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鍊字和用典
05-27
古詩的鍊字和用典 先說鍊字。所謂「煉」者也,即反覆錘鍊,以求詩歌最大限度的生動形象。所煉之字,一般以動詞、形容詞、數詞、副詞等居多,因為這類詞,有更大的錘鍊空間。賈島的「推敲」故事中的「敲」,齊己《早梅》中「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的「一」,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等都為人津津樂道,這些都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另外,鍊字也常常和一些修辭格融合在一起,如比喻、比擬等。王安石《桂枝香》中「千里澄江似練」一語本出自南齊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的「澄江靜如練」,細思,兩者之不同在於:其一,王詩加上「千里」二字頓覺大氣磅礴,是符合全詩整體氣韻的;其二,謝詩「澄」「靜」二字有重複之嫌,王詩則簡練,可見王詩並非是簡單的剽竊。兩句都有比喻,把江水比喻成白練,十分形象。毛澤東詞《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句,一「才」一「又」突出了時間之快,從而照應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當然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此不贅述。 下面是幾個練習,需細細品味。 歸渡洛水 皇甫冉
推薦閱讀:
暝色赴春愁,歸人南渡頭。 渚煙空翠合,灘月碎光流。 澧浦饒芳草,滄浪有釣舟。 誰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 1.首句曾有人慾改為「暝色起春愁」,你認為「起」和「赴」哪個字更好一些呢? 玩月呈漢中王 杜 甫
夜深露氣清,江月滿江城。
浮客轉危坐,歸舟應獨行。 關山同一照,烏鵲自多驚。 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 2.第五句「關山同一照」,也有的版本寫成「關山同一點」,你贊成哪種觀點呢?請說明道理。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一) 杜 甫東柯好崖谷,不與眾峰群。
落日邀雙鳥,晴天養片雲。 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 採藥吾將老,兒童未遣聞。 3.第四句「晴天養片雲」也有人認為應作「晴天卷片雲」,你怎樣認識呢?請說明理由。 春雨 陳與義 花盡春猶冷,羈心只自驚。孤鶯啼永晝,細雨濕高城。
擾擾成何事,悠悠送此生。 蛛絲閃夕霽,隨處有詩情。 4.試就第三、四句中的「孤」、「濕」加以簡析,體會詩人獨具的匠心。 再說用典。用典也稱為用事,它可以豐富詩歌的內容。其方式,大致上是引用古典書籍中的故事、寓言、趣聞,傳說人物或有出處的詩句文章,來表現詩人自己的內心感受。有的比較直接,有的比較委婉。如辛棄疾的《南鄉子》中語句:「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通過曹操之口讚揚孫權,藉以抒發自己內心無盡的感慨。還有孟浩然的《過故人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中「雞黍」二字,出於《論語·荷蓧丈人》「殺雞為黍而食之」,孔子稱這位「殺雞為黍」者乃「隱者」,再聯繫全詩最後一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中菊花的象徵意義,那麼,孟浩然所訪的所謂「故人」的身份,也就不言而喻了。另外還要強調的一點是,在古典詩歌中,經常出現一些美人啊香草啊,梅蘭竹菊松柏柳等,不要輕易放過這些物象,須細細品味,它們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而這象徵意義則是有出處的。 再做兩個練習。 春遊湖 徐 俯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 小舟撐出柳陰來。 5.「夾岸桃花」能給人什麼聯想?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題多景樓 王 琮 秋滿闌干晚共憑,殘煙衰草最關情。 西風吹起江心浪,猶作當時擊楫聲。 [注]多景樓,在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6.該詩運用了什麼典故?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附參考答案: 1.「赴」更好些。起句一個「愁」字統攝全篇,「赴」與「起」相比,「起」較一般化,較淺陋,「赴」較為含蓄、新穎。而且用「起」字,是「愁」起於暝色,不能更好地表現詩人愁悶的真正原因(下文有澧浦放歌,暗用屈原典故)。而且,「愁」與「暝色」能交織在一起,便是用「赴」字的妙處。 2.如說「照」用得好,理由是從全詩看,與下句中的「驚」對仗更工穩,都是動詞。「點」是名詞,詞性不同。再者,正因明月同照,詩人漂泊,王亦遠謫,自然烏鵲多驚,詩句更能表現他們共有的淪落異鄉的孤獨,而「點」字則無這種效果。 如說「點」好,理由是「點」用字更新穎獨特。作者的視覺站得更遠,更顯詩之大氣。能使人聯想到繪畫的點染,體現出一種詩情畫意。 3.用「養」字為佳,其理由有二:一是晴天無雲,而養片雲於谷中,谷中有雲以顯示出崖谷的險峻,照應了第五句的「險絕」;二是山澤多藏育,山川出雲,同時回應「好崖谷」,故用「養」字為好。 用「卷」的理由是從上下句構成的意境上分析,紅日邀飛鳥,晴空舒捲片雲,力度較強,意境更加開闊、壯麗,與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相似。 4.「孤」突出了孤獨凄涼,寒冷的春雨中,避兵禍逃難的詩人,本來羈心自驚。又聞孤鶯永晝啼鳴,更是愁上加愁。鳥孤實際上是在寫人孤,暗點最後的「詩情」二字。「濕」富於形象感,如改為「淋」、「下」之類的字,僅表一簡單的動作,顯得索然無味。細雨使城濕,可見雨持續時間之長。和前面的「孤」、「冷」相照應,加重了詩人濕透了心的孤獨、冷落與凄涼之感。 5.「夾岸桃花」可以讓人聯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記》中有:「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再聯繫全詩內容,表現著詩人閑適自在的心情,詩人春天游湖,雖說有綿綿春雨但也沒有減低他的遊興。有對燕子的渴望,有對桃花的喜愛,還有對撐出柳陰的小船的欣喜,實際上還有對田園山水生活的渴望。6.本詩運用了祖逖「擊楫中流」的典故。晉朝祖逖南渡,曾中流擊楫,發誓北伐。詩中西風吹起,波濤聲聲比作祖逖擊楫的聲音,情景結合在一起,既抒發了詩人思古之幽情,又表現了他北伐中原、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
談巧破詩歌鑒賞題之「意」字為先 詩歌鑒賞題的難度在整套高考卷中號稱是E級,歷來為學生所怵。其實很多時候是自己嚇唬自己,一懷膽怯之心,自然就談不上還有什麼見解發揮了。試想:相對一篇先秦散文,一首古詩豈不好理解得多?所以,大可不必被所謂的「難度」嚇倒。平日閑來就讀一二首,時間久了,自然什麼都懂了(所以我提議從高一起就應把古詩誦讀作為一項常規性語文活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嘛!平時閱讀積累比較少的同學,也不用害怕,教你幾招,看看效果如何。 這幾招就是:抓意象,賞意境,「意」字為先;知結構,抓位置,快速把握;識風格,歸類型,整體認知;懂技法,明術語,緊扣題意;看題型,講套路,要點齊全。此五招實為兩步:一為看(前三招),一為寫(後二招),足可應付詩歌鑒賞題考點所涉及的形象、語言、手法、思想情感等問題。 本期談第一招:抓意象,賞意境,「意」字為先。 所謂「意象」,是指詩中熔鑄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形象,是「物」;所謂「意境」是指詩中融有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境界,是「景」。二者都帶「意」字(即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一首詩是否讀懂的初步要求就是能否把握全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是一首詩的「靈魂」,是在答題中應始終緊扣的「宗」。作者的情緒是高還是低,心情是喜還是悲,心境是平和還是激烈,弄明白這一點就明白了大半首詩。所謂「打蛇打七寸」,而這個「意」字就是詩歌的「七寸」。所以我們提出「抓意象,賞意境,『意』字為先」。 試舉一例,可見端倪: 齊安郡後池絕句 杜 牧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乍看此詩,只覺生機盎然,但是如果注意到「鴛鴦」這個意象,再看前一句「盡日無人看微雨」,可以推知園中人其實是「孤獨一人,無人相伴,百無聊賴」。假若沒有抓「鴛鴦」這個意象的意識的話,很可能結果就大相徑庭了。 先看抓「意象」的問題。既是要以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就要以熟知詩歌意象為切入點。一般來說,意象的寓意是不變的。即便如此,從古人成千上萬首的詩歌中總結歸納出的意象也是我們一時難以應付的。因而在此選取了一些經典、規範、常見的意象,這些意象需要我們牢固掌握。 月亮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菊花 有人稱讚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用於象徵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梅花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讚頌。也用來象徵堅貞高潔的品質。(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松 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用來象徵堅強不屈的正直品質。(李白《贈韋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蓮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情」,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現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梧桐 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徵。(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芭蕉寓意孤獨憂愁,離情別緒。(「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
杜鵑鳥 是凄涼、哀傷的象徵。(賀鑄《憶秦娥·子夜歌》:「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鷓鴣鳥 鷓鴣的鳴聲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因而喻此。((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寒蟬 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因而為悲涼的同義詞。(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鴻雁 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歐陽修《戲答元珍》:「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另外還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盧照鄰《長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牛嶠《感恩多》),等等。 還應注意一點:同一意象在不同寫作背景下,在不同作家筆下往往寓意不同,不可過於機械。如「草」:白居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寓其「頑強」;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 寓其「閑適」;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則寓「昔盛今衰」之意。 再來看「意境」。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景」對分析情感的重要性。小橋流水,高山大河,景各不同。景有小有大,有絢麗有單調,有清新有晦澀,有美好有殘缺,心情也會隨之亦然。景的色調分析出來了,情調也就有了,情感也就自然明朗了。 如《春行即興》:「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詩中 「草萋萋,花自落,鳥空啼」 的一派蕭條景象,自然預示著作者內心的悲愴之情;又如《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詩中 「涼月如眉,越中山色,桃花雨,鯉魚」 是一派美好景象,作者心情當然是愉悅歡快的。 不過也要注意特殊現象。「樂景抒哀情」或「哀景抒樂情」的反襯手法就是這種特殊情況。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的前兩句景色絢麗,似乎心情愉悅,但後兩句明顯是春過思歸,內心傷感。如此看,前兩句的「樂景」實為反襯後兩句的哀情,按一般的意境分析倒是錯了。所以,看意境還要注意全詩,不可只看一處便忙下結論。 配套練習: 根據下面詩句中的意象或意境確定詩人具體的思想情感。 1. 月夜憶舍弟 杜 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2. 憶秦娥 李 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3. 越中覽古 李 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 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唯有鷓鴣飛。 4.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參考答案] 1.意象:雁、月; 具體的思想情感:思鄉思人 2.意象:月、柳; 具體的思想情感:傷別之情 3.意象:鷓鴣;具體的思想情感:懷古傷今 古詩歌對比鑒賞例析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江上 董穎 萬頃滄江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 摩挲數尺沙邊柳,待汝成陰系釣舟。 [注]摩挲:用於撫摸。 [閱讀鑒賞訓練] 1.兩首詩各按什麼順序描寫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各自的景物特點如何? [思路導引] 王詩按空間順序寫景。一、二句先寫江面上空景色:秋天天空中的陰雲半開半合,有陰有晴;傍晚時分,含雨的雲彩在低空中徘徊。第三句寫江的對面,青山疊嶂、雲霧繚繞,最後一句寫詩人在迷惘中發現遠處千帆競駛的情景。 作者巧妙地將秋陰、晚雲、青山、千帆等景物,置於廣闊的背景下。氣勢開闊、恢宏,又正值傍晚時分,景物更籠罩上了一層朦朧色彩。 董詩一、二兩句寫詩人站在江邊眺望之景:首先映入詩人眼帘的是萬頃碧波的江面。接著將視線轉入天空,如鏡的天空澄清寥廓,一雙白鷗由天際飛來。三、四句收回視線,寫岸邊小柳。作者觸景生情,有感而發。詩人筆下的秋江、碧天、飛鷗,構成了一幅廣闊、明麗的畫面。 [參考答案] 兩詩都按空間順序寫景。 王詩先寫雨過天晴,陰雲半開,次寫濃雲欲雨;第三句寫青山盤曲,雲霧繚繞,難辨行路;第四句寫江面千帆隱現。全詩景物朦朧而幽遠。 董詩先寫水天一色,澄江如鏡,白鷗飛翔;再寫柳樹婆娑,姍姍可愛。景物雄闊、明凈。 2.兩首詩都借景抒情,分別創設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思路導引] 王詩寫了泛舟江上所見景物。秋雨初霽,晚雲含雨。遠處青山迂迴,難辨行程。恰好帆船隱隱約約,飄然而至,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全詩字字含情,創設了一種朦朧幽遠,開闊迷離的意境。詩人在變幻多端的景物描寫中,也隱含了人生之路雖然曲折迷離,但只要善於把握命運的航船,就終會衝破迷霧、看到希望的哲理。 董詩筆下江面浩瀚,水天一色,白鷗飛翔,意境闊大明凈。詩人以樂景抒哀情,聯想到自己漂泊在外,浪跡天涯,多想停住腳步,與親人廝守相伴。「雙鷗」寄寓著詩人急欲飛歸故鄉之意,怎奈身不由己,於是情不自禁撫摸身邊的小柳,希望它快快成長,待柳樹成陰時再系住他垂釣的扁舟。全詩表達了作者欲過安寧生活而又被迫無計的羈旅之愁。 [參考答案] 王詩意境宏大而迷濛,感情沉重而轉為開朗。 董詩意境闊大而明凈,感情恬靜而不失惆悵。 3.王詩「低徊」一詞描繪出「晚雲」怎樣的情狀?董詩第二、四句各運用什麼修辭方式?表達效果如何? [參考答案] 王詩運用了擬人手法。「低佪」形象地寫出了含雨的暮雲低重而緩慢移動的樣子。 董詩第二句將白鷗比喻為白雪。遠看天際飛來白雪,近看才知是一雙白鷗,形象地寫出了秋高氣爽之際,白鷗展翅飛翔,忽高忽低,如同飛揚的雪的情景。 第四句運用了擬人,明明是作者自己眷戀家鄉不願離去,卻要柳樹系住自己遠遊的小舟,可謂奇思妙想,極寫詩人不願離鄉又不得不離鄉的矛盾心理。 古詩《暮春歸故山草堂》賞練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 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賞析] 一個遠離故鄉的人乍還家中,一眼就看出哪些有了變化,哪些沒有變化。此詩寫出了詩人回到谷口故居的第一印象。詩人對窗前幽竹寄予了深情,表達了由衷的讚頌。錢起的故山草堂在藍田的谷口,故以「谷口」開篇點明故山草堂的所在。「春殘」緊扣詩題「暮春」,也為下面的敘寫作了鋪墊。黃鶯鳥聲稀、辛夷花飛盡、杏花亂紛紛,雖都是在寫春殘景色,但又是在作後兩句的陪襯。正是在暮春時節,鳥語已稀,花香將盡的時候,才會突然間感覺到幽竹以清陰迎我歸來的可愛。這裡詩人用了對比與擬人兩種手法來突出幽竹的讓人憐愛。對比是由鳥聲稀等春光將舍我而去的凋零景象與幽竹撐一傘綠蔥蔥的清陰來迎我構成的,「稀」、「盡」、「飛」三字一氣而下,渲染出了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凋零空寂氣氛。而「幽竹」、「清陰」與「待我」則寫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擬人手法表現在詩人賦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陰」是說幽竹具備始終如一忠於朋友與主人的品性;「待我歸」是說幽竹保持著一竿綠陰等待我歸來的親情。「不改」與「待我」四字讓人頓感一股真氣撲面而來。錢起正是以我的「憐」和竹的「待」將物我之情貫通起來,創造了一種物我相親的畫意詩境。 [練習] 閱讀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回答下面問題。 (1)詩的前兩句,重在表現什麼氣氛?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說詩人刻畫了「幽竹」怎樣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詩運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詩的前兩句重在表現「春殘」(或暮春)時節凋零空寂的氣氛。用了渲染手法,用「稀」、「盡」、「飛」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刻畫了「幽竹」不改初衷、不屈流俗的形象,簡練而準確地概括了翠竹的內美與外美和諧統一的特徵。 (3)全詩運用對比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幽竹不畏春殘、不為俗屈、永葆節操的高尚精神品質的讚美之情。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公布一批易錯字,第一個我就讀錯了……
※「杯莫停」是出自哪首古詩詞?怎麼評價這一首詩?
※2014古詩文複習
※《北鯨集》-2018新年詩詞選
※古詩大全_ 譯賞析
TAG:古詩 |