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梁山是個「大圈子」

在中國的歷史演義中,到處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圈子」。    英雄有英雄的圈子,小人有小人的圈子。這個圈子有時是人為設計的,有時卻是自然形成的。人為的大多是出於無奈,或被拐被騙,或迫於生計。而自然形成的則是由於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像「竹林七賢」、「商山四皓」等,這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然是圈子,當然就有「大圈子」和「小圈子」之分,圈子越大影響力就越大,按說成功的幾率也應該是最大的。但事實往往卻是,很多時候,「圈子」無限制的擴大而不加以規範約束的話,反而更容易失敗。而且,滅亡的也更徹底。無疑,《水滸傳》中的108將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圈子」,而且是一個身強力壯的「大圈子」。但顯然,這個圈子並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靠著「滾雪球」式的滾動發展逐步建立起來的。最初,先是王倫把持山寨,後經晁蓋火併梁山,奪了寨主之位。王倫固然是死了,而作為山寨創始人之一的宋萬、朱貴等,卻始終未得到重用。曾經的二把手、三把手一下子成了別人的「馬前卒」,這不能不讓他們心懷不滿。宋江上山後,不僅再次架空了晁蓋,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圈子」。晁蓋一死,宋江也就理所當然的當上了山寨之主。「一朝天子一朝臣」,當年一同跟隨晁蓋上山的「阮氏三雄」等又不約而同的受到了冷落,宋江及其追隨者一躍成為梁山的「圈子」核心。幾經更迭,如此反覆,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大的政治問題。表面上看,梁山好漢都以兄弟相稱,是一個堅不可破的「大圈子」。但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這個「大圈子」其實都是由許許多多的「小圈子」組合到一起的,不僅派系林立、關係複雜,關鍵是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思想主導,單靠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引導不了梁山的發展方向。從眾頭領的出身來看,顯然也不是「鐵板」一塊。在梁山眾頭領中,一部分是屬於極度「仇官」的,像武松、林沖、阮氏三雄等,這些人死心塌地,除了造反,沒有其他的選擇。往往就是,沒有選擇,就意味著滅亡。而另一部分卻是「戀棧」的,像呼延灼、張清、徐寧、董平等,這些人當初上梁山都是出於無奈做出的權宜選擇。與其他人相比,他們更加嚮往都市繁華,溫柔夢鄉。此時的梁山,更像是一鍋「夾生飯」。這個既上不了天,又難以駕馭的「大圈子」,讓宋頭領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思考再三,投靠朝廷,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既可以把這個沉重的「包袱」甩給朝廷,又能為自己謀得一個進身之階。高層意識形態的這些深刻變化,讓梁山的兄弟們有些措手不及,沒有多少思想準備。而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不僅成為梁山走向「投降路線」的分水嶺,也由此拉開了「投降派」和「造反派」水火不相容的鬥爭序幕。很顯然,一心要投靠朝廷的宋頭領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沒有能力解決好這個問題。認識問題的局限性,讓宋頭領只看到梁山的強大,沒有看到強大背後暗藏的重重危機。昔日興旺的水泊梁山,就在這種大環境下不斷消耗著自己的能量。這個看似強大的利益集團,由於眾頭領的心存異志和高層領導的錯誤決策,實際上在尚未下山之前就已經自行解體了。從一個「圈子」跳到了另一個「圈子」,對於朝廷來講,無論如何都不是心甘情願的。而老虎一旦下了山,就不能算是老虎了。滅亡,也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了。
推薦閱讀:

知乎上有哪些圈子,其中哪些是開放並歡迎新人加入的?
張全景:黨內絕對不準搞「小圈子」
有哪些「知識星球」值得推薦?
畢業後,你怎麼認識新朋友?
高級圈子趨勢都是越來越小,知乎會不會也越來越小呢?

TAG: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