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的幼兒期、逆反期、青春期、成熟期、圓滿期
05-27
隨著修行的日漸深入,不知不覺我進入了修行的青春期,我開始迷茫。迷茫主要來自於「失去」的煩惱。看著愛情、事業、友誼、唾手可得的名利、虛榮、面子、自尊等等一點一點隨自己對修行的投入而遠離,內心隨之生起恐慌和失落。
我說自己為了修行不怕失去一切,但我還沒有準備好,原來有很多自己根本捨不得放棄,真的無法放下。我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與失去相比是否值得,甚至於懷疑成道的真實性。 修證佛法佔去了我幾乎全部的精力、時間、金錢。我開始覺得我可能更多的時候需要麵包、牛奶,需要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需要給丈夫更多的關懷與愛,需要去孝順父母,考慮怎樣讓他們安享晚年……生活的種種難題像一張網把我罩在裡面,我活在了世俗與修行的夾縫裡。這個時候,我體驗不到佛法能給我帶來任何益處,我感覺到了壓力,隨時有放棄「修行」的可能。 但對佛法剛剛生起的一點信心,淺薄的知見,偶爾嘗到的一點點禪定的樂趣,卻使我欲罷不能。面對生活中種種煩惱時,我想削髮逃避;面對誘惑時,心又蠢蠢欲動……習氣、慾望時時刻刻流露,心裡卻又想著一切無常、一切虛幻,是自己在執著。拿不起、放不下。每天都在放逸自己,然後反省,第二天又犯同樣的錯誤……在很多朋友面前,自己卻有一張修行人的面孔,使自己能有借口對世俗的事不負責任時,會增加一種給自己開脫的理由:自己在修鍊。真是欺人又欺己! 智慧沒有開啟,見地不圓融,無法把佛法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我也在修苦行,在山中修苦行可以,但在紅塵中卻不願吃苦,不願為工作勞累、不願承受任何壓力,擔負任何責任,使苦行變成了一種有範圍的選擇,一種刻意和執著,變成了一種慾望的滿足,這種不圓融的見地使苦行也在消耗自己的福報,與在紅塵中享受並無兩樣,苦行的功德無法生起。 我也在布施、節儉的生活,但並未同時將自己的貪婪減少半分。我的布施就變成一種有所求的布施,節儉變成吝嗇小氣,功德少之又少。因為常做這些內心並未真正改變的表面文章,無法更快累積功德,我體驗不到佛菩薩的幫助和加持、體驗不到功德帶來的益處。
逐漸,我會覺得自己的這一切是靠不住的,紅塵很多矛盾我們還無法清凈的面對及和諧的處理,有時還會被慾望和習氣牽著鼻子走,還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只是在某些問題上不再分別和計較,但「我執」並未破。有一個「我」始終障礙著自己,無法與宇宙、自然、眾生真正合一,即「與道合一」。如果無法與眾生合一,達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我們其實始終無法真正徹萬法源,真正透徹的明了萬事萬物的本質、真相。「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而要破「我執」必須博愛、慈悲,要想圓滿,只有那些你不願與之談的「笨人」才能幫到你。開始度人也在自度,只有眾生才可成就你。 我們開始進入圓滿期,覺照朗然。徹底修正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有點刮骨療毒、捨生取義的感覺。自我不死,大道不現,我們回歸紅塵,心路重新開始,變得平凡而普通,開始從平凡之中體會偉大,開始成為一位能真正無私利益眾生的菩薩。同體大悲,無緣之慈,在紅塵的每一個點滴中生起。 這時,真正的功德才可以生起,功德的利益瞬間顯現,功德水從你的心田溢出,你成為愛的化身,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因為與眾生同一體,眾生與你同時在享受此功德帶來的種種利益。因為功德的最終圓滿,使我們覺照圓滿、見地圓滿。每一個起心動念、行為動作都合於道,從而智慧圓滿、修行最終圓滿。推薦閱讀:
※《佛說十善業道經》原文+譯文
※【花開見佛】淺談某些學佛之人的思維偏移
※輕鬆學佛法摘要:修持篇 一--學佛網
※假如你抽掉佛法的智慧面向,就只剩下宗教的胡說八道 「宗薩欽哲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