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哥倫比亞禮俗(禮儀漫談247)

哥倫比亞禮俗(禮儀漫談247)馬保奉《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6月26日   第 11 版)

節日里的哥倫比亞少年。圖片來源:東方網交際禮節哥倫比亞人注重禮儀、禮貌,待人誠懇,不急不躁。他們的生活節奏較慢,客人赴約遲到半小時或更晚,主人也不會見怪,但在首都等較大的城市裡,參加外事活動還是比較準時的。人們見面時很熱情,與在場的人握手、打招呼,但女士之間較少握手,通常是抓住對方的手臂或親吻對方的臉頰。初次交往,異性之間多是點頭致意,而親密者則常擁抱和親面額。常用的問候語是「您好」「見到您非常高興」「願上帝保佑您事業成功」「上帝保佑我們共同健康」等。彼此生疏的人稱呼先生、夫人、小姐或稱呼姓氏加頭銜,只有熟人之間才以名字相稱。彼此熟悉之後,他們往往會建議,互相改稱名字。應邀到哥倫比亞人家裡做客,如果時間許可,應在到達前送去水果、鮮花或巧克力之類的禮物。如果時間來不及,事後送禮也可,同時附上一封簡訊,對受到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社交送禮,只可對非常熟悉的人送領帶、香水等個人用品。客人來訪,主人會送上一杯咖啡,客人不可推辭,應愉快接受,否則會被認為失禮。他們喜歡一邊喝咖啡,一邊漫無邊際地聊天、慢條斯理地思考、輕聲細語地討論問題。與他們交談,最流行的話題是體育運動,特別是足球、鬥牛等。服飾禮儀有身份的哥倫比亞人,其服飾文化受西班牙影響較大,注重儀錶和穿著打扮,認為衣著不整是失禮行為。在公共場合,不可只穿襯衫,還應穿外衣、扎領帶。在小城市或偏僻地方,這種講究會淡薄一些。參加社交活動,一般是西服革履,衣飾整潔得體,而保守式樣的西裝比較流行。晚間赴宴,應穿白襯衫和深色外衣。婦女外出需著裙裝,不可穿便裝褲子,更不可穿短褲。出席社交活動,女性多穿西服套裙、化淡妝。女孩子從小就開始佩戴用白色珠子串起來的掛鏈。全國大部分地區炎熱,以夏裝為主,但首都波哥大,由於位於安第斯山中2600米的高地上,雖近赤道,氣溫並不高。波哥大多雨,出門必備雨傘。飲食習慣哥倫比亞人的主食是米、面,副食是豬肉、牛肉、禽、奶、蛋及水產品等。蔬菜有土豆、辣椒、蔥頭、四季豆、生菜、芹菜等。作料愛用胡椒粉、番茄醬、乳酪、桂花、桂皮、蒜、黃油、雞油、糖等。哥倫比亞人口味清淡、偏甜。平時慣用西餐,以刀叉進食。他們的三餐中蔬菜較少,果汁較多。早餐以果汁、牛奶、麥片、烤麵包以及咖啡等簡便食品為主。上班族的午餐,主要是生菜沙拉、三明治、漢堡、熱狗或餡餅,外加一杯飲料。晚餐比較豐富,稱之大餐,一般由果汁或是濃湯開始,常見的主菜有牛排、豬排、羊排及烤牛腩、炸雞、炸蝦、火腿等,最後是蛋糕、冰激凌和巧克力等甜食。他們宴請時,很在意把餐桌布置得美觀、大方,以顯示主人對客人的重視和熱情。哥倫比亞人喜愛的中餐有蘇州菜、上海菜、北京菜等。哥倫比亞桑坦德省省會布加拉曼卡市有食蟻的習慣,油炸螞蟻香脆而營養豐富,有滋補作用,是待客佳品。哥倫比亞咖啡聞名,人們飲咖啡時,常配一些巧克力、甜點等。狂歡節哥倫比亞人混血較多,非常重視「黑白狂歡節」。自新年起逐漸展開,高潮在1月5日和6日,分別為「黑臉日」和「白臉日」。這兩天,人們分別用黑、白顏料,把臉抹成黑、白色,以示民族、文化差異。同時,各個階層的人聚集到一起,高喊「黑人萬歲」「白人萬歲」,來表達人們對各色人種融合、寬容、尊重的共同期望。該狂歡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風俗禁忌哥倫比亞人忌諱「13」和「星期五」,視其為災難、厄運的象徵。厭惡基督教傳說中的叛徒猶大,每年復活節前的星期六,總會焚燒猶大丑像,以示泄恨。哥倫比亞人喜歡紅、黃色,忌諱黑、紫色;喜歡圓形、三角形及六角形圖案。哥倫比亞諾亞納馬人認為,捕殺動物者會遭到神靈報復。(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
推薦閱讀:

草垛里藏著一望無際的草原·杭州日報
「五大」專項整治劍指杭州旅遊市場·杭州日報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4.27)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03.23)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03.31)

TAG:禮儀 | 人民日報 | 人民 | 海外 | 哥倫比亞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