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入五臟 | 中醫五音療法探析
呂氏春秋
中醫五音療法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約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時期,《呂氏春秋—古樂篇》中關於「昔陶唐之時……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舞以宣導之」的記載可以視作中國音樂療法的初現。到春秋戰國時代,隨著以《禮記—樂記篇》和《黃帝內經》為代表的關於音樂治療的成熟理論出現,早期中醫五音療法開始形成基本完備的體系。
《樂記》系統地整理和歸納了舊有的音樂理論,確定了角、徵、宮、商、羽五音,同時深入探討了音樂與個人、社會和國家的關係。其中「樂者樂也,琴瑟樂心;感物後動,審樂修德;樂以治心,血氣以平」等提法,更是明確了中國古代音樂體系的醫學價值。
中國傳統醫學很早就認識到,人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五臟六腑與自然世界存在著某種客觀的對應關係。
《靈樞—邪客》有「天有五音……此人之與天地相應也」的說法,並首先把五音引入醫學領域,將五音對應五行,與五臟、五志相關聯。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肝主目, ……在音為角;心主舌, ……在音為徵;脾主口,……在音為宮;肺主鼻, ……在音為商;腎主耳,… …在音為羽」,即角(肝)、徵(心)、宮(脾)、商(肺)、羽(腎)。將宮、徵、角、商、羽五音通過五行屬性與喜、憂、怒、悲、怯五種人類情緒聯接在一起。
五行 五臟 五志 五音
《素問—氣交變大論》中還記載:「東方生風……在音為角 ; 南方生熱……在音為徵 ; 中央生濕,……在音為宮, 西方生躁,……在音為商 ; 北方生寒,……在音為羽。」認為通過五行與五方、五色、五味及相應的自然變化相聯繫形成了音樂與自然界的統一。 《靈樞—邪客》講到「天有五音, 人有五臟 ;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與天地相應也」。
在治療上,《黃帝內經》將五音和臟腑的配屬關係用於臨床, 五音歸屬於五行,內應於五志,五臟可以影響五音,反之亦可通過五音調節五臟功能, 即通過與五臟同樣情調的音樂達到情感的宣洩和平衡,顯然《黃帝內經》關於「五音應五臟」 的論述成為我國古代音樂治療最早的理論基礎。
五臟相音,可以意識」,在《素問—五臟生成》就明確提出了五音與人體五臟相互關聯。五音聲母的發生部位在唇、舌、齒、牙、喉 。
《靈樞—憂患無言》曰:「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口唇者,音聲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說明喉嚨、口腔是發聲的主要器官。而五臟通過經絡與喉嚨、口腔緊密相連,五髒的氣血充盈、氣機調暢是發出各種聲音的先決條件,即「五臟外發五音」。
中醫五音療法認為,五音對五臟,五臟系五行,將三者相融,通過聞五音,從而調適五臟。《管子—地員》中提到:「凡聽徵,如負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馬鳴在野;凡聽宮,如牛鳴窌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形象地描繪出了五音的意象,體現了其專有的特色。
徵音(5-So)為主的徵調式樂曲,躁急熱烈如火,節奏歡快,宜用笛奏,舒心。
羽音(6-La)為主的羽調式樂曲,蒼涼淡盪如水,風格清純,與琴音調,補腎。
宮音(1-Do)為主的宮調式樂曲,渾和厚重如土,旋律悠揚,應當吹笙,健脾。
商音(2-Re)為主的商調式樂曲,悲壯鏗鏘如金,曲風高亢,適彈古箏,潤肺。
角音(3-Mi)為主的角調式樂曲,圓長清脆如木,曲調親切,可伴簫聲,養肝。
在五行學說指導下,根據五髒的生理節律,以五音調為基礎,可配合選擇不同樂器所施不同調式的樂曲以調節自己的身心。如有學者指出,「宮為脾之音,……可用宮音之亢奮使之憤怒,以治過思:商為肺之音,……可用商音之歡快使之高興,以治過憂……」音樂引起人的身體器官的共振,通過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可引起內心變化,將情感激發,適度的感情變化,又能相應地調節對應的臟腑功能。
肝喜爽朗、豁達。若長期被一些煩惱的事情困擾則會使體內流動的氣體處於停滯狀態。時間久則會消耗肝的能量,人體便會產生種種不適。
屬於肝的音階:角音,五線譜中為「mi」。角調式樂曲曲調爽朗動聽,旋律生機盎然。肝順需要木氣練達,以紫竹而成的簫,聲音婉轉舒緩,讓人感到平靜。漢族名曲《胡笳十八拍》中有較重的屬金的商音,對體內過多的木氣有抑制作用,同時此曲又婉轉地配上了屬於水的羽音,水可以很好地滋養木氣,使滯郁的肝氣柔軟、順暢,從而達到解郁養肝的功效。
最佳賞樂時間:19:00-23:00。這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段,欣賞該曲一方面可以剋制肝氣旺盛,另一方面可用陰氣滋養肝臟從而達到體內肝氣平衡。
心臟時刻搏動的狀態符合火的特性,掌控著血液的循環。當代人由於現實生活和工作的壓力,睡眠不斷減少、運動量不斷減少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容易引起心臟系統的不適。屬於心的音階:徵音,五線譜中為「so」。徵調式樂曲曲調輕鬆歡快,曲式構成層次分明。
清、微、淡、遠是笛子演奏的特點能給不同的人帶來心靈上的愉悅感,使人心情舒暢,在情緒上起到調節的作用。清代張潮作《虞初新志—撫軍卷六篇洞虛小傳 》中有「 某患目疾,予受以吹簫而愈。某患齒疾,予受以吹簫而愈,所治者非一人矣」,可見對音樂的養生作用是肯定的。笛子名曲《紫竹調》含有火的徵音和屬於水的羽音,獨特的配合既可以減少心火過旺的現象,又可以通過補火使心臟不會過涼,有利於心臟功能的正常運轉。
最佳賞樂時間:21:00-23:00。在睡前聽上該曲,可以使心境平和,緩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對補益心臟有較好效果。
脾乃身體里能量的重要來源,食物經過消化吸收,轉化成能量從而供應給各個臟器。若暴飲暴食、思慮過度等都會讓脾因負擔過重而導致腹脹、便秘、口腔潰瘍等不適。屬於脾的音階:宮音,五線譜中為「do」。宮調式樂曲風格沉靜悠揚,猶如「土」般寬厚結實。
笙的聲音低調醇厚,聲音柔和深遠,適合演奏該類較為傳統樂曲。《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月兒高》等都屬於此類樂曲。如《十面埋伏》,這首曲子運用了較為頻繁的宮音,能夠刺激脾胃,有節奏地對食物進行消化與吸收。最佳賞樂時間:在進餐期間或餐後一小時內,欣賞該類型樂曲,可減輕因快節奏生活中的暴飲暴食導致過重的脾胃負擔。
肺是管理呼吸的器官,人身體的血液里所含氧氣通過肺進行對外氣體交換,之後再輸送回體內各處。由於肺和外界的接觸頻繁,導致大氣中的污染物、灰塵、細菌等在身體抵抗力低下時侵入肺部,從而引起咳嗽、氣喘鼻塞等癥狀。屬於肺的音階:商音,五線譜中為「re」. 商調式樂曲曲調高亢、雄偉,具有「金」的特性。
古箏的聲音如山泉流暢般清脆悅耳。曲調高昂、悲壯鏗鏘如金的《陽春白雪》屬商調式樂曲,能恰到好處地平衡肺氣、助長肺氣。聽該曲不僅有潤肺功效,還可緩解鼻塞、氣喘、咳嗽等咽喉不適。
最佳賞樂時間:15:00-19:00. 太陽西下,金氣在此時段最重,體內的肺氣也最為旺盛。伴隨著曲子的旋律,肺在一呼一吸之間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腎作為身體內的儲蓄機構,在日常的能量存儲與提供能量的轉換中容易處於匱乏的狀態,從而引起面色黯淡、尿頻、腰酸等現象發生。屬於腎的音階:羽音,五線譜中為「la」。羽調式樂曲曲調哀怨凄涼,具有「水」的特性。
音色輕逸超脫的古琴演奏的《梅花三弄》,如行雲流水般的羽調式樂曲,風格清純。五音搭配舒緩,源源不斷地將體內產生的能量送到腎中,使人感到神清氣爽。
最佳賞樂時間:7:00-11:00. 這段時間氣溫持續走高,人與自然相互影響,體內腎氣也在感受到外界的召喚,此時聽屬於水性質的樂曲可促使腎的精氣隆盛。
此外,五音不僅可以調五臟,更可以改善的精神情感,《晉書—樂志》中就指出:「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傾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
《樂記—樂本篇》中寫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聲相應,故生變 ; 變成方,謂之音 ; 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可見,音樂的產生源於人們的內心,外界事物時常會影響人的內心活動。通過音樂,人們可以調節自身情緒,保持心理平衡。
推薦閱讀:
※方玄昌:衛計委和張伯禮打架,中醫贏
※《鄭敏麟醫案》20餘年前治癒的一例足痿案
※大夫,我腎虛怎麼辦?
※這個世界還真不能缺少中醫
※中醫針推師談談穴位這些事兒(實用貼)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