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的拳勢呼吸和纏絲勁】

陳式太極拳是中國傳統的太極拳流派,目前非常受太極拳愛好者的喜愛,所以學習的人非常多,想要學好陳式太極拳,我們就需要按照太極拳教程進行循序漸進的練習,下面我們就一起結合太極拳視頻來學習吧。

在陳式太極拳的學習中,我們需要掌握好當中的兩個要領,即拳勢呼吸和纏絲勁。

陳式太極拳的拳勢呼吸

陳式太極拳的拳勢呼吸採用腹式逆呼吸法。吸氣時小腹內收,膈肌上升,丹田上行聚於胃部,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擴張,加大肺活量。

呼氣時小腹外突,膈肌下降,聚於胃部之內氣下沉至丹田,胃部與胸廓自然平復。由於腰腎的左旋右轉,因此,氣沉丹田與丹田內轉是結合的。

因此,關於陳式太極拳的呼吸方式是非常嚴謹的。

拳勢呼吸是指合、虛、蓄、收、化的動作為吸氣,開、實、發、放、打的動作為呼氣。是在意識指導下呼吸行氣與武術動作的協調,有著強健內臟器官功能以及增強抗擊能力與加強爆發力量的作用。

因此,陳式太極拳家一般都練成「虎背熊腰」 「膀闊腰圓」的健壯體格。

在推手互喂、試驗發勁時,通常採用哼、哈、咳三種發聲。哼音是用螺旋勁向上打放,使對方騰空擲出。哈音是用螺旋勁向遠打,意欲將對方拍透牆壁。咳音是用螺旋勁向下打意欲將對方打入地中。這種發勁試驗都是用短促的一吸一呼來完成的。

發聲,是為了更好的配合發勁練習,將氣勢體現出來。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

纏絲勁有順纏、逆纏兩種。手的順纏是手外旋(掌心由內向外翻,順著時鐘方向),意氣貫注指尖,先拇指,依次至小指。

手的逆纏是手內旋(掌心由外向內翻,逆著時鐘方向),意氣貫注指尖,先小指,依次至拇指。順纏、逆纏,始終「搠勁"(似柔非柔、似剛非剛的勁)不丟。

腿的順纏(里往外上而向下斜纏),以膝頭向襠外旋轉。丹田勁由腰隙經大腿根裡邊向上而外,經環跳穴再往裡向下斜纏至足根(大鐘穴),分注足五趾肚。

腿的逆纏,以膝頭向襠內旋轉,內勁從五趾肚向上經原路線斜纏至腰隙歸丹田。

凡攻擊的動作,不論順纏或逆纏,為動、為分、為離心力。丹田勁運至四梢,肩催肘,肘催手;胯催膝,膝催足,呼氣、發勁(重心下沉,勁往前發),謂之「丹田勁走四梢"。

凡防禦的動作,不論順纏或逆纏,為靜、為合、為向心力。意氣從四梢回歸丹田,肩帶肘,肘帶手;胯帶膝,膝帶足,吸纏絲勁(弧形螺旋勁)是太極拳的主要特點,它是在意識指氣、蓄勁(氣聚胃部,蓄勢待發),謂之「四梢勁歸丹田"。

纏絲勁練法能使全身內外「一動無有不動」,於同一時間內、綜合性地完成神經、呼吸、循環、經絡、骨骼、肌肉、消化、泌尿等系統的鍛煉。

一蓄一發,一吸一呼,通任、督,練帶、沖,內外兼練,以內壯為主,是整體性、內外統一性的體育運動方法,與分部位練習的其他體育運動方法作比較,在時間上較為節約,在鍛煉效果上較為優越於其他體育運動方法。

從運動醫學角度來看,這種以意行氣的纏絲勁練法,是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較為完善的適應性較為廣泛的體育運動方法。

太極拳纏絲勁的圓運動,不是直線的弧形動作組成,而是曲線弧形螺旋式的動作組成。在劃圓圈時意氣(內勁)的運轉,像螺旋式的纏繞伸縮,可以比喻為像地球在公轉時不斷地在自轉。

因此,它是分陰分陽而又陰陽互轉的。如果圓形運動沒有螺旋式貫串其中,就等於月球環繞地球運行,只有公轉而無自轉,就不能陰陽互轉,這種圓形運動仍然是走的直線。

直線的弧形動作在推手實踐中,證明它是容易犯頂勁之病(即「雙重之病未悟耳"),容易造成「引進落實」,為人所制。即使功夫較深,也只能做到「化而後打」,不可能像弧形螺旋動作那樣能達到「邊化邊打」 「即化即打" 「打即是化」 「化即是打"的程度。

(本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一點資訊的觀點和立場)


推薦閱讀:

陳家溝:一個村一部太極拳史
從心意拳鷹捉實戰法,看戴家拳,形意拳大成拳的核心:周身勁整
傅鍾文-《嫡傳楊式太極拳教練法》之第九勢 左右摟膝拗步
第812期:破譯太極拳調心的奧秘
太極拳的定義

TAG:太極拳 | 呼吸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