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論史:漢高祖和他的子孫們是如何對付功臣的|歷史|劉邦

漢代接秦而來,歷史上盛稱漢承秦制。儘管有學者認為漢代是中國的第一個平民政權,但除了皇帝原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下層出身的地痞無賴以外,實際上很多最重要的措施,都是效法秦朝並在秦朝的基礎上稍加改制而來。也就是說,漢朝實行的不是平民政治,依然是「敲剝」平民的秦政治。

劉邦乘秦末之亂而起,以孑然一身獵獲天子之位,心驚膽顫,惟恐主宰大權得而復失。從登上大位之初,就形成了對功臣們的猜忌。漢代的功臣,大多沒有好的結局,尤其是漢初的功臣,結局多半凄慘得令人目不忍睹。

彭越的慘死和欒布的大義

放下淮陰侯韓信,咱們再來看梁王彭越:

上之擊陳豨也,徵兵於梁;梁王稱病,使將將兵詣邯鄲。上怒,使人讓之。梁王恐,欲自往謝。其將扈輒曰:「王始不往,見讓而往,往則為禽矣。不如遂發兵反。」梁王不聽。梁太僕得罪,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遂囚之洛陽。有司治「反形已具,請論如法」,上赦以為庶人,傳處蜀青衣。西至鄭,逢呂后從長安來。彭王為呂后泣涕,自言無罪,願處故昌邑。呂后許諾,與俱東。至洛陽,呂后白上曰:「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關奏請族之,上可其奏。三月,夷越三族。梟越首洛陽。(《資治通鑒》卷12) 

彭越蒙冤(資料圖)

這裡的「讓」是責備的意思。彭越同樣是以子虛烏有的謀反罪名被殺、滅族,與韓信同樣下場。殺了彭越以後,劉邦又下了一道詔書:「有收視者,輒捕之。」誰要是敢來看顧或者收屍,立即予以收捕。結果還是有人來了,來的人是梁的大夫叫做欒布,他為彭越而哭。被抓到之後,劉邦罵了一頓之後要烹了他,他說我只想講一句話,然後就死。劉邦問是什麼話,他就順勢說:「當年您被困彭城,兵敗滎陽和成皋之間的時候,項羽之所以沒有長驅直進,一舉滅漢,只是因為彭越據守梁地,他們過不去。當時彭越與漢合兵一處,楚就會失敗;與楚合兵一起,漢就會失敗。況且垓下之戰,如果彭越不來,項羽也就不會滅亡。天下統一以後,梁王彭越既然受封,也只是想把爵祿傳給後代,過安生日子,他哪裡有造反之心呢?現在您就這麼輕易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以反叛之罪,誅滅其族,我只怕功臣們人人自危,惶惶沒有終日了。梁王既然已死,我雖然活著,也還不如死了。我的話講完了,請您烹了我吧。」漢高祖聽了以後,不知是良心發現,還是恐怕功臣們因為人人自危而造反,就把欒布放了,還給了他個都尉的官。其實欒布已經說了,你給他什麼官,他都沒有生的意願了,在這樣殘暴的君主手下做事,生與死的權力既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生與死的理由,也不可能拿捏在自己的手裡。死,隨時可以到來,理由只要現場編排就可以了。這就是下面一段文字所表述的故事。

梁大夫欒布使於齊,還,奏事越頭下,祠而哭之。吏捕以聞。上召布,罵,欲烹之。方提趨湯,布顧曰:「願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於彭城,敗滎陽、成皋間,項王所以遂不能西者,徒以彭王居梁地,與漢合從苦楚也。當是之時,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則楚破。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傳之萬世。今陛下一徵兵於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為反;反形未具,以苛小案誅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請就烹。」於是上乃釋布罪,拜為都尉。(《資治通鑒》卷12)

不止韓信、彭越,淮南王黥布也沒有逃脫被誣陷造反,然後被殺的命運,只不過他是被逼無奈,真的造起反來,是在造反的過程中被殺掉了。這是公元前196年7月以後的事情。

彭越墓(資料圖)

初,淮陰侯死,布已心恐。及彭越誅,醢其肉以賜諸侯。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方獵,見醢,因大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病就醫,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赫乃厚饋遺,從姬飲醫家;王疑其與亂,欲捕赫。赫乘傳詣長安上變,言:「布謀反有端,可先未發誅也。」上讀其書,語蕭相國,相國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誣之。請系赫,使人微驗淮南王。」淮南王布見赫以罪亡上變,固已疑其言國陰事;漢使又來,頗有所驗;遂族赫家,發兵反。反書聞,上乃赦賁赫,以為將軍。上召諸將問計,皆曰:「發兵擊之,坑豎子耳,何能為乎!」汝陰侯滕公召故楚令尹薛公問之。令尹曰:「是固當反。」滕公曰:「上裂地而封之,疏爵而王之;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禍及身,故反耳。」(《資治通鑒》卷12)

黥布和盧綰是怎樣被逼反的 

英  布(資料圖)

黥布本姓英,所以也叫英布,安徽六安人.秦時因罪被黥(刺面),所以又叫黥布。被秦朝押解前往驪山服勞役,私下裡結交其中豪傑,乘陳勝、吳廣起義之時,起兵反秦。後歸項梁,又歸劉邦,屢立戰功,參與垓下之戰,徹底擊敗項羽,漢初,封為淮南王。劉邦先殺韓信,又殺彭越,將彭越的身體切成塊,煮成湯,分賜諸侯。黥布震驚、恐懼,因此造反。黥布造反,完全是因為看到了韓信和彭越的下場,在內心無限恐懼之下所做出的決定。黥布後來兵敗逃入一農民家裡,被人殺掉了。

不止黥布,燕王盧綰也是被逼造反的一位。

陳豨之反也,燕王綰髮兵擊其東北。當是時,陳豨使王黃求救匈奴;燕王綰亦使其臣張勝於匈奴,言豨等軍破。張勝至胡,故燕王藏荼子衍出亡在胡,見張勝曰:「公所以重於燕者,以習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諸侯數反,兵連不決也。今公為燕,欲急滅豨等;豨等已盡,次亦至燕,公等亦且為虜矣。公何不令燕且緩陳豨,而與胡和!事寬,得長王燕;即有漢急,可以安國。」張勝以為然,乃私令匈奴助豨等擊燕。燕王綰疑張勝與胡反,上書請族張勝。勝還,具道所以為者;燕王乃詐論他人,脫勝家屬,使得為匈奴間。而陰使范齊之陳豨所,欲令久亡,連兵勿決。漢擊黥布,豨常將兵居代;漢擊斬豨,其裨將降,言燕王綰使范齊通計謀於豨所。帝使使召盧綰,綰稱病;上又使辟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往迎燕王,因驗問左右。綰愈恐,閉匿,謂其幸臣曰:「非劉氏而王,獨我與長沙耳。往年春,漢族淮陰,夏,誅彭越,皆呂氏計。今上病,屬任呂后;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稱病不行,其左右皆亡匿。語頗泄,辟陽侯聞之,歸,具報上,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言張勝亡在匈奴為燕使。於是上曰:「盧綰果反矣!」春,二月,使樊噲以相國將兵擊綰。

盧綰與數千人居塞下候伺,幸上疾愈,自入謝。聞帝崩,遂亡入匈奴。(《資治通鑒》卷12)

盧綰既已叛降,劉邦死了以後,他只有逃到匈奴那裡去了,沒有死在漢皇手中。

發小+連襟+功臣就安全了嗎?

 

樊  噲(資料圖)

就連舞陽侯樊噲,也險些沒有被殺掉:

初,高帝病甚,人有惡樊噲,云:「黨於呂氏,即一日上晏駕,欲以兵誅趙王如意之屬。」帝大怒,用陳平謀,召絳侯周勃受詔床下,曰:「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二人既受詔,馳傳,未至軍,行計之曰:「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呂后弟呂須之夫,有親且貴。帝以仇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未至軍,為壇,以節召樊噲。噲受詔,即反接,載檻車傳詣長安;而令絳侯勃代將,將兵定燕反縣。平行,聞帝崩,畏呂須讒之於太后,乃馳傳先去。逢使者,詔平與灌嬰屯滎陽。平受詔,立復馳至宮,哭殊悲;因固請得宿衛中。太后乃以為郎中令,使傅教惠帝。是後呂須讒乃不得行。樊噲至,則赦,復爵邑。(《資治通鑒》卷12)

樊噲是劉邦的連襟,有呂后保著,呂后之所以保他,是因為他可以保呂后。周勃和陳平雖然受高祖密詔,但是捉住了樊噲以後,怕劉邦反悔,於是押解回來聽憑劉邦自己處置。可是劉邦已經死了,呂后毫不猶豫就把他給放掉了,而且還赦免了罪過,照樣享受爵祿。當然,各位不要因為我的這種話語,就認定樊噲僅僅是靠裙帶關係吃飯,樊噲一生立功很多,根據《史記》所記載:樊噲最早跟隨劉邦起兵,在很多次戰鬥中,斬殺甚眾。泗水一戰,斬首「十五級」;濮陽一戰,斬首「二十三級」;城陽一戰,斬首「十六級」;成武一戰,斬首「十四級」,生擒十一人;開封北一戰,斬首「六十九級」,其中包括一位侯爵,而且還生擒二十七人;宛陵一戰,斬首「八級」,生擒四十四人;攻酈地,斬首「二十四級」,生擒四十人;攻武關,斬首「十一級」,其中包括都尉一人,生擒一百六十人,接收降卒二千九百人。其間還包括幾次戰鬥沒有人數統計的。可以說是戰功卓著,也可以說是雙手沾滿了人民的鮮血。後來又在鴻門宴上,舞劍為劉邦解圍,使劉邦得以逃脫。劉邦當上皇帝以後,又追隨劉邦征討韓王信、燕王盧綰、代相陳豨等,殺傷甚眾,立功很多。樊噲為了劉邦,把看家的本領都拿出來了,什麼看家本領?樊噲原本是屠戶,宰狗的,與《水滸傳》里的鄭屠是一個行當,屬於職業殺手那一類。你們看這個傢伙的功勞簿子,就像殺狗一樣殺人,可能他一生殺的狗,還不如殺的人多。

樊噲在劉邦沒有起事之前,就整天跟他在一起鬼混,估計那時劉邦想吃狗肉都不用花錢。樊噲娶了呂后的女娣,就是妹妹呂須作老婆,這一下就更有了靠山。樊噲沒有被劉邦殺掉,死在漢惠帝六年,他的兒子樊伉襲封他的侯位,但是不久呂后死了,陳平與周勃合謀誅殺呂后黨羽,樊伉也被殺掉了。

實際上在這些人中,最該殺的就是樊噲,因為他看到劉邦大限將臨,為了確保自己的爵祿,勾結呂氏,結黨營私,根本沒有把劉邦的家天下的目標放在心上。儘管早年立功很多,但是一旦走上黨同呂氏,無視劉氏江山社稷,就成了真正的想要顛覆劉氏家天下的罪魁禍首。他不是因功勞大被懷疑、被誣陷,而是自覺自愿的投靠呂氏,企圖顛覆劉氏。可是最該殺的沒有被殺,不該殺的卻全部殺掉了,這就是歷史的詭秘之處。陳平和周勃雖然沒有殺掉樊噲,但是他們的目標是長遠的,所以到了後來,劉氏的漢家天下沒有丟失,陳平和周勃都是大功臣,對於漢家天下,甚至比韓信等的功勞都要大。

      

   
推薦閱讀:

古代錢幣中也出現過塗鴉?——那是假幣
馬丁.路德.金是被FBI殺掉的?兇手槍法高超只開了1槍
不要嘲笑黑奴制度了!中國廢除奴隸制度遲於美國近50年
為什麼說古代的皇帝很「扣」?
歷史文章摘抄

TAG:歷史 | 劉邦 | 對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