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上的六大親王,多爾袞等六個親王都是本朝的頂樑柱
清代六大親王分別為: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時期)、睿親王多爾袞(皇太極時期)、安親王岳樂(順治時期)、康親王傑書(康熙時期)、怡親王胤祥(雍正時期) 、恭親王奕訢;(咸豐、同治、光緒時期)。
1、禮親王代善
清朝地圖
代善應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二子,生母佟佳氏。代善代善從小在軍中長大,逐漸成為其父帳下的一員猛將。當時建州剛剛統一,海西女真對建州女真還有很大威脅,稍一疏忽,就會滅亡。代善就是在攻打海西女真的戰爭中一舉成名的。他在對烏拉和葉赫的戰役中屢立戰功,於天命元年被封為貝勒,列四大貝勒之首,可以說是清代親王中的第一人。
2、睿親王多爾袞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生母是大妃烏拉納拉氏。皇太極死後,多爾袞與其他眾王商議,立皇太極九子福臨即位,對清朝政權的穩定過渡起了重要作用。之後,多爾袞在吳三桂的協助下,大敗農民軍,佔領北京城。接著,多爾袞令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出兵佔領了大半個中國,為清朝最後的定鼎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清朝職官
3、安親王岳樂
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排行第四。是順治,康熙兩朝功勛卓著的親王,為清朝入關後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順治三年,岳樂跟隨豪格征討張獻忠,率部擊斬了大西王張獻忠,被晉陞為貝勒。,他是清初改革派的代表,他全力支持順治皇帝的一系列改革,大膽啟用漢人,緩解與漢族地主階級的矛盾;停止圈地,使人民能正常從事生產活動。
4、康親王傑書
禮親王代善之孫,隨著吳三桂和耿精忠的叛亂,康親王傑書就脫穎而出,被封為奉命大將軍,率師討伐耿精忠,耿精忠無力抵擋清兵的攻勢,被迫投降。後馬不停蹄,帶軍橫掃金、廈,將鄭錦殘軍趕回了台灣,徹底平定了東南各地。傑書凱旋之時,康熙帝親自到盧溝橋迎接,榮譽達到極點。
洋務運動
5、怡親王胤祥
聖祖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在皇位的爭奪過程中,他始終站在四哥胤禛(雍正皇帝)的一邊,這一切都為他以後的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清廉之名在當時就被百姓傳為了佳話,他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全面地改造和治理了北京周圍的水系,使得當時京畿的農民可以放心的進行生產,也為雍正皇帝解決了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
6、親王奕訢
宣宗道光皇帝的第六子,生母孝靜皇后。他善於謀劃,精於用兵,在咸豐五年,打敗了李開芳、林鳳祥率領的北伐軍。咸豐帝去世後,他與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打垮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權。恭親王不僅屢立戰功,還參與了洋務運動。他利用掌管總理衙門之便,全力支持李鴻章,張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員以強兵、富國為口號,學習西方先進科學的強國之舉。
推薦閱讀:
※孝庄太后與多爾袞的孽緣
※他使得明王朝錯殺了大將,他力保多爾袞,他誓要滅亡大明
※此女才是吳三桂決定投降多爾袞的關鍵,而不是名妓陳圓圓
※多爾袞為何未稱帝?
※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