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十大名將排行,左宗棠第九,曾國潘第二,第一實至名歸
清朝末年雖然懦弱,患了所有王朝末年的共同毛病,但是,清朝作為封建社會歷史上統治人口最多的王朝,屹立兩百多年,還是出了不少名將的,絲毫不比歷史上其他任何朝代弱。
TOP、10 馮子材
馮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號萃亭,漢族,生於廣東欽州沙尾村(今屬廣西欽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歷任廣西、貴州提督。咸豐年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中法戰爭時,已年近70,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大敗法軍於鎮南關,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雲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餘年,寒素如故。
馮子材以68歲之軀,精心策劃,親身指揮,一舉反敗為勝,創造了震驚時世的鎮南關——諒山大捷。這一仗是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光輝典範,打出了軍威,張揚了國威,法國茹費理內閣因之土崩瓦解。打了大半輩子的仗,馮子材從未如此揚眉吐氣。恰在此時,清政府在「乘勝即收」思想指導下發布停戰令,馮子材含恨撤兵。
TOP、9 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首領。
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但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他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和收復新疆維護中國統一等重要歷史事件。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光緒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傅,謚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左宗棠戎馬一生,但是讓左宗棠青史留名的,不是剿滅太平天國,也不是中法之戰,而是收復新疆,當時新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被沙俄佔領,但是左宗棠西進收復了,民族英雄實至名歸!
TOP、8 海蘭察
多拉爾·海蘭察(?—1793年),鄂溫克族;滿洲鑲黃旗人,多拉爾氏,世居黑龍江布特哈阿倫河。清朝乾隆時期著名的將領。乾隆二十年(1755年),海蘭察第一次以索倫族馬甲的身份從征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後累功升任為一等侍衛。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次年,兩次參加清緬戰爭,率輕騎為先鋒,多有戰績。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因功被授為鑲藍旗蒙古副都統。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調任為鑲白旗蒙古副都統。自雲南赴四川參加大小金川之役。歷時五年,攻碉奪卡,屢克要隘寨堡,因功先後升正紅旗蒙古都統、參贊大臣、領侍衛內大臣。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兩次以參贊大臣率兵鎮壓甘肅回民起義。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跟從福康安督兵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再跟從福康安率兵赴西藏參加廓爾喀之役。次年,抵後藏,克濟嚨,會師潛渡深入廓爾喀境,越崇山,歷艱險,多次克捷。進一等公。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病逝,謚號武壯,原規定陣亡者方能入祀昭忠祠,乾隆御准海蘭察加恩入祀,旌揚戰功。他曾任頭等侍衛,位列紫光閣功臣。
TOP、7 章佳·阿桂
阿桂(1717.09.07—1797.10.10),章佳氏,字廣廷,號雲崖,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將。滿洲正藍旗人,後以新疆戰功抬入正白旗。乾隆三年(1738年)舉人後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長期戍守西北邊疆。乾隆十三年(1748年),參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參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事平後移師駐伊犁,提出於新疆屯田建策,被採納。
其後數年間,歷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伊犁將軍、四川總督等。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將軍偕經略傅恆領兵與侵擾滇境的緬甸軍交戰,屢獲捷。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戰,歷時5年,運籌戰事,多合機宜。後兩次督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制定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之役的進兵方略。
TOP、6 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富察氏,字瑤林,號敬齋,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乾隆年間名將、大臣。大學士傅恆第三子,孝賢純皇后之侄。
福康安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先後平定甘肅回民田五起義、台灣林爽文起義、廓爾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銳公。嘉慶元年(1796年)二月,賜福康安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謚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
福康安一生征戰南北,戎馬倥傯,參與了四次鎮壓各地民變,是朝廷足資依靠的軍事重臣。另有一次是入藏征討入侵者,這對邊疆的安定有很大貢獻。福康安不僅善於作戰,常能扭轉危局,轉敗為勝,而且每於戰後都能妥為辦理善後事宜,尤其是在對台灣和西藏的戰事之後,抓住急待解決的問題,制訂章程,恢復生產,穩定局勢,因而他的理事才能也同樣受到了乾隆帝的表彰。
TOP、5 年羹堯
年羹堯(1679年—1726年),字亮工,號雙峰,中國清朝名將。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今屬安徽),後改隸漢軍鑲黃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
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賜自盡。
TOP、4 岳樂
愛新覺羅·岳樂(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將領,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饒余敏郡王愛新覺羅·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順治、康熙年間功勛卓著的名將,為清朝入關後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初封鎮國公。順治六年(1649年),封貝勒。順治八年(1651年),襲爵,改號安郡王。順治十四年(1657年),進爵親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樂去世,年六十五歲,謚號和。死後因貝勒諾尼攻訐被奪謚降爵。
三藩之亂爆發初,局勢惡化,岳樂於康熙十三年(1674)掛定遠平寇大將軍印,率軍收復江西,進入湖南。吳三桂先後調集10萬大軍,死守長沙,雙方形成僵持之勢。4年後,吳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陽市)暴卒,相持難下的湖南戰局才發生重大變化。岳樂率大軍進入長沙,隨即揮師西南,在通向貴州的戰略門戶湖南武岡告捷。這是岳樂在三藩之役中的最後一戰。
岳樂收復湖南同時,兩廣、福建、浙江、四川等省相繼平定,清朝勝利已成定局。年底,玄燁命岳樂率部分將士還師,由侄子彰泰接替他總管軍務。
三藩之亂期間,王公子弟多年輕且不習戰,岳樂老成持重,富有軍事經驗,成為皇族中難得的帥材。他領兵出征五年半,建立了殊勛,受到隆重的禮遇。
TOP、3 岳鍾琪
岳鍾琪(1686年—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原籍涼州庄浪(今甘肅臨洮)。岳飛二十一世孫,四川提督岳升龍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名將,累官拜陝甘總督,封三等威信公,屢平邊地叛變,著作《姜園集》、《蛩吟集》等。
岳鍾琪擔任總督期間,在陝甘兩省推行攤丁入地,又對四川烏蒙等土司實行改土歸流。曾靜向他進言反清,而岳上奏於雍正帝,引發了呂留良案,但雍正已對他起疑,後下獄險死。乾隆時復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贊為「三朝武臣巨擘」。
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時年64歲的岳鍾琪奉命出兵康定,會同總督策楞,結果成功討平叛亂。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鍾琪抱重病出征鎮壓陳琨時,病卒於四川資州,時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賜謚「襄勤」。
岳鍾琪深沉剛毅而多智謀,對士卒很嚴厲,但能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都願意為他賣命。雍正多次褒獎他的忠誠,所以屢次將征剿的重任託付於他。整個清朝,作大臣的漢人中拜為大將軍,連滿族士卒也聽命於他,僅僅岳鍾琪一人。在平定青海叛亂中,蓋世功勛,72萬平方公里的青海全部隸屬清朝,逐准安藏,建立大功,123萬平方公里的西藏納入大清版圖。起複委用,平定大金川,傅恆當時作經略也因岳鍾琪而立了大功。乾隆皇帝在他的懷舊詩里,把他列為五功臣之一,並稱之為「三朝武臣巨擘」。
TOP、2 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湘軍的戰績和悍勇,不需要多表了,自曾國潘之後,湘軍一直都是全國之首,直到新中國成立依舊如此,延續的還是曾國潘留下來的湘軍精神。
TOP、1 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崇德元年(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次年正月,皇太極令多爾袞追擊朝鮮國王家屬。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謚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兩個月後,於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清朝最鼎盛時期,領土疆域,僅次於元朝)
更多內容,請關注黑白歷史(微信公眾ID:heibails)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