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珠林法
(五)火珠林法
又叫「六爻卦法」,俗稱「文王課」,是《易經》之後影響較大的一種筮法。大約流行於唐宋時期。火珠林占筮法主要有兩步:畫卦、裝卦及斷卦,其做法與理論皆深奧難懂,與風水的聯繫也無從考察。其中的多數著作都涉及風水中的陰陽宅內容,諸多的說法都與風水原理並行不悖。由於這一術數起源較晚,故推測其中涉及的陰陽宅說法是從風水中借來,但作為一種獨立的術數,其涉及陰陽宅內容之多,實為罕見,這一現象可以從側面證實這樣一個結論:風水最盛行於唐宋。
這裡簡單介紹火珠林法中涉及風水的一些重要著作。
1.《火珠林》
《火珠林》一書是火珠林卦法中的代表作,據《中國術數概觀》的作者考察,該書成書於唐末宋初,著者傳說為麻衣道士,又傳說為陳摶的老師,尤善相術,另有相術的代表作《麻衣相法》,可謂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術數大師。該書的基本原則是「卦定根源,六親為主」。即用五行生剋刑害,合墓旺空等進行斷卦。主要繼承京房易之原理。本書所述《火珠林》系轉引自郭志誠等編著的《中國術數概觀》(中國書籍出版社1991年版)。
書含有占家宅、佔起造遷移、附陽宅,另外還有占墳墓等條目。具中占家宅條中認為占家宅,以財福為重:「卦之家宅,專用財福,上卦如無財福,便是平常之宅。無刑衝剋制,有青龍龍德臨宅,乃是大吉之家。」反映了當時的價值觀念。其具體的占筮原則是:「以印綬為堂屋,妻財為廚灶,子孫為廊廟,官鬼為前廳,合亦為門,沖乃為路,五為樑柱,卜為棟牆,旺相為新,休囚為舊,青龍為左,白虎為右,朱雀為前,玄武為後,螣蛇為論中。」門、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皆為風水原理的核心。有意味的是此處以「螣蛇論中」。
佔起造遷移條目認為:「起造遷移,財靜人安;鬼發招禍,遷動俱難。」該條中還附有陽宅條目:「鬼墓方為聖堂,子墓方為牲畜,財墓方為倉庫,絕為廁,兄墓得直方水生旺處為井,應為屋,鬼為廳,福為廊,財為房屋櫥櫃,兄為門,身持兄得,五事俱全,不可空,無刑衝剋,上等屋也,內有一爻被衝剋,主有損壞,得空為妙。」其筮法用語頗為神秘,實際上是對陽宅之內諸要素進行分解,再分別占筮斷卦。其對陽宅之內要素的劃分基本上與風水中的「陽宅三要」以及「陽宅六事」重疊,如門、廁、井、廳等。
占墳墓條目認為:「以鬼為屍,要無氣;父母為墳,皆宜靜,以財為祿,以子為祀,要旺相、出現、持世。世為風水,應為棺槨,皆宜靜。」這種「宜靜」的主張與佔起造遷移條目中「財靜人安」相一致。該條目還涉及對時日擇選的佔法:「戰葬年,如身在卯、酉年占,卯數至酉成七年不七年,或卯酉二七十四年,或用月數,如變爻沖卯爻,必地既狹窄,無氣間。」
2.《闡奧歌章》
作者佚名。該書前半部記錄了具體的斷卦歌訣二十五條,可謂火珠林卦法的斷卦總則,後半部為據前半部口訣而來的具體斷卦方法。
涉及風水內容的有住居宅第章(附:風水)、移徙章、墳墓章。其中住居宅第章,開始為四十二句七字一句的口訣。無外乎財、旺、衰、福等內容。末尾一些內容則與五行原理相關。接著介紹具體的占爻方法:「凡占家宅之凶吉,初井二灶三床席(井乃在內之物,故初爻見之,灶又在井之外,故二爻見之,床席又在灶之外,故三爻見之),四為門戶五為人(門戶又在床席之外,故四爻見之,人乃屋之主,故五爻見之),六為棟宇兼牆壁(棟宇牆壁至外之物,故六爻見之),六爻但靜人宅安(占家宅,若得主爻安靜,未論其他吉凶,居住定然安穩)。」對陽宅構成要素的分析和占筮面面俱到,對井、灶、床席予以特別重視的心理也與正宗風水一致。移徙章中先介紹占爻方法:「遷居先以動爻求,動爻旺相決無憂。初爻旺相鄉村吉,二爻旺相好居州,三爻市井四坊鎮,五近京師住最優。上爻好向山林住,龍扶子動獲祥休。白虎當頭休妄動,螣蛇纏足莫狂謀,朱雀交重防口舌,玄武遷移被賊偷。……六爻安靜休搬動。」再一次運用朱雀、玄武、白虎、青龍以及螣蛇,亦主張「靜」。墳墓章里亦是七字為一句的口訣,共三十四條,亦主張靜,即「若占墳冢靜為強,發動之時便反常」。
3.《天玄賦》
《天玄賦》,作者佚名。目前推測為宋元之間作品。先論總的占卜提綱,再分具體的章篇細論各種事情的吉凶占卜。
涉及風水的有家宅章和地理章。其中家宅章的內容與《火珠林》、《闡奧歌章》一致,也是對住宅內各要素進行占爻,所謂:「初觀住宅之根基,相連井位;次睹華堂之境界,兼接灶司,三門若值官爻,不離五行分剖;四戶倘臨鬼殺,須加六獸參詳,五為道路之爻,六為棟樑之位。」與《闡奧歌章》相同,每講一爻之後,附括弧解釋分析其所述內容。並通過五行的屬性分析吉凶;「初爻屬土,則渾濁,水則清冷盈溢,木則井上有樹,火則泉水常干,金則沉瑩香潔」。同時還多次運用白虎、朱雀、青龍、勾陳、螣蛇等術語。另外,這裡也以「靜」為好,主張兩門不能相對:「有兩門相穿不生財。」地理章主要涉及陰宅風水,簡直就是正宗的風水原理。首先涉及占風水的總綱:「凡占風水,漫求玄妙與玄微,且把卦爻端詳,是地不是地,六合則風藏氣聚,六衝則走沙飛。」並加括弧解釋六合與六衝之意:「夫六合者陰陽相配而不相離,初四、二五、三六更相朝顧,是為有情。凡地理不過山環水抱,四獸朝迎,拱衛有情,羅城無缺,似此卦中六合之義也,大吉之地,若卦無六合,世在內象四獸有情者,乃次吉之地也。世爻雖在外象,去得賓主有情,左右回顧,明堂寬廣,水口關闌,乃小結局,亦可用也,若遇六衝卦,乃山飛水走之地,不必更詳。」該章接著論及水口、明堂、向位等具體的斷卦方法,亦與正宗風水一致:「入山尋水口,不宜六位空亡,到穴看明堂,喜見間爻旺相。」又「明堂容萬騎,水口不通風,大吉之地,明堂眾水所聚,宜靜不宜動,靜則聚高,動則傾瀉,水帶吉神生克間爻,乃四水入明堂也」。風水對火珠林法的影響由此瞭然。
4.《黃金策》
該書題為明代劉基所著。劉基,字伯溫,明朝開國重臣。曾傳其為朱元璋選都南京立下汗馬功勞。正史上,劉基是一位新儒家式的著名思想者、知識和文化生活的傑出人物,撰寫了大量關於天文學、宇宙學、風水學、觀相術,甚至占卜的著作。大概就是因為這一點,圍繞劉基的通俗傳說,將他表現為一個道家風水神秘主義者和靈驗的預言者,精通術數,亦善風水。
不管作者是誰,《黃金策》為火珠林卦法的集大成之作。明清術士奉之為圭臬,亦廣傳於民間。其中涉及風水的有「家宅」與「墳墓」兩條。家宅條內容與上述幾部著作中的家宅條內容相似。開頭亦講占爻法,分六爻,不過這裡除以住宅的構成元素為占爻的依據外,加入了住屋的主人等因素,與風水的《八宅周書》一致。《八宅周書》是明代起流傳的風水理論,與《黃金策》傳說的年代一致。足見其相互間的影響。墳墓條目則較短,無外乎穴、山、水等。有趣的是其中寫有「龍盤虎踞」字樣,正是自古以來人們形容南京地勢的字眼。似乎提供了佐證說明該書的作者為劉基——朱元璋選都南京之謀士。當然,也可能是偽托之人故意如此,從而引人注目,信以(劉基為書之作者)為真。
縱觀上述四種火珠林佔法著作,涉及風水的內容實謂如出一轍,都不離家宅與墳墓兩大項,有的則加有遷移。其斷卦法皆以住宅的構成元素為占爻之根據,多離不開門、灶、井、床等主要元素。具體規則又多以五行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螣蛇為判別吉凶的標準,判斷家宅和墳墓是否吉凶的總規則,皆以「靜」為吉。說明風水理論對火珠林法有一定的影響,如一些術語——水口、明堂、穴等皆從正宗風水借來。另一方面包含於火珠林法中的風水原則具有自己的系統和規律。這種獨立的系統和原理肯定會反過來對風水有一定的滲透和影響。
占星術
(六)占星術
早期巫術的形式,如占卜術、占夢術、手相術、占星術等,皆存在於世界各民族的原始文化之林,而占星術在諸巫術形式中尤為重要。所謂占星術,系根據星宿方位的隱見來占卜未來之事。其實也是關於靈魂和天體神靈的系統而周密的基本原則,在很大程度上以直接象徵為基礎,將自然界或人的生死興衰與日月星辰關聯起來。這種做法對中國的風水理論影響十分重大。某種意義上說,占星術是風水的先河。
占星術的歷史十分久遠,根據對殷代甲骨的考古分析,可以斷定我國古代的占星活動起始於遠古時期蒙昧的原始社會。自伏羲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河圖、洛書。傳說是伏羲或黃帝根據黃河河水中的神龜龍馬的背紋所畫。此說似乎頗有道理,因為在大量的古代典籍中有許多關於黃帝及其大臣觀天象制器皿的傳說。據一些專家考證,黃帝與伏羲乃同一神。
河圖、洛書不僅年代久遠,且對我國古代術數有著深遠的影響,對占星術尤其意義重大。河洛之辭,最早見於《尚書?頤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易?繫辭上傳》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此聖人過去被認為是伏犧(羲)或大禹。中國的多數易學家認為八卦起源於河圖、洛書。大概從漢代起就有較多學者推崇此說。
——《易?繫辭下傳》:「古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取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尚書?顧命》引偽孔安國傳:「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圖八卦,謂之河圖。」
——《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圖之,八卦是也。」又言:「劉歆以為,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
……
關於河圖、洛書及八卦的來源,說法頗多,至今尚無定論。筆者較為重視這樣一種觀點:它來源於對天河即銀河星象的觀測,或通過對古代氣候、方位的觀測而來。如今人高亨就認為河圖、洛書可能是古代的地理書。故而筆者在關於占星術一節里討論河圖、洛書時,因其涉及古天文學、地理學知識,相信它對古代占星術以及古代風水有著較大的影響(圖10)。
史書中關於占星的最早記載見於《易?繫辭上傳》:「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至漢代,關於占星的記載已十分豐富了。值得注意的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其巨著《史記》里,完全按照星象和天體變化來記載漢代發生的重大事件:「漢之興,五星聚於東井,平城之圍,月暈參,畢七重;諸呂作亂,日食,晝晦;吳越七國叛逆,彗星數丈,天狗過梁野。……此其犖犖大者。至若委曲小度,不可勝道。」另外,他還把「北斗七星」看做「齊七政」,認為南極老人星見則地下治安,不見則兵起等。像司馬遷這樣偉大的史學家也十分相信日月星辰與人間有著某種吉凶對應關係,足見當時上層知識人士對星占的崇拜和信仰。從上面的記載,我們還發現司馬遷將之與星辰相對應的人事,皆是關於國家興亡的重大事件,反映了當時星占的特點——主要用於判斷國家社稷江山、帝王將相、天候、收成等大事的吉凶。因為普通人是沒有「功力」來上應星象的,因此,與中國古代其他術數相比,占星術較少涉及社會下層的普通百姓。據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占星術對風水的主要影響不在於其具體的判斷細則,而在於其總體手法和觀念:天地相對應的觀念及其中所涉及的許多天文知識和術語,這些對風水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其中最主要的當推分野理論。
所謂分野,就是將地面上的州國等區域與天上星空的區域相互匹配對應來判斷人間的吉凶禍福。天區有十二次、二十八宿等不同的劃分方法,分野的方法也就有多種。根據《易學大辭典》總結,歷史上先後有過三種大的分野學說,共九種模式。
(1)干支說:將地域的劃分與干、支和月令相對應,有十干分野、十二支分野和十二月分野三種模式;
(2)星土說:將地域的劃分與星辰相對應,有單星分野、五星分野、北牛分野、十二次分野、二十八宿分野五種模式;
(3)九宮說:將地域的劃分與九宮相對應,僅九宮分野一種模式。
這三種學說都被風水借用過,如最初的堪輿術就是採用干支分野模式,推導吉凶。
以上說明了風水與術數密切的關係,風水深深地紮根於巫術土壤。
天文學(1)
風水與科學的關係呢?
二、科學
(一)天文學
日月星辰的分布與運行對判別時間、季節和方位十分重要。而最初的農業生產對時間、季節的依賴尤其特別。可以說,定向和辨季是組織與進行農業生產和土木建築的必備知識。遠古時代世界的各民族,從畜牧時代進入農業社會,必然伴隨著對天象的觀測。
天文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學之一。
古代中國由殷商進入春秋時代,農業社會達到一個相對發達和穩定的階段,天文學亦十分發達。早在《易經》中即出現「天文」一詞。如《易?賁卦》:「觀乎天文,以察時變。」中國古代的天文觀測主要涉及星象,即日月星辰等天體在宇宙間的分布及運行規律。先秦時,人們就不僅能比較準確地描述行星的變化和恆星的位置,還根據星位的變化發明了最早的紀年法——星歲紀年。這一系列天文知識構成了中國所有術數的一大理論基石。中國術數的神秘有一半也來自這神秘莫測的天文,風水自不例外。茲列舉古天文學說中對風水影響最大的幾種學說。
1.宇宙結構說
把宇宙即天、地作為一個整體,討論天和地的關係。從漢代起,中國天文學關於這種理論的學說有六大類:蓋天、渾天、宣夜、昕天、穹天、安天。①從今天的科學角度分析,這六種學說的先進性和科學性依序逐次增加。然而,在中國歷史上,以蓋天說的影響為最。
蓋天說最早出現於殷末周初。主要觀點:天在上,地在下,天為一個半球形的大罩子,所謂「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是也。具體說,蓋天說又有兩類,第一類為「天圓地方」說。《晉書?天文志》有如下概括:「周髀家云:『天員(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對這方形的地,戰國時,著名的陰陽家鄒衍作了進一步解釋,認為其上有九州,中國是其中之一,曰赤縣神州,每州四周被一個稗海所圍,九州之外,再有一個大贏海所圍,一直與下垂的天的四周相接,穹廬般的天穹有一個極,天就像車軲轆一樣繞此「極」旋轉。該說最終難以自圓其說,因為半球形的天穹與方形大地之間不能相合,於是修改為天並不與地相接,而像一把大傘一樣,高懸在大地上空,有繩子縛住其樞紐,四周由八根大柱所接,天空有如一座頂部為圓拱的涼亭。第二類蓋天說,將方形大地改為拱形大地。雖比第一類要進步些,卻遠沒有「天圓地方」說的影響深遠。
以上諸說中,「天圓地方」說賦予中國風水及中國傳統建築獨特的意義。
2.五緯與七曜
中國古代天文學將實際觀測到的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合起來稱做五緯。「緯」字的意思為織物的橫線。因為上述五星在天空中的布置像緯線一樣由東向西(註:此為視運動,實際上是由西向東)穿梭運行,得名五緯,亦稱做五曜。其中,東方木星,亦稱歲星;西方金星,亦稱太白;南方火星,又稱熒惑;北方水星,又稱辰星;中央土星,又稱鎮星。占星家認為其中木星(又稱歲星)是吉星,它運行到某個星區時,與之相對應的地面州國就會五穀豐登。火星為災星,其運行到某個星區時,與之相對應的地面州國便會發生災變。將日月同五星合而稱之則為七曜,又稱做七政或七緯。
五緯、七曜也常被借用於風水之中。
3.三垣、北斗、四象、二十八宿
中國古代天文學還把天空分為三十一個天區,就是三垣二十八宿。三垣是指:紫微垣——北極星周圍約36?的星區;太微垣——紫微垣的西南天區;天市垣——紫微垣的東南天區。每垣都有若干顆星作為框架,標誌這三個天區的範圍,似圍牆一般,故得名「垣」。
北斗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根據觀測,將這七星所在的位置連接,其形狀恰似舀酒的斗形,故中國古代天文學將之稱做北斗。北斗常被用於辨方向、定季節。風水對北斗極為信仰,一些風水指導下的傳統建築亦常常附會北斗之形,如著名的漢長安城便有斗城之稱。
為了進一步觀測日月和五星的運行變化,中國古人經過長期的實踐,先後選擇了赤道、黃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參照體系。這就是角亢氏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二十八宿又稱做二十八舍,共為四個星區,每區七星,構成不同形狀。於是人們將東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七宿聯繫起來,比擬成蒼龍;西方的奎婁胃昂畢觜參七宿聯繫起來,比擬成白虎;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比擬成朱雀;北方鬥牛女虛危室壁,比擬成玄武。並將這四種動物形象稱做四象。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張衡在其名著《靈憲》里對這四象進行了富於詩意的描述:「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踞於右,朱雀奮翼於前,靈獸圈首於後。」
四象在中國文化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徵。
天文學(2)
——用于軍事。按此四象在天上的布列來排練軍隊。《禮記?曲禮》記曰:「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講的便是軍隊行軍時的情況。
——用於建築。宮闕殿門多按此四象命名布置,且在方位上分別對應東南西北。《三輔黃圖?漢宮》曰:「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如此這般的布置還有很多。
——廣泛地用於術數中。尤其是風水,不僅用四象來判別吉凶,還常常以其為標準,評判地形之善惡:「故葬者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並從此衍化出許多細則。
上述的二十八宿也成為風水理論中必不可少的框架,特別在風水羅盤中,二十八宿是其必需的一圈。
又因二十八宿中的室宿和壁宿二星相連組成長方形,像古代鋤的形狀。古代農具鋤又稱做「定」,故該兩宿合稱為定星。據記載,古代,定星中天時,為營造房屋的大好時光。如《詩?郭風?定之方中》云:「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漢鄭玄箋註:「楚宮,謂宗廟也,定星昏中而正,於是可以營制宮室,故謂之營室。」這大概是最早的關於建築擇日的具有科學意味的記載,也是營建一詞的由來。
4.十二辰、十二次與星歲紀年
十二辰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對一周天的劃分方法,大抵沿赤道從東向西將周天365 度等分為十二個部分,每部分約30度,用地平方位的十二支來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因古代將30度稱做一辰,故而得名「十二辰」,與二十八宿有對應關係,當星宿南中天時,十二辰與地平方位的十二支恰好一一對應。
古代中國天文學為了觀測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軌道,還把黃道帶自西向東劃分為十二個部分,稱做十二次。十二次與宿為同一意義,即止、停留、住的意思。也就是說,十二次為日月五星所停留之處所,因一年之中太陽與月會合十二次,故名為十二次,其具體名稱依次是:星紀、玄枵、諏(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十二次、十二辰、二十八宿之間的對應關係如表2所示。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十二辰的一種實際應用——星歲紀年。所謂星歲紀年,就是根據歲星和太歲星的運行變化及所在位置來紀年。此處的「星」即歲星,也就是木星。「歲」,即太歲星,一種假想的星名。木星和太陽及月亮的運行相反,由西向東,中國古代人為了方便,假設一個可稱做木星反映物的假想行星,由東向西運行,這種想像出的行星逐步被神化後,稱做「太歲」星。其在一年中的停留之處,分別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此種神化的「太歲星」,又逐漸演化為民間信仰中有名的凶神。風水裡隨之出現了一種「太歲土」的凶神,作為對應於天上歲星的地上凶神,並且根據天上歲星的位置推測其在地上的方位,如果在這種「太歲土」上建屋,便會掘到蠕動的球塊,應當避忌,否則遭災。這裡奇怪的是,在中國古代,歲星曾被認為是吉利的星辰,為什麼之後又演變為與主兇相關的星辰?大概與假想出的太歲有關。
5.立表測影
這是中國天文學最大的貢獻之一。所謂「表」,最初是直立於平地上的一根桿或柱,古代文獻中除稱做「表」之外,又常稱做「臬」、「槷」、「髀」、「碑」或「椑」。有三大用途:一,定方向;二,定時刻;三,定節氣(冬夏二至),這三件事對風水都是意義重大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