世出世勝定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復問世間出世三昧云何也者。經之殊勝三摩地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俱下。明隨釋中。俱有勝定者。世出世俱有勝道。所謂出世者三乘三昧道也。世間者四禪八定等也。並前為八者。前世出世時量並果與數之六。並世出二定為八也。

  三十六從作業下。明問作業成就在所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作業成就在何處者。經之成就乃至云何二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問下。明隨釋。自可見。

  三十七從復云何下。明離業得脫中。復云何乃至得解脫者。經之復劑乃至得解脫二句。未會引之也。見易故闕無隨釋也(云云)已上三十七問。或兼一。或兼二。或兼五。是故總成六十三個問。但住心抄雲五十八。是即開合異耳。

  三十八從時金剛下。明總結。自可見(云云)

  六從時下。明如來答問中。自分為四。一明嘆金剛手能問。二明嘆所問法甚深。三明聽許略說。四明隨問佛說(矣)

  初中。又二。一明舉能贊如來。二明舉所贊金剛手。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一切乃至離眾惱者。經之正覺乃至世尊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聞彼下明隨釋中。聞彼所問秘要之事者。從初品已來未聞之處甚深不可思議秘要之藏悉奉問之。故云開彼所問秘要之事而嘆之言也。

  二從善哉下。明所贊金剛手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善哉乃至大心者。經之告金剛手言善哉大勤勇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是一下。明隨釋中。是一切時中大者。超越三世故云一切時大也。此時中發大心立大願修大行度普門法界一切眾生。故云大勤勇也。

  二從秘密下。明嘆所問法甚深中。又二。一明嘆秘密曼荼羅。二明為無上大乘根本。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秘密乃至位決者。經之秘密主乃至天位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決定等者。於一切眾生心蓮華台上。決定令列坐四重法界諸尊坐位。故云謂決定乃至坐位等也。秘密者即是如來秘奧等者。言今此秘密之法如來自證之圓極眾生性德之源底也。是故如來久默不說。由薩埵發問故。以大悲本誓故而演說之。故云秘密者乃至不同顯露常教也。曼荼羅是具種種德者。指自性清凈心曼荼羅。此是如來秘密之奧藏。故云即是如來秘密之德。此是自性清凈無盡莊嚴之藏。故云如是秘密之德如蓮華開敷而自莊嚴也。八葉九尊乃至四重法界諸尊次第羅列。故云配尊位決者是決擇義也。此是眾生本有自心自覺之秘藏。故云如是蓮華秘密之藏。無盡萬德無闕減。故云分別種種分位乃至決謂決定說也。

  二從大下。明為無上大乘根原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大悲根原乃至諸佛最妙者。經之大悲根本生乃至最秘密三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即是無上大乘根原者。今此如實大菩提。以彼自性清凈之大悲為根原。故云此曼荼羅乃至而為根本也。亦如胎藏等者。輪王太子初托胎藏時。是即此太子根本也。今此大菩提心太子亦如是。初託大悲胎藏。是即無盡萬德根本。故云亦如胎藏故云根本也。大乘等者其義如初品中記。

  三從若廣下。明聽許略說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汝之所願乃至我今略宣說(云云)

  二從若廣下。明隨釋中。若廣說等者。言今此金剛手所問之旨次第廣說者。雖盡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更不可有盡期。雖然以如來於法自在力故。但能以方便而略說之。一字含無邊義。一言盡不思議法界義利。故云若廣說乃至我當略說也。

  四從已先下。明隨問佛說中。自分為三十二。一明答第一問。乃至三十二明總結。恐繁不列名。其列名如料文。

  初中。又二。一明結前生後。二明正答第一問初中。結前生後。自可見。

  二從佛告下。正明答第一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佛告乃至明王大力者。經之曼荼羅初業乃至所應最先作一偈一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曼荼羅初下。明隨釋中。又五。一明最先作之。二明知五部攝用三明知二種師。四明以本三昧持身。五明秘釋。

  初中。曼荼羅初業先答者。金剛手第一問曰。曼荼羅何先惟大牟尼說(云云)然佛如所問次第。一一答之故。今先答第一曼荼羅何先之問也。此即如上所說等者。所謂上來所說十二真言王是也。十二支句生者。從此十二真言王出生大力持明王也。是即阿闍梨為弟子欲作曼荼羅之時。先持誦此十二真言王。出生大力持明王。由此明王加持力故。降伏四魔令悉地成就。故云十二支句生乃至一切世間出世間所有真言悉於中攝盡故欲作曼荼羅要須先誦也。初作壇應先住彼明王三昧者。欲作曼荼羅者。心應住此大力明王三昧也。故云初作乃至彼明王三昧也。王者只是大日也者。釋明王之王也。此真言一切明中最勝最上故云明王。故疏十四雲。又復此真言由最勝故號之為王(云云)又雲。大日如來坐道場時。平等觀於法界而說此十二真言王。即以此力能降四魔。除其罪垢也(云云)

  但住心抄雲。不動明王是即大日如來教令輪身。降伏四魔明王故。以義云爾也。但疏之應先住彼明王三昧之三昧。付下之王者之上三昧王者此大日世尊。而引牒。此明王與三昧王配當理智而明王雲不動三昧王雲大日釋給。然疏家之意必如此不見歟。所以然者。言應先住彼明王三昧。然後明王之王言別釋之時雲王者只是大日也。此釋意釋經之大力持明王·此即指十二真言王。直雲持明王。指不動明王等雲大力持明王不見歟。只是大日如來以此十二真言王。照明一切修真言行者斷除其暗冥故云明。而此真言最勝故云王。故疏十四雲。為欲照明修真言行菩薩除其暗冥故說此真言王也(云云)故知應先住彼明王三昧者。只是大日如來於法自在三昧也。故云王者只是大日也。此謂心中等者。以最初字置自身中心也。故云此謂心中乃至以持身也。謂將造曼荼羅時者。先作此持誦已。然後住瑜伽。所謂此明王應理之行者。六大法界三密平等之瑜伽也。

  二從既住下。明知五部攝用中。如上所說五字等者。上所說十二真言王也。所謂佛部也。蓮華部也。羯摩部也。寶部也。金剛部也。然言五字者五字故云爾也。或方等者如次佛蓮羯寶金也。於上中下等者三部攝用也。弟子根性等者。所度弟子貪慾增多者用佛部。愚痴增多者用蓮華。瞋恚增多者用金剛部等是也。故云上中下壇乃至猶未明了更問也。

  三從複次下。明知二種師。自可見。

  四從以本下。明以本三昧持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住於本三昧乃至事業(云云)

  二從以下。明隨釋中。以本三昧持身已者。先最初字以持身者明也。今以本三昧持身已者印也。可印明相應(更問)

  五從然以下。明秘釋中。即是金剛三昧也者。言此十二字是金剛不壞大菩提心三昧。故云此十二乃至金剛三昧也。必菩薩坐道場時等者。言等覺一轉入於妙覺之時。入金剛喻定。蒙十方諸佛灌頂入佛位。故云必菩薩坐道場時乃至得入佛位也。入佛位者即是成就等者。言今入佛位者入自性清凈蓮華三昧。名為入佛位也。金剛手猶入此真言王等者。今入此平等法界真言王故。於法界塵數大日經中。蒙諸佛摩頂灌頂。同如來法王之位。故云金剛手乃至同如來法王之位耶也。

  二從然造下。明答第二問中。又四。一明表淺深二師。二明深秘師。三明顯略師。四重明深行師。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阿闍梨有二乃至顯略分(云云)

  二從然下。明隨釋中。凡師位者須具等者。不論淺深二師。為師位者具解了真言密印緣曼荼羅法則次第等。一一皆通達無有錯謬。然後堪為師位。故云應知師有二種凡師位者乃至差別之相也。

  二從所謂下。明深行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能知深廣義乃至遠離於世樂者(云云)

  二從所謂下。明隨釋中。所謂深者等者。深知如實之法相。妙證自證之菩提。明鑒機堪否。宜知其通塞以要言之。如佛之所行普門度眾生。故名為佛長子。委如文(云云)

  二從第二下。明顯略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第二求現法乃至一切為斯作(云云)

  二從第二下。明隨釋中。但得即現法中利者。但欲現世名利。不欲大事因緣。故云但得即現法乃至而造壇也。然亦具解等者。雖然能解知造壇種種方便法則次第。無有錯謬故。堪為淺行師也。

  問。所言顯略者。通顯略諸教耶答。疏家意不可通之也。

  問。若然者何故住心抄雲。顯略分者三乘教顯露廣略耶答。今二種師者雖見諦未見諦不同然通達緣壇行事故。疏雲。應知師有二種。凡師位者須具解真言及印本尊之相。於中一一了達無礙。了知上中下法差別之相(云云)又雲。第二師者但得即現法中利也。然亦具解造曼荼羅等種種方便無有錯謬(云云)以如是義故得師名。但二者通顯略者。對深秘廣義故云通顯略許也(云云)

  四從蒙師下。重明深行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諸佛二足尊灌頂傳教者(云云)

  二從蒙師下。隨釋中。蒙師灌頂以下者。指經之諸佛二足尊等二句也。其義自可見。金剛藏所問等者。言今金剛手所問是造曼荼羅所要也。是即淺行為先而兼深行也。

  三從佛答下。明答第三問中。又二。一明說四種弟子。二明諸相具足。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說四種弟子乃至非時俱非俱(云云)是印金剛手第三問言弟子復幾種故。佛答之說四種弟子也。

  二從佛答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結前生後。

  二明表四種弟子。三明細釋。

  初二。自可見。

  三從所謂時下。明細釋中。又為四。一明釋時念誦弟子。二明釋非時念誦弟子。三明釋時非時俱弟子。四明釋時非時俱非弟子。

  初中。所謂時者如弟子等者。若有弟子來而求法時。見諦師者識知彼弟子堪否及經歷幾時不得成就。而更作方便。令修行學道。故云如弟子求阿闍梨乃至更作成就方便也。若世間師等者。若未見諦師者。但依法教不闕其法則。令念誦而可祈好相。若師弟共相應得好相者。當知應度弟子也。此事具緣品委細。故云此亦具有方軌也。更問者即彼方軌法則能能可尋習。故云爾也。

  二從非時下。明非時念誦弟子中。亦如前法者指時念誦之時淺深二師所業法則也。言如前不闕法則限日數令念誦時。若猶未得法驗。須倍加行而成就時當為其限。是即時限外非時精進修行故云非時念誦也。故云非時者乃至故名非時也。

  三從時非下。明時非時念誦弟子中。時非時俱者。既此人值師雖受其教誡。未得如法修行。以未得如法修行故未至成就之時。是故非如弟子一時念誦弟子時分望得成就。故云此不在時也。亦非如第二非時念誦弟子時限之外加行而望得成就。故云亦不在非時也。但在學地未如法修行。故云如在學地故名俱句也。

  四從俱非下。明時非時俱非弟子中。俱非者但發心歸依等者。言此人才發仰信一念雖歸依師。以未具時宜緣務故。都未授與次第法要故。時非二共無之。是故名為俱非也(云云)問曰。若然者此第四人無受法義。何名為弟子耶答。機可發為義。此人雖未得次第法則。既發心歸依。故名弟子。例如才受三歸故名佛弟子也(云云)如上四種弟子者。第一是上上根智人也。第二上根智人也。第三中根智人也。第四下根智人也。

  二從複次下。明說諸相具足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具有一切相佛說親弟子(云云)

  二從複次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外相。二明內相。

  初中。謂支分等者。謂生四種大姓中諸根具足等是也。具緣品弟子眾德中具記之。故云謂支分等乃至當廣說之也。

  二從二者下。明內相中。二者內相謂菩提心等者。言此人內發如實菩提。及有懺愧慈悲等。師一一教誡皆悉依教修行。故論雲因其相親亦可教導。即此人也。故云二者內相乃至不能違逆如是內相也。佛敕等者。言今此教之習。以現前阿闍梨為大日如來故。指現前師教雲佛敕。是故云佛敕者乃至順佛教作故也。更問者即此意也。然此四人等者。如上時非時等四人皆在修行學道之地。未見諦之人。故云然此乃至未滿足也。

  四從既有下。明答第四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最初知地相(云云)是即金剛手第四問言云何知地相故。佛答之若得應度弟子者。最初應知地相而答也(云云)

  二從既有下。明隨釋中。地教當次說者。其知地相之教以下說之故云爾也。

  五從所謂下。明答第五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所謂心地也者。經之即所謂心地。未會引之也。是即金剛手第五問言云何而擇地故。佛答之即所謂心地(云云)

  二從應造下。明隨釋中。應造曼荼羅等者。言為弟子欲造曼荼羅時。先可擇其地也。所謂先既知地相好惡已。教次簡去其惡蟲惡見等。擇取菩提心淳凈之好地。故云應造曼荼羅乃至即是菩提之心也。

  六從先凈下。明答第六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我已說作凈如前修事業(云云)是即金剛手第六問言云何當作凈故。佛答之時指上來所說。而雲我已說作凈如前修事業也。

  二從先凈下。明隨釋中。先凈此心者。攝取如上之地已。先可作凈此地也。故云先凈此心即是先作凈已也。先已說者指成就悉地品所說。所謂指摩訶薩意處說名曼荼羅等偈頌文也。佛指彼品所說偈雲我已說作凈如前修事業也。謂八葉等者。取上品之大綱而釋之。彼品委悉說之。故云謂八葉等心如前作之也。先凈其地也者。如彼品所說思想觀察故。凈除菩提之垢障。速照見自性清凈之心蓮華台上萬德。故云如前所說凈菩提心方便謂觀八葉乃至皆是凈其心地之方便也。疏釋第六問雲准有三問者。一凈壇地。二凈師心地。三凈弟子心地。皆悉如成就悉地品所說可觀察相應也。

  七從既凈心下。明答第七問中。又四。一明離過方便。二明離過無畏。三明當得一切凈。四明堅住凈地。是即金剛手第七問言云何彼堅住故。佛答之也。

  初中。既凈心地者。所謂於心蓮華台上觀字。乃至於頂上觀字。於兩眼亦安字。觀其心。依此方便凈其心地已。如此作凈心地已。次邏字置其兩目觀之。依之遠離一切諸過患。安住無相法界。見自然自證大菩提也。故成就悉地品雲。從此次思惟。轉此羅字門。邏字大空點置之於眼位。見一切空句。得成不死句(云云)此中轉此羅字門者。是塵垢不可得字也。此字次上既說之。故云轉此羅字門也。然後亦於兩眼以相不可得邏字觀之。故云邏字大空點置之於眼位也。今取彼品意三字釋之也。故云既凈心地次安置啰字等者。是即如上所說。改前羅字。於兩眼以相不可得字觀其心上。凈除諸空相不空相等一切諸相之過患。安住無上大菩提也故云既凈心地次安置啰字於其兩目乃至此方便前已具說當如前作之耳也是即一經宗肝。此教眼目。非面授更不可知(更問)

  二從言若下。明離過無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言若離過等者。經之若離於過患心地無所畏二句。未會別牒也。

  二從能以下。明隨釋中。能以凈菩提心者。以此字方便故遠離諸相得安樂住。故云能以凈菩提心乃至故言無畏也。

  三從當得下。明當得一切凈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當得清凈乃至當得一切凈者等者。經之當得乃至諸過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由離下。隨釋明自可見。

  四從若下。明堅住凈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若已至如是乃至得見三菩提者。經之堅住乃至三菩提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知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云云)

  妙印鈔卷第六十 一校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二月十五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推薦閱讀:

TAG:印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