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百科:食品的營養標籤

2013-01-09 12:45

從1月1日起,衛生部頒布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一個食品營養標籤國家標準,它規定了些什麼呢?與我們日常生活有何相關呢?美國又是怎麼標註食品營養標籤的?

中國的食品營養標籤

從今年起,除個別被豁免的種類外,預包裝食品企業必須給食品貼上含有營養信息的標籤,否則不能銷售。

根據規定,預包裝食品外包裝標籤上必須標示出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共5種核心營養素的含量值及其占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 可以豁免營養標籤的產品主要包括現制現售食品、生鮮食品,包裝較小和食用量小的產品及酒水。例如生魚生肉、蔬菜、蛋、水果等生鮮食品以及酒、礦泉水、超市現制現售的食品,還有茶葉、醬油、醋等調料,都是不需要營養標籤的。

啥叫預包裝

所謂預包裝食品,是指預先定量包裝好或裝入容器中向消費者直接提供的食品,包括餅乾、醬油、肉醬、腐乳、速凍食品以及奶製品等。一些生鮮食品可不在此列,如生肉、生魚、現制現售食品等,天然礦泉水、飲用純凈水等也無需標示「營養標籤」。

為啥要標營養信息

營養素攝入缺乏可引起營養不良,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生長發育和健康,攝入過量則可導致肥胖和慢性病發生。市民通過閱讀營養標籤,對食品進行合理挑選,可以有效地預防一些疾病,實現營養保健。

美國的營養食品標籤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美國的食品也不要求營養標籤。隨著人們對飲食健康的關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開始考慮通過食品標籤來實現三個目標:減少「自願標籤」的混亂;幫助公眾選擇健康飲食;促使食品企業改進配方,開發更健康的食品。1990年11月「營養標籤與教育法案」通過,要求把「膳食指南中強調並且有推薦量」或者「對公眾健康有重大影響」的營養成分進行強制標註。前者比如蛋白質、脂肪等,後者比如鹽和膽固醇。經過後來的修訂,美國目前強制標註的有15項:總熱量、來自脂肪的熱量、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膽固醇、鈉、總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糖、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鈣、和鐵。除此以外,生產者還可以自願標註一些其他項目,比如單與多不飽和脂肪、可溶與不可溶膳食纖維、其他維生素與礦物質等。。

美國人民的「每日參考量」

美國標籤所用的「每日參考量」是針對全體人群平均的。4歲以上的美國人群平均每天的熱量攝入是2350大卡,但是不同的人所需要的熱量並不相同。有許多人呼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降低熱量「標準值」,向容易受到高熱量危害的那部分人傾斜,FDA最後採用了2000大卡作為基準。各種營養成分的「推薦量」中,脂肪、飽和脂肪、膽固醇和鹽中有些是「健康上限」,實際攝入越少越好。有一些成分推薦攝入量跟總熱量有關,比如脂肪和膳食纖維;而有一些跟總熱量無關,比如膽固醇和鹽。為了「教育」消費者,NLEA法案還鼓勵在標籤後面加上「營養圖譜」。這個表格分2000大卡和2500大卡,分別列出「應該低於」的脂肪、飽和脂肪、鹽和膽固醇的量,以及「推薦達到」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的量。

相比於之前「不要求標註」,中國將要實施的制度當然是一大進步。不過目前的「1+4」標籤只強制要求總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提供的信息還是單薄了一些。期待著我們的營養標籤能夠越來越進步和完善,期待每個人都能享有更加健康、合理的飲食。

本文部分參考文獻來自果殼網。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丹頂鶴被稱為「仙鶴」
殺人工具百科:刀槍之外有猛毒,1g足夠毀滅千萬生命?
屏蔽粗口的「嗶」聲是誰發明使用的?

TAG:食品 | 營養 | 百科 |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