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知識地圖
該知識地圖根據梁武帝的昭明太子對金剛經的斷章和南懷謹老師的《金剛經說什麼》進行整理。根據該知識地圖方便記憶金剛經的總體脈絡和每章具體講述的要點。 要學佛先學做人,儒沒有學好不能學佛,這是南老的觀點。學佛不是一定要出世,而是要修入世佛,所以金剛經的開篇從佛的穿衣乞食開始,簡單的穿衣乞食也蘊含 了佛六度的道理,而真正的修行正是總這些最簡單最基本的事情開始的。須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是解空第一。所以金剛經的重點是在講空,講有無。修行過程中要善護念,只有善護念了才能夠安撫其心。三章開始講有餘涅盤和無餘 涅盤,而無餘涅盤追求的就是涅盤無法,無為法。既然到這裡無法可說後面就應該沒有講的了,直接和最後一張無為法對應就完了。但是這裡就又引出了方法工具和 結果之間的關係辨證,不能執指為月也不能棄指為月,只有漸修才能夠有頓悟,渡河不能棄舟更不能上岸仍拽舟,先修止才能夠更好的觀。這些都在講這些道理,因 此給出了我們學佛的三個層面文字盤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德分為福德和功德,福德是入世而功德是出世。而積福德最重要的就是布施,所以第四章開始講六度中的布施,布施需要無所住。到了第8章接著說布施可以積福 德,而且福德本身是無自性的。到了第11章將福德的境界是一種清靜的無為福德,到了19章繼續強調了福德是不可得的,不能為了福德而布施等。這是到23章 集中點之前布施和福德的一條線索。對於功德就是智慧資糧,學習金剛經就是找智慧。這裡面涉及到身->心->法三個層次。而這些又都屬於相,金剛經裡面一直在談要離四相,才能夠 達到寂靜涅盤,而真正的修為則是從身開始。我們去身相,然後去心相,要的是一種無為法,同時我們修法本身又不能住相,我們要的是無所住而生其心,只有這樣 才能夠離相寂滅和離色離相。所以這裡仍然在說要離相,要無所住生心,真正到彼岸後就要連工具都拋開,即是無法可說和無法可得。無我是佛最基礎的一個修行,而無我就是要去我執,觀照五蘊皆空。然後接18品的三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和福德不可得和無法可得共同彙集到23品的凈心修 善,凈心修善的重點就是前面已經講述的福智雙修。而金剛經本身也是大乘佛法,強調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需要的是自性自度,在25品中又再次強調了這點。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是26品法身非相的重點,我們不能執著於一個真正有形的佛,這是幻想而不是真正的實相。了解了法身非 相後就明白了無斷無滅,需要離斷滅相,不能執著一個空字,這也不是真正的空性。真正離斷滅相後意識到諸法皆因緣起,是因緣和合而成,一合相本身也是假有 的,並不是我們看到的樣子存在。相是現象,而見是我們的思想。知見無見,斯即涅盤。仍然還是在談無為法。所以最後一品四句揭再次進行了強調,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本文為人月神話博客原創文章,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雲中的世界
※《金剛經》系列開示 95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
※《金剛經》解讀--五重玄義之辨用
※【重磅觀察】佛護法師: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三五) —— 回顧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