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題型技巧型答題模式
詩歌鑒賞題型技巧型答題模式: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②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首先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
①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積鬱在心頭的激情快意或愁緒,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鳴。
直抒豪情壯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
直抒憤世嫉俗之情:「兩腳踏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而今不受嗟來食,村犬何須吠未休。」(清?詩丐《絕命詩》)
直抒悲思愁緒:「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晚唐?羅隱《自遣》)
直抒歡快喜悅之情:「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無名氏《四喜詩》)
直抒對事理的見解和看法:明?文嘉《明日歌》。
②間接抒情
(1)借物——詠物言志詩——托物言志詩——情在物之特點與人相通處。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託詩人的心志。
(2)借景——寫景抒情詩——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點與人相通處
⊙對於詩詞中的景,鑒賞時應主要注意的常見方法和技巧有:
⊙留意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變化。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如繪形、繪聲、繪色。
⊙理解描寫景物的技巧,如虛實結合(「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以動襯靜(「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明暗對比(「夜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以小見大(「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粗筆勾勒和細部描繪相結合(「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與「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比興手法的運用(「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語言運用方面,既要學會欣賞像盛唐詩人所描繪的雄渾壯麗的景象,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又要善於體會詩人細緻入微的觀察、捕捉和描摹,如「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詩詞中主要的兩種景與情的關係。
第一,描寫之景與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寫哀情,以樂景寫樂情,是一種正襯的關係。如張繼的《夜橋楓泊》。
第二,描寫之景與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如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在表現手法上,情景交融的四種形式。
①觸景生情:就是作者心中雖有某種情感,但卻是隱含的,不顯露的,而由於受到當前情景的觸動而使之得以激發,引發作者將其表達出來。如杜甫的《登高》。
②借景抒情:在詩詞的收尾處以飽含深情的寫景句子收束全詩。這類詩詞的情弦脫穎而出,爾後再以景襯情。此情是由景所觸,只是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規順序,先情後景。如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③緣情布景:乃是因情選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難分。景物一旦著上了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如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④寓情於景:是意境創設的一種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觸媒和載體,情則是景的命脈和靈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於觸及到的是什麼景,寄託的是什麼情,則因人、因時、因境而異。如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
(3)借事——即事感懷詩——敘事與議論或抒情結合——情在事之特點與作者之議論抒情處。
即事感懷詩:就是作者心中有某種情感,由於外界某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或別人身上的)的觸發,從而將其激發,引發出詩人的感情或議論。
(二)描寫手法:
①情景交融
②白描
③對比烘托
④聯想想像
⑤象徵
⑥使用疊詞
⑦托物言志
⑧細節
(三)修辭手法:
①比喻化平淡為神奇,深奧為淺顯,抽象為具體, 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動,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比喻)
②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
③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④誇張提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⑤對偶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⑥反問加強語氣。如「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⑦設問引人注意,啟發思考。如「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⑧雙關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蘊藉。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⑨用典使詩歌語言精鍊,內容豐富,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修辭手法作用:
比喻: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比擬:把物擬人化,把人擬物化,把抽象的概念擬物或擬人化,使描寫的事物或抒發的情感形象生動具體,使讀者覺得親切,增強詩歌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感染力。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強調和突出該事物,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對偶:增強詩詞的音樂美、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等等。
雙關: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含蓄曲折,生動活潑,增強詩歌的表現力」等。
互文:使詩歌內容更加凝練。
用典:使詩歌內涵豐富;內容更加凝練。
化用前人詩句:使詩歌內涵豐富;內容更加凝練。
對比;使事物的性質、狀態與特徵更加鮮明突出。
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作用。
設問: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在結構上還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啟下、使條理清晰的作用。
要特別注意以下高考常見的六種描寫手法
①襯托(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以樂景襯哀情)
②各種修辭手法(比喻為更形象生動,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誇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
③動靜結合(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可以動靜結合,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
④虛實結合(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
⑤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感傷的之情)
⑥觀察角度的變化(俯視,仰視,遠眺,近看,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
(四)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還可以分成這樣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①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
②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誇張、比擬(高考常考)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互文;
③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徵、鋪陳,白描。
④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常考)
⑤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⑥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①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
②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③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反語;
④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徵、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①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
②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高考常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後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高考常考)、過渡,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
5.答題模式:
①準確地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正反對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擬、誇張得體等。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虛實、大小等);
②結合詩句分析,何以見得是用了這種手法;
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6.答題示例
[示例一] (2004年天津卷)
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注]:1、綠綺: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鍾,霜降而鳴。
問: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
答:(步驟①)主要用了側面描寫,
(步驟②)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雲重重疊疊,布滿天空。時間過得真快啊!
(步驟③)寫詩人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示例二] (2005年福建卷)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問: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
答:(步驟①)「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
(步驟②)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
(步驟③)「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
問: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答:(步驟①)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
(步驟②)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示例三]
鷓鴣天·代人賦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①這首詞作於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問:詞的最後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答:(步驟①)運用了對照(或對比)的寫作手法。
(步驟②)作者將城裡愁風畏雨的桃李,與鄉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
(步驟③)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後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