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凶禍福的原理——道家經典《太上感應篇》(20)「孝」
編註:為便於閱讀,在忠實於原文的前提下,對下文進行了文字編輯整理,略有刪節修改,對文章結構也進行了重新編輯。
【原文】「(忠)孝」
【解釋】對父母要盡孝。【分析】
盡孝必須先從安定國家做起,而安國要先安家,安家要先實行孝道。所以古人要尋求忠臣,必定求於孝子之門。一定要忠孝兩全,才是真正進入至德的要道。然而也有忠孝不能兩全時,所以要將這種情形分開討論,才使得人人都能隨著實際情況而知道如何盡心。
【例證一】
春秋時期的孫元覺,十分孝敬長輩,可他的父親對祖父極不孝順。有一天,父親要把病弱的祖父扔到深山裡去。孫元覺哭著跪倒在父親面前,懇求他不要這樣做。可是父親卻哄騙他:「爺爺年老了,年老不死會變成妖怪的。」來到了山裡,父親把爺爺放下就要離開。孫元覺一聲也不吭地背起抬爺爺的竹筐,父親不明白他的意思,孫元覺說:「等到你老了,就能用上它了。」父親一聽,大吃一驚,最終改變了主意,又把爺爺接回了家。
【分析】
顏光衷先生的《孝悌論》說:「聖人談到孝道,都不是件小事。《禮記》說:『盡小孝用體力,盡中孝兼勞心力,盡大孝要永存孝心。』孔夫子說到舜的大孝,稱讚他的德行可為聖人,他的大德可承受上天交付的使命。這已清楚說明完全是天生,以天性來事奉親人。所以須知『親』是什麼東西?不是指血肉結合的親人﹔而是指那原本就是圓陀陀光亮亮的本性,這本性原都在一塊並未分離,我們所要親近的就是這個本性,而天地萬物也具有這來自上天的本性。
父母親生我這個身體,就是要把全身所有都奉獻給父母,才是最完整的孝順。事奉父母時,如果只用體力勞力,把那外表的粗體形相服侍好,只將他們心中每個念頭,下至他們的眼淚唾液茶几拐杖,沒有一樣不照顧得很好,卻把父母那點真空靈性、無限的寶貝拋棄不理,這樣可稱為孝子嗎?
因此剛才說到要盡大孝,就是要順從雙親的靈性長養其志氣。所謂「順親」,是指順從其非常靈妙的「親」。埋沒在情識當中的,則是偽親。所謂「養志」,是要長養那大公無私的志氣,長養那可以通天徹地「民胞物與」的心志。長養外表的軀殼形體,則是偽志。
然真要做到「順親養志」,則必須以誠正守身。所謂「守身」,就要守護那明了至善的心性,守護那可以使德行達到至道的性身。要不然,雖然你儘力照顧奉養,和顏柔順侍養,也只是養到偽身而已。因為能體認真身,才能認識真親,所以說:『不讓法性身真誠顯現出來,就不能真正做到順親。』
曾子身體,和其子曾元的身體,便顯然不同,所以他們所事奉的雙親當然也不同。現在以舜帝的孝順和王祥的孝順來比較觀察,王祥的孝順,可說是至為真誠懇切,盡孝不遺餘力,豈不和舜帝『不思不勉』的自然行孝相近嗎?如果說他的孝順和舜帝孝順一樣,那王祥就是堯舜了。若是談到層次,兩者尚有很大懸殊,王祥的心量尚未圓滿,這又很難說明:『堯舜所行之大道,只是孝悌而已』的道理。
大致來說,大舜是從靈明的本性上認親,而王祥則是從形體的保護上認親。大舜看父親瞽瞍,是看他那具有至神至聖至仁至慈的本性身;而父親要殺我、不讓我娶親的心,那是後來受到習染的噁心,其原本的真心並非如此。
假如舜帝順從父親錯亂的命令,為使父親得到一時快樂而去滿足他習染的噁心,卻把那至神、至聖、至仁、至慈的父母真性斷根絕種,那我們的心何以堪,性何以忍呢?所以才從各方面去維持、去引動,果然使其真父母的本性能顯現出來。
像王祥卧冰得魚孝親的事項,固然是天性非常誠摯,但其所隨順的對象,只是情識上的父母而已;這也是由於王祥本身的修養,未達到虞舜的境界﹔所以他的體悟也只到此而已。這就是對至善本性不明白的緣故。
真正明了至善本性,就會隨時展現那圓融無礙靈活的特質,之後,無論在任何時地,自然知道分寸。例如小杖責就接受,大杖責就避開,不告訴父母而娶妻等事項,無一個固定法則可依循。自己心靈一定要這樣才會感到快樂。
自己如此,服事父母也如此。所以說事奉父母,要委婉地勸諫。所謂「幾」,是指微動時,吉兆最先顯現的時候。父母親原本只存一片善心,那就全屬於吉祥的善事。即便在稍微有所轉念時,這一顆善心也會隱約跳躍,不肯全被埋沒,此時也正讓我們有轉凶為吉的機會。
事奉父母,正要在此地微言婉轉下功夫。在還沒徵兆前,就要挑動它;徵兆才動時,就去接引它;發現徵兆有偏差時,就要挽回它。這是要用我的心來調伏他的心,完全在這無形無聲的機會上下功夫。所以不必等到父母行為不依從道理,而是在見到他們心意不依從道理時,孝子就已費盡心機下功夫了。
唯有這樣,所以能使己心與父母心意一致,從不違逆。能如此誠心順從,就可將親心和我心,聯屬在這個本性真原上,團團圍聚在此地,就可把天地同根萬物同體的本性真原,團團聚會在此地。能如此,那還怕性命不會周全嗎?還怕有何地方不能化育嗎?還怕天下事的通權達變,不在我靈明本性的斡旋運轉中嗎?
所謂的集結百順以奉贈至親,大舜之所以能以盛德成就聖人,有足夠福德受人尊敬供養,就是擁有此至親的原因。周武王能做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至德,也是擁有此至親的緣故。
而這至親的本性是常存、常活的,徹悟萬事萬物的源頭,貫穿於一切眾生。所以舜帝的大德合乎上天的使命,而成就上天的美德,這是他能以天性來事奉至親。周武王祭祀祖先,其盛德能達於天地祖先,這是他能以至親本性事奉上天的緣故。
說到究竟就是這個『生』字,自有天地以來,沒有一天不生,至親本性和我之間,都是生生相續。完成這個人生,就會把和這一世相關的事物,整個都牽動了,了解這個道理,如此才不會對不起父母。明朝張西銘先生所說的話,全在說明這句話的意義。
就像王祥行的孝道,難免只是個不靈活的方法,他只能做到不思考不勉強盡全力而為,卻無法進一步做到『不思而能得,不勉而能中』的境地。那『得與中』又是什麼東西呢?那是一種既天然又活潑的東西,它可操縱無形的規矩,能盡到衡量天下方圓的功能,所以說:『規矩是方圓之最高準則,聖人是人倫的最高成就。』能一切舉動都自然依中道而行的人,就是聖人。
然而既然是不會「得」也不會「中」,那麼也稱他作「思勉」就可以了。所謂的「思勉」,就是意識上的事。不能把本性的率真全然表露出來,就會依靠在意識上行事。例如觸動本性的真諦,雖勉強做出像舜帝號啕哭泣或怨恨愛慕的樣子,但也不能成為聖人,也不能盡人子的至孝;這樣極力地處於困勉之中,也依然只能做到『不思不勉』而已。
我們既然不能像堯舜一樣,生來就能使至性全然顯露,也應要想想,雙親所生給我的是什麼東西?原來不是只有目能視、耳能聽的空骷髏,只會裝酒飯的臭皮囊而已,何忍將那靈明的本性阻塞,使自己迷糊度日,而且還以此來事奉雙親呢?想到此地,自己靈性應該躍出,回頭一看,那會嚇得滿身大汗,這樣就不會把天下第一等善事讓給別人去做。自己能儘力做一分,就是孝悌能盡一分,到最後完全做到修圓至德具足福德,那就和舜帝武王當君王的孝道,和周公當宰相的孝道,孔子當素王的孝道,都殊途同歸了。」
【例證二】
明朝太宰楊巍,每次上朝參拜完以後,就回到家中閉門謝客,穿起便服侍奉他的母親。他為母親端洗臉水,倒痰盂,搔癢擦背,所有的事都親自去做。春天,他穿起平民百姓的衣服,把老母背在背上,在花叢中漫步遊盪,樹枝搖曳,花香撲鼻,他們在樹蔭下歡快娛樂玩一整天。不久,他以供養老母為理由,請求歸鄉,他的母親一直活到一百零四歲。
【分析】
顏光衷先生又說:「天下哪有真正不孝的人,雖有不孝的人,若稱讚他孝順,他就很歡喜;如果說他不孝,他就會生氣而覺得慚愧。並在別人面前,還假裝很愛惜名節,不敢像私下那樣放縱,這也是他的良知還未完全泯滅;因此只要擴充這個良知,便是大孝生起的根苗。只是那心被污染的習氣,不能自己化解,所以依舊是不孝。果能將此理再分析清楚,父親則知道如何教導子女,子女則知道如何克制習氣;就像攻賊一樣,已知賊窟所在,則平定賊患指日可待。」又說:「養成小不孝的原因有四種:
第一是驕寵:父母過度憐憫寵愛孩子,經常隨順適應他的個性,突然不順他意,他便不堪忍受。經常讓他佔便宜,任隨他過著安逸享樂的日子,如果教他操勞家務奉養父母,他便不習慣了。在別人面前說話,孩子稍有過失,父親不忍心讓孩子出醜,而孩子竟敢冒犯父親。父親讚譽孩子的文學品行才藝能力,惟恐不在自己之上,而孩子卻總希望父親的成就在我之下。積下這些驕縱習氣,在別人面前無法展現身手,卻唯獨在父母面前可以展現出來,於是就以為老成之人沒有見識。
第二是習慣:孩子的語言粗鄙慣了,便敢衝撞父母;動作簡陋隨便慣了,便敢驕縱任意妄為;父母平時分給過多的美食而唯恐太少慣了,孩子於是就不記得父母把美食留給他吃的恩德;父母平時抱病還強起任勞任苦慣了,孩子於是就不再關心父母的身體狀況。
第三是樂縱:孩子見到同輩就非常熱忱;面對父母卻很冷淡。進入自己房間,就露出千般趣態;面對雙親時,就像講不出話來,甚至敢明白表示,父子兄弟俗不可耐,不喜歡和他們見面。則他心中怎麼會生起孝悌的觀念呢?
第四是忘恩記怨:俗話講:『恩習久則愈忘,怨習久則愈積(常接受他人恩惠,久了就愈易忘記;但心中常起怨恨,久了會愈積愈深)。』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招待他人吃一餐飯的恩德,別人容易記在心裡;若是習慣久了,吃飽喝足反而會嫌棄怨恨。偶而接受他人一次的布施會感恩;若常受他人接濟,則多寡的分別心反而就會生出來。偶而一次的見面,令人倍感親切;多日經常的相處,則互相猜疑反而更為嚴重。更何況父母兄弟自出生後,相聚一起已很習慣,認為相親相愛本就平常,有時會因關心我而受我排斥的情事;以為父母的訓誡啟發啰唆而不聽,有時會因讚譽我而被我厭棄的現象;以為父母極盡勞苦庇護我,儘力賺錢養育我,是很平常的事,有時會因父母太過強力干預我的事,而被我瞋怒的狀況。對於眼前大恩大德,一點也不在意;何況還能推及懷胎十月的養育辛勞,嬰兒時期的哺乳勞苦,以及為了照顧我這病弱的身體而時時擔心受怕的痛苦嗎?
所以,人情世故,有非常顛倒古怪,而自己卻不自覺的,像孩子對於父母往往就有這種情形,所以不以恩而獲怨的父母就很少了。以上所說幾種現象,都是人類習慣上的常情;然而這不是說,人類就已沒有真性良心,只因積習太久,不知這是錯誤。所以應要急急喚醒、早早克治、時時思量。不要以為父母心中仁慈,就可自我寬恕;不要以為世道人情已很衰薄,我卻還比別人強。要時時提醒自己,小不孝慢慢積累,就會變成大不孝,可不引以為懼嗎?」
又說:「養成大不孝的原因也有四種:
第一是私財:錢財入我手,便為我所有;而在父母手中的錢財,又說我也可以得到。自己錢財足夠時,就忘記父母;而錢財不夠時,則貪想父母之財,求財不得就怨父母。父母年老不能自養,而須依靠孩子時,則又怨恨父母;甚至還發生單身父親與獨子因錢財而相殺,兄弟互相推諉而拋棄父母的事情。不知自己身體是誰生的?自己錢財是誰給的?我出生時,未曾帶一分錢來到世間,從嬰孩到現在,生活都沒缺乏,這是誰給的?而今竟然因為能賺幾個錢,便要和父母計較。
二是戀妻子:與妻兒在一起,就習慣展現親密;和父母在一起,就表現非常嚴肅。有了美味飲食與錢財,就想要取悅妻子寵愛孩子;遇到良辰或美好聚會,就想要帶著妻兒參加或欣賞,而使父母歡喜的念頭卻愈來愈微弱。從不好好想想,孩子是我生的,而我又是誰生的?父母撫養長大,而我卻不照顧父母,那還能依賴孩子將來照顧我嗎?夫妻和好,固然是家庭樂事,然當我呱呱待哺屎尿未分時,怎會知道愛戀妻子?而妻子在那時又怎能照顧養育我?父母看見兒子長大娶妻成家,不勝歡喜之至,怎知有了媳婦,卻反而失去兒子。
第三是嫖盪:心中的慾火正是熾盛,加上對方瘋狂地誘惑,這時就算家中有倚門傷心的人,他也不能了解;因嫖盪非常耗費,婆媳為此而爭吵,諷刺責怪對方的不是,他也不能分辨。妻子抱著小孩徹夜難眠,屋外的風雨也為她傷心落淚;年邁的雙親鬢髮已白,卻無人盡孝承歡,甚至連後半輩子微薄的物質供養,也因兒子的嫖盪而發生危機。唉!嫖盪時的瘋狂意興還能維持多久呢?怎忍心令自己最親愛的人傷心若此!
第四是爭妒:天地範圍那麼廣大,人類尚感有所遺憾,父母對子女付出的親情,豈有不偏私的道理?於是就有子女不服而互相爭寵,或是兄弟意見不合,或是姊妹纖悉計較;袒護己短爭取權益,分家分派彼此攻擊。相互讒言蠱惑,使得家道漸衰;心中累積了瞋恨喜怒的情緒,而孝順的真情因此而淡薄了。
這四種狀況乃是人之常情,恐怕連孝子也難避免,而其流弊往往會變成大不孝,真是讓人警惕啊!
又說:「又父母有四種情況,更期待兒女孝順;如果於此而有不孝情形,罪過比其它不孝的人更嚴重。第一是年紀大,第二是生病,第三是年老無妻或無夫,第四是貧窮匱乏。
父母年輕力壯時,飲食起居能自理,到年老體衰行動不便如鵠孤立時,連拄著拐杖走,都常會摔倒;而在嚴冬夜晚痛苦寂寞,身骨僵硬難忍受。又如中風久病時,不論坐卧都不舒服;且大小便失禁時,眾多尿屎穢物,污染整個草席,讓人看得很難受。
然為人兒女事奉雙親最難的就在此時,而雙親倚賴兒女幫助也在此時。又如年老失去配偶,那誰來噓寒問暖?形影孤單默默相對,心中有話向誰說呢?當丈夫的還能忍受,但寡婦卻要怎麼辦?即使兒孫滿堂,有配偶的照顧配偶,有小孩的照顧小孩,人人各自熟睡去,個個為己樂事歸。更漏滴水聲長時陪伴,聽得不敢再聽,心中苦悶淚濕枕,又有誰來安慰呢?
有些孝順兒孫,還能盡到顧養責任,還可使自己孤寂的心情,暫時寄托在兒女的熱情孝順上。如果不幸,兒子對養育自己的母親,習慣於撒野潑辣,媳婦態度還處處蠻橫阻撓;父母只為保護兒女這點骨肉親情,努力一輩子,卻換來一生凄涼痛楚,白白犧牲了青春。
又有撫育子女,而致經濟困窮,為兒女婚嫁費盡心血。而年輕力壯的兒女吃好穿好,年老窮困的父母變得焦慮徘徊,流著口水只望求得一餐,像乞丐般地忍氣吞聲求三餐。早晚為兒女做飯燒菜,還被罵說『吃閑飯』,為兒女紡織工作顧小孩,還被詛咒『不快死』。而這些父母所受兒女不孝的怨氣,最足以驚動上天。所以有上述情形的子女,更應比常人要加倍照顧父母。勸化子女盡孝的人,在此處更要加強。」
【例證三】
江蘇崑山的顧恂五十歲了,生了個兒子叫顧鼎臣。稍稍長大一點時,寫了一篇陳述自己衷情的表文,每天晚上焚香,告請上天,願意把自己的壽數加給父親。慢慢鼎臣長大成人了。一天晚上,他作了一個夢,夢見一隻黃鶴從天上飛來。走近一看,原來是他自己焚燒告天的表文。表文後面寫了一個很大的『元』字,下面用硃砂紅筆批註說:『鼎臣願減少自己壽數加給父親,出於一片至誠之心,父親增加二十四歲,兒子中狀元。』後來顧恂壽命果然活到八十多歲,親眼看見鼎臣中了狀元,名滿天下。
【嘉言】
宋朝的溫國公司馬光曾說:「我事奉雙親,沒比別人孝順;只是能不欺騙父母而已。對於事奉君王也是如此。」【分析】
盡孝大要有四種:一是樹立道德,二是繼承家業,三是保健身體,四是善養志氣。這其中每個人際遇不一才能各異,主要隨著自己本分能力,盡心儘力努力去做,使至誠之心確實流露在其中,直到此生終了眼閉為止,心中沒絲毫遺憾,這也差不多可說已盡孝。
【例證四】
陳榮是福建建寧人,他對母親非常孝順。明朝天啟年間,縣城遭水災,老百姓被水淹沒漂流。陳榮和他母親被衝散,在兩處各自都抱著一根木頭。當陳榮到達岸邊時突然遇見了母親。原來,一艘官船中有位郡守夜晚作夢,夢見神對他說:『明天中午,有孝子來搭你的船。』太守於是將船靠在岸邊等待。到了中午,一根木頭衝到岸邊,陳榮就附在木頭上。太守非常驚奇地問他:『怎麼你的孝心竟感動了上天呢?』陳榮說:『我哪裡知道什麼孝不孝,我只知道有個老母親,一時一刻也不敢忘記罷了。』
【嘉言】
羅先生曾說:「孝子事奉雙親,不可使父母有冷淡心,不可使父母生煩惱心;不可使父母有驚怖心,不可使父母生愁悶心;不可使父母有難言的心,不可使父母有愧恨的心。」
【例證五】
楊乙是江蘇武進圩橋的人,曾經給同鎮的徐老漢家當酒保,掙的錢,全部拿回家供養父母。一有空,他便獨自傷心落淚,徐老漢瞧見了,告誡他別這樣,他嗚咽著答不出話來。一天,他突然要告辭回家,無論怎樣留他也留不住。他說:『父母年歲很大了,說不定哪天不幸死了,我會一輩子遺恨,我不過是想回去讓他們高興高興罷了。』回去後,他就去討口,討到食物,就是自己餓極了,也不敢嘗一口,總是先供奉了父母。如果要到了酒,就跪著捧給父母,等父母端了杯子,自己才肯站起來。他還時常唱歌跳舞,逗父母高興。
像這樣過了十年,他的父母先後去世,他又為父母乞討棺材,脫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為他們裝裹入殮。那時正是嚴冬,他光著身子也不顧,把父母埋在野外,自己露宿在墳邊,白天夜晚,傷心哭泣。
崇禎六年,徐老漢病重,到了冥府,剛到閻王的殿前,就聽見有人向上傳話,差役報告:『楊孝子到了。』他一看來人,就是他原來的酒保。這時閻王急忙走下台階迎接。請楊乙換衣,戴上帽子,繫上袍帶,請他在上位坐下。閻王又向楊乙作揖,說:『天帝嘉獎你誠摯的孝心,下達指示,特別任命你作一方之神。』接著,又獻上歌舞,設宴款待他。
那時,徐老漢站在一旁,楊乙看見他,就對閻王說:『這是我的熟人,請你賞賜他生還。』閻王同意了,對徐老說:『你回到人間,要多多勸人行孝道,孝順一定有好報,楊大人就是最好的證明。』徐老漢蘇醒後,馬上派人去探訪楊乙的消息,楊乙已經死在他父母墳墓旁了。於是就傳揚他的故事,勸導世人多行孝道。【嘉言】
溫節孝先生說:「家裡有老人健在,這是子孫福氣。第一、可和從前親友保持聯繫。第二、能使同鄉里的人信服。第三、能使子孫聽從長輩命令,僮僕遵守規矩。第四、平時能說些老祖宗的故事,或地方上前輩典範給我們聽。第五、能和平調解少年暴躁脾氣。第六、能幫助照料家庭一切瑣碎事情。」
【例證六】
明朝弘治辛酉年(1491年),山西省和順縣有一個糧戶,上完糧,到布政司去領過關文書,突然看見他們縣的縣官到省城南門來了。縣官撤去了儀仗和隨從,只帶了一個僕人為他牽馬。他對糧戶說:『你暫且和我一道去會議廳看一看。』糧戶就跟著他去了。一會兒,全省的府、州、縣級任正職的官員都到齊了。於是就進會議廳去,見一位大官坐在上面。府州縣的官員們依次序一一就座,喝完茶,一會兒,一個傳達命令的使者把一卷文書放在桌上,說:『上天降下的山西省新舉人的榜到了。』拆開榜文,旁邊有一個官員唱讀榜上的名字,道:『第一名,李翰臣,大同府學生。』大同府的縣官站起來答話,說:『這人孝順友善,愛做好事。』到第六名,叫陳桂,和順縣的官員答應說:『這人對繼母能盡孝道。』到第四十一名,縣官回答說:『這個人不孝,還把他的弟弟趕出去給別人當傭人。』大官就拿起筆把他的名字抹了。
以後又有官員回報了哪些人有哪些罪過,共好幾名,大官都像前面一樣,將他們的名字抹了。名單唱念完了,大官又叫官員們推薦自己知道的人才。大家推舉了二十五個,大官挑選了九個,叫記錄抄寫的人連忙寫好。又指示傳令的使者說:『本月二十五日,考生就要進場了,趕快把名單送上去,不要誤了事。』糧戶把這些都一一記在心上。
第二天,他領取了通關文書回家,到了槃陀驛,遇見了陳桂。他對陳桂說:『你今年要考中第六名。』陳桂不相信,他就把看到的事講給陳桂聽了。到發榜時一看,陳桂果然中第六名,其他的也全部應驗了。
【嘉言】
唐先生的《親恩歌》說道: 我今未說淚先淋,難報爹娘養育恩; 自是斷腸談不得,斷腸談與眾人聽。意思是說:我今還沒開始說,眼淚已先淋淋流,想到爹娘養育恩,實在非常難報答;當然哀慟似斷腸,也是無法談得完,只好忍著斷腸苦,說給大家聽聽看。
惟有懷胎受折磨,百般魔障好難過;
莫言產育無凶吉,生死須臾可奈何。只要說到懷胎時,其間所受的折磨,有如各種魔障煎,實在非常難度過;不要輕言產育時,沒有吉凶事發生,有時面臨生死關,安危只在一線隔,實在無可又奈何。
肚裡如今痛得慌,叫人為我簡衣裳;
千生萬死多難算,只靠神天作主張。肚子忽然痛起時,趕緊叫人來幫忙,為我減換寬鬆的衣裳,是生是死實難料,只求老天幫幫忙。剛生下胎兒後,萬一敗血衝心,產後血暈,就會導致牙關緊閉,昏厥眼翻的險象。
生下兒來血奔心,牙關緊閉眼翻生;
直從剪下胞衣後,再過三朝纔是人。尿屎時常撒滿身,腥臊臭穢不堪聞;
卻無半點嫌憎意,洗換頻番極苦辛。真正要從剪下胞衣後,平安經過了三天,才能算是活下來。娃兒撒尿拉屎時,經常弄得沾滿身,腥臊臭穢真難聞,母親卻無半點嫌,頻頻換洗臟臭衣,說來實在很辛苦。
聽得娃兒哭一聲,翻身就把手來擎;
想他歲半周年內,一覺何曾睡得成。大雪紛紛臘月天,偎頭偎臉抱兒眠;
只因乳是孩兒吃,徹夜開胸在外邊。只要聽到娃兒哭,趕緊以手扶抱他。生下幼兒在一年半載內,母親何曾睡好覺?大雪紛飛臘月天,親昵抱著娃兒睡,就因擔心孩兒醒,隨時都要想吃奶,所以整夜打開衣,胸脯裸露在外面。
聽得孩兒出痘瘡,登時嚇得眼翻黃;
一從放出標來後,盡日何曾吃米湯。磕個頭來上炷香,聲聲只叫痘娘娘;
若還叫得娘娘應,何怕頭穿出腦漿。聽到孩兒出天花,嚇得心驚膽又跳,當時眼睛即翻黃,就從長出那刻起,整天何曾有心思,妄想嘗得滴米湯。趕緊來到神明前,上香磕頭心虔誠,聲聲祈求痘娘娘,務要慈悲來救助;只要求得娘娘應,哪怕磕得撞破頭,流出腦漿都不惜。
幸得兒生兩歲零,依台傍凳自能行;
只愁跌破頭和面,掛肚牽腸不放心。生得孩兒性氣歪,任他情性使將來;
如何父母偏憐愛,還說乖乖這樣乖。老天保佑很幸運,孩兒養到兩歲大,依靠台桌和板凳,自己慢慢學走路,怕他不慎跌破頭,牽腸掛肚不放心。若是生兒脾氣拗,還要任他使性子,但卻無論又如何,父母總是袒護著,而且還要對他說:乖乖這樣乖乖喔!
兒今頭髮已披肩,轉眼成人在面前;
痛殺親心難割捨,不能常在膝頭邊。雖然掙得少田園,受怕擔辛苦萬千;
不是為兒還為女,自家吃得幾文錢。兒子現在的頭髮,已經長到能披肩,轉眼間在父母前,已是長大成人了,自己自由能出入;此時雙親的心情,非常心痛難割捨,乃是因為兒女們,不能常在己身邊。雖然已用盡勞力,賺錢購置些田園,總是害怕仍太少,所以辛苦去拼搏,若非為了下一代,自己花得多少錢?
娘看爹來爹看娘,為何終日臉焦黃;
只因兒女將婚嫁,相對愁眉做一房。寸寸絲絲總是恩,誰能描得半毫真;
蓼莪縱使能描畫,只好依稀六七分。當娘眼睛看著爹,爹也眼睛看著娘,為何整天在對看,臉色因愁而變黃?原來只是為兒女,年紀已到論婚嫁,兩人相對眉深鎖,同在一室心憂愁。回想點滴父母恩,都是令人難忘懷,誰又能夠來描述,深厚恩情於萬一?父母深厚的恩情,詩經蓼莪縱能述,只能隱約六七分!
【例證七】
崔沔天性至孝,母親雙眼失明,他就傾家蕩產到處求醫,為母親治療眼睛;事奉母親三十年,非常的恭敬小心;連晚上都不把帽子和外衣脫下來。每當遇到了佳節,或是美景良辰,他一定扶著老母親赴宴,和大家有說有笑,使母親忘掉失明的痛苦。母親過世了,崔沔傷心到吐血;並且發心為母親終身吃素;他愛哥哥姊姊,就跟愛母親一樣,他對外甥侄子,好過對自己的孩子。所得的薪俸,都分給了親人,並且說:『母親既然已經過世了,我沒有辦法表達對母親的孝心,想她老人家在生的時候,最挂念的,就是哥哥、姊姊、外甥和侄子,這四五個人了;所以我都要好好的厚待他們,這樣做,或許可以安慰母親在天之靈啊!』後來崔沔官做到了中書侍郎,他的兒子佑甫,為賢明的宰相。
唉!像崔沔這種人實在是位真正的孝子啊!母親在生的時候,能夠儘力的使老人家歡心,母親過世以後,又能夠完成他老人家的心愿;然而世上卻有身居富貴有錢有勢,對待自己的同胞兄弟姊妹,卻和陌生的路人一樣;刻薄自己的雙親、岳父母,就如同對待普通的客人一般;看到崔沔這樣的孝心,能夠不感到慚愧嗎?
【嘉言】
金少嵩先生說:「從喪禮敗壞來看,到今天已至極點。今人每件事情都不按照古禮,而在雙親死後七七四十九天內,子女趕辦婚事,更是違反常理。古代君子在父母死後居喪期間,吃到美好食物,都不覺得甘美;聽到動人音樂,也不覺得快樂。平日生活起居不會安穩,在居喪三年內都是如此。現在居然有人忍心傷害倫理,反而依從在親喪七七中嫁娶的陋俗。不在居喪時以乾草為席土塊為枕,卻代以舒適的蒲席與竹席;把應服的粗麻斬衰服換掉,卻代以文彩美麗的錦繡服。置父母喪禮於不顧,而只追求夫妻歡樂。這樣合乎禮節嗎?於心能安嗎?
為人子女若這樣,簡直就是大不孝;若父母教子女這樣做,就是以大不孝來教子女。而且在凶喪期間行歡樂吉事,對夫妻雙方都不吉祥;這種不良習俗,不知誰是始作俑者,至今已相習成風。甚至連知書達禮人家,也發生這種事情,實在是周公孔子的罪人,這種壞風俗,實應痛切戒除。」
【例證八】
錢塘人吳慥,明朝洪武年間在四川做官。他的父親吳敬夫十分思念他,於是寫了一首詩寄給他。詩中說:「劍閣凌雲鳥道邊,路難聞說上青天。山川萬里身如寄,鴻雁三秋信不傳。落葉打窗風似雨,孤燈背壁夜如年。老懷一掏鍾情淚,幾度沾衣獨泫然。」吳慥收到詩以後,始終留戀自己的官位,不願意回去。直到父親去世,才因規定要守孝而離任還鄉,結果不多久他也死去了。
【例證九】
羅鞏在做太學生的時候,經常為了前程而向神明祈禱,希望自己的仕途順利、前程似錦。有一天晚上夢到神對他說:「你已經得罪了冥王,最好趕快回家,別再問前程了!」羅鞏還是不明白意思,就再向神叩問:「我不明白您為何要我趕緊回家,別再問前程了呢?」神回答說:「你的父母過世了很久,你卻延誤至今而不埋葬,這是大不孝的行為,冥王已經錄下你的罪過,馬上就要懲罰你了。」
羅鞏說:「我有哥哥啊!他應該負責埋葬父母,冥王為何只怪罪於我呢?」神說:「你哥哥不過是個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所以不值得怪罪;而你是個讀書人,明白聖賢的道理,所以冥王要責罰你。」說也奇怪,羅鞏這一年就死了!
【嘉言】
沈龍江先生說:「為人子女事奉雙親,沒有比送終這事更重大的了。若連此事都無法盡心營辦,那就沒什麼事情可再盡心了。怎可因為兄弟多,就互相推卸責任;因而將父母喪事草率辦完,導致日後後悔不已。我私自認為:為人長子有力量能獨自辦理,就應視為自己責任努力辦好,不必再派其它弟妹。兄弟姊妹中,有能力辦理的,也當視為自己責任,不一定偏要長子承擔。人人各自盡心,爭相努力去辦,才是為人子女應有的態度。若心存依靠別人一分,自己孝心便有一分不能盡分。」
【例證十】
太和(今安徽省西北)人楊黼,辭別了母親,前往四川拜訪無際大師,路上遇到一位老僧問他要到哪裡。楊黼回答說:「去四川拜訪無際大士。」老僧說:「不如去晉見佛。」楊黼就問:「佛在哪裡呢?」老僧說:「你只要回家,就會看到一位身披某色衣服倒穿鞋子的人,那就是佛。」楊黼於是就馬上回家。半夜到家敲門,母親一聽是兒子的聲音就很高興,披著衣服倒穿鞋子著急出來開門,與老僧所說佛的樣子完全一樣。
楊黼大驚,因而覺悟。從此就竭力孝敬母親,並親自批註《孝經》數萬字;每當硯台快乾時,忽然之間,水又盈滿,大家都說這是楊黼孝心感動天地所造成。
【分析】 彌勒菩薩說:「堂上有佛二尊,惱恨世人不識;不用金彩裝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現在雙親,就是釋迦彌勒;若能誠敬得他,何用別求功德。」(意思是說:每家都有活佛二人,惱恨世人卻不認識,不用彩金去裝飾,也非檀木所雕刻;即是你現在父母,就是釋迦、彌勒佛,如能誠敬孝養,何必向外求功德?)明朝的進士冒起宗說:「六朝時的高人名士,很多崇信《孝經》,有人用它來陪葬,有人用它來薦亡。有病之人誦讀,可使疾病痊癒;纏訟之人誦讀,可使訟事化解;若是遭遇火災,誦讀可使熄滅。它不可思議的現象,實際就是如此。」
所以皇侃每天誦讀《孝經》二十遍,比照《觀音經》的誦讀法。唉!偏要捨棄現前佛,而去求助過去佛,豈不太違本意嗎?若不肯念誦《孝經》,卻為僥倖得福,而只求於其它經典,這連神明都厭惡。【再析】
《寶藏經》說:「能以孝順事奉父母,天王帝釋就在你家中;能以孝順奉養父母,大梵尊天就在你家中;能以孝順尊敬父母,釋迦文佛就在你家中。」所以睒摩菩薩能割捨雙目來救拔雙親,使得父母長久痼疾能一時痊癒。慈心童子能發願代受痛苦,使得燥熱火輪能在瞬間熄滅,而不造成災害。極高品行能感動上天,真誠存心能感動諸佛,自古以來都如此,我們應要深信不疑。談到歸依佛教,自應遵守戒律、刻苦修行,又能引導雙親持齋守戒念佛,方才合乎如來教導宗旨,歷代祖先才得進入天堂。歸依道教的人,也應如此。
【例證十一】
呂升從小失去母親,一直非常孝順地侍奉父親到百歲。因父親年歲很大,頻頻便尿就與父親同睡以便照料,每晚起來四五次照顧父親小便,他對父親能周備謹慎地盡到順承的孝道。有一年遇到兵荒馬亂,呂升背著父親逃入山中,在半途中遇到強盜,這些強盜被呂升孝行感動而保全了他們。父親平時很喜歡吃一種滋味香甜的杏子,呂升特別在家附近種植許多杏樹,但卻被鄰居強佔。呂升無奈,就寫了篇疏文稟告神明,向神求助。神明馬上譴責鄰居,使他背部生瘡告訴他說:「你要立刻把強佔的杏地還給孝子呂升,背部毒瘡才會好。」又有郭悰,已喪父,只有母親還健在,常因無法盡孝道,滿懷無窮的感嘆。三十年來從不吃葷飲酒,早晚都為母親健康虔誠祈禱,母親年紀一百零四歲時,耳聰目明一點也不衰退,飲食正常身體更加健康。
【例證十二】
漢朝時,上虞(今浙江餘姚縣西南)地方有位女孩叫曹娥,她父親曹盱是廟裡的巫祝。五月五日端午節那天,他到江邊迎神,一不小心墜入江中淹死。曹娥當時才十四歲,她遍尋父親屍體,但都沒下落,於是就沿著江邊一面找一面號哭,經過七天七夜,最後竟跳入江中。到了第五天,曹娥背著父親屍體浮出江面。遠近的人看到後都十分震驚,上虞縣令度尚就將此事奏報朝廷。皇帝因而下詔,表彰曹娥孝行,並為曹娥在江邊建立祠堂,至今仍然享受眾人的祭祀禮敬。
【例證十三】
郯子,春秋時期人。他天性非常孝順,父母年老,雙目失明,聽人說喝鹿乳會好,郯子就借了一件鹿皮的衣服,喬裝成一隻鹿,跑到深山裡,混進鹿群中取鹿乳。獵人看到動也不動的「鹿」,抽出箭想射。郯子便慌忙立起身來,掀掉鹿皮,並大聲地把詳細的情形告訴獵人,才免掉了被射殺的危險。獵人非常感動,就把鹿乳送給他。郯子將鹿乳取回家中,雙親喝後眼睛復明。後來,他做了郯國的國君,所治理的郯國雖是區區小國,卻頗有名氣,這其中主要原因是郯子的政績、才華和仁孝之德,贏得了人心。郯子治國講道德、施仁義、恩威有加,百姓心悅誠服,使郯地文化發達,民風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繼續保持下來,對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
歷代帝王視郯子為德、才、威、雅的化身,郯子死後,後人建郯子廟、郯子墓來紀念他。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郯子廟中塑有「三聖」像,即孔子、老子、郯子。人們對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見。
【例證十四】
東漢江革,字次翁,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與母親相依為命,當時正遇王莽作亂,所以他就背著母親逃難。在逃難中,經常遇到盜賊,這些盜賊不但想要劫他,還想讓他當盜賊。面臨這種情形,江革就在盜賊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盜賊能念他老母沒有人贍養,放他一馬。盜賊看到孝子如此誠心誠意地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殺他,甚至有的還告訴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盜賊。有的盜賊被他感動,思念自己的母親,便紛紛解散了。可見做盜賊也不是人的本性,都是因為一時社會動蕩,環境所迫,才淪為盜賊。因此江革雖然多次遇到困難,多次遇到艱險,到最後還能得到這些盜賊的幫助,轉危為安,可見孝道的力量有多麼大!孝道感染力有多深!
後來盜賊被平息之後,江革就帶著母親一起走到下邳(今江蘇睢寧北)居住。因非常貧窮,他就找了一份苦力掙錢供養母親,掙的錢再少,也買最好的東西給母親,自己破衣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母親去世後,江革非常哀傷,晚上睡覺都不脫孝服。他的行為不但感動鄰里,還感動了地方的父母官,在漢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漢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但是不久,他就辭官返鄉。皇帝非常敬重江革的為人,決定朝廷要年年慰問江革,而且他一生所得的俸祿由朝廷來供給。
江革的孝行堪與日月爭輝,為天下人所共知,他的孝順是非常偉大的,所以人人稱他為「江巨孝」。
【例證十五】
元朝的李忠,是山西晉寧(今山西臨汾)人。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父親就不幸去世了,他和母親相依為命。自從父親過世後,他的母親就開始身兼二職,默默承擔起家庭的重任。平時,她外出耕田種菜像男人一樣維持著家庭的生計,走進家門,又要紡紗織布,打理家務,教育子女,盡心為孩子營造溫暖的家庭氣氛。母親克勤克儉的生活作風和謹守節操的堅忍意志,讓李忠耳濡目染、牢記在心。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李忠不僅早早就懂得如何去體貼和照顧母親,還以幼小的臂膀努力分擔著母親的辛勞。
察覺母親口渴了,他就為母親端茶倒水;母親外出勞作回來,他就幫母親按肩捶背;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他就學著母親的樣子,掃地做飯;夜幕降臨了,他就準備好洗腳水和被褥……不知不覺中,他學會了劈柴挑水;農忙季節,他小小的身影已經陪同母親一起忙碌在田間地頭。
李忠時時處處都念著母親的辛勞和需要,把家中最好的一切都奉獻給母親,還想盡辦法替母親分憂解愁。孩子的孝順,成為了母親強而有力的精神支柱,就算自己再苦再累,也覺得非常值得。喪失親人的精神傷痛,就在母子之間相互的愛與關懷中,被撫平。饔飧不繼的日子,過得也並不覺得艱難。
鄉親們看到小小年紀的李忠對母親如此孝敬,做事勤奮努力,都深受感動。他們不但常常伸出援助的雙手,還紛紛以李忠為榜樣,來教育自己的子女。村裡出了這樣至孝的孩子,是全村人的榮耀。
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八月的一天,李忠家所處的郇保山一帶,突然發生了猛烈的大地震。劇烈的震波突如其來,使整座山都在顫動。震波所及之處,房屋頃刻之間轟然倒塌,成片成片地被夷為平地,被壓死的村民,慘不忍睹。
郇保山被震飛的山頭徑直衝向李忠家,這在千鈞一髮之際,奇蹟發生了:飛散的山頭突然分做兩支,呈「V」字型,從兩側繞過李忠家的房屋,一直到五十多步以外的地方,才又合攏在一起。李忠的家,就這樣在強震的災難之中得以倖免。被震災毀壞的一萬零八百個區域一片狼藉,人員死傷不計其數。然而,無情的地震似也懂得敬畏孝子,在快到李忠家的時候,能繞道而過,使得至孝者李忠家能得以保全。
【分析】
翻開人類歷史,天災幾乎從未曾斷絕過。而確鑿的史料,同時也記載了許多至孝者身上發生的瘟疫不侵、水火風雷不殃,孝感天地的故事。這種真實的事迹,充分證實了行孝行善的人,最能夠得到上蒼的眷顧與保護。縱使是在危難關頭,他們也能夠趨吉避凶,化險為夷。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而百善之首,以孝為先。孝子至誠的孝心孝行,是人的天性,本與天地大道相應,人人可行,人人必行。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孝愛是天地生靈萬物和諧的根本。
【例證十六】
元朝有個孝女,叫葛妙真,九歲時候,聽算命先生說她的母親只能活到五十歲。葛妙真心裡很憂愁,就祈告天上的神明,願自己吃長素,不出嫁,並且天天念觀音經,以求延長母親的壽命,凡是活的食物,一概不拿進家門,只用腌肉去供養母親。又把做針線活所多餘來的錢,買了動物去放生,勸親戚鄰舍少殺生命,勿可淹死女嬰。有時候,看見有小孩子捉鳥的、釣魚的,葛妙真一定勸小孩子的爹娘警誡他。久而久之,親戚鄰居都受了至誠的感化,所救活的動物性命不知有多少!後來她的母親一直活到八十一歲,這不能不說是葛妙真戒殺放生,至孝動天的結果。
【例證十七】
明朝建文年間,燕王造反,有個叫儲福的人,不肯跟他一同造反,於是痛哭著不吃東西,這樣盡忠而死。他的妻子姓范,很孝順婆婆,她每當思念丈夫的時候,因為怕婆婆聽見了心裡難過,就獨自跑到山谷里去放聲大哭。她守節盡孝的行為,使得鄰居們個個稱讚。家裡非常窮苦,連生活也不能夠維持。有一天,她到溪水邊去洗衣,看見溪旁邊長著席草,就把它採下織成了席子,賣給別人,把賣席子的錢來養活婆婆。後來婆婆死了,她就在墳旁邊守墓,一直活到了八十幾歲。自從她去世了以後,那溪邊的席草,竟再也不生長了。
【例證十八】
明朝楊士奇為四朝元老,功勞很大,受到皇帝優厚寵賜。但他兒子楊稷,仗著父親權勢無惡不作。士奇非常溺愛兒子,卻不知他在外面為非作歹。直到被害者連續上奏,控告楊稷已犯下殺害數十條人命的大罪,皇上就將此事交付司法處理,特別頒旨慰問楊士奇說:「你的兒子既已違背家訓,又干犯國法;朕不敢徇私,請你以國法自行處理。」士奇不得已就把兒子論斬,從此他的聲望因而大大受損。
【分析】 談到楊士奇以一介書生的身分掌理國家大事,然而他的兒子楊稷卻以宰相兒子的身分犯罪被處死刑,非但敗壞家聲,更讓父母蒙羞,真是死有餘辜。那些驕貴人家子弟,依恃父親勢力而橫行霸道的,看到這個例子,能不覺得恐懼嗎?
【例證十九】
程惡子是順義人,生了一個兒子,非常喜歡。但他個性凶暴,對母親很不尊重,母親已經年老,卻常受其打罵。有一天,母親抱小孩不慎掉到地上,孩子頭部受傷。惡子回家時,認為母親故意害他兒子,就非常兇惡地怒罵母親。母親非常害怕,就逃到女兒家中避難。過了幾天,惡子怒氣還未消,就在懷裡藏刀,假裝去迎接母親,說:「孩子傷已好了,可以趕快回家。」母親就跟他回家,到了半路荒野處,就拿出刀子刺進母親腹部,但刀子反而刺進自己脅下,肚腸流了滿地,不知是何原因,刀子卻會反向刺進。他的屍體埋了幾次都又暴露出來,最後全被烏鴉野狗吃掉了。
【例證二十】
張義每天清晨,都非常虔誠地向上天懺悔已往所犯的罪過。有一天,他的魂魄忽然被鬼卒攝到陰間,判官就出示他行惡記錄的黑簿。黑簿中所記罪惡,大都已經消除,惟獨剩下一件惡事沒清除。就是張義在年少時,因受到父親責罵,而以凶神惡煞的眼光反看父親,這才知道不孝的罪惡,很難懺悔消除。【分析】
孔子在著作《孝經》時,每晚必在頭髮上插支淡青色的筆,穿著大紅色單衣,面向北斗星,彎身沉思很久才下拜。曾子則抱著《河圖》、《洛書》,七十二位學生也都跟隨著,大概在禱告和寫作《春秋》時也都如此。《孝經》共有十八篇,其中委婉道盡人子如何孝順雙親的方法,所謂在平常飲食生活習慣中,時時不可有些微的偏離。世間的讀書人,怎可因《孝經》未列入開科選士的科目,就把它遺漏而不講解呢?如今談到孝道,就要追根到孔子,然而推測他著作《孝經》的本意,大概是希望日後的讀書人,都能身體力行,以助倡導教化,振興頹靡風俗,這真是用心良苦而深切到極點了!
【例證二十一】孝賢夫婦 感動中國
(來源:中國網) 2005年9月16日,「廈門市十大傑出母親」之一邵茶花站到了「讓你感動的中國母親」頒獎席上,全國有10位母親獲得這一殊榮。此時,陪同她來參會的丈夫許水撰也顯得萬分激動和榮耀,他與邵茶花同甘苦二十四載,艱苦創業,省吃儉用,捐資3OO多萬元,資助500多名孩子上學,其中已有29名考上了大學。不識字的媽媽教出兩個好兒子
邵茶花出生在同安縣汀溪鎮五峰村,由於家庭貧困,她沒有讀過一天書。1980年,邵茶花和丈夫許水撰走出大山,來到同安縣城做起化肥生意。夫妻倆吃苦又勤儉,鋪蓋也是撿來的破草席。漸漸地,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丈夫到外地買進化肥,邵茶花就在同安收貨、銷售,剛當了母親的時候,幹活時只能把孩子背在背上。邵茶花在家裡是位賢妻良母,1999年,她的家被評為第二屆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
樸實的邵茶花對兩個兒子的「教育思想」也很樸實:書要讀好,生活要簡樸,要結交好同學,不能跟一些不愛念書不求上進的小混混來往。她的教育很成功,兩個兒子不僅聽話好學,待人也好。大兒子在警校念書時,看到同學交不起學費,就幫他們交上。小兒子的節約更是出了名的,他籃球打得好,在學校時還曾經代表福建省參賽,但他捨不得買礦泉水,拿可樂瓶灌上白開水就出門了。現在,邵茶花的大兒子已經接替父親持掌宇興就業有限公司了,小兒子在德國讀研究生。
20多年掏出300多萬助學金
「阿姨,我考上大學了!」2005年8月的一天,一個激動不已的聲音通過電話從建甌傳來,讓邵茶花感到高興。這個孩子名叫魏永金,從小學到中學,邵茶花為他交學費,給他撫養費。
邵茶花現在經營著銀都農資公司,生意做得不錯,可她挺「摳門」,下鄉收貨款都捨不得坐車,很遠的路也自己騎摩托車去,但對貧困學生孤寡老人卻十分大方。她從1984年開始捐資助學,22年下來已認助500多人,受助對象遍布同安、建甌和龍岩等地。家境好一點的孩子,他們給交學費,家境很差的,他們把伙食費也寄過去,連同捐給本地教育基金,如今已捐資300多萬元。2004年,她還和丈夫專程坐火車到建甌去看望受資助的孩子,馬不停蹄地走,竟然走了一個星期。
邵茶花說:「我是從山裡走出來的,我沒讀過書,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和城市孩子差別太大了,如果他們也沒法讀書,可能一輩子都沒希望了,所以就是只能喝開水吃蘿蔔,也要供孩子上學!」孩子們也把邵茶花當做自己的母親,有心裡話都跟她說;逢年過節,她還給孩子們做新衣裳,讓他們歡還喜喜過年;孩子大學畢業了,邵茶花還幫他們聯繫工作。村民江庄夫婦不幸病故,三個女兒不得不輟學。邵茶花夫婦馬上趕到她們家,包攬了生活、學習費用,讓她們放心上學。
參加頒獎儀式繼續資助另兩位「中國母親」
2005年9月16日在由全國婦聯等主辦的「讓你感動的中國母親」頒獎典禮上,邵茶花等十位傑出女性得到了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的頒獎。在頒獎期間,有兩位獲此殊榮的母親最令邵茶花揪心,一位是來自上海的錢麗芳,另一位是來自江蘇的馬寶鳳,她們都很偉大,但又很貧窮。錢麗芳有一個腦癱的兒子,在她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如今考上了藝術學院的研究生;而馬寶鳳有三個孩子,全都是盲童,但孩子們都拉得一手好琴。兩位母親獨自撫育著殘疾孩子,因為她們的丈夫都因為孩子的缺陷拋棄了家庭。
頒獎後的第二天,邵茶花帶著錢麗芳的兒子走遍了天津的大小書店,花了一千多元為小錢買了他平時很想買又買不起的各類書籍。之後,邵茶花給了錢麗芳一千多元作為回家的路費。
頒獎後的第三天,邵茶花帶著馬寶鳳走遍了天津的大小琴行,又花了一千多元為馬寶鳳那三個愛拉琴的孩子買了三把小提琴,三個盲童終於有了夢寐以求的小提琴了。之後,邵茶花同樣給了馬寶鳳一千多元作為回家路費。
頒獎後的第四天,主辦方安排這10位「讓你感動的中國母親」到北京遊玩三天,邵茶花說因為生意忙急著回家,不去北京了。事實上,她不去是因為沒錢去了,她隨身所帶的錢全部給了錢麗芳和馬寶鳳,只剩下回家的機票。
這就是邵茶花,象山茶花一樣的樸素。
「孝字齊家家致富」
當初,為了不讓家人再過苦日子,讓上不起學的孩子都去上學。1982年許水撰衝出山溝,承包了鄉里一家企業,苦心、經營,業務從農村拓展到縣城。就在他事業蓬勃發展之際,母親得了風濕麻病,行動不便,茶花的佬佬也卧床不起,茶花就停下手頭工作,專門服、侍老人,水撰一下班就給老人喂飯、洗擦。
許水撰為盡孝發奮工作,他的事業越做越大,在八十年代就成了百萬富翁。他們夫婦倆都有一個樸素的想法:「我們的錢是從社會掙來的,就應該服務於社會。」因此,他們掙了錢以後,首先想到的就是還貧困的父老鄉親。
【例證二十二】全國道德模範孟佩傑:用孝心撐起一個家
2012年2月3日晚,《感動中國2011年度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台舉行,孟佩傑榮獲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稱號。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一個養女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她的存在是養母生存的勇氣,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穫慰藉。孟佩傑用12年的時光,譜寫了一個「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感人故事,她自立自強、堅強樂觀、知孝感恩的精神深深感動了萬千民眾。從孤兒到「最美女孩」,她在用孝順詮釋著「家庭」的含義,詮釋著什麼叫美德,什麼叫大愛。2009年,孟佩傑被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癱瘓在床的養母,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繼續悉心照料著養母。重孝德,八歲養女侍奉養母十二年
孟佩傑,1991年12月2日出生於山西臨汾隰縣。她是不幸的,5歲那年,親生父親被車禍奪去了生命。迫於生活壓力,寡母不得不將年僅5歲的她送人領養。
劉芳英當時是隰縣老幹部局的一名職工,她早就有收養一個女孩的願望,可她總覺得不易與5歲的孩子培養母子感情。但佩傑的生母就是認準了品行好、為人好的劉芳英,於是便三番五次上門懇求。最終劉芳英收養了這個苦命的孩子。孟佩傑生母不久因病去世。
孟佩傑從小就很懂事,隨後的日子,孟佩傑給這個平凡的家庭增添了不少歡樂。但是,天有不測風雲。1998年,由於工作過度勞累劉芳英患上了椎管狹窄症。雖然經過治療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雙拐勉強走路。一年後,養父無法忍受艱難的生活,悄悄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這一年,孟佩傑只有8歲。
8歲的女孩,本應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正是弄飴撒嬌、天真無邪、活潑爛漫的年齡。然而,對孟佩傑來說,從那時起便要擔負起照顧癱瘓養母的重擔。給養母做飯,冬天要燒爐子,孟佩傑每天早早起來給爐子添炭、掏灰。身子小,夠不著灶台就站在小凳子上,摔傷、燒傷已記不得多少次;為養母洗衣服、擦洗身子,手凍得又紅又腫,膝蓋不知磨破了幾層皮;到市場上買菜,不認識蔥姜蒜,她就編著順口溜記:「圓圓的是蒜、長長的是蔥,扁扁的豆角綠茵茵……」
佩傑朦朧地記得她在媽媽指導下做的第一頓飯,「土豆絲切得比指頭還粗,吃起來像鹹菜,還半生不熟。」因為身子太小,夠不著灶台,佩傑每天都踩在小凳子上生火做飯。小小的她不知摔了多少跤,燒傷過多少次,但卻從未喊過疼。但碗摔碎了會哭,養母問她哭啥呀?她說:「媽,碗摔壞了,又要花錢買了。」每天早上,佩傑都要早早起來,給媽媽洗臉梳頭、換尿布、擦身子、塗抹褥瘡膏。冬天家裡生火爐子取暖,一個小孩子哪裡懂得爐子封火的竅門,因此常常到了半夜就熄滅了。被凍醒後的佩傑不管夜裡幾點都趕緊再把火生著,要不然就會凍到媽媽。劉芳英癱瘓在床,要經常換尿布,晚飯後佩傑就給媽媽洗尿布,每天都要清洗乾淨一大堆,要不然就接不上茬了。北方的冬天極其寒冷,每每晾晒衣服,佩傑的小手總是被凍得又紅又腫……
8歲的孟佩傑扛起了照顧癱瘓母親的重擔,撐起了這個風雨中飄搖的家。但她從來沒有因為照顧母親和料理家務而耽誤學習,每次考試她都能獲得優異的成績。
養母癱瘓後的第一個除夕,劉芳英專門請了個阿姨到家包餃子。但那天晚上,孟佩傑還是給養母換了6次尿布。新年的鐘聲響起,電視里春晚現場傳來陣陣笑聲,而孟佩傑卻是在洗尿布聲中度過的。孟佩傑每天從天亮開始忙活,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給母親敷藥、換藥,端屎端尿。
最初的那段日子,除了要包攬全部家務活之外,小佩傑要面對的還有因病幾近崩潰的媽媽。此時的劉芳英怎能一下子承受如此致命的打擊:自己癱了、丈夫走了、家裡窮了。她經常莫名其妙聲嘶力竭地大哭或大笑。年幼的佩傑看到這樣的情景,心裡非常害怕,蜷縮在一邊不敢說話。後來見的多了,她也就慢慢理解媽媽了。
「我覺得,家是一生關愛,要用無盡的情滋潤溫暖親人的心,讓生活永遠充滿希望。」懂事的佩傑用自己的情溫暖著媽媽的心,她告訴自己絕不能惹媽媽生氣,還要盡量讓媽媽高興。因此平日里功課再多再累,她都留出時間陪媽媽聊天,給媽媽讀書,和她分享有趣的事,想方設法地逗她開心,幫她解悶。
看著女兒如此孝順貼心,劉芳英更加的自責與痛苦,她不忍心拖累佩傑,在她看來,這樣對小佩傑實在太不公平了,她讓人幫忙買了幾十片止痛片,悄悄地安排後事,想要把佩傑託付給鄰居。養母對鄰居說:「你看我這個樣子,如果哪天不在了,求你們收養我可憐的佩傑吧!你們要善待她,要好好培養她。我和她親爸親媽在九泉之下也會感激你們!」
然而佩傑在收拾床鋪時,意外地在媽媽枕頭下發現了這些葯。佩傑回憶道:「當時雖然年紀小,但我也聽說過吃去痛片自殺的事,家裡一下子冒出這麼多的藥片,我害怕極了。在我一再追問下,媽媽終於說出了真相。霎那間,我如五雷轟頂、失聲痛哭。」佩傑哭喊著央求媽媽千萬別丟下自己。從那以後,佩傑照顧媽媽更加小心了。家裡的刀子、剪子、錐子,凡是她覺得能尋死的東西都放得遠遠地,吃藥的時候就守在媽媽旁邊,一粒也不多給。就這樣,在女兒精心照顧開導下,劉芳英終於走出了痛苦的陰霾,享受生命和煦的陽光。
養母病倒後,倆人每個月就靠微薄的病退工資生活,經濟十分困難,佩傑對每一分錢都精打細算。「有年兒童節,我給了她一塊錢,讓她出去買點自己想吃的東西。結果佩傑又原數把錢帶了回來,說這一塊錢還夠我們娘倆吃頓飯。當時我的眼淚就下來了,孩子這麼懂事,跟著我真是受委屈了。」劉芳英說到。在養母的記憶中,8歲之後的佩傑,從來沒有買過一件衣服。一直都是穿親戚朋友家孩子的舊衣服,「把省吃儉用下來的錢給媽媽買葯買衣服。反正能穿就行,不用講究那麽多。」佩傑笑著說。孟佩傑每天6點起床,洗尿布、洗臉刷牙梳頭,7點上學,中午放學回來時在路上順便買點菜,回來後先給養母換尿布,清理大小便,然後再做飯。下午上學,有時候時間不夠了拿著饅頭就跑了。晚上放學後二次換尿布、做飯。晚飯後要幫養母理療,幫助仰卧起坐240次,拽腿半小時,揉腿部穴位20分鐘。最要命的是,劉芳英身上長了不少褥瘡,孟佩傑每天都要給她換藥、擦洗,還要用剪子剪去爛肉。忙過這些之後,再洗去洗尿布。此時,已經是晚上9點鐘了,孟佩傑才開始做作業,有時候做著做著就睡著了。
她是每一個媽媽的驕傲!更是中華兒女的驕傲!
孟佩傑初二時的班主任老師回憶說,孟佩傑平時學習刻苦,成績不錯。每天都是正好上課的時間趕到學校,在學校沒有玩的時間,作業按時交。她知道養母對她好,想用刻苦學習來報答養母。她衣著樸素,穿的都是舊衣服,在孟佩傑的心中只有兩件事,一個把學習搞好,一個是把母親伺候好。再累再苦她都樂意,養母是她唯一的親人了。
2007年,孟佩傑初中畢業,養母劉芳英的病情突然惡化,導致最終癱瘓,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母親癱瘓後,排便困難,孟佩傑用手指幫她一點點地摳出來。倔強的劉芳英在癱瘓後脾氣也越來越大,孟佩傑提醒自己不能惹母親生氣,她每天都要抽出時間陪母親聊天。
還未成年的孟佩傑看著家裡和媽媽的現狀,毅然放棄讀高中上大學,選擇了可以走讀就近照顧媽媽的臨汾學院隰縣基礎部學習。按照學校的安排,兩年後孟佩傑還必須到臨汾學院(總校)再接受三年教育。一邊是充滿無限憧憬的未來,一邊是躺在床上的母親,不足20歲的孟佩傑犯了難。苦惱了很久之後,孟佩傑最終決定背著母親去上學!
為了及時照顧母親,她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並向學校申請了走讀。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放著一張小課桌和一張木板床。佩傑每天的生活簡單而又忙碌,學校,家,上課,照顧母親,她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在同學們的印象中,孟佩傑總是來去匆匆,無論她什麽時候都是小跑著,一路小跑去上學,一路小跑回家照顧養母。孟佩傑勇敢地迎接困難,堅強地面對生活,用孝心和毅力支撐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孟佩傑的班主任呂興保老師說:「2009年,佩傑從老家來臨汾讀大學,同時把母親也帶來了,她是一邊上學,一邊伺候養母。我們都不清楚她家裡的具體情況。半年後,原先的房東不讓住了,後來,孟佩傑自己又找了一處房子。孟佩傑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孩子,她現在過年過節時還買點水果去看望房東阿姨。
孟佩傑從不亂花錢,穿的多是朋友家孩子不要的舊衣服。在其他同齡女孩紛紛開始化妝打扮的時候,孟佩傑梳著最簡單的學生頭,把有限的錢都用在了日常開支和養母身上。為了讓孟佩傑順利完成學業,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為孟佩杰特批了貧困學生助學金。
開水、饅頭、鹹菜,是母女倆常吃的飯。懂事的孟佩傑從來不亂花錢:「自己少吃頓好飯,就能給媽媽多買一些好葯,就能減輕媽媽的痛苦。」一次同學過生日請客,孟佩傑吃飯時,把自己那瓶飲料悄悄地裝起來,帶回家給母親喝。一次看電視里播放紅燒肉片斷,劉芳英無意間說了句「紅燒肉肯定很好吃」,佩傑卻深深地記在了心裡。到外地求學,花銷增多,那年暑假,她幾乎每天都冒著三十八九度高溫在大街上發傳單,奔波了近2個月掙了1320塊錢。她給母親買了最愛吃的紅燒肉,看著曬得黑瘦的女兒,媽媽心疼不已由喜而泣,久久不能下箸。
孟佩傑常給媽媽講故事,講笑話,逗媽媽開心。孟佩傑常說的話:「只要笑一笑,什麼苦難都能過去;向前看,前面一片光明。」孟佩傑說:「孝順和孝敬的區別在於順和敬,順著老人與尊敬老人。老人需要的並不多,只是希望有人多陪他們聊聊天而已。」在孟佩傑眼中,養母就是她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記者問:「是什麼力量讓你能堅持伺候養母?」孟佩傑說:「其實,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這句普通的話語,令人肅然起敬。為人兒女,孝敬父母,孟佩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必須做的。
2010年夏天的臨汾酷熱難當,孟佩傑買了一台小電扇降溫。一天,正在上課的她突然接到養母的電話,說電扇著火了。孟佩傑飛快地趕回家,發現電扇正在冒煙,養母躺在床上干著急夠不著。從那以後,每次出門前,她都會認真檢查一下家裡的電器,確保萬無一失才會放心去上學。
十幾年如一日,不離不棄。孟佩傑帶母上學的感人事迹傳開後,在高校和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廣泛關注,2009年,臨汾市委授予孟佩傑母女文明和諧家庭榮譽稱號;2010年,孟佩傑成為臨汾市十佳道德模範。2011年8月2日,為表彰孟佩傑同學的先進事迹,山西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授予孟佩傑「孝老愛親模範大學生」榮譽稱號,在全省、各高校、中職學校掀起向孟佩傑同學學習的活動高潮。而她只淡淡地說:「我只做了一個女兒該做的事。」還有什麼比這種平靜來得更有力量?
孟佩傑很低調,多次表示不願意讓人們知道她的事。但社會需要正氣、時代需要榜樣。最終具有責任心的記者以化名的形式還是把孟佩傑的事迹披露在媒體上。為保障母女二人的生活,儘力提高劉芳英的生存質量,確保孟佩傑順利完成學業,臨汾市第三人民醫院主動為孟佩傑的母親進行免費康復治療,臨汾學院為孟佩杰特批了貧困學生助學金,還有企業家和熱心人對其進行了生活資助……
如今,在孟佩傑和醫護人員精心照料下,劉芳英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康復治療,經過專業治療的十多處褥瘡已經痊癒,劉芳英的心情也好了起來,醫生說劉芳英有希望重新站起來。得到媽媽有希望重新站立起來的消息,孟佩傑萬分欣喜,她說:「我也要做像我媽媽一樣的人,熱心助人、助貧濟困。我會好好學習,努力完成今後的學業,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以實際行動報答媽媽和關心支持我們的熱心人的恩德。」談及接下來的打算,孟佩傑規劃得很清晰,「我想當一名老師,從事教育工作,這樣比較穩定,也有時間照顧我媽。」
「孝女當家」,她撐起了母親頭頂的那片天,更擔起了中華兒女對孝道的期許,她的年齡很小,但卻用幾千個日日夜夜的堅守,向我們書寫了大大的「人」字!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丁俊傑這樣評價孟佩傑:
「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孟佩傑,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一個感動中國人的平凡女孩。」推選委員王振耀說:
「小小的年歲,撐起幾經風雨的家。她的存在,是養母生存的勇氣,更激起了千萬人心中的漣漪。」【分析】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幼時體弱多病,童年父親慘遭車禍,接著養父出走、養母罹病……磨難一次次降臨,但她卻永遠堅強的面對,利用這羸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背負生活的重重磨難,並向生活發起了挑戰,一步步艱難地走到今天。十幾年來,孟佩傑克服了許多同齡人難以想像的各種困難。她知孝感恩,對養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十幾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任勞任怨,不離不棄。孟佩傑是這樣說的:「有媽的感覺真好。」
命運對她很殘忍,她卻以微笑回報這個世界。她稚嫩的肩膀,擔起了家庭的重擔,擔起了母親心頭的沉重;她純真而善良的眼神,散發著青春的堅毅與倔強,傳遞著不屈的精神和生活的希望。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視頻新聞鏈接:
《面對面》 孟佩傑:久病床前有孝女http://video.baomihua.com/notbook0808/18787http://news.cntv.cn/china/20111117/114831.shtml
http://video.baomihua.com/11386501/19506
http://video.sina.com.cn/v/b/63805603-1595521027.html
《2011感動中國人物——孟佩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R1eg2rUvZk/?resourceId=0_03_05_01
【例證二十三】獄警王春來 用孝道感動中國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絕對不會注意到他。他,戴著一副眼鏡,很斯文的樣子。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我們身邊的鄰居。可是,就是這位名叫王春來的監獄警察,12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父母。12年的不眠之夜,他就躺在病重的爸爸媽媽中間,一隻手為母親翻身,一隻手為父親換尿布。他用近萬篇日記記錄下父母的生活點滴和病況。2009年10月底,王春來當選首屆當代中華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2010年,他當選「當代中華新二十四孝」。2月23日,在省洛陽監獄,我和王春來握手問好。「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風塵僕僕地從山東趕回來的他,臉上有著掩飾不住的疲憊之色。他剛參加完2011中國十大孝子頒獎晚會,獲得提名獎,獲此殊榮者在全國監獄系統僅此一人。
12年的不眠之夜,他就躺在病重的爸爸媽媽中間
「以前也讀過不少與幸福有關的故事,每每讀時,都會有一種溫馨的感覺,只是這份感覺很遙遠。現在已然明白,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用心去體會……夜深人靜,侍奉在父母的病榻前幾年如一日,這是一種無以取代的幸福。」這是王春來在《在天上人間》這篇文章中對「幸福」含義的解釋。
然而,王春來如今已經沒有了爹娘,他纏綿病榻10多年的父母,現在已經先後離開了人世。沒有了母親的叮嚀,沒有了父親慈愛的目光,更沒有機會在床頭對父母噓寒問暖……
12年的不眠之夜,王春來就躺在病重的爸爸媽媽中間,一隻手為母親翻身,一隻手為父親換尿布。
為了治療父母的病,也為了省錢,他學會了打針、量血壓、聽心率、號脈、化驗血糖等基本的醫療和護理技能。
母親要鍛煉走路,他在家裡沿四壁裝了一圈鋼管扶手,用布纏裹好。晚上,他背對鋼管坐著,用安全帶將母親、他與鋼管連在一起,他就騰出手寫作。母親挪一步,笑一下,他寫一行字;母親又挪一步,又笑一下,他又飛速寫一行字,母親的笑,讓他的心裡充滿了甜蜜和幸福。
一天,有個大夫突然摸到王春來家對他說:「我讀過你的書,又聽說你照顧老人12年,今天特意來看看你。」當時王春來正吃飯,忽然看到輪椅上的老人拉大便,來不及去拿盆,便一隻手端著飯碗,一隻手迅速接大便。大夫看到後哭著走了,臨走時說:「好兄弟,你是這個世上活得最幸福最充實的兒子。」王春來每天5時準時起床,為父母量血壓、診心率,然後寫作;6時30分,給父母穿衣、洗臉、刷牙,給父親測血糖、打針;7時,給父母喂飯;7時30分再將父母抱上床,自己用5分鐘吃完飯,騎車上班。
中午下班趕回來,先給父母號脈,然後把他們從床上抱到輪椅上活動一下身子,喂他們吃飯,再照顧老人躺下後,自己趕緊吃飯、上班。
17時30分下班後,給父母穿衣服,背父母下樓,推著他們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18時30分背父母上樓,再給父親測血糖、打針,然後做飯、喂葯、喂飯、洗腳、洗臉、擦洗身子,抱父母上床休息。
等這一切忙完,已經是20時30分,他匆忙吃點飯,把父母頭天晚上和白天換下來的一大堆屎尿布洗凈、晾好。
21時,再為父母測一次血壓,然後就坐在他們身邊,趴在桌子上看書寫作,直到凌晨……
母親坐不進計程車,上醫院時他用輪椅推著,一推就是10年。
母親全身浮腫,背母親上樓時他腰肌拉傷,後來只能抱著父母上下樓,每次上下樓,腰就一陣陣疼痛,一次上樓時他終於忍受不住疼痛,腳下一軟,母子倆栽下樓梯,生死關頭他把自己墊在了母親身下……
十幾年中王春來沒有應酬,沒有出過遠門,也放棄了一切與同學、朋友的交往。中國倫理專家評價:「王春來的感人之處在於他彌補了傳統慈孝文化的不足,把心靈慰藉注入慈孝文化中。心靈慰藉成為現代慈孝文化的新重點。」
「對著上天起誓,我一點都不後悔。因為,我盡了一個兒子應該盡的責任,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在洛陽,我有次請朋友吃飯,飯後去結賬,老闆說,以後你來我這兒吃飯一概不收錢。我問為什麼,她說,我早認出你這個大孝子了。我堅持付錢,她說什麼也不收,我只好扔下錢就跑,再也不敢去那裡吃飯。可別的飯店只要認出我,也不肯收錢,我只好自己下廚請朋友吃飯。後來,我連的士都不敢打,司機只要認出我,照樣不肯收錢。我出門只好騎自行車……」說到這裡,王春來笑了。
寫作就是行孝,那方塊字就是母親生命的音符
「在照料雙雙癱瘓的父母的同時,我不敢放棄大孝,即有所作為,做出成績,讓父母為擁有這樣的兒子而自豪,這對父母來講是一種精神上的孝敬。」王春來說,他認為「孝」包含著兩種含義,即狹義上的孝敬父母和廣義上的做出成績讓父母高興。這都是孝的表達方式。
王春來在伺候雙親的過程中,為了讓父母感覺自己沒有耽誤兒子前程,多年來抽空就在父母病床前寫書,因為父母看到兒子寫書就會高興,他也因此實現了用文學創作警示社會犯罪,樹立監獄警察形象的理想。
實踐中,王春來摸索出中隊管理的特殊法則與規律,並把這些「酸甜苦辣」記錄下來,日子久了就萌發了建立監獄中隊管理理論的念頭。
他針對中隊管理的特點,自學了軍事領導科學、現代工廠管理、學校管理,以及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等多門著述,閱讀了數百部書籍。天天看到他的身影的市圖書館館長感動了,說:「小王,你在市讀書會掛個副會長吧,這樣進入書庫查書方便些。」
多年來,王春來的身上總是裝個小本子,把所有能擠出的零碎時間都用上了,在工作間隙,在開會前的等待中,在醫院排隊取葯的時候,在推著父母外出散步時……
當100多萬字的《監獄中隊管理學》初稿完成時,空墨水瓶裝滿了幾籃子,他的體重也減輕了十幾公斤。有一次,家人看他去衛生間好長時間沒有出來,喊也沒有應答,趕緊打開衛生間的門,發現他懷裡抱著書睡得正香……
十年磨一劍,《監獄中隊管理學》由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填補了國內監獄基層管理理論的一項空白,並載入中國監獄大事記。
「母親每月近萬元的治療費用壓得我抬不起頭來,為了延續母親的生命就要掙錢,唯一的增收方法是文學創作。寫作,發瘋地寫作,因為寫作就是行孝,那方塊字就是母親生命的音符,否則,父母明天住院就沒有錢。」翻看王春來的日記,讀著這些文字,我覺得很心酸。
「你知道人累到極點是什麼感覺嗎?我的感覺就像吃了毒藥,恨不得連心肝肺一起嘔出來。」王春來說,那些日子,他天天寫稿到深夜,有時為了一個章節理論的嚴密,為了一氣呵成,他甚至整夜不眠。白天口腔鼻腔里都是血塊,眼睛發紅,胸部疼得厲害,他一度懷疑自己得了肺結核……
王春來的《黑手伸出高牆》、《明天誰去坐牢》等5部著作問世後,被全國30餘家報刊連載,《明天誰去坐牢》等兩部書被中國文聯推薦到台灣和海外媒體出版。「這一切成績的動力還是忠孝。」他說。
他想藉助「孝道」,喚醒服刑人員的良知
「『孝道』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文化表現,長久地存在於中國的歷史之中,是構建於血緣關係上的一種特殊的情感。傳統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稱為孝的文化;傳統中國社會,更是奠基於孝道之上的社會,因而孝道乃是使中華文明區別於其他文明的重大文化現象之一。」王春來說,他想藉助「孝道」喚醒服刑人員沉睡的道德良知。「我認為一個人之所以犯罪,是因為他忽視親情,缺乏家庭責任感,一個對家庭都沒有責任感的人,何談社會責任!」王春來向我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我獄收押了一名曾經當過派出所所長的中年犯人,53歲的他因貪污古董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王春來說,那個人的語氣中表現出強烈的絕望厭世的情緒,說要自殺。他說:「我冤枉,古董丟失怎麼能認定我貪污?我倒霉,得不義之財的人多了,為什麼只有我坐牢?我有病,高血壓、心臟病……這輩子完蛋了,肯定不會活著出獄門。」
「我憑藉一點醫學知識為他號了脈,判斷他主要是心病。我用半個小時的談話打動了他。」王春來說,「我問他:『你50多歲了,從一生的角度上想一想,你比起已經被送進火葬場的同學朋友,倒霉嗎?比一比還在工廠做工、田間勞動、病床上呻吟的同學朋友,委屈嗎?』他沉思片刻說:『王主任,我想明白了。』我說:『你沒明白,我可以坦率地告訴你我的判斷,你的案件中的古董不是你所說的丟失了,而是你私自賣了,你之所以感覺委屈並不是因為你沒有貪污古董,而是相比別人貪污都沒有坐牢,唯有你貪污坐牢,你心中不平衡,所以才感覺委屈,想不通,自然就生病了。』」
「他驚異地望著我。我微笑著說:『對你我只送一句話,人生是一場生命旅行,險峰收穫美景,平安就要甘於平庸,同理,做任何事都有因果報應,若想一生平平安安,千萬不可投機取巧,因為人算不如天算,你既然做了,就要承擔。』此後,他果然平靜了下來。」王春來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不管是激情犯罪還是職務犯罪,當事人表面上是為了別人,實質上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表現。許多人身陷囹圄後才想起父母,顧及父母的感受。其實,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子女能平安、健康。」
【例證二十四】父親突遭橫禍雙眼失明,5歲女兒用愛拯救盲父
(據2004年《時代商報》、2007年《天下父母》欄目整理)題記: 「她是個善良的小姑娘,有雙明亮的眼睛,那雙有力的小手,牽著我從黑暗走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陪我走過風風雨雨。她是我的力量,她使我堅強……」 這是一位盲人父親寫給9歲女兒的一首歌。正是這個9歲的小姑娘,用她稚嫩的小手,把父親從絕望的泥潭中拉出,使這位盲人父親有了嚮往,有了新的生活……夜半,一聲槍響
康鋒是個盲人。家住吉林省德惠市,曾有過好日子。二十多歲時,他的眼睛依然明亮,家道也不錯。自己開一台計程車,家裡還有一個豬場,養著百十頭豬。雖不算大富,也可謂小康。
殊不知,養豬是殺生造業的行當,一家人不知道隨著日子的流逝,福已漸漸遠離,禍患已埋下伏筆。
1997年的正月十七晚8時。剛過完春節,康鋒正準備早點收車回家,突然上來兩個男子租他的車,讓他跟上前邊的一輛桑塔納轎車。康鋒以為他們和前邊的是一起的,便開著車,緊跟不舍。剛走不遠,到一拐彎處,前邊那輛車猛然間來了個急剎車,從車上跳下個人來,帶著一把獵槍,對著他的前車窗「砰」地就開了一槍。厚厚的車窗玻璃被打了一個大洞。康鋒只覺得眼前一黑,隨著一陣劇痛,他的雙眼什麼也看不見了。
康鋒立刻被送到德惠市人民醫院進行搶救,由於出血過多,一直處於昏迷狀態,情況非常緊急,醫院馬上把他送到急診進行搶救。
醫生經過檢查發現康鋒頭部中槍,造成大出血,而且最嚴重的是他兩個眼球完全破裂,生命垂危,醫生決定,在這種情況下立即手術。在等待了7個小時之後,康鋒終於被推出了手術室,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將永遠的面對無盡的黑暗……
接下來,他被轉送到長春一家著名的眼科醫院。母親哭著求大夫:「千萬要治好他的眼睛,他才二十多歲,眼睛要瞎了,以後這日子可難過了。」
醫生儘力了,母親也儘力了。為了治病,家裡的計程車賣了,所有的豬也賣了,還欠了7萬元的債。康鋒在醫院住了半年多,當他出院時,眼前仍是一片漆黑,連一點光亮也沒有。光明世界現在已不屬於他了。二十多年來,他所見過的一切,現在只能是一種回憶了。
面對沉重的貧寒,妻子走了
康鋒回到家裡,心情只能用悲痛欲絕來形容。每天早早醒來,他無法相信,他真的什麼都看不到了,但滿目漆黑告訴他這是真的。
康鋒躺倒了,家裡的日子也趴了架。以前,他是家裡的頂樑柱,現在他成了累贅。父親患了腦血栓,母親體弱多病,女兒才3歲。妻子雖然年輕,但扛起這個家也難。生活一下子變得艱難起來,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有時親戚看著可憐,給送點大米。妻子打點零工掙幾塊錢,肉是沒的吃,只能是上頓白菜土豆,下頓土豆白菜。東北的冬天冷,家裡買不起煤。只靠腦血栓的老父親拄著拐棍,到郊區玉米地里撿玉米稈。靠這點玉米稈只能對付著把飯做熟,屋裡冷得像冰窖,大水缸在屋裡結了厚厚一層冰。要吃水,母親必須用菜刀把冰砸開。日子真是太苦了。
第二年春天,妻子終於挺不住了,她向康鋒提出離婚,並要帶走3歲的孩子。康鋒知道如果妻子和孩子走了,就意味著天塌了。但男人那點可憐的自尊,無法讓他張口挽留妻子。他是個廢人。他沒有權力再拖累人家。
當妻子抱起3歲的女兒康鑫秋要邁出這個沒有指望的家門時,女兒突然掙脫母親的懷抱,哭著說:「我不走,爸爸眼睛看不著,我走了,吃飯就沒人給爸爸夾菜了。」
聽著孩子的哭聲,康鋒站在地中央,欲哭無淚。他怎能捨得孩子,但他能養得了孩子嗎?孩子撲向爸爸,摟著脖子不撒手。妻子生氣了,可孩子死也不鬆手,哭喊著:「我不離開爸爸,媽,你也別走。」妻子憤怒了,扔下孩子走了,康鋒這才抱著孩子號啕大哭起來。苦命的孩子,你才3歲,放著福不享,卻要跟著瞎了眼的爹一塊遭罪。爺爺奶奶坐在炕上,祖孫三代哭成一團……
人小志堅,勇挑生活重擔
兒子雙目失明,媳婦離家而去,鑫秋的奶奶一下子成了家中的頂樑柱。全家老少三輩四口人,一個腦血栓、一個瞎子、一個才三四歲,而且全都沒有收入,那段日子,不堪回首!
媽媽走後的第二天,小鑫秋早早起床,打了水,拿來牙膏,放到了康鋒的面前:「爸爸,該洗臉刷牙了。」康鋒呆了,他怎麼也想不到女兒能夠這樣細心,她還不到三歲呀。
妻子走了,日子更艱難了。家裡惟一能出得去門的只有母親。母親只好抱著多病的身體,強撐著去給人家當小工,有時幫人拔玉米苗,有時幫人栽蔥,掙回來三瓜兩棗,很難維持一家人的溫飽。實在沒辦法了,她領著3歲的孫女要了3天飯。一個好心人看一老一小實在可憐,送來了一百斤大米,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父母、孩子和自己遭這個罪,康鋒沒有了活下去的勇氣。有一天,他下地想出門,腦袋一下子撞在門框上,臉撞破了,血流不止。疼痛使康鋒絕望地喊了起來:「我活著有什麼用?死了算了!」女兒聽到了,忙抱住父親,一邊給父親擦臉上的血,一邊哭著說:「爸爸,怨我,是我沒扶著你。」
日子讓小鑫秋過早地成熟起來,父親這一聲吼,給女兒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她真的擔心父親會死,以後她與父親寸步不離。
康鋒此時確實想死,他對眼前的困境無能為力。死了至少有一份清靜,有一種解脫。他曾試圖死過幾次,都因女兒盯得太緊沒死成。怎麼也想像不出4歲的孩子會那麼懂事,菜刀被藏在牆縫裡,斧子被藏在水缸後邊,甚至連打火機也不讓他沾邊。但想死,機會還是有。一年後的一天中午,他在女兒午睡時摸到了女兒跳繩用的繩子,自己向房後的樹林里走去。女兒可能有一種預感,她只睡了十幾分鐘就突然醒來,看到身邊的跳繩沒了,就覺得大事不好。她跑出屋,問鄰居看到爸爸沒有,鄰居說他往屋後的山上去了。小鑫秋哭著往山上狂跑,一塊玻璃碴把腳划了一個口子。她也顧不得痛,邊跑邊喊:「爸爸呀,你在哪裡?」
此時的康鋒正在樹林里尋找一個結實的樹杈,掛上繩子以了結自己,當她聽到女兒的哭喊聲,他不敢答應,他真想去死呀!剛掛好繩子,女兒找到了他。小鑫秋抱住父親的腿,大哭道:「爸,你不能死啊,你死了我就沒有親爸了!」
孩子的話使康鋒再也沒有勇氣把腦袋伸到繩套里。他被孩子的真情感動了——女兒才5歲呀,我這麼大一個人,怎麼還不如一個孩子?他抱起女兒,內心湧起從沒有過的愧疚,禁不住淚流滿面。女兒用小手擦著父親的眼淚:「爸,你不能死,你死了爺爺奶奶和我咋辦?」康鋒摟住女兒哽咽道:「乖女兒,爸爸不死了,爸活著,爸再也不死了!」就這樣,5歲的女兒用真情拯救了父親。
女兒:再扶爸爸走一程
小鑫秋從此對爸爸更好了,時刻呵護著爸爸。小鑫秋確實懂事,有時她看到鄰居給自己的孩子買桔子,她也饞,回來一說,但一看到父親為難的臉色,馬上改口說,桔子太酸我不愛吃。父親知道孩子哪裡是不愛吃,她有一年多沒吃桔子了,她只是不讓自己這個當父親的難堪啊!
小鑫秋每天都要給爸爸洗腳、給爸爸講她每天看到的彩色世界,平時還給爸爸聽聽廣播,逗爸爸開心,讓爸爸忘記內心的煩惱與苦悶。
小鑫秋的堅強深深地觸動著爸爸的心,女兒無微不至的照顧更讓他體味到了親情的可貴,有這樣好的女兒,他覺得自己必須堅強起來,一個大男人,上有老下有小的,總不能養活不了別人還得靠別人養活,必須得給自己找一條出路,也給全家找一條活路。
這個時候,一個親戚介紹康峰去學習盲人按摩,當時,康峰根本不知道啥叫按摩。經過一番周折,他拜了一位會按摩的盲人為師。家離太遠,每天去學習要坐車,由母親領著去,坐車來回要花4塊錢。對於這個家庭來說,這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康鋒捨不得,要自己摸著去。
小鑫秋見此情景,不敢讓父親冒這個險。她自告奮勇,要領著父親去,因為她小,不用買車票。當時只有5歲的她,連5路車站的「5」字都不認識。奶奶連教了幾天,她才牢記在心。她領著父親上路了,在人來車往的馬路上,一個5歲的女孩領著一個盲人,爺倆顯得那麼孤單。車來了,女兒扶著父親上車,又機靈地鑽進人群中,給父親找座。
從家到按摩院,每天坐車、走路要來回2個多小時,小鑫秋每天都領著爸爸從按摩院到家風雨無阻。這條路,父女倆再熟悉不過了,小鑫秋領著爸爸,來來回回走了無數遍了,無論颳風下雨,她都一直牽著爸爸的手,從未間斷過,這讓按摩院的盲人按摩師都很感動。
有時天熱得渾身冒汗,她就脫了上衣,光著小膀子。路邊冰棒的叫賣聲時常吸引著她,她都忍著從不和父親要,她知道省下一塊錢對這個家庭很重要。一次,父親強行買了一根,她還非讓父親先咬一口。
在盲人師傅家,小鑫秋對爸爸的師傅一口一個爺爺叫得比誰也甜,還忙著端茶倒水,抹桌子掃地,深得盲人師傅的喜歡。回家,小鑫秋一邊幫奶奶做家務,一邊一五一十地彙報路上的所見所聞,還陪爺爺說話,照顧爸爸吃飯。
康鋒為了對得起自己的女兒,按摩學得很賣力,回到家裡還在沙袋上練手勁。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學成了手藝。
第一個月,康鋒掙了287塊錢,拿到這筆錢後,他破天荒的給女兒買了一斤桔子。他把剩下的錢交給母親說:「媽,兒子不是廢人了,我能掙錢了。」母親接到兒子的錢,哭了。康鋒也哭了,女兒也哭了。只有這次哭,沒有了苦澀。 第二個月康鋒掙了500元,第三個月就掙了800元。他們能吃飽飯了,但他們並沒有忘了在最苦難的時候幫助他們的親戚和朋友。他們把錢一點點攢起來,夠一千就還一千。到2003年,他們還清了所有的外債。2002年,康鋒到長春開了一家按摩院,雖然小店不大,但是可以養活女兒和母親,由於康峰技術好,為人熱情再加上收費合理,生意日漸紅火,月收入有時高達4000元。現在他還免費收了幾個殘疾徒弟,想讓他們也生活得更好一些,做一個身殘志堅的人。
和父親生活在一起,鑫秋承擔起了買菜、做飯、給父親洗腳、洗襪子、按摩等工作。她對爸爸更加關心。有一次,她看到爸爸累得滿頭大汗,她一邊給父親擦汗,一邊貼著爸爸的耳朵說:「爸,看你累的,你應該再找一個!」康鋒心頭一熱,故意裝傻:「找什麼呀?」鑫秋回答說:「給我找個媽唄!只要對你好就行!」康鋒聞聽此言大吃一驚,他以為是奶奶和她說什麼了,就問母親。母親說:「我什麼也沒跟孩子說,這孩子心事太重。」
爸爸:最大的心愿
康鋒在女兒的牽引下,走上了有希望的生活。
雖然康鋒開朗了許多,但是有時鑫秋還會從爸爸的臉上看出些許憂愁,鑫秋也明白,公安局的叔叔一直沒有放棄。但由於案情複雜,加上沒有目擊證人,造成爸爸無辜被傷害的案犯還沒有抓到,小鑫秋就想還能為爸爸做點什麼呢。後來,她看電視里,5歲的孩子能幫爸爸申冤,這啟發了她。
於是,才上小學3年級的鑫秋寫了一封信。信中反映,她父親康峰8年前駕駛計程車在德惠市運營期間,被以孫海濤為首的流氓團伙開槍打瞎雙眼,10多萬元的醫藥費令康家債台高築。致殘後的康峰妻子和他離婚,又喪失了勞動能力,一度靠老母親和女兒乞討為生。而罪犯至今未受到應有懲罰,康峰也沒有獲得任何賠償。然後把那封長達三頁的控告信寄給了吉林省公安廳廳長,她不知道這樣做是否會有用,但是她要為爸爸去爭取一線希望。
讓全家人意外的是:這封信感動了相關領導。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局接到領導批示之後,刑警支隊組成了專案組,終於把主犯都抓到了。8年積案破了,兇手得到了應有的懲處。案子終於有了結果,堆積在父女心中多年的一團烏雲也散開了。
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政委於忠民說:「接到領導批示之後,我們刑警支隊組成了專案組,我們感到一是有壓力,再一個我們也確實認為這是我們警察的職責,這個案子一定要破,一個小女孩信寫得這麼好,這麼感人,我們非常重視,也非常認真負責的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主犯都到位了,這個案件就審理完了。」康峰在女兒的攙扶下,將一面上書「高屋建瓴破積案,洗雪沉冤慰民心」的錦旗送到了長春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長高學章的手中。一起塵封八年的傷害案件,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結局。
推薦閱讀:
※手機是怎麼接收屬於自己的信號的?
※『干支五合六合的原理和合化法則』(一) 天干五合化
※尚易君校改《淵海子平》《五行原理消息賦》
※八字命理:四柱十二個原理
※計步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