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闖王李自成兵敗後,他的幾十萬大順軍去哪兒了?

闖王李自成兵敗後,他的幾十萬大順軍去哪兒了?

在闖王李自成進入北京以後,因為對吳三桂等明朝重要將領的安撫失策,導致吳三桂聯清抗順,李自成帥大軍在山海關內一片石大戰數日,最終大順軍不敵吳清聯軍,李自成決定棄守京城,退守西安。

然而在多鐸和阿濟格兩路清軍的追擊下,陝西也沒能守住,李自成被迫率大軍往河南湖北方向轉移。1645年(順治二年)五月初四,李自成在勘查路線時在九宮山被地方武裝所殺。

李自成犧牲以後,大順政權並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繼承人出來領導大軍,那麼大順政權尚余的數十萬大軍去了哪裡了呢?

東、西路大軍

在失去陝西根據地之後,大順軍的撤退的時候分為兩路進行撤退。一路由李自成、劉宗敏親自率領由西安經商洛、豫西、湖北襄陽、武昌一線撤退的大順軍主力為東路;李過、高一功所統陝北及甘肅等地駐軍經漢中、四川順江而下至湖北荊州地區的大順軍為西路。

因李自成的突然犧牲,大將李宗敏在李自成犧牲之前已被清軍俘殺,所以在大順軍內部並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袖站出來領導大順軍余部。

東路大順軍主要將領有澤侯田見秀、義侯張鼐、綿侯袁宗第、磁侯劉芳亮、光山伯劉體純、太平伯吳汝義、將領郝搖旗、王進才、牛萬才等,因為連續的作戰與行軍,導致各將領所率隊伍人物極不均衡,以前的部下領導的軍隊人數甚至遠高於之前的上司,所以在李自成犧牲之後,各部之間已經沒有原先的領導關係,更像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各自為政,東路軍成了一盤散沙。

西路軍改編為忠貞營

而同時,西路軍基本保持了完整的建制,撤退到了湖北西部山區,從當時的形勢可以看出,這隻大順軍橫在了清朝和南明之間,因此他們也成為了南北雙方極力爭取的對象,誰能夠爭取到這支生力軍,就不僅可以取得該地區的控制權,關鍵還獲得了極大的戰鬥部隊。

清朝的湖廣總督與南明隆武朝的湖廣巡撫都對李錦(即李過)、高一功等人進行招撫,考慮到民族大義,最終,西路軍的領導人決定歸順南明,一起對抗清軍,西路軍被改編為「忠貞營」。

但是,雖然被改編為「忠貞營」,但是依然被南明朝廷內的保守勢力猜忌,極力主張聯順抗清的堵胤錫是位極有眼光的政治家,能夠放下成見聯合大順軍殘部抗清,而堵胤錫的上司何騰蛟和其餘的頑固派則守著「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的迂腐思想,再加上骨子裡對農民起義軍的輕視,始終對「忠貞營」抱著仇視的態度,處處為難。

堵胤錫同李錦等大順軍將領達成聯合抗清的協議以後,決定不失時機地發動恢復湖北的戰役。他建議何騰蛟、章曠統兵由岳州北上,自己同忠貞營一道先攻下荊州,然後引兵東下同何、章部明軍會師武昌。

東路軍與夔東十三家

劉體純,原隨東路軍南下的將領,在李自成犧牲之後於1645年冬至1646年帶領部眾進攻陝西失敗後轉入川東鄂西(即夔東)堅持抗清鬥爭。

袁宗第,原來是大順軍右營制將軍,劉體純的上級,但是在李自成犧牲之後失去了對右營諸將的節制,在湖南被佔領之後也率部眾進入夔東地區,與劉體純合部。

郝搖旗(郝永忠),自1645年以後長期追隨南明督師大學士何騰蛟,先後轉戰於湖南、廣西興安、桂林一帶,在1649年何騰蛟被清軍俘殺以後,他在南明內部舉目無親,也率部進入夔東地區,與之前的劉體純、袁宗第合部。

而前文提到的「忠貞營」,到孫可望出兵貴州、四川,清軍侵入廣西時,高一功等忠貞營將士既打不過清定南王孔有德部,又不願依附於孫可望,剩下的道路就是領兵北上夔東,同劉體純、袁宗第、郝搖旗等大順軍舊部靠攏。

至此,原東路軍先進入夔東地區,而西路軍改編的「忠貞營」幾經周折之後殘部也進入夔東地區,大順軍殘部經過幾年的輾轉終於在夔東地區又一次會合了。他們與當地的王光興、賀珍和三譚等地方武裝合稱為「夔東十三家」。

夔東十三家的覆滅

順治十八年(1661),南明永曆帝被俘,次年李定國病死,部將有的犧牲,有的降清,結束了以大西軍為主體的西南抗清鬥爭。

康熙元年(1662)七月,清朝四川總督李國英向朝廷建議發動四川、湖廣、陝西三省會剿,並請朝廷確定統一進兵的日期。

清廷對夔東十三家推行「剿撫並重」的策略,先是派使者告知永曆帝已經被俘殺、抗清勢力在大陸地區基本被平定,並以高官厚祿引誘,然而大部分將領不為所動,所以最終的戰鬥依然十分激烈,以劉體純、袁宗第和郝搖旗部的抗爭最為激烈,他們依據自己經營多年的據點進行抗爭,最終寡不敵眾,兵敗被俘。

夔東十三家,作為大順軍的殘部,堅持抗清鬥爭一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據崇禎失國已經過去了19年。他們的民族氣節,足以令人為之感慨。

特約作者,天涯看點蘇昊。


推薦閱讀:

李自成兵敗失聯後到底是死是活?
李自成行宮【圖文】
連敗吳三桂李自成張獻忠的常勝將軍,鰲拜為何多次論死對抗多爾袞
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為何拒講和?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