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白居易的故鄉情

杜甫和白居易的故鄉情

來源:鄭州日報 婁繼周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三大詩人。而三人中的杜甫和白居都與鄭州有著不解之緣!

  杜甫生於鞏義市窯灣,至今故居遺址仍存。乃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開元中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先後與高適、李白結識。天寶五年(746)到長安,困頓十年。安史亂起,逃出長安,投奔鳳翔謁見肅宗,授官左拾遺。不久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棄官經秦州同谷,移家成都浣花溪畔。一度在四川節度使嚴武幕中任職,官參謀、檢校工部外員郎,故世稱杜工部。永泰元年(765)離川東去,途中留滯夔州。晚年攜家出峽,漂泊鄂湘一帶,後死於赴彬州途中。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稱「詩史」,被譽為「詩聖」,對後影響深遠,1962年被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少小離鄉,顛沛流離,但對家鄉的感情何時曾忘?大曆二年(767)在夔州,杜甫送朋友孟倉曹赴東都洛陽之時,想到家鄉的山川和梅花,把濃濃的鄉情寄托在贈送朋友的詩中:

  君行別老親,此去苦家貧。

  藻鏡留連客,江山憔悴人。

  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新。

  朝夕高堂念,應宜彩服新。

  與杜甫相比,白居易在鄭州生活時間較長,作官後又多次往返鄭州,故留下有關鄭州的詩也多,計有詠滎陽四首,登封十一首,新鄭二首,中牟一首,合計十八首之多。

  白居易與元稹(字徽之)詩風相近,交誼深厚,世稱「元白」。唐穆宗長慶四年,白居易從杭州刺史離任返京,途經故鄉,夜泊河陰,遙想時任漸東觀察使越州刺史的元稹,賦《河陰夜泊憶徽之》:

  憶君我正泊行舟,望我君應上郡樓。

  萬里月明同此夜,黃河東面海西頭。

  文宗太和五年至七年(831-833),白居易任河南尹居洛陽,距嵩山頗近。經常與友朋暢遊嵩山,或與友唱和,或東崖題詩,或送客寄懷,先後寫下十一首詠嵩之詩。其《與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龍潭作》云:

  喜逢二室遊仙子,厭作三川守土臣。

  舉手摩挲潭上石,開襟抖擻府中塵。

  他日終為獨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

  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應笑人。

  其他詩作《從龍潭寺至少林寺題贈同游者》、《嵩陽觀夜奏霓裳》、《山中五絕句》、《早春題少室東崖》、《看嵩洛有嘆》也皆有風致,本文來源於千里馬的網站導航其《看嵩洛有嘆》曰:「今日看嵩洛,回頭嘆世間。榮華急如水,憂患大如山。見苦方知樂,經忙始愛閑。未聞籠里鳥,飛出肯飛還。」用輕鬆的筆調,抒發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情懷,與前面所引「他日終為獨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異曲同工。

 


推薦閱讀:

爺爺奶奶和月亮
『知食街邊訪』國慶中秋已結束,假期里你有沒有吃到最喜歡的家鄉小吃呢?
米粉
故舊從鄉來
狗屠樊噲與舞陽侯國

TAG:杜甫 | 故鄉 | 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