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懸崖邊上的敘利亞

懸崖邊上的敘利亞

2011-12-01 00:22:56 來源: 新民周刊(上海) 有2398人參與 手機看新聞 轉發到微博(9)

敘利亞曾自比「阿拉伯跳動的心臟」,現在卻成了阿拉伯的一塊心病。

11月16日,阿拉伯聯盟終止了敘利亞的盟籍——除非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停止暴力鎮壓示威者,否則不帶它「玩兒」;10天後,阿盟又向它舉起制裁「剪刀」,「裁剪」內容包括凍結敘政府在阿拉伯國家的資金、禁止敘高級官員出訪阿拉伯國家、停止飛往敘利亞航班、停止與敘利亞的金融交往及央行交往等。

眼下,敘利亞猶如站在懸崖邊。阿盟希望能在內部化解敘利亞危機,土耳其、伊朗等非阿盟國家各有盤算,而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也在彼此暗戰。

阿盟變臉

阿盟稱,對敘利亞未能履行阿盟和平計劃感到失望,4個月來阿盟一直就停止暴力流血事件問題與敘政府接觸和磋商,但努力都沒有取得成效,不得不做出制裁決定。

消息傳出後,大馬士革、拉塔基亞等城市緊張氣氛明顯升級。《廣州日報》特派敘利亞記者李明波注意到,從26日起,敘利亞國家電視台連續兩個晚上罕見地播放了敘利亞軍隊演習的視頻畫面和革命歌曲,並配以英文歌詞,歌詞反覆強調強大的敘利亞軍隊是戰無不勝的。而敘利亞國家電視台幾乎從來沒有播放過英文節目。

27日晚,上千名敘利亞民眾走上首都大馬士革街頭,聚集到市中心的薩巴·巴赫拉特廣場舉行示威活動,同時表達對總統阿薩德的支持。

阿盟秘書長納比勒·阿拉比(Nabil el-Araby)說,制裁目的是尋求在阿拉伯框架內解決問題,而不是引來外國干預。官員們堅稱,他們無意推翻巴沙爾政權,但國際分析師們預計,制裁最終仍會引向這個結果。

敘利亞外交部長瓦利德·阿爾-穆阿利姆(Walid al-Moallem)指責阿盟試圖把敘利亞危機國際化,干涉敘利亞內政。一名要求匿名的黎巴嫩分析師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阿盟的制裁意在「搞垮敘利亞,而不是實現改革」。

近幾個月,在美國和歐盟的制裁下,敘利亞的兩大經濟支柱——旅遊和石油——已經受到部分影響。而阿盟發起的制裁將讓敘利亞真正感覺到痛,敘方稱之為「經濟戰」。據經濟學家估計,敘利亞50%的出口和25%的進口貿易都是同阿拉伯國家進行的。但英國廣播公司說,敘利亞依然可以通過兩大鄰國伊拉克和黎巴嫩喘口氣。

目前,敘利亞部分地方已經出現了燃料、奶粉等生活物資短缺的現象。大馬士革城區拉閘限電的範圍逐步擴大,給居民們帶來不少生活困擾;加油站前也排著長長的隊伍。

《紐約時報》稱,分析家認為制裁的另一個目的是促使敘利亞最大兩個城市——大馬士革和阿勒頗的精英階層與現政府公開決裂。自3月份動亂以來,上層階級多數保持沉默,而切斷銀行等機構同科威特、迪拜之類阿拉伯國家的聯繫,將深深刺激他們的利益。

美國聖母大學研究制裁問題的專家喬治·洛佩茲說,制裁措施將制約利比亞的金融靈活性,向外界表明,「在敘利亞投資沒有未來」。「凍結政府和高層官員的私人財產,會讓精英們重審對阿薩德的支持。」

國際危機組織資深分析師彼得·哈林剛剛發表了一份關於敘利亞局勢的報告,認為情勢不容樂觀:「更多制裁會助推政權的轉變,現在還不清楚現政權是否會妥協,如果銀行系統崩潰,那麼情況將更加複雜。」

普通老百姓則擔心,制裁將主要傷及窮人和中層階級,讓他們的收入進一步縮水。一名大馬士革居民說,「我認為國際社會應該認識到,經濟制裁影響到的只有老百姓——那些以前買不起麵包,現在甚至聞不到麵包香的人。」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向《新民周刊》分析,過去阿盟內部山頭林立,誰也不買誰的賬,因此長期發揮不了作用;現在隨著卡扎菲等人的倒台、埃及自身又陷入巨變,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成員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蘇丹國、巴林王國、卡達、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在阿盟內部的分量空前增加,在決策中起主要作用。

他說,「現在政治伊斯蘭化,即溫和伊斯蘭政黨掌權,在阿拉伯世界是一個潮流,突尼西亞、摩洛哥等國家已經出現這樣的態勢。這是由GCC一手主導的,現在它也希望通過施壓讓敘利亞朝這個方向轉變,並和伊朗拉開距離。」

李紹先補充道,敘利亞是西亞地區「中樞神經」所在,「一痛周圍都痛」。「阿拉伯大變局中,敘利亞或能起到『剎車器』作用:如果能走出危機,大變局可能會告一段落,阿拉伯世界進入下一個變革階段;但如果敘利亞現政權被推翻,將會形成新的衝擊波,向更多阿拉伯國家推進,這是很多阿拉伯國家不願看到的。」

阿盟外的博弈

與經濟制裁相比,圍繞敘利亞的軍事布陣更讓外界矚目。

美國「喬治·布希」號核航母已抵達敘利亞附近海域,美國第六艦隊也在該區域巡邏。與此同時,被認為是「挺敘」主角的俄羅斯沒閑著,俄媒稱已有3艘俄軍艦駛入敘利亞附近塔爾圖斯海域。此外,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也將在12月被派到地中海東部海域執行任務。以色列軍事新聞網站「德布卡檔案」評論說:「敘利亞危機已演變成美蘇冷戰上世紀90年代終結以來超級大國的空前對峙。」而李紹先則認為,美俄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如今普京強勢歸來,兩者之間利益衝撞和對抗的一面在上升,但還不至於回到冷戰格局。

前蘇聯在冷戰時期與阿拉伯國家是盟友關係,如今俄羅斯繼承的僅存碩果就是敘利亞,敘利亞也從俄羅斯進口軍火。敘局勢動蕩,如西方國家軍事干預,肯定會傷及俄羅斯利益。德國《青年世界》周刊稱,俄羅斯已經失去東歐通道,不會輕易放棄「最後的南大門」,因此除了派遣軍艦,還加強了外交努力。俄羅斯態度強硬的另一個背景是,前不久美俄導彈協議談判失敗,美國執意要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因此俄羅斯要利用這個時機表態。

而美國在阿拉伯地區主要有四大利益:主控石油;保護以色列安全;遏制地區敵對大國伊朗;打擊伊斯蘭極端勢力。阿拉伯大變局中,美國自身利益遭遇巨大挑戰,又恰逢其欲將戰略重心東移,因此美國希望在這一過程中起導向性作用,使局勢儘可能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並借敘利亞問題打壓伊朗,因為敘利亞是伊朗在阿拉伯世界唯一的盟友,也是其向中東腹地的力量伸展。即將從伊拉克撤軍的美國最擔心的是,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在中東形成鐵軸關係。

除了美俄等大國,從敘利亞盟友迅速變成倒巴沙爾急先鋒的土耳其同樣備受關注。自今年3月份敘利亞發生動亂以來,作為敘利亞北部重要領國,土耳其不僅為大量敘利亞難民提供棲身之所,而且還為敘利亞一些反政府組織和武裝提供庇護。另外,土耳其停止了與敘利亞的能源合作項目,甚至威脅將中斷對敘利亞的電力供應。

分析人士認為,土耳其不斷對敘利亞政府施壓不僅有為加大未來對敘利亞影響力的戰略考慮,更有北約「投石問路」的戰略趨向。

法國《大西洋》雜誌稱,土耳其之所以躍躍欲試,是出於對歷史上曾屬於它的部分地區垂涎三尺,且急欲通過干預敘利亞,恢復其在奧斯曼帝國時期對中東伊斯蘭世界的領導權。

李紹先則分析,敘利亞是土耳其重返中東、重返阿拉伯世界的重要一環,它在這個「橋樑」處已經營多年,想發揮大作用,原本西方也對土耳其寄予了很高期望。但實際上,巴沙爾政權對土耳其一點也不買賬,西方對土表現失望。所以,土耳其變本加厲地強硬起來,但又不敢過分張揚地走到阿盟前面。

半島電視台網站的一篇文章稱,圍繞敘利亞的角逐,就是一場地區霸權爭奪戰。鑒於敘利亞國內的不穩定局勢,海灣國家巴林、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近日向本國公民呼籲,希望他們近期不要前往敘利亞,目前仍在敘利亞的要儘快撤離。

根據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館的統計,目前在敘利亞的中國公民共有700多人,其中中資機構人數600多人,主要集中在大馬士革和阿勒頗兩個城市。截至11月28日,中國大使館暫無進一步撤僑決定,但備了緊急預案,而部分中國公民已經開始撤離或考慮撤退計劃。

利比亞動蕩告一段落後,不少人猜測敘利亞將複製「利比亞模式」。但李紹先指出,敘局勢更加複雜,不能作簡單類比。「敘利亞是由佔總人口僅12%-14%的少數派——阿拉維派長期統治的,高層內部團結,動蕩至今沒有出現分化,不像葉門和利比亞出現動亂後不久高層就四分五裂了。在這樣的政權格局下,如果敘政府被推翻,結構性倒裝將需要很長時間來消化——就像原來由遜尼派統治的伊拉克,原政權倒台以後,社會動蕩至今——敘利亞的情況將有過之而無不及。」

萬一開戰?

李紹先認為,敘利亞反動派武裝化的苗頭很重,並且得到境外援助,不排除敘利亞走向內戰的可能,一旦形成這種態勢,西方將隨時干預。「敘利亞前景不妙,我個人感覺比較悲觀。但從眼下看,暫時還會是僵持局面,有待觀察。敘利亞政府還有一線希望,阿盟的態度比較關鍵,想把局勢掌控在自己手裡,不希望西方插手。」

華盛頓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分析師達納(J. Dana Stuster)則設想了萬一敘利亞問題國際化,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敘利亞看似就要陷入一場漫長血腥的內戰。11月15日,反對派武裝「自由敘利亞軍」在敘利亞與土耳其的邊界地區襲擊了執政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數個辦事處,造成多人死傷。16日,他們使用火箭炮和機槍,襲擊了位於首都大馬士革近郊哈賴斯塔的空軍情報機構,並與政府軍激烈交火。20日,大馬士革復興社會黨大樓遭數枚火箭彈襲擊,這是3月中旬敘利亞局勢動蕩以來首都中心首次遇襲。

如果真的出現這種局面,中東其他國家也就要被捲入,屆時可能把敘利亞內部的衝突演變為地區政治矛盾。

不過也有許多分析家認為,敘利亞的形勢不同於之前幾個阿拉伯國家的情況。當初利比亞反對派在北約的強力支持下,把卡扎菲趕下台,但持續了8個月的戰事仍然超出了人們的預期;而敘利亞接受外國武裝進駐的可能性不大,土耳其和約旦邊境為敘難民開闢的留容所或許會延長戰爭,但不會像北約對利比亞發動空中打擊那樣起到決定性作用。

敘利亞戰爭若被國際化,後果將是可怕的。土耳其似乎迫切想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也可能悄悄加入支持行列。只有伊朗仍然支持阿薩德。這些互相依存的關係,加上外國資金的流動,會延長敘利亞黨派對領導權的爭奪。從歷史角度而言,混亂的內戰期間也容易助長走私、軍火交易、敲詐、黑市等。對有些人來說,戰爭是發財的好時機。

一個國家發生內亂,周邊國家也往往有意很快插上一腳。問題是,過於急促會導致計劃時間不足,結果要麼是過早地撤出,要麼就是往戰爭無底洞里砸錢——1976年敘利亞軍隊以「阿拉伯威懾部隊」名義進駐黎巴嫩就是如此,僅僅介入幾個月後,沙特就對華盛頓說,「阿薩德想退出了,他們已經力不從心。」但是敘利亞想退而不能,黎巴嫩內戰居然斷斷續續持續了15年之久。

軍事干預的最大壞處是,會挑起一場看不見盡頭的戰爭。雖然參與軍事干預的國家會與敘利亞的一些反對黨派有相似的利益,但它們的興趣點不可能完全相同,戰爭的意義就會變味。敘利亞的悲劇之一在於,其戰爭國際化看似是不可避免的了。屆時,敘利亞的戰爭將不是關於阿拉維派統治還是遜尼派統治,不是民主對決專制,而是關於受伊朗影響更多還是受土耳其或沙烏地阿拉伯影響更多,關乎地區力量平衡。而這一切將以犧牲敘利亞人民為代價。

(本文來源:新民周刊)

責任編輯:NN041
推薦閱讀:

《懸崖上的金魚姬》有哪些經典台詞?

TAG:敘利亞 | 懸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