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太極拳勁源、勁道和勁點
(本文發表於國家級雜誌《中華武術》2016年第7期73頁)
解密太極拳勁源、勁道和勁點
作者馬權友
太極拳做為內家拳,勁力在於意念引領,蓄於筋骨,不必苦練肌肉發達,而求身松、氣沉、骨挺;無須抻筋劈叉之苦,只求關節鬆開;無須騰空跳躍之勞,只求身穩輕靈,找回先天之本。怎樣才能找到自然歸真的感覺呢?那就要明確太極拳的勁源,找准勁道,打出勁點。
一、明確太極拳勁源
明確太極拳的勁源對練好太極拳,防止盲目用力大有裨益,對摸到太極拳神奇功夫殿堂的大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什麼是勁源?
勁源是指太極拳發勁的出發點,也是太極功夫的源泉。對太極勁的起源,一般認為勁從根起,而我認為太極勁是在意念的支配下源於丹田內氣爆炸騰然。
2、勁從根起說
太極拳雲,「其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這一理論是太極前輩對太極拳科學的總結和貢獻。它是指行拳時,通過全身放鬆,松肩、松腰、松胯,加大腳下蹬地力,以求得地面的反作用力,從而加大自身功力,勁從腳根起,節節貫穿,及腿及腰,勁達末梢。這肯定是正確的,同時太極理論也是發展和完善的。我認為勁從根起,是太極勁的表現形式,而太極勁真正來源於丹田。這正如錢塘江大潮中的回頭潮,形成於堤壩阻攔的反作用力,但大潮的真正動力來源於大海潮汐變化。
3、勁源在丹田
如果在意念的引須下,讓長期修練的丹田內氣爆炸,就會波及到四肢,讓氣勁沉入腳下,更加加大了沉勁,讓地球反作用力倍增。提到人體內氣,也就是丹田之氣,由四種氣組合:一是秉承父母先天的元氣,二是人體內臟兩腎生成的真氣,三是吸納自然空氣氧化生成的輕氣,四是納人食物化合的精氣。元氣、真氣、輕氣、精氣混合成內氣,在外表現於肢體的鼓漲。人內氣多,再讓內氣暢通,就精力旺盛,思想敏捷,祛病強身。這也是太極拳愛好者追求的最終目標。說到內氣爆炸騰然,是指內氣從丹田向四周舒散,達於四圍,腰腹形成混圓的大氣球,前後左右都圓了,手腳也有氣感。行拳時內氣催外形,節節貫穿,勁達末梢。
二、暢通太極勁道
太極拳練好了,動作平緩舒展,悠揚緩慢,似潺潺流水,順流隨勢。之所以太極拳有如此行雲流水的神韻,是因為和太極勁道順暢有關。
1、什麼是勁道
太極勁道就是勁力運行的路線軌跡。太極拳如果練出神韻,不僅動作規範,而且要體現出綿綿不斷的勁路,感受到眀顯的松沉,彰顯極柔的摺疊蓄髮。勁道順暢了,韻味就有了,氣勢也來了,也會給人以美的享受。
2、去掉拙力
要想讓拳路勁道順暢,必須去掉拙力。去掉拙力必須放鬆,通過松,練出沉來。松是過程,沉是目的。有了沉,拳架就穩,反過來又有利於放鬆。通過不斷的松肩,就會讓手臂的沉重,手臂如同掛在脊椎上。久而久之,手臂會又沉又硬,如同棉里裹鐵一般。綿沉的手臂行拳,就會使勁力均勻,動作慢實流暢。通過放鬆身體,會感覺"骨肉分離","骨堅肉墜",此乃去掉拙力的表現。沒有了拙力,行拳必順,勁道必暢。拙力如同水渠雜草,除掉雜草,水流必暢。
3、軌跡順暢
要想讓拳路勁道順暢,行拳的軌跡要順暢,動作要飽滿,不能丟勁,要用內勁把拳路軌跡動作上的每一個點串連起來。這要求外在動作講究肩胯、肘膝、手足相合勁,而內在講究意領、身隨、氣催,做到三者合一,意到、勁到、氣到。如此以往,永保棚勁不丟,勁走均勻流暢。
三、勁點要定位
打出太極拳的勁點來,是功夫上身的表現。只要苦練,循序漸進,就會找到太極勁點,發出的勁有整體感,有穿透力,有抖彈勁,從而領略到太極拳的美妙。
1、什麼是勁點
太極拳的勁點就是發勁的落點、終點。打拳無人似有人,勁點就如打著人的感覺。
2、勁點要定位抖彈
太極勁點要定位,也就是說將勁的最後觸點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在一個點面上抖彈或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就如打著人了,在原地反彈或有打穿人的感覺。動作不能過,勁也不能過,過了反而懈勁。動作過了,肯定是違反了太極拳外三合及含胸拔背等原則的。
3、打出勁點巧用勁
打出勁點,除定位抖彈外,還要善用一些技巧。一是打出勁點要求全身體現整勁,而不能用局部勁。要使身體有整勁,就要上身放鬆,腰胯要活,襠內有合勁,兩個腿弓要撐住勁。二是打直勁時要充分利用兩臂對拉勁,從而加大穿透力。三是打橫勁時巧用反向勁,如同鐘錶發條反彈。
總之,明確並運用好勁源、勁道、勁點,就能發揮好太極勁,打出的太極拳就會漂亮的如行雲流水,柔美的似金獅抖毛。如此一往,逐步達到太極拳的最高境界,虛靜空靈,靜心豎發,眼顯靈光。(本文作者馬權友)
(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