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七】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七】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者。】我本來就不希望他去三惡道,不過他惡造太重,對不對?比如說你殺生殺一輩子,你下輩子不用當畜生讓人家殺,對不對?他無能為力,所以我們若能自己修一點善根,做一點善,這個主命鬼王比較好做事情,說說人情也說得過去,對不對?這個人也有做一點善。

【護命終之文。】

【主命說閻浮提人,命終之時,不問是善是惡,在我本願,總令其命終之後,不落惡道受苦。何況其人自有善根,增我助彼之力,則生善道矣!】

【人生無不死者,法句經雲「命如華果熟,】這個華,在旁邊寫個開花的花,這華如同花字,命如華果熟,開華就會結果,就成熟了,【常恐會零落;】常常擔心會掉下去,【已生皆有苦,】只要你來世間出世就是有苦,要不然有時間你們去長庚看一看,看患者有多少,有時間你去榮總看一看,去急診室看一看,看眾生的苦有多少,無法計算,【孰能致不死?」】

【此偈人命無常啊!】

【法句經雲「人作善惡,殃福隨人,】受災殃作福報隨你個人,【雖更生死,不可得免。」】

【此偈殃福難免,】有災殃或是有福報難免,【主命鬼王,菩薩心腸,總想其脫苦得樂。】

【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他會變成你的父母親,【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快死的人,他會變化成你的眷屬,【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惡鬼誘引之文。】臨命終你若六神無主一下子就被牽去鬼道,所以我才說臨命終若沒有佛祖來接引我們,你可不要跟著他去,若一些眷屬來,你就說:我不跟你們去,我要去極樂世界。但是平時你就要培養,平時我們就要培養,培養這個佛號不離心,心不離佛,這樣才有辦法。

【物以類聚,】接近什麼你就變成什麼,我們今天接近佛門,以後就作佛,若接近黑道的,我們也會變成黑道,【無不欲其眷屬增多,物之常情,鬼道亦然。自己作鬼,想人作鬼。所以閻浮提行善之人,有大福力,其臨命終,百千惡鬼,便想辦法,鬼神有五通,假若其人想念父母,鬼即變其父母形像去迎接他;若起兄弟姊妹夫妻姑姨之念,鬼即隨其所念,變種種形,去迎接他。】你若跟你的姑姑比較有緣,姑姑比較疼我們,臨命終你就見到姑姑,若阿姨比較疼我們,臨命終的時候阿姨就現前,或是你的妹妹、大姊,噢!姊姊你也在這裡,我帶你走。就去了,接引去當鬼了,所以說我們平時要有警告之心,臨命終一定要西方三聖,佛祖現前,這樣我們才跟隨他去,要不然他會變化萬千,變成我們認識的人來帶,一下子就跟他去了,剛死亡的時候我們不熟,那邊不錯,我帶你去,我們也會想:那是我的親戚,最好的親戚朋友,親戚在呼叫了,不然先去看一看。這樣就完了,一帶去,到豬寮當豬,很糟糕,所以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如如不動,這樣臨命終才有把握。【亡人不覺,一念生著,】執著,【隨念即生鬼道,為鬼眷屬。因此人有福,做有福鬼,其餘惡鬼,皆佔便宜。有福尚令其墮落做鬼,何況本造惡業,受鬼道報者,難脫其倫矣!】倫就是類的意思,難脫其類,物以類聚。

【何以有福之人,墮落鬼道呢?】

【分別業經,佛告阿難:行惡人,】有時候出世在好的地方叫做【好處生;行善人,惡處生。阿難曰:是事云何?】世尊!這樣就沒有因果,因果就顛倒了,怎麼為惡的人出世在好地方,為善的人出世在惡的地方。阿難就有這種懷疑了,是事云何,就問佛了。【佛言惡人,】為惡的人【今生罪業未熟,宿世】還有做一點善,【善業已熟,故今生雖為惡,而生好處;】出世在好的地方,【或臨死時,善心心數法生,】心就是心王,心數法就是心所有法,心所的意思,善心心所法生。心數法就是心所。我們說心王、心所,在這裡講的是心所法,讀過《百法明門論》的人都知道心王、心所,八識心王,五十一個心所法,這個心數法是屬於心王二個同時存在,心所如同大臣,心王就是八識,大臣永遠跟著大王,跟心相印,同時存在,種種複雜的精神作用,心所法生,【亦生好處。】出世在好的地方,所以我才告訴諸位:我們要培養好的念頭,無論一個人好壞,我們要培養好的念頭,為了我們的前途我們不可以培養惡的念頭,若培養惡的念頭,比如說這個人很壞,我們去對他很生氣,我們起惡的念頭:希望他早一點死掉,或是希望他被火車輾死,或是希望他不好,發這種惡願,這會傷害到我們的法身慧命,會傷害到我們,我們出世變成出世在壞地方,起毒心,詛咒別人死亡,這樣不好,所以我們若受到委屈,我們就自己消化,消化之餘還得祝福對方,希望對方早日能向佛向善,永遠不要起惡念對待一切眾生,這樣對我們也好。

【行善人,生惡處者,今世善未熟,過去惡已熟,】過去造惡已經成熟了,水果有早熟跟晚熟,【故今雖為善,而生惡處;或臨死時,】噁心剛好出來,惡的念頭剛好出來,【不善心】就是噁心,不善心【心數法生,】惡的心數就跑出來,【亦生惡處。】這樣他也出世在惡處。

【觀此文,善人臨死,被鬼神變其親愛眷屬形像,彼不了故,】這種要很注意,所以我才告訴諸位:我們平常要看佛祖的像看習慣,西方三聖看習慣,看佛像,八識田中讓他常常有佛的形像,要不然我們臨命終這些鬼都會變成你的親戚朋友要來接引你,唉呀!大姊!罔腰就帶罔市走了,一下子就帶走了,真的,求救就來不及了,所以說親戚朋友如果來,臨命終的時候若看到熟識的不要跟著他走,跟著他走你就變成鬼了,你要看阿彌陀佛,看觀世音菩薩,看大勢至菩薩,來接引我們。彼不了故,【一念生著,】唉呀!大姊也來,二姊你也來,姊夫你也來,都是過去的亡者,我們若常常跟人家助念會覺得一些很奇怪的事情,快死的人就常說:大姊!請坐!他大姊已經變化來等他了,爸爸!你又來了。女兒!我來帶你了。我爸爸生前很疼愛我們,我跟隨爸爸去就對了,你完了!你不曉得那是鬼變的,跟隨他去你就慘了,所以一念生著,【便生鬼趣,非無因也。所以臨終慎勿起邪念,】這很難,這慎勿起邪念,我告訴你,你要平日的功夫要下得很深,平時的正念你要下甚深的功夫才有辦法,受到委屈沒有報復,也不恨任何人,聽到是非,當作沒事,放下,善惡,是非,全都放得下,乃至受到損害,錢被倒,我們也一樣可以放得下,睡得著,當作布施,有辦法,處處你要先學這個放下,慈悲,這樣臨命終生起的都是佛的心,這樣就往生佛國,【否則墮惡道,】的機會很大,【要正念現前,】為什麼臨命終要叫你念佛,要有正念現前,念佛當然就到佛國去,是不是?【心不顛倒,方能生凈土啊!】

【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惛就是心裡不明白,這是昏頭轉向的昏,所以結婚的婚,是不是?什麼時候結婚呢?開始進入昏頭轉向的時刻了,結婚,結了就昏了,結,繩子打結叫做結,頭暈暈的叫做昏,所以打結又頭昏叫做結婚,就是這樣子,只要你結了,你就頭昏了,真的就是這樣子,所以不結婚的人也有他的福,有的人認為結婚比較好,那就去結婚,這也不是說什麼壞事,這是陰陽,人之常情,是不是?【乃至眼耳。更無見聞。】

【神識惛昧之文。】

【世尊,我觀閻浮提,男子也可,女人也可,臨命終時,總是神識惛昧。】迷迷糊糊,昏迷不醒。【因命終人,四大分散,一口氣不來,身虛體冷,眼耳鼻舌身,五識先壞。壞故雖有眼,不能見;】眼識消失;【有耳不能聞;鼻不嗅香;】沒辦法聞到這個香;【舌不能言;】不能講話,對不對?【身無覺觸。五情既壞,則無法塵,流落意地。意識不起作用,所以不辨善惡,唯有隨業受報。所謂「一旦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將不去,】如果念jiang(四聲)的話,就是帶領。如果念jiang(一聲)的話,就是拿、取或者是送,萬般拿不去,念jiang(一聲)。如果jiang(四聲)的話就帶領,一將難求,哎呀!要找一個統領大眾的,萬兵易得,一將難求,要找一個弘法的大將這很難找到,萬般jiang(四聲)不去,那就不對了,萬般將jiang(一聲)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這句多讀幾句我們就了解,不用,不用在外境打轉,一切都無常,再怎麼追,追到後來沒有一樣是我們的。

【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善緣不墮之文。】為什麼呢?

【生死關頭,最為要緊。遇善則善,遇惡則惡。】我才告訴過諸位:善知識很重要,善的環境很重要,再來你們要自覺很重要,這三種的力量。但是在臨命終你在迷迷糊糊的時候,你可有辦法提起正念?沒有辦法,就要靠正知正見的這些高僧大德,在家居士幫忙,對不對?結善緣我們就往善道,結惡緣我們就走惡道,這很簡單的道理,所以對人家好就是對自己好,對人壞,對自己也不好。【因人死而未生,前陰已謝,後陰未至,】這個陰我們常常講中陰身、中陰身,前陰已謝就是這條生命已經沒了,後陰還未到,還沒有去轉世,【中陰現前。】這個中陰,我們以前都有簡單講一下,今天這是重點,今天討論這個中陰身要讓大家非常的清楚,為什麼呢?我們一般講經講到中陰身的時候,大部分都是說中陰身是我們的靈魂,差不多二尺高,像小孩子,中陰身速度很快,像閃電般,這個就是簡單的表示,我們人這口氣斷了,中陰身就現前,到下輩子出世這之間有的七天,有的四十九天種種,我們現在要來討論中陰。

這裡特別去找一些資料,對中陰身描寫非常詳細的解釋,為什麼呢?解釋這個中陰身之後,讓我們對生死臨命終更有一種認識。中陰又稱為中蘊,這個蘊,五蘊皆空的蘊,也稱為中陰有,或者稱為中陰身,中陰身或者是中蘊身,或者是中蘊有,這是指我們人自死亡到下輩子出世這中間的一段,注意!是識身,在中陰身的旁邊寫個意識的身體,那個時候存在只有意識而已,沒有真正的肉體,眾生在生死迷茫六道輪轉的時候,我們不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全都是由三業——身、口、意善惡去感應的,若為善,感應善道,為惡,感應惡道,業果如是,不是哪一個人主宰你,業就是這樣,業就是因果的綜合,對不對?total,因果的綜合就是total,就是業,所以因果它會相續不斷,因果相續不斷,所以我們會六道輪迴,根據這個《俱舍論》第十卷有記載,每一部這個經論講的中有稍微略有差別,《俱舍論》怎麼形容中陰身呢?上輩子死的一瞬間,就是死的那個時候到下輩子出世的那一剎那,就是投胎,進去母胎裡面,生有,我們說死的時候叫做死有,斷氣以後叫做死有,下輩子要生的時候叫做生有,轉世的生有,中間這一段時間叫做中有,死有就是死亡,中有就是鬼魂,生有就是已經轉世了,我們要記住三有,死有,中有,生有,所以說死有就是死亡,跟轉世的生有,中間的時間叫做中陰身,叫做中有,就是以意識之身存在,乃是由意識所生的一種化生的身體,中陰身在旁邊寫個化生身,意識身也是化生身,就是由意識作主宰,就是幻化出來的身,同時影現,意識沒有階段同時影現,他不是由父親的精跟母親的卵,不是由父母的精血外緣所造成的,所以稱為意生身,或者稱成意成身,在這要解釋了,意生身就是意識所生的身體,也可以解釋成意成,成功的成,意成身,這個意生身跟佛的十大身,《華嚴》講的意生身大不相同,佛陀證悟到清凈法身的時候,在《華嚴經》裡面佛有十身,其中一個也是意生身,這個意生身是隨願所生,隨著他清凈的願,他要到哪一個世界度眾生,這個叫做意生身,佛的意生身就是清凈的願力而生。在這裡講的意生身是意識造成的身體,大不相同,他的元素是業力所形成的,只是他擺脫這個色身,比較不受束縛,我們有這個色身我們就不會飛,飛不起來,所以我們若剛死的時候,靈魂出來的時候,唉呀!那個太舒服了,叫你下來你都不要,你死亡的時候色身會自己浮起來,你會看到你自己的色身,我怎麼躺在那個地方,這樣,你的靈魂已經脫出來了,你會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們人死後會再回來棺材旁,乃至我們的身旁看自己的色身看得清清楚楚,這個意生身它的速度之快猶如閃電,因為他的業力還沒有形成,正好善惡在對判的時候他有一段自由的時間,有的七天,有的十四天,最慢到四十九天,這段世間他神通很快,速度非常的快,他要到美國就到美國,他要到中國就到中國,乃至任何的山河大地都阻擋不了他,可以穿牆走壁,那個時候他一死亡這個意生身。。。,平時意志很強的人他會發現那個世界是美好的,他想要一棟房子,一棟房子馬上現前,那個時候完全唯心所造,他要吃什麼東西,他觀想一下,東西馬上跑出來,所以我們人剛死亡的時候所產生的這個意識,能力非常強。這個意生身就是佛的意生身,他是清凈的願力,眾生的意生身是無明,是業力,是因果的綜合,只是他暫時擺脫色法的束縛,所以他的速度神通很愉快,叫你下來也不要,所以一個人死後你要叫他回來那個色身他不要,色身不自在,他要神通自在,飛來飛去穿牆走壁,他會很驚訝自己的神通,剛死的時候他會自己驚訝自己的神通,為什麼這麼厲害?為什麼?那時候你意識而已,而以專食香以資養其身,這意生身,因為還有意識,有意識就要吃東西,所以他吃香的味道,食香或者是尋香,所以說在俗家而言點這個香,我們拜祖先點香,點香就是要給鬼吃,鬼也有吃香的,意生身就是尋著這個身,所以扶鸞乃至拜神的都是用點香,為什麼?香就成為他們的飲食,父母親若死後,我們點香拜他,其實我們不了解,不是在吃那一碗飯,是在吃這個香,就是我們點的香,點這個香還有分別,福報不夠的吃比較差的香,好的香現前,對他沒有作用,若福報比較大的,這個香他就比較吃得到,所以我們若家裡點香,這個香的錢不要省,要點比較好的香,我們若點比較好的香會感應善神,善人來我們家裡吃,因為意生身是吃香,點這個檀香,我們若點惡香,大部分都感應鬼中的流氓那一道的意生身來,都是很兇惡,要不然就是沒有福報的,所以有福報的他會吃到比較好的香,比較善的他會遇到比較好的香,惡的,他的福報不夠,他都找這個惡香,所以連點香,我們要點香,點好一點的,我們所感應的都是善的在我們四周圍,別種錢可以省,點好一點的香不能省。

意生身又稱為乾闥婆,又稱為食香,中陰身常常希求,找他出世的因緣,要找哪一個出世的,尋查次世,來世當生之處,所以稱為求生,中陰身又稱為求生,因為他一直求來世之處,看他要轉世哪裡,因為本有壞後,慢慢、慢慢他就會沒了,於次生之間暫時而起,又稱為起,中陰身的時間生命很短,這段時間生命很短,最長才四十九天而已,有的最快一剎那之間,中陰身,要注意聽!中陰身只有在欲界跟色界才有中陰身,無色界受生沒有中陰身,其中在地獄跟六道輪迴的欲界,六道輪迴所有的中陰身都不同,全都不同,中陰身看起來都不一樣的,你不要認為中陰身都是相同,沒有,看你的福報,看你要轉哪一道,每一道的中陰身不同,人有人的中陰身,人天有人天的中陰身,鬼道有鬼道的中陰身,地獄有地獄的中陰身,我們現在談的若是地獄的中陰身他的面貌醜陋,在地獄中的中陰身怎麼樣?像木炭,燒焦的木炭,黑黝黝的,差不多跟非洲。。。,比非洲還難看,非洲黑得會發亮,地獄的中陰身不是,他黑不打緊,還一圈、一圈。。。,整個臉像木炭般,他沒有皮膚,哪能像這麼亮,沒有,這哪裡找,中陰身看到就是這樣。若畜生,比如說虎豹獅象,一隻狗死亡,看到自己的色身,它的中陰身出來,它不是看到自己的容貌,畜生出來的中陰身像煙,比如說鳥類,一死掉了,它的中陰身看到好像只有煙而已,冒煙,沒有固定的形狀,一下子大煙,一下子小煙,這個傍生就是畜生,為什麼?因為它在世時它就沒有定性,畜生一下子就翻臉,殺!愚痴,整天吃飽睡覺,所以出來的煙沒有固定的形狀,愚痴,沒有意志。再來,餓鬼的中陰身像水一般,但是裡面有清凈得如水,也有髒兮兮的水,餓鬼也有福大的。人天的中陰身形如金色,所以我們人一出來看到我們的色身金色。色界的中有比白色更透明叫做鮮白色,透明的色,色界就是天界,人天就是欲界,色界有禪定的功夫,他的中陰身整個都是透明的,因為他的心不混濁。無色界天因為無色故,所以他沒有中陰身。

中陰身之有情,我們中陰身出來的時候有時看到雙手雙腳,有時看到四足,看到自己很多隻腳,有的沒有腳,為什麼?我們中陰身一現前的時候就看你所造的業,來決定你出世的地方,還未出世你就看到你的色身在變化,比如說這輩子吃蛇吃很多,下輩子要出世當蛇被人家吃,看中陰身,無腳無手,你若整天打死蜈蚣,一看!噢!我怎麼一百多隻腳,我的腳怎麼這麼多,那時候還沒有轉世以前那個形就現出來了,很厲害,意識是很可怕,很厲害的東西,因為你整天都在殺生,蜈蚣那個腳那麼多,你整天都把它殺死。所以隨其前世的業力決定他出世的地方,他的形色也是因之而定,就是說你造什麼因,你中陰身一出來,差不多就知道你要出世什麼道了,畜生,畜生的形現出來了,人,人的形現出來了。

又天界之中有,注意聽,中陰身,你若向天出世,你的頭上。。。,中陰身頭是向上,一直往上飛,飛向上面,頭向上就是生天,若出世當人跟畜生跟鬼,他就不同,他就用飛的,是這樣平行而走,我們人死後出世的時候,下輩子比如說他要出世在美國,他不會往上飛,他會飛平行的,像渡過海面,渡過高山,你的中陰身看到,底下都是海、都是山,我怎麼速度這麼快,比坐飛機還快,山水海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樣一直飛去。如果你羨慕美國,下輩子出世當美國人,希望你來世出生在美國,你就不用坐飛機,速度很快,一剎那之間就到美國,所以若要出世當人,或是畜生,或是當鬼,都是橫的飛行,若出世在地獄,頭向下,顛倒,倒栽,向天是這樣(師父舉手向天),人、畜生跟鬼走橫的,中陰身飛橫的,若地獄頭向下,所以當面所講的這些中陰身都有神通,注意!中陰身統統具有神通,乘空而去,猶如天眼,我們一斷氣的時候再怎麼遠你都看得清清楚楚,不然怎麼一點香你馬上就到達,不然牽亡魂怎麼牽,我問你,為何香點下去你的祖先就現前?墳場,你把他埋在哪裡,比如說埋在澎湖,我們家拜一個祖先牌位,為什麼香點下去我們祖先就到達,對不對?中陰身跟鬼都有神通的,香一點下去,馬上到達,速度太空,猶如天眼,遠觀其生處,遠遠看他出世的地方,哪個地方跟他有緣,再來《俱舍論》卷九記載,中陰身用極微細的物質所構成,非常微細的物質所造成的,他下輩子要出世由業所感應,所以他的形量跟所到之處,本有的形狀相似,比如說我們,注意聽,我下輩子要出世比如說要投胎當虎,我一出世的時候就發現我是四隻腳,簡單講你一斷氣,你的中陰身出來,你的形就差不多接近固定,要出世當虎、豹、獅、象,你的形就現出來了,自然向你的共業,父母親的緣一直去,你要出世當鬼,鬼的形就現出來了,若一直行善布施,做慈善,出世之後也是人的身體,但是一直往上,頭往上,所以他一出來他的形量,他的形狀已經接近他要出世的形狀,在這中間欲界的中陰身,一出世的時候像五、六歲小孩的高度,但是六根(諸根)明利,有的人說:師父!我這樣拜他不曉得知不知道。我說:他比我們還清楚。死後為什麼會昏迷,是因為我們有肉體,肉體牽制著靈性的中陰身,所以我們會痛苦,昏迷,因為中陰身接近神經系統,所以我們若靈魂脫出去,是由神經系統整個失去作用,神識就脫出去,最接近靈魂的就是我們的神經系統,腦部的神經系統一脫離之後,他就沒什麼昏迷了,昏迷是還沒有死,我們死後(斷氣),中陰身一脫出來,清清楚楚,你的小姑來,你的兒子、女兒來,他在旁邊都看得清清楚楚,比如說他在手術台死掉,他已經在手術台上面,看手術台的人到底是誰在他的旁邊動手術,他也看到一個人躺在那裡,那個人就是他本人,他在天花板上面,所以推出來的時候他就跟隨著那個屍體出來,他差不多五六歲的小孩的高度,但是中陰身諸根明利,明就是光明的明,利就是利害的利,很利,非常的利,若菩薩證悟到菩薩果的時候,那就不一樣了,如果一個有修有證的人他的中陰身是壯年,看起來很高大,若沒有修行的人他死的時候中陰身像五六歲,他有證果或是大徹悟的人,他因為智慧高,出來,看起來就像壯年,證悟到果位的人,出來的中陰身形狀周圍都是圓滿的,都有光明,菩薩要入胎的時候,光明照百千俱胝的四大部洲。

再來,色界當中也有形量,我們剛才講的是欲界,色界的中陰身也是有形量,他圓滿如本有,而且有慚愧之心,與衣俱生,就是說天人一出世衣服就穿在身上,我們人出世是沒有穿衣服,光溜溜的,天人不一樣,天人一出世他的衣服就具足,看他福報的輕重他的衣服就有好壞,天人一出世衣服就穿在身上了,他出來不是光溜溜,不是。菩薩之中一出世也是有穿衣服,又此中他的色身很微細,同類的才看得到,所以階層一樣的才看得到,就是頻率相同才可以看到天界的眾生,頻率相同才可以看到菩薩的這個境界,但是若修行到很清凈的天眼,比如說我們人間修行有定,天人也看得到,我們看天人也看得到,也許像廣欽老和尚那種境界,有定力的人,打坐,像虛雲老和尚他都可以看到天界,他的定力,頻率,離不開他眼的視神經,頻率相同,所以在我們陽間有修有證的這些聖者,他的眼睛可以看到天人,眼睛就可以看到天界,頻率相同。欲界之中有吃很微細的香氣叫做乾闥婆,但是若福報不夠的人在欲界吃惡香,若有福報的人吃到比較好的香。

另外有業力更強的人,速度最快的,最疾的業通,在投胎所在處一旦決定,他所有的力量就都消失,注意聽!我們中陰身出來是有很大的神通力,像天眼通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一旦決定要出世的一剎那之間,所有五種的力量全都消失,第一,定力消失,第二,神通力消失,第三,意志力消失,第四,願力消失,第五,威德力消失,這五種力照理說,有福報的中陰身就擁有,不過這五種力在決定要去出世的時候全都消失,就是五力也辦不到,業力的強,強到你完全無法控制,你一旦決定要出世在哪裡,你用什麼定力、神通力、意識的力量、意志的力量、願力、威德力全都沒用,全部都消失,一定要去出世,所以說這中間最多是四十九天,但是我們人臨命終的時候,如果我們修凈土法門就不用經過中陰身,就沒有中陰身,為什麼呢?因為此身一結束,極樂世界蓮花馬上現前,所以他不用經過中陰身,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中陰身,一剎那之間就蓮花現前,蓮花托質,人臨命終坐在蓮花當中,像處在胎中,所以這個此為生有所攝,我們說死有、中有跟生有,生有就是已經出世在極樂世界了,非中有,所以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中陰身,下地獄的人也沒有中陰身,就是在那一剎那,下地獄,這是指人,就沒有人的中陰身,可是地獄跟地獄中間他有中陰身,地獄的死轉向哪一道也有中陰身,只有人類一剎那之間,二種情形沒有中陰,第一,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中陰,第二,下地獄的人也沒有中陰身,為什麼?沒有時間,你造惡造太重,你只要靈魂一出來,你一下子就墮地獄,沒有經過中陰身,但是另外也有人主張,往生凈土的人也必需要經過中陰,只是時間比較短而已,他是主張有,但是我是主張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經過中陰身,一剎那之間而已。

所以今天特別在中陰身發揮,因為這資料平常你們不容易聽到,也沒有人跟你們講得這麼清楚,所以平時你們就要培養這個念頭,中陰身就是隨著念頭,你起什麼念出世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們念念就要注意有沒有落入惡念,要念善不可以念惡,念清凈的佛國土,你自然就轉生蓮花。

好了!中陰現前,【遇善緣則善而生善道;遇惡緣則惡而墮惡道。】

【所以陽間眷屬,當須設大供供養三寶,仗三寶之威光,以資神識,往生善道;或轉讀世尊,所說之經,如無量壽經、金剛法華等經,法力無量,能令亡者,識神不落惡道;或念佛名號、菩薩名號,名含萬德,仗佛萬德之力,能令亡者,離諸惡道。善緣既來;惡緣即謝。光明來,黑暗謝,一切諸魔鬼神,悉皆退散,無能為力。仗三寶之力,決生善道矣!】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若能聽到一佛的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我以前在讀《地藏經》讀到這一段我很懷疑,想說哪有這麼大的力量,後來才慢慢用數學的統計學跟概率學,那是有可能,要遇到一佛名,一菩薩名,這很困難,在目前而言,我們所有的太空學,就我們現在所有的儀器可以達到的地方,無量的星球,只發現地球有這個人類,外太空也是有眾生,不過到目前為止有發現飛碟,但是一直沒有辦法跟外太空接觸,所以以目前而言,這麼多星球,只有我們這世間也就是地球有人類,統計過有五十七億人口目前而言,亞洲大部分才信佛,我的意思是說有正知正見,又能對佛、菩薩、大乘的經典認同的,這樣算起來就微乎其微,所以我當時發願要誦《地藏經》誦一百部,在雷音寺的時候,看到這段我覺得一個很大的問號,怎麼有這麼大的功德,慢慢、慢慢才體會到,嗯!這個有可能,這種機率,要遇到的機率、概率很少,而且要有信心,那更難能可貴,所以說佛門的門檻是很高,要遇到是不簡單的,又要有信心,那更加困難。

【主命鬼王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事急心專,】因為那時候沒人救我們,【其心猛利,若能得聞佛名號,即時將佛名號,種在八識田中,牢不可破。】

【名能招德,】名字能夠招德,我們談到孔子,孔子我們就知道是聖人,我們談到佛祖,我們對釋迦牟尼佛十分的恭敬,名字會招德,對不對?招德,名字也會招惡,義大利的黑手黨,哎呀!一聽到就知道這很糟糕,這個名字是假的,但是他所有的德行都包括在裡面,【無量佛德在其中,且其心猛利,乘此心數,】就是心所有法,我們說心王、心所,心數法就是心所法,借著這種心所法,簡單講心所法就是起心動念,借著這種起心動念,【速生善趣,】因為你臨命終的時候要一心念佛,不然你臨命終要依靠什麼,除非。。。,我告訴過你,除非你有辦法修到像六組這樣,所到之處都是你清凈的世界,不然你就要修到像佛祖這樣,為什麼呢?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哪裡都是超出三界,我們不同,我們哪裡都在三界內,對不對?在臨命終的時候可以借著佛號,速生善趣,【不墮惡道。此事無疑,一菩薩名亦然,如觀音普賢文殊地藏等,】過去念這四大菩薩感應的人不曉得寫幾本書了,光是被觀世音菩薩救的不計其數,《觀音靈感錄》你看看,人家難道會亂寫,對不對?觀音、普賢、文殊、地藏等【大菩薩名;或聞大乘經典,一句一偈。】大乘的經典最究竟圓滿,佛一直讚歎《法華經》跟《華嚴》,這二部經典是一切經典,可以說是根本經典,很多都是引用《法華經》講什麼,或者是《華嚴經》講什麼,一句一偈。【其心猛利,執持一句一偈,念念不放、念念相續。】因為我們若無法修到空性的思想,那麼我們就要在事相裡面下功夫,事相的意思就是說因果法叫做事相,除非你悟到空性,無生,無生自然你就了解清凈的法身是什麼,你就會進入實報莊嚴土,你若斷小乘的空性,斷惑,證到小乘的空性,你就會進入方便有餘土,但是在我們還沒辦法證到小乘的空性或是大乘的空性的時候,我們只有相信因果,因果是最基本的觀念,念念不放,念念佛號,當然就念念感應凈土,如是因,得如是果,所以我們可以往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簡單講就是在因果的論斷裡面,世間的生滅也是因果,所以我們修行最究竟要非因非果才能成佛,因性,因性本空,果性,果性本空,這樣才有辦法進入佛祖的心境裡面,但是凡夫沒辦法證悟到無生的階段,你只有念念佛,念念招感佛菩薩的威德力來加持我們。【如墮大海,執一木板,牢不放手,】我們現在就像墮入三界的大海裡面,這個木板就是佛號,你可要抓緊,牢不放手。【仗此一偈一句功德,能破地獄苦。所以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仗此念念執持,一句一偈,或一佛名號功德,如湯消冰,尋即解脫。】有一次我到中部,一間道場一向打禪七,有一次我到他們那裡,咦!竟然有念佛的聲音,讓我覺得很驚訝,為什麼都在打禪七的道場怎麼會在助念呢?我就進去了解一下,我說:我們這裡是禪七的道場,禪七是在參念佛的人是誰,為什麼會在助念呢?他說:法師!沒有辦法,修禪是修禪,臨命終屎尿都在床上拉,沒有辦法,完全意識都沒辦法。我們若在修行,雖然我們知道理念,知道有這個悟性,不過我們拼不過業力,平時參,坐,坐得很好,不過臨命終的時候你怎麼坐呢?痛苦難當,比如說你得到癌症腹部一直脹起來,或是頭痛,或是中風,昏迷不醒,你能怎麼樣呢?你參什麼禪呢?你能保持清凈的腦筋裡面能夠就這樣走了,那就不簡單啦!對不對?所以我告訴諸位:太多修華嚴的,修法華的,修天台的,修律學的,包括修禪宗的,到最後都在助念,為什麼都在助念?沒辦法,平時看起來功夫很好,一坐,坐十幾個鐘頭,都不讓人家吵,坐著就眼睛這樣(師父閉著眼睛),靜靜的,但是臨命終倒了,或者是車禍一撞,腦神經昏迷,沒有辦法,你到最後你只有念佛,我告訴你,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為什麼?只有相信佛的話而已,根據過去《凈土聖賢錄》的記載,這樣才有辦法解脫,才有辦法往生,不然怎麼辦,對不對?很簡單,請問你現在病苦,腹部痛你修什麼宗,你爬起來打手印給我看看,對啊!你修密宗可以啊!你臨命終你起來比手印給我看看,你的手連抬都抬不起來,我告訴你。但是凈土宗太方便了,你只要心不顛倒,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就是沒有念出聲音,就按照這一句的願力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跳出三界,這個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受益,有多少人超脫,但是因為太簡單了,變成大家不相信,沒有辦法,最主要是他對凈土的教理不通也不懂,他認為沒有斷惑怎麼可能超三界呢?怎麼可能呢?他就是這樣懷疑,不曉得業性本空,臨命終那一念是最重要的,因此臨命終要執持佛號,有念出聲沒有念出聲,都沒有關係,只要你能夠憶念那一句佛號。

【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因五無間殺害父母和尚阿闍黎阿羅漢,此罪大惡極,】你想想看!一個人會殺父親,會殺他師父(和尚),或者是殺阿闍黎,阿闍黎就是他親近的師父,殺阿羅漢這還得了,這就等於殺害法身的父母一樣,殺死父親、母親的罪,就算很重了,又殺死師父,那更不得了,師父是我們的法身慧命,這個罪是大惡極,【臨終之時,不經中陰、不隔異熟,】我們講過了不必經過異熟果報,【一剎那間,直入阿鼻地獄,無暇聞佛名,】沒有空閑,哪有空閑,【一句經典。】也沒空閑,【所以慎勿作五無間,殺害之罪。】在座諸位!罪有三種你要注意聽,第一叫做輕罪,比如說你踩死螞蟻,是輕罪,由你殺業來說這個叫做輕罪,踩死螞蟻,乃至你打死一隻老鼠,這個都可以懺悔,乃至打死一隻老虎,打死一隻猴子,打死一隻狗,這個都可以懺悔的,輕罪;第二叫做重罪,就是殺人,殺人這是犯重罪,重罪在四波羅夷法裡面,四重罪裡面不可懺悔,要逐出僧團,不能讓你求懺悔,當然你若是菩薩,那是例外,按照比丘戒的殺戒你就要趕出僧團了,殺人為什麼是重罪呢?因為他接近佛,我們人若認真修行,直接這輩子就可以了生死了,所以愈接近佛道,你殺他,罪愈重,再來一種叫做殺菩提心的眾生,那這個罪不得了,殺發菩提心的眾生,他在度眾生,你殺發菩提心的眾生這個罪又比重罪更重,這是殺人,有一種是一般人,是重罪,殺發菩提心的眾生更重;最後一個就是殺害父母,和尚,殺掉你的師父,或者是證果的阿羅漢,這個罪叫做逆罪。所以罪有分作輕罪、重罪跟逆罪三種,逆罪就是以下犯上,父母對我們有恩,師長對我們有恩,我們竟然把他殺死,那這個不得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造五無間罪業殺害之罪。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希望你可以讓他全部解脫,【永得安樂。】

【佛贊勸勉之文。】

【死而未生,以其中間,心性猛利,心性最靈。所謂非陰非陽者也,此時種善根,最容易得力。】有的人在問一句話,請問師父!我們人死後是迷迷糊糊或是清清楚楚,你注意聽!他是說死後,意思是說斷氣之後,我告訴你,我跟他講斷氣之後,他是神識脫出來比我們現在更清楚,因為他有大神通,千萬里外的地方他都看得清清楚楚,親戚朋友在哪裡都看得清清楚楚,你的香點下去他就到達,他是不得不來投胎而已,要不然你問他:你還要出世當人嗎?不,他一定:不!我不當人。不當人,不過時間到七七四十九天,他的業力,業識一直在轉的時候,你不得不來投胎,你絲毫沒有辦法,沒辦法,業力現前的時候,什麼神通力全部消失,沒有作用,因此我們要了解,我們死後我們的親戚朋友,或是叔叔、舅舅,來,每個你都看得清清楚楚,真的哭泣,假的哭泣,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們若臨命終的時候,我們就要培養不執著,要不然被這些人一哭,你就完了,你死的時候看到你媽媽在哭泣的時候你會捨不得,但是你要觀想有一天媽媽也是要死,兒子若死,媽媽會捨不得,媽媽若死,兒子會捨不得,對不對?有情執。今天我看報紙一個當老師的,說起來也很沒有智慧,當老師,已經八個月的身孕,算是準備要生產了,她先生也是老師,說外面有外遇,實在是沒有,她先生因為最近有比較晚回來,女眾就吃醋,很不滿,二個碰面就吵架,到後來身為老師也是失去理性,她就上吊,繩子弄上去,弄一張椅子,有時候實在是開玩笑,半開玩笑的,等到她先生來的時候椅子再趕快踢開,她先生那天回來剛好沒有戴眼鏡看不清楚,她實在是要上吊給她先生看,掉下去的時候,她先生聽到碰一聲,結果白死的,所以人常常說:要自殺,要自殺,有時候假的就變成真的,她上吊,真的自殺,一屍二命,女眾都是用這樣,你有外遇,我要讓你好看,我死掉讓你痛苦,我要讓你良心責備一輩子,她不曉得男眾的個性,男眾在你死亡的當下,會有點痛苦,到隔天就減少一半,到助念念到很累的時候:趕快抬出去。當然我不是說我們這裡的,我們裡面的男眾不會,都是慈悲的,要參加八關齋戒這都有善根的,你若用死來抗議來表達,這個都是最愚痴不過的,對不對?你自殺,利益到男眾,快活,真的,所以說不要用自殺來威脅,不要威脅,真的跑去上吊,一屍二命,上弔死的時候很難看,你知道嗎?你曾看過上吊嗎?你看過人家上吊嗎?上吊的時候舌頭吐得很長,臉發黑,因為二個動脈都被卡死,你要注意聽,你什麼玩笑都可以開,自殺的方式也可以選擇,你若選擇上吊,你幾乎沒有機會,你完全沒有機會,一般而言。。。,我現在告訴你們,你注意聽,看看自殺的種種情形,上吊自殺是完全沒有機會,他不懂得醫學,他若懂醫學,他不敢上吊自殺的,你要是吃農藥,還有機會,要是安眠藥,都還有機會,你只要用上吊的方式,你完全沒機會,為什麼?師父說明給你聽,繩子綁這樣的時候,椅子踩高,若腳踩上去,會抖一下,繩子會把整個動脈卡死,馬上缺氧,不到幾秒鐘你就昏倒了,我當時就算拿一支剪刀來剪,你也是救不了,沒有辦法,腦筋,我們的後腦袋,不可以有一分鐘二分鐘缺氧,若椅子踢開的時候上面氧氣馬上斷掉,你曉得,你要掙扎,但是你來不及,你一點機會都沒有,所以自古以來上吊的人統統沒有機會,沒有一個活的,吃安眠藥、老鼠藥,或是喝農藥,這個都還有機會救,唯獨上吊沒有機會,自古以來只要上吊的從來沒有機會再活過來,不曾有機會,只要椅子踢開,壓迫到動脈的時候,馬上腦部就缺氧,人就虛脫了,整個就昏迷不醒了,死的時候舌頭又吐很長,死得實在是很可憐。

【因此佛告鬼王:主命,汝有大慈心,能發如是大慈願。】大慈悲願,【於生而未生;死而未死之時,救護眾生,最容易得力。望汝未來之世,一切眾生,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利益有情。不論有罪無罪,總令解脫,令生者亡者,永得安樂。】

【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就是要聽佛的語,我告訴過大家,你若對大乘經典你沒有信心什麼都免談,你一點利益都沒有,叫你念佛,你也認為大乘非佛說,你不可能得到一點利益,一點利益都沒有,第一個,你若沒有信心,信心是打開智慧的鑰匙,你聽過這句話嗎?你對這個大乘法沒有信心,你怎麼能夠打開智慧,什麼都免談,你對師父沒有信心,那免談,我講了老半天,你就說我吹噓,真的,我若講得比較笑話的,你就問我說:台灣的法師都有像你這麼三八嗎?我就告訴他:那可不,還有比我更三八的。我若講比較好笑的你就罵我,真糟糕,對不對?所以你若沒有信心,那就什麼都不要談了,談什麼,對法師沒有信心,對法寶沒有信心,什麼都不要談了,一點信心都沒有,所以我就告訴過你,對師父一點信心都沒有,對三寶一點信心都沒有,入佛門,種種因緣而已,什麼都得不到利益,信心是打開一切的鑰匙。【無不解脫。獲大利益。】得到大利益。

【不忘本願之文。】

【願力最大,願力最難忘,依願而行,利益眾生,便是菩薩人。今主命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你不用擔心,【我畢是一生之力,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這段很重要,【只要眾生在生死關頭,緊急之時,信受我語,】要聽佛祖的話,要執持佛號,【與我合作,】對不對?【聽我的話去作,無有不得解脫三惡道,而獲生人天大利益者。】你不聽人家的勸告,這樣沒有用,叫他死後不要殺生拜拜,拚命殺生,對不對?難道不是這樣?像我大姨往生,她交代我:我死後你要為我用素食的。我回去,他們開始在討論用葷的還是用素食的,我們是外甥輩的,我們也不能怎麼樣,對不對?哎呀!師父,鄉下沒有用素食出殯的,勞動者要吃得飽,大家都吃葷,沒有人吃素食,吃素食沒有油水,到田園鋤頭拿不動,隨你們的意願,不然辦素食少一點,其餘都辦葷的。哇!隔天鵝就吊整排,全都是,我就走,走,一隻、一隻為它念佛,沒有辦法,對不對?所以雖然有心交代我,人家兒子不這麼做,我們也沒有辦法,所以說我們有學佛,可以的話最好是全家都學佛,夫妻、母子都學佛,我們若死,人家就有辦法為我們處理,要不然你就要事先交代清楚,所以若能合作,聽佛祖的語言,或是聽鬼王的語言,這些菩薩的語言,無有不解脫三惡道,得到生人天大利益。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不是真的鬼,若是鬼王都是菩薩化身的。

【此乃開跡顯本之文。】開跡顯本,跡就是我們所講的今生今世所示現的,本就是久遠劫以來,叫做開跡顯本。開跡顯本的意思就是說他讓你了解他現在雖然是鬼王,但是他實在是久遠劫以來他早就是菩薩了。

【開示現鬼王之跡,而顯實是菩薩之本。】實在是菩薩的根本。【法華經雲】在旁邊寫幾個字,《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法華經》的第八品,【「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是也。】內心是在行菩薩道,意思是說他有大慈悲心,但是外表現出來的是聲聞身,我們現在也可以說他外表看起來是鬼王,內心其實是菩薩的心腸,所以有時候當師父的人就要拍桌椅,有時候就要生氣,為什麼呢?要示現給徒弟看,現在就是在教化你,但是師父的心腸實在是大慈大悲,為了要救你,他不得不這麼做,他不大聲呵斥,你不怕,大部分的人比較不怕小聲,但是都比較怕大聲,對不對?當然,不可以一天到晚對他大呼小叫,久久大聲一次他才會怕,噢!你師父現在在大聲了。我師父不大聲才是不正常,反而更糟糕,我師父整天都在大呼小叫,大聲久了沒作用,久久一次很大聲,徒弟就嚇到,所以說若要凶不要每天凶,每天凶有免疫力,久久凶一次他就嚇到。【況且非本無以示鬼王度生之跡,非跡無以顯菩薩慈悲願力之本,】這二句的意思,注意聽!這要解釋一下,非本就是說如果不是久遠劫以來,就沒有辦法示現鬼王來度眾生這種跡象。非跡就是如果不是今生今世的示現,就不能夠顯示菩薩慈悲願力之本。這個要這樣念,不然這二句會看不懂,非本要畫一線,非跡也要畫一線,為什麼呢?非本就是如果不是久遠劫以來大慈悲心,那就無以示現鬼王度眾生的今生今世的跡象,如果不是今生今世示現鬼王的跡象,就沒有辦法顯示菩薩慈悲願力之本。這樣知道嗎?不然這二句有的初學佛法的人看不懂,不曉得在講什麼。所以【本跡雖殊,】久遠劫跟這輩子的示現雖然有一點差別,【不思議一也。識得跡,就能下化眾生;識得本,就能上求佛道。故菩薩現種種身,而度眾生,豈獨鬼王身乎!】

【觀此文,則閻羅王及諸鬼王,皆是菩薩。】都是菩薩。我才告訴諸位:人家對你愈壞,你愈要把他當作是菩薩,有時候菩薩示現那種力量,違逆你,為什麼?為了要成就你,他若不這樣你不會醒,大家都對我們很好,不曾有逆境,我們不曉得我們忍辱的功夫到什麼程度,偶爾遇到一次逆境,不錯,說真的,所以悟道的人順逆二境皆方便,悟道的人順境跟逆境那都是一種方便法而已。【各承願力,現鬼王身,在幽冥界,行菩薩道,利益眾生。但能利益眾生,便是菩薩,利生功德圓滿,即證菩提。在天上、在人間、在地府,皆能行菩薩道,功德圓滿,皆證菩提。因度生為因,菩提為果。故欲取菩提者,須度眾生。】你不度眾生,我告訴你,你不可能成佛,你永遠不可能成佛,二乘人,聲聞、緣覺他不度眾生他怎麼能夠成佛,不可能,成佛,你要發大悲心,一定要發大悲心。【普賢行願品雲「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故,】大悲心出生一切諸佛,你不曾聽過嗎?大悲心即是菩提心,注意聽!不只是悲心,要注意那個大,很大的大,大就是絕待,冤親平等的悲,比如說我們在發糖果,大部分分到那個仇人,臉就臭臭的,這個不要分給他,那天才罵我而已,不要理他,有修行不會這樣,發糖果,看到那個仇人照樣給他,不會不跟他打招呼,不會這樣,冤親平等,大悲,佛陀就是這樣,哎呀!這一點是不簡單,真的,我們若看到討厭的人,就快速離開,對不對?但是佛陀不會這樣,看到討厭的人愈要救他,大悲心,【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這個念qi四聲,磧就是沙漠,沙漠【之中,有大樹王,】哇!陽光很大,結果沒地方躲,咦!有一棵樹木,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樹的根得到水,意思就是說我們修行人不要忘失菩提心,忘失了菩提心你不能成佛,忘失菩提心就是說只要我有機會利益眾生,我絕對義不容辭,而且我利益眾生又不讓眾生誹謗,注意!中國的比丘比較困難,很難做,泰國的比丘比較簡單,為什麼?泰國的比丘他是修佛陀在世的四阿含思想,所以他堅持戒律,遠離女眾,他持得很嚴格,台灣不能讓你這樣,你受菩薩戒,菩薩要令眾生歡喜,他要接觸女眾,但是接觸女眾,比如說他供養,在中國而言,在泰國來講你供養,你就要放很遠,他們也沒有在收紅包,他們大部分是食物,對不對?中國行菩薩道的比丘,中國的法師叫做菩薩比丘,泰國的比丘就是稱為比丘,所以我們在誦戒的時候,中國的比丘撫尺一拍,菩薩比丘僧即佛,還加一個菩薩,所以中國的比丘難當,拿捏沒辦法拿捏得准,如果你要按照聲聞,這個女眾你要遠離得不得了,如果你是要行菩薩道,那不可以遠離眾生,你要很親切的去招待她,所以這個很難拿捏得准,沒有辦法,非常困難,所以說還得不得起心動念,還得不能讓眾生誹謗,你想想看!你看多難做,你要救度眾生,又不能讓眾生誹謗,為什麼?引起譏謗的話本身就有罪過了,讓眾生誹謗三寶我們比丘也是要負因果,對不對?所以這個大、小乘差距最大的,小乘就是出離心,出離心為最重要的,小乘修的都是要趕快斷生死,了生死,出離心強,大乘的就是菩提心、大悲心,所以大、小乘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個。【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觀此文,鬼王百千生作鬼王身,在生死中,用大悲水,饒益眾生,宜乎其受記,當來作佛了。】以下聽到這個佛號很好,聽到一個功德就無量,你愈聽就愈歡喜心。

【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現在世尊替他授記了,【世界名凈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

【鬼王受記,成佛之文。】

【觀因記果,故名受記。】受記就是成佛,所以我們《法華經》已經講完了,這並沒有什麼困難,【如來有三達智:一、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可以了解過去,【二、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三、智慧知未來世無礙。所以鬼王成佛之事,如來一一備知,為其受記,令其歡喜,堅其心志。亦令一切鬼王歡喜,鬼王可以行菩薩道故,亦令一切眾生歡喜。鬼身尚且成佛,何況人身,天身耶!】所以在這裡我誦《地藏經》我就曉得,我若到黑臉、紅臉、黃臉的,只要神在那裡,我都很有禮貌。

【佛金口記鬼王,卻後過一百七十劫,其度生功德圓滿,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所以我才告訴諸位,你要成佛你就要度眾生,寫書也可以度眾生。【無相是其別號,通號是如來。無相者,無有相,】無有相就是不能說他有這樣的相,因為相都是緣起的,【無無相,】第一個無要這樣說,不能說無相,確確實實有,所以說無有相,無無相,【離一切相,故名無相。】這句要這樣解釋,什麼叫做無相?你不可以說他有相,也不可以說他無相,你說他有相而言,他是緣起,你說他無相而言,緣起就清清楚楚,簡單講就是心,你多寫一個字:「心」離一切相,故名無相。意思都出來了,就是心離一切相,故名無相,意思就是說你看一切都了解這是因緣生因緣滅的,放下一切執著。【其成佛時,劫名安樂。其時人民,身心安樂,世界名凈住,其國人民,清凈共住。故其佛壽命,不可計劫,長壽說法度生故。】壽命就很長了。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佛告地藏,主命鬼王,今日修因,將來成佛,是果。】我告訴諸位: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是世間人說的,表示你要下一番功夫你才吃得到午餐,同理我們今天坐在這裡聽經聞法,八識田中一直熏習,你放心,你一定成佛,光是這輩子聽經聞法、念佛的這個功德,就不得了了。【佛因佛果,其事如是,誰亦想不到,誰亦說不到。】就是不可思議。【以鬼王身,行菩薩道,真是不可思議。】別談鬼王身,在座諸位!禪宗只有一句話,有一個徒弟問師父說:師父!我今生今世能開悟嗎?他的師父只有跟他回答一句話:問你肯或者是不肯。怎麼會沒有機會呢?怎麼會沒有機會了生死,這一句話就是充滿著一切答案,問題是我們肯或是不肯,比如說我今天遇到委屈,我肯放下就放下,不計較,你對我愈壞,我對你愈好,肯,一句話而已,你就萬緣放下,全部一切相對你都沒作用,修行除了智慧以外,再加上志氣,非常有志氣,很有志氣,說放下就放下,千百萬億的語言抵不過一句放下,對不對?我們沒辦法這樣,我們受到委屈的時候就要安慰一下,哎呀!不要這樣,是不是如此?他也對我們不錯,慢慢講,安撫,誇獎一下,講一講,差不多到明天他才放得下,到明天還不錯,甚至半個月又發作,一個月又發作,情緒不穩定,所以我們要記住,我們要做理性的主人,不要做感性的奴隸,我們要做理性的主人,理性就是智慧,我們今天真的要修行,其實你說難很難,你不肯放下就很難,你不肯放下你就很困難,我們若肯放下,就什麼都很簡單,就一句話而已。底下,所以說,以鬼王身,行菩薩道,真是不可思議。【鬼王現在結緣結得多,將來成佛,所度人天悟道,亦不可限量。】十號,釋迦牟尼佛,也就是諸佛通號,就是佛,就是其中一個名號。

【稱佛名號品第九】佛就是其中十號之一,我們常常稱的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等等,稱佛名號第九。

【此乃成佛之因,向後諸品皆成佛之因,收束此經。】

【前品】前面一品,【度生之緣,種種善緣,助眾生離苦得樂耳!此品念佛,才是成佛正因。】

【梵語佛陀耶,秦翻知者。一切諸法,了了覺知,】我們是一切諸法,迷迷糊糊,為什麼迷迷糊糊?這色身假的他當作真的,這世間假的,他也把它當作真的,整天都在追求,對不對?是不是這樣?所以一切諸法,了了覺知,【故漢言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肇法師云:佛者何也?】佛是什麼東西?【窮理盡性,】窮理就是說你已經達到悟到理的盡端,窮就是沒有剩下來,就是盡理盡性的意思,窮盡其實二個字都是一樣的意思,窮理盡性也可以是盡理窮性,也可以這樣稱,都是一樣的道理,窮就是盡的意思,大覺之稱,【大覺之稱也。夫生死長夜,莫能自覺,自覺覺他者,其唯佛乎!】只有佛,世間人就是什麼?世間人媳婦生二個女的,或是生三個女的,又叫她生,她也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但是很執著男孫,沒生到男孫不放媳婦干休,對她兒子說:要再繼續生。不是她在生。啊!媽媽!已經生四個女的了。再生。有人這樣,再生下去,有的生七仙女,七個都女的,我們台北有親戚生七個,都女的,七仙女,真的。你看!這樣有覺悟嗎?所以說我們不要以為我家又多一個人,不對,你家是多一個死人,這樣說才對,你多生一個不用死嗎?難道不是這樣?本來你生一個,你家才一個死人而已,若多生二個,你家就三個都要死,三個死人,你家若生七個,你家就要七個死人,多生就一定要死,所以不要說:我家多一個人,要多一個死,我家多一個死人,但是這句要私下說不要被你媽媽聽到,被她打得鼻青臉腫,真的,慶滿周歲在講這個,多一個人就多一個死人,師父講的難道沒有道理,有道理,不然哪一個不會死,你舉手,會死,是真的,結婚多生一個就是多一個死人,多一具棺材的錢,所以若要省錢不要生那麼多。一切諸佛都是這樣大覺,但是凡夫都不覺。

【召體曰名、】召它的本意就是導致,招致,能夠引導招致這個體性叫做名字,【表德曰號,】表示我們的德行,這是老牌子老字號,不是最近新廣告,這是老字號,對不對?哎呀!我們講義美餅乾,大家都知道很久了,虎標萬金油,這個一聽就知道虎標萬金油大家都曉得,有的人是二十四小時不是帶綠油精就是帶萬金油,一定有人這樣,不相信,左鄰右舍問看看,真的,為什麼?老牌子老字號,談到綠油精大家都曉得。【則名別號通。一切諸佛,皆具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等。】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在這裡要簡單講一下,這你不一定知道。

如來,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乘如實道而來,而成正覺,我想這個大家都知道。

應供,應該供養,應受人天的供養。

正遍知這一般大部分的人都了解,意思就是無所不知,能正遍的了知一切法,正遍知。

只有明行足不知道,如果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包括這些法師,佛的十種名號,這個明行足你會解釋嗎?一定不會解釋,你知道明行足什麼意思嗎?包括在家居士一定不會,所以我現在就要告訴你,明行足要稍微注意一下,明就是指三明,三明就是六通裡面的三個,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這個行字就是三業,足就是圓滿,簡單講就是三明三業之行圓滿具足叫做明行足,所以這句大部分的人是不了解,每天在讀: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聽了,不懂,明行足,三明三業之行圓滿具足叫做明行足。

再來,善逝這個也不懂,也不會解釋,不然善逝怎麼解釋?你會嗎?師父!我看註解就會。看註解你也不一定看得懂,善逝的意思要注意聽,就是說佛是一切智,他要擺脫生死以及現實的世間統統達到圓滿,這個善逝本來是消失的意思,善逝就是圓滿的化解了生滅法,達到不生不滅的涅槃,這個善,意思就是行八正道之圓滿的善而入涅槃,逝就是消失生滅,善逝的意思就是說非常圓融的行八正道而消逝生死,除去生死而入於涅槃,這個叫做善逝。

再來第六,世間解,這個簡單,這大家都知道,了知眾生非眾生跟這二種世間,所以知道世間滅以及出世間之道叫做世間解,世間分世間跟出世間。

無上士,諸佛一切眾生中無有其上,無上士。以前的這個士是士大夫,也就是讀書人,是一個溫文儒雅的,無上士就是無人比他還行,諸法當中涅槃是無上,佛證悟到涅槃,所以說無上士的意思就是涅槃乃是佛的無上。

再來第八叫做調御丈夫,這個重要,這個很重要、很重要,佛為什麼稱為調御丈夫?佛有二種非常大的能力,第一個大慈大悲,第二個柔軟語,這二種是度眾生的利器,也是修養的根本,大慈大悲你就不會怨恨,柔軟語,你出口就不會傷人,你看啞巴,啞巴比較少跟人家起衝突,除非跟啞巴起衝突,要不然啞巴在我們面前比畫老半天,我們不會起衝突,他在比畫什麼,我們看不懂,但是我們世間的人開口就是要有語言,佛在講話他絕對不傷害眾生,柔軟語,給你安慰,就算你有錯誤,有過失,佛也是一直很慈悲的勸告,一次又一次,所以調御丈夫要用這二種心來調伏自己,第一個要發大願,我們要學佛的大慈大悲,第二個學佛的柔軟語,講話不可傷人,永遠不要傷害眾生,你講話傷人表示你的內心不平衡,這樣你八識田中就不清凈。

第九叫做天人師,天人師是示導眾生何者應做,何者不應該做,就是教你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天人師如同我們現在講的引導我們的一個善知識,叫做天跟人的導師,是不是?引導我們,比如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的應該做,惡的不應該做,令眾生能夠擺脫煩惱,比如說你造惡要擺脫煩惱,那根本不可能的,惡的終點就是毀滅,要記住!惡的終點就是毀滅,我才跟諸位說:黑道浪蕩無了時,真正行的人,當一個平凡的人最行。

第十個,佛,世尊,佛,我們所講的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世尊就是說具備了一切德為世人所尊重,是不是?佛世尊。

這都是具足十號,十種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等等。

【稱者念也,佛功德在名號中,念佛名即念佛功德也。凡夫念佛功德,不久悟佛功德、修佛功德、最後證佛功德,所以念佛是成佛正因。】念佛是成佛的正因。

【寶王論曰:浴大海者,已用於百川,】意思是說你若跳入大海就等於跳入百川,因為大海是百川的彙集,這樣聽得懂嗎?浴大海者,已用於百川,意思就是說你若跳入大海沐浴,等於集合一百條的河川的水一樣,【念佛名者,必成於三昧,】因為念佛,心中有佛,就是最究竟覺悟的人,你心中一心不亂的念佛,你沒有雜念那就包括一切的定。【在三昧中,便能觀到佛無量功德。金剛經雲「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你不要執著,不住法就是不要執著,【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意思就是當你性相一如,所有的施捨三輪體空,你不執著,這樣你的心清清楚楚。【三昧中照見如來種種功德,故名如來藏。亦猶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想投於亂心,】觀想佛,一天到晚觀想佛,把心安住在佛,【亂心不得不佛。所以初發心的人,最好念佛,】不管你修什麼乘,念佛直接簡單,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不混雜,【能降伏自己的妄想啊!】

【阿彌陀經,執持佛名號或一日乃至七日,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臨終能往生凈土。華開見佛,悟無生忍,是以念佛有無量功德。故此品是成佛之因。】我們講《凈土聖賢錄》講到現在已經一百多頁了,你看!我們講多少種,祖師大德往生極樂世界,你看那種自在,那種見佛,見到西方三聖,天樂鳴空,檀香,整個房間,整個四周圍全都是香味,世間所沒有的,怎麼能夠這麼樣子,阿彌陀佛的威德力,從這個《凈土聖賢錄》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不念佛的是很可惜,很可惜!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

【興慈濟物之文。】興這個慈,慈就是予樂,濟就是幫助,物就是眾生,興起這個慈悲的心,幫助一切眾生這個文,叫做興慈濟物,你不要這樣念,不要念:興慈濟,然後物之文,這樣就不對了。

【爾時者,主命鬼王,受記畢之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久遠劫前發願,度眾生成佛。已成者已了生死矣!】已經成佛的,已經了生死的,【當成者當了生死矣!還有未來眾生,未種成佛之因,我想為未來眾生,演出世利益之事。於生死海中,令種菩提之因,將來得大利益之果。唯願世尊聽我說之。】

【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不思議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即涅槃。】佛快要入涅槃,【使汝早畢是願。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

【佛許敦說之文。】敦就是誠懇地,很誠懇地說,佛允許誠懇地說。

【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造罪受苦六道眾生,演火里紅蓮,不思議事。何者?佛觀煩惱心中,有佛如來,結跏趺坐,儼然不動,】儼然不動就是莊重,恭敬的,威嚴整齊的樣子叫做儼然,非常莊嚴,嚴肅不動,【相好具足。】簡單講佛就是世間最莊嚴的人,最英俊的,佛就是世間最俊美的男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因眾生煩惱心中,能念如來功德;念佛功德能轉眾生煩惱,悉數變為菩提。】所以我們若煩惱生起,放下,認真念佛,念久了自自然然訓練心的念力,自然煩惱愈來愈少,愈來愈少,愈來愈解脫。【此乃不思議事,唯佛乃能知之。彌陀經雲汝等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諸佛全都是支持這部《彌陀經》,【汝地藏能說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為證明。】

【吾不久即入涅槃。涅槃是三德秘藏,】法身、般若、解脫叫做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三德,三德秘藏,【如來安置諸子在其中,如來不久亦入其中。可知大涅槃,是三世諸佛安隱處,亦是一切眾生安身立命處。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所應度者,皆已度盡;其未度者,亦皆作得度因緣。眾生機薪盡,】就是眾生的機已經結束了,【如來應火滅,】這個薪就是木柴,木柴若燒盡,火就滅,眾生的根機就像起火的木柴,起火的木柴燒盡,火自然就沒了,如來就是應眾生的柴,所以就點這個火,所以眾生的對稱就是如來,眾生的機就是如來的應,所以說薪盡就是火滅,【故云吾即涅槃。吾滅度後,有此法門流行世間,能使汝早畢是度生之願。有此法門存在世間,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而不能得度者。】因為有地藏菩薩在幫忙。

【華嚴經雲「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若沒聽到佛號的名就不能成佛的因,你沒這個因就免談了,你六道輪迴是註定的,百千萬劫註定的,【所以於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觀此文,則知念佛名號,真苦海中之慈航也。】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只劫。】就是很久、很久,說起來非常的久,很久很久以前,再之前的很久之前,叫做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有佛出世叫做什麼名,【號無邊身如來。】無邊身,這個身無邊,表示修無相的意思。【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只是聽到而已,【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光是聽到這個佛號四十劫的生死重罪,重罪意思就是你造很多的惡業,你只要聽到這尊無邊身如來你就滅四十劫,意思是說你可以省四十劫六道輪迴的痛苦的意思,所以說要聽到佛法不是這麼簡單,【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讚歎。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以過去無量阿僧只劫,曾經親近一位佛,其佛名號,號無邊身如來。無邊身是別名,如來是通名,通別合稱,故名無邊身如來。此佛是我曾經親近過的,我知此佛的功德,若有男子女人,從來未曾發心,故名男子女人,假如他能聞是佛名,因聞生解,悟了無邊身如來者即一切眾生自性清凈法身。】我們大家都是無邊身如來,對不對?你起心動念,你若執就束縛,你若不執就解脫,自性清凈法身。【從來未見,今日見,見時非常歡喜,生恭敬心。一念見到自己的清凈法身佛,而生恭敬心者,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念念見,更何況從見而起修,塑畫無邊身佛形像,實行供養讚歎。一念見而生恭敬是理;塑像供養屬事,若能事理圓融,性修不二,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初發心的男女,第一要見無邊法身佛,方種菩提之因,至緊至緊。】簡單講見到無邊法身佛就是要先見性,就是這麼簡單,菩提的因是什麼?不生不滅,什麼叫做發菩提心呢?就是無所發,名發菩提心,如果有所發那是分別心,發菩提心就是無所發。你能無所發嗎?不行,「我很發心」,那就是執著,「哎呀!我做善事,我發大心」,這樣就不夠大,發到連那個大都沒有,才是真的發大心,那個大是絕對的大,不是比較的大,所以說第一你要見到無邊法身佛,就是要先明心見性,師父這部《藥師經》之後就要講三本的禪宗的思想,那個三本禪宗思想講完了,你想要煩惱都很困難,你知道本性是什麼東西,如果說沒有見性,至少也得到見性的因,成佛的因。【華嚴經雲「佛真法身,猶如虛空,】但是這是比喻,不要把法身當作虛空(否則)就完蛋了,佛真法身,真法身就是有覺性的,因為覺性是沒有分別跟執著,所以沒有範圍,沒有範圍他就像虛空,猶如虛空,但是若是將這個法身當作虛空那就完蛋了,【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此一首偈,證明無邊身是法身佛。】

【又於過去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這樣,一彈指,(師父做彈指狀)【發心歸依。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講到這些佛號的名功德這麼大,我們今天可以聽到這個真的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地藏菩薩又說:世尊,過去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此佛我曾經親近過,我知此佛功德,其名寶性者,佛性也。一切眾生,在生死海中浮沉,受種種苦,】浮就是三善道,沉就是三惡道,這是一個比喻,像人在游泳這樣,游泳有這個水平線,爬起來能夠呼吸,到水面就沉下去了,要爬起來才可以呼吸,所以三惡道那種苦是很痛苦,【而其佛性,隨緣不變,猶如金寶,隨緣而作種種形象。但其寶性是一,始終不變,佛性亦如是。雖輪迴六道,受種種形,受種種苦,而其成佛之性,永遠不變。】成佛的性永遠不變,這樣我們就要找永遠不變的地方,要記住!什麼叫做永遠不變?要注意聽!永遠不變就是無所住,你若將永遠不變當作一潭死水,就像水沒有受到風的吹動,那就完蛋了,永遠不變就是說變中當下無所住,隨著因緣而不起心,不動念,保持如如不動,這叫做永遠不變,因為無常法裡面沒有那個永遠不變的,這是形容本性的妙用現前,雖有所用,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的分別,只要當下六識的分別放下就是本來的面目,叫做永遠不變,不然無常法的東西哪有什麼永遠不變,無常法的世間哪裡有永遠不變,你說呢!不可能,一定會變的,就是變中有不變,無常它本身在剎那、剎那間在生滅,我們不要隨著它剎那、剎那間在變化,我們不要隨它變化,就是這樣子,就是本來的面目。【既有成佛之性,不見則已,若見時,就能從性起修,】性就是平等心,你若要修行要用平等心,【一直修到成佛,故名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返迷成悟,悟了本有佛性。但見性是一念見,不是慢慢見,】我告訴過諸位了,豁然大悟這一句話你一定要記住,釋迦牟尼佛見到東方的一顆星,豁然大悟,結果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你要注意那四個字:豁然大悟,什麼叫做豁然大悟?空它本身就沒有階段,不是漸次性,漸次性只是增上緣,我說悟只有最後那一剎那叫做悟,但是講最後是方便說,漸漸悟是外行人的話,悟哪裡有什麼漸漸悟,水果漸漸成長,水果掉下來,掉下來就是已經培養很久了,還沒有掉下來,你不能說水果已經成熟了,是不是?掉下來,水果成熟了,自自然然成熟就是那一剎那,那一剎那,悟到,悟道的人他不可能再迷,他見平等的法性,他要如何又迷,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下自性就是空,他要迷什麼呢?對不對?簡單講天地萬物沒有一樣他放不下的,他有什麼放不下,明心見性的人他早就很清楚了,他放不下,無常一到放不下能怎麼樣呢?當然就要無所住了,包括結束我們生命的時候,我們也一個無所住的心,自自然然的感得清凈的果報,凈土(佛國的凈土)就現前了,但是見性是一念見,不是慢慢的見,【一念悟即見,故名一彈指頃,即見佛性,是自己安身立命處。】所以我說這個老和尚寫得太好了,這個老和尚一定對悟有所了解,為什麼?因為悟的人他一定很清楚這句話才叫做正確,所以我們講悟有小悟,有中悟,有大悟,當然是方便說,但是悟只有一個,為什麼?平等的佛性哪裡有那麼多悟呢?【所以歸依自性佛寶,歸依是歸投依止,永不再迷之謂也。】你在拜什麼佛?菩薩!你在拜什麼,你的心有迷嗎?我們的心若迷,我們不夠資格說我們在拜佛,我們的心若清凈,不迷,才夠資格說我們是佛教徒,我們自性,我們自己本來那個覺性有產生嗎?不然你拜佛,拜什麼佛?一個菩薩,他拿水果來,我問他:你來拜什麼?他說:我來拜佛。我說:佛在哪裡?他想一想:佛在心中。我說:心在哪裡?不知道。他也想要打一個禪機,他想跟師父打一個禪機,機鋒相對,想:我問,他回答,我問,他回答。他心想回答:佛在心中,師父可能會讚歎我。他沒想到我問他:心在哪裡?在裡面或是在外面,或是在中間,愣住,不曉得,我說:這樣拜佛是結緣,不是真的拜佛,這樣沒有覺悟。沒有覺悟,對不對?拜佛就是拜我們自己心中那尊佛。所以說自性佛寶,歸依是歸投依止,永不再迷,在座諸位!我們若有迷,我們就不能稱皈依法寶,法寶是真理,是心中擁有真理的人,才稱為皈依法,心中沒有擁有真理的人要如何稱為皈依法,法在哪裡?法在經典,這是文字,這不是法,這是文字,法是什麼?法是日常用中的覺性叫做法,真理的運用叫做法,對不對?我們有真理就不會迷了,看到種種的相,這都是虛妄的東西,這樣覺性就提醒自己,世間種種的無常,我們看到馬上就依止去觀照,這樣你是皈依法。【是人既不迷佛性,凡有所作,不離自性,】注意聽!凡有所作,不離自性,注意聽!那個自性旁邊寫一個:平等心,自性就是不生不滅,就是涅槃,凡所有作當下你就要了解空性的思想,凡所有作就是緣起,因緣生,因緣滅,不離自性,不可以離開空性的思想,不可以離開那顆清凈心,不可以離開那顆平等心,若離開你就不能成就無上道,你若能凡所有作,不離這顆清凈空性的自性,【則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矣!】我才告訴你,諸位!開悟是一切法最重要,禪宗在談的,若不見性,一切都是戲論,若不見性,如喪考妣,若得見性,如喪考妣。再講一遍,若不見性,如喪考妣,就是說我們若還沒有明心見性,就像死父親、死母親那麼傷心,生死沒有把握,若不見性,如喪考妣,唉呀!沒有把握,沒有見到如如不動本來的面目的時候,我們會煩惱,生死沒有把握,念佛會散亂,對不對?情緒好壞隨著運轉,不能明心見性就是這樣,若不見性,如喪考妣,若得見性,如喪考妣,見性的時候如喪考妣,如喪考妣就是說,唉呀!佛性實在是真善美,眾生要悟到這個實在是不容易,若得見性也是如喪考妣,發悲天憫人,哭得很厲害,這不容易的,眾生要了生死就在一念之間,但是他轉不過來,我們修行已經成就的人憐愍他,所以說未見性者,如喪考妣,見性大徹大悟者,也是如喪考妣,是憐愍眾生,你還沒見性就是憐愍你,要記住!若不見性,戒一定持得不好,為什麼?執著嘛!戒相莊嚴而已,不是戒體無生,戒行,戒相,戒體,戒用種種,如果沒有見性,你不懂律法,律學最後我們要無生的戒體,你不了解,再來天台宗你也不了解三止三觀,你不明心見性你怎麼懂得實相是什麼,再來,你不明心見性你也不曉得一真法界是什麼東西,華嚴的事事無礙是什麼,不可能,你也不能了解,對不對?若不得見性,你禪宗的心法根本不懂,所以我們學佛只是在佛的皮毛裡面下手而已,我們只能夠在皮毛,念念經,念念佛,那是佛的皮跟毛而已,如果稍微精進一點,有一點瑞相,你只入到佛的肉而已,如果你研究禪宗的心性可以保持一段時間如如不動,你只達到骨而已,但是如果你大徹大悟,那就達到精髓,就真的達到精髓,所以我才告訴諸位,禪法你不得不懂,你不懂,你凈土就不懂,你不懂禪宗的這個見性法,你根本就不懂得凈土生即是無生,說生決定生,說去實不去,這個體相用一如的道理,性相一如的道理,十法界,十如是,四悉檀你完全不懂,簡單講見性才是一切的根本,沒有見性就免談,師父,那不能見性怎麼辦呢?那就慢慢來,你需要時間一步、一步來,不能讓你急,急也沒有用,你見性就不會落入文字,如果你見性你就把所有的文字念念消歸自性,全部都是你清凈心,全部都是你本性的作用,只要你明心見性,所有的統統是本性妙用現前,統統是本來具足,統統是當下這一念決定,當下就是,慢慢體會,好了!所以說凡所有作,不離自性,則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華嚴經雲「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此偈證明,皈依自性佛寶啊!】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於耳根。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

【波頭摩,是紅蓮花。印度四蓮,青】色的蓮華,【黃】色的蓮華,【赤】色的蓮華,跟【白,】色的蓮華,【以紅蓮為勝。】我們台灣比較少見。我們台灣也是四種花,圓仔花,韭菜花,豆花,差不多接近四種花,台灣的花跟印度的花比較不同,【央掘尊者雲】就是央掘摩羅,本來是一個殺人的惡魔,後來本佛所感化,證阿羅漢果,走在路上的時候被人打得流血,他已經證果的才能稱為尊者,他殺死九百九十九人,最後要殺死他的父母親,被佛阻止,要湊一千個,本來他是外道的,他師父叫他去殺人,殺一千個人才要傳法給他,他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最後一個要殺他母親,佛就搖頭,為什麼?碰上邪知邪見的上師你就該死了,我告訴過諸位,你若親近到善知識,可以送你到天堂,送你到西方極樂世界,若遇到惡知識,一下子就推你到地獄,做錯你都不曉得,所以這個央掘摩羅尊者不簡單,【「第一缽曇摩,清凈柔軟足,】缽曇摩是紅蓮華,【塵水所不污,是故稽首禮」。】感謝世尊的恩。

【人間蓮花數十瓣、天蓮百瓣,佛蓮千瓣,梵網經雲「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花台,周匝千花上,】這個千花就是花瓣的意思,不是花朵。我今盧舍那,盧舍那就是報身,他坐在報身佛的蓮花台,哇!那個太大了,這個蓮花台有多大呢?它四周圍是一千個花瓣所構成的,每一個花瓣就是一個世界,【復現千釋迦。】一個花瓣一個釋迦,千個花瓣就是一千個釋迦,分身千百億。【一花百億國,】一朵花可以說遍百億的國土,【一國一釋迦。如是千百億,盧舍那本身,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此如來,我曾經親近過的。波頭摩,就是紅蓮花。紅蓮花者,一切眾生之本心也。眾生本來心,雖造一切物,而不染一切物;因又不染一切物,故能造一切物。如大地不著萬物,而生萬物。眾生的本心,非常靈,能生萬物、能知萬物。因能知故,所以不著一切,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眾生若能不染一切物,則能明自本心,若染一法,則自心迷了。】染就是執著不放叫做染,死執不放。所以我告訴諸位,我們要念佛,我們要修行,今天信徒這麼問:師父!哪一種情形絕對可以了生死,往生極樂世界?咦!四個字:萬緣放下,一念提起,就這樣子而已,沒有再好的辦法,你萬緣放不下你也無奈,無常嘛!唉呀!師父!我放不下。師父!我放不下怎麼辦?我說:不用辦,就讓他痛苦。他說:師父!你怎麼講這樣。對啊!放不下就要痛苦,這一定的道理,放不下你怎麼會快活?一定要痛苦的,要痛苦自己,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子?所以說人要有智慧,要有智慧,是不是?你常常想:我今天起貪、嗔、痴的念頭,苦的是誰?苦的是自己,誰會讓你痛苦?沒有,我們自己自心被迷了,我們自己在痛苦,對不對?我們今天生氣,誰痛苦?我們痛苦,我今天恨你,誰痛苦?我痛苦,我今天貪心,誰痛苦?貪不到,誰痛苦?我痛苦,你冷靜稍微用智慧觀照一下,我今天跟他過意不去,誰痛苦?我痛苦,今天我貪心撿到一顆鑽石不還給人家,有一天人家要來討,不還給人家,就跟人家吵,這樣誰痛苦?我痛苦,他就慢慢冷靜,放不下,痛苦的是誰?我問你,你對這世間的事情你放不下痛苦的是誰,我們自己,(watakuxi日語,我的謙稱),這樣念不曉得對不對,(watakuxi我謙稱,wataxi我, anata你——女子對丈夫的尊稱)這都是自己聽日文的,( korewa這是, sorewa那是,arewa那是)每天都聽這個沒有意義,真遇上日本人講快一點,聽不懂,我到日本,日本人講很快,聽不懂,這樣比較直接,不要說日語聽不懂,學英文十多年,初中、高中、大學、研究院,英文照理講程度不錯,結果二十年沒讀,遇到美國人,有時候幾句能對談,美國人來這裡,講很快,問問題,有的人帶美國人來問師父非常流利,到後來我就回答:聽不懂。(笑)你講什麼聽不懂,那麼快怎麼聽得懂,哪有速度講那麼快,我二十年沒讀英文,你講那個。。。,我說:以後要帶美國人來,你帶翻譯來,我不騙你,不然我不回答你,真的,若不是美國人來,就比較有辦法溝通,比如說印度的比丘來,印度或是新加坡的英文,這個有辦法,尤其是日本人在講英文特別聽得懂。【所以一切不染、一切不著,方能明自本心啊!】

【世尊啊!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歷耳根,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在正定中,不見一法,】記得!不見一法就是一法都不能執著,在座諸位!每天洗澡你就要懂得明心見性的道理,懂嗎?我講這句你聽得懂嗎?每天洗澡,你不可能穿褲子在洗澡,洗澡的時候一絲不掛,那就是明心見性,洗澡洗完了,一塵不染,對不對?明心見性,我們洗澡洗了好幾十年不能明心見性,說起來也是很枉然,一絲不掛、一塵不染,就明心見性了,所以每天洗澡,你可要記得開悟。不見一法,【明自本心,是人當能千返,生於六欲天中。雖生六欲天而不著欲,所以天福永遠不減,生而又生,乃至千生。】我們若著福就會盡,你可要記得這句話,我們若執著,福報就會盡,我們若捨出去,無所著,福用不完。很簡單我現在告訴你,像過去小學生的時候都會互相借東西,過去都有什麼男女合班,我一輩子不曾讀過男女合班,女生長什麼樣子,我一輩子從小讀書讀到長大,我們班上還沒有一個女的,都是男的,男的都會吵架,吵架就拿一支粉筆,畫一條線,你若把鉛筆盒越線,我就把它丟掉,有一次他真的超越,我真的把它丟掉,他說:你怎麼把它丟掉了。我說:你越線了。小孩都這樣畫一條線,不曉得你曾畫過嗎?不可以超過,若和好時,不然這條再擦掉,小孩都是這樣,我若鉛筆借他,覺得我們自己很偉大,他若沒有鉛筆,我借他一支,今天討回,明天就像他討回了,後天就向他討回,討回的時候,我們會很執著,執著我對你這麼好,他說:你對我這麼好,每天都向我討回。現在研究佛法,這樣真的不對,借人家又每天向人家討,這樣怎麼有福,借得讓他感恩,現在:你拿去用。無所著,拿去用。小孩不懂,借一支鉛筆,心想:一支鉛筆五毛,老是向人家討,每天都向人家討,對不對?就是這樣,我們二個坐在隔壁,跟我的感情都不好,當班長,每天都管他,他不讓我管,偷拿我的橡皮擦,他也很調皮,擦完就把它丟掉,丟到角落,害我那天找了老半天,班長也難當你知道嗎?班長難當,今天對他凶一點,鉛筆盒打開沒半支鉛筆,被人家偷拿光了,很糟糕,我小時候讀書算還不錯,當班長不會領眾,心想:大家都要聽我的。我是面據一方,講:不要講話。後面高個子就說:聽不到。個子小當班長很糟糕,老是在那裡喊:不要講話。聽不到,再大聲一點。沒有辦法,你知道嗎?我後面都多一句,我若說:不要講話。聽不到。我就喊×,他就聽得到,老師正好從外面走進來,老師說:不要講話那一句是可以講,後面那一字不可以講。所以說小孩子要施捨沒有三輪體空的思想,都會執著,所以說執著,福就會滅,我們對人家好無所著,人家要感恩也好,不要感恩也好,這樣這個福報享受不盡,師父今天上台講經,我不求眾生給我什麼,我做我該做的工作,我沒有很偉大,你不用一直誇獎我,你不用一直讚歎我,我做我該做的工作,我的責任就是這樣子,對不對?你若要私下讚歎我,當然我也沒有什麼意見,(笑)這樣也是執著。【假如明心之後,再立志稱名,即見本心,具恆河沙稱性功德,故云何況志心稱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只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你只聽到師子吼如來就可以遇到無量諸佛為我們授記,就是一定可以成就佛道。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只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此佛我曾親近過的,我知道此佛功德。師子吼者一乘法也,】一乘法,一乘就是佛乘,二乘就是大、小乘,三乘就是小乘、中乘、大乘,所以說一乘就是無二亦無三,【佛為眾生故,從實施權,】從這個實智,施就是方便的安排這個權智,從實智施捨,化作權智,為什麼呢?因為實智生無上的究竟涅槃實相,太深奧,所以要方便,要用權巧,但是所有的權巧當下就是實相,所有的方便權巧就是實相,是看我們心的運用而已,開悟的聖者哪有分這是權,這是實,對不對?他舉手投足都是見性法,對不對?乃至呵罵全都是教育,所有的教育無非就是要讓你契入明心見性,所以從實施權,權就是漸次的,方便的叫做權,實就是所謂的一乘,實相,沒有二或者是沒有三,直接入於佛乘,【說三乘法,】方便法才有說三乘法,【度眾生脫離生死苦海,】度脫眾生,脫離生死的苦海,【離生死而得涅槃。是假名涅槃,】涅槃也是一個名詞,【非真涅槃。】為什麼呢?因為涅槃是真正的境界,而不是假名的,我們所有的都是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會化作觀念,我們對涅槃體會不出來,所以我們說涅槃也是假名,意思就是叫你不要執著涅槃的這個名詞,以為你懂得涅槃,所以在《般若經》裡面講,眾生說空就著空,說有就著有,說般若執著般若,每天迷惑顛倒,說般若不知般若,說空也不了解空,說有也不了解有,說涅槃根本不懂得涅槃是什麼東西,所以我們就要由相似境裡面自內證進入真實境,這一定要這樣,由相似境,我們從種種的摸索,慢慢教化,一天、一天的教化,有一天才會契入真正涅槃,最大的享受就是涅槃,所以開悟(證果的聖者)他就是這樣,每天都安住在涅槃裡面,【所以三乘,非究竟道,而眾生執之以為實,不能成佛。所以如來最後說法華經,】在法華經旁邊寫:《方便品第二》,為什麼?底下那一句是在《方便品》講的,【大師子吼】,這個師子吼一般來講只知道無畏說法,就像獅子在森林裡面咆哮,吼叫一聲,百獸之王,佛也是人中的至尊,所以佛在說法的時候菩薩就會起勇猛心求菩提,這些外道惡魔就怖畏,像獅子吼一般,小獅子也能增加威德,師子吼它有三種的意義,這個你們要寫一下,師子吼的三種意義,因為這個名詞我們常常聽到,但是我們並不了解師子吼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它有三種,第一個叫做如說修行,第二個,師子吼叫做無畏說,第三個,師子吼叫做決定說。如說修行,第一個,無畏說,第二個,決定說,第三個。簡單解釋一下,第一個如說修行,意思就是說所說如所行,言行一致,無有虛說,佛就是說得到就一定做得到,這叫做如說修行,他說,他修行到那種境界,講出來就是按照那種法去做;第二叫做無畏說,沒有恐懼的說法,意思就是說佛對大眾辯才無礙,弘揚這種妙法,而無所畏,不畏他,而且令他畏,不畏一切外道,而且令一切外道驚魂喪膽,所以說無畏說;第三叫做決定說,決定說就是依照究竟理說,究竟的教,究竟義理,可以上弘大道,下利群生,邪無不摧,正無不顯,就是說對上來講可以弘揚這個佛道,大道就是佛道,下利群生,可以利益群生,邪無不摧,所有的邪見統統把它除掉,正無不顯,正就是正知正見,全部都顯現出來。所以我們一般對師子吼更進一步的認識,【「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唯有一乘法就是說佛他的說法,他最究竟就是要叫你成佛作祖,他不希望你成為二乘人,他也不希望你成為三乘人,佛的最大希望就是叫你成佛,這是佛在《法華經》裡面也同樣如此,佛的降生為一大事因緣而降生人間,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在《法華經》就講得很清楚,他為何要來到這個世間,他就是為你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的知見,入佛的知見,對你開示悟入,叫每一個人都要成佛,這是佛出世,在這個世間最大的用意,就是要叫你成佛,我們在經典談到【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弟子聞法,開三乘之權,】小乘、中乘跟大乘,【悟一乘之實,】佛祖最大的用心是要叫我們成佛作祖,【個個受記作佛。】這是佛來到世間最大的用心。

【世尊啊!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聞得深,一念悟諸法之實相,皈依諸法實相,成就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叫做薩婆若海,我們說一切進入佛的薩婆若海,就是進入一切種智。【是人生生世世,得遇無量諸佛,為其摩頂,授當來成佛之記。】這很重要,我們這輩子若沒成就,我們也希望下輩子能再遇到佛,我們念師子吼如來,就可以生生世世遇到無量的諸佛摩頂授記。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讚歎。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過去我們叫做莊嚴劫,未來叫做星宿劫,我們要稍微背一下,現在叫做賢劫,三千佛每年都在拜,你叫他講這個三劫,說不定講不出來,他拜完就贈給師父了,拜一劫贈送一劫。拜一劫賢劫佛,莊嚴佛就忘了,拜到未來星宿劫,賢劫也忘記了,這稍微背一下,我們也知道有這樣的劫,不然我們都還給。。。因為現在沒有考試,以前有考試,現在沒有,聽一聽,課本合起來,明天又打開,有的乾脆放進抽屜,帶回去很麻煩,怕丟掉。什麼叫賢劫呢?在《悲華經》卷五,對這個賢劫有所解釋,就是說這個佛世界叫做娑婆世界,什麼因緣,劫名叫做賢劫?本來不是叫做賢劫,叫做善賢劫,人家說先生賢,主人福,但是讀久了變成先生緣,注人福,是讀作先生,先生就是醫生,聽開示是這麼說:先生賢,註定人福,醫生的行,這是個人福報,現在讀作先生的緣,看個人的因緣,這是善賢就是善賢劫,簡稱賢劫,大劫中眾生,就是我們現在這一劫的眾生,眾生貪慾、嗔恚心、愚痴、我慢、嫉妒、傷害的眾生,千佛世尊為了要成就眾生的佛道,所以發大慈悲心,在這一劫要出世在世間,所有在《賢劫經》裡面,《賢劫千佛名經》,千佛的因緣經等等,第一個就是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再來就彌勒佛,賢劫的第一尊佛,拘留孫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我們現在買樓都不敢買第四層樓,醫院也都不敢用四樓,釋迦牟尼佛就排第四尊佛,不見得,若賣房子都四樓賣得比較便宜,四樓讀作死,但是他不了解四樓才是好,四四方方,端端正正,對不對?四代表四諦,四,說實在的,以佛門而言都是很好,四果阿羅漢,最究竟的果位四果阿羅漢,所以四對我們而言也很吉利,有的佛教徒還在忌諱買樓房哪一樓層才可以買,哪一樓層不可以買,所以醫院沒有四樓,一二三五六七八九,沒有四樓,跳過去,對不對?眾生很忌諱這種東西,所以眾生有眾生的迷茫,迷茫,迷信,若這樣我們都把四樓打掉,編號編五樓,事實上也是四樓,悲哀,眾生很可憐,四樓諧音就是死,世間人就是這樣。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過去又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當時我曾親近供養,梵語拘留孫,此雲所應斷。】什麼是所應斷?【眾生的煩惱,是應該斷的;煩惱斷盡,菩提現前。】菩提就現前。所以你不要逃避煩惱,煩惱就是所謂現實,你逃避煩惱就等於失去菩提,你若不敢面對這個現實,我們若不敢面對這個世間的現實,我們就不能得到菩提之道,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不怕紛爭,怕的是我們不會處理我們心裡的結,我們若會處理心裡的結,當下放下,這樣煩惱就斷盡,修行,佛陀常常告訴我們,用最簡單的辦法其實就是最厲害的辦法,不過我們都體會不到這點,沒辦法體悟到這點,因此我們東追尋,西找找,找到最後我們還沒辦法斷煩惱,人家問:師父!你可不可以講一句話,讓我這輩子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可以,很簡單,四個字而已,萬緣放下。說:師父!為什麼要萬緣放下?緣就是相,就是一切都是因緣,為什麼要放下呢?因為它是無常,意思就是說你執著也沒有用,你一定要死,到最後你無路可走,為無常所吞,我們今天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念佛無力,為什麼修行不夠力量,提不起精神,為什麼觀照的力量不夠?很簡單的道理,非常簡單,你萬緣放不下,今天面對這個境界還在希望明天,希望明天之餘,還在希望後天,對不對?過去感到憤怒的事情我們到今天還耿耿於懷,你萬緣沒有放下,你沒有放下,菩提就免談了,哪有可能現前,所以說煩惱若現前,你就安慰自己說:菩提已近了。煩惱若現前你就告訴自己:我的佛道已經接近了。就像陰天下雨下很大,你就想:好天氣的日子快到了。我們不同,我們都逃避,煩惱若來,避開,你多會避?你有多大的能力要逃避一輩子所有現前的煩惱的境界,哪有可能?只要你面對現實,有人就有影子,有陽光就有影子,你逃到哪裡影子都跟隨著,人若是活在這世間,業力一定跟隨著,所以是非、鬥爭、善惡、對立難免的,因此我們煩惱來,我們要記得萬緣放下,放不下你又奈無常何,你能對無常怎麼樣呢?一切為無常所吞,到最後都是無常吞噬我們,所以說世間贏,你又贏到什麼,世間輸,你又輸到什麼,沒有,統統沒有,對不對?如夢幻泡影,沒有輸也沒有贏,贏,他也一定要輸。所以煩惱若斷盡,菩提就現前,所以我們要懂得觀照,其實修行就是這麼簡單,真的很簡單,你肯,不肯,就是這樣子而已,二個字,你不肯那就不用談,免談,你不肯放下,我偏偏要執著,好!你就一直痛苦,我偏偏要放下,這樣你就OK,沒事,放下,對不對?【修行最重要,斷自己的煩惱,】就是降伏自己,修行最重要,這句話你要畫紅線,畫二條線,你要知道修行最重要是在修什麼,修行不是一天到晚管他好,管他對,管他不對,不是這樣修,這樣修要修到何時,對不對?底下,修行最重要,你看!斷自己的煩惱,這樣豈不是每一天都要觀照自己心的起心動念?【每人的煩惱,大約有三重:】

【第一是見思煩惱。見惑五利使、思惑五鈍使,】所謂身見等等,一直到邪見,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思惑就是貪、嗔、痴、慢、疑,五鈍使,簡單解釋一下,利就是速度快,第一剎那,鈍,第二剎那,我們念剎nuo(二聲),有的人念剎na(四聲),但是其實五利使跟五鈍使幾乎都是同時顯現,只是為了解說方便,我們才分一個五利使跟五鈍使,很簡單的道理,比如說身見,我們拿一支針,你走過來,我無緣無故刺你,你會哀嚎一聲,而且你會很憤怒,哀嚎一聲就是因為我們身見重,我們執著這個色身是一個我,身見,四大本來是無我,但是我們執著這是我,所以一針刺下去,痛,第一個就是感覺我在痛,第二個就很憤怒,我跟你無冤無仇你為何刺我這一針,所以覺得會痛,執著,馬上動這個憤怒的念頭,馬上要報復,所以說見思惑其實那個速度並沒有很慢,速度是很快,同時,但是為了解釋它才分五利使跟五鈍使,你不要認為五鈍使就是反應比較慢,打一巴掌,啪!身見先來,等很久才覺得會痛,才開始憤怒,瘋子,神經系統都壞了,對不對?所以這個煩惱第一層就是五利使、五鈍使,【這十使煩惱,】就像天使一樣的一直陪伴在你的旁邊,這個使字就是等於隨時圍繞在你的旁邊叫做使,我們說:天使、天使,這十使就像你的侍者都在你的旁邊,【使到眾生作無量業,】讓你作無量業,【受無邊生死苦。所以眾生應先斷此煩惱,此煩惱一斷,便證阿羅漢果,出三界,了生死矣!】所以說這就是煩惱,造業他不懂,有一天碰到一個。。。,不是信徒,他說:唉呀!師父!你不曉得釣魚多好。船開到大海一望無際,上是天,下是海,只有他一艘船在那裡釣魚,那種樂趣,實在有說不上來的樂趣,對不對?我們眾生以殺生為快樂,他覺得這樣叫做快樂,這就是一切眾生的相,眾生一定要借著一項快樂來依靠,來依賴,有的要唱歌,像現在電視在報導的,以前的廟會活動,提燈或是演布袋戲,或是演歌仔戲,都不流行,變成沒有人,以前若媽祖廟口,古時候媽祖廟或是什麼關公廟前,神道廟,,廟埕都很大,結果都很多人,現在都沒有人,主任委員就覺得很苦惱,廟會活動竟然。。。,迎神賽會都沒有人,到後來就什麼,去辦歌唱卡拉OK比賽,結果整個廟埕都是人,大人、小孩全都是在比賽唱歌,他說:這樣辦得有成功。神也喜歡聽卡拉OK,也開始在改變了,唱的跟拜神都不太能搭配,他唱那個歌,你想想看!跟神,神是很莊嚴,要救度眾生的,他唱那個歌都很痛苦,要不然就是情歌,對不對?他都唱:我的他穿著一件,什麼黃襯衫,唱這個,你想想看!神聽這個要死嗎?神聽這個做什麼,要不然就靜靜聽著,噢!音拉很長,愛人,我要為你唱一首,什麼愛歌,當你明晨醒過來的時候,你已發現我已離你遠去,就是這樣,本來是要跟你互相到老,奈何生命如此短促,談這個知道無常,不過無常他也是唱歌,所以沒有用,廟會活動,眾生你沒辦法,沒有一樣讓他依靠,他會活得很痛苦,有的家裡安裝卡拉OK,有空就叫一些國中生,高中生的同學來他家唱歌,唱得吵鬧不已,到二、三點,樓下的人拿一支竹竿敲天花板,睡覺了,拜託,這些死孩子二點多了還在唱歌,我明天要上班,一直敲,真的,沒有辦法,他也不管樓下上班不上班,你看看!我們從小,所以哪一個知道要覺悟?哪一個知道要修行?沒有,我們一定要執著一樣東西世間才活得下去,母親或是父親常常會特別交代他兒子,你以後賺錢要分多少給我,要如何孝養我,對不對?都這樣,萬一子女不孝,你不就上吊?我們人都活在希望,至於我,我不同,我們人要活在絕對的心裏面,這樣你才沒煩惱。我就是活在這種境界裡面。說:師父!有一天你的徒弟全都離開,這樣你怎麼辦?最好,這樣我們的責任完成,表示我們的福報不夠,省得教,OK!最好,沒有關係,剩你自己一個。不會,我有伴,我有二個伴,是世間最重要的二個伴,第一阿彌陀佛,西方三聖,跟極樂世界清凈大海眾菩薩,這就是我的伴,心中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是我第一個伴,我是絕對不會寂寞,不會唱一首無聊的人生,你也好了,哪會無聊?活得很快樂,第二個伴就是錢,錢永遠都在我們的身邊,沒差,是啊!沒差,真的,徒弟走得一個不剩,你相信嗎?我明天登報紙,請一個男眾來陪伴慧律法師,一個月六萬,明天報名就報到民權路那頭了,你都不用擔心,你要是想說:沒有徒弟,要孝順我,那你會痛苦,所以萬一老了走不動,簡單,拿一支鈴鐺,當、當。。。,手伸出來,很簡單,我都不曾想人家一定要如何孝順我們,要賺多少錢分給我們,這樣很痛苦,會活得很痛苦,整天都是為了希望將來,你整天都很痛苦,全部放下,真那麼倒楣,沒有一個徒弟孝順,對不對?不會這樣,不可能,所以說這是在講講笑話,意思就是說我們的煩惱都是多餘的,走到那裡你就處理到那裡。所以眾生應該先斷見思惑,這個煩惱一斷,便證到阿羅漢果,出三界,了生死。

【第二是塵沙煩惱。】塵沙惑其實就是【如塵若沙,】之微細的煩惱,表示多得不勝枚舉。塵沙惑,這樣聽不懂,你若告訴他如塵如沙之多又細的煩惱,這樣一看,就知道什麼意思了,說塵沙惑,他搞不清楚,什麼叫做塵沙惑,但是如果我們加一個如字,如來的如字,意思馬上知道,如塵沙之煩惱,如塵如沙,塵,沙很細,很微細。如塵若沙【這麼多,此煩惱一斷,則識恆沙佛法,】則識就是了解,【就能醫恆沙眾生之病,則名菩薩。】我都跟醫生這麼說,有一種病醫生沒辦法治的,絕對沒辦法治,就是無形的業障病,我的徒弟光是當醫生的不計其數,因為過去光是在台大上課,台大,中國醫學院,高醫,高雄醫學院,陽明醫學院,光是教出來的學生就不計其數,現在的學生都在當醫生了,我到他那裡上課,醫生都會請示我一個問題,老學長都會回來,比如說台大畢業的,他都會:請示師父!為什麼這個人這樣感冒,這個人也這樣感冒,同樣開一樣的葯,甲先生吃得好,乙小姐怎麼吃都吃不好,真的,怎麼樣都沒有辦法,很簡單,這叫做業力所感,治不好就是治不好,他被鬼找上他怎麼治得好,他說:師父!這樣怎麼辦?我說:不然你教他誦《金剛經》消業障。他說:他若不要呢?不要,第一個辦法,不然請高僧大德加持一下,不然怎麼辦,自己不念就要依靠別人了,不然叫他念佛號。到後來,回去勸告他:我師父說藥物沒辦法,你看這麼久我也不要這樣,對不對?我師父說你回去念佛,要不然誦個《金剛經》,要不然誦個大悲咒水自己喝,看你的意思怎樣。這樣會好。回去真的誦,咦!發燒馬上退,有時候我們發燒不是真的在發燒,有這個主熱的鬼附在這個身上,所以所有的醫生都怕業障病,醫不好,你怎麼醫都醫不好,它會跑來跑去,都治不好,所以醫生沒有辦法醫業力,只有法師能夠指點,還有靠你自己的合作,靠自己,所以他真的真病沒藥治療,真病就是業,所有的醫生都在治療假病,為什麼呢?全身四大是假的,地、水、火、風這色身是假的,四大不調就會生病,每次治療都治療假病,真的病他沒辦法,真的就是什麼,煩惱、業力,他哪有辦法治療,他要治療哪裡?所以法師治療真病,醫生就治療假病,他醫的都是假病,四大假合,煩惱,會牽引你生死的要靠法師。【所以菩薩,一定斷塵沙惑,方能應機說法,去度眾生啊!】

【第三是無明煩惱。此煩惱障佛法身,不識如來果位中,十力】這個十力中間加一個字:十智力,十種智慧的力量叫做十力。十智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這個不共就是不共三乘,只有佛有,叫做不共,十八不共三乘之法唯有佛有,這個尤其在《大智度論》講得特別的清楚,十八不共法在《大智度論》討論得特別詳細,這十八種不共法只有佛有而已,三乘人都沒有,叫做十八不共三乘之法,【欲證如來功德,須斷此煩惱。所謂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天台宗所說的,禪宗可不這麼說,禪宗講即心即佛,你一分無明,說:無明分分斷,法身分分證,在禪宗裡面講這樣是不通的,開悟的聖者哪有分分斷,分分顯,哪有這樣子的!一悟就是究竟,起點就是終點,即心即佛,哪有什麼分分斷,分分顯,這是天台宗的思想,不是禪宗的思想,禪宗沒有階位,有的人修禪的在問:師父!他證幾果?我說:問這個都是外行的,禪宗哪有講幾果的,禪宗不講初果、二果、三果,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對不對?沒有的,禪宗一悟就是如來地,禪宗哪裡有在講什麼階位不階位,證什麼初果、二果,那個都是唬外行人,他修禪,聽說證三果,修禪的人一下手就是佛了,一下手就是不生不滅了,對不對?悟道的人哪裡有什麼階級階位可說,只是他不圓滿而已,即心即佛,只是他還不圓滿,他度眾生的因緣還不具足,他所修的還沒有達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他繼續度眾生可以讓他的菩提達到圓滿,是這樣子而已。【無明分分斷,諸佛法身分分證,直至破盡為止。】有的分四十二品無明。

【世尊,欲斷三惑煩惱,】就是見思、塵沙、無明,這三惑,惑就是無明,【須悟諸法寂滅之理。】把筆拿起來,寂滅的旁邊寫二個字:就是無生,無生的底下再寫二個字:無諍。你想要學佛入道嗎?有。很簡單,我告訴你,寂滅就是所謂的涅槃,它就是無生,你若能了解緣起當下就是性空,多觀照這個性空的道理,無諍就是不著相,哪一種人可以達到無諍呢?那就不著相,你今天爭是為什麼?因為你著相,我們今天著相就開始爭,開始爭執,你認為世間真的你才會爭,若像廣欽老和尚講的,那種修養,他爭什麼!老和尚講一句話,你若還一根草、一支針的執著,這樣你還不能了生死,你還放不下,所以這個寂滅的道理一定要知道,寂滅的道理就像我們今天所講的,心靜到了極點,一切眼前、耳朵所聽到,所發生的一切千變萬化,他全都不會被動搖,一樣微笑,一樣超越,有跟沒有統統透視,非常的享受他的生命,放下,萬緣放下。

【法華經雲「諸法從本來,常住寂滅相。】一切法從無量劫來都是空性,本來當下它就是寂滅,所以我們追求根本就是一種錯誤,佛法不是用追的,也不是用求的,我們眾生初出家就是追求真理,弄錯了,佛法方便說,簡單說就是要用迴光返照,迴光返照,這是佛法的第一個步驟,第二個步驟就是要用悟,要去悟,要自己去體證的意思,這樣你才能在佛法裡面受益,你只是一直硬靠著外面,沒有用的,若沒有從我們的內心發出來的智慧,那都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都暫時借用而已,我們聽經聞法都是暫時借師父講的語言,師父講的觀念,因為你自己體悟不到那程度,那是師父的東西,不是你的東西,要什麼才是真正你的東西,有一天無緣無故人家侮辱你,當面讓我們難堪,給我們難堪,我們還是很歡喜的接受,噢!這就不一樣了,這就真的六度裡面的忍辱開始消化了,能夠消化,能夠跟真理配合,這是他自己的東西,他的胃腸不會塞住,吃下去不會消化,這就是真正消化過的佛教徒,咦!你看他最近在布施都不著相,不自誇,你看看!他布施的觀念已經消化,知道三輪體空的道理,對不對?所以我們今天學佛若自己沒有經過消化、吸收過的真理,我們用起來會不自在,為什麼會不自在呢?人家對他洗臉(下不了台)的時候,就是對他很侮辱的時候,雖然他沒有反擊,不過在那裡不太想講話,問他:你好像在生氣?沒有!這樣就是功夫還不夠,常自寂滅相,可見他的真理還沒消化,還卡在那裡,這就等於飯吃下去,哽在那裡,他聽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四諦:苦、集、滅、道,生死無常,對不對?四大皆空,五陰無我,這都會背,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sou三聲)。如是觀察,漸離生死。背得滾瓜爛熟,考試都一百,每次考都一百,不會運用,不會運用就不是你的,沒有經過消化的真理都不是你的,都是暫時借你背的而已,師父講的道理是師父的,這不是你的,佛講的道理是佛的,不是我們的,所以說我們要迴光返照,要懂得在日常生活當中運用佛法來觀照,為什麼叫做寂滅相呢?噢!原來是無常,無常它就是不可得,無常就是空,無常它就是無我,無我就是空,空就是涅槃,三法印就是一實相印,一實相印就是一法印,寂滅,真的當下就是這樣子,一切皆空,不然你十年前計較到今天,覺得痛苦,你今天得到什麼?你今天煩惱,你明天又能帶走什麼?沒有辦法的,沒有辦法,對不對?【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在此要跟諸位勸告一句話,就是說佛法一定要去消化,要觀照,要懂得運用在我們的生命,真理的生命,那麼你真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所有的福報你都具足,你若只是背書,背這文字,遇到境界、事相的磨練,不懂得趕快觀照、趕快降伏,這樣你不是一個修行的人,你只是一個聽經的人而已,就像銀行在算鈔票的小姐,每天算進去。。。,一百張,正確,整天一直算錢,算到晚上沒有一張是我們的,說食數寶,銀行的小姐整天算好幾千萬,一個月領二三萬塊,三萬多才是正職的,二萬初是臨時的,還有一萬多的,對不對?暫時的,臨時的僱員。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心至誠瞻禮,直至能禮所禮性空寂,頓悟諸法寂滅之理。然後從理起修,任運斷除煩惱,】從理起修就是說你要先懂得道理,有的人急著要修行,認為聽經聞法這不重要,我問你,你理論不懂你怎麼。。,比如說建樓房,我沒有學過設計,來,隨便建,你多會建,什麼拉力、張力、抗力、地震,你都要顧慮到你才能設計一棟大樓,聽說現在又要建八十幾層的,我常說:不要發生火災,若火災只有怎麼樣?只有自己救自己,現在的雲梯最多只有到十五樓、二十幾層樓,最高已經這樣了,若若超過三十層以上不要發生火災,如發生火災你就穩死的,你住愈高不一定愈好,說真的,所以理念一定要清楚你才有辦法建樓房,一樣的道理,這樣才有辦法任運斷除煩惱,所以你不先聽經聞法,理路你不知道,你根本不用說,免談,要修什麼行,要從哪裡下手,根本一無所知,【讚歎諸法本性空寂,】唉呀!這一句話我體會了二十年,到今天才深深體會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一切法,生就是無生,才真正體會凈土的道理,太不容易了,太難了也很深,但是也很受益,體悟到無生你什麼都放得下,【成就清凈梵行。於賢劫為大梵王,請千佛轉大*輪,為佛授最上之記。】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毗婆屍。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啊!過去有佛出現世間,其名號曰毗婆屍。我曾經親近,此佛功德我是知道的。】

【梵語毗婆屍,又名維衛,此雲勝觀。】殊勝的觀照,【佛法要觀心,心字三點,第一點是空。一切法入心,無不皆空。】因為一切法都是觀念,化作文字,化作影像,這樣我們才有辦法表達,所以這都是假相的東西,文字也是假相,觀念也是假相,一切相也都是假相,假相當中我們就安立種種的文字,當然這一切都是空。【空故心能藏一切法。若一法不空,則為心作礙。】意思就是說你有一點點放不下你就有所掛礙,你就要一切佛法當中的生命運用在無掛無礙的境界,才是真正你在學佛,要如何無掛無礙呢?很簡單,你這個執要除掉,修行只有要去掉一個字而已,去掉什麼,去掉執,執著的那個執字,就是那個執使我們六道輪迴。【因空故,法法入心時,法不礙心;】因為空故,【心不礙法。】因為法都是緣起的,緣起就顯現這個法,見緣起法即見道,緣起就是一切法。【所以第一要修空觀,諸法空時,此心亦空。】

【第二點是假觀。】假觀就是假立,假立就是說我們名相的,不是真實的東西叫做假觀,假當然就是名相,【法法】每一法,【從緣而生,】緣就是條件,每一法都是條件的湊合,比如說我們的色身四大的湊合,桌子跟椅子就是木柴跟鐵釘一釘,你走到哪裡都是因緣,但是我們人還多一個覺性的作用,所以我們會成佛,我們會成佛,是因為我們有覺性的作用,我們人加一個覺性的作用,了解但有言說,都無實義,這個假觀就是這個意思,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只是一切語言的表達而已,沒有真正的東西,為什麼呢?無常到,緣散就什麼都沒有。法法從緣而生,【法法如幻如化。世出世間法,無一法不是幻。古人云:生死涅槃等空花,】等同空花,生死可斷,涅槃可得,其實這個如同空中之花,【生死是幻,菩薩入生死,而不被生死所礙。涅槃是幻化,菩薩證涅槃,而不住涅槃。不住涅槃,有大悲,不住生死,有大智。菩薩悲智雙運,自利利他,皆由知一切法如幻故。】在座諸位!你若懂得這句你就解脫了,一切如夢如幻泡影,有人問師父:師父!有沒有一句話,能夠讓我覺得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修行。有,有。師父!請開示。簡單,我說:你注意聽!只要你牢牢的記住,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夢幻泡影,不實在的法,一切法統統是無常,如在作夢一般,你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修行,你每一分每一秒都知道這是如夢幻泡影的世界,你每一分每一秒都放得下,沒有實在的東西,你計較什麼,對不對?以前不懂,家裡窮的時候,到拜拜的時候雞肉切出來,每個人多挾一塊,不夠,多挾一塊有時候分完,我們個子小,手比較短,挾不到我們會很不舒服,為什麼?那個雞屁股正好面對著我們,伸出去慢0.01秒,被人挾走,不是別人,全都是兄弟在挾,這樣我們也是會覺得很不舒服,差一點點而已,對不對?我們就是不懂這世間如夢幻泡影,比如說現在來到素食館,這個人比較貪心,他愛吃,我不會生氣,他愛吃那盤,我整盤都倒給他,我會觀想:你吃整盤你還是得拉出來,沒有差別,屎比較多而已,我吃得比較少,還是得拉出來,屎比較少,都一樣,沒什麼,這樣我們觀照一下,誰吃得比較多,誰吃得比較少,你看!這佛法很好用,想到大便,他就會解脫,對不對?這樣就不貪,不會說貪著這個,我沒吃到這個好像會死,過去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若沒有學佛跟學佛之後的觀念差別很大,沒有學佛等於在處罰自己,對不對?要是學佛就在享受生命,有也是快快樂樂,沒有也是很快樂,難道不是這樣?底下,皆由知一切法如幻。

【第三點是中觀。】中觀就是【不落二邊,】就是不著空,不著有,【法法不生不滅、】每一法他當下就是空,生滅是眾生意識心分別跟執著所產生的東西,【不常不斷、】你說它永遠,也不對,你說它斷滅,也不對,你說它一也不對,【不一】你說它不同也不對【不異、】,【不來不去,】你說它來也不對,我從台北來到高雄,你在台北,你的身體四大就皆空了,對不對?你坐飛機,飛機本身也是因緣和合的,也是空性,你來到高雄,你也是因緣和合也是空性的東西,所以雖然說你可以說從台北來到高雄,那是因為我們著相,若體會本體無生,雖然坐飛機來到高雄,每一分每一秒全都是無,都是空性,所以沒有來也沒有去,說來說去也都是事情,都是分別心。【便證諸法的真實相,而得一切種智,成就如來果地實德。】

【此空假中三觀,】其實沒有中觀,為了要破除空跟假的執著才設立一個中觀,如果你不著空,不著假,那你還設一個什麼中觀呢?對不對?中觀其實是觀念,沒有真正的中觀,不執著,它就是中觀,對不對?難道你不執著還要加一個我不執著一個中觀嗎?這還是執著,所以其實沒有中觀,為了叫你遠離二邊,所以這個空假中三觀,【如天王三目。伊字三點,】像我們上面點一點,底下點二點,【不縱不橫、】或是上面點二點,底下點一點也可以,都是三角形,不縱也不橫,你說它直線的,或是你說它是橫的,都不對,【不並不別;】不並就是說不並列,但是也沒有分開來,叫做不並也不別,【非一非三,】如果說一個的話,它是三個,如果說三個,它卻連在一起好像三角形,【而一而三。】可以說一,也可以說三,【三一圓融,微妙難思,故名勝觀如來。】

【世尊若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了達一心具三觀,三觀齊修,】觀照一切法空性,空性當中是因緣幻化不壞假名,假觀,不可以執著空觀,不可以執著假觀,這樣叫做中觀,其實沒有所謂的中觀,根本就沒有中觀這個名詞,中觀就是破除執著,記住!說:哎呀!我修中觀。那你的問題很大了,修什麼中觀,中觀哪裡是用修的,中觀,進入中觀就是實證,修中觀,不能修的,中觀怎麼修呢?中觀的人無一切相,一切相統統是,你修什麼?進入中觀的人就是等於他是悟道的人,自內證的功夫無所作,又面臨一切相,就是即相,離一切相,名為中觀。所以了達一心三觀,三觀一起修空、假、中,【便證一境三諦之理。】三諦:真諦、俗諦、中諦。【理觀和合,能生一切善法;】理跟觀和合,你懂的無生的道理,你用無生去觀照,這二種力量加起來,理跟觀,觀就是事修,理就是無生,我們要理事來修行,理是無生,觀照就是事相,在事相上了解當體就是無生的理,一切無生的理,當下就觀照緣起不壞假名,還是要過著現實的生活。能生一切善法,【能斷一切罪苦。罪滅福生,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了。】

【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我們出食的時候(念)南無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我也曾經親近供養過的。佛號寶勝者,非世間之寶,乃出世間之寶。出世之寶,義含四德:常德、樂德、我德、凈德。具此四德,既不漏落生死,也不漏落涅槃。兩邊不漏落故,所以成就真常、真樂、真我、真凈。離世間凡夫之四倒,】世間凡夫的四種顛倒,就是執世間為常、為樂、為我、為凈,【又離出世二乘四倒,】他認為本性沒有一個常樂我凈,沒有一個常樂我凈的本性,一切都是無常、一切都是無樂、一切都是無我、一切都是不凈,所以說剛好顛倒,【超世出世間,故名寶勝。】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寶勝佛名,而生勝解,慧解現前,從解起行,凡有所作,超世出世,直入中道第一義諦,妙契真如。所以此人,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第一義天之妙樂。】

【光明經,】全部叫做《金光明經》,這本《金光明經》跟《法華經》,跟《仁王護國經》,都是鎮護國家的三部經典,國家若發生戰亂,都會讀這個《仁王護國經》,《金光明經》跟《法華經》,我們讀《金光明經》國家就會得到四天王的守護,所以我們每年都有仁王護國法會,佛教會都有舉辦,《金光明經》是其中一部,【流水品,】這裡面說明一個流水長者子,《金光明經》裡面有這麼說,無量劫以前,世尊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為流水長者子,他出去遇到幾萬條的魚,【十千魚,】就是上萬,被困在乾枯的泥土裡面,快乾枯,快死掉,他知道若沒有水,上萬條的魚都得死,他就借二十隻大象拖水,倒下去,就救了上萬的眾生,【得聞寶勝之名,】因為他放生,放生就要為它念佛號,我們不只是買來而已,若只是買來放出去,這樣可惜,所以我們過去在放生的時候儀式做很久,唱一個楊枝凈水贊,還開示十二因緣,然後,為它念阿彌陀佛,放生的儀式照這樣去做,很久。但是眾生可以得到利益,下輩子借著說法的利益,念佛的利益可以超生,所以因為就是這樣稱寶勝如來,講十二因緣,所以這些魚【尚盡生忉利,】全都生忉利天,所以《光明經流水品》有十千魚,得聞到寶勝如來之名,尚且又生這個忉利天,【況男女聞名,寧有不得勝妙樂者。】勝妙的樂,光是要聽到佛經,沒有排斥佛法就很不簡單了,在座諸位!你若不相信,你去度一個很鐵齒的(不信邪的),你就會覺得很疲乏,你就會感覺度眾生真的不簡單,你知道嗎?不簡單,有的人不聽經,若去看病,在放慧律法師的錄影帶,他偏偏不聽,拿二個棉花從耳朵塞起來,真的,不聽就是不聽,他的內在裡面有一種成見,所以說這世間要順事聽經接受正法,這要相當的善根,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要深信不疑,聽經聞法是很不簡單的事。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吾也曾經親近供養過的。此佛名寶相者,智者大師曰:實相尊貴,故名寶相。寶相者,諸法實相也。】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金剛經雲,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即生實相。又雲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無量義經雲,無相不相,是名實相。以依實相,出生二法、三道、四果。】後面會解釋,【無相者,無生死相;不相者,不涅槃相。】不入涅槃,沒有生死相就是跳出輪迴了,不涅槃就是大悲心,度眾生,不相就是沒有涅槃相,【二法者,頓漸二法也。】要看根機才說法,【三道,即三乘。四果者,】這不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不是,這應該加一個字,叫做四種果位,講四果的話會誤會成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所以這要加二個字,加四「種」果「位」,【乃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樣才正確,如果我們稱四果,這樣就變成四果阿羅漢。【四聖果既然從實相出生,則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而生慧解,深悟實相,起恭敬心時,枝末煩惱先行脫落,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無疑。】

【又於過去無量阿僧只劫。有佛出世。號袈娑幢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哇!這更不得了,袈裟幢一百大劫,但是都不會比阿彌陀佛更偉大,阿彌陀佛是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才夠力量,一百大劫,這佛號若跟阿彌陀佛比,又不能比。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只劫,有佛出現世間,其佛名號,袈裟幢如來,我當時也曾親近供養。其佛號袈裟幢者,袈裟是三世如來寶幢之相。著袈裟時,生寶幢想,一切外魔不能壞;一切外怨不敢侵。此人持如來戒,身心清凈,諸惡不起,眾善齊修,自凈其意,不染塵勞,隨佛出家,被如來三頂之衣,】這個頂畫x,不是三頂,要三領,(新版已更正),領就是衣服一件叫做一領,頂是有頂器物的計量器,比如說一頂帽子,一頂帳子,蚊帳的帳,講三頂就不對了,要講三領,首領的領,三領之衣,【一安陀會,此雲五衣,作務時穿。】注意!這個在泰國目前也沒有這個三衣,泰國的話比如說他們也只剩下一件,我們中國有三衣、五衣、七衣、九衣,在泰國不是穿黃色就是穿卡其色的這個袈裟,我們現在中國在披的袈裟,跟泰國,跟佛在世的完全不一樣,中國天氣冷,沒有辦法,你披那個袈裟三件,到東北試看看,都是零下二十五度,零下五十度,你披三件袈裟馬上冷死,你沒有辦法的,在熱帶、亞熱帶那沒有問題,在寒帶沒有問題,如果你在南北兩極的話,唉呀!那一點辦法都沒有,冷得。。。你根本不可能,就是三件袈裟都拿來披,一般的身體可能受得了,像我這種身體蹲在裡面變成冰淇淋,那個沒有辦法,所以中國有中國的袈裟,裡面看你要穿多少,對不對?再披袈裟,中國太冷了,沒有辦法,不是像印度一樣,印度有時候熱得不得了,到中夜的時候三衣全部加在一起可以禦寒,中國冰天雪地,沒有辦法,所以中國的袈裟格式全部都改掉,我們先穿這衣服,(師父指自己身上卡其色服),今天依我這種身體,三件袈裟到東北,三件都披著又都卷著,也沒有辦法禦寒,裡面可能要放一件棉被,十斤的棉被,要不然怎麼有辦法,零下,像那個蘇聯、美國紐約一下雪,你知道下雪下多高,下幾尺,那個一下雪的話整個車子都淹到頂了,那個沒有辦法,紐約下雪的話大雪紛飛,所以那個暖氣,像多倫多,加拿大,Canada,加拿大的北方一直下雪,所以三衣在寒帶沒有辦法,在熱帶、亞熱帶可以。第一個安陀會中國話叫做五衣,作務的時候穿的。【二郁多羅僧,此雲七衣,入眾時穿。三僧伽黎,此雲大衣,說法時穿。昔日堅誓師子,】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敬袈裟而不害獵人,百劫不墮惡道。】這個要講,這是故事,很重要的故事,這是世尊的本生故事,本生故事就是世尊過去在因位修行的時候,他以前是一頭獅子,這頭獅子的名叫做堅誓,堅持他的誓願叫做堅誓,根據《報恩經》卷七,《賢愚經》卷十三,堅誓師子,《師子品》所記載的師子,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它是一隻身上的毛是金色的獅子,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它是一頭金色的獅子,釋迦牟尼佛也曾當過獅子,它看到一個辟支佛,辟支佛很有威儀,辟支佛當然是阿羅漢辟支佛,這個是不得了的聖人,對凡夫而言是很不得了,很有威儀,這頭金獅常常親近,聽他在誦經,當時有一個打獵的,想要這頭金獅的毛,剝它的皮獻給國王,因此想一個辦法要接近這頭獅子,這頭獅子常常看到出家人現這個威儀身,所以看到出家人不會怕,這個人,獸師,打獵的獸師就偽作沙門,他也剃光頭,入山,坐在一棵樹下,獅子看到了,咦!這是出家人,這很好,它以為他是真正的比丘,因為這頭獅子看到比丘,看辟支佛看習慣了,出家人都不會傷害它,這頭獅子就舔他的足,表示親切,這獵師看它在舔他的足的時候,用毒箭射它,近距離,一射,照理說毒箭射進獅子的時候它還有抗拒力,這頭獅子本來中箭的時候它想咬死這個偽作沙門的人,它突然間作這個念頭:這是沙門,披袈裟的。這頭獅子這麼思維:披壞色衣就是袈裟,是三世諸佛聖賢的標誌,這個披袈裟不管他有修行沒有修行,就是不可以傷害他,不可以起一念的惡念,乃至我喪失了生命,我都不對披袈裟的人動一個惡念,終不起噁心,這是偽造沙門,所以它因為這樣,卻到最後。。。,它有機會活命,跟他拼,先咬死他,到後來沒有辦法,寧願死也不傷害披袈裟的這個偽造沙門的獵人,當然他偽造沙門會下十八層地獄,他為了要剝獅子的皮,獅子那麼善良跟他示好,所以說皮被他剝走。在律學而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見比丘(袈裟),無論有修行沒有修行,一律恭敬著,得無量無邊的福報,供養沒有修行的,一樣可以得到大福報,為什麼?身披袈裟故,是一切的福田,何況是聖人,何況有修有證的比丘,所以我在這裡由獅子的故事,還是要勸勸大家,除非那個人披袈裟是邪知邪見,是外道混進來的,那個免談,知見不正,不能稱為比丘,知見若正,有修沒有修放在其次,因為他知見正,他可以引導無量無邊的眾生學佛,那就必需要禮敬了,所以說我們若看到披袈裟的比丘、比丘尼出家眾,沙彌、沙彌尼,不管他有修行沒有修行,一律恭敬,得無量無邊的福報,像這頭獅子被射死,看到他是沙門相,是諸佛聖賢的標誌,不忍心動一個惡念,不然這個人一定死的,他把它射死,這頭獅子會咬死他,所以這隻獅子到喪命都沒有反抗,寧願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傷害披袈裟的比丘,所以說我們做為一個佛教徒,佛弟子更不可以傷害出家人。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寶幢想,恭敬三世諸佛,此人以敬三世佛故,即能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恆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地藏菩薩,又白佛言:世尊,過去又有佛出現世間,其佛名號大通山王如來,此佛我曾經親近供養,此佛功德,我是知道的。大通山王佛,大通是般若,山王是佛德。若人修行證法身時,即具般若之智,通達一切法,而到諸法之彼岸,故名大通。又見法身時,具常樂我凈四德,猶如須彌山王,四寶所成,】四寶就是金、銀、琉璃、水晶。水晶不是水精,現在很多人購買這個水晶,炒這個水晶熱,水晶有氣(磁場),所以我們水晶流通得很好,這也是四寶之一,不過這個要相當的經濟能力才有辦法,【故名山王。大通者,般若佛因也。】不然怎麼通達,【山王者,四德佛果也。佛因賅果海;】佛是因賅果海,【果海澈佛因,】因賅果海跟果澈因緣就是這意思,【所以修行證法身時,不但能修般若之佛因,又能證四德之佛果。若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聞名生解,慧解現前,證自法身,即具大通般若之智,所以得遇恆河沙佛,廣為說法。又證法身時,具如來山王功德之果,所以必成菩提。】

【又於過去。有凈月佛。山王佛。智勝佛。凈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說佛。】

【凈月佛:】這個都是表法的,【佛真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月在水而不染水;佛在世而不染塵,故名。】

【山王佛:華聚菩薩雲「世尊金色如金山,猶如日光照世間。能拔一切諸苦惱,我今稽首大法王」,】讚歎世尊如山之王,【佛功德巍巍,猶如須彌山王,故名。】

【智勝佛:聲聞緣覺菩薩中,以佛智最勝故。】

【凈名王佛:凈是體,】我們的本體是清凈的,我們會起心動念,污染,我們就不了解本體,所以我才告訴諸位,修行要在事相上磨練,然後要在清凈心下手,就是不准它動一個念頭出來,惡念一點點都不可以,要不然他的中陰身一牽就走了,你起的都是惡念,你會下地獄的,所以我們要在事相上磨練,事相上磨練正用感恩的心,正用感恩的心,日本有個阿信,對不對?感恩的心。台灣有個阿性,就是本性的性,我們統統是阿性,為什麼?阿性就是平等,就是清凈,所以人家問你:你叫什麼名字?我是台灣的阿性,也是有感恩的心,但是我這個心是平等心。凈就是體,【名是用,從體起用,於一切法,得自在故。】得自在。

【智成就佛:一切種智,成就故名。】

【無上佛:菩薩有所斷,名有上士;佛無所斷,】佛達到最高超的境界,【故名無上士。又法無上,涅槃是人無上,佛陀是。】

【妙聲佛:法華經雲,】在旁邊寫個:譬喻品第三,《法華經》這麼說,【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這個太偉大了,佛的音柔軟音,這個文詞多美,能夠想到這樣子的名詞實在是太了不起了,柔軟音就是不傷害眾生的音,聽起來就很有慈悲心,這種柔軟的音,你一看這個名詞,唉呀!佛陀真是偉大,佛陀所發出來的聲音是柔軟的音,意思就是說心腸大慈大悲才會講柔軟音,像世間動不動就罵人,對不對?你怎麼死,怎麼上吊,火車怎麼輾,對不對?這就是殘忍的音,對不對?你出去被車子撞到,都是講這些,發的都是惡願,佛祖沒有這樣,佛祖都是軟柔音,你真的死掉,他也是會痛苦,一般吵架的時候都會惡語,都亂講話,佛祖沒有這樣,他沒有憤怒,他聽到就是這樣而已,眾生委屈他,他也是笑一笑,人家懷孕來毀謗,佛也是這樣,佛就是那麼冷靜,柔軟音,深遠甚微妙,唉呀!太微妙了。【演暢清凈法,我心大歡喜。】

【滿月佛:佛功圓德滿,】這是指他的臉,佛的功德,不是這有這尊佛才滿月而已。滿月佛,再來就是油飯佛,滿月之後就要做油飯,過去的人也很奇怪,為何滿月就要做油飯?以前不曉得你曾看過否,孩子滿月,差不多滿周歲的時候,上面擺很多東西,擺一支剪刀、一支鐵槌,一支鉛筆,還擺一支秤子,他若拿到秤子,以後要做生意,拿到筆,以後很會讀書,放孩子下去讓他隨便摸,看他摸到什麼,至於我保證不會去摸那個,他若放一疊錢在那裡,我什麼都沒看到,我一定馬上。。。放我下去,就是去拿那疊錢,這疊代表一切,可以建講堂,可以印經典,可以度眾生,現實的社會需要這一疊,我一定不會去拿別的,拿一把刀,以後殺豬,不曉得你曾看過否,我們都有這樣,放下去隨便摸,以前我不曉得摸到什麼,也忘記了。底下,佛功德圓滿,【如十五夜月,月圓光滿。】對不對?月圓光滿。

【月面佛:佛面猶如凈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圓光普照於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這是來自《華嚴經》,這是《華嚴經》講的。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

【世尊啊!如是等,不可說佛,我皆曾經親近供養,承事。】承事就是侍奉他,【若人承事十方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於佛菩提,方可希冀。】我們都要侍奉善知識,侍奉諸佛。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皆可以求佛功德。佛功德在名號中,每一佛名,其名下德相,周遍法界。而且一德含一切德,故云念一佛名,功德無量。此乃狹義,屬根本智;若論廣義,須要一一承事十方諸佛,廣學諸佛無量道法。念無量佛名,會其名所含之義,到十方世界,參學。學無量世界種種法門,然後一一貫通。如梵王網羅幢,彼此互入互攝,】就像大梵天王這個網,【重重重重,無盡無盡,森羅萬象,一法即之,才是到家時節,】什麼叫一法印之?就是同時顯現,這個在講華嚴三昧,同時顯現叫做一法印之,叫做海印三昧,《華嚴經》裡面講的海印三昧,什麼叫做海印三昧呢?就是說任何東西飛過海中同時顯現,就是無量無盡的世界,在佛斷煩惱的一剎那全部同一個時間顯現出來,叫做海印三昧,讀過《華嚴經》研究過華嚴思想的人都知道,海就是大海的海,印就是印章的印,三昧,海印三昧,就是所謂華嚴的一種三昧,同時顯現的一個三昧叫做海印三昧,因為我們這裡有的人可能沒有看過華嚴,華嚴是好得不得了,二部大部經典你今生今世一定要看,不管師父有沒有講,一個是法華,一個是華嚴,這二本是大乘經典所有的根本,師父若沒有講華嚴,你也是要自己看,但是有一個答案,就是看不懂,讀一讀結一個緣可以,若沒解釋完全看不懂,講到六相,成相、壞相等等,沒有辦法,講到十玄門,那個重重無盡的世界,想都沒辦法想像的,一就是無量,無量就是一,這個實在沒有辦法想像,怎麼能夠重重無盡呢?我們一般人習慣在慣性意識的三度空間,我們所生活的不是長,不然就是寬,就是高,我們連一個鬼都看不到,我們連一個天人都看不到,談什麼重重無盡的華嚴,對不對?根本就不可能,我們連一個鬼都看不到,鬼的頻率我們都沒辦法,天界的天人,我們若眼睛看得到,我們就可以看,噢!天界的眾生有微細的四大,在我們上空飛來飛去的,我們看不到,一點都看不到,所以我們沒有辦法了解華嚴的思想,只能結一結善因緣,講這個華嚴就功德無量,你每天都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你每天念這三句,臨命終就功德無量,很驚人,聽經也不必全聽,聽不懂都沒有關係,每天都來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念三句,就無量無邊的功德,還用震動的,每天都念這個就不得了了,聽得懂聽不懂都沒關係,要結,結這個華嚴大法的因緣,不得了了,但是大家福報大,已經結了法華的因緣,必定成佛,那個《華嚴經》之棒,那沒有話講,自己有時間看一看,看情況。一法印之,才是到家時節,【屬差別智。十輪經雲,若念一佛,則見一佛;若念多佛,則見多佛。若念小身佛,則見小身佛;若念大身佛,則見大身佛;】我才告訴諸位:你觀想佛祖觀想大尊一點,不要觀想你胸前掛的那一尊,你胸前掛的那尊那麼小尊,怎麼看得到,對不對?你有觀想嗎?師父!我有觀想。你都觀想什麼?拿那條項鏈:我觀想這尊。唉呀!觀想這麼小尊,要觀想就觀想文殊講堂這尊才夠大,則見大身佛,【若念無量身,則見無量身佛。其功德,何只無量,而且圓融。此乃地藏菩薩,教化盡性之談。】

【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

【是眾生等,指念佛眾生,念一佛也可,念多佛也可。念到得益時,生則在世間上,成就種種功德,】念佛就會消災解厄,【利益人天;死則即見十方諸佛,隨願往生,十方凈土,親近十方諸佛,廣學法門。唯其生時念佛,有把握,才能死時念佛有把握。生時死時,皆能念佛,是真念佛,此人終不墮惡道。】我告訴諸位,你若念佛念到你晚上做夢你還記得阿彌陀佛,這樣有救了,心中往生力量很強,沒什麼問題了,念佛念到晚上做夢還能夠堅持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可以,我就是曾這樣,為什麼夢到這樣?因為後面人家拿刀要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的,若夢見撿到錢就忘了,以前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這樣,現在不一樣了,我講的是大學二年級作夢的時候夢見撿到錢,佛號忘記了。

【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是人命終的時候,【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這我就要跟你講個故事,我看到一段故事,這段故事簡單,但是對大家很好,我看到一個父親沒有信佛,這個兒子有信佛,父親生重病的時候他兒子教他念:爸爸!你要念佛,要念佛。他父親一輩子很鐵齒,沒有在念佛的,到後來一天勸告,二天勸告,想說:坐在這裡沒有用,對不對?醫生宣布要死了,等時間而已,念佛,好啊!就跟著他念、念。。。,他兒子是非常的虔誠,住院的時候他兒子怕別人看到,醫院裡面自己一間房間,病房要再加錢,他念佛都用跪的,結果臨命終的時候他看到三道光從窗戶射進來,從西邊窗戶射進來,很亮,在醫院旋轉三匝,然後,去,一看,他爸爸斷氣,你說這個他怎麼編呢!他沒看到真實境犯大妄語戒,這是下地獄,你想想看!念佛有多不可思議的力量,對不對?學佛才多久而已,他生病又不念佛,他兒子拜託,一直拚命勸告,每次念佛都是跪著,太誠懇了,無論如何要接我爸爸往生,太誠懇了,他爸爸就念,就跟他講:爸爸!你不要忘記了。常常拿相片給他看,這三尊來你才能跟隨他去,你可要記得,若姑姑來,爸爸來,阿公來,你可不要跟著他去,交代清楚:這三尊看清楚。這三尊一直重複叫他看,孝順,孝道,所以有時候念佛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這不是我們凡夫所能體會,所能了解的,沒辦法了解這種東西,你除了深信不疑以外,實在是拿不出什麼辦法,當然你如果從解理上去悟入的話,那這個是理所當然的,說生決定生,說去實不去,對不對?

【上來自念,仗自力念佛,死時聞人念佛,仗他力念佛。自力也可,他力也可,總有功德。所以臨命終,其家中眷屬,多人乃至一人,為病人將近死時,高聲念一佛名,歷其耳根,臨終時,其心猛利,一聞佛名,執持不放,】我才說執持不放就是這樣,平時你就要培養,記住!你要萬緣放下,你這一念提起就是全部的力量,要記住師父的話,不要分散你的意志,你若執著不放,萬緣放不下,念佛沒有力量,如果你萬緣放下,這一念就不得了,這一念就是全部的念,要記得師父的話,你想念佛得到利益嗎?很簡單,要記住師父的話,第一個不是念佛,你要先觀照萬緣都是無常,無一法可得,執著就是痛苦,就是六道輪迴,只有一句佛號是我生命的依歸,把這個佛號當作你的生命,你千萬不要放,放,你就六道輪迴,我都觀想拉一條繩子,下面都是斷崖,深谷的斷崖,那條繩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要放、不要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放掉就萬丈深淵,對不對?就這樣自己觀想在斷崖的旁邊,放掉就掉下去了,【全副精神,】古時候人講的如雞孵卵,如貓捕鼠,現在只能用如雞孵卵,如貓捕鼠用不著了,現在都懶惰貓,都是老鼠咬肉來給貓吃,現在的貓都不管用了,【在一佛名上,念念不舍,承此佛力,(除開五無間罪,暫時不講。)其餘業障報障,悉皆消滅,如湯消冰,如明破暗,破盡無餘。】

【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消滅。】

【五無間罪,罪之極者也。佛功德力,力之極者也。以極大佛力,能消極大罪業。但要漸漸消除,因此人業力甚大,】我們起心動念都是業,【他人為其稱念,將佛名善根,種其八識田中,要等種子漸漸栽培、漸漸萌芽、漸漸增長,方能消滅極大之罪。昔日法照大師,】我們在《凈土聖賢錄》都有講過,唐代的凈土宗的出家人,又稱五會的法師,有一天他在禪定當中遇到,蒙佛開示,因此他在吃飯的時候在缽中看到五台山的清凈相,之後碰到文殊跟普賢,我們在《凈土聖賢錄》都有講過了,法照大師,【親到五台,在竹林寺,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為眾說法,照作禮問。】照就是法照,法照大師作禮這樣問,【末代凡夫,智識淺薄,佛性心地,無由顯現,未審修何法門,最為其要?文殊曰:諸修行門,無如念佛。】你看!師父不是告訴你嗎?所有的都是導歸極樂,諸修行法門,無如念佛,沒有一個法門比念佛更偉大。【我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又問當念何佛?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彌陀,願力難思,汝當繫念,念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說已為照摩頂而退。】

【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他人代念,尚有如是之力,何況自念,分分己獲,功德更大。】自己念的功德更大。【罪滅福生,福生罪滅,獲無量福,滅無量罪耳!】因此我們要自己在世的時候,我們要有善知識在旁邊,有團體也有自己的覺性,往生可以說三種因緣統統具足,我告訴諸位,離開善知識,離開一個好的團體,你不用三個月,不用三個月你就倒了,我以前在逢甲大學跟同學上課的時候,有的同學就是這樣:唉呀!《十四講表》自己看就好了。他要自己修行,結果才離開這個社團不到一年,沒有在念佛了,沒有在用功,也沒有在看經典,怎樣?交女朋友了,佛號都忘記了,以前都會來共修念佛,逢甲大學有一個普覺佛學社,大家都念佛,忘記了,一天到晚看電影,一天到晚往外跑,晚上去宿舍找他,不在,都找不到人,才離開善知識,才離開這個團體多久,我們以前有那個法師,領導我們,才離開多久而已,不到一年,唉呀!你看到一年不見面目全非,一年沒見而已那個臉,一年前那個念佛,喔!那個臉很莊嚴相,結果一年後看到他,唉呀!真是業障相,真的就是業障相,懶惰、懈怠、不念佛,沒有信心,我說:你不再來參加?唉呀!提不起興趣了,我要跟我女朋友約會了,拜拜!就是這樣子,所以那個環境一改變就是很可怕,我跟諸位說:你若要工作可以到高雄找工作,你如果在國外,有時候也親近不到善知識,親近不到這個文殊講堂或者是一個團體,一個團體是很不簡單,說真的是很不簡單,我們要有這種觀念:你想不想往生?想,你可要記得師父跟你講的三個條件,第一一定要善知識,沒有善知識你就等於跟瞎子一樣,你找不到路,你什麼都走不出來,第二個團體生活,常常看到三寶,對不對?再來自覺作用,如果前面二種具足了,後面那一種沒有自覺作用,沒有用,聽經,不用了,我買錄音帶就好了,我告訴你,你若這種心理,你永遠聽不完,能夠掌握二個鐘頭,你就要趕快掌握,你這二個鐘頭在這個地方,你沒有雜事,沒有電話,孩子沒有哭泣,不用泡牛奶,先生不管我們,同事也沒有找我們,找我也不在,這二個鐘頭在這裡用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5

總共十三品,現在講第十品,【前一品是佛寶,】佛、法、僧的佛寶,【固是成佛之因,此一品是法寶也,】法就是真理,可以讓我們了生死,【也是成佛之因。佛寶是人,】佛寶是人,就是說佛是由人修行成道的叫做佛寶是人,【人無上者佛是。】中冶乍看會看不懂,就是沒有人比佛更上叫做人無上,就是說沒有人比佛更行,古時候的人寫這個有時候會反過來寫,倒裝回來,使我們感覺到文詞的美妙,但是現在的人要看正面的才聽得懂,所以人無上者就是沒有人比他更上的叫做人無上,沒有人比佛更高的,這就是佛。【法寶是理,】是理,理若不懂,你什麼都沒辦法做,所以說發善心是不是一定有好報,不一定,怎麼說不一定呢?這很簡單的事情,比如說我對醫理不懂,那個人感冒很嚴重,我很想救他,我發好心要救他,但我不懂醫理,針拿起來就隨便注射,不但不會好,還會死亡,發好心不一定有好報,發好心的背後要有智慧,要先懂理,不懂理,你發好心,不一定會得到好報,有時候會墮地獄,比如說這個比丘他做錯事,在家居士不懂佛的戒規,不懂佛講的理,他不了解出家人的事情出家人處理,他發一個好心,出家人不對,抓過來就揍他,打他,我發好心,我教訓他,我告訴你,在律學裡面說,你可要注意聽,你打一個犯戒的比丘,比你殺八萬四千的父母的罪更重,比你殺死你父親、母親的罪還重,你打一個犯戒的比丘,若打一個持戒清凈的比丘,那就無間地獄,什麼人有修行沒有修行,從外表你絕對沒辦法看出來,你沒辦法看,有一個公案,講給大家了解,唐朝的道宣律師很有修行,大家都知道他是律宗的第一代祖師,他可以說將佛傳來到中國的律學把它整合,道宣律師住在終南山,雪下得很大,他不方便下山,天人就送供,送供送習慣了,就天天送供,這樣比較省得化緣、省得煮,天廚妙供,在我們認為道宣律師是最有修行的,道宣律師他也感慨末法時期持戒的人少,懂得戒律的人很有限,真正持戒的也很有限,種種的感觸,這種感觸當然目前他比較重視這個律學,他不認為他很行,但是在當時的唐朝,那不得了了,對道宣律師是不得了,我們今天對道宣律師也是很讚歎,有一天,因為天人每天送供,窺基大師去找他,窺基大師是玄奘大師的徒弟,他偉大的地方就是跟他師父看法不同,玄奘大師從印度請回來的這個唯識學,有十個論師,十本,翻譯起來有十個論師,到後來窺基大師說:中國人好簡,你若將十個論師從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十種看法,中國人看不下去,他就跟上人(玄奘大師)說:我們要將十種論師濃縮起來,用簡單扼要的名詞,可以利益我們中土(中國)。玄奘大師就接受他的意見跟看法,集十大論師之唯識學叫做《成唯識論》,所以修唯心識定,萬法唯心造,所以唯識真正最大第一大功臣就是窺基大師,還不是玄奘大師,玄奘大師是第一代祖師,接著是戒賢論師,回來之後是窺基大師弘揚,但是因為唯識學深奧,但是他成就這本《成唯識論》,後來的人講唯識學所有的根據,都是根據《成唯識論》比較多。窺基大師他去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看時間快超過了,來的時候天人沒有送供來,每天都是按時間送來,只有今天沒有來,快過午了,窺基大師一離開之後,天人趕快下來,看時間快超過了,時間超過,道宣律師就沒有食用了,道宣律師問四天王所派來的天神、或者是忉利天派來的天神:你今天怎麼這麼晚,時間快超過了。你不曉得今天這裡一個大菩薩出現,所有的天神都集合站在他的旁邊護法,我鑽多久都鑽不進來,沒有辦法,好吃的東西端到外面被擋住。因為窺基大師是個大菩薩,所以護法神太多,因為他發大心普度眾生,對不對?所以擠不進來,比較慢,是因為你這裡來一個大菩薩。我們看這個公案感觸良多,我們看道宣律師是持律第一的,對不對?他的護法是天神,窺基大師的護法不只是這樣而已,是所有的天神包括什麼全都圍過來,因為他是菩薩,菩薩什麼?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我才告訴諸位,哪一個有修,沒有修,你怎麼看你都看不出來,你認為道宣律師持戒律比較有修行,但是你不曉得大菩薩的境界不是凡夫可以衡量的,所以這個公案可以提示我們,人不可以瞧不起人,也不可以說那個比較有修行,這個比較沒有修行,對不對?因此這個理是非常重要,你不懂醫理,你開藥給人家吃醫死人,你不懂佛法去弘法講經,你誤導眾生,斷眾生的慧命,你認為我憑著一片熱誠、誠懇,或是我一點的誠意,我發好心,發好心可死定了,怎樣?沒有智慧,不懂理,所以人家說:認真念佛就好。我說:腦袋壞掉,不懂理你怎麼念佛?你不懂佛理,你怎麼念佛?你從哪裡下手?不曉得,我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說:你念二十年,今年有煩惱嗎?有。為什麼念二十年的佛了還在煩惱。為什麼?不懂得理,不懂得這個理,所以說理一定要先清楚,法寶,所以我們要聽經,要聞法,我們才曉得要處理這個煩惱,要如何了生死我們才有把握,理不懂你就完蛋了,對不對?一定的道理,我理不懂,對這個建築的理不懂,我來建房子,建一建,地震,全都壓死,對不對?理要先懂,這是最基本上的,我們一定要先了解,不可以我很好意,我很好心,很好心,你不懂理,不懂理,生死不了,【攪(jiao三聲)理而成萬法。】攪就是混雜,就是說你的心中真的有真理的時候,萬法才確確實實可以讓你受益,簡單講這個攪理就是,把真理醞釀在我們的自性清凈心裏面,這樣你遇到萬法你絕對是受益,所以在聖者沒有所謂逆境,沒有所謂順境,在聖者只有平等的空性,順逆二境都是方便而已,只有凡夫才有順境或是逆境,釋迦牟尼佛遇到提婆達多那麼大的逆境,把石頭滾下來,要害他沒命,對佛絲毫沒有作用,為什麼?他的心中早就解脫了,哪有什麼順境跟逆境,悟到空性都是緣起法,緣起法牽連過去宿世的緣,業緣、業緣,緣怎麼牽,我們就怎麼去認賬,對不對?接受它,緣怎麼現起來,我們當下就要放下這個多餘的負擔和知見,這才是一個能人,緣起,你不懂得性空,在緣起法你就迷失,所以你要攪理而成萬法。【法無上者,涅槃是。】涅槃的法沒有人比它還高,不生不滅可以了生死,【悟理有淺深,】有淺有深,眾生得少為足,得到一點點,我有辦法,我生死有把握了,我很行,得少為足,裹足不前,這有淺跟深的東西,【故有四聖之別;】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迷理有輕重,故有六凡之差。】我們對理就是不懂,只懂得要拼,要念佛,要成佛,要精進,不聽經聞法,那就是迷於理,他把聽經聞法當作這個沒有必要,我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死,真的嗎?有那種功夫嗎?他不曉得聽經聞法應該列為首要的工作,首要的功課,因為理若懂你就通達了。【三途迷理重,純造惡業;人天迷理淺,乃修善業。純善無惡生天;善惡相兼故為人。】若有作一點點善、作一點點惡就是人,【六道受生死輪迴者皆迷理之過也。】他就是對這個道理(真理)不懂。

【四聖悟理而生智,】有悟的人他才有智慧,若沒有智慧怎麼行得通。【取證涅槃。聲聞聞聲悟道,只斷見思。緣覺自力覺悟,兼除習氣。】習氣很厲害,這隻茶杯若泡茶,泡很久,茶的習氣就沾住,我們今天若是泡牛奶,牛奶的味道就沾住,一定的道理,我們今天若是點檀香,客廳就檀香味沾住,沒有點香他也聞到香味,為什麼呢?它就是有這個習氣熏習,所以要斷習氣是很不簡單,所以我們要接近善就有善的習氣,接近惡就有惡的習氣,凡夫以境為主,聖人以心為主,凡夫就是要借著境界來磨練,慢慢才了解心的功夫,若聖人就直接入心,不受境界的影響,眾生哪有辦法不受境界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事情,眾生不可能不受境界的影響,沒有,一定會受到境界的影響,因為我們是凡夫習氣重。【菩薩悟真俗二諦之理,所以自度度人。佛朗然大覺,】朗然就是所謂明晰清澈,明亮的,簡單講就是透視,佛朗然大覺,一點都不含糊,是一個大覺悟的人,【直取無上菩提。如是】四聖法界跟六凡法界加起來剛好【十法界,皆因理而有,理者法也。】所以人家說:你懂理、不懂理?你有沒有跟人家講道理。理很重要,我們中國人也是說要懂理,知書達理,對不對?我們中國以前讀四書五經,孔子曰,右轉,左轉,孟子曰,右轉,左轉,都有理,對不對?以前都子曰什麼,我們就是佛說。所以這個理是占第一個步驟,要先明理,若不明理的人,不跟人家講道理,橫柴放進灶,被人家講無理,這樣我們就很糟糕,所以要跟人家講理,學佛的人,理就是法,法就是真理,人家說解如目,行如足,釋迦牟尼佛有一次曾經問他徒弟,講:二個人在走路,哪一個人比較快?哪一個人比較快達到目的地。弟子之中有人說:走比較快的人贏。佛說:不對,不對。奇怪!走比較慢穩輸的,師父說。。。,佛陀說:不一定。佛陀說:眼睛亮的人贏,眼睛看清楚的,那個才知道路,你只是拚命一直走,瞎子要往哪裡走,撞牆壁撞死,走到哪裡,走、走。。。,走到斷崖,眼睛瞎了摔死,對不對?不是走愈快的人愈贏,是眼明的人贏,眼明就是眼睛看得清清楚楚,路在那裡,我慢慢走一定到達,要先眼睛明亮,解如目,行如足,理就像眼睛這樣,我們的眼睛若不明亮,你行不通,對不對?不是比賽誰的腳走得比較快的人先到達,叫瞎子來走,走愈快愈糟,撞得更嚴重,為什麼?他不懂得理,我才告訴你,你若解理通達,像祖師大師喜怒哀樂統統是道,何以故?他知道這是示現的,他知道如夢幻泡影,對不對?他示現給眾生看,喜怒哀樂統統與無生相應,對不對?教化徒弟,若不懂道理的人,表現得很正經,你一樣煩惱一大堆,為什麼?看不開,執為實有,對不對?所以解如目,行如足,聽經聞法就是要來懂理,你不懂理,根本你不可能修行,對不對?

【今品論成佛之法,應該指六度萬行。因六度攝萬行,布施攝六度,故用布施即該萬行之法。布施有三:一財施。】用金錢來布施,救濟貧民跟苦難的人。【二法施。】就是佛法(真理)。【三無畏施。】無畏施加三個字:令眾生無畏,這個無畏施很容易誤會,都會把它認為:我認為我不怕布施,不是這個意思,這就是我初學佛,第一次學佛看到財施、法施、無畏施,人家問我:布施有幾種?我照這樣解釋:財施、法施跟無畏施。因為當時初學佛,他說:財施,我知道,法施,知道,林同學!無畏施是什麼?我告訴他:無畏施可能是布施不怕布施。結果去翻字典,錯了,啊!那個真是罪過,不是這樣子的,佛法依文解義,三世佛冤,確實悲哀,我趕快跑到佛前求懺悔,跟人家講錯了,後來才知道無畏就是令眾生無畏,比如說你要抓雞去殺,不要殺它,像我們到歐洲的時候,歐洲沒有人吃鴿子,也沒有人烤小鳥,我們到義大利的時候教堂前面鴿子一大堆,要拿一些東西給它吃的時候,手伸出來就飛來一堆,它們不怕人的,你看!不怕人的,台灣的鴿子,台灣的鳥哪一個敢棲息在你的身邊,它又不是準備要當烤小鳥,對不對?鴿子停在這個地方(師父指自己的肩膀處),我們台灣燉得所剩無幾,拿去燉補,抓都抓不著了,還棲息在我的身上,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你到歐洲去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歐洲人很有和平的感覺,人跟鴿子相處,這種氣氛,你想想看,動物不怕人,人不怕動物,這麼和好的相處,這實在是一個和平的世界,所以我們說和平鴿、和平鴿,對不對?我們到歐洲哪裡都是這樣子,不是只有一個國家這樣,哪裡都是鴿子不怕人。台灣什麼伯勞鳥,飛到墾丁,飛過去的時候網子天羅地網全都。。。,政府三申五令,叫他們不可以抓候鳥,它是季節遷徙飛過來,去跟烤小鳥的人說:政府下令不可以抓,對!政府說不可以抓,確實真的,但他沒有說不可吃,不要捉,但是可以吃。他用這種搪塞你,這就是叫做台灣的眾生,對不對?不可捉,可以吃,讓眾生恐懼,有畏。所以這個無畏施就是說我們要有慈悲心的意思,不要讓眾生有恐懼,這也是布施的一種,叫做無畏施。【財施即布施度。持戒不惱無冤;】因為這文字太簡單了,又少二個字,持戒不惱他人則無冤,不惱他人,少「他人」二個字意思就看不懂了,持戒不惱無冤就是不惱他人,你若不惱害別人,懂得尊重眾生,尊重別人,那麼你就不會結冤讎,對不對?【忍辱不報有冤,】這個也是看不懂,忍辱不報復那個有冤之人,不報有冤就是不報復有冤讎的人,【此二度屬無畏施。精進不倦說法;】精進就是不倦說法,【禪定不錯機說法;】禪定,他有定他就能夠有所觀照,就不會講了老半天,結果那個不聽。不錯機說法,要講得對,你若看《阿甘正傳》他就自己在那裡講了,(英語),他就自己在那裡講,講到隔壁已經走了,他還是自己在那裡講,他很傻、很憨直,他不曉得人家要聽不要聽,就拚命講,講到隔壁已經離開了換人了他還自己在那裡講,講得很歡喜,你看看!這個片子是滿好的,很有教育的價值,Mymothersaid,開口閉口都是我媽媽說,人生像一盒巧克力,你要吃到什麼口味都不一定,我媽媽說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很傻、很憨直,那個要說法可能很困難,因為他不曉得要怎麼說,要針對什麼根器,他不懂法,所以他就自己在那裡一直講,這樣講沒有用,做法師這樣就凄慘,不應機說法,叫做錯機說法,【智慧不顛倒說法,】有智慧他就不顛倒說法,【此三度屬法施。】就是法的布施。

【所以舉布施攝六度;六度攝萬行。菩薩因中修萬行;果中成萬德。豈不此品,是成佛之因。】所以我們是校量、校量,這個校量就是計算核對的意思,計算看看,我們現在說用電腦算看看。【何以要校量,因布施屬法。達摩祖師云:性凈之理,目之為法。】這個目字就是名,我們名字的名,本性清凈的道理,這叫做法。簡單講你沒有明心見性,你沒有法,你哪裡有法呢?法要從自性流露出來,你要自性你一定要先明心見性,你沒有明心見性,見到平等空性的道理,你所有的說法都會偏差,為什麼?都用你的情緒在講經,都用你的意識在講經,講到一半講到後來全台灣省的法師都不對只有我對而已,他自認為很懂,這樣你就不懂得清凈的本性,清凈的本性就是說跟我的意見一樣的,我隨喜讚歎功德,跟我意見看法不一樣的,我依然合掌隨喜不會毀謗他,只要他依法而說,因為眾生看的法不會圓滿,若性凈他就圓滿,他若悟到本性清凈的道理,這樣他就要接近圓滿了,若所見執著,這樣就變成偏,這個不能叫做法,叫做偏頗的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淺深不同、迷悟有別,所以要校量。】

【布施一法,凡夫著相,只得人天福報;聖人離相,】在座諸位!你看那八個字你就覺悟,凡夫所有的痛苦都從哪二字而來?著相,聖人所有的成就都從哪二個字而來?離相,這四個字就可以代表一切法,凡夫就是走到哪裡,卡在哪裡,那個心結都打不開,把執著當作洒脫,他認為別人都輸他,著相,著相就是生滅法,執著,執著就是生滅法,只能得到人天的福報。聖人離相,離相就空,那就不生不滅法,不生不滅就是出世法,【永證涅槃之樂。此是凡聖布施不同。】凡夫跟聖人布施的差別不同。

【例如舍利弗,以飯供養佛,佛轉施狗。世尊問:汝施我,我施狗,那個福大?舍利弗曰:世尊施狗福大,】為什麼?世尊他的心通達平等性,狗就是一切眾生平等性,平等心布施的,【此又論心不論田。】當然佛祖的境界比舍利弗還高,所以論心不論田。

【四十二章經,佛言飯】這個當動詞用,就是拿東西,飯【惡人百;】就是供養這個東西給一百個壞人,【不如飯一善人。】拿給壞人吃他會去造業,給好人吃他會做功德。【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持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乃至飯辟支佛百億;又不如飯一佛。此又論田而不論心。】田就是相,田就是在相上來論,心是在理上來論斷,叫做論田而不論心。

【維摩經善德長者子,以瓔珞珠供養維摩居士。維摩分作二分,一分奉難勝如來,一分施會中最下乞兒,而功德等無差別,此又論平等心布施。】

【若布施時,自己受用,舍一得萬報,而迴向法界,畢竟成佛,】所以我告訴諸位,從你的手中布施出去的你就是你的功德,但是如果說你能夠將我們多餘的東西,多餘的金錢,經典什麼一切多餘的東西,全都捨出去,甚至我們難捨的東西也都布施出去,迴向法界,你就畢竟成佛,所以你要成佛,要修行,沒有布施,等於不能前進,釋迦牟尼佛舍頭目腦髓,我們做不到,對不對?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裡面講,無量三千大千世界塵點的世界,無一處不是佛布施的地方,我們眾生不要說舍頭目腦髓,多拿一點點出來就受不了了,難道不是這樣,正在吃麵包的時候:你一半分給我。麵包這麼好吃,我專程到鹽埕區買的,我還拿一半分給你,這樣我就沒了,不行。佛不會這樣,【此又論迴向不迴向。】

【如阿那律尊者,過去以稗飯】稗這個念bai(四聲),就是所謂細米,就是人家所說的稀飯的意思,有的人認為那是粥飯,像我們今天講的粥,因為當時五穀不豐收,【供養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天上人間無貧之報,】福報大,供養到聖人,【余福德力,得阿羅漢果。此又論供養聖人難遇之報。】

【布施有般若,到彼岸;無般若,滯於此岸。此又論體空與不空之別。布施具德,】德就是智慧或者斷煩惱,具德就是已經有智慧,斷煩惱的聖者,【是如來施;不具德,是聲聞施。】德就是智德跟斷德二個,或者是講三德密藏,這個德字看站在哪一個角度說,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或者智德、斷德,看你站在哪一個角度說。【此又論三乘一乘之別。好勝布施,】好勝布施就是說布施給師父一萬,有什麼了不起,多行?來,明天拿二萬給師父,要贏他,好勝心布施,為什麼呢?比較有面子。所以不是拿錢多少在論功德,看我們的發心是什麼。布施出來,【作阿修羅;】看多糟糕,【不施做餓鬼。】做餓鬼,絲毫沒有福報。

【望報與不望報又不同。】望報就是希望人家回報叫做望報,我布施出去,我希望我有收成,好像在投保險公司或是在做生意的布施方式。望報跟不望報又不同。【如是布施一法,有無量差別。其理微妙,悟此微妙之理,而證微妙法身。法身無身,以法為身,此之謂也。】就是這麼說。【非叩不鳴?】鍾叩愈大聲,響愈大聲,叩字含義很深奧,就是你大叩大鳴,小叩小鳴,不叩就不鳴,【非問不答。】你若不問他就不答。【地藏菩薩請問,如來轉揚,令一切人,因修布施,而悟明微妙之法,而證微妙法身佛。】微妙的法身佛。【故此品,是明法寶。】這品是明法寶。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承佛的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就是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為什麼一樣布施有的才一輩子得到好處,有的千百輩子得到福利,為什麼差別會這麼大呢?【唯願世尊。為我說之。】

【此乃地藏問法之文。】

【講完佛寶之後,次講法寶。諸法微妙難思,得其法者,一旦成佛,不得其法,萬劫難成。所以地藏承佛威神而問之。世尊,我觀作白業受報的眾生,】作惡業叫做黑業,【校量其布施一法,有輕有重。有的一生受福,有的十生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布施是一,何故果報,各各不同?惟願世尊,為我說之。】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

【諸法微妙,故單論布施一法,以一例諸,】諸就是眾多,以這個一的例子來比喻一切的例子,【且以閻浮提而論布施功德輕重。】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其實地藏菩薩王他知道,他怎麼不知道,對不對?當一個地藏菩薩怎麼不知道,當然戲要這麼演,假裝不懂,問來問去,眾生才會得到福報,他沒有問來問去,你要聽到什麼,依地藏菩薩的境界,他哪需要佛來解釋,若依地藏菩薩跟佛是什麼境界,去,坐著,頂禮,起來,佛看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看佛,笑一笑,整部經典沒有講一字,當時就是怎樣?那時只有外皮而已,佛說靜默經,沒有在講話,連如是我聞都沒有,為什麼?最高境界,地藏菩薩什麼不懂還得請教佛祖,他是要問給你聽的,哪有那麼傻,對不對?唉呀!連地藏菩薩都不曉得,那就腦袋壞掉,外行的人,對不對?那是在演戲。我才告訴你,所有的經典裡面佛、菩薩都是演員,都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演戲演給你看,我問你,你問我,什麼普賢問文殊,文殊再問佛,文殊是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你知道嗎?過去教過幾尊佛,佛都是他在教,他還得問佛,他看到佛還得假裝頂禮,本來就要這樣。示現佛,菩薩本來就要這樣,要這樣演戲,互相演來演去,演來演去。。。,一下子演聲聞,一下子演菩薩,一下子演佛,演戲,演戲就是怎樣?就是要給眾生看,就是要啟發我們的覺性,要讓我們解脫,原來就是這樣,對不對?不要把這個當作真的。

【地藏白佛言:世尊,諸法難窮其源,我對布施一法亦然。難窮其底。所以有疑,願佛為說,我願樂聞。】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

【此論能施者,是尊貴之人。】國王、宰相、大臣、大長者,這都很有錢,大剎利,就是貴族,大婆羅門,釋迦族就是大剎利。這是論能布施的人,是尊貴的人。

【若遇最下貧窮。】很窮、很窮,非常的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痴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

【此論受施者,最下賤之人。】

【背凸】背部凸起【曰癃;肢體】我們的四肢【不全曰殘;口不能言曰瘖啞;耳聾】聽不到【心痴】心愚痴【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人相者,此是悲田,種福最勝。】這是我們看到可憐的人自己布施。

【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就是說布施的人的心態,這很重要,你布施不但不能覺得我很偉大,你要發大慈悲心,【下心含笑。】這個寫得太美了,具大慈悲,下心含笑,這文詞實在是太美,美得沒有話說,下心含笑就是很低下,不覺得我布施很偉大,叫做下心,含笑,這個態度要誠懇,你看!那種布施的功德,很驚人,他發的是平等的大慈悲心布施,而且不覺得自己很偉大,而且又這麼誠懇給他,有的人布施:伯伯!伯母!你十塊給我吃飯。現在都這樣,丟過去,砰!他用一個罐子在那裡接,都坐在台北市以前的地下室里,不曉得是真的、假的,腳不能走,唉呀!我三天沒吃飯。長得很胖,他也說他三天沒吃飯,在那裡化緣:伯伯!伯母!你要慈悲施捨十塊,一般人走過去,砰!用丟的,差不多都這樣比較多,比較有禮貌的人放在那裡。所以這個下心含笑,布施要有這種心,【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這個也很重要,軟言就是我們講話不可以有傷害、諷刺,別說布施的時候,就是平時這句也很重要,軟言,講話讓眾生可以接受,安慰,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福報多大,【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你看看!他用什麼心布施。

【此論能施之心。國王】是很貴重,但是他【對下賤人,必具大慈悲心,以慈悲心施;下心含笑,】含笑,我們什麼時候才會含笑呢?我們差不多歸土,我們含笑歸土,差不多快死的時候才會笑,布施的時候:十塊不夠,你再五十給我。乞丐很貪心,又教訓他一段時間,之後十塊又搶起來:不要給你。有可能,因為生氣,給你十塊,又向我討五十,對不對?我們沒辦法做到像佛祖這樣,佛祖就是說我十塊給你,你又討五十,我會用智慧分辨,我會很生氣,我看不對勁我也不會批評,所以要以憐愍心布施,這十塊被他騙了也騙不了多少,【以憐愍心施;親手遍布施,以平等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講話柔軟,態度柔和,大家都歡迎,慰喻就是要安慰對方,【以安慰心施。如是慈悲心、憐愍心、平等心、安慰心,皆菩提心,以菩提心而行布施,施心如佛,所以其福利,為布施恆河沙佛,功德無異。】

【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就是六根不具足,【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這文字不困難。

【此論施果之報。】

【何以故,解釋之詞,緣國王等,能下心憐愍,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而行布施,施心等佛,】你用佛祖的心去布施,【故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指金銀瑪瑙等,何況衣食受用。】

【複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這個躬就是自己做,也可以當作謹慎,也可以通那個恭敬的恭,躬,如果你在旁邊寫一個恭敬的恭,那個意思更完美,躬【自營辦。】唉呀!不但自己營辦,而且很恭敬,躬自就是親自的意思,親自去辦,【供養布施。】不是只有布施就可以,用丟的,你的態度若不好,乃至你的心腸若不好,乃至你的語言傷人,雖然你布施,感應的果報不好,我們若要布施,我們的口氣、態度,我們的心要與佛相應。

【夫菩提心,上供諸佛;下愍眾生。前者下愍窮苦眾生而行布施,此則上敬諸佛,而修供養。三寶乃殊勝福田,供養得福無量。國王等,有幸得遇佛塔佛像,此乃出世聖跡,恭敬種善根,向聖人學習。國王一敬,上行下效,全國人民皆敬三寶,不教而自行矣!所以國王等,躬自營辦,種種殊勝供養。一唱百和,】這個要念he(四聲),不能念一唱百he(二聲),這是指相應的意思,聲音相應叫做和,意思就是說國王一唱,登高一呼,所謂一呼百應的意思,一唱百和就是一呼百應的意思,【其布施功德,豈有涯際乎?】所以說豈有涯際。

【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

【善以化民,堪為王師,所以上升為帝釋天王之報。】當玉皇大帝也不錯,玉皇大帝二萬個太太,真的,不能往生,那裡也是不錯,二萬個,很驚人,經典寫的,在家居士看有沒有羨慕,我們法師不會羨慕這個,對不對?所以這帝釋天,我們人念佛若功夫不夠,臨命終往生帝釋天的機會很大,為什麼?他拜佛的時候心腸很善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臨命終的時候天人一現前,他覺得:那可能是很快樂的地方,沒有西方三聖現前也沒有蓮花,他就跟隨他去了,騰雲駕霧,以前看到七仙女的時候都用乾冰,天上沒辦法表示都用乾冰,乾冰噴出來,為什麼?小時候學校有演這個話劇,話劇頭上戴的表示你演什麼、什麼,就是用乾冰,人家就是土地,天上好像在雲層上,所以我們小時候看到七仙女,唉呀!當時沒聽到佛法,很羨慕,沒有人拍極樂世界,若有人拍電影拍極樂世界,那我就去極樂世界。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本來有我迴向自己,今觀施法,從緣而生根本無我。】緣,注意!整句裡面你要注意那個緣,緣就可以決定你一切的業報是善緣還是惡緣,善心就善緣,噁心就是惡緣,不可以看表面,這個緣就是業報的一切的起點,這個緣你要掌握,很重要就是這個緣,今天我們要修行我們若不懂這個緣起法,你根本就不懂佛法,見緣起即見道,今天我們若想要了生死就結善緣,與三寶結善緣,與我們的自性清凈心結緣,與一切眾生結善緣,我們若不怕死,就一直結惡緣,很簡單,看你這個緣,緣的旁邊寫一個字,就是業報,業,決定業的一切就是這個緣,緣就是決定你的業(業力),簡單講就是掌握在你這一念之間的緣起,把握你這一念,當下這一念,你這一念發什麼心(緣起),將來你的緣起就是這樣,真的,你的緣起就是這樣,比如說我舉一個例子,我有看一段故事,上輩子這個人在吃飯,這隻狗正好跑過來,他捏一塊饅頭給它吃,布施給它,轉世,這隻狗報他的恩,報答他,緣起,狗有隔陰之迷,但是自自然然就會感應來報我們的恩,這很不可思議,業感就是這種東西,業感很厲害,業感緣起,注意聽!緣起的前面那二個字「業感」,你造什麼業,你會感應什麼緣,這句話你可要記得,所以人家若說:法師!你的福報很大,一個老法師來說他建道場建十幾年,十四年了建不起來,他看我這間文殊講堂建二、三年,建了之後還有餘力,他說:你的福報很大。一切都是業感緣起。可能我上輩子不慳貪,對不對?到我這輩子拚命一直施捨,每天都在施捨,每天,為什麼?布施法,布施錄音帶,布施錄影帶,布施書,布施我的一切時間,我的慈悲心等等,智慧心,每天都施捨,我沒有比較窮,也沒有比較白痴,愈布施愈多錢,愈布施愈有智慧,愈為了眾生,我愈不會痛苦,因為我不曾想到自己,這樣難道不是布施,業感就是緣起,可以感應我們解脫,我們一直施捨,拚命一直舍,從緣而生根本無我,所以緣你就要很注意,緣起的上面叫做業感緣起,你要感應什麼果報那就看你了。【我執自然微薄,】你若我執,整天都為了我,我告訴你這個緣你穩死的,束縛死,你的路愈走愈窄,我執就是只有我好就好,我都告訴過你們,每一個團體,我到每個大專院校,哪裡道場請我開示,我都跟他們講過一句話,自己一個好,不如整個團體好,自己一個行,不如整個團體行,人家說:慧律法師!你很行。我說:不對,我行沒有用,要整個佛教行才有用。說:你很會講話。感謝父老兄弟姐妹誇獎,事實就是這樣,什麼很會講話,只有我自己行做什麼,整個佛教又不是只看我一個,只有我自己一個行沒有用,整個佛教出家人都很行,在家、出家都很行,發大心護持佛教,這樣就是行,佛教不是我們自己一個的,我們一個行做什麼,沒有用,賢能的人,高僧大德,就是要襯托佛教興旺,那種法師才稱為行,若講經只說我很行,這樣就變成佛教只有你自己一個行,這樣佛教不會興盛,沒有用,要記得師父這句話,你自己一個行,不如整個團體行,整個團體行,不如整個佛教行,希望你能記得我這句話,這樣對我們有幫助,我執自然就沒有,【就能迴向,自受不如他受,】我們自己得到利益,不如別人得到利益,【將此福利,迴向法界眾生,共同享受,心大福大,】心大福就大,【心冥法界】冥就是默契,默契法界,心冥,你的心冥冥當中契合了法界,法界無量無邊,【福等虛空。此人福大如空,所以感生梵天,作大梵王,享大千世界之福。】為什麼?整個世界都是你的,我才告訴過諸位,你執著你,你就失去了你,你執著了世界,你就失去了世界,為什麼?因為你只有一個點,今天你放下一個我(我執),你得到了真正的我,你放下了整個宇宙的一切執著,你得到了宇宙一切,統統你的,為什麼?放得下不用自己去處理,我上次舉一個例子給你聽,比如說亞歌花園,我不用到亞歌花園,我買一張票,不用去,我用一顆清凈心,我從圓仔花看到韭菜花,或是紅花、白花,每朵花我都看,每朵都很漂亮,為什麼?我們的心清凈,我無所求,這是無常法,執也沒有用,用平常心看,從進去到最後你的心都很歡喜、很快樂,難道亞歌花園不是整個都是我們的,對不對?都是我們的。心若放得很大,不要跟人家計較,宇宙當中哪裡不是我們的財產,每個地方都是我們的財產,看到那個也順眼,那個也順眼,那個也順眼,哪像凡夫看那個也不順眼,這個也不順眼,當然你就障礙,你心的財產開發不出來,所以記住!智慧是一切的財產,不是金錢,擁有智慧你就不貧窮,你就永遠不會貧窮,乃至餓死,你都不會動到一個念頭有什麼遺憾,智慧就是一切的財富。

【複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破落就是掉下來,【乃能發心修補。】就是修補塔像。

【修補塔像,令前人造者,續福,自己又添福。一舉而兩得福。決疑經雲「造新不如修故;作福不如避禍。」】若有禍避開就好,我們知道這個人很惡,這個黑道的動不動就要讓人家死,我們避開,避開就好了,所以造新不如修故,作福不如避禍,【此半句偈,說造新自己得福,修故令前人兼得福。具二福故勝。】

【作福雖好,不義之財而修福,福盡禍來,不如先避禍。無禍勝有福故,】所以人家說平安就是福,師父!我念佛這麼久怎麼都沒什麼感應。我說:平安就是感應,平安就是福。難道不是這樣,【作福者,仔細留意。】留意一下。

【修補寶塔,蘊佛光明,】含藏著有佛的光明,因為人家到塔拜佛,禮拜,念經,共修,這功德都很大,聽經聞法開智慧,所以說蘊佛的光明,【修補精舍,圖佛形像,建苦海之舟航,】大家看到佛像這麼莊嚴,大家就跪下去拜,心中就有佛,心中若有佛,他就慢慢去惡從善,【為信根之枝幹,睹者發心,】看到的人他就會發大心,【見便忘返,】看到就會忘返,忘返就是流連忘返,就會繼續發心,【益福生善,惟此為先。】

【佛游拘薩羅國,時婆羅門耕田,】有一個婆羅門在耕田,【持牛杖拄地,】拄念zhu三聲,就是支撐,用牛杖支撐這個地,持牛杖拄地就是以物自支,用牛杖支撐著地,【禮佛。佛笑,比丘問佛,】佛為什麼在笑呢?【佛言此人今禮二佛,禮我及杖下迦葉佛塔。比丘願見,迦葉佛塔。佛令從婆羅門索地。】索就是尋找。【索已,佛即現出七寶塔,高一由旬,廣半由旬。婆羅門曰,我姓迦葉,是我迦葉塔。】意思是同姓,很光榮的意思,釋迦佛,這是我的釋迦佛,同樣的意思,他是迦葉,他也是迦葉佛,表示說很光榮。【諸比丘白佛:能授泥否?】以前都用泥土塗成的塔。【佛言可。】可以。就是說能夠傳授這個泥嗎?就是要塗這個塔,佛說可以,【即說偈「真金百千擔,】這個擔就是一百斤為一擔,【持用行布施,】你用黃金百千擔布施,布施黃金給人家,【不如一團泥,敬心】加一個字,修【治佛塔」】,不如一團泥,敬心來修治佛塔,這樣你看看,你拿黃金擔幾百擔,幾千擔的黃金布施,持用布施,不如捏一手的土,這樣來補佛祖的塔,三寶門中好修福,【世尊禮過去佛,比丘亦禮。佛言「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禮佛塔。」】

【觀此因緣,可知修補塔廟、經像等,有繼往開來之福;】繼往開來就是繼承前人的事業,為未來開闢道路,【承先啟後之功。】就是繼承前人的遺教,開啟後來的事業。其實這個繼往開來、承先啟後意思都差不多。

【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

【善與人同。無人做,自己做;】沒人要做善,我自己做,對不對?【有人做,勸人同做,】善與人同,這個善(行善),大家一起來,與人同就是一起來,要做善大家一起來,【功德更大。尤其是國王,應該德風下偃,】這個念yan三聲,偃本來是指人伏在地上,隱匿難見,倒地、傾斜或者是息止,德風下偃的意思就是說國王若有這種德行,底下的人一定會照著他的去做,下偃,大家都會相同,【率民同修布施,】他就會領導人一同布施,【廣結善緣。】


推薦閱讀:

超凡魔術師賈天時講座南京站
高級命理講座【第二講】
高級命理講座【第七講】
六封四閉實戰講座--孫國璽老師
英國威斯敏斯特公學名師講座

TAG:佛學 | 菩薩 | 法師 | 講座 | 地藏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